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古城遗址
⑴ 河南有几个古都分别是几朝古都
四个郑州,洛阳,开封,安阳。
据考古发掘和史籍记载,自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炀帝)、唐(武周)、五代的后梁、后唐、后晋共计12个朝代,94位帝王,历时1337年,在洛阳建都。
公元前约21世纪,夏帝太康曾建都斟寻那(今洛阳东二里头) 。夏帝履癸(即夏桀),也建都洛钠, 史书载桀所居“左河、济,右太华,前伊阕(龙门),后太行”,这正是洛阳所处的位置。经考古发掘,在洛阳近郊“二里头遗址”和洛南“锉李遗址”发现并经测定,在商代堆积层下,有夏代早期和晚期文化遗存。公元前约17世纪,商汤灭夏桀,为了镇服夏朝的“顽民”和扩展西部疆域,在原夏都附近另建新都西亳(今洛阳市东)。公元 770年(东周平王元年),平王姬臼为避西戎的侵扰从镐京迁都洛阳,史称“东周”。公元25年(东汉建武元年),东汉光武帝刘秀灭新莽即帝位,建都洛阳,并改洛阳为雒阳。公元220年(东汉建安二十五年) 12月,魏文帝曹丕废汉献帝,改国号魏,建都洛阳,以汉都为基础,改雒为洛。修复洛阳宫。
公元264年(魏成熙元年),司马炎杀魏元帝曹奂自立,改国号晋,仍以洛阳为国都,史称“西晋”。北魏太和十九年(邦咸5年),北魏孝文帝元宏(原姓拓拔,改汉姓元),自山西平城迁都洛阳。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杀父即位,建都洛阳,备极豪华。公元684年(唐光宅元年),唐武后照废中宗李显和睿宗李旦,自立则天皇帝,改东都洛阳为“神都”。公元909年(后梁开平三年),梁太祖修省洛阳,筑南北二城,定洛阳为“京都”。公元923年(后梁龙德三年),河东晋王李克用的儿手李存勖灭后梁,统一北方,即位称帝,改国号后唐,建都洛阳。公元936年(后唐清泰三年),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依靠契丹人的支持,夺取了后唐天下,石敬 塘在洛阳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后晋,建都洛阳,一年零十一个月后迁都开封。
开封 ,先后有战国时期的魏,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后期)七个王朝在此建都.
殷商晚期都城 安阳
殷商中期都城 郑州
⑵ 鹤壁附近有什么旅游景点
扈家庄院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
三教堂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
淇河湿地公园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
鹤壁市群众艺术馆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
金山寺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
街心花园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
河南省历史文化名乡法隆寺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
刘邓大军石林军事会议旧址
地址:石林乡政府南200米
三圣古柏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
五岩寺东魏石窟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鹤山区
朝阳寺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淇县
寺湾古瓷窑遗址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
商代文化遗址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
鹿楼汉代冶铁遗址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
隋代涝源县城遗址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
辛村龙山文化遗址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
花窝遗址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
亮马台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淇县
摘星台公园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淇县
基督教堂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
枫岭公园
地址:朝霞街94
电话:(0392)2655022
鹤煤集团古典艺术博物馆
地址:淇滨大道
电话:(0392)3355779
康乐村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
电话:(0392)2962692
金山风景名胜区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
