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盐山章武遗址

盐山章武遗址

发布时间: 2021-01-21 11:09:56

① 河北省沧州市黄化市厉史

是黄骅市哦。河北省辖县级市,由沧州市代管。因纪念1943年牺牲于此的冀鲁边区司令员、革命烈士黄骅而得名。
旧石器时代晚期细石器时,境内已有人类活动。
夏、商两代,今黄骅地域属兖州。
西周时,属齐州。
春秋战国时期,为齐、燕两国交界地带,南部属齐,北部属燕。
秦王赢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设柳县(县治在今羊二庄乡大马庄东南5公里处),属济北郡。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设章武县(县治今故县村北)。高祖六年(前201年),封戎赐为柳邱侯,设柳邱侯国(国都今羊二庄村)。后元元年(前143年),废柳邱侯国。后元七年(前157年),封窦广周为章武侯,章武县改为章武国。元狩元年(前122年),废章武侯国,复章武县。景帝六年(前151年),封公孙昆邪为平曲侯,设平曲侯国(国都今大贾象村)。中元二年(前148年),废平曲侯国。元朔四年(前125年),封刘扬为柳侯,设柳侯国(国都今海丰镇村)。元朔五年(前124年),封公孙敖为合骑侯,设合骑侯国(国都今郛堤城,亦说郛堤城为合骑侯国戎兵之所)。元狩二年(前121年),废合骑侯国。初元五年(前44年),封刘隆为宛乡侯,设宛乡侯国(国都今旧城村)。章武县及各侯国均属幽州刺史部渤海郡。
新莽元年(公元9年),柳侯国、宛乡侯国自灭。
东汉,废柳县,属地分别并入章武县、高城县。章武县改属冀州刺史部章武郡,郡县同治(治所今故县村北)。【高城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治所在今盐山县故城赵村,属冀州刺史部渤海郡】今黄骅境域分属章武县、高城县。
三国魏,章武郡治迁东平舒(今大城县),境内仅存章武县,属冀州渤海郡。
西晋,章武县属冀州章武国,高城县属冀州渤海国。咸宁三年(277年),章武县改属渤海郡。太康十年(289年),章武县改属清河国。太安元年(302年),章武县还属渤海郡。
十六国,章武县属章武郡。
北魏正光年间(520—524年),析章武县西北境地,置西章武县(县治今乾符村),属章武郡。
北齐,章武县、西章武县并入高城县,属瀛州浮阳郡。天保七年(556年),高城县治北迁至大留里(今旧城村)。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鲁城县,县治西章武县故城,属河间郡。开皇十八年(598年),高城县更名为盐山县,属渤海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盐山县为东盐州。贞观元年(627年),复盐山县。乾符元年(874年),以年号改鲁城县为乾符县。盐山县、乾符县均属沧州。
后周显德三年(956年),乾符县并入清池县(治所今沧县东关)。
金代,清池县、盐山县属河北东路沧州。
元代,清池县、盐山县属中书省河间路沧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清池县并入沧州,盐山亦为沧州辖县。洪武九年(1376年),盐山县治从大留里迁至香鱼馆(今盐山县城)。今黄骅地域南部为盐山属地,北部为沧州属地。
清初,沧州、盐山同属河间府。雍正七年(1729年),沧州升为沧州直隶州,雍正九年(1731年),盐山县隶属天津府。
民国二年(1913年),沧州降格为沧县,与盐山同属直隶省渤海观察使。
民国三年(1914年),改属津海道。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另有1936年9月、1937年6月等说法),析沧县东北部和盐山北部滨海区域2400平方公里置新海设治局,驻韩村(今黄骅城区),属河北省第七督察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冬,日军侵占齐家务,成立伪政权。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中共中央北方局把新海县划归中共山东省委领导;同年夏,中共冀鲁边区工作委员会开辟新海抗日根据地,建立新海县抗日民主政府。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日军侵占新海,在韩村建立伪政权。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5月,日伪设立伪渤海道,新海设治局属之。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月,冀鲁边区析新海、盐山、沧县3县边缘区成立青城县。同年冀鲁边区于齐家务建津南县。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1月,新海县与青城合并为新青县,并于次年1月成立抗日民主政府。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春,日伪将新海设治局改为新海县,县治今黄骅城区,属伪渤海道。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新青县解放,为纪念黄骅烈士更名黄骅县,属山东省渤海行政公署一专署。同年,津南县撤销。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复设津南县,属山东省渤海区三专署。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黄骅县、津南县划归河北省冀中行署第八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初,津南县部分并入黄骅县。8月,黄骅县属河北省沧县专区。
1958年6月,属河北省天津专区;12月,划归河北省天津市。
1961年6月,黄骅县改属河北省沧州地区。 [4]
1989年7月,撤销黄骅县,设立黄骅市(县级),以原黄骅县的行政区域为黄骅市的行政区域,黄骅市属沧州地区。
1993年6月,撤销沧州地区,与沧州市合并。黄骅市由河北省直辖,沧州市代管。

