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潭黑松岭遗址
㈠ 临潭县的风景名胜
冶海冰图
冶海冰图是指天池冶海冬日结冰后冰面呈现的奇异现象。冶海在临潭县冶力关镇北7公里处,当地汉族群众称常爷池,藏族群众称常阿玛周措,是海拔2610米的山峡堰塞淡水湖。当地群众因其神奇而奉其为神湖。冰图是她多种神奇现象之一。
朵山玉笋
朵山玉笋景观在临潭县新城镇北朵山之上,朵山又称大石山。其景是在朵山馒头形主峰东侧山坡上,突生出一独立石柱,高约120米,直径40余米,呈上下同径的圆柱形,全由灰白色石灰岩构成。近观耸然直立,如剑刺天,远视如玉笋破土而出,所以称其为朵山玉笋。
石门金锁
石门金锁位于临潭县石门乡与卓尼县洮砚乡相邻的洮水岸边,这里有一石峡,长约250米,从岷县径直北流的洮河在这里结束开阔的步履,冲入石门大峡谷。峡谷东西两岸矗然如削的峭壁如两扇似启非启的石门扇,石门前有一半岛形台地,上建有庙宇一座,从南向北顺洮水流向瞻望峡口,庙宇形如挂在石门上的金锁,给人以锁犹在,门半启,洮水破门而北去的俏然景观。崖上有脚印痕迹数处,传说是大禹用脚所踢而成,刀削处为大禹持斧劈成,而金锁之下洮水缓流,清澈碧透,与下游浪高湍急的九甸峡相比,别具风味。
洮水流珠
洮水流珠是指洮河冬日冻冰如珠,随河漂浮形成的奇观。因洮河在东流北回中分南、北两股,流往临潭术布、洮滨、陈旗、石门、羊沙五乡地域,故将洮河沿岸各地均称为地域景色的洮水流珠名胜,也揽入洮州八景之一。
迭山横雪
横亘于临潭南部的迭山长年积雪,登高远眺,无论春夏秋冬皆能观赏的远山雪景。迭山就是横亘于古洮州与迭州之间,分划甘南地区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岷山山脉。由于此山脉东西走向,海拔多在4000-4500米以上,峰顶和山阴处多年积雪,四季不化,正好面对洮州方位。
黑岭乔松
黑岭乔松景观在临潭县三岔乡西北的黑松岭。这是临潭大地现存其名,已无其景的消亡之景。据《洮州厅志地理名胜》记载,这里原是一处洮水流域的原始森林,缘山长满密密麻麻、经圆过度、高达十几丈的云杉、冷杉等松柏乔木,山高林密,洮岷驿道穿林而过,十分壮观,随有黑岭乔松之景誉。经百年人为破坏,乔木荡然无存,只留秃岭凭吊。
玉兔临凡
玉兔临凡景观在临潭中部的新城镇北的兔儿石山。这是一处纯天然的景观。是在一道山脊上,由裸露的灰色石灰岩构成的一前一后两座兔形山峰,傍地追逐,扑朔迷离,头躯耳鼻无一不形肖神似。相传这是月宫玉兔,因难耐天上的空寂广寒奔逃人间,被嫦娥点化成石。观其景听其说,在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之外,使人深感天上人间 悲情何以如此相似。真是人神自古推严挹,苍山无情锁愁寒。
㈡ 秦岭和大兴安岭有什么不同
森林资源:
森林,是大兴安岭最雄厚的资源。这里是绿色的王国,在绵绵不尽的群山上,长满了刚劲挺拨的兴安落叶松、四季长青的樟子松、婷婷玉立的白桦、耸入云天的山杨、西伯利亚冷杉及黑桦、柞树、山榆、水曲柳、钻天柳、蒙古栎等,多达上百种。全区有林地面积达73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4%,林木总蓄积5.87亿立方米,占黑龙江省总蓄积的26.6%,占全国总蓄积的7.8%。
野生动植物资源:
“锦鳞在水,香菌在林,珍禽在天,奇兽在山”是对万顷林海里繁衍生长的野生动植物的生动写照。在这天然的动植物园里生息繁衍着马鹿、驼鹿、黑熊、狍子、獐子、艾虎、雪兔、紫貂、猞利、榛鸡、乌鸡、野雉、鸳鸯、 黑嘴松鸡等珍禽异兽330多种;水貂、水獭等名贵皮毛动物及鳇鱼、大马哈鱼、哲罗、细鳞、鲶鱼等名贵水产品80多种。这里生长的野生植物上千种,漫山遍野,色彩缤纷,花香飘逸。其中,有许多野生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已被人们逐渐所认识,并且列为经济开发对象。在深山和林缘,还生长着一簇簇一串串野生浆果,诸如山葡萄、红豆、都柿、稠李子、山丁子、刺玫果等。这里还有纯天然无污染的山野菜和食用真菌。山野菜中以蕨菜、黄瓜香、金针菜、柳蒿芽、山韭菜和明叶菜居多,食用真菌木耳、蘑菇、猴头和灵芝等等。
药用植物资源:
大兴安岭共有药用植物达300余种,其中有全国重点普查药材80余种。有些是全国著名的地道药材。如兴安杜鹃、党参、黄芪、铃兰、芍药、贝母、五味子、百合、灵芝、刺五加、龙胆草等等。
矿产资源:
大兴安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这里盛产黄金,素有“金镶边”之称。现已探明,大兴安岭金矿遍布全区,品位较高,除漠河、呼玛而外,松岭、阿木尔、韩家园等地均已开采,产量居黑龙江首位。煤炭储量也非常丰富,矿区主要分布在漠河的霍拉河盆地,呼玛的椅子圈和欧浦盆地以及十八站、松岭等地。古莲河露天煤田方园80平方公里,仅查4平方公里,储量就达1.2亿吨,开采前景十分可观。此外,这里还蕴藏着铜、铁、铝、磷、钛、钨、 锌、 钼、铅、石墨、玄武石、石灰石、油页石、水晶石、大理石、稀土等30多种矿物质。
