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市商城遗址
㈠ 伛师地名的来历
偃师因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东征伐纣在此筑城“息偃戎师”而得名,先后有夏、商内、东容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七个朝代在此建都。境内有二里头夏都斟鄩遗址、尸乡沟商城遗址、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和唐代帝陵唐恭陵。偃师还是客家先民首次南迁出发地和丝绸之路东方起点之一。
【历史沿革】
公元前16世纪,商汤在今县城西南建都,史称西亳。
前11世纪,周武王伐纣在县城东筑城息偃戎师,遂名偃师。周末设偃师、缑氏(今为乡)两县。
自秦以后,偃师、缑氏两县屡有分合,明洪武元年(1368年)以后,单设偃师县至今。
民国初年,偃师属河洛道,后改属河南省政府豫西行政长官公署。
1948年4月偃师解放,隶属豫西一专区、洛阳行政区。
1955年12月改属洛阳地区。
1983年划归洛阳市。
1993年12月15日批准撤销偃师县,设立县级偃师市。
㈡ 洛阳市内的偃师市(县级市)有什么是闻名天下的吗
名胜古迹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4公里的龙门山西山,是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著名洞窟有古阳洞、宾阳洞、万佛洞、看经寺等。
白马寺:位于洛阳市东7公里,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被誉为“释源”、“祖庭”,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
关林庙是三国时蜀国大将关羽的衣冠冢。
白园位于龙门山东山,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陵墓。
古墓博物馆是全国第一座地下式的古墓博物馆。
千唐志斋位于洛阳西50公里的新安县铁门镇,是中国最大的墓志石刻集中地。现存石刻1400余件,其中唐志1185件,故称“千唐志斋”,有石刻唐史之称。
白云山位于洛阳南88公里处。属天然原始森林,占地四万余亩,山峰雄奇巍峨,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37座,玉皇顶海拔2211.6米,为中原第一高峰。
重渡沟
龙峪湾
天池山
木札岭
倒回沟
花果山
鸡冠洞位于洛阳西南160公里处,是一座天然石灰岩溶洞。该洞全长1800米,观赏面积23000平方米,洞内钟乳石形态奇异,景色瑰丽,被称为北国第一洞。
洛阳牡丹久负盛名,驰名中外,每年4月15日至25日举办的“牡丹花会”游人如潮。2005年后4月8日至5月8日举办“牡丹花会”。
黄河小浪底水库
玄奘故里位于洛阳市东30公里处缑氏镇陈河村,后人为纪念唐代旅行家、翻译家、佛学家玄奘的卓越成就,修建了唐僧寺,寺内保存完好的一座大殿,是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重修的,四周山川连绵,风景宜人。
东周文化广场包括一座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左右的车马坑博物馆,博物馆主要由车马坑展览馆和东周文物陈列馆共同组成。
文化遗址有仰韶遗址、红旗屯遗址、王湾遗址、二里头遗址等。
名胜古迹还有洛阳八关、太室阙、嵩阳书院、山陕会馆、西汉壁画墓、中岳庙、塔林、关林等。
㈢ 偃师市属于洛阳吗
偃师市是属于洛阳的县级市。偃师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地区的洛阳盆地东隅,总面专积668.58平方公里,属约占洛阳市总土地面积的4.4%,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0.4%。偃师市东邻巩义市,距巩义市30公里;西接洛阳市洛龙区和孟津县,距洛阳市30公里;南倚嵩山接登封市、伊川县;北与孟州市隔黄河相望。
偃师因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东征伐纣在此筑城“息偃戎师”而得名,先后有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七个朝代在此建都。境内有二里头夏都斟鄩遗址、尸乡沟商城遗址、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和唐代帝陵唐恭陵。偃师还是客家先民首次南迁出发地和丝绸之路东方起点之一。
(3)偃师市商城遗址扩展阅读:
