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建章宫遗址10内年修吗

建章宫遗址10内年修吗

发布时间: 2021-01-22 22:00:00

1. 去年夏在西安未央宫遗址发现夯土堆东部有一个圆筒水泥建筑,有一窗户型入口,那个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时代西汉
所在陕西省西安市
汉长安城位于渭河以南的关中平原上,面积约36平方公里。在西汉时期,作为首都的长安城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汉朝之后又有数个王朝定都于此,隋朝初年迁都至大兴城后,这里被废弃。其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区的西北郊外。1961年,汉长安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1年,兆伦铸钱遗址并入。
历史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刘邦开始在渭河以南、秦兴乐宫的基础上重修宫殿,命名为长乐宫。高祖七年(前200年)命萧何建造了未央宫,同一年由栎阳城迁都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命名为长安城。汉惠帝元年(前194年)起修筑城墙。惠帝三年春(前192年),修筑达到高潮,先后征发了14万人筑墙,到五年秋(前190年)建成。汉武帝继位后,对长安城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兴建北宫、桂宫和明光宫,在城南开太学,在城西扩充了秦朝的上林苑,开凿昆明池,建建章宫等。至此,经过近一百年的兴建,汉长安城的规模始告齐备。
在西汉的200余年历史里,长安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繁盛一时。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时,城中有8.8万户,24.6万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西汉末年,长安城毁于战火。东汉定都洛阳,以长安为西京。汉末,洛阳被董卓纵火烧毁后,汉献帝曾迁回长安居住。此后的西晋末年、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政权也都将首都设在这里。隋朝初年,隋文帝认为汉长安城过于狭小和破旧,于是命宇文恺在东南方兴建新的都城。自开皇三年(583年)迁都大兴城(即唐长安城)后,有着近八百年历史的汉长安城便被永久地废弃了。
布局
汉长安城的平面呈方形,但并不规整。由于城墙在长乐宫和未央宫建成之后才开始兴建,因此为了迁就二宫和河流的位置,形成南墙曲折如南斗六星,北墙曲折如北斗七星的形状,有“斗城”之称。城墙全部用黄土夯砌而成,高12米,基宽12-16米,墙外有宽8米、深3米的城壕沟。据实测,东墙长6000米,西墙长4900米,南墙长7600米,北墙长7200米,合计25700米。城内面积约36平方公里,是同时期罗马城的四倍。
城墙四面各开三座城门,南墙中为安门,东西两侧为覆盎门和西安门;北墙中为厨城门,东西两侧为洛城门和横门;东墙中为清明门,南北两侧为霸城门和宣平门;西墙中为直城门,南北两侧为章城门和雍门。每座城门都有三个门道,合计十二门、三十六门道,与张衡《西京赋》所述“方轨十二”、“三涂洞开”等相吻合。门道一般宽约8米,恰好相当于当时四个车轨的距离。城门上原有木构门楼,西汉末年被焚毁。
城内的大街都与城门相通。主要街道有8条,相互交叉。其中最长的安门大街长5500米,其余多在3000米左右。道路一般宽约45米,路面以水沟间隔分成三股,中间的御道宽20米,专供皇帝通行,两侧的边道各宽12米,供官吏和平民行走。为美化环境,路旁还栽植了槐、榆、松、柏等各种树木,茂密如荫。
汉长安城内的宫殿、贵族宅第、官署和宗庙等建筑约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二。宫殿集中在城市的中部和南部,有长乐宫、未央宫、桂宫、北宫和明光宫等。贵族宅第分布在未央宫的北阙一带,称作“北阙甲第”。居民区分布在城北,由纵横交错的街道划分为160个“闾里”。著名的“长安九市”则在城市的西北角上,由横门大街相隔,分成东市三市和西市六市。东市是商贾云集之地,西市则密布着各种手工业作坊。
据考证,汉长安城的布局和形制与《周礼·考工记》基本相符。它一改战国时期大小城相套的格局,把居民区、工商业区和宫殿区集中在一座城市里,后世的都城都沿用了这一体系。
宫殿
长乐宫在汉长安城的南隅,又称东宫,是由秦兴乐宫改建而成的。汉朝初年,刘邦从栎阳城徙居此宫,受理朝政。惠帝以后改为太后的居所,西汉末年毁于兵火。宫殿平面为不规则的方形,周围筑墙,周长1万余米,面积6平方公里左右。宫内主要有前殿、临华殿、长信宫、长秋殿、永寿殿、神仙殿、永昌殿和钟室等14座建筑。宫墙四面各有一门,东门和西门外有阙。
未央宫在城的西南隅,又称西宫,为皇帝朝会之所。西汉、王莽、东汉献帝、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各朝代的皇帝都曾在此处理朝政,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宫殿之一。隋唐时期,未央宫被划入唐长安城的禁苑。唐武宗时重修了宫殿,因此现存遗迹有很多是那时遗留下来的。
