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公园
㈠ 江汉地区的城头山古城堡的具体地址在哪规模多大
城头山古城堡位于湖南澧县车溪乡、澧阳平原中部岗阜高地上。城墙基宽35.8米,残高约3米,顶宽7至10米,城墙四面各开一个城门。城外有护城河,宽20至50米,深4米,系人工挖掘与自然河流结合而成。
㈡ 古蜀文明和华夏文明是一个体系吗
按《华阳国志》记载“蜀之为国,肇于人皇”,这就说明“蜀”是人皇建立的王朝。又载“人皇兄弟九人分理九州”,也就是说“九州”是“蜀王朝”的九个行政区,兄弟九人分别管理,这也是绵阳九皇山的传说。又载“人皇居中州,制八辅”,就是说“中州”是首都,管理其它八个州。首都就是“蜀都”。在扬雄的《蜀都赋》中“蜀都之地古曰梁州”,这就肯定了首都是以整个“州”为范围的,蜀都就是“中州”,是自古以来唯一一个以“州”为首都的。古蜀九州就是中华古九州。
所以现在我们说的四川这个“蜀”,仅仅是蜀王朝的“首都”。大邑这个地名在《旧唐书》、《新唐书》、《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载:“其邑广大,遂以为名。”这个“邑”指的就是“蜀都”。《山海经》中的“都广之野”的“都”就是指“蜀都”,“都广之野”并不是“广都”之野,它应包含梁州以内的更多平原。
李白《蜀道难》中蚕丛四万八千岁,《三皇本纪》中人皇合四万五千六百年,《蜀王本纪》中积三万四千岁。笔者认为这里的计时单位应该是“月”,换算以后加上作者年代,距今五六千年。与《华阳国志》中记载的三四千岁相接近,也与四川盆地边缘山区考古遗址中的年代吻合。按文献记载的梁州范围,大致应在陕西华山与云南丽江之间、青海昆仑山脉以南至湖南洞庭湖之间。这个范围内有很多超过6000年的文化遗址,比如马家窑遗址、城头山遗址。
从史前遗址文化分期来看,在距今4300年确实发生了大事。很多遗址在这时消亡,同时又有很多新文化遗址出现,都是在距今4300年左右。按文献记载,共工怒触不周山事件可以理解为一次五千年一遇的超级大地震,之后泥石流堰塞湖引发大洪水。洪水水源应在今青海昆仑山山脉以南,在明朝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上标注为“加湖”。也就是说黄河长江和黑水水系均发生大洪水,历时两三百年。《帝王世纪》:“颛顼始都穷桑,徙商丘。"可能就是因为躲避地震洪水迁都。所以在成都平原距今4300~4100年间没有都城,只有一些小城。这段时期的都城应该在黄河边,《山海经》中记载为“帝之密都”。
中华古九州就是古蜀人皇九州,这就解释了大禹治水九州是职责所在,帝禹重分天下九州是权利所在。大禹只是古蜀帝王系列中的一员,从《山海经》看,有很多帝王。中原从黄帝算起,至夏启称帝之间只经历了五个帝,所以“五帝”只是从中原角度来说的,也就是说只有中原经历了夏商,中原之外仍然是古蜀,玉璋出土地点分布图可以证明这一点,殷墟甲骨上也有很多与“蜀”的交战记录。大禹之后由伯益继承帝位,一直延续到距今3200年前三星堆王朝的解体。金沙只是三星堆的一个分支,其它的分支还有宝鸡、越南等。从三星堆的文物看,几乎包括了当时九州范围内的所有文化类型。
三星堆在《山海经》中记载为“帝之下都”,“下”是成都平原古地名。在《蜀王本纪》中就提到“治汶山下邑,曰郫化,民往往复出。”《诗经·商颂·长发》:“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山海经·海内经》:“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 也就是以前我们把这个“下”当做方位词理解,现在看来“下”是一个地理名词。也就是说大禹应该是“下禹”,传到中原以后,可能觉得“下”有贬义的意思,或者其它原因,把“下”改为“夏”。
这样看来,古文献中记载大禹之前的中国历史,实际上就是古蜀历史。大禹死后,帝位传给伯益,所以四川才称为“益州”。而夏后启不服伯益,在中原自立为帝。所以中原从黄帝算起只经历了五个“帝”,才有五帝传说,而《山海经》中却记载了很多帝。也就是说只有中原经历了夏商,而三星堆一直延续到距今3200年。距今3200年后,三星堆解体分裂成若干小国。其中一支迁往金沙遗址,一支迁往西岐,后来统一中原建立周朝。还有一支去了越南,建立了雄王时代。
从以上内容看,古蜀王朝才是中国的第一个王朝。由于历史太过久远和中原对历史的浮夸,古蜀王朝被人遗忘。随着这些年的考古发掘不断增多,目前最急迫的问题是缺少关于古蜀王朝研究的学术文章。而“蜀都”这个词就是解开中国史前历史的钥匙,古蜀王朝应在距今6000年左右。
㈢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的发掘历史
1979年7月,在全省文物普查中,发现城头山遗址。
1991年10月,对城址进行第一次实测,解剖了西南城墙,将筑城时间定为屈家岭文化中期。
1992年11月,在东城墙内揭露了从大溪文化至石家河文化的一批房基址,清理了数十座大溪文化的屈肢葬墓和瓮棺葬墓。
1993年11月,发现了压在较晚城墙外坡下的大溪文化时期的环壕。
1994年11月,在城的西北部发现了从大溪文化晚期至屈家岭文化晚期的墓葬区。在城的中心偏西揭露了一处包括多座陶窑、多余取土坑道和众多贮水坑、和泥坑以及工棚的大溪文化制陶作坊区。在南城墙下压的大溪文化环壕开挖段落中,发现了炭化稻谷、数十种植物籽实,竹和芦苇编织物以及木质船浆、船艄等。
1996年,初现了四次筑城的地层关系,并小面积露出了压在早期城墙之下的古稻田。
1997年,大面积揭露古稻田,同时将西南城墙探沟展宽并向东西伸展,取得了四次筑城完整、准确的剖面。
1998年11月,揭露祭坛,在东城门内发现建城之前汤家岗文化时期的聚落遗存。
1999年11月,发现了大溪文化一期早段(建城前)的稻田遗迹。
2000年11月,对城的西北部位发现大溪文化时期所筑一、二期城墙的环壕。
2001年,发现大型厅堂或宗庙式建筑,近百个祭祀坑。
㈣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的介绍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是中国南方史前大溪文化至石家河专文化时期的遗址,也是迄今中属国唯一发现时代最早、文物最丰富、保护最完整的古城遗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城市”。121979年湖南省文物普查时,澧县考古工作者首次发现城头山遗址。1991年至2011年,由湖南省考古所主持,澧县进行了13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近9000平方米,先后出土有古城遗址、氏族墓葬、大型祭坛、灌溉设施完备的水稻田等大批珍贵文物。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代表了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古文明的发展高度,对研究人类文明的起源、早期城池的建立以及阶级、国家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1996年,城头山古文化遗址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镌刻到“中华世纪坛”的青铜甬道上。