偃师市地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的气候带,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冬冷夏热、春暖秋凉,四季分明,雨量适宜,无霜期长。春季多干旱,气温不稳定,时有倒春寒发生;夏热有伏旱,降水集中,雨热同季,局部时有洪涝;
秋季降温快,晚秋多阴雨;冬季寒冷、干燥、风速大。主要气象灾害为:高温、干旱、洪涝、低温阴雨、冰雹、寒潮、大风、大雾、雷暴。
㈣ 洛阳市有几个县几个区
九县六区
六区分别是:西工区。 洛龙区。涧西区 。躔河区 。吉利区 。老城区
九县分别是:偃师市 。孟津 。新安 。洛宁 。宜阳 。伊川 。嵩县。 栾川 。汝阳
洛阳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是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及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枢纽。牡丹因洛阳而闻名于世,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称,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蜚声中外。
截至2015年,洛阳拥有四项世界文化遗产,沿洛河两岸存有夏都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西周成周城遗址、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等六大都城遗址。 有5A级景区5家、4A级景区16家。
2016年12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该《规划》将洛阳定位为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洛阳自贸区也是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三大片区之一。
2017年,洛阳市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㈤ 偃师盆地介绍
偃师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地区,南屏嵩岳,北临黄河,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2°26′15″~113°00′00″和北纬34°27′30″~34°50′00″之间。
偃师市9镇2乡1区、214个行政村(585个自然村)、12个居委会、2240个村民组,总人口61万(2013年),总面积668.58平方公里,是中原经济区郑洛城市工业走廊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河南省首批10个小康达标县(市),也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河南省26个城镇化发展重点县(市)、35个扩权县(市)和第二批对外开放重点县(市)之一,综合经济实力居全省前列。
偃师因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东征伐纣在此筑城“息偃戎师”而得名,先后有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七个朝代在此建都。境内有二里头夏都斟鄩遗址、尸乡沟商城遗址、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和唐代帝陵唐恭陵。偃师还是客家先民首次南迁出发地和丝绸之路东方起点之一。
偃师市南北高中间低,地貌景观略呈槽形,地表形态复杂多样,大体可分为山地、丘陵、坡地、平原四种类型。南部万安山,山势由东向西降低,海拔300—900米,最高峰1302米,面积占全市的16.72%;万安山北侧为丘陵和洪积冲积坡地,海拔 150—400米,面积占全市的35.71%;中部伊洛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115—135米,面积占全市的31.37%;北部邙山丘陵,东西走向,岭脊突起,海拔140—300米,最高峰403.9米,面积占全市的16.2%。偃师市地处暖温带地区,属暖温带大
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4.2℃,无霜期年平均为211天,年平均降水量在500—600mm之间,全年实际日照时数为2248.3小时,全年日照百分率为51%。多年平均风向以东北风、西风最多,其次是东风、南风,北风最小。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9%。
