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桥有古遗址吗
1. 营口大石桥古玩市场
大石桥市的古玩市场在大石桥市公安局门前那条街,东西方向的那条街!
每个星期三上午12点前,过了12点买货的和卖货的陆续就撤了!
2. 营口古代遗址
在大石桥,算是旅游景点,但是好像去的人很少,大石桥市地域历史悠久。从境内金牛山猿内人古化石遗址容和远古石棚“巨石文化”遗址考证,早在28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古为幽州属地,秦汉属辽东郡,唐高宗总章三年(公元668年)属安东都护府。东北光复曾以市建制,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为营口县政府所在地
3. 娘娘庙的辽宁大石桥
迷镇山娘娘庙,在辽宁大石桥市西南约五华里。此山原名迷镇山(米真山),现属大石桥乡夏家屯村。
娘娘庙山始名迷镇山,又称迷真山,大山半巅之阳坡有海云寺院,殿内供云霄、碧霄、琼霄三娘娘神像,因此当地人又称之为娘娘庙。庙前山下有石材建成的戏楼,有楹联刻其上,堪称天下第一大戏台。戏楼、庙堂毁于1948年解放战争年代的炮火中,现仅存残墙断壁等遗迹旧址。1992年,大石桥市人民捐款在原庙址上又重新修复此庙,香火又复兴旺,游人也络绎不绝。在以前多是一些善男信女为求子求女而来,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以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经贸活动为主的庙会活动,吸引了东北及京津地区的众多客人。农历四月初十八日是娘娘庙会日,更是游人云集,盛况空前。
迷镇山上共有古建筑三组,即娘娘庙、大戏楼和海云寺。据传,从前有一位居住在迷镇山附近的青年,一日黄昏,偶见一辆满载食盐的马车由西至东缓缓行来,车上坐着三位眉清目秀的姑娘。由于道路泥泞,行车艰难,青年便热心上前协助,将车推至迷镇山下。三位姑娘为表谢意,赐给青年好布三匹,即启步上山。只见,三位姑娘盘坐在迷镇山顶开始祈祷,霎时,环环奇妙的光晕由体而发,照耀四方……青年颇为惊异,伏地朝拜,并将奇景广传乡间。闻者纷纷聚来,开始在迷镇山上建庙,用以祭祀三位姑娘。三位姑娘深受感动,暗助百姓修筑神殿。不久,一座三层大殿的庙宇,呈现在迷镇山上。神殿中,端坐的是云霄、碧霄、琼霄娘娘。民间,盛传三位娘娘福佑幸福、健康、子孙昌盛甚是灵验,“娘娘庙”也由此得名,即而成为关外佛教胜地,闻遐东三省。迷镇山,更是被广喻为“娘娘庙山”。
营口大石桥市西南的迷镇山下,有个村庄叫夏家屯,原名叫“下驾屯”。
相传很早以前,云霄、琼霄、碧霄三位娘娘云游北方,云头碰到了盖州城南的烟筒山,只见那山独峰突兀,云雾缭绕,风景独特,三位娘娘便决定在此胜境接受人间香火,施善保民,再度金身。不久,一座娘娘庙便出现在烟筒山下。现在烟筒山山城上摩崖“碧霞”二字及山城下峭壁上的“仙凡分界”四个大字,就是明万历年间根据这个故事镌刻的。
当年烟筒山娘娘庙里塑造三位娘娘金身,香火常年不断。有一老一小两个和尚侍候娘娘,晨送洗脸水,暮送浴脚汤。一天晚上,小和尚照旧用三个铜盆,分别打上温好的洗脚水,轻轻地放在殿前,又在三个水盆前摆上三个小板凳,然后便躲藏在门后,想偷偷的看个究竟。待天黑人静时,只听见有轻微的响声传出以工代殿外,小和尚透过门缝往殿内窥视,只见三位娘娘轻盈地离开宝座,到水盆前个就个位,脱鞋洗脚,吓得小和尚目瞪口呆,连大气也不敢喘了。他越不敢喘气,嗓子眼越痒,终于控制不住,咳、咳地咳嗽起来。有娘娘惊慌地说:“有凡人!”刹那间,三位娘娘都复了位。事后不久,小和尚的双目便失明了。
娘娘失了小节之后,便打算离开此地,另觅胜境,继续修行.一天清晨,有一辆载盐纪车由南向北赶来,车重马弱,缓缓而行.车老板是个中年人,抱着鞭子,似睡非睡地坐在车辕上.当车到山前时,只见庙里走出三个姑娘,直奔大国而来,并搭话要求车老板捎个脚.车老板思索一下,便谢绝道:三位大姐别见怪,一车重载,牲口膘不好,这都强拉,如果你们姐仨再坐上去,我去盖州卖盐就怕赶不上早市了.再说,我一个中年男子,拉你们三位黄花秀女,如果让别人看见了,风言风语地传扬出去,对我,对你们都不好.三位姑娘诺诺称是,车老板连头也不回,扬鞭而去.这时天放大雾,对面不见人.车老板只觉得马不停蹄,车速加快,耳边生风,当他细看眼前的山峦和村庄时,方知车早已过了盖州,翻过青石岭,到了大石桥西南的迷镇山下.车老板回头看时,三位姑娘刚从车上跳下来,对车老板说:谢谢你啦,我们要去的地方到了,你回去还能赶上早市.果然,车老板把车赶回盖州时,天才大亮.
