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相关问题及答案
① 写出看了西游记后的10个问题及答案
1、为什么猴子被五指山压住,他不变小出来?
答:孙悟空的老师是菩提祖师,属于道家的神仙。如来用五根手指化做五行山,以金木水火土五种基础元素压住孙悟空,又贴上六字真言,属于道家加佛家杠上开花的禁制。而孙悟空在如来掌心翻筋斗的时候,如来的手掌看上去不过荷叶大小,他却翻不出去,这说明如来的变化程度大于和快于孙悟空。
2、为什么他大闹天宫时无敌,而取经时次次搬救兵?
答:可以参考宋江,当他被整编为大宋政府军第108集团军中将司令之后,征方腊就损兵折将。但是之前,他进攻大宋政府军的时候,所向披靡。这个变化,就叫做体制化。另外,孙悟空之前是一个自由职业者,听从了观音的建议后,成了一名职员。职员工作时,不借用其他友邻部门的力量,而要单打独斗,那才是怪事。
3、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是母子还是夫妻?
答:没有关系,他们之间是清白的。西王母在中国历史中出现得远比玉皇大帝早,玉皇大帝是后来道士们发明的天界一哥,把王母娘娘变成一个开瑶池Party 的女主人。他们勉强可以算作是同事关系,但是,王母娘娘的资格要更老一些,所以玉帝要参加她的蟠桃大会,为她祝寿。
4、为什么唐僧每次都不相信悟空的话,非要说别人不是妖精?
答:观世音把孙悟空交给他时交代过,这个人有历史问题,不能轻易信任,唐僧忠实地执行了这一命令。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作为孙悟空的直接上级,冤枉孙悟空一万次都没有关系,大不了你辞职走人嘛。但是,唐僧绝对不敢得罪自己的直属领导观世音。
5、猴哥以前在东海想干吗干吗,后来为啥总说自己水性不好?
答:孙悟空以前下水是要念避水诀的。但是,被压了五百年之后,长期没有人交谈,他就变成了话痨,见谁都要狂喷一气。这样,他就无法一直专心致志地念避水诀了。此外,孙悟空在长期的职场生涯中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工作,一定要在领导面前做,所以他要叫猪八戒他们去诱敌出水,然后在陆地和空中表演给唐僧看。
6、到底是谁先传出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的?
答:九九八十一难既然是用来考验唐僧的,说明就是设计好的局。那么,谁设计的局,想一想不就明白了吗……
7、为什么孙猴子的火眼金睛看不出牛魔王变的猪八戒?
答:请注意,牛魔王和孙悟空曾经是拜把兄弟。如果牛魔王本事不如孙悟空,大家怎么可能结拜?此外,之所以会有变形术,就是为了抵御三灾利害。牛魔王是高级魔怪,说明他已经抵御成功,所以也就能反火眼金睛。
8、孙悟空是不是暗恋唐僧的?
答:不是。暗恋唐僧的是白龙马,为了唐僧,他不惜在车迟国变成女身色诱敌人。孙悟空对于唐僧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唐僧是他无法逃避的苦难,所以最后他变成了唐僧的坚决拥护者。这不是爱,而是唐僧用紧箍咒和话痨长期奴役的结果。
9、在最后拿经的时候那俩看经书的问猴子他们要好处,和尚给了他们那个紫金钵,很心疼的样子……猴子不是会变那么多东西,为什么不变个给他们?
答:因为变化出来东西,无非是个障眼法,本质还是一根猴毛。如来如果看不出来,当年怎么能把孙悟空压住?孙悟空根本就不会动这个念头,因为他知道根本无效。这就说明,你一次把别人收拾得服服帖帖的,以后对方就不会动任何邪念。
10、最后,为什么唐僧不肯分点肉给妖精们吃?
答:因为他很早就知道,这是游戏规则,别人要的,一定不能给。否则,为什么是他当孙悟空的领导呢?
② <西游记>的相关问题以及答案
东胜神洲海外的一国土,名曰什么国?
