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府遗址
❶ 请问开封“城摞城”的遗址具体在什么地方,怎么去
好象不对外开放,我去了这么多次,都没见到!!!!
❷ 南京太平天国翼王府在那啊
天王府
天王洪秀全,于太平天国癸好三年二月二十四日(1853年3月29日)由水西门坐黄轿进城(据张汝南著《金陵省难记略》),四月建天王府于总督署。
何绍基的绝句诗曰:“十年壮丽天王府,化做荒庄野鸽飞。”(见《东洲草堂诗集》卷二)。我们从这句诗中可以体会到天王府建筑的宏伟壮丽。
《同治上江两县志》建置考里说:“往者粤匪作逆,陷金陵,伪称为天京,据总督署为天王府(始居将军署,后徙此),堕明西华门一面城,自西长安门至北安门,南北十余里,穷砖石,筑宫垣九重。”可见天王府范围是很大的。
五十年代从《桂林守城记》汇订本(钞本,原钞本藏前江苏博物馆),看到孙亦恬《金陵被难记》里对天王府的建筑描述很具体,据记载:“天王府就制台署改造以外,如吉祥街、清溪里巷、大行宫(即南巡行宫)等处民房全行拆毁,周围厚筑墙垣高约五六丈,仅辟一门。复添造房屋作头门,门上绘龙虎形相,门内不准擅入,门外两旁造伪朝房,伪官厅无数,居中去头门约一箭路,建一牌楼,上书‘天子万年’四字,离牌楼约一箭路,建一高台,名曰‘天父台’,设长胡梯,不禁人登,惟登台者必令下跪,明敬天父意也。跪起,任人眺望,于城外四处,无不在目。”作者在太平天国初期,曾在太平军前三军旅帅黄玖均名下当过圣兵,又在竹匠公馆及天朝又二巡查馆做过工作,在城中住了一年半,凡所见闻比较确实。这是天王府前期的情形。
后期的天王府,从陈庆甲著的《补愚斋诗存》中可以了解一个大概。陈庆甲于太平天国十二年四月(1862年5月)被俘到天京,住于天王府附近,第二年八月逃出天京,他把在天京所闻所见,写成《金陵纪事诗》若干首,天王府一首诗说:“天堂底事众争夸,地是当年制府衙。”又一首说:“皇天门接圣天门,殿号真神体势尊。几幅舆图嵌四壁,鸣钟伐鼓闹黄昏。”下面加注说:“头门为皇天门,门内殿为真神殿,殿后为圣天门,四壁嵌砖镌地理图,旁列龙凤钟鼓。”写的虽然很简单,然从头门到圣天门的情形已大概描画出来,圣天门以内就是后宫了。圣天门以内,作者另一首诗说:“天日荣光结构深,重门掩处尽沉沉。”下面加注说:“自圣天门以内,人莫能到,执役悉用女官,有女丞相、女指挥等名目。”圣天门以内普通人不容易进去,所以记载就比较少了。
东王府
东王杨秀清,太平天国癸好三年二月二十三日(1853年3月28日),由水西门坐轿进城,先驻将军署,旋移藩署,后移旱西门前山东盐运使何其兴宅,又把姓史的住宅一并圈去。在现在汉西门黄鹂巷一带。
关于东王府的建筑,南京图书馆所藏山曲寄人题壁诗稿本,
第一首初立东王府诗:“紫禁城中虎血攒,谁知鬼瞰胆都寒,烦冤不定分新故,任使强徒也不安。”诗说东王本来想驻清将军署,诬蔑东王因怕鬼不敢住。
第二首再立东王府诗:“藩署宜将旧制还,胜朝王府虎中山(藩署为明功臣中山王徐达帅府,供有神像),匪人入座三批颊,到底威灵总不刊。”这首诗诬蔑东王驻藩署时梦被中山王神像三批其颊,而迁移。这是指瞻园。
第三首三立东王府诗前两句说:“黄鹂雅号是高岗,筑起巍峨四面墙。”
黄鹂岗又叫做黄泥岗,在汉西门附近,包括堂子街一带,现74号东王屋官衙署内仍保存着珍贵的太平天国壁画。《同治上江两县志》卷五里面说:“黄泥岗巷,古运巷。按《建康志》:运巷,与今天庆观相接,即黄泥巷。沈约自序曰高祖赐馆于都亭里之运巷,即此。有何其兴运使宅。”
位于朝天宫西侧堂子街108号的太平天国王府古建筑群正式启动大修。从南京市文物局获悉,此次工程将重点修缮中轴线上的5幢古建筑,包括藏有18幅太平天国壁画的正厅和二厅。工程结束后,文物部门还将进行展陈设计和环境整治等工作,以王府古建筑群为基础建设太平天国壁画艺术馆。
堂子街108号原为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的衙署所在地,太平天国后期成了一个小王的王府。该建筑群坐北朝南,中轴线前后共六进,共保留有5幢太平天国时期的砖木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砖门楼、正厅、二厅、三厅、四厅和后檐房。1952年,文物普查人员在这里发现了18幅太平天国壁画,其中正厅山墙保存有山水、花鸟题材的壁画8幅,二厅和后檐房壁板上保存有10幅,鉴于这批壁画的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遗址于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年久失修,堂子街古建筑群多处屋面和山墙出现漏水、渗水,环境潮湿加上煤烟油污的侵蚀,对室内壁画造成了很大伤害,昔日色彩绚丽的图案渐渐变得暗淡无光,局部还出现霉变、粉化、开裂等病害。
