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山遗址城
⑴ 关于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禹在上古时期,带领百姓于天灾大自然做艰苦的斗争,终于战胜了大洪水,大禹从他父亲内那里总容结了治水的教训,采用了更加灵活的方式,疏通水流,这有就顺利地将洪水引入大海中,大禹治水过程及其艰苦和英勇,出现了三顾家门而不入的典故。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时间,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凶恶,驯驯服服地平缓地向东流去,昔日被水淹没的山陵露出了峥嵘,农田变成了米粮仓,人民又能筑室而居,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后代人们感念他的功绩,为他修庙筑殿,尊他为“禹神”。
(1)涂山遗址城扩展阅读:
大禹治水的历史意义
大禹治水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起重要作用。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依靠艰苦奋斗、因势利导、科学治水、以人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
由此形成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为邦本、科学创新等为内涵的大禹治水精神。大禹治水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
⑵ 涂山氏的遗址揭秘
安徽 电视台年曾报道“大禹治水,大禹娶涂山氏女,建立涂山氏国”的传说一直困惑着人们,成为中华文明探源的重大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蚌埠市文化局不间断地对蚌埠西郊的涂山进行科学探讨。专家们对涂山脚下的禹会村进行了试发掘,探测到50万平方米的地下遗址,并且有重大发现。“涂山氏国”遗址有望证实,也有望填补中华文明探源的空白。
曾经主持发掘蒙城尉迟寺遗址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王吉怀主持了这次禹会村的考古工作。遗址面积大概有50万平方米,考古人员发觉了非常丰富的器物。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吉怀:出土的东西让他很高兴,这都属于龙山文化比较常见的东西。而且更典型的呢,就类似于这样的,鬼脸式的鼎腿,这个是最典型的龙山的东西。所以判断它禹会村遗址是龙山文化遗址,那就距今四千年前后的。
这个时间段印证了传说 中大禹治水,大禹娶涂山氏女和禹会诸侯于涂山的传说。《史记》记载“夏之兴也以涂山”。地理位置吻合,地下又有大型建筑遗址,使“涂山氏国”的记载有了被证实的依据。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吉怀表示龙山文化就正处在这个阶段,它就发展到原始社会末期了,已经到国家形成这个门槛迈进了。另外我们还相信这个禹会遗址跟大禹治水有关系
禹会村遗址已经列入“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研究”课题,正式发掘也将开始。大量尘封地下几千年的秘密也将逐渐被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