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禁拍
⑴ 为何民国时期拍摄的电影《西游记》禁播了
先说答案,这部电影被禁的原因是:伤风败俗,宣传怪力乱神。
民国时期的西游记拍摄于年,只拍摄了一集,名字叫盘丝洞。这部电影还是无声电影,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最大的问题是伤风败俗。辛亥革命之后,名义上的封建思想被革除了,但是人们心中的还存在。接着五四运动爆发,这一场由文化波及到社会各个层面的运动带来了新的气象,在某些方面看来相当的进步。
这部在国内已经失传的影片于2011年在挪威国家图书馆诺尔兰郡拉纳市摩镇电影收藏中被发现,让我们有机会一睹本片的风采。
⑵ 民国时的《西游记》为何被禁播
估计在大部分人的心目中,86年版的《西游记》是最早也是最经典的改编影视作品。里面留下了许多深入人心的形象,到了今天,仍然被人们所追忆。不过早在86版之前,民国时期也出了一部《西游记》,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国内禁播,没有流行起来。
第二个原因就是跟封建迷信有关。当时人们刚刚接受新思想的洗礼,内心对这些乱力怪神的事物很敏感。觉得是传播“封建思维”,对社会的进步有阻碍作用,因此抵制《盘丝洞》。
所以《盘丝洞》本身足够优秀,奈何生不逢时,陷入此等困境也着实令人无奈。不过这部片子经过现代技术的修复,已经重新在13年的挪威电影节上映,获得了公正的认可。
⑶ 西游记被翻拍无数版,为何最早的一版会被永久封杀
《西游记》是我国经典四大名著之一,多年以来,一直被无数的剧组和演员翻拍,在人们心目当中,最经典的一个版本的《西游记》莫过于八六版的《西游记》,这也是很多人对西游记最早的印象,其实在八六版的《西游记》之前,还有一版《西游记》。
现代人看来这样的画面并不算什么,但是当年的人们非常保守,如今人们解放了思想,对于新鲜的内容和思想也更容易被接受,所以才会有如此丰富的影视作品出现,但是当年某些标新立异的东西就会不容于世俗,在当年,能够拍出如此优秀作品的导演,也一定有非常超前的思想和意识。如今我们真的应该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思想得到解放的年代,更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年代。
⑷ 为什么别人拍西游记,六小龄同不让拍呢
因为《西游记》是中抄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我国的文化遗产,而现在翻拍的西游记不符合原著,更有甚者将人物及内容进行篡改,比如孙悟空与白骨精成了恋人,唐僧与女儿国王生暧昧,大圣和紫霞仙子,国外的竟有唐僧开车去取经,又什么什么同性恋。这些为了提高收视率而搞些无厘头的乱搞,翻拍,肆意篡改原著,那必然是对下一代人的一种误导,误人子弟,多么悲哀啊。
文学名著是我们国家的知识产权,国家真的应该立法保护这些文学作品,免糟更改。
我想将来的孩子问父母西游记的时候,不是问“孙悟空有几个绯闻女友”也不是评论“如何看待唐僧与女儿国王苦情之恋”
现在的技术先进,拍一部比86版画面效果好的很简单,不是不让拍,是不能乱拍,不符合原著,拍出来的是看点,影响的却是下一代。
⑸ 为什么民国版《西游记》被禁播
杜宇出身书香门第,他的爷爷是《聊斋志异》的点评家但明伦,熟悉《聊斋》的朋友应该对这位先生都略知一二。影片的蜘蛛精之一是由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名副其实的女主角殷明珠扮演,她也是导演但杜宇的妻子。夫妻两人可以说一起为我国电影史做出了突出贡献。
直到2013年,这部片子的拷贝版在挪威图书馆被发现,经过先进技术的修复,发现该影片曾于1929年在挪威上映。2013年10月,修复后的影片在挪威电影节,时隔80多年再度上映,取得不错反响。2014年,挪威将电影拷贝一份送给我国,一部经典影片终于回家。
⑹ 民国时的《西游记》为何被禁播,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
民国版本的《西游记》之所以被禁播,是因为那部《西游记》拍摄的尺度较大,而且里面充满了封建迷信的思想观念,虽然说在这部剧刚刚上映之后,还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但还是因为这些问题让这部《西游记》很快就被禁播了,没过多久,这部《西游记》的影片资料就销声匿迹了。
作为第一部以影片的形式所拍摄的《西游记》原本在国内是找不到任何的资源的,直到2014年在经过挪威的帮助下,这部经典影片才终于重新回到了中国。
⑺ 86版的《西游记》成为了经典,为何日本拍的72版的《西游记》却被禁播了
《西游记》是我们中国的经典,日本拍的毁原著了,所以才被禁播。86版《西游记》是改编自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同名文学古典名著,是一部古装神话剧。由杨洁执导,戴英禄,杨洁,邹忆青共同编剧,六小龄童、徐少华、迟重瑞、汪粤、马德华、等主演。
这部剧有着超高的收视率,还被翻译成多国语言播出,现在仍然是各大频道暑期热门,《西游记》是国产电视剧的精品,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神剧。这部电视剧给一代又一代人带去童年欢乐,最终沉淀成为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但是日本拍的72版《西游记》中孙悟空没有毛,如来佛祖事女的,金角银角还是夫妻,红孩儿是非常雄壮的男人。一点也不尊重原著和中国的人民,所以禁播是应该的。大家怎样认为呢?欢迎点赞留言哦。
