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散文500字
八月的太阳火辣辣地焦烤着大地,北京的上空艳阳高照,晴空万里。在这金色的八月我们来到了中国的首都——北京。
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我们踏上了这段旅途。
经过了一夜的颠簸刚到达北京郊区服务站就立刻匆匆洗漱,准备迎接一天的游玩。
我们第一个要参观的是“毛主席纪念堂”广场上人山人海,突然我的目光被一条人龙吸引去了,原来都是去纪念堂的,我晕!那么多人,这要什么时候我们才能进去。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们以蜗牛的速度爬到了第三个拐角以为要到了,可抬头一看还有一条龙,又是半个小时的蜗牛爬终于可以进去了。什么?还要检查。我们把兜里的所有东西都掏了出来,说是过关了才放我们进去,真是麻烦。进去了,首先来到了大厅看着主席的塑像我仿佛看见了主席当年的威风。从大厅侧门出去我们来到了主席的遗体前,瞻仰着我们伟大的领袖心中是无比激动。我似乎听见了,听见了: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大声宣布:“中华民族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那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是的我们从那时站了起来,从那时起再也没有人能欺负我中国。从纪念堂出来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今天是旅行的第二天,一大早大约才3:00就被从被窝里拖了出来说是要去天安门看升旗仪式。早饭也没来得及吃就急急忙忙的坐车走了。早上的空气真是清新的没话说,虽然是夏天,但早晨的空气中却透着丝丝凉意。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天安门广场。可能还早人还不多,我和同学占到了比较有利的地方等待着。我们焦急的盼望着20分钟,30分钟,只听人喊:看呐,东方渐渐的露出了第一丝白光,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只见国旗手们牵着国旗的一角,迈着庄严的脚步走出来了,还有两队国旗护卫手跟着走了出来,脚步声是那样的响亮,那样的整齐。这时,我们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的跟着国旗,广场上一点动静也没有,静的就只能听见心跳了。升旗手开始升旗了,挂旗、升旗、那动作真是一板一眼,训练有素。庄严的国歌奏响了,鲜红的国旗缓缓地升了起来,所有人都向他敬礼。看着国旗飘扬在空中,我真为自己是他的孩子而骄傲。我们的国家是多么的强大,再也不怕别人的欺凌了。
傍晚,夏天的微风中跟随着荷花沁人的芳香,蜻蜓不时的在湖面上点起涟漪。多么美丽的画面啊!这儿就是我向往已久的“鸟巢”了。巨大的鸟巢隐隐约约的在树间中露出。抬头望去,错综复杂的钢筋交纵出一幢伟大的建筑在这幢建筑上,不知曾流过多少设计师、工程师、建筑工人的汗水和多少人民的汗水,而正是这些汗水才汇集在一起,才圆满了北京2008奥运。看着这栋宏伟的鸟巢,使我不禁想起当时奥运盛会时的情景。举国上下一片欢呼,像是中国刚解放时一般。鸟巢里,无数的灯光舞台,鸟巢外,无数焰火齐放光彩,整个北京灯火通明……想到这,心中的血液立刻沸腾起来,一切的一切,都犹如昨天。(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几天过去了我们的旅行也接近了尾声,这几天的旅途虽然很累,但我过得很快乐,也很充实。我要感谢这次旅行,它让我来到我们的首都,让我更好的了解了中国的历史,了解了我们国家是怎样一路走到今天的。对于这次旅行就说到这里了,拜拜!