② 盐山县的旅游

千童祠
千童祠位于沧州市东南盐山县千童镇,北距盐山县城公里。千童祠内有东渡堂、泰山堂、友谊堂,记载着秦代方士徐福勇率童男童女、百工巧匠成功东渡及对日本列岛的影响。
庆云旧城
公元1373(明洪武六年),置庆云县。知县杨思义移县治于鬲津河(今漳卫新河)北岸庆云乡址,草创城垣。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知县王恭,大加修葺,初具规模。“城凡四门,东西孔道皆有关旋,以南北二门地僻闭之。”公元1466(成化二年),知县张彪重筑,城墙周回四里,高一丈五尺,又浚池於下,宽三丈,深一丈。表立四门,东曰“瞻岱”、南曰“观澜”、西曰“拱宸”、北曰“望海”,南北二门仍闭。以后各代,或改四门,或建楼橹将台,多有修葺,不一一赘述。
武帝台
武帝台古遗址位于中捷农场驻地偏北五公里,面积约1300平方米,在耕地以前基高约二十余米,并有小庙一座,可容数人睡觉,有泥塑像,据称系汉将刘猛之“奉礼”。
据考,武帝台下部基址为西汉遗迹,上部系后世修筑,台往东这海边的土地是西汉时期黄河在此入海造成的河口冲积扇。故此台在汉初正是临海建筑《魏土地记》载:“章武县东百里有武帝台,南北有二台,相距六十里,谷云汉武帝东巡海上所筑。”《大清一统志》载此为扔台,北台在今沙井子村(今属天津大港),已被夷为平地。

③ 盐山县的历史沿革

今之盐山辖境,西周属齐国麦丘邑,春秋战国时代地处齐燕之交;秦属齐郡柳县(治:今黄骅羊二庄)与齐郡厌次县(时治:今陵县神头镇)交界地带。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始皇二十六年)置,故治在今河北黄骅市羊二庄镇,属齐郡,后属从齐郡中分置济北郡。东汉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柳县撤消并入章武县。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西汉刘邦所设,属幽州渤海郡。县治最初在今盐山县城东南20里处故城赵附近。
旧县镇,在商、周、战国时期称“饶安邑”,意为“其地丰绕,可以安人”。《史记·赵世家》中讲到秦始皇六年(公元前241年)“赵将庞攻齐取饶安”即指此地。秦时此地称“千童城”,“始皇遣徐福将童男女千人入海求蓬莱,置此城以居之,故名。”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于此置县称“千童县”。
汉灵帝改千童县置,治今旧县镇,属渤海郡。北魏熙平二年(517年)后为 沧州治。
西晋武帝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司马炎做皇帝时高成县改为高城县,属冀州渤海郡。南北朝时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文宣帝高洋将章武县、西章武县撤消并入高城县。当年高城县治北迁至大留里,即今黄骅市旧城镇旧城村。
隋开皇六年(586年)析阳信县、高城县置无棣县。
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在西章武县故城(今黄骅市齐家务乡乾符村)置鲁城县,辖北部。同时,还划出高城西南部置浮水县(今孟村新县镇),其余仍为高城县辖。
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高城曰盐山(有盐山、峡山)。
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为盐山县。
隋开皇十六年,於此置鲁城县。
唐贞观元年(627年),无棣县划入阳信县。
唐贞观十二年(638年)徙治今新县镇。
唐贞观八年(684年),复置无棣县。
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省入清池县。
明洪武九年(1376),因鲞鱼书院兴起迁县治于东隅(即今县城)。
民国期间,析盐山“四镇”中的旧城、韩村、羊二庄三区及沧县滨海地区组建新海设置局。
1938年,日伪以新海设置局辖区建立新海县分治。
1945年,为纪念先后牺牲在第四区(羊二庄)许官管区大赵村的抗日民主政府(驻第五区:高湾)县长杨靖远(关东人,时称“杨胡子”,于1938年牺牲)和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六旅副旅长、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黄骅(于1943年6月30日牺牲),“新盐山”改称靖远县,“北盐山”——新海改称黄骅县。
1949年,靖远县复称盐山县。
1955年,析孟村等地建孟村县。
1958年11月8日,孟村、庆云、盐山合并,称孟村回族自治县,县委驻地盐山镇,12月25日,改称盐山县。