三位姑娘下车后,老大云霄指派老三碧霄去查勘一下迷镇山.不到一袋烟的功夫,碧霄回来了,说同顶是风水宝地,地下埋有一只男靴,这山已被别人占据了.云霄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脱下一只绣花鞋,命令碧霄再次上山,把绣花鞋埋在男靴下3米的地方.碧霄自认三人行小的受苦,带着无可奈何的情绪,拿起绣花鞋,怏怏而去.
云霄和琼霄在山下左等右等,也不见碧霄回来,云霄就指派琼霄上山看看。琼霄上山一看,只见碧霄已洋洋得意地坐在一座空庙的正位上。琼霄二话没说,一屁股坐在碧霄的东侧,仅次于正位的位置上,也不顾云霄了。山下的云霄等得不耐烦了,就光着一只脚,爬上山来。当她发现老三和老二都不个顾个地抢位而坐时,气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就倒背着脸坐在碧霄的西侧。这大概就是“倒坐观音”的来历吧。
相传每年迷镇山庙会期间,上山逛庙的妇女中,有不少人的一只脚被划破。这大概是云霄娘娘生气,对信女们的一种处罚吧。
且说三位娘娘坐定后,大施仙法,响晴天,忽然云雾大作,山上土木金石之声三日不绝。三天后,云消雾散,一座宏伟的庙宇大殿落成,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挑檐亮瓦,玲珑剔透。对此,曾有鲁班代修之说传于民间。
庙宇落成,惊动了埋男靴而先占迷镇山的真武大帝。由于事关重大,一时难辨,他便具告天庭。天庭经过验证,却把山判给了三位娘娘。真武大帝无奈,迁往耀州城西北的猪龙山,修建老塔寺(亦称小神庙),接受人间香火。一桩神案才到此了结。
从此,三位娘娘下驾的地方便被人们称为“下驾屯”。后来虽然改为夏家屯,但这个屯里并没有姓夏的。
更为神奇的是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前三日(四月十五左右)与后三日(四月廿一左右),娘娘庙所在的大石桥市一定会下一场雨,人们称这两场雨为“刷山”,四月十五的那场雨是为了让山变的干净好迎接三霄娘娘,四月廿日的雨是为了洗净庙会时的尘土。
4. 辽宁营口大石桥是什么级别的保护单位
大石桥市隶属辽来宁省营口市,源是县级市。
金牛山遗址,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石桥地名由来:
大石桥是“长大”铁路上的一个交通要道。营口支线的连接点。它处在辽河左岸。因此也是渤海的咽喉。在历史上。它以古今战场而闻名。但是“大石桥”名称的来源。有些人还不完全知道。传说。远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太宗远征高丽时。曾到过这里驻跸。转战于南建安东安市之间。有一次他路过淤泥河。战马惊驰。遂陷入泥中。后来就在河上架起一道石桥,于是便有了“大石桥”的地名。
该石桥在乾隆三年(1738年)重修的。它是一座拱式三洞平板桥。现在已淤没。埋在地下。遗址在桥镇南大街烧锅胡同口。
5. 赵州大石桥的古迹建筑
我国是一个古桥众多的国家,建桥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商代就开始筑桥以渡河川,至晚在西晋时期已开始建造石拱桥。但因历史久远,隋以前的石桥大都不存。石家庄一带,古代既是交通发达的“燕晋通衢”,又是河渠纵横、水利成就辉煌的富庶之区。古代劳动人民在凿渠溉田、引水通漕的同时,曾利用各种材料和技术建筑许多不同结构、不同形式的桥梁。据目前掌握的史料,本地区内最早见著记载的大型桥梁是北魏以前的“成郎桥”。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漳水注》中记载:太白渠“东经关县故城(今架城北十里铺)北,又东为成郎河,水上有大梁,谓之成郎桥。”今栾城县城郎桥村即由此得名。郦道元既然称此为“大梁”,说明必然有一定规模,而且说明在北魏以前就已有之。隋代以来,以赵州安济桥为代表的石拱桥逐渐增多,其中有俗称小石桥的永通桥,垂虹桥,永安桥都在中国古代桥梁建筑史上留下了重要篇章。
安济桥是目前我国现存最早的敞肩式大型石拱桥,在我国古代桥梁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该桥全部用石料砌成。全长64.4米。主拱跨径37.02米,拱券矢高7.23米,拱顶宽9米。在主拱两端各有两个小拱。大者跨度3.8米;小者跨度2.85米。整体结构采取纵向并列砌筑法,用3道相对独立的拱券并排组成桥拱主体。既便于施工,可分段分块依次建造;又方便日后修缮,不致因修补其中一道而影响全桥。为防止两侧拱券向外倾斜,加强大桥整体的横向拉力,采用帽石、铁梁横穿拱肩,锁住全部拱券;以双银锭形腰铁嵌入拱石,卡住各个相邻的拱石,辅之以钩石、护拱石,进一步提高横拉强度,并且采用上窄下宽的“收分”形式,使28道拱券固为一体,坚实牢固。古人所谓“奇巧固护,甲于天下”,正是其真实写照。敞肩式石拱桥较之实肩拱不仅造型精巧,节省石料,减轻桥身重量,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辅助演泻洪水、减少水流阻力。所谓“两岩嵌四穴,盖以杀怒水之荡突”,正是敞肩拱发挥作用。不仅如此,这种结构还科学地利用小拱对大拱所产生的“被动压力”,增加桥身的稳定性。安济桥开启了也界“敞肩拱桥”的先河,是世界桥梁史上的一大奇迹。在欧洲,这种桥梁直到19世纪才开始流行,晚于我国1100多年;安济桥桥身虽为单拱,但由于跨度大,弧形平缓,桥面坡度小,车辆通行方便。