未央宫的平面接近正方形,四面筑围墙,东西长2150米,南北宽2250米,面积约5平方公里。宫城四面各辟一门,在东门和北门外立阙。宫内有40多座建筑。其中最高大的是前殿,居全宫正中,台基南北长350米,东西宽200米,最高处达15米,是利用丘陵建造的。其他建筑还有温室、凌室、织室、曝室、天禄阁、石渠阁、宣室殿、麒麟殿、椒房殿、金华殿、承明殿、高门殿、白虎殿、玉堂殿、宣德殿、朝阳殿、柏梁台以及鱼池、酒池等。各殿之间都有“复道”相通,以备缓急。
在长乐和未央二宫之间有一座武库,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880米,南北宽322米,四周筑墙。墙内有七个仓库,每库分为四个库房。房中原有排列整齐的兵器木架,现已朽坏。武库建于汉高祖八年(前199年),系丞相萧何营建,是当时全国的武器制造和贮藏中心,具有极重要的地位,西汉末年被焚毁。
城中另外三座宫殿都是后妃们居住的宫室。桂宫位于未央宫北,靠近西墙,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1800米,东西宽880米。明光宫在长乐宫北,具体位置范围不明。其正殿遗址被后世的多种建筑叠压,因此泛称为楼阁台。北宫位于未央宫以北,具体位置亦不明。据记载,各宫殿之间都架设飞阁和地面复道相连,彼此往来,外人不能看见。近年来在宫城内外进行的各种考古活动中,出土了大量建筑材料、铁器、铜器、石器、瓦当、骨签和货币等,具有极高的史料参考价值。
城郊
上林苑是一组巨大的宫廷御苑群,位于长安城西,秦代时即已有,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大事扩充和改建后,有离宫别馆数十处,周长达100多公里。据《汉旧仪》和司马相如《上林赋》的记载,苑内豢养百兽,“长安八水”也尽在其中。此外还有训练水军的昆明池,种植蔬菜的温室,铸钱场所“上林三官”等各种机构。东汉时,上林苑被废弃。
上林苑最主要的建筑是建章宫,与未央宫隔衢相望,有飞阁相连。因为不受城墙的限制,所以宫城规模特别庞大,豪华程度也更甚于未央宫。宫墙周长10余公里,南面开正门阊阖门,门内有别凤阙。北门和东门外也分别有阙,名北阙和凤阙,后者的遗迹至今尚存。宫城由36座殿宇组成,号称“千门万户”。主要建筑有前殿、骀荡宫、馺娑宫、枍诣宫、天梁宫、承光殿、奇华殿、鼓簧宫、广中殿、函德殿、神明台和井干楼等。此外,宫域北部还有太液池,池中起高台,并有蓬莱、方丈和瀛洲三岛。西汉末年,王莽为建造宗庙,拆毁了此宫以及附近宫室多处。
汉武帝为训练水军,在上林苑内开凿了昆明池。目前其遗迹是一片洼地,面积10余平方公里。池中有一高地是当时的岛屿,应为豫章馆之所在。东西两岸有牵牛、织女石像,高3米多,至今保存完好。池畔还有多处建筑物的基址,可能是宣曲宫、白杨宫、细柳宫等的遗址。
王莽执政时,将长安改名为常安,并在城南郊按儒家传统的礼制观念和汉代流行的阴阳五行学说兴建了辟雍、灵台、泰一和九庙等礼制建筑。目前能明确辨认的是辟雍和九庙的遗址。辟雍的平面外圆内方,中为一圆形夯土台,上有平面呈“亚”字形的主体建筑。其周围是边长235米的夯土围墙,四周辟门,墙外还有直径360米的圆形圜水沟。九庙遗址有12处基址,其中11处被一堵边长1400米的方形围墙包围,另一处在南墙的外侧中部。所有基址的形制相同,中央为平面呈“亚”字形的主体建筑,四周是方形围墙,墙上四面辟门。
汉长安城周围尤其是北墙附近分布着不少制陶、铸钱和冶炼的作坊。其中规模最大的是1994年发现的上林苑兆伦铸钱遗址,也就是西汉时的国家造币中心“上林三官”。其遗址位于今陕西省户县大王镇南兆伦村,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宽约600米,面积达90万平方米。遗址的南部多瓦砾,其北有坩埚残块、铜渣、灰堆等堆积。遗址中北部有许多铸钱残范坑和废弃钱范堆积,其中还出土有陶拍、定位销、青铜工具等文物。据文献记载,“五铢钱”即诞生于此。
洛阳,原作“雒阳”,古为豫州的一部分,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因境内有伊、洛两水,也旧称伊洛。东与郑州市相连、南与平顶山市南阳市相邻、西与三门峡市相接,北隔黄河和焦作市相望。
洛阳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后梁、后唐、后晋共13个王朝在此建都。以洛阳城为都超过千年,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洛阳在明清时期为河南府治,民国时期设有专员公署,1948年置洛阳市,但为县级市属洛阳地区管辖,1956年升为地级市(省辖市)。
洛阳位于中国河南省西部,横跨黄河中游。境内有黄河、洛河、伊河、涧河、瀍河。东有虎牢关,西有函谷关,北有邙山,南有伏牛山。毗邻中岳嵩山。自古以来既是兵家的必争之地,也成了历代帝王建都筑城的理想场所。“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洛阳市境内为豫西小盆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多种类型。
洛阳市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大风多,夏季炎热多雨且集中,秋季晴和日照长。年平均气温:14.7℃,年平均降雨量:601.6mm。