土地资源:
全区土地资源有以下特点:一是土地面积大,人均占有多。全区土地总面积82,975公里,人均土地占有量为15.28公顷,为全国人均占有土地量的16.79倍;二是林地面积大,耕地面积少,人均占有耕地少。全区林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86.28%,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8倍。耕地面积仅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54%,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人均占有耕地1.25亩,比全国人均1.5亩少16.7%;三是未利用土地面积大,沼泽地面积多,开发潜力大。未利用土地中基本都是荒草地和沼泽地。其中约有一半左右不需改良工程或稍加排水工程改良即可开垦为农田,如果用作放牧或割草场,则大部分可利用。
水利资源:
大兴安岭地区境内江河纵横,湖泊密布,全区有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78条,有黑龙江、呼玛河、塔河、盘古河、阿木尔河、甘河、多布库尔河共97条河流。各河流均有凌、夏两个汛期和冬、春两个枯水期。全区年径流量149.1亿立方米,水资源贮量为164亿立方米,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18%,已开发利用的水资源3亿立方米,开发利用率为1.83%。水能理论蕴藏量为78.04万千瓦时,在黑龙江省居第二位。可开发的水电站址有39处,电站装机容量为89.6万千瓦时,年发电量为25.3亿千瓦时。全区还有各类水利工程建筑物115座,排水截流沟234.6公里,农田防护面积18万亩。
大兴安岭位于中国的最北部,北部和西部以黑龙江为界,与俄罗斯联邦隔江相望。地理坐标为北纬50°05′01〃—53°33′25〃东经121°11′02〃—127°01′07〃南北长约365千米,东西宽约335千米,全区总面积为835万公顷。
大兴安岭是中国的重点天然林区,大兴安岭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0.8——-4.3℃。全年降水量为438-530毫米,雨热同季,其特点是冬季寒冷而漫长,气温低,温度小,温差大,无霜期短,年降水量的70?G集中在7-8月,早春干旱。
大兴安岭的日较差最多可达20℃以上,平均大于17℃,并且春秋季(无明显夏季)日照时数较长,最多可达19小时,平均在16小时左右,这些气候特点,促使大兴安岭生长的黑木耳,耳片肥厚,色泽深,口感极佳,产品质量在中国乃至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大兴安岭黑木耳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主要的生产方式是利用森林抚育中的阔叶树,截成1-1.5米的木段,或人造木段(塑料菌袋),进行人工接种后,放在林下和林间、草地,靠自然降水进行出耳管理,其特点是与自然条件下的木耳生长极为相似,属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天然食品。大兴安岭目前黑木耳的年产量可达100万千克(干品),随着市场的开发生产前景更为广阔。
大兴安岭没有任何重工业生产,即没有严重的污染源,而且在835 万公顷的地域上,森林面积就为643万公顷,其余的主要是河流、草地、居民区,生态环境十分优越。因此大兴安岭的黑木耳不仅品质优良,属于天然食品和保健品。
广义的秦岭是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山脉南部一小部分由陕西延伸至湖北郧县。秦岭山脉全长16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积广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相传是春秋战国时秦国的领地也是秦国最高的山脉遂命名为秦岭。
狭义的秦岭是秦岭山脉中段,位于陕西省中部的一部分。在汉代即有“秦岭”之名,又因位于关中以南,故名“南山”。
海拔2,000~3,000米。北侧断层陷落。山体雄伟,势如屏壁。《史记》中说:“秦岭天下之大阻也。”因此,它有“九州之险”的称号。