答案:傲来国。
水帘洞洞前的对联是什么?
答案: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菩提祖师在什么洲?
答案:南赡部洲。
菩提祖师在孙悟空头上敲了几下?
答案:三下。
金箍棒重多少斤?
答案:一万三千五百斤。
玉帝最初让孙悟空当了什么官?
答案:弼马温。
孙悟空大闹天宫被谁压在了五行山下?
答案:如来佛祖。
全书中,孙悟空最具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什么?
答案:大闹天宫。
孙悟空在如来佛祖的中指上写下了什么字?
答案:齐天大圣,到此一游。
谁从地府还魂?
答案:唐太宗。
谁命玄奘去西天取经?
答案:唐太宗。
五行山后改名为什么?
答案:两界山。
③ 20道西游记难题及答案
1、太宗得回阳世,要用瓜果谢冥王,十王要的是哪种? (C)
A东瓜 B西瓜 C南瓜
[太宗又再拜启谢:“朕回阳世,无物可酬谢,惟答瓜果而已。”十王喜曰:“我处颇有东瓜西瓜,只少南瓜。”太宗道:“朕回去即送来,即送来。”]
2、太宗与从官观音真身后,,哪位画家描画了菩萨的真像? (A)
A吴道子 B王维
[旨意一声,选出个图神写圣远见高明的吴道子,此人即后图功臣于凌烟阁者。当时展开妙笔,图写真形。]
3、唐僧得龙马,可无鞍辔,哪去取?(A)
A管百姓要 B 不用鞍辔 C观音差人送
[至次早,行者起来道:“师父,那庙祝老儿,昨晚许我们鞍辔,问他要,不要饶他。”说未了,只见那老儿,果擎着一副鞍辔、衬屉缰笼之类,凡马上一切用的,无不全备,放在廊下道:“师父,鞍辔奉上。”]
4、唐僧在乌巢禅师取经一卷,说遇魔障之处念此经可无伤害,是哪部经? (D )
A《金刚经》 B《诗经》 C《易经》 D《多心经》
[禅师道:“路途虽远,终须有到之日,却只是魔瘴难消。我有《多心经》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计二百七十字。若遇魔瘴之处,但念此经,自无伤害。”三藏拜伏于地恳求,那禅师遂口诵传之。]
5、孙悟空在五庄观拿瞌睡虫让清风、明月酣睡赢得时间逃走,你知道那瞌睡虫是哪来的吗? ( C)
A毫毛变的 B捉的 C与人赌来的 D观音给的
[他腰里有带的瞌睡虫儿,原来在东天门与增长天王猜枚耍子赢的。]
6、宝象国国王请八戒降妖,八戒、沙僧腾云去捉妖怪,国王慌了,扯住唐僧道:“长老,你且陪寡人坐坐,也莫腾云去了。”唐僧道:“可怜!可怜!( )!” (A )
A我半步也去不得 B我不会腾云
[那国王慌了,扯住唐僧道:“长老,你且陪寡 人坐坐,也莫腾云去了。”唐僧道:“ 可怜可怜!我半步儿也去不得!”此时二人在殿上叙话不题。]
7、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有哪五件宝贝? ( A B D E F)
A七星剑 B红葫芦 C铁扇 D芭蕉扇 E玉净瓶 F幌金绳
[行者道:“是甚宝贝?”精细鬼道:“我的是红葫芦,他的是玉净瓶。”二魔道:“还有七星剑与芭蕉扇在我身边,那一条幌金绳,在压龙山压龙洞老母亲那里收着哩。如今差两个小妖去请母亲来吃唐僧肉,就教他带幌金绳来拿孙行者。”]
8、悟空到太上老君处要仙丹救乌鸡国国王,太上老君送他一粒,他说:“只怕是假的,莫被他哄了。”把丹丸丢在口里,那么救活乌鸡国国王的是哪粒仙丹? ( A)
A还是这粒,猴子颏下有嗉袋儿 B吃了这粒,老君又给了他一粒 C又找观音菩萨解决
[行者笑道:“嘴脸!小家子样!那个吃你的哩!能值几个钱?虚多实少的,在这里不是?”原来那猴子颏下有嗉袋儿,他把那金丹噙在嗉袋里,被老祖捻着道:“去罢,去罢!再休来此缠绕!”]