南京市文物局文物处相关负责人说,此次维修工程的核心任务就是“防水除湿”,为脆弱的壁画营造一个安全可靠的保存空间。据介绍,中轴线上的5幢古建筑屋面将全面翻修并铺设防水层,防止屋顶漏水;建筑西侧的山墙全部重砌,新砌墙体中还将布下“三道关卡”——防水层、保温层和夹空层,防止墙体内侧的壁画受潮;而整个庭院的地面排水系统也会进行重建,尽一切可能将环境湿度对壁画的影响降到最低。
按照规划,修缮工程结束后,堂子街古建筑群将进行展陈改造和环境整治,“变身”为太平天国壁画艺术馆。
据悉,壁画艺术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中轴线上的5幢古建筑将作为陈列区,展示太平天国时期的壁画、板画、砖雕、石刻等艺术品;古建筑西侧原为王府花园,现仅存一幢花厅,此次工程除维修花厅外,还将重建书房、水池、假山等景观建筑,重现王府花园的风采。
据统计,国内保存下来的太平天国壁画仅有100余幅,南京地区有30幅,是该时期壁画分布最集中的城市之一,主要分布在堂子街、罗廊巷、竺桥、如意里等处。
南京市文物局委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堂子街壁画进行了保护性修复,文物保护专家将壁画揭取下来后,在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进行了精心修复。等到艺术馆建成后,正厅和二厅的壁画将各归其位进行原址展示,竺桥、如意里等处的壁画也会陆续乔迁“新居”,届时,这里也将成为国内馆藏太平天国壁画数量最多的陈列机构之一。
幼东王府
幼东王即是天王洪秀全第五个儿子洪天佑。在“天京事变”中,东王杨秀清及其亲属、部下皆被杀尽,大王洪秀全为悼念东王,特将第五子洪天佑作东王嗣子,并封爵幼东王。天京失陷时,幼东王不知所终,幼东王府位于现今建康路409号,即淮清桥大同被单厂附近。
西王府
西王肖朝贵于太平天国壬子二年七月(1852年8月)猛攻长少沙时牺牲;天王笃念功勋,到南京后,仍各建王府,安置幼西王萧有和。西王府设在布政使衙门,在现在的瞻园。
南王府(幼南王府)
南王冯云山同年四月(五月)进攻全州时陈亡。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甚念已阵亡的南王冯云山,仍在现建康路针巷口淮清桥附近,原清朝按察使司衙内辟建王府,以安置幼南王冯小云。具体位置为现秦淮区第一中心小学所在地。
北王府
癸好三年二月二十一日(1853年3月26日)由仪凤门骑马进城,先驻西辕门李氏宅,又迁上江考棚,最后移中正街李姓住房。在上述山曲寄人题壁诗,同东王府一样,亦有初立北王府、再立北王府、三立北王府诗三首,同样地说明了年甲第自堂皇,制府辕门共一方(李氏宅与总督衙门相近),最好灵狐知节义,逼他叛贼远飞飚。”
这首诗说北王韦吕辉住富室李姓宅,距离制府西辕门不远,地主阶级文人又诬蔑北王为狐所祟,因而迁移。第二首再立北王府诗:“相定安徽试院前,崇阂两宅却毗连(安徽试院,即上江考棚,在今建邺区小王府巷,原与邢王两姓住宅相连,并打通为一),无端委地茶瓯破,盗贼惊慌又避迁。”这首诗说北王因茶碗忽然堕地,迁出上江考棚。第三首三立北王府前两句说,“迁来又属谪仙家,涂抹垣墉甚不华。”这诗说北王第三次又迁移到一个李姓的房子,把墙壁加以粉刷,并加上彩画。
北王府,北王韦昌辉,王府初设在西辕门李宅,后移至中正街(即今白下路)前湖北巡抚伍长华新宅,即今白下路东南、大中桥以西的自下区东八府塘、锅底塘一带。
翼王府
天国癸好三年二月(1853年3月),到南京后,先驻大中桥附近斛斗巷旁刘氏宅,距离北王府不远,门面很宽敞。当时各王府都就旧房加以改造,惟翼王府只把门面加以修刷,宅内没有多大变更(据《金陵杂记》)。是年八月出巡安庆,冬天回来,因人多又迁到上江考棚,在今建邺区小王府巷。王韬《瓮牖余谈记翼贼事篇》卷六说:“金陵初陷,入据大中桥刘氏宅,改建为伪府,栋宇固宏敞即仍其旧,未毁民居。”又说:“自安庆退,人众屋小,且旷废之后,时有鬼狐为祟,乃移于上江考棚,并扩并前任安徽道王宅及邢园而居之。”
翼玉府,翼王石达开,初设于青溪里巷熊宅,后迁至大中桥西斛斗巷的侯府,最后又设在朝天宫的东王府巷内(当时为上江试院)。
太平天国有“一王多府”的现象,一种是某王多次搬家,如翼王石达开在南京三迁府邸,初住城北青溪里,复移城东斛斗巷,后至城西小王府巷;另一种是某王设多府,如忠王在苏州有王府,在南京有两处王府;英王在安庆和天京各有王府一座;侍王在溧阳、金华、漳州有三处王府。那么,居留时间长短,府邸规模大小以及建筑本身价值高低,便成了后世文物保护投入的衡量标准。苏州忠王府中外闻名,李秀成在天京明瓦廊梅氏祠堂和升州路的王府则毁于战火。当年府邸的恢弘气派可参看呤唎的记载。百年之后,据历史学家郭存孝说:“1985 年笔者在南京第二十四中学(忠王府旧址的一部分)基建工地上看到了出土的一批忠王府石柱础,当是珍贵的文物了。”(《太平天国博物志》64 页)旧忠王府的版图还包括今日南京第一中学。也许走一遍升州路,就横穿了当年的忠王府。一心开疆拓土的王们有“圈地癖”,只苦了粉丝,端着一尊怀古酒,不知酹几处?