陕西境内的秦岭呈蜂腰状分布,东、西两翼各分出数支山脉。西翼的三支为大散岭(海拔2819米)、凤岭(海拔2000米)和紫柏山(海拔2538米)。东翼分支自北向南依次为华山(海拔1997米)、蟒岭山、流岭和新开岭。山岭与盆地相间排列,有许多深切山岭的河流发育。秦岭中段主体为太白山(海拔3767米)、鳌山(海拔3476米)、首阳山(海拔2720米)、终南山(海拔2604米)、草链岭(海拔2646米)。山体横亘,对东亚季风有明显的屏障作用,是气候上的分界线,又是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江的分水岭。
秦岭南北坡的自然景观差异明显。属黄河流域的北坡为暖温带针阔混交林与落叶阔叶林地带。因长期的农业开发,现多为次生林。秦岭山区植物区系成分和动物种属成分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混杂性和复杂多样性。野生动物中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羊等珍贵品种,鸟类有国家一类保护对象朱鹮和黑鹳。秦岭现设有国家级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和佛坪自然保护区。
秦岭南北的人文景观亦各具特色。北面的关中平原史称"八百里秦川",自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人类农耕、定居,是中国有名的文物古迹荟萃之地。秦岭间南北向的深切河谷自古就是南北交通孔道,其中著名的有今宝(鸡)成(都)铁路经过的陈仓道、西安至宁陕的子午道、傍褒水和斜水的褒斜道,以及傥骆道、周洋道。在秦岭北坡及关中平原南缘现存众多的文物古迹及流传着丰富的历史故事。有秦始皇陵及许多帝王陵墓群、周代沣镐遗址、秦阿房宫遗址、楼观台、张良墓、蔡伦墓等古迹。位于西安市南40余公里的终南山自古风景秀丽。《诗经·秦风》有“终南何有,有条有梅”的诗句。唐代官绅在此建有别墅,其中以王维的辋川别墅最负盛名。王维所作的优美山水诗大多是描写此处景色。唐代诗人祖咏的《终南望余雪》有“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的诗句。附近还有翠华山、南五台、骊山等秀丽山峰,山中分布有明清以来建造的太乙宫、老君庵等大小庙宇40余处,是关中游览避暑的良好场所。
在秦岭山脉西段有麦积山石窟,山体悬崖壁立,状若积麦。自后秦时期开始凿刻,至今保留有雕刻194窟,佛像7000余尊,壁画1300余平方米,是古代雕塑艺术的宝库。
在秦岭的高山密林里,还藏匿着鬣羚、斑羚、野猪、黑熊、林麝、小麂、刺猬、竹鼠、鼯鼠、松鼠等数不清的哺乳动物,以及堪称世上最为丰富的雉鸡类族群。拥有如此众多的食草类动物,相信任何食肉动物在这里都不会为食物犯愁。于是,在现已查明豹、云豹、豺、黄喉貂、豹猫等多种食肉动物的基础上,动物学家一直没有放弃在秦岭寻找华南虎的希望。动物尚且如此,植物就更不用说了。古人云:太白山上无闲草。秦岭的植物不但花样繁多,而且独具特色。
秦岭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生物资源,原因究竟在哪里呢?这要从秦岭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鲜明的特点说起。在中国版图正中央,秦岭是自此向东最高的一座山脉,也是惟一呈东西走向的山脉。在地理学家眼里,秦岭是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在动物学家眼里,秦岭将动物区系划分为古北界和东洋界,两类截然不同的动物在这里交会、融合;在气候学家眼里,秦岭是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在文学家眼里,秦岭和黄河并称为中华民族的父亲山、母亲河,秦岭还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
秦岭北部是渭河,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南部是汉江,长江最大的一级支流。中国大地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两条河流上最大的一级支流,夹裹着这样一座奇特的山脉。更确切地说,是这座博大精深的山脉养育出两条具有非凡意义的河流。
因为有秦岭的气候屏障和水源滋养,才会有八百里秦川的风调雨顺,才会有周、秦、汉、唐的绝代风华。中华民族最引以为骄傲的古代文明,确得益于这样一座朴实无华的由巨大花岗岩体构成的山脉。才会有十三朝帝都长安的繁华。美丽的汉中、安康、商洛就坐落在秦岭山中。
秦岭——淮河南北比较表
地区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纬度位置 32°N~34°N以北 32°N~34°N以南
主要地形 以平原为主 以丘陵为主