电话:(0392)3378001
鹤壁市淇河文化博物馆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
基督教鹤壁市中心堂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
黎阳城遗址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浚县
文治阁
地址:西大街与南大街路口处
崇度寺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淇县
朝歌
地址:红旗路与摘星路交叉处东行80米路南
鹿明垒遗址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浚县
蚂蚱庙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浚县
古城遗址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淇县
晋庄庙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淇县
袁曹遗垒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浚县
黎阳津遗址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浚县
向固城遗址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浚县
西枋城遗址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浚县
清凉庵风景区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淇县
大伾山风景名胜区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浚县
电话:(0392)5533086
特别建议楼主,鹤壁最值得去的景点就是淇县的云梦山,古灵山,浚县的大伾山,淇滨区的107国道淇河桥风景区,金山寺风景区和天然太极图,老区的盘石头水库,可以根据行程安排
⑶ 河南有哪些名胜古迹
河南文物古迹非常丰富,目前共发现各类有价值的文物点28168处,其中有51处(54项)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政府已公布第一、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527处(参见 河南省博物院)。1999年初,省政府同意公布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0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614处。河南共有7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即洛阳、开封、安阳、南阳、商丘、郑州、浚县。另外还有21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即许昌、禹州、济源、淇县、沁阳、淮阳、汝南、新郑、新县、朱仙镇、荆紫关镇、竹沟镇、社旗、濮阳、汤阴、卫辉、睢县、邓州、陈桥、登封、巩义。
八千年前至五、六千年前即出现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殷商时代安阳附近出现了相当发达的文明。自周至宋又先后有10多个朝代在河南建都,因而文物古迹遍布全省,成为河南主要旅游资源。如:上古文化遗址,太昊陵、东周王陵、北宋皇陵等古代陵墓,古阳城、夏台、姜里城遗址、龙亭等古代城池、宫庭建筑遗址,苏秦故里、玄奘故里、杜甫故里等名人故居,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龙门石窟等遗存,周公测景台、观星台等古代天文设施,洛阳太学、嵩阳书院、应天府书院等古代学府。自唐而盛的少林武术,源于明初的陈氏太极拳,影响极广。中岳嵩山、滚滚黄河、清凉世界鸡公山、奇特的岩溶洞穴等,则是主要自然旅游资源。
⑷ 鹤壁的民俗风情有哪些
鹤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为中国古代商朝、春秋时期卫国、战国时期赵国国都。鹤壁风景迤逦,《诗经》中有19篇专门描写鹤壁淇河沿岸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药王孙思邈、一代文豪罗贯中曾隐居于此。 鹤壁曾经是商代首都"中牟",战国时期赵国首都迁邯郸前曾定都于此约40年。所辖淇县曾经是殷商首都“朝歌”,春秋时期最大诸侯国卫国首都“沫”,战国时期鬼谷子王诩曾在境内云梦山授徒讲学,培育了孙膑、庞涓、苏秦、张仪、毛遂等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纵横家。
鹤壁有“一河(淇河)、两城(浚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淇县朝歌古城)、三山(大伾山、云梦山、五岩山)”。著名的特产淇河三珍:鲫鱼、鸭蛋、冬凌草。还有“豫北黑山羊,小河白菜、大碾萝卜、园上大蒜、善堂大枣、王桥豆腐、五香花生米,无核枣,木鱼石”等。京广铁路和京深公路穿境而过。名胜古迹有鹤壁集古瓷窑遗址、五岩寺石窟、玄天洞石塔。