⑻ 86版的《西游记》成为经典,为何日本拍的72版的《西游记》却被禁播
我国的四大名著是非常经典的,都被翻拍成了电视剧或者电影。比如说八六版的《西游记》就陪伴着我们一起成长,现在已经成为了儿时满满的回忆。现在不管你怎么翻拍,他都都是非常经典的,放在现在也不曾被超越过。那么很多的小伙伴都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八六版的《西游记》能够成为经典,而七二版的《西游记》却被禁播的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好好的讲解一下。
相比于八六版的《西游记》,给我们传播的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正确的价值观,我觉得就凭这一点它就能够成为永久的经典。
⑼ 民国时期拍了一部《西游记》,当时被禁播了,为什么
很少有人知道,民国时期拍了部《西游记》电影,但仅拍了盘丝洞那一段,就被禁拍禁播了。1927年的时候,上海的著名才子但杜宇,为了捧红自己的妻子新明珠,就拍摄了《西游记》中的一段精彩内容。
当时中国的电影资源那么少,为什么要禁播引起很大反响的《西游记》系列的电影呢?原来当时影片中人们的着装和内容,都大大超过了当时人们传统思想所能接受的范围。
而且在五四运动之后,很多人反对传统文化,崇尚西方文化,这种充满着神话封建色彩的《西游记》作品,自然为当时的革命派所不能容忍的。所以影片被当局以“有伤风化”的理由禁播。
不过好在这部影片的老胶片还没丢,在2011年的时候,被发现于挪威国家图书馆的电影收藏中,并且经过挪威方面的修复,影片基本已达到当时的画面水准。
⑽ 民国时期拍的西游记,当年为何被禁播
提到《西游记》,记得那年,小编最喜欢做的事便是把床单披在身上,然后双手合十,盘坐在床上装观世音菩萨(一般会许个愿,希望父母早日归来)。86版的《西游记》,就这样陪伴了我整个童年。但实际上,早在1927年,上海影戏公司就拍过《西游记》,只不过当时只有一集――盘丝洞。上海影戏是由杜宇先生独资创办的。此人早年参加过国民党,后来因为不喜欢官场上那一套,又没有当兵的潜力,便带着全家移居上海闸北,靠贩卖毛蛋发家。1920年,他一手创办了这个影戏公司,自己集编剧、导演、美术等六个身份于一体。据《民族的血液》一书记载,杜宇先生创办此公司,是为了捧红自己的好友殷明珠。而后者也的确具有明星的潜质,特别是她在西游记《盘丝洞》中的表演,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她主演的蜘蛛精,妖而不艳,性感中透露着一股子的霸气。特别是她和猪八戒在河里的那场戏,当时没有特技,也没有钱抠图,殷明珠为了演出蜘蛛精那调皮、阴险,又带着戏谑的感觉,连续三天泡在河水里,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地琢磨。这种精神,是现在那种手磨破点皮就要死要活的人所不能比的。另外,据史料记载,这部西游记中的大部分角色甚至是后台分工,都是杜宇的亲属在做,比如说该片摄影师但淦亭,是杜宇的侄孙;演白衣大士的贺蓉珠则是他的外甥女。所以当时有人说,这是部最廉价的电影。而当时上海卫生局的一名科长,月薪不过30元。两者一对比各位就能想象,这部影片在当时有多卖座。但在中国,啥东西只要一红,便会惹来争议。据史料记载,1929年,影片被禁播,理由是殷明珠的裙子太短,露出了大腿,有伤风化。后来虽然一度解除了禁令,但第二年又再次被禁。
中国近代史至今的大屠杀事件,其实并不少,本文只是挖掘其中的一部分。1864年7月19日,(清军)湘军攻入天京(今南京)后,对平民展开了大屠杀。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南京城里,边走、边看、边记录,他的目击记录,翻译成现代中文,对这一幕是这样记载的:"......南京街上横著的死尸,90%是老人的尸体。湘军士兵将2-3岁的婴幼儿拿来斩杀、取乐。四十岁以下的女人,全部都被杀光了。我所看到的活著的老人,没有不受伤的,有的人挨了一刀,有的挨了好几刀。反正,人人都要挨刀......"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在武昌起义的战斗过程中,革命军士兵徐启明,亲眼看到起义军新军第八镇的革命士兵,在武昌城里,屠杀满族的老人和儿童。徐启明的回忆是这样的:......我亲眼看到一个满族老人,被革命军士兵从屋子里拉出来,然后一个革命军士兵将他一刀刺死,还有儿童,也是一刀砍下去,小朋友哀叫一声,就死了,楚望台居住的满族人很多,结果死尸很多,水沟里流的都是血......我忍不住走上前、劝说那些兵:不能杀小朋友!那些士兵回答我说:他们是满族人,该杀!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意思是:不要忘记两百多年前的民族仇恨)。后来,黎元洪被迫出来指挥之后,下令:禁止屠杀满族平民,这才得到制止......
在武昌起义当中,革命军屠杀满族平民的事,李品仙也有记载。依据李品仙的记录,李品仙在武昌起义爆发时,在武昌陆军中学读书,他也参加了起义。在起义的初期,由于革命军缺乏指挥,秩序非常混乱,部分革命军士兵出于朴素的民族主义复仇意识,在武昌的大街上,沿街搜索满族人来杀,见一个,杀一个。
武昌只是这场针对满族平民的大屠杀的一部分,居住在西安的满族平民,也遭到了同样的厄运。同年10月中下旬,革命军在西安一个名叫“满城”的满族集中居住区,一次性屠杀了一万五千名的满族平民,不分男女老幼,全部杀尽。《亲历晚清四十五年》)这本史料的原文是这样的:"......1911年10月22日,陕西省首府西安,爆发了可怕的流血事件,一万五千名满族人被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