Ⅱ 游记体作文 500字左右 求学霸。 百度也可以 只求作文不求过程 笔采纳
由于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游记体散文滥觞,但是真正写得好的散文很少。游记表面看好写,其实很不好写,不好写出特色。
有人写游记散文,仅仅满足于写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到过某个地方,记流水账,或者是充当导游、文史研究员,喋喋不休地给读者讲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史资料,以为这样的文章就是游记散文。其实他们根本不明白,写散文的目的,为什么要写散文。
写散文的目的,或者是借景抒情,或者是托物言志,或者是表达观点,或者是表达见解,或者是叙事抒情,或者是写人抒情……
游记散文,不是为了写景抒情,就是为了表达人生感悟,表达见解。写景抒情的游记散文,情景应该水乳交融,情景交融,或者寓情于景,或者景中含情,或者借景抒情
写游记散文,真的是不要仅仅满足于记游,不要记流水账,搞成备忘录。《水经注》上说,景是情的语言。因此,写景与抒情,景语与情语,要有机结合在一起,才显得浑然一体大气浑厚。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说得很好,意思是,一切写景的语句都是为了抒情,或者说,是一切写景的句子都寄寓了感情,交融了感情。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苏轼的《石钟山记》,很值得学习。《游褒禅山记》是典型的游记,但是根本不像时下泛滥的大量游记散文。王安石在文章前半部分记游,但是不是平均使力,重点只写游览华山洞,略写游前洞,而详写自己没有游览后洞。写自己跟着一个中途懈怠而退出来的人退出来,退出来后,又后悔“不得极夫游之乐”,因为自己“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因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作者借记游,表达人生感悟,表达人生见解,即,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尽吾志”、“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和“学者不可以不深思慎取之也”。记游不是王安石本文的目的,而是手段,议论才是他的本意,表达人生感悟和观点才是他的目的。这篇散文的重点是第三四段,是议论段落。
苏轼的《石钟山记》,也是游记散文的范本。苏轼先写郦道元在《水经注》里对石钟山得名原因的判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人常疑之”,和自己“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接着写唐朝人李渤“自以为得之”,“然是说也,余尤疑之”。接着就是记游,写自己月夜泊舟绝壁下所见情景,所闻声音,最后得出自己的判断“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文章末尾一段写自己因此产生的人生感悟,是议论段,表达自己“事不目见耳闻”,不能“臆断其有无”的观点。这才是作者的写作本意,写作目的,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另外,苏轼这种不辞艰险,亲自去考察考证的精神,值得学习。毛主席也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践出真知。
这两位都属于“唐宋八大家”,就是唐宋两朝八位最杰出的散文家之一。韩愈、柳宗元的游记散文,写景散文,也很值得我们学习,比如韩愈的《愚溪诗序》,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就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的经典篇章。
当代散文家中,王剑冰老师的散文写得精美脱俗。王剑冰老师的散文,大多数是游记,与众多游记大不一样,他写得很有特色,文字很唯美,不是记流水账,不是写备忘录,不是充当导游,写景与抒情,写景与表达感悟,写景与表达见解,写景写物与言志,写景与表达情趣情致,水乳交融,或者寓情于景,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托物言志,文章写得毫不冗长,不拖沓,不拖泥带水,精短美丽,读后令人爽心悦目,回味无穷。比如他的《绝版的周庄》《水墨周庄》《斜雨过大理》等等,都是游记散文中这样的美文,堪称游记散文里的典范。
读万卷书,行千里路,是人生幸福。行千里路,而又能写一篇游记散文,更是幸福,但是,我还是要建议,少写些“某某某到此一游”“某某某到某地一游”的肤浅文字,记流水账,记脚迹,记备忘录式的文章,多写两篇真正的游记散文。
Ⅲ 作文罗阳山游记散文500至600字
龙门温泉———心的故乡
从喧繁的城市猛一抽身,我恍然失语.心一点点沉淀,慢慢清静下来.
赫然内,车窗外掠过一容片片缀红镶绿的坡地,我心里顿时鲜亮起来.一垄垄,一棵棵,哦,是一朵朵,矮矮胖胖的砂糖桔树挂满鲜红点点的桔子果,钻进晃出,煞是可爱.满坡满野,仿佛繁华盛开.
嗬,车近龙门温泉旅游度假区了.
山多了起来,层峦叠翠,秀山婀娜,一波连着一波,远处虚若之处隐见淡烟游移.
下得车来,周身的疲累还没有散尽.
