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方盘遗址
⑴ 玉门关及长城烽燧遗址的大方盘城
大方盘城(斯坦因编号T18) 位于小方盘城东北约11公里,北距疏勒河 1.2公里,汉代仓储遗址。平回面呈长答方形,东西长 134.8米,南北宽18米,有内外两重围墙。残墙最高 7.6米。内有仓库三间,南北墙上下各有一排对称的三角形通风孔。仓库内外及其附近曾出土汉简和西晋泰始十一年 (275)刻石。
⑵ 玉门关的遗迹
玉门关又称小方盘城,建于公元前111年左右。为丝绸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要隘,位于敦煌城西北90公里处戈壁滩中。关城为正方形,黄土垒就高10米、上宽3米、下宽5米的城墙保存完好,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4米,面积633平方米,西北各开一门。
当时玉门关,驼铃悠悠,人喊马嘶,商队络绎,使者往来,一派繁荣景象。2013年的汉玉门关遗迹,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耸立在东西走向戈壁滩狭长地带中的砂石岗上,登上古关,举目远眺,四周沼泽遍布,沟壑纵横,长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杨挺拔,泉水碧绿。红柳花红,芦苇摇曳,与古关雄姿交相辉映,使你心驰神往,百感交集,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1907年,冒险家兼考古者、偷运者斯坦因在关城北面不远处废墟中挖掘到了许多汉简,从简的内容判定出小方盘城为玉门关所在地。根据史书记载玉门关的位置也应当就在附近,但小方盘城只有600余平米作为汉朝最西面的海关实在是太小了。所以玉门关的具体位置尚不能肯定,将保存完好的小方盘城遗址暂定为玉门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距玉门关15公里处,有河仓古城,为汉代玉门关守卒的粮仓,只存断垣残壁,但犹可见当年之气势。
⑶ 玉门关及长城烽燧遗址的遗址资料
Yumen Guan ji Changcheng Fengsui yi
玉门关及长城烽燧遗址
Beacon Sites at the Yumen Pass and along the Great Wall
敦煌一带的汉代障塞烽燧,一直沿用至魏晋时期。东晋以后,逐渐废弃,鲜为人知。1906~1916年,英人斯坦因(Aurel Stein,1862~1943),两次对敦煌境内汉代烽燧遗址进行考察、编号,获汉代简牍700余枚。1944年,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和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合组西北科学考察团历史考古组,调查了南湖、小方盘城遗址及其以东的汉代烽燧遗址。1979年以来,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对河西汉代障塞烽燧遗址进行全面调查,并对敦煌西北的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进行了发掘。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门关及长城烽燧遗址(包括大方盘、小方盘):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代。位于敦煌市西北90公里的戈壁滩上。包括三 部分:玉门关遗址 ,又名小方盘城,是西汉玉门都尉治所遗址,关城周垣尚在,方形,夯土修筑,现存关城城墙南北长26.4米,东西宽24米,高9.7米;河仓城,又名大方盘城,是汉至魏晋时期我国西部防线储备粮秣等给养的军需仓库,呈长方型,夯土修筑,坐北朝南,东西长132米,南北宽17米,墙高6.7米。仓城南100米处筑有一烽燧,名日“河仓燧”;长城烽燧,由砂砾石夹芦苇(或红柳)间层叠压筑成,保存最好的一段长约400米,残高3.25米,基宽3米,上宽1米,外侧有一条宽6?7米的“天田”,是西汉边境的防御设施。 玉门关,位于敦煌城西北90公里的戈壁滩上,为汉代西陲两关之一,是丝绸古道西出敦煌进入西域北道和中道的必经关口,自古为中原进入西域之门户。
现在的汉玉门关遗迹,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耸立在东西走向戈壁滩狭长地带中的砂石岗上,南边有盐碱沼泽地,北边不远处是哈拉湖,再往北是长城,长城北是疏勒河故道。东西走向的长城蜿蜒逶迤,一望无际,每隔5里或10里,就筑有一座方形烽火台,在长城烽燧的周围,还有明显房屋遗迹。在东西长城之南,另有一支南北走向的长城,绕过玉门关西侧,向南直达阳关,关城北坡东西走向车道直通西域。