2. 西安有什么名胜古迹

西安的名胜古迹介绍 :
蓝田猿人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城东南50公里处蓝田县陈家窝村和公王岭。
半坡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东郊灞桥区半坡村北。
姜寨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城东临潼区骊山山麓临河东岸二级台地上的姜寨村。
丰镐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长安县马王镇、斗门镇一带的沣河两岸。
秦汉栎阳城遗址: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城东北阎良区武屯乡关庄和御宝屯一带。
秦始皇陵与兵马俑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皇陵位于临潼区骊山镇东5公里处。
阿房宫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市区西部未央区三桥镇阿房宫村附近。
隋唐长安城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今西安市区。隋称大兴城。
大明宫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市区东北部龙首原上。
青龙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市区南部雁塔区铁炉庙村北。
华严寺塔: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城南长安县韦曲镇朱坡西的少陵原半坡上,北距西安市区约15公里。
华清宫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城东临潼区骊山北麓。
西安城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市区内。
钟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城中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交会处。
鼓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古城内西大街北院门南段。
化觉巷清真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古城内鼓楼西北化觉巷,为西安市规模最大的伊斯兰教寺院。又称清真大寺,因在大学习巷清真寺之东,故又称东大寺。
西安城隍庙: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古城内西大街大学习巷东侧。
翠华山:西安市风景名胜区。位于西安市城东南30余公里处。
骊山:陕西省风景名胜区。位于西安市临潼区
。由(骊山)、(华清池)、(秦始皇陵)、(秦兵马俑博物馆)等景点组成。
终南山:西安市风景名胜区。位于西安城南30公里处。终南山是秦岭西自武功县东至蓝田县的总称,包括翠华山、南五台、圭峰山、沣峪口等。
太白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西安城西南110公里处。太白山自古为道教、佛教活动的主要场所,现存有蒿坪寺、中山寺、大殿、斗姆宫、平安寺、明里寺、放羊寺、文公庙、大爷海、拔仙台等寺院庙宇。太白山更是野生动物的乐园,野生鸟兽多达270余种,已定名的昆虫多达500多种,很多是国家珍稀动物保护品种,如大熊猫、金丝猴、羚羊等。

3. 汉长安城遗址公园老百姓如何安置

西安汉长安城遗址内村庄搬迁在即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庞博 2012-10-19

