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的游记
『壹』 有一次,在好游网的有游记里有看到说,女作家舒婷住在鼓浪屿是真的吗现在还住哪吗
对的,好像是鼓浪屿上面的中华路13号,差不多是那块,离四落大厝和大夫第不远的。现在还住不住那就不清楚了,我上次去的时候貌似也没看到人。
『贰』 鼓浪屿游记作文
现在我们来到了鼓浪屿,请大家注意看,鼓浪屿四面环海,凉爽的海风迎面吹来,大家是否感到心旷神怡,似乎终年的疲劳在这里一吹了之?
在这岛上有三大特点:一是无噪音,二是无污染,三是无车辆。这里有一种很有特色的纸编的帽子,正反都能戴,不戴时倒着放还能当花瓶,插上干花还可以装饰房间。这种帽子价格低廉,只有三元钱一顶,这里二十多摄氏度的气温,在中午的阳光下步行,会感到热烘烘的,戴着很实用,建议大家都去买一顶戴戴。
这里还有一种特产:各种水果味的馅饼,这些馅饼的皮又香又脆,中间的水果夹心又多又美味,而且甜而不腻,大家也可以买个尝尝。我提醒大家购物时要特别小心:这儿的生意人给顾客找钱时,经常是先找面额小的钞票,再找面额大的,你如果拿了小面额的,而忘了拿大面额的,那你就上当了。
大家看,这就是日光岩。俗话说:“不登日光岩不算到厦门”。日光岩有两种传说。一种是地理传说,因为每天清晨太阳从厦门五老峰后升起,日光岩最先沐浴在阳光中,故得名为日光岩。另一种是历史传说,当年郑成功来到晃岩(日光岩别称),见到这里景色胜过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开,成了日光岩。登上日光岩,请大家欣赏极为壮观的厦门全景,您是否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今天我们游览了鼓浪屿,明天我们将要去游览大小金门岛和南普陀寺。
明天自由活动时间,我推荐大家去集美的鳌园看看。那是我国著名华侨陈嘉庚先生建的,可惜他并没有看到鳌园的竣工。那一条长廊上详细地记载着陈嘉庚先生的生平。在鳌园里有着陈嘉庚先生的墓,前面有一只无头无尾龟。鳌园内的纪念碑上还有毛主席的亲笔题词:“集美人民纪念碑”。
最后祝各位旅途愉快!
『叁』 三天适合穷游去的地方有哪些
3天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3天的时间既可以选择在家休息,也可以让自己在路上,体验的旅游的乐趣,以下旅游目的地客运参考一下如:河南洛阳、成都、广西、厦门、秦皇岛。
1、河南洛阳
洛阳,千年古都,整座城市都历经了千年的沧桑。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缩影,这里汇聚了无数人的智慧结晶,有古今文明的白马寺,有叹为观止的龙门石窟,有亘古不息的黄河。而且时至六月,正是洛阳牡丹花开的季节。
明仕田园全部都在广西大新县,由于名气受限,这里节假日旅游的人并不算多,三天两夜不仅可以感受到悠闲的自然风光,而且还可以沿江泛舟,在这按璞归真的小镇中,极度简单的农家小院,走在哪里都能感到惊艳!
4、厦门(文艺小清新必去之地)
厦门是一个古老而充满了年轻活力的城市,它给人的感觉永远是20岁青年的样子,在城市的现代和小镇的古老交错之间,既充满了大都市的气息,也保留了一份田园气息,充满了文艺感的小店,厦门大学满墙的爬山虎,清净的鼓浪屿,拥有众多美食的中山路步行街。
还有可以散步的白城沙滩,城市中大大小小的书店,咖啡馆,创意工作室,各种充满了年代感的小物件,在这充满了文艺的城市中呆久了,多多少少都会感染一丝文艺的气息!