㈤ 请详细介绍一下辽宁有哪些名胜古迹
辽宁名胜古迹简介 凤凰山 位于凤城东南3公里处。主峰攒云峰海拔840米,现已列为国家级风景区,素以险中含奇、秀里藏幽著称,与千山、医巫闾山、药山合称为辽宁“四大名山”。山势突兀峥嵘,如凤凰展翅,故以“凤凰”命名。 全山分西山、东山、庙沟、古城四大景区。其中,西山景区景点最集中,也最奇险。 由紫阳观出发游西山景区,眼前展现3条登山路,即中路、东路和西路。路经斗母宫、碧霞宫、观音洞、凤凰洞、蚕娘柞、凤泪、灵仙洞、腊柞连理等主要景点至罗汉峰。由罗汉峰西行,即可去箭眼。东路经朝真桥、三教、一品洞天、诵经台、观音阁、聚仙台、双龙背、仙人座等主要景点至烽火台。由烽火台西行,即可去箭眼。西路经斗母宫、忽必烈塔、裂石松、点将台、甬洞、凤舞松等主要景点至将军峰。由将军峰西行,即可去箭眼。一般说,以取中路为最佳、东路次之,西路又次之。由罗汉峰西去箭眼,沿途的主要景点有:仙人过、凤舞松、将军峰、兔耳峰、参娘望夫、参娘洞、叠翠峰、姐妹松、老牛背、百步紧、三云台、天下绝。 这与由烽火台西去箭眼,其主要景点完全相同。而与由将军峰西去箭眼比,所经行的主要景点还多一个“仙人过”。至箭眼,西山景区的主要景点基本游毕,穿过箭眼,即可循路下山了。当然,如时间 和体力允许的话,还可继续攀登,经怪石凌空、棋盘顶、神圣灵龟、通天桥、汇峰口等主要景点,至进云峰,再折回原路,于汇峰口循路下山。 凤凰山高度虽远逊于华山,但奇险相似。如老牛背上的岭脊,尽管光滑难行,却不凿-个台级, 全靠手拉铁栏杆攀登。倘逢冬日结冰积雪,它便成了绝路。其奇险之情景,绝不亚于华山的苍龙岭。 而天下绝的栈道,开凿在上凸下凹的悬崖腰上,且向下倾斜,倘无铁栏杆保护,即使不结冰积雪,也成了绝路。其奇险之情景,也绝不亚于华山的长空栈道。凤凰山的山路,常似断实续、这种“绝处逢生”之妙、却是华山所无。如遇此情景,一戒焦灼不安,二须仔细找寻。当发现石隙内有铁环或石把 手时,即使仅可容身,也要攀援而进,待到尽头,便可充分品味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有时,由此石跃上彼石,竟会突然发现脚下有路,这同样能品味到“绝处逢生”的意境。 凤凰山箭眼大若城门洞,相传是唐初大将薛仁贵征东时一箭射成的。这虽类似神话,但足以说明它的雄奇,远远望去,它仿佛天上悬挂的一轮明月,神秘诱人,不亚于阳朔的月亮山。 凤凰山不仅山势雄伟险峻,而且泉洞清幽。如凤凰洞、三教堂、一品洞天等古洞,曲折幽深;凤泪等主泉,清澄甘洌,都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游人至此,皆依恋不已。凤凰山的古建筑,多建于明清,且寺观并重,反映了佛道合一的趋势。三官庙、紫阳观、观音阁等著名寺观,黄顶红墙,飞檐翘角,点缀在山腰间,格外醒目。 自清初起,即将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定为凤凰山药王庙会。后来,此庙会又改为山会。每逢凤凰山山会,游者如潮,比肩接踵,笑语连天,真是热闹非凡。凤城附近的东汤、五龙背温汤在当地颇有名气,可作为游凤凰山的余兴节目。 大孤山 位于丹东市西南东沟县境内的大洋河河口右岸,孤山镇环绕其南麓。由丹东市或东沟县出发,可乘汽车直抵山脚,然后沿石径登山,即可遍游其景点。 大孤山陡峭挺拔,孤峙于黄海之滨,兼得海山之胜,为辽东著名风景区。其山脊状如锯齿,主峰海拔近340米。沿山路上行,茂林巨树遮天成荫,野草闲花覆坡为锦,景色清幽,引人入胜。 大孤山山腰有一组寺庙建筑,供奉着儒释道的创始人和重要的神、佛、仙,如孔子、释迎牟尼、玉皇大帝、地藏王、药仙等,是一组典型的“三教合一”建筑。整个建筑占地5000平方米,有104间房间,其中除极少数始建于唐,重修于清乾隆年间外.其余则全建于清中、晚期。这一组建筑,皆为砖木结构,飞檐翘角,画栋雕梁,十分美观,是辽东保存最完好的古寺庙建筑群之一。 大孤山寺庙依山势构筑,层层递升,错落有致,十分宏伟。整个寺庙分下庙、上庙两大部分,但上下贯通,连成一体。每个部分都由一个个小寺庙构成,每个小寺庙又都是一个四合院,有正殿和配殿。这种布局,是北方寺庙建筑群的典型布局。下庙左右翼连。左翼中轴线上,由前至后建有前殿、旌笫ツ傅睿挥乙碇兄嵯呱希 汕爸梁蠼ㄓ刑焱醯睢⒌夭氐睢⑹湾饶材岬睢⒉粕竦邸⒐氐鄣睢O旅碛谡 钪猓 褂卸 ⑽魇 醯詈吐雷嫱さ取I厦聿季纸仙ⅲ 汕爸梁笥蟹鹚 ⒐酆Mぁ⒂窕实睢S窕?殿之左有药王殿,其右前方并列有龙王殿、罗汉殿、三霄娘娘殿。登上观海亭四望,海陆风光尽收眼底。海上,波涛起伏,风帆点点,獐、鹿二岛隐隐可见;陆上,屋宇参差,街道纵横,平畴沃野历历在目,真可谓气象万千,风景如画。游罢大孤山回丹东后,可至鸭绿江边一游,也可乘游船游鸭绿江。 笔架山 笔架山位于锦州市东南35公里天桥镇朱家口村东南海中,距海岸 1.8公里,高中78.3米,总面积1平方公里。 从海岸望去,孤峰高耸,犹如一只毛笔插入海中,故得名笔架山。又因其东部海中还有形似笔架的小山,故又将此山称为大笔架山。在大笔架山和北岸之间有一条神奇的天然砂石甬路,俗称“天桥”。“ 天桥”随着潮水的涨落而时隐时现,成为锦州八景之一。 大笔架山的建筑群建于民国初年,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真人观、吕祖亭、太阳殿、三清阁、万佛堂。这些建筑全部是用花岗岩砌筑,殿阁内的佛像均用汉白玉雕刻而成。 笔架山风景优美,建筑群匠心独特,近年来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龙首山 龙首山位于铁岭城东二里。因它从东南奔驰而来,到了柴河岸 边突然昂起,象巨龙的头,故名龙首山,是铁岭著名的风景区。每年五月,山岗上、山谷里开满色彩艳丽的蔷薇,醉人的花香随 风飘荡。这里的春光美,秋景更为雅致。凉爽的秋风吹红了漫山枫叶,在层层密密的树丛中,游人不断。“龙首寻秋”是柴河八景之一。 古老的慈清寺坐落在龙首山北峰之巅,原名秀峰寺、水潮寺,又称三清观。寺院为一座古朴的四合院落式建筑,有正殿、东西配殿、藏经阁、醉翁楼。院落前还有半墙、宿云两座碑亭。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檐下有廊,横枋有鲜艳的彩绘。殿内供释迦牟尼等三尊佛像,并立有八大金刚泥塑。醉翁楼原为山门,1921年重建时改为木结构硬山式二层小楼,一楼为进出寺院的通道,二楼原为文人墨客品茗赋诗之处,现改为贵客休息室,藏有多幅名人题咏龙首山的书画。 秀峰寺塔位于慈清寺南百米处,为八角九级实心密檐式砖塔,也建于明弘治年间,1591年重修。塔身有砖雕佛像、佛龛。秀峰寺塔的北面有陶然亭,南面是滴翠亭,滴翠亭南有魁星楼。秀峰寺塔的东面还有一座小石亭,亭内的石碑上记载着古塔的重修经过。慈清寺1988年被列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龙首山下还有一座历史悠久的书院---“银岗书院”。创建者是清顺治年间进士、湖广道御使郝浴。郝浴字冰涤,号雪海,后更号为复阳。他少有才名。为人刚直不阿。巡抚四川期间,因弹劾当时权贵吴三桂,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九月贬谪奉天。顺治十五年为寻访剩人和尚来到铁岭,在南门内建此书院,收授门徒,广交学者名流。