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海遗址放光
1. 查海遗址的 查 字怎么读
査 作为人名的时候读 zha (一声)
2. 阜新市查海遗址博物馆的介绍
查海遗址博物馆属新建馆,1992年9月4日正式开馆。隶属于阜新市文化局。该馆设计新颖,造型独特,意在表现原始人类地穴式房屋特点。占地面积75600平方米,建筑面积877平方米。
3. 查海遗址的文物保护
1992年9月4日开始,阜新市政府拨款修建查海遗址博物馆。建筑面积为977平方米,高11米,为框架结版构,由权6个半地穴式人类住址组合而成,分为4个室内展厅、3个实物展厅。
1992年,查海遗址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 查海遗址的历史沿革
1982年被发现。
1983年,省考古队复查认为是距今7000多年的原始人类聚落遗址。
1987年,经国家文回物局批准,开始进行发答掘。
从1987年至1994年,经过7次发掘,发掘面积达1万平方米,约占遗址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1995年,查海遗址被定为阜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5. 查海遗址的文化与历史价值
与查海遗址同时代、面貌相近的文化遗存分布于邻近的内蒙东南部、河北承版德、北京北部权。其中著名的主要是敖汉旗兴隆洼遗址,这些文化类型通称为兴隆洼文化。专家们认为,查海遗址与兴隆洼遗址虽同属一个时代、一个文化区中,但却是有差异的文化类型。前者的房址柱洞分布有序,内外一般两层;后者则柱洞无序且柱洞很少。在陶器纹饰上,学者以压印之字文为主;后者则以划花、交叉线纹和席纹为主。前者陶器多为敞口罐;后者为敛口筒形罐。专家们认定,两遗址是同时代、同一文化区中两个并存、相互依存的文化类型。所以,把以查海遗址为代表的遗存称做查海文化。查海文化的典型代表是玉文化和龙文化,又称玉·龙文化。 苏秉琦先生欣然命笔:玉龙故乡,文明发端。
1996年查海遗址被批准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 查海遗址的历史影响
1994年,查海遗址曾复发掘发现的一制条距今8000年的兴隆洼文化石块堆塑龙。这条龙用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砾岩摆塑,全长19.7米,龙头部最宽处约2米,呈昂首张口、弯身弓背状。这样的龙形在后来的考古中又有多次发现:1987年由濮阳市文物工作队发掘发现于一座形式奇特的墓葬内。该墓中部有一具成年男性骨架,大体呈头南足北的仰卧直肢姿势,在人骨架的东西两侧以蚌壳摆塑了龙虎图案。龙虎头北尾南,与人骨架的头脚方向相错。其中蚌壳龙位于人骨架的东侧,长1.78米。龙昂首、曲颈、弓身、前爪扒、后爪蹬,状似腾飞。2004年,考古学家又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了一个大型的绿松石龙形器,年代大概是3700年前后,这说明查海龙对后世龙形产生了重大影响,堪称中国龙的原型。
7. 查海遗址的介绍
查(chá)海遗址位于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乡查海村西五里,内距阜新市区25公里,是新石器时代早容期的原始部落遗址,距今已有7600年,加树轮校正超过8000年,被考古学界称为“中华第一村”。1982年发现,到目前已进行过7次发掘,发掘7600平方米。遗址内发现有半地穴式房址30余座、墓葬5座。房址呈南北或东西向成行排列,以风化岩开凿为房基,面积最大者可达90平方米。遗址中还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玉器等遗物。1992年9月4日,阜新市政府修建查海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1996年国务院公布查海遗址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 阜新查海遗址在哪坐几路车到达
在G101国线附近的北查海
有查海遗址博物馆
平时都没什么人
不去也可以
地图上有
站前火车站东边的大商超市五元一份的阜新地图
2011年版的
图面显示一个方框
里面有三个脚的鼎
图案
就是位置
9. 查海遗址的文物遗存
揭露出遗迹、复遗物有房址、陶器制、石器、玉器等。经测定,这个遗址,年代为距今7600±95年,加树轮较正,已超过8000年,是目前东北地区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
这个遗址时代虽早,却具相当的进步性。陶器纹饰复杂多变,压印之字纹、栉目纹细密整齐,布局分段有规律。纹饰中还出现了压印的沟连四字形纹饰。出土的龙纹陶片,已具备中国古代龙形象的基本特征。大型石塑龙堪称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最早、形体最大的龙形象。出土的玉 、玉匕等玉器经科学鉴定,均为透闪石软玉。在世界上,时代这样早的真玉是极为罕见的。
已故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生前曾多次考察查海遗址出土文物,认为查海遗址位于红山文化分布区内,时间比红山文化早一个阶段。有最早的龙纹陶片、最早的玉器,是红山文化的根系。玉器、房址、陶器、龙纹反映了社会生产、关系的进步性,这已是中华文明的起步阶段。中国文明起源,北方先迈了一步,查海七、八千年的玉器就是证明。
10. 查海遗址五一开放吗
茶海遗址5月1日期间是能够开放的,要在网上预约门票和取得当地的健康码,才可以迁往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