石达开所居住的巷子今天居然还在闹市保留着 叫小王府巷。
小王府巷的天京翼王府,亏得网友寒山拍摄多幅照片,我们才知道如今只剩水榭一座。 以上各府无论是否遗存多少,都是经过专家考证的地点
大王府巷如今已是繁华热闹的王府大街,小王府巷却依旧是一条沐浴历史风雨的小巷子。记者在高楼林立之间发现一条小巷,巷宽不过2米,巷内建筑紧凑低矮,再走几步就看见了“小王府巷”的门牌。据史书记载,小王府巷就是石达开的故居。
城北青溪里巷一带(今长江后街)熊宅;接着移住城东大中桥畔斛角巷刘宅。1854年以后,才定居城西小王府巷内的上江考棚,并其右侧原来清安徽道士王宅及上元诸生刑昆之私家园林,建成一个规模庞大的翼王府。王府位于市区西部建邺路东侧上江考棚以及其附近的刑园一带。
翼王府南临建邺路,北至石榴园,东到丰富路,西达王府大街。大门彩绘龙虎形象,悬挂对联:“翼戴著鸿猷,合四海之人民齐归掌握”;下联“王威驰骏誉,率万方之黎庶尽入版图”。翼王府前建有望楼一座,高四五丈,计五层,楼顶有平台,供人眺望。
在1856年9月发生的“天京事变”中,石达开连夜逃走,留在天京的全家老小均被韦昌辉杀害,翼王府亦被焚毁,史书记载,“大火燃三日方止”,随后就只剩下了少部分建筑。
在小王府巷,找到了现存的几间翼王府建筑。小王府巷宽不过2米,巷内的建筑紧凑低矮,午后的小巷让人感觉安逸而舒缓。整条小巷长不过两三百米,翼王府现存建筑正好坐落在小巷两端。
小王府巷14-16号是一排相邻的两个小院落,加在一起也不过100多平方米,狭小的空间里挤着10余家的住户。老房屋顶檐角风化严重,临街墙面凹凸不平,透过剥落的水泥,原本平整的青色石砖显露了出来。14号住户李老太太现在78岁,她在这里已住了50多年了。她说,几十年来老房子一次次被改造,房内的结构一点点被破坏,除了这几根房梁,几片瓦,这个大院里就没什么是原来的了。
在14号院内,还住着4户居民。据了解,老房在1983年曾作过一次大改造,原结构只保留了屋顶、主梁和临街的一面墙,房内原有的精美雕栏石刻都在那次大改造中被毁。自那以后,随着住户的不断变动,不少住户又动工改造老房。现在,走进大门能看到的全部都是红砖水泥高矮各异的房间。只有细细察看,还能偶尔在水泥墙中找到几根木梁、黑黄的木纹,静静诉说着它百年前曾有的辉煌。
16号院内情况和隔壁大同小异,去年9月一住户房内失火,房主干脆把部分老屋彻底重建。记者走进院内,迎面就看到崭新的灰色水泥墙面,古典气势尽失。记者了解到,老房已经被规划拆除了,红色的木门上,写着大大的“拆”字。相比小王府14-16号的晚景凄凉,小王府5号的现状也不好。这里原本是石达开的私人清真寺,现在被改为一工厂的职工宿舍,现在院子的面积还剩下200平米左右。在5号的门口两边都盖着违建,狭窄的通道只剩下了一半。
翼王府南邻建邺路,北至石榴园,东到丰富路,西达王府大街。但在1856年9月发生的“天京事变”中,石达开连夜逃走,留在天京的全家老小都被韦昌辉杀害,翼王府也被焚毁,大火烧了三天后只剩少量建筑。
小王府巷16号-18号是相邻的两个小院落,总共不过百个平方米,狭小的空间里挤着10余家住户。老房屋顶檐角风化严重,临街墙面凹凸不平,透过剥落的白石灰,原本平整的青色石砖显露了出来。当年的翼王府早已不存在,留在这里的16号住房是当时王府内的佣人住的。抗日战争爆发后,安徽等地的人也纷纷聚到此处,这里还有一个名字叫“安徽会馆”。
据史料记载在小巷深处有一处明清遗存它是石达开翼王府旧址。引谢介鹤在《金陵癸甲纪事略》中的叙述1853年3月太平天国癸好三年二月,太平天国起义军占领南京后,石达开入城,初住青溪里巷熊宅,又移至大中桥畔斛斗巷旁,侯府后洋行刘宅,侯府指清初靖逆侯张勇。1854年春翼王从安庆回京述职时,王府已迁至朝天宫以东皇甫巷之上江考棚处,即今天的小王府巷内邢园以北。
当年翼王府界南邻建邺路北至石榴园东到丰富路西达大王府巷。涤汗道人在《金陵杂记》中说石达开从安庆回来“住金陵城中门扇绘如韦室”。也就是说石达开离开天京时,按照各王的不同规格,天京已经为石达开修建了翼王府。新修建的翼王府富丽堂皇大门上画着一龙一虎。
石达开从小念过书,喜欢幽雅,在王府的殿堂里陈设着几幅用黄绫朱写的对联。按照太平天国诸王撰写对联的习惯,左右联的第一个字是各以爵位的两字起头。石达开悬挂的对联其中有这么一幅,翼戴著鸿猷合四海之人民齐归掌握,王威驰骏誉率万方之黎庶尽入版图。