安济桥不仅以高度的科学水平名闻遐迩,同时还以优美的造型艺术著称于世。它的体型轮廓雄奇壮观,寓秀逸于雄伟之中;它的雕刻绚丽多彩,桥面两侧栏板、望柱上的各种蚊龙、兽面、竹节、花卉等浮雕图案,无不精致俊秀。其中的蚊龙各具不同的形态神情,或二龙相互缠绕,嘴里吐出各式各样的水花;或二龙前爪相抵,各自回首遥望;或二龙作观珠状,无不惟妙惟肖,这些石刻构思奇巧,造型苍劲;动态生动,实属隋代石刻艺术的珍品。
赵州桥以其在在中国文物史、桥梁建筑史上的极高的地位,被并称为华北四宝(指的是:“沧州狮子定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
6. 辽宁大石桥的历史
大石桥市地域历史悠久。从境内金牛山猿人古化石遗址和远古石棚“巨石文化”遗址考证,早在28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古为幽州属地,秦汉属辽东郡,唐高宗总章三年(公元668年)属安东都护府。东北光复曾以市建制,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为营口县政府所在地。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大石桥市是对外开放城市之一。
中国镁都---大石桥市位于美丽的辽东半岛中部,地处东经122°07′30〃--122°59〃,北纬40°18′--40°56′。南与盖州接壤,北与海城毗邻,东与岫岩相依,西倚营口市并与盘锦隔河相望。地域东西相距89公里,南北相距34公里。地势东西狭长,东高西低,界限分明。东部山区,中部丘陵,西部平原。地貌“五山一水四分田”。
大石桥市古为幽州属地,秦属辽东郡,汉属元菟郡,唐属安东都护府,民国初始建营口县,1938年撤消营口县,分属海城、盖县两县所辖,1946年4月成立营口县,1992年11月28日撤消营口县设大石桥市(县级市)。
大石桥市现辖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4个行政管理区,13个镇,252个行政村。全市总面积1610平方公里,行政区划面积150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160平方公里。总人口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1万人,非农业人口22万人。
大石桥市属北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9.3℃,无霜冻日167天。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630.5毫米左右。境内有天然人工河流28条,河流总长578公里,水库14座,水域面积1.53万公顷。全市土地面积16万公顷。耕地面积5.22万公顷,其中水田面积3.32万公顷,旱田面积1.9万公顷。林场面积5.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7%。
大石桥市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产有24种,开发利用的有18种,其中镁质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总探明储量44.56亿吨,占全省的66.9%,保有储量43.63亿吨,占全省的67.1%,是世界“四大镁矿产地”之一。其中,菱镁矿总探明储量30.06亿吨,保有储量29.19亿吨。
大石桥市文化底蕴丰厚,有距今28万年的金牛山古猿人遗址、远古时期的巨石文化遗址石鹏、名贯北国的迷镇山娘娘庙等人文自然景观几十处。
大石桥市交通便捷畅达,哈大公路、哈大电气化铁路贯穿全境,沈大高速公里、沈大至北京高速公路在大石桥市汇集。大石桥火车站是辽南铁路枢纽、国家一等站。大石桥市距东北第二大港口鲅鱼圈港45公里,距营口港23公里。驱车去沈阳、大连国际机场只需一个半小时,去北京也只有5个小时的路程。