5、绝妙的避暑胜地秦皇岛
在秦皇岛地处中国北方,近邻北京和天津。这里自古就是有名的避暑胜地,六月的到来,全国气温开始上升,能在这个气候凉爽,风景宜人的城市待三天,人生简直不要太舒服。
走在一条小街上,对面就是大海,旁边就是偏苏联风的建筑,这里你可以选择不行,也可以选择骑单车,在老虎石的沙滩上,随处可见避暑的人们。
还有抓鱼抓蟹的人,坐在一处礁石上,看着半晚的余晖照耀在大地上,映红了大海,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水中美丽女子的脸。就冲这美丽的余晖,也是不虚此行了!
注意事项:
1、不要贪小便宜
不要随便接受别人给你的东西,有可能会为此付出代价。给你的食物和饮料也不可轻易接受,和当地人去酒吧、咖啡厅等场所时,最好不要让喝的东西离开自己的视线。
2、不要炫耀个人物品
出门在外,低调为上,穿金戴银更容易成为目标,有些抢劫和盗窃就是临时起意的。对于女生来说,穿着不可太暴露。
3、保持联系
一个人旅行,跟家人、朋友随时保持联系也是很有必要的,告诉他们你每天所去的地方,也给自己的安全增添了一份保障。
『肆』 写一篇鼓浪屿的作文游记
这天一大早,我们一家人就起床了,我非常的高兴,从昨天晚上就已经开始兴奋了,因为爸爸说要带我和弟弟,还有妈妈去鼓浪屿去玩。我们急急忙忙吃了早饭,爸爸就开车载着我们就朝着厦门的方向飞驰而去了。
一路上,爸爸开车,我们看着窗外的美景非常兴奋。感觉时间过的很快,没多久就到了,等爸爸把车停好……没一会爸爸跑来说,走喽,坐大船了。
爸爸抱着弟弟,妈妈牵着我向码头走去。凤吹的很大,一艘艘的大船被大风吹的摇摇晃晃。我坐在船上心里忐忑不安,但是,我非常兴奋。一会船靠岸了,真没想到这里好热闹,人山人海的。来来往往人们高高兴兴的谈笑着。我们去了海底世界,日光岩……路上卖小吃玩具的,纪念品的。数也数不清,花花绿绿,太好看了多的我都叫不出名字。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到了回家的时间。我依依不舍的坐上了回岸船。这就是我最高兴的一天,真希望每一个大大小小的假期,我都能够过的这么开心这么充实,看到这么多美丽的景色。
『伍』 鼓浪屿游记作文有著名小吃和郑成功雕像
住在思明区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对郑成功这个名字感到十分的亲切与熟悉.他不仅是名副其实的民族英雄,还是传播闽南文化的使者.他在思明地域内生活了十多年,思明区的许多地方至今都还留存着郑成功当年的足迹.鼓浪屿皓月园中矗立着十五米高的郑成功塑像,供我们瞻仰、深思,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留给了我们一份要自己发现的丰厚礼物!
三百多年前,郑成功不畏强虏率领水军,将荷兰人赶出了台湾,让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并成为了第一个打败西方侵略者的东方人.他带领闽南人迁移到了台湾,并带去了许多先进的中原文化.你会发现,台湾文化里有许多和闽南文化相似的地方,其实那都是一脉传承的中华文化.
因为有了郑成功,台湾和厦门这块曾经被他亲自命名为“思明洲”的土地有了更加无法割舍的的联系,当然,他的伟大功绩也被两岸人民传颂着.如今,不仅是台湾的台南市,我们思明区也举办一年一度海峡两岸的“郑成功文化节”,促进我们和宝岛台湾的文化交流.郑成功文化丰富了闽台民俗艺术,散发着无穷的魅力.这不,我们今年举办的海峡两岸的“郑成功文化节”文艺表演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你看,极具闽南特色的“贡球”、“踩高跷”、“蜈蚣阁”、“拍胸舞”等表演诙谐逗趣,具有浓郁的闽南生活气息;禾厝社区的“宋江阵”演练显示了闽南沿海居民尚武强身,抵御外敌的传统;来自台湾的艺术团体则表演了颇有气势的郑成功士兵阵,再现了郑成功操兵演武、收复台湾的英雄故事,令观者无不感慨万千.