10月12日,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魏民洲到西安汉长安城遗址调研,详细了解遗址保护、组织架构、搬迁安置等情况。他要求继续加快工作进度,按照文物保护原则,把汉长安城遗址建成彰显华夏文明的文化工程。
为迎接明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专家的考核,西安市已确定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申遗”项目的搬迁安置工作方案,丝绸之路起点的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
区内的未央宫遗址,将于今年十月下旬启动并力争年底前完成遗址内村庄搬迁和集中安置工作。目前,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内文物本体的勘探、测绘工作已完成,遗
址保护先期启动项目规划初稿已形成。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区内涉及周河湾村、天禄村等9个村庄的搬迁安置。将西安北三环以北、第四污水处理厂西侧作为搬迁集中安置用地;西安市明确宅基地确权范
围内二层以下按照“拆一还一”政策安置,二层以上未建者按照每平方米650元标准给予奖励;安置地范围内8个村、2400多亩土地的征地协议签订工作已完
成,有关方面已筹措资金作为搬迁安置启动资金。
汉长安城遗址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遗迹最为丰富、文化含量最高的都城遗址。城垣内遗址区面积36平方公里、城垣外建章宫遗址区9.38平方
公里;遗址内有4个街道办、65个村庄约6万余人。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和唐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乾陵及张骞墓、彬县大佛寺石窟等列入丝绸之路中国段“申遗”名单,将于明年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核。

4. 古代宫殿,详细

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占地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东西宽七百五十三米,南北长九百六十一米。周围筑有十米多高的城墙,并有一条宽五十二米的护城河环绕,构成了“城中之城”。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
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中国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和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阿房宫
阿房宫被誉为“天下第一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修建的新朝宫。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们是中国首次统一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华夏民族开始形成的实物标识[1-3] 。遗址范围东至皂河西岸,西至长安区纪阳寨,南至和平村、东凹里,北至车张村、后围寨一带,总面积15平方公里。
1956年,阿房宫被陕西省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3月4日,阿房宫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 。1991年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基址,属于世界奇迹。

长乐宫
长乐宫,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宫殿,位于汉长安城南隅,周长约一万米,城墙厚度约有二十米,总面积达六平方公里,相当于汉长安城的六分之一。在历史上,长乐宫又叫“东宫”。当时著名的军事家韩信就是被吕雉谋杀在这里。刘邦死后,皇帝移住未央。长乐宫就专供太后居住,遂得名。长乐宫是中国汉代的“三宫”之一,属于西汉皇家宫殿群。与未央宫、建章宫同为汉代三宫。汉高祖之后为太后居所。因其位于未央宫东,又称东宫。意为“长久快乐”,长乐宫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相当于约8个故宫大小。(故宫总面积为0.72平方公里)。

未央宫
未央宫是西汉帝国的大朝正殿,建于汉高祖七年(前200年),由刘邦重臣萧何监造,在秦章台的基础上修建而成,位于汉长安城地势最高的西南角龙首原上,因在长安城安门大街之西,又称西宫。
自未央宫建成之后,西汉皇帝都居住在这里,成为汉帝国200余年间的政令中心,所以在后世人的诗词中,未央宫已经成为汉宫的代名词。西汉以后,未央宫仍是多个朝代的理政之地,隋唐时也被划为禁苑的一部分,存世1041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时间最长的皇宫。
未央宫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总面积有北京紫禁城的六倍之大,亭台楼榭,山水沧池,布列其中,其建筑形制深刻影响了后世宫城建筑,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宫城建筑的基本格局。
1961年3月4日,未央宫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未央宫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建章宫
建章宫建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规模宏大,有“千门万户”之称。武帝曾一度在此朝会、理政,其宫殿建筑毁于新莽末年战火中。建章宫遗址位于三桥镇北的高堡子、低堡子等村一带,在汉长安城直城门外的上林苑中。今地面尚存并可确认的有前殿、双凤阙、神明台和太液池等遗址。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则堪称中国的“汉三宫”。