9、红孩儿派六个小妖去请他父亲来吃唐僧肉,下面哪几个不是他的小妖? (G H )
A云里雾 B雾里云 C急如火 D快如风
E兴烘掀 F掀烘兴 G巴山虎 H倚海龙
[时有六个小妖,是他知己的精灵,封为健将,都有名字:一个叫做云里雾,一个叫做雾里云,一个叫做急如火,一个叫做快如风,一个叫做兴烘掀,一个叫做掀烘兴。]
10、过西梁女国,在一座山上,悟空打死了两个强盗,唐僧要埋土,是谁挖的坑? (B )
A悟空用毫毛变的小猴挖的 B八戒用嘴拱的 C沙僧用禅杖挖的
[呆子丢了钯,便把嘴拱,拱到软处,一嘴有二尺五,两嘴有五尺深,把两个贼尸埋了,盘作一个坟堆。]
11、牛魔王会多少种变化? (A)
A七十二 B三十六 C八十二 D五十
[好魔王,他也有七十二变,武艺也与大圣一般,只是身子狼剁些,欠钻疾,不活达些。]
12、小西天黄眉怪抓唐僧师徒的目的是? (A)
A吃唐僧肉 B要锦襕袈裟 C自己要去取经
[原来那莲花座上装佛祖者乃是个妖王,众阿罗等都是些小怪。遂收了佛祖体象,依然现出妖身,将三众抬入后边收藏,把行者合在金铙之中永不开放,只搁在宝台之上,限三昼夜化为脓血。化后,才将铁笼蒸他三个受用。]
13、悟空派八戒去探路,八戒遇到两个女怪在打水,他怎么道那是妖怪? (C)
A衣服不鲜艳 B有尾巴 C发型不时兴 D皮肤粗糙
[他怎么认得是两个女怪?见他头上戴一顶一尺二三寸高的篾丝髟狄髻,甚不时兴。呆子走近前叫声“妖怪”。]
、作者(吴承恩),中国(明代) (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2、(《淮安府志》)记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
3、吴承恩自幼喜欢
④ 有关西游记的问题和答案
金斗山上的妖怪叫(青牛怪) ,本是(太上老君) 的坐骑,趁着看牛童子瞌睡,投了宝贝 (金刚琢)下界成妖。
金刚琢是老子过(函) 关的化胡之器,能降伏青牛的只有 (芭蕉扇)了。
在西梁女国,(唐僧) 和(八戒) 喝了子母河的水,结果怀了孕。
最后,(如来佛祖) 识破了六耳猕猴的真相。
铁扇公主住在(翠云) 山 (芭蕉)洞。
牛魔王手使一根(混铁棍) ,坐下一头(辟水金睛兽) 。
九头怪是由(九头虫) 变来的,在 (二郎神)和他手下梅山六兄弟的帮助下,孙悟空将九头怪打跑。
陀罗庄兴妖作怪的是 (蟒蛇)。
赛太岁原本是 (观音菩萨)的坐骑,因为听说朱紫国国王得罪过(大明王菩萨) ,就趁机下届抢走王后 (金圣宫)。
狮驼铃的3个妖精是 (青狮 白象 大鹏金翅雕)。
在车迟国,国王受到妖精迷惑,受苦的是(当地僧人) ,在比丘国,国王受到妖精迷惑,受苦的是(那些小孩和唐僧) 。
悟空当了弼马温后玉帝派了“监丞、监副、典簿、力士,大小官员人等”作他的部下,具体人数不详,主要有监丞、监副、典簿、力士这几位。具体分工是:典簿管征备草料(相当于后勤处长);力士官管刷洗马匹、扎草、饮水、煮料(相当于勤杂工);监丞、监副辅佐催办(相当于督查科科长、副科长)。
可参考西游记·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中以下内容:
当时猴王欢欢喜喜,与木德星官径去到任。事毕,木德星官回宫。他在监里,会聚了监丞、监副、典簿、力士,大小官员人等,查明本监事务,止有天马千匹。乃是: 骅骝骐骥,騄駬纤离;龙媒紫燕,挟翼骕骦;駃騠银騔,騕褭飞黄;騊駼翻羽,赤兔超光;逾辉弥景,腾雾胜黄;追风绝地,飞翻奔霄;逸飘赤电,铜爵浮云;骢珑虎〔马剌〕,绝尘紫鳞;四极大宛,八骏九逸,千里绝群:——此等良马,一个个,嘶风逐电精神壮,踏雾登云气力长。