鹤壁浚县正月古庙会始于后赵,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会期长、规模大,完整地保持着明清特色,被誉为“华北第一庙会”。庙会期间,舞狮、高跷、旱船、背阁等民间社火异彩纷呈,泥玩、古陶、石刻、木雕、柳编等民间工艺品交易活跃,各种小吃风味独特。是中原地区民俗文化风情的大观园。
⑸ 河南省的古都有哪些
洛阳
一、夏都斟鄩
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王朝。据《竹书纪年》的记载推算,夏王朝存在的时间在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之间,有470多年的历史,历经17位帝王。 洛阳一带是夏民族建邦立国的腹地。夏朝的第一个国王禹,始都阳城,后迁阳翟。阳城在登封,阳翟在禹州,均离洛阳不远。夏王朝的第三个帝王太康(启之子)都斟鄩。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太康居斟鄩。”今本《竹书纪年》又载:“仲康即帝位,据斟鄩。”《史记·夏本记》云:“太康居斟鄩、羿亦居之,桀又居之”。羿即后羿,为东方夷族的一个首领,他乘太康无道、夏民怨愤,入居斟鄩,执政,拒太康于外。太康卒,扶仲康即王位,仍居斟鄩,后被其亲信寒浞杀死。 斟鄩在何处?目前说法不一。《国语·周语上》载:“昔伊、洛竭,而夏亡。”证明斟鄩在伊洛区内。《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洛阳正处在这个位置。 1959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洛阳偃师二里头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二里头一带是一座大型都城遗址,定名为“二里头文化”。经碳14测定,其绝对年代相当于夏代,距今有4000 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夏代的大型都城遗址。总面积为3.75平方公里。内有大型宫殿遗址。考古学家认定,二里头文化遗址就是夏代都城遗址,即夏都斟鄩的所在地。夏代太康、仲康、夏桀三帝王曾建都于此。《帝王世纪》记载:太康在位29年。《通鉴外纪》记载:仲康在位52年,夏朝都斟鄩94年。
二、商都西亳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也是中国奴隶制社会高度发展的时期。商本是黄河下游的一个古老的部落,为东夷族的一支。夏朝时属于夏王朝的一个诸侯国。商部族经常迁徙。从契至汤十四世,共迁徙八次。商部族活动的主要地区是河南的北部、河北的南部和山东的西南部,汤最后的定居地是河南东部的商丘、史称南亳。 约公元前16世纪夏亡商立。商汤攻开夏都斟鄩之后,决定在夏都附近另建新都。新都建成后,商汤从南亳迁此,史称西亳。商都西亳在何处?这是数千年来历史上的一个疑点。“河南偃师为西亳,帝喾及汤所都,盘庚亦徙都之”这西亳在洛阳偃师尸乡。 1983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在洛阳偃师尸乡沟、大槐树、塔庄一带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这座商城遗址。从此揭开了西亳的秘密,结束了数千年来关于西亳的历史疑案,这是国内外史学界的一件重大发现。商城总面积为190万平方米。城内南中部有宫殿遗址。宫城成正方形。大殿之后,有几座宫殿建筑,东西对峙,系王宫所在地。城内道路纵横,井然有条。城外有环城马路。这座规模宏大的古商城,显然是按照都城的规格建造的。据碳14测定的绝对年代,是商朝早期的城池。再次,洛阳偃师尸乡的商文化遗址,就是商都西亳的所在地。 《竹书纪年》载:“汤居西亳,仲丁元年辛丑即王位,自亳迁于嚣。”《史记·殷本纪》又载:“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又云“帝庚丁崩,子帝武乙立,殷复去亳徙河北。”从此可以看出,商朝曾两次都西亳。第一次商都西亳,约在公元前1711年至前1482年,计230年,历经成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已、太戊、仲丁10帝。第二次商都西亳,约在公元前1310年至公元前1140年,计170年,经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禀辛、庚丁、武乙九帝王。商朝两次都西亳,共19帝,四百余年。 商朝自盘庚始实行双都制,既有南都西亳城,又有北都殷城。洛阳与安阳成了商殷时期的姊妹城。
三、西周东都洛阳
周族原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历史悠久的部落,与夏、商两族同称为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三大部族。夏、商两朝时期,周是它们的属国。 商朝末年,纣王昏庸无道,武王时,周的势力已很强大,决心灭商。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乘机率众东下,经洛阳北部孟津渡河,一举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商亡周兴,史称西周。武王灭商后想在洛阳建都。《左传·宣公三年》载:“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武王灭商后先来到洛阳,决定立即在此建一座城邑,名曰洛邑。