⑷ 古代关口因西域等地的美玉经此处输入中原而得名
玉门关
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
丝绸之路的主要关隘之一,出入域门户之一。
玉门关自西汉设置到宋代废除,历时达1140余年。唐代诗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脍炙人口的诗句, 将玉门关以外的地方描写得等荒凉和凄苦。与此同时,诗人“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南册北总是烽”的诗句,双把玉门关描写成如此雄伟壮观和生气勃勃。这些千古绝唱,令人对玉门关有一种神秘感。
(1)汉代玉门关。汉代玉门关修建于汉武帝时期,一般认为其关址为今天敦煌市西北80公里疏勒河南岸的小方盘城。小方盘城遗址南北长26米,东西长24米,残留的土墙高达9.7米,面积不少于630平方米。城北坡下有东西走向的大车道一条。也有关址在小方盘城西11公里处的高地上的说法。
(2)隋唐玉门关。隋唐玉门关一般认为认为设在汉代关址以东约200公里的唐代瓜州晋昌县北,即今天安西县城东50公里处的疏勒河南岸双塔堡附近。唐初高僧玄奘西方取经来回均通过此。隋唐玉门关关址南北长约160米,东西长约155米, 东、西开门,关周围有护城河。1958年修建水库时将关址淹没,只有冬季水库干涸时才露出水面
(3) 五代宋初的玉门关又称水关峡、黑山峡,位于隋唐玉门关关址以东约200公里的今嘉峪关市西北15公里左右的石关峡。玉门关在1036年西夏占领河西走廊时被废弃。在玉门关遗址,人们可以看到用沙石、芦苇和红柳叠压修筑的烽火台,以及其它城堡的遗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考古工作者在玉门关关址发掘了数以千计的汉简,以及一种被称之为"过所"的通行证等文物。
⑸ 玉门关在哪里,为什么春风不度玉门关
关于玉门关的所在地,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具体地址,现在大多认为是在小方盘城遗址。之所以说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里面有气象学的知识,也有地理学的知识,接下来跟大家详细说明。
玉门关是皇帝为了防御匈奴而修建的防御设施的一个关节,距现在已有上千年的时间了,在这千年之间,经历了自然和历史的各种变化,所以玉门关的地址无法准确判断,大部分人都认为是在现在的小方盘城遗址,之所以春风不度玉门关,是因为玉门关独特的地理位置,导致气流很难留存下来。
⑹ 玉门关及长城烽燧遗址的地理位置
关于汉代玉门关址的确切位置,长期以来是史学界争论的一个问题。多数人认为玉门关设于小方盘城。有的学者对此提出疑问,认为应在小方盘城之西或西北近年,据马圈湾新获汉简,有人提出西汉玉门关址似在马圈湾西南0.6公里的羊圈湾,王莽末年废弃。东汉初,玉门关东迁至小方盘城西侧的塞墙上。此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有待于今后的调查与发掘。
1963年甘肃省公布小方盘城、大方盘城及长城烽燧遗址为省级保护单位,树立了保护标志。1981年重新树立石刻保护标志,并于小方盘城遗址设专人负责保护工作。
⑺ 春风不度玉门关属于哪个风景名胜
甘肃境内玉门关——玉门春风
关于玉门关的关址,说法比较多,比较集中的说法有3种。(1)汉代玉门关。汉代玉门关修建于汉武帝时期,一般认为其关址为今天敦煌市西北80公里疏勒河南岸的小方盘城。小方盘城遗址南北长26米,东西长24米,残留的土墙高达9.7米,面积不少于630平方米。城北坡下有东西走向的大车道一条。也有关址在小方盘城西11公里处的高地上的说法。
玉门关因和阗玉一般经过此而进人中原而得名。据记载,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东汉班超等出使西域,都是由此而出入的。(2)隋唐玉门关。隋唐玉门关一般认为认为设在汉代关址以东约200公里的唐代瓜州晋昌县北,即今天安西县城东50公里处的疏勒河南岸双塔堡附近。唐初高僧玄奘西方取经来回均通过此。隋唐玉门关关址南北长约160米,东西长约155米, 东、西开门,关周围有护城河。1958年修建水库时将关址淹没,只有冬季水库干涸时才露出水面。(3)五代宋初玉门关。
五代宋初的玉门关又称水关峡、黑山峡,位于隋唐玉门关关址以东约200公里的今嘉峪关市西北15公里左右的石关峡。玉门关在1036年西夏占领河西走廊时被废弃。在玉门关遗址,人们可以看到用沙石、芦苇和红柳叠压修筑的烽火台,以及其它城堡的遗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考古工作者在玉门关关址发掘了数以千计的汉简,以及一种被称之为"过所"的通行证等文物