④ 黄骅港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1.去黄骅港的游客主要是去三千吨码头看看海,然后坐一下旅游船,去海上玩一下。

2.还可以去一千吨码头来买点海鲜,每天渔船都会在这个码头靠岸。

3.此外,神华集团、国华电厂都在黄骅港。

4.还可以去神华集团的万吨码头去参观一下。看一看外轮和新建的杂货码头。

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⑤ 求天津历史

天津地区从新石器时代始历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隋唐直至辽宋数千年的不断开发,在原始聚落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了早期文明。直金朝,天津地区因地利而成为戍守要塞-直沽寨;元朝又因海漕输转形成河港,在此建立海津镇;明朝设卫筑称之后,随着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天津渐渐发展成为一座新兴的商业城市;到清代中叶以前,天津得河槽、海运和芦盐之利,已迅速发展成为北方的商业集散中心、拱卫京师的畿辅重镇。从咸丰十年(1860〕被迫开埠至民国时期,是天津崎型发展阶段,一方面,作为工业大城市不断向近代化发展,另一方面社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化日益加深。直到 1949年1月15日城市解放,天津才揭开了历史的崭新篇章。在距今约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便已开始在此聚居和劳动生息了。蓟县城东五里发掘的围坊遗址,即为原始社会至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存。殷商时期,天津北部山区分布着戌狄等少数民族的一些小国。西周及春秋时期,这一地区是召公姬百及其宗支的封地。战国时期,今海河南北大致分属赵、燕两国,为燕、赵、齐争雄角逐之地。
秦代天津地区属上谷郡。西汉时,天津地区南部属渤海郡的章武、东平舒、文安县;北部属渔阳郡的泉州、雍奴和右北平的无终县。泉州城遗址在今武清县的城上村,遗址范围内文物遗存丰富,有鬲、豆、陶釜、瓦当和印有“泉州”戳记的陶盆残片。在其东南11公里的双口镇也发现有“泉州”戳记的陶罐、陶钵等器物。东平村称遗址在静海西钓台村,遗址上散布着许多战国和西汉时期的文物。
天津地区濒临渤海,具有得天独厚的盐业生产条件,西汉王朝在全国公设盐官38处,条件地区就有泉州、章武两处,可见这里的制盐业在当时已占有一定的地位。天津枕河濒海,水运历史悠久。东汉末年,曹操破袁绍后北征乌恒,出于军事运输的需要,自建安十一年 (206)始,先后开凿了平虏渠、泉州渠和新河渠三条运渠,这是天津地区历史上最早的人工河流,也就自那时起奠定了华北平原上 300余条大小河道汇流至今天天津地区,循当时称作派河尾的今海河注入渤海的区域水文形势,同时还为这里后来发展成河海交通咽喉准备了条件。曹魏时处于派河口的漂榆邑(约今东丽区军粮城一带〕,无疑是这种有利条件形成之后不久出现的第一个原始河口港,输转、储存军需物资是它的首要职能。大业四年 (608),随炀帝为东征高丽,命令开凿永济渠,“自洛口开渠,达于涿州郡,以通漕运”,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从此形成。大运河把黄河、淮河长江和在派尾河入海的华北平原诸河汇成的水系(即今河海水系〕,联成水道交通网,遂使地近运河北端、兼有河海航运之便的派河尾的地位更趋重要。金元时期是天津城市形成的早期阶段。元代在大都(北京〕附近屯田,直沽成为军屯的重要地区。
