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石山遗址
❶ 全国人口最多的几个县是人口各多少
截至2018年8月15日,全国人口最多的10个县(包括县级市)和人口分别为普宁市(247.27万)、临泉县(230万)、晋江市(209.2万)、桂平市(201.65万)、沭阳县(197万)、博白县(185.98万)、高州市(179万)、颍上县(177.9万)、太和县(176万)、固始县(174万)。
1、普宁市 247.27万
广东省辖县级市,揭阳市代管,面积:1620平方公里,247.27万。中国工业百强县,经济总量位居广东各县之首。旅游景点有:德安里、百二丘田、南方梅园、普宁八一纪念馆、善德梅海、、盘龙湾温泉度假村、普宁广场等。
2、临泉县 230万
人口数为“安徽第一大县”,人口:230万,面积:1839平方公里。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杂技、马戏)、中国绿色名县等荣誉。旅游景点有:沈子国遗址、鲖阳古郡、刘邓大军汇合留念碑等。
3、晋江市 209.2万
福建省综合实力最强的县市,中国工业百强县,面积721.7平方公里,人口:209.2万。旅游景点有:安平桥、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草庵寺、衙口、八仙山公园等。
4、桂平市 201.65万
广西第一人口大县,面积4074平方公里,人口:201.65万。广西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中国西部百强县。旅游景点:西山风景名胜区、大藤峡、太平天国起义遗址、龙潭国家森林公园、白石洞天、罗丛岩等。
5、沭阳县 197万
沭阳县是江苏省直管试点县之一,面积2298平方公里,人口197万。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旅游景点有:沭阳县苏北花卉示范园、普善寺、圆觉禅林、沭阳县南湖公园等。
6、博白县 185.98万
广西客家最大的聚集地,世界第一大客家人聚居县,面积3835平方公里,人口:185.98万。旅游景点有:温罗温泉旅游度假区、宴石山风景名胜区、千鹤岛、王力故居等。
7、高州市 179万
广东省辖县级市,面积:3276平方公里,人口:179万。全国水果第一县(市),著名景点:冼太庙、宝光塔、高州水库、缅茄树、观山、根子贡园、仙人洞等。
8、颍上县 177.9万
隶属于安徽省阜阳市,面积:1859平方公里,人口177.9万。旅游景点有:八里河风景区、五里湖生态湿地公园、迪沟生态景区、淮上公园等。
9、太和县 176万
隶属于安徽省阜阳市,面积:1822平方公里,人口:176万。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绿化模范县。旅游景点有: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镜湖公园、太和温泉度假村、樱桃园等。
10、固始县 174万
河南省直管县,面积:2916平方公里,人口:174万。中国书法之乡,中原第一侨乡。旅游景点有:西九华山、安山、华阳湖、妙高寺、陈氏将军祠、华夏根亲文化园等。
❷ 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怎么样
是国内石器时代遗址之一,但远没有半坡等文明出名,不知道为什么。博物馆免费开放,人很少,人走在钢化玻璃上面就可以看到脚下的墓葬、灰坑、壕沟、陶窑等遗迹,以及陶器、石器、贝器和骨器等文物。很赞的参观方式,而且有助于文物保管。
❸ 福建闽侯的昙石山遗址博物馆要不要门票票价多少一周中有没有闭馆的时间
不要门票,但是解说是要收费的。博物馆已经开放了,随时都可以去,当然晚上除外
❹ 中国燕州市是在哪个省份
现代中国没有燕州这个省份、城市。
历史上的燕州:
1、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分恒州东部、幽州北部置燕州。燕州治在今昌平区东南沙河镇辛力庄。孝昌元年(525)杜洛周兵变于燕州。上谷,“恒代以北郡县尽为丘墟”。燕州废。
燕州治在今昌平区东南沙河镇辛力庄。孝昌元年(525)杜洛周兵变于燕州。上谷,“恒代以北郡县尽为丘墟”。燕州废。
2、唐初置燕州,寄治幽州城内(今北京市区西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徙幽州北桃谷山(今昌平区东境桃峪口附近)。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归德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称燕州。建中二年(781年)废入幽都县。
3、唐贞观三年(629年) 设置。按《浔州府志》载是因有燕石山而得名,州治设在武林县(今广西平南县武林镇)。贞观七年(633年),将燕州东迁65里到宁风(今广西藤县地),改名为泰州。
八年(634年)复称燕州,隶属岭南道。贞观十八年(644年)燕州撤销。燕州自设置到裁撤共15年。曾管辖武林、隋建、阳建、秦川、宁风五县。
(4)县石山遗址扩展阅读
电视剧中的燕州:
1、燕州市是电视剧《人民检察官》虚构出来的一个省份,现如今中国并不存在这个省份。
《人民检察官》是浙江永乐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出品的反腐涉案剧,由程力栋、英宁、詹成霖执导,殷桃、于震、于荣光、黄海冰领衔主演。
该剧以真实案例为基础,讲述了燕都市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公诉处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的故事 ,讲述了燕州市人平易近稽察院反贪局、公诉处与立功份子斗智斗勇的故事。该剧放弃了所有文娱元素,紧跟“反腐”热门,以贸易模式来运作主旋律题材。