这猴王查看了文簿,点明了马数。本监中典簿管征备草料;力士官管刷洗马匹、扎草、饮水、煮料;监丞、监副辅佐催办;弼马昼夜不睡,滋养马匹。日间舞弄犹可,夜间看管殷勤,但是马睡的,赶起来吃草;走的捉将来靠槽。那些天马见了他,泯耳攒蹄,倒养得肉膘肥满。不觉的半月有馀,一朝闲暇,众监官都安排酒席,一则与他接风,二则与他贺喜。
正在欢饮之间,猴王忽停杯问曰:“我这‘弼马温’是个甚么官衔?”众曰:“官名就是此了。”又问:“此官是个几品?”众道:“没有品从。”猴王道:“没品,想是大之极也。”众道:“不大,不大,只唤做‘未入流’。”猴王道:“怎么叫做‘未入流’?”众道:“末等。这样官儿,最低最小,只可与他看马。似堂尊到任之后,这等殷勤,喂得马肥,只落得道声‘好’字,如稍有些尪羸,还要见责;再十分伤损,还要罚赎问罪。”猴王闻此,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忽喇的一声,把公案推倒,耳中取出宝贝,幌一幌,碗来粗细,一路解数,直打出御马监,径至南天门。众天丁知他受了仙录,乃是个弼马温,不敢阻当,让他打出天门去了。
还有见网址:http://wenku..com/view/f188f90690c69ec3d5bb753d.html
⑤ 《西游记》十个问题和答案
1、在西游中,唐僧师徒为何快到灵山的时候妖怪越多?而在东土大唐的境内,没有一个妖怪出现呢?
众所周知,唐僧是从东土大唐开始出发的,并且刚开始的时候只仅仅是唐僧和几个护卫而已,为何妖怪不在此时下手,非得等到唐僧收完徒之后呢?
2、西天如来佛祖是佛教重地,为何孙悟空打死六耳猕猴如来佛祖不及时出手阻止呢?
西天是佛教重地,同时每一个佛必须达到六根清净,但是孙悟空明明犯了佛教的大忌动了杀心,如来不但没有出手阻止,还没有出手惩罚他。
3、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下,为何他不变成小跑出来呢?
大家都知道孙悟空跟着菩提老祖学过的72般变化,在五指山下,他完全可以变成小的动物或者是生灵跑出来,但是为什么他没有这么做呢?
4、三清的实力站在三界的顶峰,并且地位更高于玉皇大帝,那么身为三清的太上老君,为什么要向玉皇大帝行礼呢?
三清是三界中的战神,同时在没创建天庭的时候就存在的强者,按理说太上老君的地位更高,他却向玉帝低头!
5、天庭中的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究竟是同事关系?还是夫妻关系?
其实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人们很长的时间,对于这样的关系,人们也是议论纷纷,但最终都是没有一个统一的结果。
6、大家都知道太上老君的金刚镯水火不侵,并且可以吸收天底下任何的金属法器,那么如来的金钵盂和金刚杵谁更胜一筹?
这也算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了,但是大家对此有什么样的见解呢?
7、在西游的世界中,能达到长生不老的方法共有三种,一种是王母娘娘的蟠桃,另外一种是镇元子的人参果,再有的就是唐僧肉了,为何妖怪千辛万苦去抓唐僧,而不去寻找人参果呢?