"天津"这个名字出现于永乐初年,为朱棣所赐,意为天子渡河的地方。永乐二年(1404),天津作为畿辅要地正式设卫〔卫所是明朝的军事建置),故有“天津卫”之称。后增设天津左卫、天津右卫。天津三卫直隶于后军都督府,共有官兵1.6万余人(1493-1494)间,天津兵备道刘福将卫城用砖包砌,建四座城门,分别题额为“镇东”、“定南”、“安西”、“拱北”城中心建鼓楼,鼓楼下起空心方城,从此天津城初具规模。此后天津成了离京都既近且大的漕粮储囤所。
天津的集市和商业区正式出现于明宣德年间(1426-1435〕分布于城中心和四门,附近到弘治年间1488-1505,以增设五集一市,集市大大活跃了天津市场,这时的天津已成为中国北方的商品集散地,人口也比往昔大增。明中叶以后,渤海湾西岸盐场逐渐采用晒盐技术,从此天津地区的盐产量大大增加,且质优价廉。为清代芦盐产销中心转移到天津创造了条件。明崇贞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义军攻陷北京,建号大顺,次日,天津也成为大顺的辖区。 公元1644年清潮王朝入关后,随着统治地位的稳固和经济发展,天津卫作为京师门户的地位日益重要。雍正九年升为天津府,辖天津、青县、静海、南皮、盐山、庆云和沧州等6县1州。从此天津已成为畿辅首邑。清康熙年间,随着河海航运的发展,南北各地商品大量吞吐,使天津商业空前繁荣。18世纪初,由于埠际间商业的发展,天津出现了汇兑业务的钱庄,此后,南北商人竟相效尤。商业、金融业的发展使天津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国北方的商贸中心。
第二次鸦片战争间,天津作为拱卫京师的军事重地,其作用更加突出。在三次大沽口之战中,列强均直取天津,以图威胁清政府,迫其签订城下之盟。根据1860年10月签订的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天津被迫开为商埠。随着天津的开埠,外商开始进入天津并设立洋行,天津也由一个内向的封建性商业城市逐步演变为以华北、东北乃至西北为腹地外向贸易中心。1870年廷任命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任此职二十余年间极力兴办洋务运动,通过创办天津机械局及开创近代矿业、交通、邮电事业,天津成为中国洋务运动的中心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华北,天津成为争夺的目标,通过划分租界,设立银行,天津的半殖民地化随之加深。辛亥革命后,天津改为天津县,直隶省省会设于天津。1928年6月28日,直隶省改称河北省,省会仍设天津,以天津城及附近地区设置天津特别市,是为天津市之始。民国时期,天津的文化教育事业继续有所发展。1919年10月17日,张伯苓创办南开中学大学部,两年后,正式改称南开大学。
天津人民具有爱国、民主的光荣传统,20世纪以来的半个世纪里,天津人民反侵略、反压迫的英勇斗争为天津历史谱写了光辉篇章。1948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了平津战役,1949 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天津城市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畸形发展阶段宣告结束,开始跨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⑥ 古代天津的旧称