郝浴在铁岭居住了近十八年,直到康熙十四年(1675年)吴三桂反清被诛才得以官复原职。郝浴走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将他的书房辟为郝公祠,用来供奉和祭祠。 1910年春,12岁的周恩来随伯父来到东北,曾入银岗书院学习半年。银岗书院现占地1500平米,建筑面积420平方米,保留清代砖木结构硬山式建筑15间,由门房、东西厢房、正房及郝公祠组成。为缅怀周恩来同志,1979年正式将书院辟为“周恩来同志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1988年列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本溪水洞 位于辽宁省本溪市,由水洞、温泉寺、汤沟、关门山、铁刹、庙后山6个景区组成,沿太子河呈带状分布,总面积42.2平方公里。水洞面积3.6万平方米,全长2300米,在本溪市东北35公里处。 ?风景名胜区以本溪水洞为主体,融山、水、洞、泉、湖、古人类文化遗址一体。水洞是数百万年前形成的大型石灰岩充水溶洞,洞内深邃宽阔,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长的充水溶洞,现开发地下暗河长3000米,水流终年不竭,清澈见底。洞口呈半月形,进入洞口是个大厅,可容千人,大厅右侧有个300米长的旱洞,洞府高低错落,洞中有洞,各有洞天,洞顶和岩壁钟乳石多沿裂隙成群发育,呈现各式物象,不假修凿,自然成趣,宛若龙宫仙境。左侧为一处“港湾”,灯光所及,洞中物象,一一倒悬水中,琼宫晶阁,十分好看。旱洞现已建成一座大型古生物馆。大厅正面有1000多平方米的水面,有码头可同时停泊游船40艘,泛舟则可畅游水洞,欣赏水洞之大、水洞之长、水洞之深、飞瀑之美,然后,你不得不惊叹:“钟乳奇峰景万千,轻舟碧水诗画间,钟秀只应仙界有,人间独此一洞天”。 ?温泉寺景区,泉水水温44摄氏度,日流量400吨,有较高的医疗价值,还有汤沟温泉。 ?关门山景区,则有“东北小黄山”之美誉。旅游资源丰富。庙后山景区,古文化遗址等就有12处,有我国东北地区旧石器早期洞穴遗址,对研究辽东古人类分布、古代地理有重要价值。 铁刹山景区,又名九顶铁刹山,为东北道教发祥地。在本溪市溪田铁路南甸子车站西南,延袤数十里。太子湖环流在山的北面,八盘岭拱卫着南面。有元始顶、真武顶、灵宝顶、玉皇顶、太上顶和锦绣顶诸峰,宛如列笏朝天。最高峰海拔700米。有诗赞其山势景观云:“高如削玉夜生寒”、“低看 云树有千层”。峭壁上有清代早期摩崖,刻有“一览群山小”、“别有天地非人间”等大字。登山有盘道,拐七十几道大弯,才达主峰。山上有云光、日光、天冠、天桥等岩洞。以云光洞为最有名。洞内石龙、石虎等大批景物,皆天然奇景,惟妙惟肖,称为八宝,因名八宝云光洞。明崇祯三年郭守真隐居云光洞,后在此收度弟子,被称为关东道教始祖。 冰峪风景区 位于庄河市北40余公里的仙人洞镇北部, 由龙华山、小峪河谷和英纳河谷构成,中心景区47平方公里,保护带64平方公里,规划总面积100多平方公里,风景区内有景点30多处,景观数百个,是省级风景名胜区。1992年7月,又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内的山属千山余脉,石英岩结构,是黄河以北罕见的保存完整的喀斯特地貌。经地质专家的多次考察断定,这里的地质是第四纪冰川期形成的,并在这里发现了多种冰川遗迹。在约500公顷的原始森林保护区内,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不仅有高寒山区 植物,而且还有亚热带植物。从植物种类上看,木本植物 150余种,草本植物500余种。这里还生产着珍贵的三桠药樟、海州常杉、兰果紫珠、灯台权等10余种亚热带植物,自然原始的野趣、纯朴豪放的乡俗,不同凡响。身临其境,犹如回归大自然,进入世外桃源,令人流连忘返。 风景区内风光旖旎,景色秀丽。既有云南石林的奇特,又有桂林山水的挺拔峥嵘中含有清秀,粗犷雄奇中寓有妩媚,浓彩重墨中透出淡雅,清新豪放中显得庄重。一年四季, 景色各异:春天山花烂漫,夏天溪水潺潺,秋季霜染枫叶,冬季雪野冰川,景色十分迷人。 大连圣亚海洋世界 大连圣亚海洋世界是中国第一座海底通道水族馆,放养海洋动物200余种、10000余只,它拥有长达118米的海底通道,10000平方米的珊瑚鱼展厅,并设有舰船展厅、儿童活动(涂鸦)室,镭射放映厅、西式快餐厅、海洋礼品商店等功能区。现代水族馆普遍都采用了观赏视角极佳的通道展示方式,大连圣亚海洋世界,拥有至今仍是亚洲最长的海底通道。拱形的透明通道由一种叫做丙稀酸材料制成,它有六公分厚,具有高承压、高强度、能弯曲变形的特点。它的制作和弯曲剪切分别是在德国和新西兰完成的,成形的板材运到圣亚的施工现场进行安装,其每延长米的综合造价达2万美金。通道式的水族馆在水下开辟了一块属于人类的空间,使水下漫步成为可能。圣亚海洋世界以提供海洋生物和水下海景观赏为主,为世人开辟了一条通向海底之路,以丰富的展示手段和生动的水生环境造景,再现了海底的美丽与神气, 使人们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中,真正贴近海洋,了解关心海洋。在展示水族生物的同时,在海洋生态与人类发展的关系上为人们留下了思考和联想的空间。 旅游指南:大连星海三站(或星海公园)车站下车:公共汽车22路、23路、28路、406路、711路、811路 有轨电车202路、小公共汽车501路、523路 沈阳故宫 清代入关前,其皇宫设在沈阳,迁都北京后,这座皇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后来就称之为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占地6万多平方米,宫内建筑物保存完好,是我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规模比占地72万平方米的北京故宫要小得多,但它在建筑上有自己的特色,现在是沈阳最重要的游览点。 沈阳故宫建于1625年,建筑布局可以分为三路。东路为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中路为清太宗皇太极时期续建的大中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以及清宁宫、关睢宫、衍庆宫、启福宫等。西路则是乾隆时期增建的文溯阁、嘉荫堂和仰熙斋等。乾隆时皇宫已在北京,但他有时也“东巡”回沈阳看看。 沈阳故宫的东路是很有特色的。大政殿居中,两旁分列十个亭子,称为十王亭。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子建筑,正门有两根盘龙柱,以示庄严。大政殿是用来举行大典,如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和皇帝即位等的地方。十王亭则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办事的地方。这种君臣合署办事于宫廷的现象,在历史上是少见的。从建筑上看,大政殿也是一个亭子,不过它的体量较大,装饰比较华丽,因此,称为宫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开的十座亭子。