翼王府前建有望楼一座髙四五丈计五层楼顶有平台供人瞭望。前不久我探访了翼王府遗址。在建邺路上见一当地路人上前打听上江考棚遗址处,他热情的说你走错了远着呢在夫子庙那边。追问听说历史上建邺路这边设有上江考棚处就不知其位置。这位老兄惊讶的说不可能没听说过。看来这位老兄已分不清楚上、下江考棚。又问小王府巷,他指一指前方的王府大街说就在路右边党校后。谢完指路人,去找小王府巷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转来转去都是石榴新村,就没看到小王府巷的门牌。纳闷如此有名的巷子居然没有路牌。在一不宽的小巷中停住脚步问一坐在门口吃饭的大妈,小王府巷在哪,她说此巷就是,我又问这么没有门牌啊,她说这一片全改成石榴新村了,你找几号,答道太平天国的翼王府16、18号。她说就是前边那旧房子,有什么好看的,都成危房了。
“太平天国”几字,还是童年与小伙伴在一起玩游戏时知道的,那时比输赢不像现在的孩子伸出手直接喊石头、剪子、布,那时须喊“太平天国你输我赢”导语,然后再伸石头、剪子、布的手形,虽不知“太平天国”是何意却一样能分辨输赢。再次知道太平天国是在人人崇拜毛泽东的那个年代,从老师解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诗句中,品出了他老人家不愿成为第二石达开的大无畏气魄,也知道了太平天国、知道了石达开。据传红一师全体将士都渡过大渡河,在离安顺场不远的山脚下休整时,见有几棵参天古木旁边立着一块石碑,大家讨论起这块石碑是为什么事情而立的。毛泽东走近看了看石碑,然后对战士们说这块石碑是为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在这里全军覆没而立的。
太平天国因为内部分裂,石达开带领四五万人马离开南京,在同治二年1862年来到这里打算在安顺场渡河。正遇上山洪爆发渡河不成四面受围。前有大渡河,后有彝民,左有悬崖峭壁,右有清兵。本来石达开的部队和彝族人民的关系还不错,但是因为石达开疑心太重,结果弄僵了关系,后来清兵又占领了对岸。石达开的部队在安顺场被围了四十多天没能渡过河去最后全军覆没。
毛泽东还告诉大家,我们的红军来到了当年石达开失败的地方,蒋介石也抱了很大的希望,巴不得我们步石达开的后尘,他们以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和石达开一样的命运,那只是他一厢情愿。
充满期望走进小王府巷走进16、18号两个相邻的小院落,虔诚探寻太平天国最完美男人的王府遗迹,从遗迹中发现他的传奇故事,从故事中解读他的人生轨迹。可一切只剩流传的故事换了人间。石达开1830年生广西贵县客家人地主出身。他十六岁便“被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万马二十岁封王三十二岁时被凌迟处死“临刑之际神色怡然”。他生前用兵神出鬼没死后仍令敌人提心吊胆甚至他身后数十年中都不断有人打着他的旗号从事反清活动和革命运动辛亥革命党人曾通过诗歌小说绘画等各种媒介宣传他的事迹以“激励民气号召志士鼓吹革命”。有关他的民间传说更遍布他生前转战过的大半个中国表现出他当年深得各地民众爱戴其短暂的人生迸发出许多闪光点照亮了太平天国本来乏善可陈的历史天空。置身于翼王府遗迹之中前后环视了二个小院在狭小的空间里拥挤着几十户人家到处是违建房屋。老房屋顶檐角风化严重临街墙面凹凸不平透过剥落的白石灰原本平整的青色石砖显露了出来。当年的翼王府早已不存在剩下的只是一面临街的墙还有几根房梁。史传在1856年9月发生的“天京事变”中石达开连夜逃走留在天京的全家老小都被韦昌辉杀害翼王府也被焚毁大火烧了三天后只剩少量建筑现留存的16号住房据说还是当年王府内佣人住的。院子里的老人说抗日战争爆发后安徽等地的人也纷纷聚到此处这里还有一个名字叫“安徽会馆”。
在用粉笔字写着“小王府巷5号”的门口,两只斑驳的大石鼓静静地卧着。住在这里的李先生说,“唯一还有点当年痕迹的就属我们这儿了,原来这里是礼拜寺,后来租给我们电线电缆厂做员工宿舍直到今天,这里现在有住户23家。”大门头上还能依稀看见“礼拜寺”中“拜”字的右半边。走进门内,看到的全部都是红砖水泥高矮各异的房间。只有细细查看,还能偶尔在水泥墙中找到几根木梁、黑黄的木纹,静静地诉说着它曾经的辉煌。
❸ 太平天国东王府现在还在吗
太平天国东王府曾三易其地,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府址在汉西门黄泥岗一带,至东王杨秀清被杀害,东王府也被毁成一堆瓦砾。
1853年3月19日,东王杨秀清由水西门乘轿入南京后,初住聚宝门内清江宁藩署(今瞻园)三日,系一立东王府。未久,迁往明故宫驻防城清江宁将军署,为二立东王府。