㈥ 偃师名称的由来
偃师市,位于复陇海线上,西制与洛阳市郊区相邻,东与巩义市相连,南与登封、伊川相接,北隔黄河与孟县相望。在我国历史上曾有夏、商、汉、晋、魏等朝代在此建都,历史文化悠久。然而偃师名称是如何由来的呢?这还要从武王伐纣说起。
武王灭掉商朝之后,在商朝都城停留了几日便迅速“罢兵西归”,在威武大军路过今天的偃师境内时,部队在此驻扎进行休整,时间长达数月之久,因为周武王在此息偃戎师,人们便将此地叫做偃师,这便是偃师名称的原始来源。
㈦ 偃师周边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没
会圣宫碑
山化镇寺沟村的凤凰山上,有一通“中州第一巨碑”——会圣宫碑,千年前北宋皇室祭扫陵墓,先要在此缅怀先祖功德。
会圣宫原为“三圣宫”,“会”足重温、缅怀的意思,“圣”就是君,是每年春秋季皇室祀祖祈福时,临时住的行宫。碑文中,大量篇幅为宋王朝歌功颂德,描绘了当时会圣宫“隐若中天,宛若仙域”的盛况。市文物局李秋展介绍说,该碑刻立于北宋景右元年,公元1034年,通高9.4米,分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碑首篆刻文字,碑书楷书,共36行,每行84字,全文3024字,记述了会圣宫的由来和建造经过,以及会圣宫的地理位置、山川和当时建筑的宏伟,以及奉安、盛荣、礼仪等,意在歌颂北宋三圣的政绩和太平盛世。
该碑上刻飞鹤流云牡丹纹,帽顶盘守六条浮雕舞龙,碑额篆书“新修西京永安县会圣宫碑铭”,整体刀工精美,浑然天成。碑文文字之多,为全国碑文之最,其撰文、书肘、铁笔并称三绝。
刘国故城遗址
该遗址位于偃师市西南方向约20公里外的万安山北麓,南望青罗山,北瞰伊洛河,东濒浏河,西临涧河的支流小西河,东西北三面都是深约20余米的河沟,南面是一块开阔的山前缓坡地,遗址座落在天然形成的半岛上。
水泉石窟
水泉石窟位于偃师市东南30公里万安山断崖上,坐东朝西,依山面水,开凿于北魏至唐宋期间,整座石窟足在一个原始溶涮的洞壁上凿龛造像而成。窟深6.5米,宽4.8米,高约12米。窟面略呈呈方形,后壁中央雕主佛两尊,现仅存北侧一尊,高约3米。窟壁间雕大小佛龛400多座,造型各异的石佛造像1000多个。
水泉石窟价值珍贵,开凿时间早于洛阳龙门石窟,后来可能因为石质的原因,没有继续雕刻。其外南壁依山而刻的摩崖石碑,记载了水泉石窟的许多历史,洞窟龛内造像多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也有不少的交脚弥勒造像,但令人奇怪的是石窟主佛是两尊,在我国其他石窟中没有见到。有专家们称,这可能与北魏时太后听政有关:一佛象征皇帝,一佛象征皇太后。
石窟造像刻工简朴硬直,体现了北魏石刻艺术的特点。龛楣及近侧多刻飞天、化生、莲花、帏幔、缨络,佛座下有金刚力士及蹲狮子、卧兽等。在窟外北壁上雕有一处先天二年的像龛,系盛唐作品,雕刻技法细腻迥异,让人叹为观止。
㈧ 偃师市市区的所有小学和初中
一、偃师市市区的所有初中:
1、城关一中
2、城关二中
3、市直中学
4、实专验中学
5、伊洛中属学
二、偃师市市区的所有小学:
1、窑头小学
2、新新小学
3、新城小学
4、后庄小学
5、塔庄小学
6、石硖小学
7、实验小学
8、二实小
9、三实小
10、伊洛小学
三、偃师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地区。是中原经济区郑洛城市工业走廊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河南省首批10个小康达标县(市),也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河南省26个城镇化发展重点县(市)、35个扩权县(市)和第二批对外开放重点县(市)之一,综合经济实力居全省前列。
偃师因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东征伐纣在此筑城“息偃戎师”而得名,先后有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七个朝代在此建都。境内有二里头夏都斟鄩遗址、尸乡沟商城遗址、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和唐代帝陵唐恭陵。偃师还是客家先民首次南迁出发地和丝绸之路东方起点之一。
㈨ 偃师有什么好玩的
人文古迹