其建筑格局送烟ビ谏偈 褡宓恼实睢?这十一座亭子,就是十一座帐篷的化身。帐篷是可以流动、迁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来了。这也显示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一个发展。崇政殿是沈阳故宫最重要的建筑,在中路,是皇太极日常临朝的地方。崇政殿北有一凤凰楼,三层,是当时盛京城内最高的建筑物。 沈阳故宫博物馆所陈列的多半是旧皇宫遗留下来的宫廷文物。如努尔哈赤用过的剑,皇太极用过的腰刀和鹿角椅等。 沈阳故宫博物馆陈列的艺术品也很丰富。在绘画陈列室里,有明、清两代一些大师的作品如清李鳟、金农、明文征明书画精品、陶瓷、雕刻、织乡、漆器等工艺品也不少。 鸭绿江 鸭绿江风景名胜区,位于辽宁省丹东市鸭绿江下游浑江口至江海分界处的大东港之间。鸭绿江为中朝两国界河,源出吉林省东南中朝边境长白山主峰白头山,西南流至丹东市东沟县境鸭绿江口入海。全长795公里,景区段210公里,面积约400平方公里,分水丰湖、太平湾、虎山、大桥、东港等5个景区。区内碧绿的江水蜿蜒,江中翠岛棋布,沿岸群山叠翠,鹤鸟翱翔,景色殊美。 丹东素有"东北小苏杭"、"杜鹃城"之称,隔江与朝鲜的新义州相望,鸭绿江大桥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搞美援朝战争胜利回国的凯旋门,现为一景。丹东文物古迹比比皆是。市东北12公里处的九连城与河尖古城址隔河相望,明人诗云:"九连城畔草芊绵,鸭绿江头生暮烟。"写的就是这处形势险要的城池,汉代西安平县遗址,在市东北15公里河心的沙洲上,汉以后,高丽、辽、金时期亦曾沿有此城。风景名胜亦复不少。五龙背温泉,四时喷涌。水无色透明,属性泉,主泉温度达69摄氏度,水中硫磺气味较少,现已建了多处疗养院。大孤山素有"河随岸曲"、"峰逼澜回"等著名景观。 乘船从丹东市上溯到浑江口,可以饱览中朝两国的自然风光,又可一睹水丰湖的风韵,著名的中朝共用的水丰发电站,就在她的怀抱之中。 在市属宽甸满族自治县境,受到保护的文物就有抗联英雄纪念塔、黎明抗联遗址和雅河抗联遗址等。明长城遗址自鸭绿江边绵延而西,有遗物可考。"六奠"为明时所建,城堡迄今犹存。白石砬子综合自然保护区,自然风光美丽,物种繁多,红松原始林就有7333公顷。还有岫岩县的龙潭湾、清凉山、岳山、鹿圈石门沟和凤城县的玉龙湖、东汤温泉、蒲石河等,景观各异,别有情趣。岫岩北沟新石器文化遗址,对研究辽南地区的历史颇具重要价值。松树羊老古庙,建筑造型奇特,四周风景秀丽。 金石滩 在大连市的金县凉水湾,有一段蜿蜒曲折的石灰岩海岩。这里礁石林立,形状怪异,海光山色,是一处大自然鬼斧神工雕塑的神奇世界,因此,被人们称之为"神力雕塑公园"。 由于距离大连市区较远,金石滩这一颇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在八十年代才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在,这里已经建起了各类服务设施和游乐设施,成了一个新兴的旅游风景区。 金石滩风景区面积达20平方公里,内有长达30米宽的平缓沙滩,延伸达4公里。海水清澈且风浪较小。浴场东侧,则是长约7公里的"神力雕塑公园"。 "玫瑰园"是这个"神力雕塑公园"的第一景。在这里的海滩上,礁石遍地,礁石上的古藻,在海潮冲刷下,其纹理显得晶莹突兀,有的呈玫瑰色,有的呈乳黄色,有的呈黑色,远远望去,犹如一片绽开在碧海蓝天中正含苞欲放的朵朵玫瑰。 这里有一块呈梅花状的五彩"龟裂石",被誉为沉积环境的活标本,据说是目前世界最大的一块古化石。 在海边有不少形状怪巧的海蚀孔洞,人们将之命名为"海神探首"、"海龟探路"、"恐龙吞海"、"鹦鹉拜海"等。"恐龙吞海",是海浪中犹如一只巨大的恐龙正引颈长嘶,形成一个天桥般的海蚀孔洞。金石滩是一处罕见的生物灰岩海蚀喀斯特景区。人们在这里可以欣赏多姿多彩,奇趣横生的石景。还可以在美丽的海水浴场中畅游。海面上的一些岛屿,又是垂钓的好场所。 旅游服务 : 在金石滩览可从大连乘汽车或乘船前往,乘汽车约40多分钟路程,也可以从大连乘火车或汽车至金州,再从金州乘汽车前往。大连距金州30多公里,车行约半个小时。在金州和金石滩都有旅馆可以住宿。 游览金石滩一般从大连出发。因此,可以先在大连游览一天。大连有老虎滩公园、星海公园等游览地。 大连工艺品和土特产品颇多。大连的玻璃制品做工精细、花纹清晰、洁白度高,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贝雕工艺品、机绣和抽纱工艺品也很著名。苹果和海产品也是大连的主要特产。 去金石滩最好是夏季度假,住上五、六天。如只去游览,可在金石滩住一晚。鞍山或千山的土特产有人参、鹿茸、南果梨、千山拐杖等。 旅顺口 位于大连市区最西部、辽东半岛最南端。1988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风景区总面积为244.22平方公里,是大连市最大的风景名胜区,共有8个景区、72个景点。这里有峥嵘突兀的礁石、海岛、层峦叠嶂的群山;有极度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蛇岛、鸟岛;还有众多著名的人文景观,举世闻名的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都 发生在这里。白玉山景区 位于旅顺口市区中心,其主要景点为白玉山、万忠墓、旅顺火车站、友谊公园、海岸公园等,面积114万平方米。白玉山屹立在旅顺口湾的北岸、新旧市区之间,海拔130米。游人登山,十分方便,或乘车沿盘山公路直达山峰,或乘空中索道游览车登山。如能沿一级台阶的登山小路步行登山,更是趣味无穷。站在白玉山上,环顾四周,整个旅顺口区尽收眼底。 万忠墓位于白玉山东麓,这里安葬着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惨遭死于日寇屠刀下的18300多名死难者的尸骨。1894年11月21日,日本侵略者攻占旅顺后,对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进行了四天三夜的大屠杀, 全城仅有36人幸存。这是一次震惊世界的大惨案。后人为祭奠这些殉难的同胞,修筑了万忠墓。友谊公园位于旅顺口区市中心地带,傍依白玉山,背靠旅顺海口,面积1.97万平方米,建于1949年。园内建有解放塔一座,龙柏、雪松四季苍翠。 太阳沟景区 位于旅顺口西部市区之中,北依群山,南临海湾,面积356万平方米,是旅顺口区的文化艺术中心。其主要景点有旅顺博物馆、中苏友谊塔、胜利塔、动物园、植物园等,1999年4月,又有 苏军烈士纪念塔由原址大连人民广场迁入,组成 “友谊、胜利、纪念”全方位的塔式纪念系列,成为 旅顺口区新的旅游景点和人文景观。 牋牸 谏骄扒??鸡冠山景区 位于旅顺口区东北郊,这一带山峰连绵起伏,是日俄战争重要战场之一。东鸡冠山 北堡垒、松树山堡垒、望台炮台等堡垒炮台遍布山中,扼守要塞,战争遗迹是整个景区的主要人文景观。其中的东鸡冠山北堡垒是沙俄为在陆上防守旅顺塞而修筑的,这是旅顺俄军在20公里长陆地半环状防线上5个永久性堡垒之一。