气候
一月平均气温 0℃以下 0℃以上
温度带 暖温带 亚热带
年降水量 400mm~800mm之间, 800mm以上,雨季长,降水多,
雨季短,降水少,集中于夏季。 降水季节变化较小。
干湿状况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河流
流量 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 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
含沙量 含沙量多 含沙量少
汛期 汛期短 汛期长
结冰期 冬季结冰 冬季不结冰
农业
耕地类型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粮食作物 以小麦为主 以水稻为主
油料作物 以花生为主 以油菜为主
糖料作物 以甜菜为主 以甘蔗为主
耕作制度 二年三熟至一年两熟 一年二熟至一年三熟
秦岭淮河一线——我国的南北方分界线
我们应该明确秦岭淮河一线的走向,以及它作为我们南北分界线的重要条件是什么。知道这条分界线是哪些地理事物的分界线。
首先呢,它之所以成为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肯定是由于这条线两边的景观有差异的原因吧。景观有差异的因素很多,比如气温和降水,还有地形地势等因素。一般的来说,不同区域的差异往往是来自于气候造成的因素更多一些,比如南方降水多,北方降水少,东部临海地区降水多,内陆西部地区降水少等。不多说了,我们可以通过以上介绍来推断,这条线必定是气候的分界线了。由此,我们可以再通过气候的差别来了解秦岭和淮河分界线两边的气温、降水、干湿状况等方面的差异,以及此气候差异下的河流水文特点、农业状况、土壤植被等差异。
通过相关的地理图册可以知道,秦岭淮河一线是东西走向的,并且是一月份0度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通过地,再加上冬天的时候,秦岭能够阻挡寒潮南下,夏天又能阻挡潮湿的海风进入西北地区,导致这条线的南北地区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也就理所当然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分界线了。
秦岭和淮河分界线所起到的重要分界作用有:
1、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作用。
原因:我国一月份0度等温线穿过秦岭淮河一带,一月0度等温线以北的一月平均气温在0度以下,为暖温带。一月0度等温线以南一月的平均气温在0度以上,为亚热带。
2、 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根据降水量的不同区分。
3、 河流情况有明显差异的分界线
根据两边河流是否有结冰期、汛期、流量大小、含沙量以及航运等差异得出。
4、 不同土壤和植被的分界线
根据两边植物的不同,如北方以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等为主,南方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以及北方黑土为主,南方红土为主等特点得出。
5、 农业生产有差异的分界线
北方农业以旱地为主,一般是一年一熟或两熟,小麦玉米为主;南方水田为主,一年两熟或三熟,以水稻小麦为主等等差异。
秦岭国家植物园位于西安市周至县,距市中心76Km。总规划面积458Km2,其中中心区262Km2,规模为世界第一。秦岭国家植物园总投资概算为13.8亿元,一期工程投资5.3亿元。主要功能是科学研究、科学教育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旅游。
㈢ 从西安到甘肃临潭县的最新路线怎么走
历史沿革概述
甘肃建省约有700 多年的历史;县的建制早于省的,从春秋时开始萌芽算起,迄今己达2200余年。北宋初期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甘肃军司(驻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但作为地方行政区划名称,元代才正式设置甘肃省。省名的命名,系西魏、唐代曾置甘州(今张掖市)、肃州(今酒泉市)的第一个字合成。简称甘。因省境的大部分在陇山之西,故亦称陇西、陇右,或简称陇。
