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桑遗址
1.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的哪个市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内[1],总占地面积3平方千米,始建于公元前3300年[2]。
良渚文化的年代为距今5300-4300年,持续发展约1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3]。分布于长江下游一带,共发现了136个遗址。良渚古城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在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发现之前,是中国最大的史前城址[4][5],一直被誉为“中华第一城”。[4]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坝[1],良渚古城是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的一个区域性早期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
2. 山东的历史,高密的历史
山东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发祥地之一。目前发现最早的山东人——“沂源人”,可以把山东的历史上推到四五十万年以前。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北辛文化,距今有8000年左右。举世闻名的原始社会末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都是在山东首先发现的。
自夏朝开始,山东进入奴隶制社会。商朝建立以前,山东是商族活动的中心,商前期的五次迁都,有三次在山东境内。商朝建立后,山东仍是其统治的中心地区。西周实行“封邦建国”之策,封吕尚于齐,封周公旦于鲁,另外尚有曹、滕、卫诸国。
齐国“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鲁国融合周文化与东方文化,为“礼仪之邦”。齐、鲁作为周王朝的两大支柱,经济、文化取得更快发展,对以后山东地方历史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据考古发掘资料证明,远在5000年前已有先民在高密境域繁衍生息。秦置高密县后,治城阴城(今井沟镇前田庄东),属胶东郡(治即墨,今平度市东南)。西汉,高密县先属胶西国,改高密国(俱都城阴城)。新莽天凤元年,改高密曰章牟。东汉复称高密,属高密国(都城阴城)。
三国时,高密县归魏,属城阳郡(治东武,今诸城市)。西晋怀帝永嘉之乱后,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高密县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等国。其上属皆相因袭。南燕亡后,又归东晋,属高密国(都黔陬,今胶州市黔陬村东)。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时,高密县属高密郡(治桑犊,今潍坊市坊子区泉河头附近)。北朝元魏、北齐、北周时,高密县仍属高密郡(元魏治高密,即城阴城;北齐移治东武,今诸城市)。隋文帝统一全国,高密县移治今柏城镇故献。初属密州,复改称高密郡(俱治东武,今诸城市)。
唐建国,高密县治移今市区(战国前夷维国都城,汉为夷安县治)。初属高密郡,改称密州,又改州为高密郡,后又改称密州(俱治今诸城市)。五代时,高密县上属仍为密州。北宋与金,高密县属密州(仍治今诸城市)。元代,高密县属胶州(治今胶州市)。
明代,高密县改属莱州府(治掖县,今莱州市)。清,初沿明制,光绪三十年,胶州升为直隶州,高密县改属胶州(治今胶州市)。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高密县初仍属滨北专区。1950年5月改属胶州专区。
1956年3月划归昌潍专区。1967年2月昌潍专区改称昌潍地区,1981年5月改称潍坊地区,1983年10月改称潍坊市,高密县均顺次属之。1994年5月18日,撤销高密县,设立高密市(县级),以高密县的行政区域为高密市的行政区域。高密市归潍坊市代管。
