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厂原遗址
A. 马厂塬遗址的马厂类型陶器
马厂类型是仰韶文化在甘肃、青海地区的一种特殊类型,距今约4100—4400年,因首次发专现于青海民和马属厂塬墓地而命名。陶器以彩陶为突出,器形与半山类型有很多相似,但更多样化,如四耳盆、腹部带突出钮的单耳筒形罐,以及人头形器口的罐等,均为马厂类型所新创。彩绘用黑、红两色。纹饰有四大圆圈纹、旋涡纹、菱形纹、人形纹、贝形纹、雷纹、大三角纹、方框纹及象征性的蛙纹等。但半山类型多见的锯齿纹则渐趋减退。
B. 半山马厂文化遗址出图的中陶罐有怎样的外形特征
关于上古气功,在先秦时期的一些医学和哲学著作中多有涉及。但较为形象地向人们反映当时气功存在的重要的资料,是距今4000年至4500年前的半山马厂文化,相当于黄帝时代,遗址中有一陶罐,双耳,小口,大腹,底部紧收,面积如罐口。罐体有一清晰彩绘浮塑裸体人像。
这人像双脚平放,比肩稍宽,下肢弯曲做蹲裆式,腹部微隆,双手环抱,置于腹部之前,口张开,做吐气状,两目微闭,似凝视守神,面部表情平和静穆。整个身体呈站桩功气沉丹田的姿态。
令人惊异的是,此裸体人像上身为男性,下身为女性,显示了下阴上阳、阴阳合和的思想。这是我国发现最早的以艺术的形象显现气功演练的实物。这样一个意守丹田的姿势,对于古代提高气功的医疗保健效果,一定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人们竞相学习的榜样。因而古代的艺术家们才创作了这样的陶罐塑像。
这尊双耳彩陶罐充分证明,我国气功不仅发样甚早,而且在远古时代就已十分流行,并已形成了相当成熟的演练方法和思想观念。
C. 马厂塬遗址的介绍
中国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马厂类型 (马厂期)、半山-马厂文化由版此得名权。在青海省民和县马厂塬乡边墙村。1924年,瑞典学者安特生(1874~1960)在西北进行地质考察时发现。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调查,1982、1984和1987年青海省文物管理处、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复查。该遗址是研究青海东部地区古文化的主要遗址之一。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D. 半山马厂文化遗址发现的陶罐说明了什么
距今4000年至4500年前的半山马厂文化,相当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遗址中有一陶罐,双耳,小口,大腹,底部紧收,面积如罐口。罐体有一清晰彩绘浮塑裸体人像。
这人像双脚平放,比肩稍宽,下肢弯曲做蹲裆式,腹部微隆,双手环抱,置于腹部之前,口张开,做吐气状,两目微闭,似凝视守神,面部表情平和静穆。整个身体呈站桩功气沉丹田的姿态。
令人惊异的是,此裸体人像上身为男性,下身为女性,显示了下阴上阳,阴阳合和的思想。这是我国发现最早的以艺术的形象显现气功演练的实物。
这样一个意守丹田的姿势,对于古代提高气功的医疗保健效果,一定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人们竞相学习的榜样。因而古代的艺术家们才创作了这样的陶罐塑像。
这个双耳彩陶罐充分证明,我国气功不仅发现甚早,而且在远古时代就已十分流行,并已形成了相当成熟的演练方法和思想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