大明宫
大明宫,大唐帝国的宫殿,是当时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位于唐京师长安(今西安)北侧的龙首原。始建于634年,原名永安宫,是唐长安城的三座主要宫殿(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中规模最大的一百一十座,称为“东内”。
自唐高宗起,先后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处理朝政,历时达二百余年。大明宫是当时全世界最辉煌壮丽的宫殿群,其建筑形制影响了当时东亚地区的多个国家宫殿的建设。大明宫占地350公顷,是明清北京紫禁城的4.5倍,被誉为千宫之宫、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公元896年,大明宫毁于唐末的战乱。
1961年,大明宫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10年,西安市在原址建立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对遗址进行保护与展示。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坐落于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玛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也是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是藏式古建筑的杰出代表,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主体建筑分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宫殿高200余米,外观13层,内为9层。布达拉宫前辟有布达拉宫广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
布达拉宫最初为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1645年(清顺治二年)五世达赖洛桑嘉措重建布达拉宫之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冬宫居所,以及重大宗教和政治仪式举办地,也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之地,旧时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
布达拉宫是藏传佛教的圣地,每年至此的朝圣者及旅游观光客不计其数。1961年3月,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其为世界文化遗产;2013年1月,国家旅游局又列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又称盛京皇宫,为清朝初期的皇宫,距今近400年历史,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清朝入关前,其皇宫设在沈阳,迁都北京后,这座皇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后来就称之为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是我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沈阳故宫占地面积六万多平方米,有古建筑114座,500多间,至今保存完好,是一处包含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古代遗址。在宫廷遗址上建立的沈阳故宫博物院是著名的古代宫廷艺术博物馆,藏品中包含十分丰富的宫廷艺术品。
1961年,国务院将沈阳故宫确定为国家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1日,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雍和宫
雍和宫位于北京市区东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雍亲王,称雍亲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驾崩,曾于此停放灵柩,因此,雍和宫主要殿堂原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又因乾隆皇帝诞生于此,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为喇嘛庙,特派总理事务王大臣管理本宫事务,无定员。可以说,雍和宫是清朝中后期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该寺院主要由三座精致的牌坊和五进宏伟的大殿组成。从飞檐斗拱的东西牌坊到古色古香东、西顺山楼共占地面积66400平方米,有殿宇千余间。

圆明园
圆明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园中面积五千二百余亩,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清皇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赐给皇四子胤禛的。1744年雍正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御以“避喧听政”。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官僚、军阀、土匪的毁灭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圆明园,在清帝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5. 长乐宫遗址,未央宫遗址和建章宫遗址都在哪

长乐宫是中国汉代的“三宫”之一,属于西汉皇家宫殿群。与未央宫、专建章宫同为汉代三属宫。汉高祖之后为太后居所。因其位于未央宫东,又称东宫。意为“长久快乐”,长乐宫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相当于约8个故宫大小。(故宫总面积为0.72平方公里)。
未央宫是西汉帝国的大朝正殿,建于汉高祖七年(前200年),由刘邦重臣萧何监造,在秦章台的基础上修建而成 ,位于汉长安城地势最高的西南角龙首原上,因在长安城安门大街之西,又称西宫。
建章宫,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是汉武帝刘彻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建造的宫苑。武帝为了往来方便,跨城筑有飞阁辇道,可从未央宫直至建章宫。建章宫建筑组群的外围筑有城垣。宫城中还分布众多不同组合的殿堂建筑。