步入景区,龙门温泉并没有以很跋扈的姿态震慑我.石刻的龙门温泉几个字,很古典,单看这景点的题字,就觉得这里该是个有很多随意性的休闲居所和竹木小居的地方.放眼一望,度假区三面环山,被群山紧紧裹住;眼前一片绿野,景色十分优美,如诗如画.
Ⅳ 曾国潘故居游记的作文500字
假期里,我阅读了《曾国藩家书》,感受颇深。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过上了小康生活。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却日益突出。人们可以不惜重金付诸于孩子,给孩子买最好的服装和玩具,让孩子参加名目繁多的特长班,但是教育的效果却不如人意,在相当一部分孩子的身上出现了信仰缺失、极度自我、道德沦丧、浮躁空虚的现象,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担忧。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从清朝官吏到现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尽管曾氏著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 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了一整套官场绝学,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 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毛泽东)。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学理论,其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的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掩卷深思,《曾国藩家书》富含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为师者,为人父母者深思……
Ⅳ 游记写作有哪些窍门作文500字16篇
游记,是小学生感到最难写的一类作文,因为随着游程的行进,耳闻目睹的情景不胜枚举,很难将材料组织得当,往往写成流水账。如何将自己的游程清清楚楚、有详有略的记叙?如何避免将游记写成景点介绍?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谈的问题。
国庆长假你是否游历了祖国的名山大川?是否踏访了华夏的文明古迹?是否流连于桂林的山水中?是否沉醉在丽江的灯影里旅游,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增长了我们的见识。当我们结束愉快的旅程后,烦恼接踵而来。父母和老师往往不会让我们白游一场,写篇作文当做总结与汇报常常成了旅游的附件。
最让大家头疼的是旅游涉及的时间长,景点多,如何才能写得不像流水账,又有自己的特点呢?
首先是舍。只有学会舍弃,才能有重点的描写。景点太多,一一赘述很难做到详细、具体。只有突出最有特色的地方才能写出特点,写清游历的情况。例如,你到云南旅游,一路走来,昆明的石林、大理的洱海、丽江的古城,还有玉龙雪山,处处皆景。你必须忍痛割爱,选择其中的一个作为写作的重点,其他最多用一两句话带过。只有这样你才能把游历的情况说清楚。
其次是短。这个短,不是指的篇幅短,而是指文章涉及到的时间跨度要短。不要从出发开始写,一直写到全天的游程结束。这样无端生出的枝节会很多,烦扰了自己的思路。就从你到达这个景点写起,写到景点游览结束。时间的集中会有助于你更好的组织材料,突出景点的特色。
再次是真。这一点是同学们最容易忽略,也是最能体现写作水平的。很多人以为写游记就是把景点的情况告诉别人。其实不然。游记,就是游历的记录,更强调了自己独特的游览感受。游览同一个地方,大人和孩子的感受会不同,男生和女生游览的感觉也有差异。怎样将自己的独特感受表达出来呢?那就是将自己游览过程中的发现写出来。这些发现可以是摸一摸闻一闻听一听找一找,甚至是猜一猜,也就是把你游览时的所见、所做、所闻、所思写下来。游记最忌讳的就是通篇景物描写,有了自己的活动出现在游览的过程中那才是属于你自己的游览经历。
最后是趣。旅游之所以能吸引人,首先就是有趣味。那么,你的游记也要把你在游历过程中感受到的趣味表达出来。这种趣味的内涵很广:可以是放肆的玩耍,可以是悠闲的漫步,可以是滑稽的场面,亦可以是别样的风俗只要是觉得有意思的就不妨多写两笔,把自己的快乐和大家分享!
掌握了以上四字要诀,估计再提笔写游记你就有了一些头绪了吧?
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要交代:任何游记,对于景点的环境描写是必不可少的部分,这里可要写得细致生动哦!