甘肃位于黄河中、上游。远古时期这里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是个稀疏的草原环境。低凹地丰富的水源,高山茂密的灌木丛,台地上疏松的黄土,灌木、草地上生活的多种动物,为原始人类生存提供了天然适宜的环境。因此,这里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开发,特别是农业垦殖和古代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是形成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根据考古发掘的大量文物证明,远在一二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先民就在这块地方生息、繁衍,利用简陋的石器顽强地同大自然作斗争。建国以来,先后在镇原县姜家湾、寺沟口、黑土梁,庆阳县巨家塬,环县楼房子和刘家岔处,发现了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石器、骨器、动物化石和早期人类用火的遗迹。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己发现的有1000处,其中著名的有受仰韶文化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以洮河、大夏河和湟水中下游为中心,处于母系氏族公社阶段的齐家文化;还有晚于齐家文化,发现己有铜器,己经进入原始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早期的辛店、寺洼和卡窑文化。古代传说中的四千年前的炎帝(号神农氏)、黄帝(号有熊氏,又号轩辕氏)也起于西北。近几年来,我省考古工作者在省境东部秦安县大地湾发现并挖掘了一处距今7800至4500年的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出土文物8000余件,其中发现的7000年前的地画、5000年前的混凝土和一座建筑面积达450 平方米的原始社会会堂式宏伟建筑,系国内首次发现。这处遗址堪与西安半坡村遗址相媲美。这里发现的罕见的三足钵、三足罐珍品,比仰韶文化半坡类型要早1000多年。大地湾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史前史特别是研究古代建筑、文字起源和人类生活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甘肃省行政区划
甘肃省设兰州市、嘉峪关市、金昌市、白银市、天水市、武威市、张掖市、酒泉市、平凉市、庆阳市、定西市、陇南市、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
兰州市:五区三县
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红古区、榆中县、皋兰县、永登县。
嘉峪关市
金昌市:一区一县
金川区、永昌县。
白银市:二区三县
白银区、平川区、会宁县、靖远县、景泰县。
天水市:二区五县
秦城区、北道区、清水县、秦安县、甘谷县、武山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武威市:一区三县
凉州区、古浪县、民勤县、天祝藏族自治县。
张掖市:一区五县
甘州区、山丹县、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酒泉市:一区二市四县
肃州区、玉门市、敦煌市、金塔县、安西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平凉市:一区六县
崆峒区、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华亭县、庄浪县、静宁县。
庆阳市:一区七县
西峰区、正宁县、华池县、合水县、宁 县、庆城县、镇原县、环 县。
定西市:一区六县
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漳 县、渭源县、岷 县、临洮县。
陇南市:一区八县
武都区、成 县、两当县、徽 县、西和县、礼 县、康 县、文 县、宕昌县。
临夏回族自治州:一市七县
临夏市、临夏县、康乐县、广河县、永靖县、和政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甘南藏族自治州:一市七县
合作市、舟曲县、卓尼县、临潭县、迭部县、夏河县、碌曲县、玛曲县。
甘肃省地理地貌
甘肃省位于祖国西部,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宁夏并与蒙古国接壤。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区域:
陇南山地:这里重峦叠嶂,山高谷深,植被丰厚,到处清流不息。这一区域大致包括渭水以南、临潭、迭部一线以东的山区,为秦岭的西延部分。山地和丘陵西高东低,绿山对峙,溪流急荡,峰锐坡陡,恰似江南风光,又呈五岭逶迤。南疆的“纤秀”,北国的“粗犷”,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陇中黄土高原:位于甘肃省中部和东部,东起甘陕省界,西至乌鞘岭畔。这里曾经孕育了华夏民族的祖先,这里有苍松翠柏,有潺潺溪流,有丰富的石油、煤炭,也有闻名遐迩的名山大川。黄河从这里穿流而过,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水库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这块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把无穷无尽的动力和光明,奉送给这块土地,焕发着它新的活力。
甘南高原: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隅,地势高耸,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是典型的高原区。这里草滩宽广,水草丰美,牛肥马壮,是甘肃省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
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以北,北山以南,东起乌鞘岭,西至甘新交界,是块自东向西、由南而北倾斜的狭长地带。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长约1000余公里,宽由几公里到百余公里不等。这里地势平坦,机耕条件好,光热充足,水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戈壁绿洲,农业发展前景广阔,是甘肃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㈣ 临潭旅游有啥手续
冶海冰图
冶海冰图是指天池冶海冬日结冰后冰面呈现的奇异现象。冶海在临潭县冶力关镇北7公里处,当地汉族群众称常爷池,藏族群众称常阿玛周措,是海拔2610米的山峡堰塞淡水湖。当地群众因其神奇而奉其为神湖。冰图是她多种神奇现象之一。
朵山玉笋
朵山玉笋景观在临潭县新城镇北朵山之上,朵山又称大石山。其景是在朵山馒头形主峰东侧山坡上,突生出一独立石柱,高约120米,直径40余米,呈上下同径的圆柱形,全由灰白色石灰岩构成。近观耸然直立,如剑刺天,远视如玉笋破土而出,所以称其为朵山玉笋。
石门金锁
石门金锁位于临潭县石门乡与卓尼县洮砚乡相邻的洮水岸边,这里有一石峡,长约250米,从岷县径直北流的洮河在这里结束开阔的步履,冲入石门大峡谷。峡谷东西两岸矗然如削的峭壁如两扇似启非启的石门扇,石门前有一半岛形台地,上建有庙宇一座,从南向北顺洮水流向瞻望峡口,庙宇形如挂在石门上的金锁,给人以锁犹在,门半启,洮水破门而北去的俏然景观。崖上有脚印痕迹数处,传说是大禹用脚所踢而成,刀削处为大禹持斧劈成,而金锁之下洮水缓流,清澈碧透,与下游浪高湍急的九甸峡相比,别具风味。
洮水流珠
洮水流珠是指洮河冬日冻冰如珠,随河漂浮形成的奇观。因洮河在东流北回中分南、北两股,流往临潭术布、洮滨、陈旗、石门、羊沙五乡地域,故将洮河沿岸各地均称为地域景色的洮水流珠名胜,也揽入洮州八景之一。
迭山横雪
横亘于临潭南部的迭山长年积雪,登高远眺,无论春夏秋冬皆能观赏的远山雪景。迭山就是横亘于古洮州与迭州之间,分划甘南地区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岷山山脉。由于此山脉东西走向,海拔多在4000-4500米以上,峰顶和山阴处多年积雪,四季不化,正好面对洮州方位。
黑岭乔松
黑岭乔松景观在临潭县三岔乡西北的黑松岭。这是临潭大地现存其名,已无其景的消亡之景。据《洮州厅志地理名胜》记载,这里原是一处洮水流域的原始森林,缘山长满密密麻麻、经圆过度、高达十几丈的云杉、冷杉等松柏乔木,山高林密,洮岷驿道穿林而过,十分壮观,随有黑岭乔松之景誉。经百年人为破坏,乔木荡然无存,只留秃岭凭吊。
玉兔临凡
玉兔临凡景观在临潭中部的新城镇北的兔儿石山。这是一处纯天然的景观。是在一道山脊上,由裸露的灰色石灰岩构成的一前一后两座兔形山峰,傍地追逐,扑朔迷离,头躯耳鼻无一不形肖神似。相传这是月宫玉兔,因难耐天上的空寂广寒奔逃人间,被嫦娥点化成石。观其景听其说,在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之外,使人深感天上人间 悲情何以如此相似。真是人神自古推严挹,苍山无情锁愁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