其址在今日白马寺东南。《史记·周本纪》载:“武王营周居洛邑而后去。”在营城之间,武王曾去嵩山祭天。这武王克商后并没有马上回镐。而是居洛阳察看地形,营建周人之居、嵩山祭天、迁九鼎等。同时也在周公营建洛邑之前,洛阳的名字已称洛邑。 武王灭商后的第二年便在镐京病故,成王即位。因成王年幼,由其叔父周公辅佐代政。成王执政的那年,“使召公复营洛邑”,周公先后来到洛邑,经过实测,开始了大规模的营建工程。从三月到十二月完成了洛阳这座城池的建设。从此,西周有两座都城。西方的镐京称为宗周,东方的洛邑称为成周。成周又分为王城与下都。下都后来又称成周。周时洛阳的名称众多,又常变换。洛阳邑建成后,“成王定鼎于郏鄏”。郏鄏即周王城。成王执政五年即迁都成周的王城。《何尊》铭文中记载:“惟王初迁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福自天。惟王五祀。”西周自成王始,诸王均来成周居位、施政。这在周器铭文中有所记载。其中记载成王的有8器、昭王的7器、穆王的1器、恭王的14器、懿王的4器、孝王的3 器、夷王的1器、厉王的15器、宣、幽二王的各2器,康王未发现铭文记载。其他诸王经常居洛处理国事。洛、镐二都均没有中央最高官署卿事察,周公居洛、召公居镐。周公死后,他的儿子君陈又承袭周公的职位,继续镇守在这里。洛阳作为西周的东都城,从成王五年至平王二年,历时295年。历经成王、昭王、穆王、恭王、懿王、孝王、夷王、厉王、宣王、幽 王10帝王。西周时期,实行的是一国两都制。
四、东周都洛阳
周宣王卒、周幽王立。关中发生大的地震,灾难严重。《诗小雅·十月之交》云:“三川竭、岐山崩。百川沸腾、山冢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加之内政腐败,社会黑暗,宫廷分裂。公元前771年幽王被杀,西都镐京被抢劫一空。平王即位的第二年,即公元前770年,决定废西都全迁东都,史称东周。东周只有洛阳一个都城。 东周时期,仍有两座城:一为王城,击公所建,时为帝王所居。一为成周,武王所建,周公复营,时为军事要地。王城人秋冬居都城有310年,从周平王开始,历经桓王、庄王、厘王、惠王、襄王、顷王、匡王、定王、简王、灵王、景王、悼王、赧王14帝。成周作为东周都城有二百零五年,历经周敬王、元王、贞定王、哀王、思王、考王、威烈王、安王、烈王、显王、慎靓王11帝王。洛阳作为东周都城有515年,历经25帝。
五、西汉初都雒阳
西汉初,高祖刘邦定都洛阳。《史记·高祖本纪》载:“天下大定。高祖都雒阳,诸侯皆臣属。”“故临江王驩为项羽叛汉,令卢绾、刘贾围之,不下。数月而降,杀之雒阳。” 后来,“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本来, “高祖欲长都雒阳”,后来“齐人刘敬说,乃留侯劝上入都关中,高祖是日驾,入都关中。
六、东汉都洛阳
东汉(公元25年~220年),又称后汉,是中国古代继秦朝和西汉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由光武帝刘秀建立。二十四史中的断代史—《后汉书》,即记载了上起光武帝,下至汉献帝的东汉一朝共196年历史。东汉一朝中发生了许多影响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如在东汉大军的打击下匈奴人西迁进入欧洲、造纸术的发明和以“永平求法”为代表的佛教东来,均为深远的影响了中国甚至是世界的大事。
七、曹魏都洛阳
建安二十五年(220)冬,曹操之子曹丕篡汉称帝,建都洛阳,国号“魏”,魏国(公元220年-266年),始于魏文帝曹丕,灭亡于魏元帝曹奂。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汉献帝以冀州十郡封曹操为“魏公”、在魏郡治所邺建宗庙,平定汉中后进爵“魏王”,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其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八、西晋都洛阳
曹魏后期,政治黑暗,曹魏走向衰落。公元265年司马炎继晋王位自立为帝,是为晋武帝,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西晋仍都洛阳。西晋都洛51年,历经晋武帝、惠帝、怀帝、愍帝4帝。城址在白马寺东的汉魏故城遗址处。
九、北魏迁都洛阳
公元494年(太和十八年),北魏占领中原,统一北方,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是个大有作为的皇帝,他坚持改革,整顿吏治,严惩贪宫污吏,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提倡学汉文、说汉话、穿汉服,洛阳是古代帝王理想的建都立业之所,也是汉文化积淀深厚之地,迁都洛阳是北魏孝文帝一生最重要的功业之一。作为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和改革家,这一举措体现了一代帝王的雄才大略。。
十、隋朝建东京