清顺治年间,清廷将明初的宫室改建为八旗兵的驻防城,又在午门外新建江宁将军署,在其东南建江宁都统署。 据《江宁府志》载,将军署内有大小官员125人,炮手等大小甲兵4660名。将军署建筑豪华,加之有景色宜人的花园,因此,清康熙皇帝南巡江宁时,曾以将军署作行宫。东王杨秀清选中将军署做东王府后,“尽收入署外隙地”,又放宽围墙,扩大王府范围,并在内兴造一座五层高楼,以了望东郊外敌军虚实。后因王府邻近孝陵卫的清江南大营,不断受到炮火的袭击,东王决定将王府再迁他处。东王部属先选定聚宝门内上江考棚,还决定将邢家花园连成一个整体。动工不久,东王亲来一看,很不满意,急令移地别处。最后,选定了汉西门内地势较高的黄泥岗上虎贲仓前街山东盐运使何其兴宅,是为最后定居。
东王府址既定,东王命男女千人往明故宫拆运砖石,大兴土木,“凡黄泥岗一带并南首罗廊巷等处民房,皆被拆毁”,“盛营宫室”。王府四周筑了高大黄色围墙,宽三尺余,高二丈,以碎磁布墙顶,防人攀越。据史料判断,东王府北至虎贲仓(包括今解放军某部被服厂),今汉中路西段;南至侯家桥、华藏庵(明宣德年间创建)、罗廊巷、牌楼巷;西至石鼓路西,汉西门大街、堂子街边口;东至汉中路东端,黄鹂巷(包括今南京工艺装配厂),约有六七里范围。东王又将不远的龙蟠里“惜阴书院”,改为别墅,也是东王府的一个组成部分,东王曾由此到清凉山看戏。
东王府大门前兴建了一座高大门楼,约有五、六号门面宽,门外另有一座四五丈高的五层“望楼”,四柱密钉铁蒺藜,远在浦口的敌楼均能见之。大门外尚有大炮数门,早晚鸣放,十分威风。太平天国向以黄、红二色为尊贵,因此,内外多饰黄、红二色。东王府大门口用黄纸朱书“东王府”匾,门上有铜环,并糊黄缎,饰以彩色龙、虎形象。大门前有一彩棚,也以黄、红绸绉覆盖,显得分外威严壮观。
大门外设大鼓一面,专供民间告状之用,“有事无论大小,皆于门前击鼓,内中即有妇女(女官)出问”。这是一种整饬社会风气和军纪的重要措施。
太平天国尊重民间传统风俗,喜爱贴门联。这不仅是为了图吉利,重要的是烘托自己特殊地位。东王府头门有对联:
东国诸侯,替天行道,
王畿千里,顺地无疆。
重门即二门的对联显得更加威严,它是:
位冠百了,肇启天朝新日月,
职司左辅,宏开景运大乾坤。
另一幅是:
东风解冻,暖回阳谷之春;
王泽敷天,普锡群黎之福。
东王府内室以外设方厅各一,东曰“承宣厅”,西曰“参护厅”,均为传令官办公处所。另有东殿尚书挂号所。王府附近还有“侍从馆”(即参护厅),负责武装保卫东王府。天京事变发生时,他们“闻变各持械出”,准备保卫东王及东王府。东王不仅扩充外厅,还大力“改造其内室”。整个工程是“穷极工巧,骋心悦目”,室内窗棂涂黄漆,“望板画龙凤”,桌椅涂黄漆,连铺垫也用黄缎。府内还“有美丽的壁画”。听事处为船房,两面嵌玻璃,内室设王座。《天京录》云:“东府土木冠绝天京,亭园亘数里,有紫坞花木环互,鱼鸟骈罗相对。起高楼曰多宝,藏金石彝器,书画甚富。”东王又在山下开掘五丈宽、一丈深的长方水池,在池心建亭,池旁修水榭堆假山。
东王府下属有六部尚书72人,承宣24人,仆射32人,参护(即牌刀手)1600人,主持东王府生活起居和仪仗等。东王府共有典官和差役等人员3557人,可能大多住在东王府内及其附近,直接为东王服务。
据《贼情汇纂》载,在东王府内办公的现在知道的有:东殿吏部一尚书李寿春(广西贺县人),专在东王府头门接发文书,住于侯家桥广东粮道易长华宅。东殿吏部二尚书侯谦芳与李寿春同住。东殿吏部三尚书侯淑钱,住东王府之西的汉西门大街。还有金陵女子代东王批签公文的东殿女簿书傅善祥,以及许多书手均住于东王府内。
东王府蔚然壮观,是太平天国的宏大建筑之一。1856年9月,东王被谋害,东王府被焚毁。当时一个目睹东王被害、东王府被烧毁的英国人格列门治无限感慨地说:“东王府全部被毁而成为瓦砾场,似乎是有意不许有些少数逆迹及逆种之存留,以致所有其亲戚、朋友、部下等皆被杀绝,而其房屋品物皆被毁灭。”
东王府仅存在三年多,各项建筑早已荡然无存。时隔近一百三十年的今天,东王府遗址还留有原名虎贲仓、黄鹂巷、罗廊巷、侯家桥、华藏庵等地名。
注:引用史料《贼情汇纂》、《金陵杂记》、《金陵癸甲纪事略》、《金陵癸甲新乐府》、《金陵省难纪略》、《白下琐言》、《天京录》、《逸经》、《同治上江两县志》、《张继庚遗稿》、 《乙丙日记》、《东北王内讧纪实》、《山曲寄人题壁》等。(摘自《南京史志》1983年创刊号)
❹ 关于开封历史的问题