镇元子乃是地仙之祖,但是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三界当中遨游,妖怪们趁机夺得人参果的话,岂不就能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了吗?
8、观世音菩萨地位非常之高,三界的神佛对她都要敬让三分,唐僧师徒修成正果之后都成了佛,为何观音没有成佛呢?
观世音她有自己的势力,同时也是元始天尊的弟子,他的实力更是跟如来佛祖平级,但为何一直都没成为佛呢?
9、菩提老祖真的是一位世外高人吗,为何他生存在西牛贺州,如来佛祖却一直没有发现这位大神?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也是有很多人说菩提是因为得罪了三界当中的神仙,所以才隐藏了起来,但在西游却一直都没有表明他真正的身份!
10、孙悟空明明已经逃出了如来佛祖的手掌心,为什么突然要返回自己的原点呢?
大闹天宫算是猴子最经典的章节了,当时他和如来打赌,明明孙悟空可以赢,但最后却返回了原点,这才输掉!
⑥ 《西游记》问题及答案
《西游记》的故事家喻户晓, 表面上看,讲的是唐僧取经,师徒四人不畏艰险战胜困难,终成正果。但细看此书,里面有违逻辑、前后矛盾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根本就无法用常理解释。
这么多的矛盾、硬伤,当然,还远远不止这些,可以说比比皆是。作者解释得了吗?于是, 民间就有这样一句俗语:“看了西游记, 说话象放屁。” 可是, 《西游记》的作者会有那么弱智吗? 我们通观西游记全书,发现这些矛盾并不是简单的笔误,而分明是作者重点刻意描写的对象。那么,我们只能认为这是作者在有意巧设机关,故意写出一个有违逻辑、前后矛盾的西游故事,为我们出了一个天大的“谜语”,就看我们是否能够猜中谜底。作者的布局功夫之高,乃世所罕见。其实,解谜的“玄机”就隐藏在小说《西游记》的原文之中。这些矛盾都是有解的,只是多数读者都没有认真看而已。我们把全书中所有矛盾的地方联系起来看,都可以根据原著所给出的依据,而将其中的玄机一一破译开来!!!
西游记究竟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我将采用逻辑推理的手法, 重新解读《西游记》。郑重申明--本文讨论的范围:
1. 仅限于小说《西游记》。和其他的神话故事无关。
2. 仅限于小说《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逻辑关系进行推理。
3. 小说《西游记》中虚设的人物角色,与现实无关。小说中的宗教根本不是现实中的宗教,小说中的唐僧也不是现实中的玄奘法师,这个很早就有定论了。切勿自作多情,对号入坐!
。。。。。。。。
。。。。。。。。
。。。。。。。。
。。。。。。。。
(73) 西游记的主旨是什么
西游记的主旨是什么? 这么多年来, 一直是众说纷纭, 答案千奇百怪, 大致有如下几种说法:
1) 搞怪说。仅是神话小说, (或恶搞历史上的玄奘法师), 滑稽搞笑, 看了好玩, 并没有什么寓意。
2) 宗教说。是一本宗教小说, 讲的是佛道并重, 或是以佛证道。
3) 炼丹说。讲的是丘处机道长(或其他道士)的炼丹口决。
4) 谤佛说。看起来是在讲修佛, 其实是在讥讽诽谤佛教。
5) 修心说。心生则魔生, 心灭则魔灭, 讲的是如何养性收放心的学问。
6) 养身说。讲的是气功口诀, 养身怯病(魔)之道。
7) 讽刺说。讽刺官场腐败。
8) 揭露说。揭露现实社会的黑暗。
9) 惩恶扬善说。
10) 反映人民斗争说。
等等。主流的大致就这些吧。
所谓主旨, 是具有唯一性的, 看看上面这些说法哪一条是的? 哪一条都不是的! 以上这些说法, 西游记中确实都函盖了有, 时不时的都有所体现, 这只能叫: 西游记从侧面反映了有如上现象, 但却都不是当做自始至终的主线来写的。
西游记自始至终的主线, 其实非常清晰明了。
开头, 唐僧师徒因为种种原因, 聚到了一起, 上西天去取经, 无论他们是真心实意也好, 虚情假意也罢, 反正是朝着目标出发了。过程中, 他们遇到了无数次的艰难险阻, 面对环境的恶劣, 敌人的攻击, 上级的压力, 内部的纠纷, 他们都挺过来了。故事的结尾, 皆大欢喜, 都成功了, 是以圆满成功结束的。所以, 西游记的主旨写的是如何成功的故事, 这才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起因、经过、结果, 无不是紧紧地围绕着这条主干在写。