杨广继位后,决定迁都洛阳,他认为“洛阳自古之都,王畿之内,天地之所合,阴阳之所合,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供赋等。”是帝王建都的理想之地。604年,隋炀帝杨广亲自赴洛,他先去巡视了汉魏故城。这里北阻邙山,南隔洛水,东西狭长,北高南低,洛水北滚还经常浸倒城墙。他认为此处做都城不甚理想,于是率朝臣沿邙山南麓西行。走到今老城以北,登上邙山最高峰,南望伊阙,只见北自邙山南至龙门的这片地区,南北开阔,东西平坦。四周群山环抱,是天然屏障,伊、洛、瀍、涧四水纵横,其中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且有漕运之便。便随口说道:“这不是皇城龙门吗?为什么以前的皇帝不在此建都呢?”。随从苏威马上回答道:“以前的皇帝不是不知道这个地方,而是这地方在等陛下您呀?”。于是敕有司于洛阳的故王城东,汉魏城以西18里的地方营建东京,命尚书杨素任营建东都大监,纳言杨达、将作大臣宇文恺为副监,每月役丁200万人,展开了大规模的营建工程。为营建新都,隋炀帝“发大江以南五岭以北奇材异石,输之洛阳,又求海内嘉木异草,珍禽奇兽,以实园苑”(《资治通鉴》卷180《隋纪》四)。耗费无数人力物力,费时达一年,一座周围达27公里,宫殿苑囿巍峨壮丽的都城拔地而起。公元605年,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使洛阳成为南北交通要枢。同时,洛阳也是国际性商业都市,市内有三市,即丰都市,通远市和大同市。丰都市是最大的市,在洛河南偏东,亦称东市。据《大业杂记》载:“丰都市周八里,通门十二,其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榆柳交阴,通渠相注,市四壁四百余店。重楼延阁。五相临映,招致商旅,珍奇山积。”隋炀帝率百官于大业二年(606年)四月到达洛阳。当时“自伊阙,阵法驾,备千乘万骑,入于东京”(《隋书·炀帝纪》),声势十分浩大。隋炀帝都洛后,于大业五年(609年)春正月丙子,改东京为东都,改洛州为豫州,后又改为河南郡,辖河南、洛阳2县,县治在京城内。洛阳县在茂德里,河南县在政化里。隋唐洛阳城以其“前直伊阙,背依邙山,左瀍右涧,洛水横贯其中,有河汉之像”的地理环境因素,及宫城皇城偏隅郭城西北的独特的布局和整齐的划一里见方的里坊布局建制而在中国都城建设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十一、武周都洛阳
自唐载初元年九月(690年)自号“圣母神皇”的武则天革“唐”命,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并号洛阳为“神都”直至(705年)于洛阳“上阳宫”病逝,在位15年,也就武则天创建武周政权。武则天在位时间,武则天从执政到称帝,共50余年之久。
十二、唐末迁都洛阳
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九月,朱温与张全义曾奏请昭宗迁都洛阳,未果。但朱温还是常令张全义营修洛阳宫室。天佑元年(904年)正月,昭宗答应迁都洛阳。朱温遂征发河南、河北诸镇丁匠数万到洛阳,由张全义负责大规模修缮洛阳宫殿,江、浙、湖、岭各镇也都输送财物助之。四月,洛阳宫室全部修缮完毕。同年,昭宗迁都洛阳。洛阳城经过张全义数年营建,
十三、后梁迁都洛阳
天祐四年(907),唐哀帝禅位于朱温,改元为开平。朱温以梁为国号,都开封,以洛阳为西都。开平三年(909)正月,朱温迁都洛阳,以开封为东都。
十四、后唐迁都洛阳
后梁龙德三年(923),后唐灭后梁,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大名县东北)称帝。同年(即同光元年)十二月,迁都洛阳,以洛阳为洛京。李存勖以继唐而有天下,故国号唐,史称“后唐”。
十五、后晋都洛阳
后唐末年,晋王石敬瑭起兵晋阳,天福元年(936)闰十一月攻入洛阳,灭后唐。辽太宗耶律德光册其为大晋皇帝,国号晋,建都洛阳。
开封 夏 战国魏 后晋 后汉 后周 宋
新郑 东周郑 韩
商丘 北宋的南京
⑹ 河南鹤壁再次考古发掘刘庄遗址
近日抄,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河南鹤壁刘庄遗址再次进行考古发掘,目前已发掘灰坑200多座,出土有红陶钵、高领罐、石环、石斧等。
希望有更多的发现,带我们走进神秘的古代。
⑺ 河南省的名胜古迹
河南风光 世界文化遗产3处: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郑州“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洛阳(1张)国家5A级旅游景区9处: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清明上河园、殷墟、神农山、白云山、尧山—中原大佛景区、焦作青天河景区 世界地质公园4处:嵩山、云台山、王屋山—黛眉山、伏牛山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0处:嵩山风景名胜区、洛阳龙门风景名胜区、鸡公山风景名胜区、王屋山─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尧山(石人山)风景名胜区、林虑山风景名胜区、青天河风景名胜区、神农山风景名胜区、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 名贵花朵:洛阳牡丹和开封菊花 下面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景区介绍: 1、万山之祖-----嵩山 中岳嵩山,“ 嵩山(7张)峻极于天”且“居天下之中”,自古就被认为是“万山之宗欤”。单是一个“嵩”字就可以看出嵩山的地位,“嵩”者“高”“山”也,嵩山海拔1492米。嵩山地区产生了中国最早的国家文明,且长期是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因而留下了大量极其珍贵的古代文化遗址。