直沽是天津的旧称
海津镇是元时天津的旧称,

⑦ 天津这个地方在宋朝是属于北宋疆土还是辽国的疆土

天津地区从新石器时代始历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隋唐直至辽宋数千年的不断开发,在原始聚落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了早期文明。直金朝,天津地区因地利而成为戍守要塞-直沽寨;元朝又因海漕输转形成河港,在此建立海津镇;明朝设卫筑称之后,随着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天津渐渐发展成为一座新兴的商业城市;到清代中叶以前,天津得河槽、海运和芦盐之利,已迅速发展成为北方的商业集散中心、拱卫京师的畿辅重镇。从咸丰十年(1860〕被迫开埠至民国时期,是天津崎型发展阶段,一方面,作为工业大城市不断向近代化发展,另一方面社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化日益加深。直到 1949年1月15日城市解放,天津才揭开了历史的崭新篇章。在距今约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便已开始在此聚居和劳动生息了。蓟县城东五里发掘的围坊遗址,即为原始社会至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存。殷商时期,天津北部山区分布着戌狄等少数民族的一些小国。西周及春秋时期,这一地区是召公姬百及其宗支的封地。战国时期,今海河南北大致分属赵、燕两国,为燕、赵、齐争雄角逐之地。

秦代天津地区属上谷郡。西汉时,天津地区南部属渤海郡的章武、东平舒、文安县;北部属渔阳郡的泉州、雍奴和右北平的无终县。泉州城遗址在今武清县的城上村,遗址范围内文物遗存丰富,有鬲、豆、陶釜、瓦当和印有“泉州”戳记的陶盆残片。在其东南11公里的双口镇也发现有“泉州”戳记的陶罐、陶钵等器物。东平村称遗址在静海西钓台村,遗址上散布着许多战国和西汉时期的文物。

天津地区濒临渤海,具有得天独厚的盐业生产条件,西汉王朝在全国公设盐官38处,条件地区就有泉州、章武两处,可见这里的制盐业在当时已占有一定的地位。天津枕河濒海,水运历史悠久。东汉末年,曹操破袁绍后北征乌恒,出于军事运输的需要,自建安十一年 (206)始,先后开凿了平虏渠、泉州渠和新河渠三条运渠,这是天津地区历史上最早的人工河流,也就自那时起奠定了华北平原上 300余条大小河道汇流至今天天津地区,循当时称作派河尾的今海河注入渤海的区域水文形势,同时还为这里后来发展成河海交通咽喉准备了条件。曹魏时处于派河口的漂榆邑(约今东丽区军粮城一带〕,无疑是这种有利条件形成之后不久出现的第一个原始河口港,输转、储存军需物资是它的首要职能。大业四年 (608),随炀帝为东征高丽,命令开凿永济渠,“自洛口开渠,达于涿州郡,以通漕运”,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从此形成。大运河把黄河、淮河长江和在派尾河入海的华北平原诸河汇成的水系(即今河海水系〕,联成水道交通网,遂使地近运河北端、兼有河海航运之便的派河尾的地位更趋重要。金元时期是天津城市形成的早期阶段。元代在大都(北京〕附近屯田,直沽成为军屯的重要地区。

"天津"这个名字出现于永乐初年,为朱棣所赐,意为天子渡河的地方。永乐二年(1404),天津作为畿辅要地正式设卫〔卫所是明朝的军事建置),故有“天津卫”之称。后增设天津左卫、天津右卫。天津三卫直隶于后军都督府,共有官兵1.6万余人(1493-1494)间,天津兵备道刘福将卫城用砖包砌,建四座城门,分别题额为“镇东”、“定南”、“安西”、“拱北”城中心建鼓楼,鼓楼下起空心方城,从此天津城初具规模。此后天津成了离京都既近且大的漕粮储囤所。

天津的集市和商业区正式出现于明宣德年间(1426-1435〕分布于城中心和四门,附近到弘治年间1488-1505,以增设五集一市,集市大大活跃了天津市场,这时的天津已成为中国北方的商品集散地,人口也比往昔大增。明中叶以后,渤海湾西岸盐场逐渐采用晒盐技术,从此天津地区的盐产量大大增加,且质优价廉。为清代芦盐产销中心转移到天津创造了条件。明崇贞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义军攻陷北京,建号大顺,次日,天津也成为大顺的辖区。 公元1644年清潮王朝入关后,随着统治地位的稳固和经济发展,天津卫作为京师门户的地位日益重要。雍正九年升为天津府,辖天津、青县、静海、南皮、盐山、庆云和沧州等6县1州。从此天津已成为畿辅首邑。清康熙年间,随着河海航运的发展,南北各地商品大量吞吐,使天津商业空前繁荣。18世纪初,由于埠际间商业的发展,天津出现了汇兑业务的钱庄,此后,南北商人竟相效尤。商业、金融业的发展使天津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国北方的商贸中心。

第二次鸦片战争间,天津作为拱卫京师的军事重地,其作用更加突出。在三次大沽口之战中,列强均直取天津,以图威胁清政府,迫其签订城下之盟。根据1860年10月签订的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天津被迫开为商埠。随着天津的开埠,外商开始进入天津并设立洋行,天津也由一个内向的封建性商业城市逐步演变为以华北、东北乃至西北为腹地外向贸易中心。1870年廷任命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任此职二十余年间极力兴办洋务运动,通过创办天津机械局及开创近代矿业、交通、邮电事业,天津成为中国洋务运动的中心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华北,天津成为争夺的目标,通过划分租界,设立银行,天津的半殖民地化随之加深。辛亥革命后,天津改为天津县,直隶省省会设于天津。1928年6月28日,直隶省改称河北省,省会仍设天津,以天津城及附近地区设置天津特别市,是为天津市之始。民国时期,天津的文化教育事业继续有所发展。1919年10月17日,张伯苓创办南开中学大学部,两年后,正式改称南开大学。