大石桥市是全国科技百强县和国家镁质材料产业化基地,连续三年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行列。截至2005年末,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65亿元,工业总产值实现360亿元,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35家,年纳税额超百万元以上企业达到102家,其中超亿元企业1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3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94197万元,一般预算收入35850万元,实际利用外资4300万美元,出口创汇3.12亿美元,大石桥已成为环渤海经济圈中经济实力强、整体形象好、开放程度高的现代化城市。
大石桥市工业基础雄厚,经过多年发展,现已形成以镁质材料、新型建材、机械加工、服装纺织、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六大支柱产业和以青花、盼盼、嘉晨、新型、金龙、金辉、群益、金鼎、永壮等企业集团为基础的工业体系,特别是镁质材料产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产值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50%以上。2002年12月,大石桥市被国家科技部确立为国家镁质材料产业化基地,2005年4月,被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授予中国镁都---大石桥“全国镁质耐火材料生产和出口基地”称号。亚洲第一大碱性耐火材料生产企业---营口青花集团、国内最大重烧镁砂生产企业---嘉晨集团和国内最大的电熔镁砂生产企业---新型集团均坐落大石桥市,全市拥有各类镁产品企业570多家,年产各种镁制品700多万吨,高品级镁制品的种类、产量、出口以及镁制品企业装备水平、创新能力均居全国第一位。大石桥市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的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目前,全市已有130余家企业与国内外100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
大石桥市是国家确定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优质米生产基地。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现代农业园区和示范基地建设,形成了具有产业化特点的优质米、水果、蔬菜、柞蚕、畜禽、淡水养殖六大产业基地。
大石桥市积极主动地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实施对外开放,“亲商、安商、富商”是镁都人始终信守的宗旨,“法治、诚信、效率、双赢”已经成为镁都人与外来投资者合作的基本方针。行政审批大厅、外商投资服务中心和科技创业中心,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服务,已有德国雷法、美国英格索兰、韩国浦项钢铁、韩国元进、日本伊藤忠、日本住友、日本岩井、印度博拉、英国美顿、俄罗斯耐火材料联合体、加拿大却尔其等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家知名企业来大石桥投资办厂、合资合作,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大石桥市第三产业快速发展,餐饮服务业,商贸流通业、现代物流业、中介服务业及旅游业等不断壮大,现已形成装饰材料、小商品、果菜、汽车、成品油、煤炭、镁制品等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批发市场。城区内,三山大厦、兴隆大厦、龙泉山庄、鹏源酒店、富祥酒店等高标准、高品位的商业购物、餐饮服务、文化娱乐场所有十几处。大石桥市城市繁荣、产业发达,已成为沈阳和大连之间的重要商埠。