其他的, 诸如上面的那些说法, 都是枝叶, 不过是从侧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已。我说西游记的主旨就是如何成功, 有些朋友可能不太认同, 这种理解太肤浅了吧, 太世俗了吧, 尤其是有宗教信仰的朋友会反对, 他们硬是要固执地坚持西游记讲的是佛家的修行。
佛是真正的大智慧者, 说句不好听的话, 佛的境界, 又岂是你一个凡夫俗子所能理解得了的! 西游记你都看不懂, 你还能看得懂佛经?! 其实呢, 世俗的修行与佛家的修行根本就不存在任何矛盾, 只是追求的境界不同而已。并且佛也提倡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修行。
任何一个人, 起初都有一个立志阶段, 立志升官, 立志发财, 立志为僧, 哪怕是具体到做某一件事, 也都是起缘于最初的一个念头, 所以, 立志阶段(决定开始)总是在幼稚期完成的, 是最不成熟的, 因为他处于整个事件的最前端。没有立志, 便谈不上努力。做任何事, 先都有个目标, 没有目标, 你往什么方向努力?! 有了目标, 很自然地就要朝着目标去努力。没有努力, 便谈不上怀疑。在前进的过程中, 一定会因种种困难而产生种种怀疑(幻象), 我的决定是否正确? 我的努力是否正确? 我坚信的理论是不是有问题? 或者理论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 或从一开始我就受到了欺骗? 这些都是正常的, 他说明你认真努力过。没有怀疑, 便谈不上坚定。其实呢, 你怀疑的两个面, 他都是对的, 同时也都是有问题的, 所以你才会怀疑! 这个取舍是很困难的, 必须取一而舍其他, 舍去的其他未必就不是正确的, 取的这个一, 也未必都是尽善尽美的, 究竟站在哪一边, 靠的是信念, 而不仅仅是知识。只有认识到这一点, 才可以称之为坚定。没有坚定, 便谈不上成功。怀疑、坚定都是成功的中间过程, 你要是在怀疑中, 动摇了, 或者放弃了, 也就等于是在成功的中途, 自己主动放弃了。
没有成功, 便谈不上无欲无求。只有该有的都有了, 才可以很自然地达到无欲无求的境界, 现实中的释迦牟尼佛他从一生下来就是个王子, 他当然可以追求更高的无求境界, 一个老百姓也谈无求, 自欺欺人, 不觉得很可耻吗?! 这才是真正的曲解了佛意。这些都是混饭混日子的假佛信徒!没有无欲无求, 便谈不上皆是虚妄。不认识皆是虚妄, 便不可得无上正等正觉。
世俗的修行以成功为终点, 佛家的修行以无上正等正觉为终点(没有终点)。很显然, 佛的境界比世俗的要高的多。而西游记只讲了从立志到成功这一段, 就结束了, 并没有讲更高层次的修行, 因此, 西游记的主旨就是谈如何成功, 如果你硬要说是佛家的修行, 那么也可以看做是修佛的初级阶段吧。这是不矛盾的。
(74) 《西游记》之成功法则
西游记的起因、经过、结果, 一直都是紧紧地围绕着“如何成功”这条主线来写的, 非常清晰明了, 为什么就很少有人这样理解呢? 是作者隐藏的很深吗? 不是的, 是中国人的性格使然, 因为大家都不以谈功利为美德, 当然就不愿意把西游记与功利挂钩。然而, 西游记是一本赤裸裸的描写功利的书, 反复的提到功果、功劳、功绩。故事的开始, 观音菩萨就明确的告诉了唐僧:“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不是白干, 是有赚头的, 用“去”换取“正果”。就是与取经无关的人, 也都是以“功”来衡量的。黄风怪一回, 灵吉菩萨说: 我拿他去见如来,才算这场功绩哩, 这个功劳是我的。金角银角一回, 老君说: 却是你今拿住,得了功绩。乌鸡国一回, 文殊菩萨说: 今得汝等来此,成了功绩。
故事的结尾, 都成了正果, 怎样成的正果? 如来说得只有那么清楚了: 都是因“功”成的正果, 唐僧取经甚有功果,孙悟空炼魔降怪有功,猪八戒挑担有功,沙和尚登山牵马有功, 白龙马驮唐僧有功。
结论: 是因“功”成的正果, 不是因“善”成的正果。