Ⅵ 作文《请跟我来》一个去哪里的游记.500字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我们一家三口如愿以偿的来到了美丽的杭州。 晚上,吃过晚饭,我们全家一起来到了杭州著名的西湖看夜景。我和爸爸妈妈漫步在西湖边。听着湖水轻轻地拍打着苏堤的声音;看着水中的灯船和建筑物上的灯火,一闪一闪,任微风轻轻地拂过脸颊,那感觉真是美极了。早晨,我们跟着旅游团再次来到西湖。这次我们全家乘船来到了西湖的中心。以前,我只是在课本里看到名人写过描写西湖的文章、诗歌、,真正的西湖我还没见过。今天,终于可以打开眼界了。课本上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写得真是太好了!和我今天看到的西湖一模一样。 远处的山峰在被太阳照成了金色云雾中,隐隐约约、似有似雾。走到小桥上,看着湖水缓缓地流动、清澈见底。池塘里的荷花开了,荷叶苍翠欲滴,荷花千姿百态,有的把“脑袋”抬得高高的,好像在向太阳公公问好,有的低头含蓄,好像在照镜子,还有的把脸颊轻轻歪在一遍,好像懒懒的正做着甜蜜的梦。 荷叶下,一条条五颜六色的金鱼在水中追逐嬉戏。荷花丛中,金鱼们正在成群结队地玩耍。瞧!那边一群金鱼好像在玩捉迷藏似的。一群金鱼都躲在荷叶下,等着其他金鱼来找,一旦找的金鱼快来了,一大群金鱼又慌慌忙忙地藏到另一片荷叶下。咦?那边怎么那么热闹呀!原来是几个小朋友在拿面包喂金鱼呢!一个小朋友把一小片面包丢进水里,大小鱼儿都过来抢着吃,眨眼之间就吃完了。 漫步来到湖心岛康熙皇帝亲笔题写的石碑前,只见石碑上刻着“三潭印月”四个大字。 咦?三潭映月的映字怎么写成复印的“印”字呢?我问导游:“这个三潭印月的印字写错了,不应该是复印的印。”导游解说道:“当年康熙皇帝下江南,看三潭映月这么美丽神奇,就提笔写下了三潭印月这四个字。可是不小心把三潭映月的映字写错了。但是没有人敢说出来,因为皇帝是九五之尊、一言九鼎,他金口一开没有办法改变,所以一直流传到现在”。 大家可能还不知道吧!三潭印月共可以印出几个月亮呢?还是让我来告诉大家吧!三潭印月共可以印出33个月亮呢!怎么样,很多吧!但是三潭印月的这33个月亮是怎么算出来的呢?听我慢慢地告诉你,每到中秋节时,当地居民划着小船,到三潭印月的三潭边,在每个潭里面放一支燃烧的蜡烛,在把5个圆洞用纸糊起来。到了晚上,三个潭的15个洞像月亮一样应到水中,再加上天上一个月亮,水里映一个月亮,再加上人们心中的一个月亮,一共是33个月亮。神奇吧,共有33个月亮呢。 杭州的西湖正是太美丽了
Ⅶ 小学游记作文500字
介绍一处景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在记事写人的记叙文中,适当穿插描绘一处的自然景色。譬如:课文《草原》描绘了草原山水美丽的景色,是为了衬托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爱似兄弟的情谊,……这类写景在全文中,文字所占的比例不大,可写的内容也往往只是某处景色的一个局部,或者只是这地方的某一类景物,某一两种具体的景物。另一种情况是,全篇文章主要是写某一处自然景色。 小荷作文网 ,你也可以投稿
写景作文全篇都是介绍一处景物,描绘山水景色,当然写景的范围有大有小,但写的目的大都是向读者展示美丽壮观的祖国山河,抒发作者对家乡风光、对祖国的山山水水,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活场所的赞美,喜悦的心情。在我们小学作文训练中,要学会写一处景物。今天,我着重就写景的第二种情况——全文主要描绘景物——吧。
我们每每读到优美的写景文章或精彩的景物片断时,会不免“啧啧”称奇,有时甚至情不自禁地放声朗读。为什么呢?就因为,这些优美的写景文章能把人带入美丽迷人的情境,波涛汹涛的大海,高耸入云的群山,水平如镜的西湖,清澈见底的漓江,唱着歌流淌的小溪,到处是鸟声鸟影的鸟的天空,色彩缤纷的五彩池,……这些景色都使我们感到新奇,得到美的感受,使他们也往往羡慕这些文章的作者,也往往会想,要是自己也能把自己去游览过的美景写下来,那该多好!可就是心高手低,写不出来!