大石桥市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健全完善,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位居全省县(市)、区前列。2005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49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290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5.8亿元,人均达到1万元以上。人们对吃、穿、住、用、行等方面的消费要求标准高、质量好。河畔花园、富丽花园等住宅小区标准高、功能全、质量好,具备了省内一流水准。教育城建设规模大、设计新、标准高、教学质量好,已成为驰名省内外的重要学府。城乡居民家庭用彩电、冰箱以及通讯设备等中档消费品基本普及,家用轿车等高档消费品也占有一定份额,全市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大石桥这地方,原来不叫大石桥。听老人们讲,是先有路家店,后有大石桥。这里还有个故事呢。说是早先年,这里山连着山,山里的树密密匝匝的,没人敢进去。山下是一片草地,没有人家。后来在南头十字街酒厂以东的地方,有了十几户人家,成了一个小村落。有一家姓路的开店,这个小村落的人们就叫他路家店。紧挨着路家店西面有条淤泥河,咋叫淤泥河呢?传说那河水是观世音菩萨瓷瓶中的圣水,圣水流到哪儿,连石头都挡不住,全变成泥沙。这条河水湛清湛清的,一眼可看见河底的淤泥。别看河是淤泥河,河底可挺结实,人过马走,从没有陷进去的,大伙儿都说是菩萨保佑过河的人。有一年上秋的时候,从打河西来了一个老头儿,过河时让河水激了一下,住到店里就病倒起不来了。路家店的掌柜害怕老头儿死在店里,想撵老头儿,没好意思张口。一来二去也不知过了多少日子,老头儿的病竟然好了起来,却欠下路家店十两银子。
路家店跟老头儿要,老头儿说:"我身上也没有这十两银子,这样吧,我给你们凿个石头。"老头儿说完就从山上凿了一块大方石头,交给路家店的掌柜,对他说:"你家门前的这条河,人们来来往往不方便,今年官家准能修大桥,到时候我送你的这块石头,就能派上用场。要有人来用你这块石头,你要十两银子就行?路家店的掌柜半信半疑的,只好让老头儿走了。
时间不长,官家真就在路家店门口修石桥了,监工的什么料都预备了,就差柱脚石没有,开不了工。他派人四下找一找,没想到路家店门口有块柱脚石,监工的就找路家掌柜,要这块石头。路家掌柜挺奇怪,心里话,这老头儿说话咋这么准?就对监工的说:"你怎么偏偏看中我家这块石头?"监工的说:"不是我看中你这块石头,你这块石头正是我修桥非用不可的,到别处找也没找到,你就要个价吧。"路家掌柜心想,这块石头就算有用,也不值十两银子,可那老头儿叫我要十两,我就要十两,看他给不给。拿定了主意,路家掌柜的就说:"我这块石头是一个老头送的,你非要不可,就给十两银子吧。"监工的见路掌柜疑疑迟迟的,不知啥原因,正怕他不卖,听他张口要十两银子,也不管是多是少,怕他反悔,赶紧给路掌柜的扔下十两银子,把石头抬走了。
做买卖的人都不怕多,路掌柜见监工痛痛快快地给了十两银子,把石头抬走了,心里真就后悔了。他想,我再多要十两八两的,监工的也能给。东西不论好坏,缺者为贵。别说多要十两八两的,就是三十两二十两也得给我。路家掌柜的这么一想,越想越后悔得不得了。他对家里的人说:"走,咱们去找监工的再多要几俩去。"路家掌柜领着人找到监工说:"我这块石头不卖了。"监工的问:"怎么不卖了?"掌柜的说:"卖赔了。"监工的心想,十两银子也不少了,就问:"你还想要多少?"掌柜的见监工的这么问,以为要多少都能给,开口就要五十两,把监工的气坏了,说:"你别寻思你那块石头是个宝,做柱脚石还兴不行呢,你不卖就搬走吧!"路家掌柜的一听,也来了气:"不卖就不卖,看你没有柱脚石咋修桥?"他叫上店里的人,就去搬石头。没曾想,石头安在桥上,怎么也搬不动。见了这情景,修桥的人都问路家掌柜这块石头的来历。掌柜的一说,大伙儿都说那老头儿就是匠神鲁班。
打这往后,据说发多大的水,也从不敢冲这座石头桥。这座桥下淤泥河的水憋多高,也不走桥面;水多急,桥也纹丝不动。
7. 中国的古代遗址都有哪些分布在什么地方
中国古代遗址非常多,数量巨大而分散,因此只列举10个最著名的作为代表。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皇朝的故居,已有1000年以上历史。
西安秦始皇陵。中国第一代皇帝秦始皇的陵墓,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圆明园遗址。位于北京市,原为清朝皇家园林,八国联军侵华时被焚毁。