西游记的作者是没有善恶观念的, 他给小说中的人物都有发善心的一面, 也有做恶事的一面, 所以给人的感觉很矛盾, 你不知道他究竟是何立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呢? 问题不是出在作者身上, 是我们根深蒂固的惯性思维在作怪。我们从小看电视, 就学会了: 人物一出场, 还没开始表演, 我们就已经认定了他是好人, 他是坏人, 否则我们无法看下去。带着这种思维枷锁, 当然就看不清本来的面目。传统的行为准则一直停留在道德层面, 总是以善恶来衡量评判, 可善恶究竟是什么? 以何种标准来界定? 你说的清吗? 西游记中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作者没有这么狭隘, 都是一样的。拿现代社会来说, 谁一生下来就是好人或是坏人? 不存在的事, 再如当今的商场、股场, 大家都在里面各施手段, 博取利润, 谁是好人谁又是坏人? 大家都是一样的。
西游记是一本描写如何成功的书, 探求的是成功的法则, 没有好人坏人, 只有胜利者与失败者, 把个说教式、灌输式的“劝善”打的粉碎!所以, 你读西游记, 不要管他讽刺什么, 揭露什么, 这些对我们都毫无意义, 只有成功的经验才具有借鉴价值。
成功是什么? 用最简单最直白的话说, 就是达到自己所需要的目的。可现在偏偏要用上: 成功是一种信念, 成功是一种境界, 成功是一种超越, 这类高尚的语言, 这只会造成理解上的障碍。没那么多废话, 成功的准确定义: 达到目的。
西游记告诉我们, 成功的法则主要有三:
1. 能力
西游记展示给我们的是: 成功, 不仅需要手段, 而且还要不择手段。当然, 老君、如来、观音的手段太高, 不是我们一般人模仿得了的。不过, 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我们还是可以学的。你是精英, 就学孙悟空, 你是卖苦力的就学猪八戒, 既不是精英, 又不肯卖苦力, 你可以学沙和尚紧跟着有望成功的团队。总之, 有什么长处, 使什么长处。
2. 合作
成功需要合作。合作, 还有两个意思相近的词: 一个叫互助, 一个叫勾结。其实是一样的, 请大家注意, 这些感性认识的词汇仅仅只是生动形象而已, 没什么实际意义的。唐僧靠徒弟保护,徒弟靠唐僧解脱,彼此扶持, 两不相谢。合作得以成功。如来靠取经团队, 传经得以成功, 取经团队得如来封授得以成功。成功是互利的, 现在的说法叫:双赢。
3. 坚持
成功, 是由若干个因素构成的, 其中, 最为重要的一点, 就是坚持。要做成任何一件事, 至少有个必要时间, 取经的必要时间是两三年, 那么, 无论如何在两三年之内是难于完成的。在成功的过程中, 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 在没有阻力的情况下, 两三年时间就够了, 那么, 有阻力呢? 有强大的阻力呢? 需要多长时间? 这就是不确定的了。唐僧本打算三年完成的, 结果却用了14年, 这14年他一直坚持着, 其中的任意一个时候, 他只要一放弃, 就彻底的失败了。
西游记中的如来佛也是一样, 他欲传经东土,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 他还在坚持, 只到唐僧这一次, 传经才成功, 假如这一次又失败了咋办? 那就再来一次!没有什么高深的秘诀, 就是一个“持”字, 很简单, 真做起来, 靠的不是知识多少, 不是能力大小, 靠的是无尽的毅力! 无论你看多少成功的妙招, 都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 没有那么多成功的规定, 没有那么多成功的定律, 就是一个“持”字, 不要轻易放弃。
只要你一放弃, 等于你又要重新再来。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过去失败的经历, 是不是因为主动放弃导致的? 再想一下曾经成功了的经历, 是不是也有着不可避免的困难与阻力? 这些困难与阻力在你成功后再来看, 真的就是如梦幻泡影。究竟要熬到什么时候, 才能成功? 谁都不能给你打保票, 因为这永远都是一个不确定的未知数, 你只有坚持坚持再坚持, 终有成功之一日。
弃清规, 破戒律, 汝今能“持”否?
