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火焰山在哪里
1. 《西游记》中的火焰山是指今天的哪里
《西游记》中的火焰山指的是新疆吐鲁番市火焰山。新疆火焰山是吐鲁番最著名的景点。其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古丝绸之路北道,主要由中生代的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的赤红色砂、砾岩和泥岩组成。当地人称它为“克孜勒塔格”,意即“红山”。
火焰山古称赤石山,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古丝绸之路北道。呈东西走向。火焰山,维吾尔语称“克孜勒塔格”,意为“红山”,唐人以其炎热曾名为“火山”。
山长100多公里,最宽处达10公里,海拔500米左右,主峰海拔831.7米。火焰山童山秃岭,寸草不生,飞鸟匿踪。每当盛夏,红日当空,赤褐色的山体在烈日照射下,砂岩灼灼闪光,炽热的气流翻滚上升,就像烈焰熊熊,火舌撩天,故又名火焰山。
(1)西游记的火焰山在哪里扩展阅读:
神话传说:
火焰山有其独特的自然面貌,加上明代晚期吴承恩将唐三藏取经受阻火焰山,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写进著名古代小说《西游记》,把火焰山与唐僧、孙悟空、铁扇公主、牛魔王联系在一起,使火焰山神奇色彩浓郁,成天下奇山。
游人到火焰山,还能看到唐僧路过时的栓马桩—一柱凌空的山石还屹立在胜金口内;远处一片平顶的山坡,则是唐僧上马的踏脚石;拴马桩东,隔峡谷有一高峰顶着一块活像长嘴的巨石,人称八戒石;一边看着奇景,一边说起孙猴子借铁扇公主芭蕉扇扇灭火焰山烈火的故事。
话说唐三藏西天取经路阻火焰山,遇一长者道:“敢问公公,贵处遇秋,何返炎热?”老者道:“敝地唤做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三藏道:“火焰山却在那边?可阻西去之路?”老者道:“西方却去不得。
那山离此有六十里远,正是西方必由之路,却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盖,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哩。”三藏闻言,大惊失色,不敢再问……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初到火焰山时便遭遇这一段对话,从此引出了铁扇公主、牛魔王以及三借芭蕉扇的故事。
2. 西游记中的火焰山位于我国现在的哪里
吐鲁番
西游记中的火焰山古称赤石山是吐鲁番最出名的景点,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古丝绸之路北道。
答题不易望采纳!
3. 《西游记》中的火焰山在哪里
火焰山在新疆吐鲁番。其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古丝绸之路北道,主要由中生代的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的赤红色砂、砾岩和泥岩组成。当地人称它为“克孜勒塔格”,意即“红山”。
火焰山是中国最热的地方,夏季最高气温高达摄氏47.8度,地表最高温度高达摄氏89℃,沙窝里可烤熟鸡蛋。吐鲁番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虽然年平均温度只有14.5℃,然而超过35℃以上的日数却在100天以上,即使38℃以上的酷热天气也有38日之多,是名符其实的“中国热极”。
(3)西游记的火焰山在哪里扩展阅读:
火焰山真正的形成原因是地壳运动。而它所位于的吐鲁番盆地,在自然环境方面占有几个中国之最:最低(有仅次于约旦死海的世界第二低地艾丁湖,湖面低于海拔154.43米)、最热(最高温度曾达到49.6摄氏度)、最干(年平均降雨量仅16毫米)。
火焰山深居内陆,湿润气流难以进入,云雨稀少十分干燥,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少,到达地面热量多;地面又无水份供蒸发,热量支出少,地温升得很高,而大地又把能量源源不断地传给大气。
加上火焰山地处闭塞低洼的吐鲁番盆地中部,一方面阳光辐射积聚的热量不易散失;另一方面沿着群山下沉的气流送来阵阵热风,由于焚风效应,更加剧了增温作用,以上种种,使这里形成名副其实的“火洲”。
4. 《西游记》里的火焰山是今天什么地方
《西游记》里的火焰山是指今日的新疆吐鲁番火焰山。
火焰山之所以被称作火焰山,是因为这里是中国最热的地方,就像有火焰烤着一样。根据气温显示,这里夏季最高气温可高达47.8℃,地表最高温度可高达摄氏89℃,属实是非常炎热的。
火焰山古称赤石山,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古丝绸之路北道。呈东西走向。火焰山,维吾尔语称“克孜勒塔格”,意为“红山”,唐人以其炎热曾名为“火山”。 山长100多公里,最宽处达10公里,海拔500米左右,主峰海拔831.7米。
火焰山是中国最热的地方,夏季最高气温高达摄氏47.8度,地表最高温度高达摄氏70度以上,沙窝里可烤熟鸡蛋。由于地壳运动断裂与河水切割,山腹中留下许多沟谷,主要有桃儿沟、木头沟、吐峪沟、连木沁沟、苏伯沟等。而这些沟谷中却绿荫蔽日,风景秀丽,流水潺潺,瓜果飘香。
(4)西游记的火焰山在哪里扩展阅读
火焰山不但气温写实,形象也很写实。火焰山地处古丝绸之路北道沿线,古称赤石山,当地维吾尔语称之为“克孜勒塔格”,意为“红山”,古人以其炎热将其命名为“火山”。可见西游记中火焰山的由来很有历史渊源。
吐鲁番及其周边地区山体由红色泥岩、砂砾岩组成,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将这种主色调为红色的泥岩、粉砂岩、砂岩等陆相及浅水湖相沉积物形成的岩层命名为红层。
红层在我国有广泛的分布,在西南、华南、东南和西北地区均有分布,出漏在地表的红层在风化啊、侵蚀、搬运等地质作用长期雕刻下,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貌形态。