1,开封作为城市,历史上第一个辉煌时期当属战国时代魏都大梁城。当时的魏惠王之所以第一个选中开封建都,与该地区距黄河、济水不远,水道四达不无关系。他迁都大梁城不久,就组织大批人力在附近开凿了一条人工运河,即历史上有名的鸿沟。然而,也正是由于这条鸿沟,导致了大梁城被毁。
在秦统一六国的战争中,两国曾在大梁城下展开过一场激战。由于久攻不下,秦兵就经黄河引鸿沟水灌大梁,水围3个月后繁盛一时的大梁城遂化为一片废墟。这也是开封第一次因水患而遭到的“灭顶之灾”。
2,黄河真正开始威胁开封的安全,是在金代黄河向南大改道以后。
此后的1000多年间,黄河决口300多次,其中大水进城的就有7次。史载,1305年黄河决口,把开封城淹没殆尽。1642年为退李自成农民军,明军掘黄河堤,“城从内皆巨浸,所见者钟鼓两楼、群藩殿脊、相国寺顶、周邸子城而已。”高大的开封城墙几近淤平,只露出城垛和女儿墙。大水过后,37万人仅存2万余人,开封城元气大伤。
http://ke..com/view/2628555.html?wtp=tt
❺ 南京天王府是不是就是总统府
南京天王府不是总统府。
南京的天王府是太平天国时期的遗址,在江苏省南京市长江路的第292号,是一座具有江南特色的古代园林,现存的只有原先的天王府西花园、天王府大殿、暖阁和穿堂等遗迹,是中国第二批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而南京的总统府是位于南京玄武区长江路的第292号,是南京国民时期的建筑代表之一,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建筑遗迹当中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建筑群。
(5)周王府遗址扩展阅读:
据说在天王府里,除了洪秀全一个男性,其它都是服侍他的女性,有一本书叫做《江南春梦笔记》,成书于太平天国运动之后,书中有关于天王宫内妃嫔娘娘的记载。
在王后娘娘管理以下的包括爱娘妙女等208人,还有24个王妃,在她们管理下的元女等960人,所以二者相加有1169人,这一千多个女性,只服侍洪秀全一人。
面对如此规模的后宫,洪秀全也是采用翻牌的形式宠幸。除去他的这些大小老婆,府里也还需要做杂务的丫鬟宫女,偌大一个天王府的后宫,大大小小的女性加起来有2300多名。
除此之外,洪秀全还要求各路藩王每月给他进贡美女。太平天国曾经出了一本诗集,叫做《天府诗》,描述的就是洪秀全在后宫的场景。
洪秀全的太平天国除了前几年还知道斗争,后期太平天国整个的政治高层都是如此只知贪图享乐,沉浸温柔乡之中。
❻ 天王府的历史沿革
天王府遗址一带在明朝时曾为汉王府,清朝时为两江总督衙门所在地。
咸丰三年(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占南京,之后就定都于南京,改称天京,并在两江总督府衙旧址的基础上,修建宫室,作为天王洪秀全的王府。
同治三年(1864年),曾国荃率湘军攻陷天京,放火烧了天朝宫殿。
同治九年(1870年)又重建两江总督衙门。
民国元年(1912年),此处为临时大总统府所在地。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改为国民政府总统府,直至1949年解放军占领南京。
1951年,在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一百周年之际,由郭沫若题写碑文的“太平天国起义一百周年纪念碑”,立于天王府的照壁前,供游人缅怀凭吊。
❼ 开封的历史|
龙亭公园的古建筑,有史可据的可上溯到唐德宗李适在位时(-805年)所建的永平军节度使治所——藩镇衙署。之后,五代中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将其改建为皇宫。北宋时的皇城(包括皇宫)亦在此,称之为大内。
金代后期,亦以此为皇宫。元灭金后,它是河南江北行省的衙署。元末红巾军农民起义中龙凤政权也以此为临时行营。至明,当时的统治者又大兴土木兴建周藩王府。顺治十六年(1659年),在周王府旧址上设立了贡院,作为考试举人的场所。
经过70多年的建设,院内建有房舍五千多间。明远楼高四丈,使旧日王府遗址有了新的生机。但由于该地低洼,积水严重,无法继续使用。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曾在原周王府煤山上修建了一座万寿亭,亭内供奉皇帝万岁牌位,每逢节日大典或皇帝诞辰,地方官员来此遥拜朝贺。于是煤山改为龙亭山,简称“龙亭”。