2、燕州市同时也是电视剧《归去来》虚构出来的一个城市,剧中王志文饰演的书望是书澈父亲,燕州市副市长,最后由于受贿被捕入狱。
《归去来》该剧讲述萧清、书澈、缪莹、宁鸣、成然和绿卡等人因为家庭、理想、爱情等种种原因相聚美国,成为藤校精英后,从象牙塔走向社会,一步步完成蜕变的故事。
❺ 福州昊石山的资料
昙石山这座5000年前原始部落的遗址,被认定为先秦闽族文化的发源地,具有中国东南沿海鲜明的古文化特征。该遗址自1954年被偶然发现,从而揭开了不为人知的先秦闽族文化,因而将福建文明史由原来的3000年向远古大大推进了一步。2001年6月22日,国务院将昙石山文化遗址列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一走进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就可以看到这样一句话:“福建文明从这里开始”。这句话,正是昙石山文化的最好写照。昙石山文化距今四五千年,以闽侯昙石山遗址为代表,以闽江中下游为中心,连接闽台两省,是福建古文化和海洋文化的摇篮。
昙石山遗址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最早被命名、最具代表性的原始社会晚期文化——“昙石山文化”的命名地,也是福建省唯一经过多次正式考古发掘、积累资料最丰富、开展研究最多、并得到国内外公认的考古学文化的研究基地,在福建史前文化的学术研究中独占鳌头。
昙石山文化遗址自1954年发现以来经过8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2000平方米,几乎是由当时人们丢弃的蛤蜊壳、贝壳、螺壳堆积起来的,有的地方厚3米左右,所以又称“贝丘遗址”。昙石山文化遗址目前仍有三分之二尚未挖掘,待全部建成后,其规模将超过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
❻ 福州昙石山文化遗址的发现有什么意义
可以提供石山人文历史发展的一些线索,用以印证某些问题的存在现象。
不过,在经历了元明清至今大起大落的历史演变后,是否还能保持元山文化特征,令人信心不足。
❼ 有关福建闽侯县甘蔗镇恒心村昙石山新石器时代遗址的问题……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EA%BC%CA%AF%C9%BD%D2%C5%D6%B7&z=0
❽ 昙石山文化遗址发现了哪些文物
昙石山文化遗址发现于一座墓葬中的“中华第一灯”,是一盏陶灯,放在墓主人头顶,类似北京十三陵定陵中的“长明灯”,四五千年前的昙石山人使用如此精美的陶灯,确实让人叹为观止。
另一座墓主人为25岁左右的年轻女性,其中左侧颧骨分为上下两部分,下方颧骨块被称为“日本人骨”,就是说后世日本人大部分有这块颧骨。可以证明,日本文化不仅受到我国文化的影响,连日本人种也有可能要追溯到昙石山人。
在遗址殉狗坑旁的夯土祭祀台上,发现了一件原始瓷罐和4件原始瓷器。这些原始瓷器距今3000多年,都施有青绿色釉,是我国最早的上釉技术。
在一座夫妻合葬墓中还发现了11件陶簋,其中一件陶簋口沿造型为全国罕见。
在奴隶陪葬坑中,殉葬的男奴竖立坑中,粗壮的大腿骨和脚趾清晰可辨,显然是被埋时挣扎所致,反映了3000年前奴隶殉葬的残酷。
在这座夫妇合葬墓底下,发现了大小陶釜18件,在这全国新石器时代墓葬中绝无仅有,以此追溯沿江靠海的福州人有爱喝汤的饮食文化。
另外,还发现了大批墓葬和灰坑、壕沟、陶窑等遗址,出土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贝器等文物。
昙石山文化遗址上层为青铜器时代遗存。遗址中的兽骨,经鉴定种属有熊、鹿、犀牛、印度象、叶猴等,由此推测,当时闽江下游流域气温要比现在炎热湿润,分布着大片原始森林。
昙石山文化的先民,主要的生产方式是渔猎,兼事农业、畜牧业及手工劳动。远古时代这里是海湾地带,是海洋和河流的汇合处,昙石山人以捕鱼捞虾、拾采贝壳生物为主,遗址中发现的贝壳有蚬、魁蛤、耳螺、牡蛎、血蚶等,从而证实当时闽江入海口就在昙石山一带。
遗址发现的陶器种类繁多,有最早用于烹饪的鼎,储藏用的罐、壶,洗濯的盆,饮食的碗、盘、簋、豆、钵、杯之类,表明他们已经具备相对稳定的定居聚落特征,过着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原始公社生活。
昙石山文化遗存与台湾岛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凤鼻山、圆山、芝山岩等文化遗址存具有诸多共同的特征,证明在数千年前,闽台两地先民就有密切的往来,台湾的文化直接受着昙石山等大陆文化的影响,其中一部分,很可能就是大陆昙石山文化先民横渡台湾海峡而创造的。
❾ 日本人是福建人后代科学家的研究,和历史证据给出了什么答案
根据许多科学家的研究,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几乎没有多少原住民的,而之所以现在会拥有如此多的人口,要得益于古时候大量的移民。不过这里就有疑问了:这些移民到底来自于哪些地方?而现代日本人又主要是谁的后代呢?很多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猜测,不过在这之中获得较多认同,倒是一个与我国有关的论调,那就是日本人很有可能是福建人的后代。
我国在明朝时期,就派出了福建36姓前往琉球,与当地人进行了通婚融合。而在清朝末年,惨被灭国的琉球人又被迫与日本人融合。所以这么来看,说现代日本人是福建人后代的理由,倒真的占据了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