西汉南越王陵。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西汉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昧之墓,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西夏王陵。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国少数民族政权“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墓,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布达拉宫。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国少数民族吐蕃人所建造的宫殿,距今已超过1000年历史,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高句丽皇城及贵族墓葬。位于吉林省集安市,北方游牧民族高句丽所建立的政权,至今已有500年历史。
马王堆。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女尸历经2000余年,尸身不腐,被誉为“考古界的奇迹”。(马王堆并非干尸)
湖南大学。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大学前身为岳麓书院,建于公元976年,是中国惟一具有1000年历史的学府。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始建于公元493年,集合历代皇朝的佛像和书法摹本,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8. 大石桥的历史
大石桥市地域历史悠久。从境内金牛山猿人古化石遗址和远古石棚“巨石文化”遗址考证,早在28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古为幽州属地,秦汉属辽东郡,唐高宗总章三年(公元668年)属安东都护府。东北光复曾以市建制,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为营口县政府所在地。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大石桥市是对外开放城市之一。 中国镁都---大石桥市位于美丽的辽东半岛中部,地处东经122°07′30〃--122°59〃,北纬40°18′--40°56′。南与盖州接壤,北与海城毗邻,东与岫岩相依,西倚营口市并与盘锦隔河相望。地域东西相距89公里,南北相距34公里。地势东西狭长,东高西低,界限分明。东部山区,中部丘陵,西部平原。地貌“五山一水四分田”。 大石桥市古为幽州属地,秦属辽东郡,汉属元菟郡,唐属安东都护府,民国初始建营口县,1938年撤消营口县,分属海城、盖县两县所辖,1946年4月成立营口县,1992年11月28日撤消营口县设大石桥市(县级市)。 大石桥市现辖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4个行政管理区,13个镇,252个行政村。全市总面积1610平方公里,行政区划面积150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160平方公里。总人口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1万人,非农业人口22万人。 大石桥市属北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9.3℃,无霜冻日167天。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630.5毫米左右。境内有天然人工河流28条,河流总长578公里,水库14座,水域面积1.53万公顷。全市土地面积16万公顷。耕地面积5.22万公顷,其中水田面积3.32万公顷,旱田面积1.9万公顷。林场面积5.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7%。 大石桥市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产有24种,开发利用的有18种,其中镁质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总探明储量44.56亿吨,占全省的66.9%,保有储量43.63亿吨,占全省的67.1%,是世界“四大镁矿产地”之一。其中,菱镁矿总探明储量30.06亿吨,保有储量29.19亿吨。 大石桥市文化底蕴丰厚,有距今28万年的金牛山古猿人遗址、远古时期的巨石文化遗址石鹏、名贯北国的迷镇山娘娘庙等人文自然景观几十处。 