2009年中国唯一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嵩山古建筑群”,共8项11处,其每一项都有资格单独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嵩山是一部用石头和建筑书写的中国历史教科书,更是举世罕见的地质博物馆。嵩山,横跨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地质年代,是地质学领域的“五世同堂”。据说嵩山上既能见到大象的化石,也能见到海象的化石。这就是嵩山世界地质公园。 2、山水旅游圣地-----云台山 云台山(10张)云台山位于河南焦作修武县境内,既是世界地质公园,又是国家AAAAA级景区。云台山满山覆盖的原始生林,深邃幽静的沟谷溪潭,千姿百态的飞瀑流泉,如诗如画的奇峰异石,形成了云台山独特完美的自然景观。汉献帝的避暑台和陵基,唐代药王孙思邈的采药炼丹遗迹,唐代大诗人王维写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千古绝唱的茱萸峰,以及众多名人墨客的碑刻、文物,形成了云台山丰富深蕴的文化内涵。 3、中原独秀-----尧山(石人山) 尧山(石人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西,地处伏牛山东段。因尧孙刘累为祭祖立尧祠而的名。1980年后这里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3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1年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尧山山峰奇特,瀑布众多,森林茂密,温泉优良,人文景观辉煌,集雄、险、秀、奇、幽于一体,分为冬凌潭、石扉玉章、三岔口、白龙潭、半仙居、石人、鸡冠石、白牛城、秘洞、温泉十大部分。专家评价具有华山之险、峨嵋之峻、张家界之美、黄山之秀。是旅游观光、避暑、疗养、科研、探险的好地方。 中原独秀——尧山风景名胜区(13张)大山壁立,异峰如塑,怪石纷呈,是尧山自然风光的一大特色。站立主峰玉皇顶上,千岩万壑,飞龙走凤,远近高低,景色迥异,构成了一幅幅美不尽收的图画。新华社原社长穆青曾两次登上尧山,并为尧山的秀色所陶醉,欣然留下了“中原独秀”的墨宝。 王安石曾言: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寡。而天下奇伟瑰怪之观,常在于险远。尧山深林野蔓,即使奇葩深藏也名不世传。然三十六处名胜,七十二个景点,处处绮丽如画,每处都有一段动人的历史故事和奇妙的神话传说。 4、道教圣地、愚公移山故事发祥地------王屋山 王屋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西部,是中国九大古代名山,也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愚公的故乡,愚公挖山的故事因《列子》记载和毛泽东在《愚公移山》中的引用而家喻户晓。 5、中国最美的地方------白云山 白云山位于洛阳市嵩县境内,2006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联合众多旅行社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白云山位于伏牛山腹地原始林区,奇峰俊秀,白云悠悠,瀑布飞跌,林深谷幽。整个景区融山、石、水、洞、林、草、花、鸟、兽为一体,雄、险、奇、幽、美、妙交相生辉,形成各具特色的白云峰、玉皇顶、小黄山、九龙瀑布、原始森林五大观光区。 6、恐龙没落的见证者-----伏牛山 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地处河南省西南部,由西北向东南绵延800余里,这古老的大山见证过恐龙的繁盛,更保留下了恐龙没落的秘密。伏牛山南坡蕴含的恐龙蛋化石数量之大、种类之丰富,全世界无出其右。中国西峡恐龙遗迹园和恐龙蛋化石 菊花 博物馆是拜访恐龙的好去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与自然保护圈”的宝天曼位于八百里伏牛山中段的南麓,这里古树参天,鸟兽群集,奇峰竞秀,满目涌翠。西峡龙潭沟瀑布群水石相依,风景独秀。而瑰丽神奇的桐柏山,奇峰若雕,碧水如画,为千里淮河的发源地,登上主峰太白顶,听百里林涛浅吟低唱,可见山景,能赏水色。 7、花中之王------开封菊花 开封的养菊历史悠久,远在唐代就初具规模。至北宋,开封菊花更遐迩闻名。明清时代开封养菊、赏菊之风依然盛行,清代乾隆皇帝南巡来到开封禹王台赏菊时,留下了“枫叶梧青落,霜花菊白堆”的著名诗句,并被刻在当今禹王台公园保存的“乾隆御碑”之上。 8、国色天香------洛阳牡丹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因千年帝都洛阳而名闻天下,洛阳因牡丹的国色天香 洛阳牡丹图集(20张)而更加迷人。洛阳牡丹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洛阳牡丹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北宋。 洛阳牡丹不仅花色迷人,而且蕴含丰富的牡丹文化。从唐宋开始出现大量的赞颂牡丹的诗词、歌赋、小说、故事以及绘画、刺绣等。 (一)重要的古文化遗址 1、南召猿人:发现于河南南阳南召县的古猿人化石,证明在大约五六十万年以前,河南就有人类居住。 2、许昌人:距今约10万年的古人类化石于2007年在河南许昌被发现。它的发现,通过与其它遗址配合,为中国人不是起源于非洲提供了一定的证据。 3、贾湖遗址:距今约9000年左右,位于河南舞阳,这里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酒、世界上最早的类似文字的契刻符号等几项世界最早的文明成果,轰动世界,被认为是“人类从蒙昧迈向文明的第一个门槛”。 4、裴李岗文化:距今约8000年左右,因发现于河南新郑裴李岗村而得名,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5、太昊陵:距今约7000年,位于河南周口淮阳县,是位居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的陵墓,位居中华十八大名陵之首,始建 河南少林寺(19张)于春秋,扩建于唐宋,完善于明清,历代帝王51次御祭。淮阳古称“宛丘”,是伏羲定都和长眠之地,也是神农氏定都之地,被认为是中华姓氏文化、农耕文化和龙图腾的发源地,是华夏族和东夷族共同的圣地。 6、仰韶文化:距今约5000年至7000年,因发现于三门峡仰韶村而得名。 7、黄帝故里:新郑是国内史学家公认的位居五帝之首轩辕黄帝出生、创业和定都之地。中国人从春秋起开始在新郑轩辕丘祭拜人文始祖黄帝,一直延续至今。“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因全世界华人的广泛认同而成为中华第一大典。 8、二里头文化:距今约4000年,因发现于洛阳偃师二里头而得名,被学界认为是夏朝的都城。这里出土了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 9、郑州商城:位于今天郑州市区,是商朝早期比较重要的都城。这是郑州成为古都的原因之一。 10、安阳殷墟:因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和甲骨文而轰动世界,堪称20世纪人类10大考古发现之首,殷墟也毫无争议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甲骨文是一种常用字在5000字左右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是世界上四种最古老的文字中唯一流传下来的文字 11、商丘古城:商丘古城是世界唯一八卦城、世界遗产标志,又称归德府城, 商丘古城 即明、清时期归德府府治所在地。古城由砖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构成,城墙、城廓、城湖三位一体,使古城外圆内方,成一巨大的古钱币造型,建筑十分独特,有商丘作为华夏之邦商品、商业、商文化发祥地之隐喻。 12、白马寺:位于洛阳,建于东汉,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所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有力见证。 13、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位于洛阳,是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它“东方的微笑”将神性与人性、阳刚与阴柔很好地结合起来,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14、少林寺:位于登封,是禅宗和少林武术的发源地。 龙门石窟 15、中岳庙:位于嵩山,是五岳名山中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群,共有古建筑514间。中岳庙始建于秦,后来,汉武帝、武则天和唐玄宗等帝王仿照皇宫对其进行扩建。现存的中岳庙为乾隆皇帝仿照北京故宫所建,因酷似故宫,故有“深山故宫”之称。五岳名山为道教所封,而中岳庙是五岳名山中最大的道教建筑,所以中岳庙被认为是嵩山地位的象征。 16、应天书院:位于商丘睢阳区,是宋代四大书院之首,北宋时称应天府。 17、嵩阳书院:位于登封嵩山,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 18、登封观星台:位于登封,建于元代,距今约有800年的历史,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天文学遗址。 袁家山望月台 大天文学家郭守敬在这里取得了领先西方301年的天文学成就,由此制定的“授时历”被中国、朝鲜和日本沿用了360多年。 19、红旗渠:位于河南林州,是闻名于世的“人工天河”和“世界第八大奇迹”。 20、鸡公山:被誉为“避暑胜地,青分楚豫”[1],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景区总面积已达287平方公里,分北山、东沟、避暑山庄、报晓峰、防空洞、大深沟六大精品景区。 (二)定都在河南的朝代 1、燧人氏、神农氏、伏羲氏称为“三皇”:燧人氏,定都商丘,在商丘钻木取火,开创了华夏人类文明;神农氏是另一位在商丘建都的古代帝王。史载:“炎帝神农氏都于商丘”(《古史考》);伏羲氏:定都和长眠于今周口淮阳。 2、轩辕氏、高辛氏:轩辕氏即黄帝,位居五帝之首,他出生、创业和定都于新郑;高辛氏即帝喾,出生建都长眠于商丘。 