(7)周王府遗址扩展阅读
龙亭是开封文物古迹的一个重要代表,距今已有1200多年,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相继将其设为皇宫。
1925 年改为龙亭公园,龙亭公园位于开封市中山路北端,按清万寿宫布局而建的古建筑群体, 景区占地面积1038亩,其中水域面积(潘杨二湖)710亩,景区三面环水,风景秀丽,既有北方宫殿浑厚之气魄,又兼南国园林秀丽之娇美 。
龙亭公园自南向北由午门(景区南大门)、玉带桥、嵩呼、朝门、东西朝房、照壁、龙亭大殿、宋代蜡像馆、东西垂花门和东西跨院、北宋东京城和皇城模型、北宋皇城拱宸门遗址、《五岳真形碑》方亭、北门、东便门等组成,另有植物造型园、盆景园、梅园、园林景观等。
龙亭大殿系宋代皇宫后御苑旧址的一部分,殿下高台乃明代周王府花园中的土山。龙亭大殿是公园内整个清代建筑群体中的主体,建于72级蹬道的平台之上。大殿坐北朝南,殿前是贯通上下的用青石雕刻的蟠龙盘绕的御道,云龙石雕上至今还留有赵匡胤当年的马蹄印。
御道东西两侧各有上下蹬道和便道。龙亭大殿高26.7米,东西长19.10米,南北宽11.90米。殿内天花板上绘有青云彩纹团龙图案,殿外飞檐高翘,檐角皆挂风铃,风铃随风作响,美妙无比。龙亭大殿雄踞于高大的殿基之上,巍峨壮观。
❽ 开封龙亭的历史
龙亭公园的古建筑,有史可据的可上溯到唐德宗李适在位时(780-805年)所建的永平军节度使治所——藩镇衙署。之后,五代中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将其改建为皇宫。北宋时的皇城(包括皇宫)亦在此,称之为大内。
金代后期,亦以此为皇宫。元灭金后,它是河南江北行省的衙署。元末红巾军农民起义中龙凤政权也以此为临时行营。至明,当时的统治者又大兴土木兴建周藩王府。顺治十六年(1659年),在周王府旧址上设立了贡院,作为考试举人的场所。
经过70多年的建设,院内建有房舍五千多间。明远楼高四丈,使旧日王府遗址有了新的生机。但由于该地低洼,积水严重,无法继续使用。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曾在原周王府煤山上修建了一座万寿亭,亭内供奉皇帝万岁牌位,每逢节日大典或皇帝诞辰,地方官员来此遥拜朝贺。于是煤山改为龙亭山,简称“龙亭”。
(8)周王府遗址扩展阅读
龙亭是开封文物古迹的一个重要代表,距今已有1200多年,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相继将其设为皇宫。
1925 年改为龙亭公园,龙亭公园位于开封市中山路北端,按清万寿宫布局而建的古建筑群体, 景区占地面积1038亩,其中水域面积(潘杨二湖)710亩,景区三面环水,风景秀丽,既有北方宫殿浑厚之气魄,又兼南国园林秀丽之娇美 。
龙亭公园自南向北由午门(景区南大门)、玉带桥、嵩呼、朝门、东西朝房、照壁、龙亭大殿、宋代蜡像馆、东西垂花门和东西跨院、北宋东京城和皇城模型、北宋皇城拱宸门遗址、《五岳真形碑》方亭、北门、东便门等组成,另有植物造型园、盆景园、梅园、园林景观等。
龙亭大殿系宋代皇宫后御苑旧址的一部分,殿下高台乃明代周王府花园中的土山。龙亭大殿是公园内整个清代建筑群体中的主体,建于72级蹬道的平台之上。大殿坐北朝南,殿前是贯通上下的用青石雕刻的蟠龙盘绕的御道,云龙石雕上至今还留有赵匡胤当年的马蹄印。
御道东西两侧各有上下蹬道和便道。龙亭大殿高26.7米,东西长19.10米,南北宽11.90米。殿内天花板上绘有青云彩纹团龙图案,殿外飞檐高翘,檐角皆挂风铃,风铃随风作响,美妙无比。龙亭大殿雄踞于高大的殿基之上,巍峨壮观。
❾ 求各个朝代都城遗址
一:公元前 (先秦): 1——[夏]安邑山西夏县 西北阳翟河南禹县 2——[商]北亳河南商丘北汤 南亳河南商丘东南汤 西亳河南偃师西汤 殷河南安阳小屯盘庚 朝歌河南淇县纣王 3——[西周]丰镐陕西长安西周文王、丰镐武王 雒邑河南洛阳周成王 ——[东周]雒邑河南洛阳公元前770年 4——(春秋十四诸侯): 鲁曲埠山东曲埠西周初 齐临淄山东临淄西周初 晋绛山西翼城东 秦雍陕西凤翔东南前677年 楚郢湖北江陵纪南城春秋前期 宋商丘河南商丘南西周 卫沫河南淇县同上 陈陈河南淮阳同上 蔡上蔡河南上蔡同上 曹陶山东定陶同上 郑新郑河南新郑春秋初 燕蓟北京城西南春秋 吴吴江苏苏州西周 越会稽浙江绍兴夏 5——(战国七雄): 齐临淄山东临淄西周初 