四川三星堆遗址
『壹』 三星堆遗址在哪里
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
现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其中出土的文物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在中国的文物群体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
在这批古蜀秘宝中,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而以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
(1)四川三星堆遗址扩展阅读:
历史价值:
因为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与长期以来历史学界对巴蜀文化的认识大相径庭,有些地方甚至完全不同。历史学界一向认为,与中原地区相比,古代巴蜀地区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方,与中原文明没有关联或很少有交往。
而三星堆遗址证明,它应是中国夏商时期前后,甚至更早的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并与中原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验证了古代文献中对古蜀国记载的真实性。
以前历史学界认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黄河流域,然后渐渐的传播到全中国。而三星堆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5000年前,证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证明了长江流域地区存在过不亚于黄河流域地区的古文明。
『贰』 三星堆遗址位于哪里呢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南距成都40千米。遗址分布在古马牧河南北两岸,沿河一带东西长5~6千米,南北宽2~3千米,面积约12平方千米,是我国目前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出土文物最精美、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文化、古城、古国遗址。遗址年代上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遗址内还有
3.5平方千米的相当于商代早期的蜀国都城遗存。
距广汉城西几千米的中兴城真武村一带,明清以来,一直有文物出土,但并无重大影响。村民燕道诚家一次偶然的劳作却掀动了隐藏在历史舞台远端的古蜀王国的帷幕。生于清咸丰三年的燕道诚,本是位有功名的读书人,曾任县知事。1929年早春的一个下午,其长子燕青宝在住房旁的林盘里挖小井准备用水浇菜田时,发现一坑玉石器。第二天,燕道诚率领全家大小,把坑中的玉石器取出来,拿到房中清点。共有璧、璋、钏、珠、刀、斧及玉料共几百件。坑底,有一个用石板盖着的小石槽,里面装着五个玉琮。此后三星堆遗址被陆续发掘,解放后,这些玉器被燕家的后人交给了政府。
『叁』 四川“三星堆”十三大未解之谜到底是什么
1、未解之谜一:文明起源于何方
三星堆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5000年前。三星堆数量庞大的青铜人像、动物不归属于中原青铜器的任何一类,并且青铜器上没有留下一个文字,出土的“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颧面突出、阔嘴大耳,耳朵上还有穿孔。
2、未解之谜二:古蜀国是如何消失的
古蜀国的繁荣持续了1500多年,然后又像它的出现一样突然地消失了。历史再一次衔接上时,中间已多了2000多年的神秘空白。
3、未解之谜三:与古玛雅、古埃及文化有何联系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中,基本上没有生活用品,绝大多数是祭祀用品。表明古蜀国的原始宗教体系已比较完整。这些祭祀用品带有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特别是青铜雕像、金杖等,与世界上著名的玛雅文化、古埃及文化非常接近。
4、未解之谜四三星堆出土陶器上的符号含义
(1)三星堆遗址出土了数以亿计的陶器残片,足可说明当时陶器的种类已颇为丰富。通过多年的考古发掘证明,诸如炊器、酒器、饮用器、食用器等生活用器以及少量的礼器和生产工具,在三星堆古蜀国曾被大量而普遍地使用。
(2)古朴的蜀陶向我们展示了古蜀先民日常生活中一幕生动的生活画卷。在这些陶器上可以找到一些不规则的图形符号,即所谓“巴蜀图语”。
5、未解之谜五:为何没有发现任何文字记录
(1)在祭祀坑中发现了一件价值连城的瑰宝———世界最早的金杖。其权杖之说早已被学术界认同,但所刻的鱼、箭头等图案却引起了一场风波。一个民族必备的文明要素,三星堆都已具备,只缺文字。
(2)学者们对此的争论已有些历史,《蜀王本纪》认为古蜀人“不晓文字,未有礼乐”,《华阳国志》则说蜀人“多斑彩文章”。至于金杖上的图案是图是文,仁智各见。有的已在试图破译,另一些专家则认为刻画的符号基本上单个存在,不能表达语言。