大石桥市交通便捷畅达,哈大公路、哈大电气化铁路贯穿全境,沈大高速公里、沈大至北京高速公路在大石桥市汇集。大石桥火车站是辽南铁路枢纽、国家一等站。大石桥市距东北第二大港口鲅鱼圈港45公里,距营口港23公里。驱车去沈阳、大连国际机场只需一个半小时,去北京也只有5个小时的路程。 大石桥市是全国科技百强县和国家镁质材料产业化基地,连续三年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行列。截至2005年末,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65亿元,工业总产值实现360亿元,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35家,年纳税额超百万元以上企业达到102家,其中超亿元企业1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3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94197万元,一般预算收入35850万元,实际利用外资4300万美元,出口创汇3.12亿美元,大石桥已成为环渤海经济圈中经济实力强、整体形象好、开放程度高的现代化城市。 大石桥市工业基础雄厚,经过多年发展,现已形成以镁质材料、新型建材、机械加工、服装纺织、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六大支柱产业和以青花、盼盼、嘉晨、新型、金龙、金辉、群益、金鼎、永壮等企业集团为基础的工业体系,特别是镁质材料产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产值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50%以上。2002年12月,大石桥市被国家科技部确立为国家镁质材料产业化基地,2005年4月,被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授予中国镁都---大石桥“全国镁质耐火材料生产和出口基地”称号。亚洲第一大碱性耐火材料生产企业---营口青花集团、国内最大重烧镁砂生产企业---嘉晨集团和国内最大的电熔镁砂生产企业---新型集团均坐落大石桥市,全市拥有各类镁产品企业570多家,年产各种镁制品700多万吨,高品级镁制品的种类、产量、出口以及镁制品企业装备水平、创新能力均居全国第一位。大石桥市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的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目前,全市已有130余家企业与国内外100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 大石桥市是国家确定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优质米生产基地。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现代农业园区和示范基地建设,形成了具有产业化特点的优质米、水果、蔬菜、柞蚕、畜禽、淡水养殖六大产业基地。。
9. 辽宁都有什么名盛古迹啊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辽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秦王朝统一中国,到大清王朝的建立,历朝各代在方土地上留下了众多富有传奇色彩的文物古迹。尤以中部的沈阳故宫、关外三陵等清前史迹,南部的近代战争史迹和西部的秦汉、辽宋、明清史迹驰名中外。从丹东鸭绿江口到葫芦岛碣石海滨,辽宁海岸线绵延2100多公里。名山秀水、奇特景观遍布辽东半岛与辽西走廊。有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和锦州等七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各具特色;有东北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唯一的水上长城-葫芦岛九门口长城;有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沈阳故宫、抚顺永陵、沈阳福陵和昭陵以及清前史迹-赫图阿拉城、辽阳东京城和东京陵;有世界上最大的玉佛-鞍山玉佛;有世界上最长的可乘船游览的充水溶洞-本溪水洞;有世界最大的极地海洋动物馆-大连虎滩极地馆;有世界最佳高尔夫球场之一-大连金石滩高尔夫球场;有世界上最大的19亿年前的天外来客-沈阳古陨石;有世界第二大苇田--盘锦双台子湿地自然保护区;另外,沈阳怪坡、大连黄渤海分界线、蛇岛、锦州笔架山、盘锦红海滩等奇特景观闻名遐尔;千山、凤凰山、棋盘山、医巫闾山、冰峪、海棠山、鸭绿江、萨尔浒、清河、五女山、天华山等山水风光,秀美多姿。