(2)邱桑遗址扩展阅读: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山东省土地调查面积总计15.7965万平方公里。2017年山东省年末总人口10005.83万人。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山东省辖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莱芜、临沂、德州、聊城、滨州、菏泽17个地级市,县级单位137个(市辖区55个、县级市26个、县56个),乡镇级行政单位1824个 。
高密地处山东半岛腹地,秦代置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上属几经改变。撤县设市后,作为县级市,归潍坊市代管。行政区划及其称谓因社会发展变化而多次发生变更。
3. 滕州界河镇有什么出土遗址
北辛文化遗址:在滕州市官桥镇的北辛村北,薛河故道北岸突起的土岗上,发掘一处原始社会遗址。
滕国故城遗址:今县城西南7.5公里姜屯镇滕城村,为古滕国故都城,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薛国故城遗址:位于县城南20公里张汪镇和官桥镇交界处。城东北角有孟尝君及其父田婴墓,城北门外有毛遂墓。薛国故城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邾国故城遗址:城区东部,荆河东岸有一土城村,是史书记载为古郳国故址。
春秋昌虑邑城:昌虑故城座落在滕州市羊庄镇土城村,古薛河北岸,陶山的北麓。
春秋鲁国郎邑—郁郎:距县城西北25公里,属滨湖镇。
春秋合乡故邑城:在今山亭区城头乡驻地。
战国灵邱邑城:今址在山亭区桑村镇陡城村。
西汉阳城邑:古阳城为汉封邑,爵为侯,南朝刘宋置县,名阳平,高齐废。在今城区西部 20公里的级索镇王晁村。
4. 邱中的历史有谁知道啊~
请读这一文章:
艰辛立业惠泽世人的邱子文先生
邱子文先生字必建,1912年出生于榕城达道坊黄厝池北畔巷内,祖籍官溪都山家村。其父母育有五男二女,子文排行第五。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子文先生的母亲贫病交迫,不幸早逝,时子文仅5周岁。金元中年失偶,以父任兼母责,教养诸儿女。因家贫,子文先生15岁即辍学,经人介绍在中山路刘乾泰苎行为童工。
年未弱冠,子文先生即与长兄子忠、四兄子田,携手共创杂咸出口业于榕城。子文先生对所业极其专心钻研,对腌萝卜、卤咸菜,均能在运用传统工艺基础上,积极吸取新科学方法,使产品适味可口,深受顾客欢迎。数年间,杂咸产品畅销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各国大商埠。
艰辛立业
1932年,正当2l岁年华的子文先生与四兄子田联袂赴港谋生。初到香港,举目无亲,兄弟俩餐霜宿露,为人打杂工度日。不久,兄弟俩在皇后大道西租得53号空楼为作坊,继续操起旧业——腌咸菜等潮汕风味杂咸。兄弟俩起早摸黑地操持,除摆设摊点外,还走街串巷叫卖。工夫不负有心人,生意日见兴旺。第二年,该铺号被敲定为“任合兴”。
子文先生在有了“任合兴”宝号后,更发挥其过人才智,洞悉供求,运筹帷幄,瞄准国际市场,从潮汕进货,运至香港批发,生意越做越旺。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香港期间,香港百业萧条,众多厂家商号倒闭。但杂咸乃各阶层特别系中下层群众之必需生活食品,生意倒是一路旺盛,产品不断扩展至外埠。
日本投降后,香港重见天日。值此时,任合兴迎来了一位懂得做凉果之助理。这位精通凉果生产技术的师傅是一位广州人,他见于文先生为人厚道,遂将自己制作凉果技术献出,成立了任合兴果子厂有限公司。由于制作凉果工艺精、质量好、价钱平,公司生意蒸蒸日上,产品畅销南洋各地,任合兴成为了港九凉果业之巨擎。
60年代开始,子文先生除继续经营好任合兴果子实业有限公司外,开始将目光投向房地产开发,不失时机地以较低价格买进大片地皮,不数载一跃成为香港荃湾地产业之巨子。跨进70年代,子文先生已成为香港有名气有地位之人物。
惠泽世人
先生天性孝顺,缅怀祖德,在到香港后的3年内,他们即寄80万元回乡,兴建“景贤里”、“金元家塾”及“田文书屋”。尔后,每逢商务之空,便与兄长及子侄辈返回故里亲奉乃翁,以及周恤榕城宗邻和祖籍山家村贫苦者。先生助人为乐德行,深为阊里称道。1939年至1940年间,日寇飞机肆虐榕城,死亡枕籍,卢舍为墟。先生率先捐万元与同里倡募多金,后亲携赈款返故里赈济灾民。
子文先生以“修德行仁”为宗旨,团结旅港揭籍同仁,乐善好施,频频为社会兴办公益事业和为贫困乡亲排忧解难。他与乡贤郑植之先生合力出资创办荃湾潮州公学,任建校董事;出资创办仁济医院,担任首任总理;为纪念一起赴港创业之兄长子田,毅然捐出巨资,在香港屯门兴办邱子田纪念中学,学校占地九万英尺,可容纳1500位学生就读;80年代中期又热心出资促成香港九龙揭阳同乡会之成立。由于先生热心港九民众公益,有口皆碑,众望所归,先后荣任荃湾商会兼义校校监、港九潮州公学名誉会长、香港博爱医院顾问、荃湾潮州福利会副会长、香港潮州福利会名誉会长、香港九龙揭阳同乡总会荣誉会长。