6、未解之谜六:三星堆金杖之谜
(1)金杖的来源引起了人们的种种猜测,更是三星堆的一个千古之谜。有的学者认为金杖是一种外来文化,源自西亚或埃及,由遥远的西亚北非传来,但大部分学者否定这种推测,认为杖是一种权力的象征。
(2)学者认为在我国原始社会末期,氏族首领就有用杖的习惯。在江浙一带的史前良渚文化的大墓中,有仪仗玉质附件出土。蜀山氏来自山区,用杖助力,更是一种必要的器具。从金杖上的图案来看,鱼鸟象征吉祥,箭翎则表示威武,这正是金杖作为权力象征的应有之义。
7、未解之谜七:金蛙造型器物是否是传说中的禺强
(1)在金沙遗址中,出土了一类独特的金蛙造型器物。在中国远古神话传说中,蛙是生殖崇拜和月亮崇拜的代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很多关于月中有蟾蜍的记载,同时祭蛙求雨也是一种较为古老的祭祀习俗。
(2)这类造型的金器为金沙遗址所独有,有学者推测此类器物很有可能是与金沙“太阳神鸟”金饰组合,贴附在漆器上使用,其构图为“太阳神鸟”金饰居于漆器的中央,周围等距放射状或旋转状的排列金蛙形器。
(3)也有专家认为,金沙的金蛙从嘴部造型看不像蛙嘴像鸟嘴,而且有呈螺旋形的翅膀,因此很有可能也是从鸟形变化而来,甚至有人推测,它们可能是风神兼水神禺强的化身。
8、未解之谜八:三星堆出土的象牙从何而来
(1)金砂出土的象牙则引起了学者们“土着象牙”与“外来象牙”的争议。有专家推断可能是附属小国进献的贡品,也有的认为就是本地的产物,还有人表示是贸易往来的结果。
(2)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兼金沙博物馆馆长王毅表示“目前出土的象牙经过鉴定,基本属于亚洲象。但现在的亚洲象主要分布在印度、孟加拉国等地,蜀地向来交通不便,从外地输入的可能性不大,更为合理的解释就是古蜀国当时产象。”
(3)但从金沙出土的象牙来看,最长的达到1.8米多,一般也在1.6米左右。这样的长度连现在大型的非洲象都难以达到,何况身材短小的亚洲象,象牙之谜还未揭开。
9、未解之谜九:为何会有赤裸人像的出现
(1)这是金沙遗址最有特色的文物之一,目前已出土12尊,造型大致相似。表现的基本都是被捆绑的裸体男性跪像。他们大多雕刻细腻,人物的面部表情也非常丰富,有的与石蛇一起埋藏,有的与石虎、石璧等有规律地摆放在一起,这一切迹象说明是特殊的祭祀用品。
(2)然而怪异的发式、反绑的双手以及赤裸的形象,都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在中原地区的远古遗址中,如殷墟,不时也会有跪立玉像的出土,这些跪立玉像身上都有衣服蔽体,看得出身份比较高贵。这样赤裸的人像此前在中原文明中从没有发现过。
10、未解之谜十:那么多精美的玉器和铜器如何造出
(1)三星堆出土了众多精美的玉器和铜器,如此精湛的技术以现在的水平来看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不得不惊叹于几千年前三星堆地区能工巧匠的手艺。
(2)更多的学者认为,三星堆青铜器群的产生因素,有中原文化及其他地区文化的影响,但更主要的还是属于自身特点,即本地因素。以当时的技术水平来看,工匠们使用了何种工具和器物对玉器和铜器进行加工,还是未解之谜。
11、未解之谜十一:三星堆古蜀国的政权性质及宗教形态如何
三星堆古蜀国是一个附属于中原王朝的部落军事联盟,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已建立起统一王朝的早期国家,其宗教形态是自然崇拜、祖先崇拜还是神灵崇拜,或是兼而有之,这些仍然是一个谜。
12.未解之谜十二: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和性质
有关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争论,有不同推断,最具代表性的是祭祀坑说,这种观点首先为发掘者所提出,认为两坑是某种大型祭祀活动之遗存,坑内之物皆为祭品,在经过“燔燎”等各种祭祀活动后,再加以“瘗埋”。
13、未解之谜十三:三星堆谜团何时能得到解密
三星堆博物馆里展出的文物,是长达70年考古发掘的成果,目前,已发掘出了涉及数十个朝代的碎陶片。在12平方公里的文化重点保护范围内,已发掘的仅有7000平方米。
(3)四川三星堆遗址扩展阅读:
三星堆文化发展:
1、三星堆文化是夏人的一支从长江中游经三峡西迁成都平原、征服当地土著文化后形成的,同时西迁的还有鄂西川东峡区的土著民族。三星堆文化可以说是以夏文化和鄂西川东峡区土著文化的联盟为主体的考古学文化。
2、通过鄂西地区、三峡地区这样的传播路线进入了四川盆地中心的成都平原,在当地相当发达的土著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三星堆文化。以后的二里岗期商文化也是通过这样的传播路线与三星堆文化发生联系。
3、三星堆文化面貌构成中,除夏文化因素的主体地位外,来自鄂西川东峡区的文化传统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一点特别在陶器文化层面上反映更加突出。
『肆』 三星堆遗址是什么样的
一提起蜀国,马上会令人想到李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那么在如此难行的蜀道终端古代蜀国又是什么样子呢,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现让人们真切地感受了一番那些曾经有过的灿烂与辉煌。