6. 建章宫的现存遗址

神明台遗址,位于六村堡乡孟家村东北角。现仅存一大块土基,高10米,东西长52米,南北宽50米。
神明台为汉武帝时建筑。武帝刘彻慕仙好道,于公元前104~100年修造神明台。神明台是建章宫中最为壮观的建筑物,高达50丈,台上有铜铸的仙人,仙人手掌有7围之大,至于仙人之巨大可想而知。仙人手托一个直径27丈的大铜盘,盘内有一巨型玉杯,用玉杯承接空中的露水,故名“承露盘”。汉武帝以为喝了玉杯中的露水就是喝了天赐的“琼浆玉液”,久服益寿成仙。神明台上除“承露盘”外,还设有九室,象征九天。常住道士、巫师百余人。巫师们说,在高入九天的神明台上可和神仙为邻通话。
神明台保持了300多年,魏文帝曹丕在位时,承露盘尚在。文帝想把它搬到洛阳。搬动时因铜盘过大而折断,断声远传数十里。铜盘勉强搬到灞河边,因太重再也无法向前挪动而弃置,后不知所终。
神明台历经2000多年风吹雨打,至今只余千疮百孔的夯土台基,立于台上观赏,仍可遐想“立修基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的古汉风韵。 太液池,亦称泰液池。建章宫池名。《三辅黄图》卷四载:“太液池,在长安故城西,建章宫北,未央宫西南。太液者,言其津润所及广也。”太液池位于建章宫前殿西北,以象北海,占地10顷,是渠引昆明池水而形成的一个范围宽广的人工湖。遗址在三桥镇高堡子、低堡子村西北一片洼地处。池北岸有人工雕刻而成长3丈、高5尺的大石鲸,西岸有6尺长的石鳖3枚,另有各种石雕的鱼龙、奇禽、异兽等。池中建有高达20余丈的渐台。为了求神祈仙,汉武帝还在池中筑有三座假山,以象东海中的瀛洲、蓬莱、方丈三座神山。《西京赋》曰:“神山峨峨,列瀛洲与方丈,夹蓬莱而骈罗。”《拾遗记》曰:“此山上广中狭下方,皆如工制,犹华山之似削成。”太液池岸边湖中,有各种动植物。《西京杂记》卷一载:“太液池边皆是雕胡、紫萚、绿节之类”,“其间凫雏雁子,布满充积,又多紫龟绿龟;池边多平沙,沙上鹈鹕、鹧鸪、鵁鶄、鸿鶂动辄成群。”《汉书·昭帝纪》载,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春二月,有“黄鹄下建章宫太液池中”。汉昭帝为此作歌云:“黄鹄飞兮下建章,羽肃肃兮行跄跄,金为衣兮菊为裳;唼喋荷行,出入蒹葭,自顾菲薄,愧尔嘉祥。”太液池湖光水色,山水相映,景色宜人,是建章宫中著名的风景区。池中置有鸣鹤舟、容与舟、清旷舟、采菱舟、越女舟等各种游船。汉成帝常在秋高气爽之季与后妃赵飞燕泛舟戏游于湖中。太液池作为一个大的人工湖,为建章宫提供了大量蓄水。
1973年2月,在高、低堡子村西侧发现一件长4.9米、中间最大直径为1米的橄榄形石雕,就是当年池边的石鱼。

7. 建章宫遗址公园什么时候修

西安晚报讯 (记者 程慧) 记者昨天从相关部门获悉,今年西安将推动“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示范特区”的建立,启动汉长安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十二五”末,我市将基本建成汉长安城考古遗址公园。
入列国家文物局重点工程

据悉,汉长安城遗址保护规划范围总面积75.02平方公里,其中汉长安城城址区北以西安绕城高速公路北段、东以明光路、南以大兴路、西以西三环为界,面积54.81平方公里;建章宫遗址区北以丰产路西段、东以西三环、南以陇海铁路、西以建章宫西侧距建章宫西宫墙约380米的规划道路为界,面积9.38平方公里。礼制建筑遗址区10.83平方公里。核心区域为汉长安城城址区36平方公里。
“十二五”期间,国家文物局将把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作为西安片区大遗址保护的重点工程,加大对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支持西安建立大遗址保护特区工作。

“十二五”期间,2011到2015年间修完。我是西安的

8. 从三印到三桥建章宫遗址坐那路公交

713路8站,约 50分钟

9. 古代的长安,也就是现代的西安。现在的长安城啊,皇宫啊,还存在吗还是被毁了。

现在的长安城皇宫不存在,被毁了。

历史上的西汉皇城,在今天的西安市未央区西北角的汉城湖附近,正在进行开发的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

汉长安城遗址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遗迹最为丰富、文化含量最高的都城遗址,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古遗址和世界文化遗产,更是人类历史文明进程的珍贵实物见证。

(9)建章宫遗址10内年修吗扩展阅读

历史上建都西安的十三个王朝中,十个王朝以汉长安城为都,前后使用时间近800年。作为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长的都城,汉长安城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统一国家的历史标志和象征。

同时,汉长安城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市,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古代东方文明的重要标志。现存的汉长安城遗址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城垣内遗址区面积36平方公里,城垣外建章宫遗址区9.38平方公里。

汉长安城遗址是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遗迹最丰富、文化含量最高的都城遗址,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古遗址和世界文化遗产。历史上建都西安的13个王朝中,10个王朝以汉长安城为都,前后使用时间近800年。

现存的汉长安城遗址区位于未央区西部,城垣内遗址区面积36平方公里,城垣外建章宫遗址区9.38平方公里。虽历经两千多年风雨,遗址区内地面遗存仍相当丰富,已探明重要遗址点46处,城墙和一些大型夯土遗迹依然清晰可见。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