3、夏朝:夏朝是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曾多次迁都,主要国都有三个:洛阳偃师二里头,阳城(今郑州登封,也在洛阳附近),葛国(今商丘宁陵)。 4、商朝:商朝曾多次迁都,第一商都是商丘,还有四个:安阳殷墟、洛阳偃师商城、郑州商城和朝歌(在河南鹤壁淇县)。 5、西周:西周的国都有两个,一个是镐京(在今陕西),另一个是洛阳。 6、东周:东周定都洛邑(今洛阳),持续时间达数百年。 7、西汉:西汉的主要国都是长安(今西安),但早期也曾短期定都洛阳。 8、东汉:东汉定都洛阳。东汉末年董卓把汉献帝挟持到长安几年。 9、曹魏:曹魏早期定都许昌,后来曹丕定都洛阳。 10、西晋:西晋定都洛阳。西晋末年皇帝被挟持到长安几年。 11、北魏:北魏早期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后来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12、隋:隋文帝定都长安,隋炀帝迁都洛阳。 13、唐:唐的主要国都是长安,洛阳为东都。晚唐时朱温把唐朝皇帝挟持到洛阳,定都洛阳。 14、武周:武则天篡夺李唐王位,建立武周,定都洛阳,称洛阳为神都洛阳。 15、后梁:后梁定都开封,后迁洛阳。 16、后唐:后唐定都洛阳。 17、后晋:后晋定都开封,曾短期迁都洛阳。 18、后汉:后汉定都开封。 19、后周:后周定都开封。 20、北宋:北宋定都开封。 21、南宋:南宋初定都商丘,后迁都杭州。 22、金 :金曾迁都中都(北京),后期迁都南京(开封)。 23、楚:楚国始都在古丹阳(河南)淅川,后迁都陈郢(河南淮阳)。 (三)河南与“中国”的得名 河南不仅被称为“中原”和“中州”,在历史上还曾被称为“中国”和“中土”。今天的“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历史上最早的“中国”指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一带。3000多年前,周公在阳城(今河南登封,在洛阳附近)用土圭测度日影(今登封嵩山周公测影台遗址),测得夏至这一天午时,八尺之表于周围景物均没有日影,便认为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谓之中国,并在附近营建了成周洛邑。洛阳也因此被历代文人认为“居天下之中”。“中国”一词,曾见于《诗经·民劳》中:“中国,京师也”,而当时的“京师”正是东周国都洛邑(今洛阳)。
⑻ 朝歌古城的介绍
朝歌古城远古称沫,殷商末称朝歌,其为今淇县,位于河南省北部,隶属鹤壁市。
古时的朝歌城,从现有遗址看,共分三道:外城,北至今县城东北12公里处的高村桥村;南至今县城南7公里处的常屯村。东至淇水,西至金牛岭。沫邑中心位置在今城关镇北关、西坛、三海一带。
沫地三面环水,一面依山。淇水从西来,绕境北而东、而南入古黄河。沧水西来绕境南向东流去。西面是太行山的支脉。古朝歌城正位于华北平原西沿,南北交通要冲之地。依山傍水、土地肥沃,优越的地理环境,为帝辛(纣)的建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8)鹤壁古城遗址扩展阅读:
淇县概况
淇县位于河南省北部,隶属鹤壁市,总面积567平方公里。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达,北距首都北京500公里,南至省会郑州120公里,京广铁路、石武高铁、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国道纵贯全境南北,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西傍县城而过。
县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称朝歌,曾为殷末四代帝都和春秋时期卫国国都,是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因有北方漓江之称的淇河流经于此而闻名,具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这里人杰地灵,英才辈出。被孔子誉为“殷有三仁”的箕子、微子、比干,纵横家、军事家、教育家鬼谷子,刺秦义士荆轲等都出自这片古老的土地。林姓、卫姓、康姓、商姓、殷姓以及韩国康氏、琴氏等姓氏均起源于此,是中华民族姓氏的重要发源地。
⑼ 河南都有那些名胜古迹
1、安阳殷墟
殷墟,原称“北蒙”,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
20世纪初,殷墟因发掘甲骨文而闻名于世,1928年殷墟正式开始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地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
殷墟是中国至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由殷墟王陵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构成。
⑽ 鹤壁有什么名胜古迹
淇县朝阳悬空寺
中原大漠风光 山顶草原――桃园
云梦山旅游区
比干剖回心处
罗贯中隐居地 大伾答山石佛 灵山寺 浮丘山 火山地幔窗口 金山嘉佑禅寺 寒坡洞 战国古长城遗址
淇河天然太极图 古代天然监狱青岩绝 千佛寺石窟 天宁寺 碧霞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