在四川广汉市东南约三公里,有三座突兀在平原上的黄土堆,三星堆因此而得名。这里是商代的一座城址,自20世纪30年代以后曾多次发现埋放玉石器和青铜器的祭祀坑,80年代中期两座年代相当于商末周初的大型祭祀坑惊现于世,出土有大量金器、青铜器、玉石器、象牙、海贝、陶器等共1700多件。金器中有制作精美的杖、面罩、虎形装饰。青铜器除罍、尊、盘等容器外,还有大小人头像、立人像、跪坐人像、人面像、人面具、兽面、眼形器、眼泡、太阳形器、神树、神坛和神殿等前所未见的新奇造型。玉器也是主要发现之一,有600多件,造型有璋、琮、瑗、璧、斧、戈等。此外,还有象牙80多根,海贝4000多枚。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中,基本上没有生活用品,绝大多数是祭祀用品,带有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和浓厚的神话色彩。器形高大、造型生动、结构复杂是主要特点。三星堆器物的一个奇特之处。是出土了数量众多的青铜面具。面具几乎全是粗眉毛、大眼睛、高鼻梁、阔扁嘴,两只耳朵上各有一个小孔,表情似笑非笑,似怒非怒,极具威严。
2号祭祀坑中出土的立人像,重180多公斤,是青铜铸成的一尊细而高的人像,连底座高2.62米,人像净高1.7米,这样高大的青铜铸像在商代青铜器中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古代青铜像。其相貌直鼻大眼,方颐大耳,头戴兽面形高冠,身着左衽衣服,分为三层,最外层衣服近似“燕尾服”式的袍子,佩脚镯,光着脚,站在一个高高的底座上。铜人两臂平抬。两手一高一低,呈持握状,似乎在执物奉献祭祀。推测是一个出现在祭祀场合中的巫师或神,不是平常人。
与铜人像同出的大型兽面具宽1.38米,重80多公斤,造型极度夸张,方形的脸看起来似人非人,似兽非兽,角尺形的大耳高耸,长长的眼球向外凸出,其面容十分狰狞、怪诞,可谓青铜艺术中的极品。
青铜神树高3.8米,共三层,分为九枝,每个枝头上站立一只鸟,枝下硕果钩垂,树干旁有一条龙援树而下,十分生动,内容反映的应是《山海经》中太阳在扶桑树里洗澡的神话故事,树上停的可能就是代表太阳的“金鸟”。
三星堆遗址中表现眼睛的遗物数量众多。如大面具,眼球极度夸张,瞳孔部分呈圆柱状向前凸出。长达16.5厘米:凸目铜面具,双目凸出的圆柱长9厘米。此外,还有数十对眼形铜饰件,包括菱形、勾云形、圆泡形等十多种形式,周边均有榫孔,可以组装或单独悬挂、举奉,表现了三星堆人对眼睛特有的重视。眼睛纹常常作为主题花纹出现在重要图案的中心部分,如大立人像头顶花冠的两侧、身披法衣的凸目铜面具双肩中心等。这些实例证明,崇拜眼睛是三星堆人信仰观念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种崇拜的社会内涵和精神实质,可能是对以纵目为特征的蜀人始祖之神“蚕丛氏”的崇拜。“纵目”就是眼睛凸出。有人研究认为蜀王蚕丛很可能是一个严重的甲亢病患者,生前眼睛格外凸出,而他的后人在塑造蚕丛神像时,抓住了这一特点并进一步“神化”。铜面具眼睛瞳孔部分一定要作圆柱状凸出。正是符合了古代蜀王蚕丛的形象特征。
三星堆器物中还特别强化了对人手的夸大和神化。大型立人像就有一双超过正常比例一倍以上的大手。平举在正前方视线焦点的显著位置。神坛上成排的小人像、神树基座上跪祭人像也都有一双超比例的大手。在大神树巨龙身上,长有一只平伸的巨大人手。大铜人身披的法衣上面飞龙的前后爪也都呈现为握作空拳的人手。一件玉璋之上,有八只巨大的人手,从天而降,握成空拳,拇指按在神山的外侧。这些手势的重复出现,说明它们已经成为一种与神交往的形体语言,而从天降下的大手和人兽合体上面的人手。则证明人手已升华为神手,并在后来形成以手纹等为主体的巴蜀符号,逐渐具有了神圣的宗教符号的意义。巨大的人手又主要出现在具有巫祭身份的青铜人像、刻画人像上,突显了神职人员的特殊法力和半人半神的社会地位。
对鸟的崇拜在当时也十分盛行。最突出的是神树上的立鸟,最多的有9只,均作展翅欲飞状,爪下为成组的仙果和象征太阳的光焰状圆环,有的呈现为人首鸟身的精灵形象。这些立鸟可能具有神的使者、太阳负载者和氏族图腾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在神坛方型顶部的四个立面正中,也有一只双翅展开的人首鸟身像,它应是神坛上的一位主神。金杖长1.42米,有两只相向的鸟,两背相对的鱼,同时有充满神秘笑容的人头像,一只羽箭将鸟和鱼组合在一起,刻画于象征王者的头像之上,显然是一种图腾。它们所代表的正是古代蜀国统治集团“鱼凫氏”的族徽。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填补了中国考古学、历史学、美学等诸领域的重要空白,验证了古代文献中对古蜀国记载的真实性,令人重新认识巴蜀文化,表明在夏商时期甚至更早的阶段,这里都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并与中原地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青铜容器具有中原殷商文化和长江中游地区的青铜文化风格,其余的器物种类和造型都具有极强烈的本地特征,可能受到来自西亚、近东、欧洲等异域文化的影响。祭祀坑出土的象牙、海贝等表明古蜀国与周边国家甚至更远的地区已有了广泛的商品交流。