二里头遗址:二里头遗址位于偃师市二里头村及其周围,该遗址南临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黄河,范围包括二里头、圪垱头和四角楼等三个自然村,面积不少于3平方公里。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里头遗址对研究华夏文明的渊源、国家的兴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设、王宫定制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学术界公认为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古文化遗址之一。
偃师商城遗址:位于今河南省偃师市西南洛河北岸的尸乡沟村一带,北依邙山、南临洛河、西距汉魏洛阳故城10公里、西南距二里头遗址约6公里,这一带自古就是交通要道。
商城博物馆[3]
商城博物馆:是中国历史类专题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偃师市城西南。1985年10月兴建,1987年4月建成开放。该馆主体建筑为一座“四阿重屋”式仿古宫殿建筑群,殿堂居中,廊庑相连,青砖青瓦。古朴典雅,院内苍松翠柏,繁华似锦,古色古香,景色宜人。馆址占地面积约1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展室面积1100平方米,1985年10月动工兴建,1987年4月建成。
汉魏故城遗址:位于偃师市城西约15公里处,与洛阳市、孟津县毗连,是我国保存较好的一座古城遗址,也是我国最大的古代都城遗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玄奘故里:洛阳东南40公里处207国道北侧,偃师市缑氏镇东北的凤凰山下,有条凤凰谷,谷东的陈河村就是唐代闻名高僧、翻译家、旅行家玄奘故里。
玄奘寺[3]
唐僧寺:位于洛阳东南40公里处207国道北侧,偃师市缑氏镇东南约两公里的唐僧寺村北,北距玄奘故里约4公里,玄奘大师病故后,有说葬于缑氏镇东南3.5公里处的白鹿原。
轘辕关:位于偃师城东南30公里府店乡境内的轘辕山上,西有鄂岭口,北有古道,是偃师市现存的唯一古关。轘辕关是军事要地,古今经历过多次战争。
春秋滑国故城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城东南43公里处偃师市府店镇滑城河村附近台地上。原为春秋时滑国都城,后被秦所灭。遗址南北长约2.25公里,北端宽约1.5公里,南端宽0.5公里。
藏梅寺:本名白云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县顾县乡回龙湾村,因背靠白云山而得名。旧时香火鼎盛,规模宏大,有四层院落,头层为四大天王殿,殿前东壁塑有黄巢坐像,披盔戴甲,气势不凡。
唐恭陵:也是孝敬皇帝陵,位于偃师市缑氏乡滹沱村西南景山白云峰之巅,因是唐高宗太子李弘的陵墓,故称“太子冢”。唐恭陵1963年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自然风景
双龙山[3]
河南双龙山森林公园:位于偃师市大口乡南部的山张林场内,东距省会郑州市125公里,西距古都洛阳市40公里。公园总面积4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95%。这里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公园森林茂密,季相多彩,春花美艳,秋色迷人,夏风送爽,冬雪泛银;这里松鼠跳跃,山雀鸣叫,兔驰狐奔,莺歌燕舞;这里秀峰耸峙,幽谷环绕,壁画高挂,悬崖奇石;这里水泉密布,溪声似琴,深潭溢青 ,飞瀑溅珠,独特的地貌、植被、气候,使双龙山森公园成为森林旅游为主,兼避暑度假,森林疗养,寻幽探险,娱乐科普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公园。
虎头山森林公园:虎头山位生态公园于偃师市区北2公里处,整座山东高西低,东西长5307米,南北宽640米,位于偃师市的南北中轴线,西有白马寺,西南有龙门风景区,东南有嵩岳少林寺,南有偃师市夏都二里头遗址。虎头山海拔567.56米,因形似虎头而得名,远看就像平地上卧了只巨大的猛虎,近看山西部酷似虎头,眼眶、鼻梁、额头栩栩如生,中东部凸出部分犹如老虎后腿,强健有力,东部向北就像老虎的尾巴摆向北方。是市区北侧主要制高点,名文贤士视为“风水宝地”。
牛心山:牛心山原叫牛背山,它和西边的牛嘴山(海拔631.1米)绵延相连,位于洛阳东南偃师市大口乡山张村,距市区约50公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林木葱茏,自然生态环境幽美,每年农历二月十四都会有庙会,是远近闻名的度假、休闲、旅游场所。远远望去,像一头雄壮的大青牛,扬头隆背,十分雄伟。山上松柏长青,芳草成片,翠竹成簇,清溪潺潺,自然风光十分秀美,不仅凡人游客乐于游览,连世外仙人神人也流连忘返哩。