再回到火焰山,这里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四周的群山为盆地提供了充足的地下水,当地的维吾尔族人针对当地的自然条件,智慧的开发了坎儿井,充分的利用地下水,又有效的减少蒸发损耗,将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漠开发成富庶的绿洲。
5. 西游记的火焰山在什么地方
西游记的火焰山应该是新疆的吐鲁番。
6. 西游记中的火焰山位于我国现今的什么地方
《西游记》里的火焰山在今天的新疆吐鲁番市。火焰山有其独特的自然面貌,明代晚期吴承恩将唐三藏取经受阻火焰山,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写进著名古代小说《西游记》,把火焰山与唐僧、孙悟空、铁扇公主、牛魔王联系在一起,使火焰山神奇色彩浓郁,成天下奇山。
游人到火焰山,还能看到唐僧路过时的栓马桩—一柱凌空的山石还屹立在胜金口内;远处一片平顶的山坡,则是唐僧上马的踏脚石;拴马桩东,隔峡谷有一高峰顶着一块活像长嘴的巨石,人称八戒石;一边看着奇景,一边说起孙猴子借铁扇公主芭蕉扇扇灭火焰山烈火的故事,此行便变得兴趣盎然。
话说唐三藏西天取经路阻火焰山,遇一长者道:“敢问公公,贵处遇秋,何返炎热?”老者道:“敝地唤做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三藏道:“火焰山却在那边?可阻西去之路?”老者道:“西方却去不得。
那山离此有六十里远,正是西方必由之路,却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盖,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哩。”三藏闻言,大惊失色,不敢再问……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初到火焰山时便遭遇这一段对话,从此引出了铁扇公主、牛魔王以及三借芭蕉扇的故事。
(6)西游记的火焰山在哪里扩展阅读
火焰山是天山东部博格达山坡前山带短小的褶皱,形成于印支—早燕山运动时期,改造定型于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山脉的雏形形成于距今1.4亿年前,基本地貌格局形成于距今1.41亿年前,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岁月,跨越了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几个地质年代.
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中部,当地人称“克孜勒塔格”,意即“红山”.由吐鲁番向东去鄯善的路段中,有百多公里蜿蜓起伏的红色山峰.这是一条东西长约100千米,南北宽7 ~10千米,平均高度500米左右的年轻褶皱低山.最高峰位于胜金口附近。
海拔851米.它主要由中生代的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的赤红色砂、砾岩和泥岩组成.山体雄浑曲折,主要受古代水流的冲刷,山坡上布满道道冲沟.山上寸草不生,基岩裸露,且常受风化沙层覆盖盛夏,在灼热阳光照射下。
红色山岩热浪滚滚,绛红色烟云蒸腾缭绕,热气流不断上升,红色砂岩熠熠发光,恰似团团烈焰在燃烧,故名火焰山.这里是中国最炎热的区域,夏季气温高达摄氏四十七度,据说山顶气温可达摄氏八十度.
7. 西游记中的火焰山是什么地方
火焰山是我国新疆境内吐鲁番地区的一座山,因为吐鲁番地区是一个盆地,气温很高,夏天最高气温有时可达40-50摄氏度,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古书称之为“赤石山”,维吾尔语称“克孜勒塔格”〔意为红山〕,由红色砂岩构成,东起鄯善县兰干流沙河,西至吐鲁番桃儿沟,形成一条赤色巨龙,东西走向,横卧于吐鲁番盆地中,全长98公里,南北宽9公里。一般高度500米左右,最高峰在鄯善县吐峪沟附近,海拔831.7米。
火焰山是天山东部博格达山坡前山带短小的褶皱,形成于喜马拉雅山运动期间。山脉的雏形形成于距今1.4亿年前,基本地貌格局形成于距今1.41亿年前,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岁月,跨越了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几个地质年代。
火焰山荒山秃岭,寸草不生。每当盛夏,七月流火,红日当头,地气蒸腾,焰云缭绕,赭红色的山体形如飞腾的火龙,十分壮观。
火焰山是全国最热的地方,夏季最高气温达47.8度,地表最高温度在70度以上。由于地壳运动断裂与河水切割,山腹中尚留下许多沟谷,主要有葡萄沟、桃儿沟、木头沟、吐峪沟、连木沁沟、苏伯沟等。在这些沟谷中,绿荫蔽日,风景秀丽,流水潺潺,瓜果飘香。
明人吴承恩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而脍炙人口,名闻天下。第五十九回和六十回写“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三调芭蕉扇”的故事,使火焰山披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成了一座奇山。
《西游记》写道:“西方路上有个斯哈哩国,乃日落之处,俗呼‘天尽头’。这里有座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那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袋、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哩!”这段文字显系夸张,但高温和寸草不生这些基本特征,与火焰山实际情况完全符合,不是凭空臆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