当然,我们不能把一些“游记”中的词句、片断生吞活剥地搬到自己的作文中,生活中的真景美景,观赏景色时的真情,激情却不知怎么表达。
我先来说说,“介绍一处景物”,最基本的,应掌握哪些方法。我觉得,自然景物是种类多,层次多,色彩缤纷,多姿多彩,我们的观察力,注意力还有待于发展,如果观察时东看一眼西看一眼,就很难抓住景物特点,作文时就难免层次混乱,条理不清,写不具体了,因此,我们首先应按一定顺序观察、描绘景色。我们要先选定一个描绘的立足点,也就是一个固定的观察点,随着目光的移动,有顺序地进行观察、描绘。这种方法,写作文时最常用,这就好比摄像机位置不同,而把摄影镜头由左到右或从前到后,由上到下或由远及近地进行拍摄。这就是空间转换顺序了。按空间转换,有顺序地进行描绘,也可以随着观察者的脚步移动来描绘。凡参观,游览及观察比较复杂的环境,多用这种方法,有实际生活中还常常把目光移动和脚步移动结合起来描绘,这在课文中也有不少范例。用这种方法观察景物,能较好地抓住景物的特征,对景物全貌与主要景物留下比较完整而具体印象。第二种是按景物类别顺序观察描绘。譬如,课文《桂林山水》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再写桂林的山“奇、秀、险”,最后写山水相映如“画卷”的美。第三种是按时间推移顺序观察描绘。这种方法叫“时序法”,又叫“随时推移法”。这里的时序可以是年月、时日、季节,如:一天的早、中、晚、夜,一年的春、夏、秋、冬等等。用这种方法观察描绘,目的大都在于捕捉和表现景物在不同时间的不同风貌,更全面地反映景色的整体美。如何按顺序观察描绘景物分析得很具体了。我要强调的是,写作的目的与景物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地选用、确定接哪一种顺序去观察描绘。“介绍一处景物”,解决了有顺序地观察描绘以后,重点应放在怎样细致观察、具体描绘景物,这要从三个方面努力,下面三个方面:一是要努力发现和描绘景物的色彩特征。我们平时常说,要观察和描绘出多彩多姿的景物,所谓“彩”就是指颜色,“姿”即姿态。任何景物都有它自身独特的形状色彩,比如,同是山,桂林的山又“奇”,又“秀”,又“险”,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大兴安岭却是“群岭起伏,连绵千里”,“每条岭都是那么轻柔”,两处山景迫然不同,我们就是要调动多种感官去捕捉各自的特点,再写出来,这是最基本的一点。二是要发现和描绘景物的动态,树木花草在风中摇曳,长江三峡水一泄千里,黄山云海变化万千,还有,有时静止的景物在不同的光线、角度下观察也还会给人动的感觉。三是要学会观察,认真体验景物在自己内心唤起感情、产生的种种感想。想一想那些飞泻的瀑布、拍岸的惊涛,那飘扬的雪花,洒落的细雨,醉红的枫叶,洁白的荷花……在自己心头唤起那些回忆和美好的遐想!这些介绍一处景物的基本方法怎样才能我们掌握,自主运用,逐步变成我们的能力呢?那就要靠我们主动地去学习、运用了。
关于怎样介绍一处景物的讨论,我就此打住吧。
Ⅷ 有没有短一点的游记散文、大概500~1000个字左右的 名家写的最好、
一路风景 又是一年花开
都是现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