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凤雏遗址
『壹』 古代的房子怎样建造的
古人在没有钢筋和混凝土的情况下,用糯米、石灰浆、泥土、木头等材料通过榫卯等工艺技术造房子。
中国的古建筑在建筑史上是辉煌的一笔。古人取材于身边的物品,将土 、木完美融合,使建筑有了自己的灵魂。
1.远至旧石器时代,人们还未掌握建筑的技艺,最有效的建造一个安身立命之所就是寻找一处山洞。
2.至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地取材,逐步搭建起自己的房屋。
3.南方地区为去湿气、避蚊虫采用的是干阑式建筑,而北方多是穴居式建筑。
4.古人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在建房子这件事他们为了可以把房子建的更加得牢固,然后想尽了办法,所以后来在即使没有钢筋和混凝土的情况下,他们还是找到了其它的办法来使建筑物更加的坚固。
首先第一种方法就是用石灰砂浆,在很早的时候,古人就已经知道石灰砂浆是可以用来巩固建筑物的,石灰砂浆其实这就是石灰和砂土,还有水的拌合物,而且这种东西的制作技术和成本都是非常的低的。
虽然它可以用来巩固建筑物,但是他还有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他的强度并不是很好,很难建造那些非常高大的建筑物,而且这种东西是不可以在潮湿的环境中使用的,水就是他们最大的天敌。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用糯米砂浆建造,糯米砂浆就是糯米和石灰浆的一种混合物,而它的制作方法就是把煮糊的糯米倒入在石灰水中,然后两者在结合之后就会产生非常强大的粘合性。
而且它比第一种方法要好上很多,用它砌成的城墙会非常的牢固,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长城就是用这种方法建造的,有了这种方法,即使在没有钢筋水泥的古代,房子依旧可以建造的非常的牢固,不用担心它会倒塌。
另外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用夯土建造的方法,它也是古代人经常使用的一种建筑材料,而它又是怎么做成的呢?其实他就是有红泥,还有粗砂,石灰块在混合之后然后再见过重力的打压之后形成的一种坚固的材料。
在考古学家的证明下,我们会发在你早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有夯土这个材料了,虽然在当时并没有砖,但是他们就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找到了一种很坚固的材料来修建建筑,然后她们就用石头和其他土材料混合之后发明了另外一种新型的材料,然后夯土就出来了。
中国的木建筑构架一般包括柱、梁、枋、垫板、衍檀、斗拱、椽子、望板等基本构件。这些构件相互独立,需要用一定的方式连结起来才能组成房屋。
中国家具把各个部件连接起来的“榫卯”做法,是家具造型的主要结构方式。各种榫卯做法不同,应用范围不同,但它们在每件家具上都具有形体构造的“关节”作用。
若榫卯使用得当,两块木结构之间就能严密扣合,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它是古代木匠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工匠手艺的高低,通过榫卯的结构就能清楚的反映出来。
『贰』 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的介绍
西周最有代表性的建筑遗址当属陕西歧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它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由二进院落组成。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大门、前堂、后室。前堂与后堂之间有廊联结。
『叁』 古时雍城是什么地方
雍城,是中国东周时代的秦国国都。
从德公元年到献公二年的290余年间,雍专城一直是秦国政治、军事属、经济、文化的中心。经过十九位国君的苦心经营,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作为国都,雍城筑起了规模巨大的城垣,修建了壮丽宏伟的宫殿,成为当时全国发达的大都市之一。
雍城遗址位于宝鸡凤翔县城南,地处雍水河之北、纸坊河以西的黄土台塬之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岐山凤雏遗址扩展阅读
秦国把雍城定为都城的原因
这是秦人建国以来对自然环境不断追求、不断探索总结的结果。此前的平阳地处渭河谷地,地势低洼,而且夹于渭河、秦岭与凤翔原之间,地窄路隘,无论是东进还是西守,或向南北扩展都受到极大的限制。
而凤翔原是周代周原的一部分,位于关中平原的西部,地势高敞,依山傍水,南为雍水,地势平坦。北为汧山,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是当时通往西南、西北地区的交通咽喉要道,这里土壤肥沃,易于农业的发展。
正因为如此,从秦德公开始,迁都于此。经过200多年的修建,成为当时列国诸侯中有影响的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