⑦ <西游记>的相关问题以及答案
东胜来神洲海外的一国土,名曰什自么国?(傲来国)
水帘洞洞前的对联是什么?(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菩提祖师在什么洲?(南赡部洲)
菩提祖师在孙悟空头上敲了几下?(三下)
金箍棒重多少斤?(一万三千五百斤)
玉帝最初让孙悟空当了什么官?(弼马温)
孙悟空大闹天宫被谁压在了五行山下?(如来佛祖)
全书中,孙悟空最具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什么?(大闹天宫)
孙悟空在如来佛祖的中指上写下了什么字?(齐天大圣,到此一游)
谁从地府还魂?(唐太宗)
谁命玄奘去西天取经?(唐太宗)
五行山后改名为什么?(两界山)
唐僧在两界山救出了谁?(孙悟空)
孙悟空拿什么动物的皮做衣服?(老虎)
是谁教唐僧《紧箍咒》?(观世音菩萨)
孙悟空问谁借了“辟火罩儿”?(广目天王)
哪个妖精偷走了袈裟?(黑风山怪)
⑧ 阅读《西游记》并提出十个问题,自附答案
1.《西游记》,长篇_______小说,是_______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着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_____________的事件。有《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_______________的故事、经民间文艺演出,成为以后小说的素材来源。现在《西游记》是根据明代万历年间的金陵世德堂版本整理加工而成的。
2.《西游记》的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代人。
3.全书_______回,基本由两个故事组成,第1至7回,写孙悟空出世至_______,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第8至________回总写唐僧师徒历经______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蕴含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真谛。
4.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前7回写________的故事,是全书的精华部分,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8----12回写_________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经的缘起;第13回-----100回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西游记》中所写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___________,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____________,又唤______________,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__________.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___________。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 ____________。
7.猪八戒又叫_________,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__________,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_________为妖,后经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_________。
8.沙僧也叫________,原为天宫中的___________,被贬下界,在_________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______________。
9.白龙马原是___________之三太子小白龙,因违逆父命被囚鹰愁涧,后化作白马驮负唐僧取经,被封为___________。后在化龙池中得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_____________上。
10.“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海中有一名山,山上有一仙石,受日月精华,遂有灵通之意。内遇仙胎,一日迸裂,……”这段名著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本书中你最喜欢的一具情节是:_______________。1.章回体神话小说 神怪玄奘远出西域取经唐僧取经2.吴承恩 汝中射阳山人,明3.100大闹天宫100 八十一人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4.大闹天宫唐僧唐僧师徒取经途中历经81难和师徒终成正果,带经回东土大唐5.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6.菩提祖师 定海神针
如意金箍棒五行山孙行者斗战胜佛7.猪悟能 天蓬元帅 福陵山 云栈洞 净坛使者8.沙悟净卷帘大将流沙河金身罗汉9.西海龙王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擎天华表柱10.《西游记》,大闹天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