⑧ 黄骅有什么著名的建筑和历史吗

【黄骅概况】黄骅市位于北纬38°09'-38°39',东经117°05'-117°49'之间。黄骅拥有中国冬枣之乡、中国北方模具之乡、全国科技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和全国体育先进市等称号。黄骅历史悠久,大约在70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秦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在今黄骅羊二庄乡置柳县。柳县是秦推行郡县制首批置县之一。秦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方士徐福为秦始皇求长生之药,率500名童男和500名童女渡海到蓬莱,入海前经柳县,在今羊二庄西建卯兮城。1938年建立新海县,1943年由新海县与青城县合并为新青县。194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牺牲于县内的黄骅(原115师教导六旅副旅长兼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烈士而易名黄骅县。1989年撤县建市。秦代丱兮城遗址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为求长生死生之药,派方士徐福带数千名童男童女去海上求仙寻不死之药,侨居的城池叫丱兮城。经多方考证,丱兮城遗址在黄骅市羊二庄镇西北2.5公里处。如今,丱兮城遗址历经朝代更嬗2200余年,依稀可辨的遗址面积12.3万平方米,并可采集到绳纹砖,绳纹方格印大瓦等文物。武帝台古遗址武帝台古遗址位于临港化工园区驻地偏北五公里,面积约1300平方米,在耕地以前基高约二十余米,并有小庙一座,可容数人睡觉,有泥塑像,据称系汉将刘猛之“奉礼”。武帝台相传为汉武帝东巡观海所筑。《北魏地形志》载:“章武有武帝台”,《畿辅通志》(康熙版)载:“武帝台在盐山东北七十里”。,土内多有素面灰砖等。采集物有战国红陶斧、豆把、豆盘绳纹碎残片,和汉陶罐残片、瓦片、五铢钱。据考,武帝台下部基址为西汉遗迹,上部系后世修筑,台往东这悔边的土地是西汉时期黄河在此八海造成的河口冲积扇。故此台在汉初正是临海建筑《魏土地记》载:“章武县东百里有武帝台,南北有二台,相距六十里,谷云汉武帝东巡海上所筑。”《大清一统志》载此为扔台,北台在今沙井子村(今天津大港),已被夷为平地。黄骅博物馆藏汉代釉陶灶郛堤城遗址郛堤城遗址位于黄骅市市区北部,在羊三木回族乡刘皮庄南2公里。该古城总面积为186813平方米,城址已风化残存,城内已辟为农田,城墙呈方形,东南西北各约一华里,四面城墙残存;采集物有绿釉残陶钵、夹砂红陶、三棱铜箭镞、古盔等。根据所采标本及文献记载初步定为汉——战国。据《盐山新志》记载。西汉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于此置合骑候国,称合骑城。《长芦盐法志》则称系为防狄卢而设屯兵之所,称伏狄城,当地讹称武帝城,今称郛堤城,198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城西才元北齐墓黄骅博物馆藏北齐墓陶俑该墓位于黄骅市旧城镇旧城村东南约1500米,南距西才元村约500米。墓地原为高约1米之土台,东西27米,南北33米,墓室位于土台西侧。墓为砖砌单室墓,墓室略呈扁圆形,东西4.9米,南北6.2米,四壁外凸,壁高2.6米,厚0.7米,墓砖砌法为三横一竖,墓底铺砖,墓向南偏西10度。据墓志记载,墓主姓常名文贵,字蔚荣,沧州浮阳郡高城县崇仁乡修义里人,为人意志坚强,刚毅不屈。约公元556年被封为兖州赢县县长,在任期间光明磊落,美名誉满四境。公元560年提升为青州乐安郡太守(相当现在的专员)之后命运不断变迁,去世之后,他的三个儿子为他修建了高大坚固的坟墓,并刻墓志,永远记载着他的事迹。墓志铭为:生能独杰,死亦孤雄,千神来奉,万鬼竟修。黄骅博物馆藏北齐墓陶俑海丰镇金元遗址海丰镇出土的彩陶该遗址位于黄骅市羊二庄镇海丰镇村与杨庄村之间,南北约500米,东西约1000米,面积约超过50万平方米。其中,以各种瓷器标为最多,就目前所知,瓷器中至少有定窑、井陉窑、磁州窑、耀州窑、钧州窑、龙泉、景德镇等几个窑口的产品,比较精美的有印花白瓷、井陉窑印花、双色釉点彩、磁州窑的划花、剔花、红绿彩、耀瓷中的印花等,还有一些制作工艺较高的绞胎、绞釉瓷、瓷塑人物、老虎枕等,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遗址丰富的内涵和金代高超的制瓷工艺。中国象棋、骨牌、围棋大量出土。遗迹方面大量瓷器的出土,证实海丰镇在金代时已经成为以瓷器为主的贸易集散地。同时较多的围棋子的出土亦表明早在800年前,海丰镇一带围棋风气之盛,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发展状况。海丰镇遗址发掘是我国多年来宋元阶段考古少有的发掘项目,也是配合基建中的重要发现,黄骅市境内20条河流汇集九处入海,饵料丰富,有鱼、虾、蟹、贝、藻五大类上百种海产品,尤以东方对虾、渤海梭子蟹、快鱼、平鱼、目鱼最为名贵,黄骅市境内现存文化遗址20多处,现存海上渔村、人民公园、博物馆等人文景观5处,野外的骅南淀、骅北淀、海滨浴场,是人们沐浴大自然、打猎、游玩、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
你可以看看我给你的资料,然后再决定