辽宁民风民情淳朴自然,浓烈炽热。大连国际服装节、沈阳国际冰雪旅游节、鞍山千山国际旅游节、抚顺满族文化旅游节、本溪枫叶节、丹东鸭绿江国际旅游节、营口望儿山母亲节、铁岭民间艺术节等节会活动异彩纷呈,深受中外游客的欢迎。 以沈阳-大连-丹东为三个点构成的辽宁金三角旅游热线,覆盖了历史名城沈阳、浪漫之大连、世界玉都鞍山、启运之地抚顺、枫叶之都本溪、国门江城丹东、乐器之城营口、历史古城辽阳、小品艺术之乡铁岭九个城市,接待量分别占国际和国内游客和97%和82%;以葫芦岛-锦州(包括朝阳、阜新)-盘锦为代表的“引客入辽”辽西旅游线,将渤海滨城葫芦岛、辽西重镇锦州、塞北明珠阜新、三燕古都朝阳和鹤乡红海毯盘锦成为连接关内外的热点旅游城市。 http://www.3608.com/province/p_intro_21.html
10. 大石桥的风景名胜
石棚山石棚位于盖州市二台子农场石棚村南台地上。东南距许家屯5公里,东北距九寨2.5公里,所以又称它为“许家屯石棚”、“九寨石棚”。石棚建造的年代大约在青铜时代,或更早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地上建筑,为巨石文化的杰作。1963年辽宁省政府公布该石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国务院将石棚山石棚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史前石棚的建造用途,有几种说法,有的说是墓葬,有的说是祭祀场所,还有的说是宗教活动场所等。 金牛山古人类遗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大石桥市永安镇西田屯村海拔69.3米的金牛山之上,山周长1240米,面积约0.308平方公里,是中国东北地区最早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1988年国务院将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9月到12月,北京大学考古系吕遵谔教授带领的考古系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生,在金牛山进行教学实习时,发现了一批罕见的古人类化石和他们的居住面,同层出土的还有大量动物化石。这次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出土的同属于一个成人个体的人类骨骼化石,包括头骨、脊椎、尺骨、髋骨、腕骨、足骨和趾骨等50余件,其材料之完整为世界所罕见。
前砬山烽火台,在大石桥市金桥开发区前砬山村南。此台为明代所建。台基为花岗岩条石砌筑,其上是大块青砖建造的台身,白灰勾缝,最上部分的垛口仍可见。方形台通高12米,底边长为10米,由底向上逐渐内敛。烽火台保存的基本完好,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史载,明朝沿海各省,经常遭受倭寇骚扰,民不安生,朝廷便在沿海设立防御据点。 黄丫口自然生态旅游景区,面积11万余亩,位于大石桥市东部山区建一镇黄丫口村。黄丫口景区群山系长白山系龙岗山脉千山余脉,海拔206——967.8米之间。景区森林覆盖率90%。有山泉眼15处,为大清河东支流发源地之一。狍子、狐狸、狼等野生动物50余种。
黄丫口自然生态旅游景区以以春杜鹃、夏野花、秋红叶、冬雾凇代表物候景观,以红松林、草药园、野菜园、核桃林、杂木林代表森林景观,以革命历史、名人名事、古老寺庙代表人文景观,以“黄丫口”、“血化杜鹃”、“九缸十八锅”、“老母寺”、“虎头山”、“白果树”、“不老泉”、“福禄寿松” 等神话传说代表民间传统文化景观,构成“十一景”、“五园”、“三寺”、“一庙”的二十处黄丫口地貌与人文景观。景区最著名的是杜鹃坡,每年从五月中旬开始,这里的野生杜鹃花会竞相开放。 迷镇山旅游区位于营口大石桥金桥开发区,紧邻营大公路。迷镇山高163.8米,原名晾甲山。 传说唐王东征时,曾在此晾晒衣甲,因此得名。
迷镇山上共有古建筑三组,即娘娘庙、大戏楼和海云寺。其中,娘娘庙坐落在迷镇山主峰,坐北朝南,依山为基,有前、中、后三殿。娘娘庙曾三次毁于战火,三次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