楚郢湖北江陵纪南城春秋前期 燕蓟北京城西南春秋 赵邯郸河北邯郸战国初期 韩郑河南新郑同上 魏大梁河南开封战国中期 秦咸阳陕西咸阳东北前350年自栎阳迁都于此 6——[西汉]长安陕西西安北前200年刘邦建 ——[东汉]雒阳河南洛阳东前25年刘秀建 7——[三国] 魏洛阳河南洛阳东公元220年曹丕建 蜀成都四川成都221年刘备建 吴建业江苏南京222年孙权建 8——(晋): ——[西晋]洛阳河南洛阳东265年司马炎建 ——[东晋]建康江苏南京317年司马睿建 9——[十六国(增冉魏、西燕、代)] 成(汉)成都四川成都李雄于304年建 前赵长安陕西西安西北匈奴人刘曜于318年建 后赵襄国河北邢台羯人石勒于319年建 魏邺河北临漳西南汉人冉闵于350年建 前秦长安陕西西安西北氐人苻健于351年建 后秦长安同上羌人姚苌于384年建 西秦苑川甘肃榆中大营川鲜卑人乞伏国仁于385年建立 前燕邺河北临漳西南鲜卑慕容氏于357年建 后燕中山河北定县鲜卑慕容垂于384年建 南燕广固山东益都西北鲜卑慕容德于398年建 北燕龙城辽宁朝阳汉人冯跋于409年建 西燕长子山西长子西南鲜卑慕容冲于385年建 前凉姑臧甘肃武威汉人张轨于314年建 后凉姑臧同上氐人吕光于385年建 南凉乐都青海乐都鲜卑秃发乌孤于397年建 北凉张掖甘肃张掖西北汉人段业于397年建 西凉酒泉酒泉汉人李高于400年建 夏统万城陕西靖边北白城子匈奴赫连勃勃于407年建 代盛乐内蒙古和林格尔北鲜卑拓跋漪卢于313年建 10——[南朝] 宋建康江苏南京420年承晋 齐建康同上479年承宋 梁建康同上502年承齐 陈建康同上557年承梁 11——[北朝] 北魏盛乐内蒙古和林格尔北386年建 平城山西大同398年迁此 洛阳河南洛阳494年迁此 东魏邺河南安阳北534年建 北齐邺同上550年承东魏 西魏长安陕西西安534年建 北周长安陕西西安556年承西魏 12——[隋]大兴陕西西安581年承北周 洛阳河南洛阳炀帝建 13——[唐]长安陕西西安618年承隋 洛阳河南洛阳承隋 太原山西太原西南 14——[五代] 梁开封河南开封朱温于907年建 唐洛阳河南洛阳李存勖于923年建 晋开封河南开封石敬瑭于936年建 汉开封同上刘知远于947年建 周开封同上郭威于951年建 15——[十国] 吴广陵江苏扬州杨行密于892年建 南唐金陵南京徐知诰于937年建 扬州扬州承吴 吴越杭州浙江杭州钱缪于907年建 楚长沙湖南长沙马殷于907年建 闽长乐福建福州王延钧于933年建 南汉兴王府广东广州刘兖于917年建 前蜀成都四川成都907年王建建 后蜀成都同上934年孟知祥建 南平江陵湖北江陵924年高季兴建 北汉太原山西太原951年刘缗建 16——[北宋]开封河南开封960年承后周 应天府河南商丘 大名府河北大名 河南府河南洛阳 ——[南宋]临安浙江杭州1129年宋高宗赵构建 17——[辽]临潢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耶律阿保机于916年建 大定府内蒙古宁城西南1007年建 辽阳府辽宁辽阳938年建 析津府北京城西南936年建 大同府山西大同1044年建 18——[金]中都北京城西南完颜亮于1153年迁此 会宁府黑龙江阿东城东南完颜阿骨打于1115年建 大定府内蒙古宁城西南1122年建 大同府山西大同1122年建 开封府河南开封1214年建 辽阳府辽宁辽阳1621年建 19——[西夏]兴庆府宁夏银川元昊于1038年建 20——[元]大都北京城1267年建 开平内蒙古正蓝旗东1256年建 21——[明]京师北京城1420年明成祖建 南京江苏南京1363年朱元璋建 22——[清]京师北京城1644年迁此 盛京辽宁沈阳1625年建 23——[民国]南京现在的南京市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北平现在的北京 谢谢观看,
❿ 太平天国天王府还有吗
天王府周长7华里,其中有两道城墙,一道护城河,九重宫殿,两个花园,直到天国专覆灭属都未竣工
天王府后来被曾国荃所属湘军焚毁殆尽。中心建筑五间八架的“金龙殿”与西花园内的石舫等等保留了下来.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以此作为临时大总统办公处,中华民国建国前夕,天王府又成为国民党的总统府。
以上资料来源杭州图书馆,希望有助于你的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