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庵摩尼教遗址
A. 《倚天屠龙记》的明教是真实存在的吗
书中的明教确实存在,它在现实中的名字是“摩尼教”。早在公元3世纪,由一个叫摩尼的波斯人建立的,是从佛教、基督教等多个宗教中吸收了教派的教义,才慢慢转化而来,形成了“二宗三际”的理论。而明教中所谓的“二宗”说的就是光明和黑暗,三际说的就是过去、现在还有未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已有数百年历史的草庵寺被有关部门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算是一件让人欣慰的事了。
B. 明教的现存遗迹
明教在中国具有极重要的地位,期间两个主要朝代的建立都和明教有关。至今,在福建省福州市仍有浦西境明教文佛祖殿,福建泉州晋江市仍存有小型摩尼寺,当地俗称草庵寺。
草庵寺是我国唯一仅存的摩尼教寺庙,也是世界现仅唯一摩尼教寺庙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晋江市华表山南麓,草庵始于宋绍兴间,初为草筑故名,元顺帝至元五年(公元1399年)改为石构歇山式建筑。草庵成为我国研究世宗教史和农民起义活动以及中国与波斯古代海上交通极为珍贵之实物依据。草庵依山崖傍筑,建筑形式为石构单檐歇山式,四架椽,面阔三开间,间宽1·67米,进深二间3.04米,屋檐下用横梁单排荜拱承托屋盖,简单古朴。
《晋江县志》载:“华表山在五都,距城南四十里,双峰角立如华表,然麓有草庵,元时建祀摩尼佛。”庵内依山石刻一圆形浅龛,直径1.68米,圆龛内雕刻一尊摩尼光佛,跌坐在莲花坛上。坐像身长1.52米,宽0.83米,头部长0.32米,宽0.25米,奇妙的是佛像面部呈淡青色,手显粉红色,服饰为灰白色,是利用岩石中不同的天然三色精巧构设。摩尼佛像头部比较特别, 呈现辉绿岩(青斗石)颜色,背有毫光射纹饰,呈现花岗岩石质,散发披肩,面相圆润,眉弯隆起,嘴唇稍薄,嘴角两线深显,下颚圆突。身着宽袖僧衣,胸襟打结带,无扣,结带用圆饰套束蝴蝶形,而向两侧下垂于脚部,双手相叠,手心向上,置于膝上,神态庄严慈善,衣褶简朴流畅,用对称的纹饰表现时代风格。这是世界仅存的一尊摩尼教石雕佛像,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像被1987年8月在瑞典召开的国际研究摩尼教的会议选为会徽。
在佛龛的左上角阴刻一段文字:“谢店市信士陈真泽立寺,喜舍本师圣像,祈荐考妣早生佛地者。至元五年戌月日记”。五行楷书,34字,字径2. 5X2.5厘米。
在右上角还有阴刻比较粗糙的文字“兴化路罗山境姚兴祖,奉舍石室一完。祈荐先君正卿姚汝坚三十三宴,妣郭氏五九太孺,继母黄十三娘,先兄姚月涧,四学世生界者。”
这些文字价值性很高,是世界唯一摩尼光佛造像和庵寺建筑年代可借的文字佐证,非常可贵,同时也是研究泉州明教的一手历史材料。
19世纪以来在敦煌莫高窟、新疆吐鲁番发现大批摩尼教文书,证明摩尼教在中国西北各地曾广泛传播。
C. 明教的创始人是谁
明教的创始人是摩尼(Mānī)。
明教正式名称为摩尼教,又作牟尼教,发源于古代波斯萨珊王朝,为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Mānī)所创立,受基督教与伊朗祆教马兹达教义所影响,是一种带有诺斯底主义色彩的二元论宗教。
摩尼教约于六至七世纪传入我国新疆地区,复由新疆传入漠北之回纥,而盛行于该地。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应回纥之请,于江淮等地建立摩尼寺。
(3)草庵摩尼教遗址扩展阅读:
发展历程
在中国,明教的发展混合有道教、佛教、白莲教等成分。五代十国、宋、元、明农民起义常利用为组织的工具。往往尊张角为教祖,敬摩尼(或译作“牟尼”)为光明之神,并崇拜日月。
摩尼教在公元3世纪所创立,大约相当于中国的魏晋时期。唐代摩尼教传入中国,以后逐渐发展起来。在中国,摩尼教被称为明教、末尼教、明尊教等。
唐高宗、武则天时期,摩尼教逐渐在安西都护府传播。武后延载元年(694年),波斯人拂多诞(Mihr-Ohrmazd)将摩尼教传入中国;唐朝大历三年(768年)于长安建有大云光明寺。
摩尼教在中国又称作明教,是因为信徒称呼他们的神为“明尊”。但摩尼教在初入华时其实并不顺利,他们设法假托佛教之名传道。
在唐玄宗开元期间,吐火罗国王曾献一慕阇于中国,获唐室接待。不过,在安史之乱前,该教并未在中华设寺院,史书反而载有对该教之禁令。
D. 明教成功制造了一个明朝,为何却惨被禁绝
说到明教,不得不提摩尼这个人, 摩尼,是一个世界宗教史上可以和耶稣、佛陀、穆罕默德、琐罗亚斯德等并驾齐驱的先知型人物。他出身波斯名门,母亲马尔·梅丽颜是安息王朝的王族女子,父亲帕提克出生于安息古都艾克贝坦那,在安息王朝末年来到南巴比伦,摩尼于216年4月14日在那里出生。