⑻ 玉门关的遗迹作文
玉门关又称小方盘城,建于公元前111年左右。为丝绸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要隘,位于敦煌城西北90公里处戈壁滩中。关城为正方形,黄土垒就高10米、上宽3米、下宽5米的城墙保存完好,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4米,面积633平方米,西北各开一门。
当时玉门关,驼铃悠悠,人喊马嘶,商队络绎,使者往来,一派繁荣景象。2013年的汉玉门关遗迹,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耸立在东西走向戈壁滩狭长地带中的砂石岗上,登上古关,举目远眺,四周沼泽遍布,沟壑纵横,长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杨挺拔,泉水碧绿。红柳花红,芦苇摇曳,与古关雄姿交相辉映,使你心驰神往,百感交集,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1907年,冒险家兼考古者、偷运者斯坦因在关城北面不远处废墟中挖掘到了许多汉简,从简的内容判定出小方盘城为玉门关所在地。根据史书记载玉门关的位置也应当就在附近,但小方盘城只有600余平米作为汉朝最西面的海关实在是太小了。所以玉门关的具体位置尚不能肯定,将保存完好的小方盘城遗址暂定为玉门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距玉门关15公里处,有河仓古城,为汉代玉门关守卒的粮仓,只存断垣残壁,但犹可见当年之气势。
⑼ 姜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地名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该地在今甘肃玉门关,但是在古代玉门关有不同的指向。具体来说:丝绸之路的主要关隘之一,出入域门户之一。
玉门关自西汉设置到宋代废除,历时达1140余年。唐代诗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脍炙人口的诗句, 将玉门关以外的地方描写得等荒凉和凄苦。与此同时,诗人“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南册北总是烽”的诗句,双把玉门关描写成如此雄伟壮观和生气勃勃。这些千古绝唱,令人对玉门关有一种神秘感。
关于玉门关的关址,说法比较多,比较集中的说法有3种。(1)汉代玉门关。汉代玉门关修建于汉武帝时期,一般认为其关址为今天敦煌市西北80公里疏勒河南岸的小方盘城。小方盘城遗址南北长26米,东西长24米,残留的土墙高达9.7米,面积不少于630平方米。城北坡下有东西走向的大车道一条。也有关址在小方盘城西11公里处的高地上的说法。
玉门关因和阗玉一般经过此而进人中原而得名。据记载,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东汉班超等出使西域,都是由此而出入的。(2)隋唐玉门关。隋唐玉门关一般认为认为设在汉代关址以东约200公里的唐代瓜州晋昌县北,即今天安西县城东50公里处的疏勒河南岸双塔堡附近。唐初高僧玄奘西方取经来回均通过此。隋唐玉门关关址南北长约160米,东西长约155米, 东、西开门,关周围有护城河。1958年修建水库时将关址淹没,只有冬季水库干涸时才露出水面。(3)五代宋初玉门关。
五代宋初的玉门关又称水关峡、黑山峡,位于隋唐玉门关关址以东约200公里的今嘉峪关市西北15公里左右的石关峡。玉门关在1036年西夏占领河西走廊时被废弃。在玉门关遗址,人们可以看到用沙石、芦苇和红柳叠压修筑的烽火台,以及其它城堡的遗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考古工作者在玉门关关址发掘了数以千计的汉简,以及一种被称之为"过所"的通行证等文物。
⑽ 玉门关及长城烽燧遗址的小方盘城
小方盘城(斯坦因编号T14) 位于敦煌西北80公里,北距西汉塞墙 3公里。为西汉玉门都尉、东汉玉门障尉治所。平面近方形,南北24.40米,东西23.60米。墙夯土版筑,厚 4米,北墙现存最高 10.05米。早期开北门,晚期以土墼封闭,开西门。障北50米处有一土丘,土丘上和土丘西坡地窖中,曾出汉简93枚。障西为东汉时新筑的南北向塞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