祖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子文先生欣闻家乡面貌日新月异,长期以来淀积的绵绵思乡爱国情怀顿时剧增。1986年,揭阳遭受太平洋第七号台风正面袭击,损失严重。邱子文先生与郑翼之先生带头捐款,登高一呼,共捐赈灾款30多万港元。由香港揭阳同乡总会慰问团携款回揭慰问灾民,支持重建家园。1986年春,子文先生遵照乃父当年“尔曹事业成功之日,必须创办学校,培养良材,造福桑梓”教导,将落实政策归还之故居“景贤里”辟为“邱金元纪念小学”,同时捐资120万港元,在故居后花园再兴建一栋三层教学楼。1993年又捐资建一幢七层综合大楼,先后两次共捐资人民币600万元。学校占地面积8690平方米。建筑面积3566平方米。现有39个班,学生2700人。学校正式开课后,先生仍十分关心学校办学情况。该校师生不负所望,办学成绩斐然,连续四次被评为汕头市、揭阳市文明学校。1996年分别被确定为揭阳市、广东省一级学校。学校被省教育厅和省妇联评为“优秀家长学校”。
子文先生秉承乃父遗训远见卓识,坚持不懈辐资兴学。在建成邱金元纪念小学后,他认为必须兴建一座中学与之相配套,以利故乡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又主动提出继续捐资兴建邱金元纪念中学。该中学于1990年3月动工,第二年9月开学。“邱中”以其恢宏之气派及鲜明之民族风格非常引人瞩目。广东省教育厅厅长视察后,誉之为“南粤校园一美景”。学校占地面积为2235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为7500平方米,可容纳22个班级1500位学生,现教职员110人。该校拥有先进水平的电教室、语言实验室、微型计算机室等,此外还配备录像机、摄影机、彩色电视机、实物幻灯机及1000小时之教学录像带和400盒教学录音带等。1996年学校被评为文明单位,1998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十佳学校。子文先生捐建此座学府,既为家乡解决了学子就学问题,又为揭城增添了新景观。
子文先生还十分关心家乡其他福利事业。1979年,他与郑植之先生联合捐建100万港元,为揭阳县人民医院购置救护车、B型超声诊断仪、胃纤维内窥镜、心脏监护仪、心电图仪等;1986年又与郑翼之先生联合捐资为揭阳县人民医院安装电梯,他捐资35.4万港元。
子文先生热爱祖国家乡,乐善好施,立德立言。从1979年起,便为家乡公益事业捐资总值人民币1403.8万元。1996年被光荣地授予“揭阳市荣誉市民”称号。(原载《揭阳侨声》1998年4期)
5. 楚国是现在的哪里
楚国大致为现在的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南部、山东省南部、江苏、淅江大部、上海、江西省,最盛时还包括现在陕西南部的汉中地区,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
楚国(公元前1115年—公元前223年)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熊氏。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
(5)邱桑遗址扩展阅读
1、楚国语言属华夏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上具有较多的自身地域特点。西周时期的楚国文字,与中原诸国的文字还没有多大区别。楚公家钟铭文就与宗周钟的铭文风格类似,气势浑厚,规整,略显波折。春秋至战国中期,
楚国文字形体逐渐趋向修长,笔划细而首尾如一,排列比较整齐美观,笔势圆转流畅,风格自由奔放。从下寺2号楚墓出土的王子午鼎与山东大店2号墓出土编钟铭文的对照中,可以发现楚字的特色,这种楚字,略具虫形,是虫书的雏形。
2、西周时期的楚国在最南边,当时可是不毛之地人口稀少,也难怪中原各国称楚国为蛮夷。到了春秋时期,楚国开始大举兼并小国,尤其楚成王、楚庄王时期最为强盛,齐、晋虽然称霸,对楚国也没有办法。
3、春秋末期的楚国已经独霸南方,仅剩的几个小国也避免不了被兼并,此时的楚国国土在诸侯国里已经是最大。楚威王雄霸一时,一举灭掉东部的越国,直接出兵打败齐国,楚国直接与齐国接壤,盛极一时。继任的楚怀王、楚顷襄王开始无奈的败家,郢都被白起打破,楚国只能迁都陈,仍然称做郢都,继续对抗秦国。
4、楚国国家实力走向衰落,迁都寿春,避其锋芒,虽然数败于秦,依然屡败屡战,值得钦佩。六国全部被灭,楚国成为秦朝郡县,全国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