该堡垒海拔119米,正面地形较平坦,射界开阔,生活设施较完善,攻防兼备,以攻为主,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该堡垒是日俄战争中两军争夺的主要战场之一,为辽宁省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顺监狱旧址 是一座由沙俄侵略军修建、日本侵略者扩建的监狱,占地面积达22.6万平方米,是当时东北地区最大的一座监狱。共有牢房253间,每间面积15平方米;地下室有4间暗牢;院内有被服、铁工、木工等厂房15座。在这里,解放前囚禁和杀害了大批的抗日英雄和爱国者,现已辟为“帝国主义侵华罪行展览馆”。旅顺监狱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虎尾景区 位于市中心南部,距市区中心仅6公里。由于地处旅顺口口门西侧,位置十分险要。区内西鸡冠山、城头山、蛮子营、老虎尾滩头都是历史上重要战略要地。日俄战争期间,这里是旅顺海战的重要战场之一,至今留下的西鸡冠山炮台、城头山炮台、蛮子营炮台及闭塞队纪念碑址等,都是当时战争的重要遗址。老虎尾滩头是景区内一处天然防波堤,是休闲漫步的好去处,也可赶海、垂钓、游泳,登高可眺望旅顺口内外海天风光。 ?黄金山景区 位于旅顺口区南部海滨,距区中心1.5公里。黄金山景区内有中日甲午战争、日俄 战争留下的重要战争遗迹和唐代古迹鸿胪井等。黄金山位于旅顺口口门的东侧,面海背城,要塞边关,位置十分险要。黄金山风景秀丽,海面宽阔碧蓝,是良好的海水浴场。老铁山景区 位于旅顺口区最南端,主峰大崖海拔466米,是旅顺口区的最高峰。这里山势险峻,环境幽雅,树木茂密,是候鸟南北适移的重要停歇地。据统计,每年路径此地的候鸟有200多种、数目达10万只之多,有“鸟站”之称,现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铁山前的岬角石岩是观看黄海、渤海自然分界的好地方,与山东省蓬莱登洲头隔海相望,两海相汇,波激浪涌,形成了一道自然界流,十分壮观。 ?小龙山景区 位于旅顺口区的西部渤海沿岸和邻近海域之中,距区中心40公里,总面积为350万平方米。景区内有蛇岛、猪岛、海猫岛、虎平岛等海上游览景点,沿岸有杨家套浴场,羊头洼海港,大潮口等景点。海猫岛与蛇岛隔海相望,这里常年居住成群的海鸥,岛的周围岩礁是黄鱼和墨鱼的集聚之地,岛上风光秀丽,岩奇礁怪。 ?猴石山景区 位于旅顺口西部,距区中心2公里,面积1500余平方米。该景区是旅顺西部的主要制高点,故成为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主要陆地战场之一。景区内有椅子山堡垒、二零三高地、苏军烈士陵园等景点。 兴城海滨 兴城海滨风景名胜区,位于辽宁省兴城市,依山面海,面积42平方公里。分为5个景区,有50多个景点。5个景区的主景人称"兴城五宝"。 兴城古城始建于明宣德三年 (公元1428),为宁远卫城,清代重修,改称宁远州城。宁远古城与西安古城,荆州古城(今江陵县城)和山四平遥古城同被列为我国迄今保留完整的四座古代城池。宁远城呈正方形,城墙高8.8米,周长3200米,四城设门,城内正中有钟鼓楼一座。宁远古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内有明代祖氏石坊和文庙等古迹。明代,宁远古城为边防重地,明将袁崇焕驻兵于此,屡败清兵。天启六年(公元1626)1月 ,清太祖努尔哈赤率兵13万围攻宁远城,身负重伤而败退。 天启七年5月清太祖统军再攻宁远城,再败城下。现在,兴城城内许多商店仍保持着幅式雕嵌的金字匾额,市容典雅,古色古香。 首山 位于城东南2.5公里处,以外形像人头得名。平地突起,海拔300多米,秀水环绕;还有古烽火台建置其上,寺庙亭阁分布其间。放眼观景亭,山海关内外景色尽收眼底。 海滨浴场-城东南8公里为海滨。海滨浴场绵延14公里,沙细滩缓,潮稳波清,建有4个海滨浴场。岸边礁石突兀,绿荫蔽日,亭、台、楼、阁隐没其间,妙趣天然,有"三礁揽胜"等景观。 温泉 在城东南2.5公里一带有处温泉,明代诗人唐皋赋诗云:"泉如烂乎羹初覆,地不燃薪气自腾"。辽、金时期已负盛名,迄今水温仍为70摄氏度,含有多种化学元素,可治疗几十种疾病,建有50多家疗养院。 菊花岛 又名觉华岛,在城东15公里的海中,山势秀美,古树参天。南有伥山岛和阎山岛,北有磨盘山,一大三小相映成趣。辽代为佛教圣地,迄今犹存龙宫寺、海云寺等遗址。还有唐卫洞和明大悲阁、囤粮城及码头等古迹,还有九顶石、石林等自然景观。
求采纳
㈥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的遗址价值
城头山城址的发抄现,表明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对研究人类文明的起源、早期城池的起源以及阶级、国家的产生具有意义,并改写了中国的史前史。
在城头山古城未确证之前,中国已知最早的一座城为仰韶文化晚期筑造的河南郑州西山古城,距今约5300年。而城头山遗址始建于6000年前,从规模、从功能、从工程规划施工来看,已经属于“城”的范畴,曾为统领一方的政治中心,考古学家苏秉琦认定为“古国”。
在城头山遗址发掘出有三丘古稻田,稻田西边的原生土上,有人工开凿的水塘、水沟等初步配套的灌溉设施,距今6000-6600年,这是现存灌溉设施完备的世界最早的水稻田。城头山古水稻田的发现,代表了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古文明的发展高度,对研究长江流域文明因素的形成、世界稻作农业的兴起和发展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并驳斥了“中国水稻是由南亚传来的”这一传统观点。
㈦ 中国发现的史前文明有哪些
泥河湾文化
按地质年代和考古鉴定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即以小长梁遗址和马圈沟遗址为代表的泥河湾早期遗址群(距今约150—200万年),以侯家窑遗址为代表的泥河湾中期遗址群(距今约10—30万年),以虎头梁遗址为代表的泥河湾晚期遗址群(距今约万年). 是迄今为止,东亚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具有确切地层的人类活动遗址,对人类起源于非洲埃塞俄比亚的一元论提出了挑战。
良渚文化
距今5300年至4300年,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代表之一,1936年才被发现,目前发现的遗址集中分布在上海周边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是东北地区以出土玉器为主要特征的新石器文化,萌芽于公元前8000~6000年前后,发展于公元前5000~4500年前后,辉煌于公元前4000~2500年前后,一般把公元前6000~3000年这一时期带有红山文化特征的玉石器通称为红山文化
仰韶文化
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前3000年。仰韶文化以其分布之广泛,延续之久长,内涵之丰富,影响之深远,而成为中国诸新石器文化中的一支主干,它展现了中国母系氏族制繁荣至衰落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