175年后的万历年间(1620年),两位泉州诗人在这里留下了题诗,然而他们却将这里当做道观,并说这里已经十分荒凉。当年传遍亚欧非许多个国家,经历了多少次的辉煌与悲壮,千万明尊信徒为了光明王国的到来.曾生死不渝的伟大的世界性宗教,在一座小小的破败寺庙里画上了句号。
其时,离摩尼创立摩尼教已经近一千四百年了。
E. 从泉州如何去草庵摩尼教寺
没有泉州市区到草庵景区的旅游公交线,草庵位于泉州市南17公里的晋江余店苏内村,从泉州到晋江的车有路过余店,余店到苏内村要另租三轮车。由于路途较近,建议直接从泉州坐出租车到草庵。
F. 明教在中原风靡一时,却为何销声匿迹
明教又称“牟尼教”、“摩尼教”。由摩尼所创立,我们可在金庸的小说《倚天屠龙记》看见它的身影。在这部小说中,明教是一个富有神秘色彩的宗教,其中有许多明教教徒加入到了反元起兴中,而朱元璋也以淮右布衣起事推翻了元朝统治,并最终建立大明王朝。而在真正的史实中,明教也的确真的存在,它的兴亡和朱元璋也有着一定的联系。
而朱元璋在建立新王朝时立“明”为国号。在朱元璋称帝后,他深知明教的危害性,大量的起义将不利于他的统治。于是盛行一时的明教遭到了强烈的打压,在编写《大明律》就将明教、白莲教等列为“左道邪术”,并下令禁止传播,以与大明国号同用将明教治罪,故许多教徒被砍杀、流放。在朱元璋的强烈打击下,明教逐渐销声匿迹,现明教的寺庙遗址也只剩草庵寺。
G. 历史上是否有明教明教起源
历史上有明教。
明教的起源:
明教正式名称为摩尼教,又作牟尼教,发源于古代波斯萨珊王朝,为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所创立。
受基督教与伊朗祆教马兹达教义所影响,是一种带有诺斯底主义色彩的二元论宗教。主要教义为二宗三际论,崇尚光明。
摩尼教约于六至七世纪传入我国新疆地区,复由新疆传入漠北之回纥,而盛行于该地。唐代宗大历三年,应回纥之请,于江淮等地建立摩尼寺。
唐武宗会昌五年灭佛时,摩尼教亦遭严重打击,转而成为秘密宗教,并吸收道教及民间信仰,从而改称明教。
明教因相信黑暗就要过去,光明即将来临,故敢于造反,屡有反政府之举。自北宋末年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皆曾发生明教造反之事。
其后明教又与弥勒教、白莲社相结合,而演变成明代末年之白莲教。明教一词至清代虽已不复见于文献,但明王出世之说,犹流传于民间。
(7)草庵摩尼教遗址扩展阅读:
明教不是因为明朝才叫明教的,而是历史上早就有了的东西。如金庸写的那般,起源于波斯帝国。后传入大唐。
女皇武则天的时候。后来唐武宗毁佛运动中,这明教也被当成毁灭的对象,给收拾了。其余的教众就这么躲来躲去,一直躲到了元朝末年元顺帝的时代。
当时有个四方流浪的和尚叫彭莹玉的。话说这和尚也破有点儿口才,到处向人们宣扬一种非正宗的佛教思想,久而久之,随着信众的不断增多,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后来,他索性直接移花接木,把自己的宗教跟唐朝传入的明教扯在了一起,自然就成了所谓的明教,同时,也信奉起了明王。而这个彭莹玉,则在实际上成了当时明教的所谓教主。
当然,在那个年代,打着明教旗号到处做乱的并不只彭莹玉一家。彭莹玉在南。往北到了河北的地界儿,还有另外的一个明教,这个明教也是改头换面而来。
当时在河北境内有一种民间组织叫白莲教的,教众众多。教主,当然也不姓张,而姓韩,叫韩山童。韩山童算是当地的一个乡绅土豪,平日里靠家财集结众人,宣传迷信思想。
到了元顺帝时期,天下乱象横生,黎民叫苦不跌。这个白莲教也就瞬间膨胀起来,在众多信众的拥护下。
教主韩山童就有了密谋造反做皇帝的想法,于是,他也把自己的教派改成了明教,也学着彭莹玉信奉起了明王。自己也就当之无愧的成了北方明教的教主。
H. 唯一被灭亡的世界性宗教是什么曾在我国流传千年,它的别名又是什么
中国和波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455年,从北魏使者韩羊皮首先去到波斯开始,到553奶奶,波斯使者到达中国长安结束,中国人和波斯人的来往多达10次。
波斯人每次来都带了好东西,我们现在吃的菠菜就是波斯来的,以前叫”波斯菜“,后来简称”菠菜“。当然波斯每次来中国都不止带了食物,还有宗教,其中一个宗教在中国盛极一时,你一定听过。
摩尼教发源于波斯萨珊王朝,创始人叫摩尼,生于公元216年的古巴比伦王国马尔蒂努村,是波斯安息王朝末代贵族后裔。
摩尼教是唯一被灭亡的世界性宗教,只能从泉州草庵摩尼教寺去看它往日遗留的痕迹,这是世界仅存的摩尼教遗迹。“大浪淘沙沉者为金,风卷残云胜者为王”。虽然摩尼教戒杀禁荤,但是教义到了后期走向扭曲变成了”谓人生为苦,若杀之是救其苦也,谓之度人。”,如果害人也变成了度人,这样的教派教不如淘汰。
I. 为什么摩尼教到了明以后几乎就彻底消失了
佛教-开元寺
道教-老君岩
伊斯兰教-清真寺
摩尼教-草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