现在,我们正在以一种浪漫的方式纪念着这位海峡两岸共同敬仰的英雄.在厦门,有许多事物都贴上了“郑成功”的标签.不信你听,有走马路、洪本部、演武大桥、成功大道等地名路名;有近一半的旅游景点都和郑成功有关联,鼓浪屿、万石植物园、同安、集美等等.细细数来,你能感觉郑成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已经深入了思明人文风土的各个角落.不仅如此,一年一度的中秋博饼,更是将当年成功军队士兵中秋思念家乡亲人的消遣活动,变成了我们厦门人的节日狂欢,成为必不可少的传统节目.每当我们沉浸在博饼带来的快乐时,都不由自主地想起这位民族英雄.
虽然相隔300多年,我们感觉依然和他同一片蓝天.在海峡彼岸,也有一群人,和我们一样赞颂着他.因为有他,我们和海峡同胞的心离得很近很近.我期盼着,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与海峡那一边的人们同在祖国的怀抱中共同缅怀我们的民族英雄--郑成功.
『陆』 描写鼓浪屿的游记
老实说,这次到达厦门并不是这里的好季节。旅游的旺季还要晚一些。不过反正是来做事不是来玩的,心里也就不会那么挑剔了。
三天忙忙碌碌的做完工作,第四天上午和老师做了一些收尾工作,结束时已经是下午一点多了。随便找了家路边的小摊,一口气吃了两碗沙茶面。这个面有些辣,但是据说是厦门最地道的小吃,不吃不行,我就认了!回到房间真想好好休息一下。可是有一个学生非常热情的找我,要带我去鼓浪屿。他向我描述鼓浪屿有多美多迷人,告诉我上面有很多适合拍鬼片的别墅,很值得看看。我想,已经累成这样,就别在乎了,去吧。
据说4月1日以后上岛就要收取40元的上岛费,所以在这段时间上岛来玩的人很多。一路走过去,这里真的有很多的别墅,有不少确实已经荒废很久了。这些别墅的花园大门都紧紧锁着,透过铁门看,花园非常的荒凉,到处杂草丛生,原来的小路都很难辨认。别墅的门窗都已经腐烂了,有些地下室黑漆漆的,透露出一些令人心寒的霉气。有些门上早已废弃的路灯仍然挂在上,更是显得这个屋子的荒凉。但是从院子的凋敝中仍然不难看出当初这些别墅的辉煌过去。想想事过境迁,很不是滋味。
但是除了这些,这个小岛还是有很多其他的看点。整个岛上没有汽车,行人非常悠闲的漫步在幽趣的小道。这个小岛还有全国唯一的钢琴博物馆。另外,这个小岛住过不少名人。其中,最为大家熟悉的莫过于近代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和小说家林语堂先生了。很多年以前,林语堂就是在这个岛上过着文人最惬意的日子,看看书,写写东西。累了就在岛上走走,几分钟就到了沙滩,傍晚看看日落。想起来真是美极了!虽然建国后他一直客居台湾,但是我觉得他仍然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学者,因为从他的作品中能够感觉的他的爱国心以及他在学术上的超人才华。
离开鼓浪屿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但是还是有不少人上岛游览。也是,很多人都说不上鼓浪屿,厦门算是白来了。我在离岛买船票的时候,发现这里的船票是一枚非常精美的硬币。我就马上回头再买了一枚,当作这次厦门之旅的纪念品。我想,明天工作人员数币的时候,可能会发现少了一枚。也许不是少了一枚,因为我想不止一个人会像我这样!这里的工作人员也许早就习惯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