半坡文化
半坡文化属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位于陕西省西安半坡村。年代约为公元前4800—4300年,半坡村的原始居民是定居的,以氏族或部落为单位,建立村落。半坡是一个没有贫富差别的原始社会
三星村遗址
三星村遗址位于江苏金坛市西岗三星村,年代为公元前4500—3500年左右。它对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和文明起源等课题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国新石器时代区域研究、体质人类学研究增添了新资料。相当于长江下游地区崧泽文化早期到马家浜文化中晚用。出土的距今6000年前的石钺,是一件礼器,表示拥有者的权力、身份、地位。较目前最早最完整的良渚文化玉钺的年代早1000余年。
等等,当然没有玛雅文明那么神奇,不过我国的史前文明还是很实在的
㈧ 中国史前文明
肯定有的,
《中国史前神话解密》 《人类文明起源研究》
还有历代史书中有引用过,如《太平御览》中引用过的《三五历记》等
都是描绘中国有史前文明的书籍
泥河湾文化 按地质年代和考古鉴定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即以小长梁遗址和马圈沟遗址为代表的泥河湾早期遗址群(距今约150—200万年),以侯家窑遗址为代表的泥河湾中期遗址群(距今约10—30万年),以虎头梁遗址为代表的泥河湾晚期遗址群(距今约万年). 是迄今为止,东亚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具有确切地层的人类活动遗址,对人类起源于非洲埃塞俄比亚的一元论提出了挑战。
良渚文化距今5300年至4300年,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代表之一,1936年才被发现,目前发现的遗址集中分布在上海周边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遗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著名的北京猿人距今约四五十万年。
旧石器时代指距今约一万年以前的时期,新石器时代指距今一万年左右到四千年左右的时期。
泥河湾文化 按地质年代和考古鉴定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即以小长梁遗址和马圈沟遗址为代表的泥河湾早期遗址群(距今约150—200万年),以侯家窑遗址为代表的泥河湾中期遗址群(距今约10—30万年),以虎头梁遗址为代表的泥河湾晚期遗址群(距今约万年). 是迄今为止,东亚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具有确切地层的人类活动遗址,对人类起源于非洲埃塞俄比亚的一元论提出了挑战。
距今2万~10万年间浙江宁绍平原是越族人发展的一个基地。
距今1.5万年宁绍平原自然环境恶化,迫使越族人几次大规模迁徙。
以下是新石器时期我国主要文化遗存简单记略:
距今1万年左右,有一支越过钱塘江进入今浙西和苏南丘陵地带生息繁衍创造了马家浜文化。
红山文化是东北地区以出土玉器为主要特征的新石器文化,萌芽于公元前8000~6000年前后,发展于公元前5000~4500年前后,辉煌于公元前4000~2500年前后,一般把公元前6000~3000年这一时期带有红山文化特征的玉石器通称为红山文化。
贾湖遗址 贾湖遗址的地层比较单纯,主要为裴李岗文化遗存,绝对年代为BC7000—BC5800年,距今9000年左右。是淮河流域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存,提供了连接黄河中游至淮河中下游之间新石器文化关系的一个连接点。发现有房子、陶窑、墓葬与陶器、石器、骨器等。出土的钵、双耳壶与锥足鼎等陶器具有裴李岗文化同类陶器特征。有契刻符号的龟甲与石器 ,其契刻符号可能与原始文字有关。
磁山文化是中国华北地区的早期新石器文化。因首先在河北武安县磁山发现而命名。1973年发掘。年代约为公元前5400~前5100年。该文化与裴李岗文化关系密切,有人把两者连称为“裴李岗·磁山文化”。
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距今约5250~4150年,在1936年被发现,经半个多世纪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初步查明遗址分布于太湖地区。在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安溪、瓶窑三个镇地域内,分布着以莫角山遗址为核心的50余处 良渚文化遗址,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内涵丰富,范围广阔,遗址密集。八十年代以来,反山、瑶山、汇观山等高台 土冢与祭坛遗址相复合,。
仰韶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前3000年。仰韶文化以其分布之广泛,延续之久长,内涵之丰富,影响之深远,而成为中国诸新石器文化中的一支主干,它展现了中国母系氏族制繁荣至衰落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
半坡文化属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位于陕西省西安半坡村。年代约为公元前4800—4300年,半坡村的原始居民是定居的,以氏族或部落为单位,建立村落。半坡是一个没有贫富差别的原始社会。
三星村遗址 三星村遗址位于江苏金坛市西岗三星村,年代为公元前4500—3500年左右。它对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和文明起源等课题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国新石器时代区域研究、体质人类学研究增添了新资料。 相当于长江下游地区崧泽文化早期到马家浜文化中晚用。出土的距今6000年前的石钺,是一件礼器,表示拥有者的权力、身份、地位。较目前最早最完整的良渚文化玉钺的年代早1000余年。
安徽凌家滩文化遗址 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村,遗址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经测定距今约5300年至5600年,是长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遗址还出土了两件科学文化史上有着特殊意义的文物——玉龟和玉版。专家推测,玉龟和玉版,有可能就是远古洛书和八卦。在即将开始的安徽凌家滩文化遗址的第五次发掘,将采用红外线摄影技术,寻找可能存在的5000年前的文字。
石家河文化 铜石并用时代文化,距今约4600─4000年。因发现于湖北省天门市石河镇而得名。此地有一个规模很大的遗址群,多达五十余处。该文化已经发现有铜块、玉器和祭祀遗迹、类似于文字的刻划符号和城址,表明它已经进入文明时代。陶器大部分为黑色,不过也有不少红色的陶杯和陶塑,是该文化的一大特色。