柏峪沟[3]
佛光柏峪沟:位于嵩山五乳岭北麓,五沟分岔,有张良沟,一山之隔,邻少林寺;半日之内,阴雨晴明,日照烟霞,神光离合。山深境幽,传说众多,记者走基层边村采风,偶遇山民侃侃而谈,细细听来,竟是优美传说,锦绣文章。
此外,偃师公园还有商城植物园、凤凰公园、偃师伊洛河国家湿地公园等。
著名八景
1:马鞍山色,翠列屏障,少室遥望。
马鞍山,海拔1258.1米,在今佛光史家窑村,属万安山系,其山势东西两峰高,中间低,状如马鞍,故名。
2:首阳晴晓采薇,伯夷叔齐,千秋传唱。
马鞍山[3]
首阳山,为邙山一峰,在偃师市区西北,海拔359.1米,因山势旋绕,日出之初,光必先
及而名之,山巅有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墓地。
3:杨村晚渡萧萧,沙鸥短蓬中。
杨村渡位于伊、洛河汇流处,历来为偃师往南方域外的重要渡口,滩渚开阔,河流澎
湃,风景宜人
4:伊洛合流观澜处,洛神翩翩碧波荡。
伊河发源于栾川县张家村,洛河出陕西洛南县西部,二水自西向东,滔滔数百里,会流于岳滩镇岳滩村东与顾县镇杨村之间,历来都是引人入胜的一大奇观。
5:缑山夜月驾鹤仙,霓裳曲,笙歌忆天上。
缑山月色[3]
缑山,在今府店镇南,太室西侧,少室北麓,为一拔地而起的孤峰,乃道教72福地之一,老子也曾于此布道,又名“青牛观”。据传,周灵王太子晋在此控鹤升仙,山上有女皇武则天手书的升仙太子碑。
6:夹河渔唱钓翁,扁舟行,蓑笠打浪。
夹河,指伊洛两河入偃师后,二水之间的川区地带,今佃庄、翟镇、岳滩三镇所辖区域。旧时两岸不少村民以打鱼捕虾为生。
7:滑城烟雨,兀自霏霏亦识兴亡。
滑国都城[3]
滑城,古为春秋滑国都城,亦称费滑,周襄王25年为秦国所灭。遗址在今府店镇北滑城河村一带,有清道光7年所筑“古滑城”城门。
8:邙山霁雪覆古冢,京洛行煌煌。
邙山,一曰郏山,一曰平逢山,系秦岭北支崤山沿黄河边向东北方向延伸部分,自古为帝王陵墓之地,素有“生在苏杭,葬在北邙”之说。自陕西华岳而东来,横亘400余里,自偃师西凤凰山入境,连绵起伏50余里入巩义境,海拔200-400米,虽有崎岖之势,而无峭峻之险。
㈩ 偃师一共有多少个镇
偃师一共有9个镇。
截止至2018年12月22日偃师市下辖4个街道、9镇、214个行政村(585个自然村)、个居委会、2240个村民组,总人口61万(2013年),总面积668.58平方公里,是中原经济区郑洛城市工业走廊上的重要节点城市。
河南省首批10个小康达标县(市),也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河南省26个城镇化发展重点县(市)、35个扩权县(市)和第二批对外开放重点县(市)之一,综合经济实力居全省前列。
偃师因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东征伐纣在此筑城“息偃戎师”而得名,先后有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七个朝代在此建都。境内有二里头夏都斟鄩遗址、尸乡沟商城遗址、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和唐代帝陵唐恭陵。偃师还是客家先民首次南迁出发地和丝绸之路东方起点之一。
2018年11月,入选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10)偃师市商城遗址扩展阅读:
偃师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地区的洛阳盆地东隅,地理座标介于东经112°26′15″-113°00′00″和北纬34°27′30″-34°50′00″之间。偃师市东西长约44 km,南北宽约34 km,总面积948.43 km,约占洛阳市总土地面积的6.24%,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0.568%。
偃师市东邻巩义市,距巩义市30 km;西接洛阳市郊区和孟津县,距洛阳市30 km;南倚嵩山接登封市、伊川县;北与孟州市隔黄河相望。
偃师市南北高中间低,地貌景观略呈槽形,地表形态复杂多样,大体可分为山地、丘陵、坡地、平原四种类型。南部万安山,山势由东向西降低,海拔300—900米,最高峰1302米,面积占全市的16.72%;
万安山北侧为丘陵和洪积冲积坡地,海拔 150—400米,面积占全市的35.71%;中部伊洛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115—135米,面积占全市的31.37%;北部邙山丘陵,东西走向,岭脊突起,海拔140—300米,最高峰403.9米,面积占全市的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