⑨ 蜀汉刘备登基在哪县哪镇

章武元抄年(221年),刘备在曹丕袭篡汉建魏后,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
历史并未记在刘备详细的称帝地址,不过一般来说,皇帝会在自己的宫殿称帝,刘备应该也不会例外。
关于蜀汉皇宫,历史上一直存在两种说法

。说法一:在武担山之南的今八宝街一带

;说法二:在今日的成都市中心天府广场

。近期有研究发现,刘备当年的蜀汉皇宫,

或在天府广场东北侧!

根据从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传来消息,考古人员结合文献记载和近年的考古发现,认为蜀汉宫城遗址,极可能就在当年挖出石犀的天府广场东北侧、今四川大剧院附近一带。
希望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⑩ 盐山县千童镇是日本的老家吗

山县千童镇地处古黄河近海处,为战国时期齐之饶安邑。公元前209年,秦方士徐福借用皇权力量,于此及其周围募集数千童男女,百工武士,筑千童城,具衣食舟辑,东渡扶桑,首开中日交流、世界远航先河,得平原广泽,传农耕,教医药,授纺织,止王不归。

徐福东渡,把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力和秦文化传给日本,促使日本政治、经济、文化大跨度发展。日本迅速从荒蛮的绳纹文化阶段,进入到文明的弥生文化阶段,日本史学界把徐福誉为“弥生文化的旗手”,“弥生的日轮”。日本人民把徐福尊之为“丰收神”、“收获神”、“冶铁神”、“纺织神”。甚至包括日本在内的海内处史学家把传说中的日本开国天皇--神武天皇,认为就是秦徐福。在日本,有关徐福的古迹56处和传说36种,徐福会、徐福庙遍布列岛。

至今,千童镇尚保留一种风情奇特的民间祭祀活动--信子节,其最早出现于汉代,每逢甲子年农历三月二十八举办一次。无独有偶,在对岸的日本左贺金立山一带,也有“徐福大祭”的活动--氏子节,且两地在举办时间上相互吻合。

日本族系中,羽田,羽太,八田,潘多,波多,拌等,此姓的日文发音皆与“秦”的发音同,读“hta”。包括前首相羽田孜在内的许多日本人,都认为自己的祖先是从大陆渡过来的“秦人”,他们称千童城为“家”,“祖先故里”。

为研究、抢救、宣传、利用千童这一珍贵文化,当地政府先后恢复了千童祠、千童碑(原件一说被运往日本)等历史景观,做为展示、纪念先民东渡和弘扬、研究千童文化的现代综合载体--千童博物馆,正在积极筹建之中。

在某种意义来讲,大和民族是黄河文明的一次海上延伸和成功尝试,“中日友好第一使者”徐福,将永垂青史。盐山县千童镇作为这一东渡壮举的发源地,成为“中国历史第一侨乡”。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