陶塑个体均很小,有狮、象、虎、鸡、鱼、龟,还有人像。这些小塑像集中出土于窖穴之中,有祭祀的味道。在埋小孩的瓮棺中,往往出有不少玉器,造型丰富,有人面、飞鹰、猪龙、蝉、璜、管等,雕刻精细,工艺水平相当高。
该文化出现如石家河遗址群那样的中心聚落,由邓家湾、土城、肖家屋脊等数十处遗址组成。当时的经济生活以稻作农业为主。在邓家湾遗址发现了铜块和炼铜原料孔雀石,标志着冶铜业的出现。琢玉工艺崛起,特色鲜明,玉器有人面雕像、兽面雕像、玉蝉、玉鸟、玦、璜形器等,都属于小型玉器。邓家湾遗址的个别地段,集中出土了大批小型陶塑,有的一座坑中竟达数千件之多。所塑有鸟、鸡、猪 、狗 、羊 、虎、象、猴、龟、鳖以及抱鱼跪坐的人物等。这些陶塑可能供原始巫术、祭祀活动之用,邓家湾似为专门产地,通过交换输往各地。
石家河文化晚期大小墓差别悬殊。肖家屋脊一座大型土坑墓长3米多 ,随葬品百余件 ;另一座成人瓮棺中有小型玉器56件,居该文化已发现的玉器墓之首。钟祥六合大多数瓮棺内随葬玉石器及玉石料。这些表明人们以玉器为财富。一般认为,该文化已处于原始社会瓦解阶段。
庙底沟文化与仰韶文化形式由于时代、地域或部族的不同,有其独特的内容,因首先在庙底沟发现,所以称庙底沟类型文化。"碳化"测定为公元前3910年,上下浮动125年。
河姆渡文化 年代约为公元前4360年—前3360年。主要分布于浙江宁绍平原。以夹炭黑陶为主,少量加砂、泥质灰陶,均为手制,烧成温度800—930℃。
北阴阳营文化 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南京市北阴阳营遗址而得名。分布在江苏省宁镇地区和安徽省东南部。估计年代为公元前4000~前3000年。北阴阳营文化大致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末期,但已孕育着父系氏族社会的萌芽。
马家浜—崧泽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4000—前2685年。主要分布于上海、江苏南部与浙江北部。以红陶为主,少量灰陶、黑陶、黑皮陶,有夹砂、泥质、夹炭陶。烧成温度760—1000℃。陶器大部分手制,少量轮修。
大汶口文化 年代约为公元前4040—前2240年。分布于山东、江苏北部、河南东部、安徽东北部。有泥质、加砂陶,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灰、黑比例上升,并出现白陶、蛋壳陶。手制为主,晚期发展为轮制陶器,烧成温度900—1000℃。器型有鼎、鬶、盉、豆、尊、单耳杯、觚形杯、高领罐、背水壶等。许多陶器表面膜光,纹饰有划纹、弦纹、篮纹、圆圈纹、三角印纹、镂孔等。彩陶较少但富有特色,彩色有红、黑、白三种,纹样有圈点、几何、花叶等。
大溪文化 年代约为公元前3825—前2405年,主要分布于三峡地区和湖北西部长江沿岸。多泥质陶,细泥陶、加砂陶比较少,还有少量的夹炭陶;红陶为主,少量灰陶、黑陶。以手制为主,少量轮修,烧成温度600—800℃。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 城头山古城内遍地可见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陶片和文化堆积。城头山城始建于6000年前的大溪文化时期,距今5000年左右屈家岭文化时期又经过两次筑造。陶鬶、陶觚和陶温锅的发现,说明城头山及周边地区,5000年前饮酒已相当普遍和讲究,酒文化的发展已达到相当水平。
盘龙城遗址 盘龙城遗址位于武汉市黄陂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叶店村,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首次发现的商代早期城市遗址(距今3500年),也是迄今我国发现的同时期保存最好的城址之一。
良渚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前2000年,正式进入历史时代的吴越应该就是良渚人与吴越人有着某种关联的一种印证,其后马桥文化可能是他的继承者尚无根据;良渚文化先民分为两只一只到达粤北融入石硖文化,一只与中原部落交战,被吸收同化融合,出现在龙山文化之中。分布在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是承继崧泽文化发展形成的,得名于杭州附近的良渚遗址,良诸文化的稻作农业、竹木制作、养蚕、丝织、麻织等都有重要发展。尤为令人注目的是发现了以琮、璧、钺为主的大量玉器,浙江余杭的反山和瑶山、江苏武进的寺敦等地都出土有良渚文化的精美玉器,不仅说明制玉工艺精湛,而且其器形和纹饰多反映了社会上层建筑的深刻变化。
马家窑文化 年代约为公元前3190—前1715年。受仰韶文化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主要分布于甘肃和青海的东北部,以洮河、大夏河和湟水的中下游为中心。
石峡文化是岭南地区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得名于广东曲江石峡遗址,其时代约为公元前3000—前2000年之间。
屈家岭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2550—前2195年。主要分布于长江中游江汉地区。早期以黑陶为主,晚期灰陶为主,少量红陶。陶器以手制为主,少量轮修,烧成温度900℃左右。
龙山文化 年代约为公元前2310—前1810年。继承仰韶文化因素发展起来。早期主要分布在关中、晋南、豫西一带。晚期主要分布于河南、和河北的南部。
马桥古文化遗址 马桥古文化遗址含3层不同时代的文化遗存 :上层为春秋战国时代印陶文化遗存;中层出土大量商代石、骨、陶器,为太湖地区早期印陶文化的典型遗存,被命名为马桥文化;下层发现新石器时代建筑遗迹和墓葬,为距今4000年的良渚文化遗迹。文化遗存下面还有一条贝壳沙带,说明遗迹所在地是古代海岸。遗迹的发现对于研究上海地区古海岸位置和成陆年代具有重要意义。
齐家文化 年代约为公元前1890—前1620年。继马家窑文化而发展起来。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宁夏等地。
小结:我国的古代神话传说,大多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由于年代的久远,文史资料的匮乏,思想的蒙昧等给我们的先民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二十世纪以来,随着考古学的发展,使我们有机会近距离的接触他们,这无疑对我们正确地认识人类的历史和文化有重要的意义!夏商周的断代工程已经可以暂告一段落,而新石器时期的文化即史前文明的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另一巨大任务!有待我国广大的考古,文字,历史等学者的进一步努力。
㈨ 古人类的各地发现
各地新石器时代表现是:西亚、北非和欧洲不尽相同。