三星堆祭祀坑中的大部分器物都是蜀国王室的宗庙重器,大多被事先破坏或烧焦,可能是遭遇改朝换代,新王朝将前代王室的宗庙重器全部焚毁,在举行祭祀仪式后埋入坑中。也有人认为就是祭祀坑,是蜀人祭祀天地山川诸自然神祗的遗迹。青铜的人头像、人面像和商具代表被祭祀的祖先神灵,青铜的立人像和跪坐人像则代表祭祀祈祷者和主持祭祀的人,眼睛向前凸出的青铜兽面具和扁平的青铜兽面等可能是蜀人崇拜的自然神祗等,这是早期蜀人最主要的精神世界。
『伍』 为什么在四川发现了三星堆遗址,却要停止发掘
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就止于商朝,之前是否有朝代存在一直被各界质疑,而三星堆的出现,证实了我国商朝之前确实有朝代出现,并且通过对三星堆文物的发掘,发现其存在的时间跨度很长,这就说明,这是一个长久存在的古老文明。
三星堆遗址是个大型遗址群,文物种类繁多,极具研究价值,目前发掘了不到十分之一就在此停止了对他的探究,其实也是对文物的一种保护,以目前科技水平,还不能很好的保护文物不被损坏,加上三星堆得神秘文明太过瞩目,发掘过程中有一点损坏都是十分可惜的,所以为了不留遗憾的更好的保留它,才决定停止发掘工作。
『陆』 三星堆遗址在哪里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南距成都40千米。遗址分布在古马牧河南北两岸,沿河一带东西长5-6千米,南北宽2-3千米,面积约12平方千米,是我国目前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出土文物最精美、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文化、古城、古国遗址。遗址年代上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遗址内还有3.5平方千米的相当于商代早期的蜀国都城遗存。
『柒』 三星堆遗址在哪里
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距四川省省会成都40公里,东距广汉市区7公里,是一座由众多古文化遗存分布点所组成的一个庞大的遗址群。1988年1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星堆古遗址分布面积12平方公里,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现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
三星堆古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在中国的文物群体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而以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等。
『捌』 四川三星堆遗址,是历史上哪个朝代遗留下来的
现如今考古已经是足够发达了,后人根据考古的发现揭开了很多历史谜题。这就是考古的用处,后人发掘的古墓中,出土了很多珍贵的文物,从这些文物中,可以知晓当时王朝所发生的事情,其次可以知晓很多历史发生的事迹。
在历史上,文物都是非常珍贵的。早在东汉末年时期,曹操就曾经组织过盗墓,为此还给盗墓贼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摸金校尉。不可否认的是,古墓的被盗是对后世研究历史的一个损失。很多珍贵的文物都在古墓中。只不过文物大部分都是不易被发现的。
话说回来,三星堆青铜面具的出现,让后世学者感动了困惑。《华阳国志》中记载:“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也就是说当时的青铜面具的样子被称为“纵目人冢”。那么问题来了,难道在五千年前还曾经存在着一支眼睛突出的人种吗?
古人在青铜面具方面没有夸张的描写和刻画,古蜀国人在雕刻三星堆青铜面具的时候也并没有加入过多的想象,可问题这种面相与现如今的人面相相差太多。于是各种说法就接连不断的出现。三星堆文化遗址除了出土了三星堆青铜面具之外,还出土了很多的奇珍异宝,大多都是由青铜铸造。
不过这些文物的出土,并没有带来什么实质性的进展。一些出土的文物本身,考古学界以前也根本没有见过,甚至都叫不出名字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别说是研究三星堆文物了,能够看的到三星堆文物就已经是不错了。同时三星堆文物上面的文字也没有办法进行研究。
『玖』 四川三星堆遗址,是历史上哪个朝代呢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面积约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它是迄今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
以前学界普遍认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黄河流域,夏商朝都发源于此,然后渐渐的传播到全中国。而三星堆遗址的发现证明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甚至长江流域文化并不亚于黄河流域地区的古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