西亚:新石器时代发展较早。这里是农业起源最早地区,以后又最早出现金属器,最早进入文明时代。
西亚最早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是利凡特(今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和叙利亚)、安那托利亚(今土耳其)和扎格罗斯山山前地区,即农业起源的新月形地带。这一地区具有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潮湿,夏季炎热干燥,有适于栽培的野生谷物和易于驯养的动物,成为最早出现农业和养畜业的地区 。大约在公元前9000~ 前8000年 ,进入原始新石器时期 ,有了农业和养畜业的萌芽 。公元前8000~ 前7000年 ,先后进入前陶新石器或无陶新石器时期,已种植小麦、大麦、扁豆和豌豆等,开始饲养绵羊和山羊,有的遗址还有猪骨。大约在公元前7000~前6000年 ,西亚各地先后进入有陶新石器或发达的新石器时期。最早的陶器可称为土器,火候极低;稍后有厚胎的素面灰褐陶,最后出现彩陶。农业已有进一步发展,有的地方已有灌溉农业。房子一般为多间式 、平顶,有的房内有牛头形塑像。大约在公元前6000~前5000年,这里一些遗址有了铜器(个别遗址中用冷锻法制造的铜扣针等,可早到前7500年左右),进入铜石并用时代。
西亚新石器在发展中对周围地区产生过明显影响,一是向北非尼罗河流域传播,一是向欧洲东南部扩展 。尼罗河流域的新石器文化分为3期 ,从早期开始即为有陶新石器阶段。北非其他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分为三大系统:撒哈拉新石器文化、地中海新石器文化和卡普萨传统新石器文化。在欧洲希腊本土、克里特岛以至黑海北岸的克里米亚等地存在过前陶新石器文化。从陶器出现以后,欧洲南部主要有印纹陶文化,多瑙河流域为线纹陶文化,这些地区在进入铜石并用时代后出现彩陶文化 。而东欧较北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则流行小窝篦纹陶文化等。
中亚:中亚大约在公元前6000~前5000年进入新石器时代,其代表有哲通文化。分布于土库曼斯坦境内。石器大多继承当地中石器时代传统而多细石器,同时也新出现磨制石斧和磨谷器。已种植小麦和大麦 ,饲养山羊。陶器均为手制,胎中多掺草末,除素面外还有一些彩陶。北部的新石器文化年代较晚,其代表为克尔捷米纳尔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经济以渔猎和采集为主,陶器多饰刻划或戳印纹,彩陶极少。
南亚次大陆:较早新石器文化大约开始于公元前6000年左右,分布在俾路支和印度河流域一带。居民种植小麦、大麦,饲养绵羊、山羊和牛。大约到公元前4500年左右才出现陶器,并且很快出现彩陶。到公元前3500年左右进入铜石并用时代。
东南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有种植薯芋为主的新石器文化,没有发展起真正的农业经济。
北亚和东北亚:日本是世界上陶器出现最早地区 ,蒙古和西伯利亚也有个别遗址陶器年代接近1万年 。但磨制石器一直不发达,农业出现年代也很晚,与西亚情况正好相反。这个地区陶器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筒形罐特别流行,一般为灰褐色,饰刻划纹或压印纹。在日本,陶器多绳纹,故日本的新石器时代又称绳纹时代。朝鲜和西伯利亚的陶器则多施篦纹。
朝鲜新石器文化因受中国东北新石器文化的影响,在公元前4000多年就已发展起旱地农业,种植粟和黍。蒙古东部地区在公元前3000年~前2000年也已种黍,并饲养牛羊等家畜。日本的农业只是在公元前1000年以后,因受大陆的影响,才急速发展起来的。西伯利亚则一直以渔猎和采集经济为主。
美洲、大洋洲和非洲中南部:用旧大陆考古学的标准去衡量,那里也存在新石器时代文化。美洲在欧洲殖民者到达以前基本上处于新石器时代,基本上不使用金属器。美洲是农业起源的重要地区,那里最先培植玉米,还有豆类和南瓜,印第安人称之为三姊妹。家畜仅有骆马一种。大洋洲在殖民者进入以前基本上仍处于狩猎、采集经济阶段,不会制造陶器,所以那里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界线不大明显 。非洲中南部的新石器时代仍多打制石器,种植薯芋,同东南亚的情况有些类似。
中国:大约在前1万年就进入新石器时代。由于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很不相同,新石器文化的面貌也有很大区别,大致分为三大经济文化区:
①旱地农业经济文化区,包括黄河中下游、辽河和海河流域等地,这里是粟 、黍等旱作农业起源地,很早就饲养猪、狗,以后又养牛、羊等。
②水田农业经济文化区,主要为长江中下游。岭南地区农业则一直不发达,渔猎采集经济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可划为一个亚区。本区很早就种植水稻,是稻作农业重要起源地。早期饲养猪、狗,以后陆续养水牛和羊。
③狩猎采集经济文化区,包括长城以北的东北大部、内蒙古及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面积大约占全国的2/3。这个区域除个别地方外基本上没有农业,细石器特别发达而很少磨制石器,陶器也不甚发达。
前两区大致可分为4期 :早期约当公元前10000~前7000年 ,以华南洞穴遗址和贝丘遗址为主,有少量磨制石器和陶器,农业已有萌芽,个别地点已会养猪。中期约当公元前7000~前5000年,华北的磁山文化等已有较发达的旱地农业,种植粟、黍,养猪,并有较发达的磨制石器和陶器;华中彭头山文化等已栽植水稻,养猪和水牛等,磨制石器尚不多见 ,陶器则比较发达 。晚期约当公元前5000~前3500年,华北主要是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农业进一步发展,有较大的聚落,如半坡和姜寨等,流行多人二次合葬,发达的彩陶是一大特色。华中主要是河姆渡文化和大溪文化等。河姆渡文化有极为丰富的稻谷遗存和骨耜等水田耕作农具,大溪文化中房屋建筑往往用稻壳掺泥抹墙,陶器胎壁内也掺有大量稻壳。最后一期是铜石并用时代,约当前3500~前2000年。华北主要是山东龙山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华中主要是良渚文化和石家河文化。普遍出现小件铜器,有了中心聚落和最早的城址,如山东章丘城子崖城址,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湖北天门石家河和湖南澧县城头山的城址等。房屋建筑中出现分间式大型建筑,开始用白灰和土坯抹地、筑墙。陶器普遍采用轮制,出现大量的精美玉器,石器中钺、镞等武器明显增加。墓葬出现两极分化,大墓往往有棺有椁,有丰富、精美的随葬品;小墓则既无葬具,多数也没有任何随葬物品。良渚文化中甚至出现大规模的人工堆筑的贵族坟山。这种物质财富的增加和贫富与 社会地位 的两极分化 ,预示着文明社会行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