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驿古遗址
㈠ 龙泉驿的资料
龙泉驿
龙泉驿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东部,地处龙泉山西侧的浅丘地带,是国家级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全区面积558平方公里。区内景点有洛带古镇、明蜀王陵、北周文王碑、石经寺等。
目录
简介
所获荣誉
行政区划
地理条件
经济概况
旅游观光
景点百工堰公园
古镇洛带
社会组织
勉古怀今简介
所获荣誉
行政区划
地理条件
经济概况
旅游观光
景点 百工堰公园
古镇洛带
社会组织
勉古怀今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龙泉驿区位于成都市东部,紧邻龙泉山西侧,是成都市九区之一、国家级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成都市城市向东发展的主体区域。全区幅员面积558平方公里,辖4街办7镇1乡。素有“四时花不断,八节佳果香”之美誉,是国务院正式命名的“中国水蜜桃之乡”,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区)之一。龙泉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成都市正在实施的城市向东向南发展的主体区域。区政府所在地龙泉镇距市中心12.5公里,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28公里,成渝铁路穿境而过,成昆铁路绕境而行,以老成渝路、成龙路、成洛路为骨干的交通网络覆盖全境,现已开通4条对接成都市区的城市公交线路。龙泉生态环境独特优良。境内气候温和,绿色城区和龙泉山生态屏障交相辉映,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试点区”和“全国绿化百佳县(区)”。龙泉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境内有东郊明珠龙泉湖、西部客家第一镇洛带古镇、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蜀王陵、北周文王碑、千年古刹石经寺等众多自然和历史人文景观,是“四川省花果山风景名胜区”和“全国文物保护先进区”,一年一度的“中国·成都国际桃花节”已成为享誉中外的国际性旅游、招商、民俗盛会,目前已成功举办18届。目前已开发出龙泉镇书房村、龙泉乡工农村、山泉乡美满村、桃花故里、百公堰、龙泉湖、石经寺、僖王陵等重要景区景点。龙泉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4年全区GDP完成89.95亿元,财政收入完成8.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4206元;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开发区建设日新月异,机械制造、新型材料、食品饮料、电子信息四大支柱产业日益明显,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级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的西部现代制造业基地;农业开发成效明显,先后被列为“国家资源综合开发型三高农业示范片区”、“国家农业科技成果示范试点区”、“国家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获得“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先进县”称号,初步形成了以果蔬生产为重点的现代都市特色农业基地;第三产业全面发展,初步建成了以酒店会务业为核心的都市近郊会务休闲基地。
编辑本段所获荣誉
该区先后被确定为“四川省开发农业示范区” 龙泉驿
“全国三高农业示范片区”、“全国农业资源综合开发试验区”、“全国优秀经济林区”、国家林业部“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国家农业部“优质瘦肉型猪基地”、国家财政部“科技兴农追踪调查点”、“省、市旅游度假区”、国家林业部“经济林良种繁育基地”、国家财政部“支持农业科技成果应用试点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区)”、“全国乡镇企业科技进步先进单位”、“全国科技先进县(区)”等。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7个镇、4个街道办、1个乡。区人民政府驻龙泉街道办事处 龙泉驿
街道办:龙泉街道办事处 、十陵街道办事处、大面街道办事处 、同安街道办事处 、 镇:洛带镇、西河镇、柏合镇、黄土镇、茶店镇、洪安镇、山泉镇。 乡:万兴乡。
编辑本段地理条件
龙泉驿位优势得天独厚。是成都市正在实施的城市向东向南发展的主体区域。区政府所在地龙泉街道距市中心12.5公里,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28公里,成渝铁路穿境而过,成昆铁路绕境而行,以驿都大道(老成渝路)、成龙大道、成洛大道为骨干的交通网络覆盖全境,现已开通4条对接成都市区的城市公交线路。 龙泉生态环境独特优良。境内气候温和,绿色城区和龙泉山生态屏障交相辉映,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试点区”和“全国绿化百佳县(区)”。
编辑本段经济概况
龙泉驿位于成都市的东郊,系四川的水果苗木的基地。 龙泉驿
该区地质结构稳定、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丰富,素以"四李花不断,八节瓜果香"着称于世。如今的龙泉驿是闻名全省的"花果山"、"米粮仓"和"副食园",是"国家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型三高农业示范片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试验区","中国水密挑之乡"。 龙泉驿盛产水果,尤以水蜜桃而饮誉全川,素有“中国桃乡”的美誉。桃果实长圆形,果个较大,平均单果重150克,最大230克。果顶圆。果面乳白色,阳面有红晕,茸毛少,外形美观。果肉白色,顶上稍呈红色,肉质松脆,果汁多,味甜。远销国内外。全区年产各类优质水果2亿公斤以上。区内有100多处名胜古迹和优美的自然景观,是四川省"花果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成都市"旅游度假区"。 龙泉驿是全国著名的水果之乡!一年四季花果飘香,各类品种应有尽有,上十万亩果园连绵不绝,产果期间万商云集,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水蜜桃、枇杷、梨、葡萄、草莓生产基地。龙泉驿现有果树面积1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0%左右,每年创产值上10亿元,获农业部优质水果称号的品种达数十个。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龙泉驿是一座真正意义的果树和果树品种资源博物馆!
编辑本段旅游观光
龙泉驿名胜古迹驰名中外,自然风光绮丽多姿。 龙泉驿
境内近二十万亩的水果种植和独特众多的自然风光,是全国、全省最著名的"花果山风景名胜旅游区",享誉海内外。境内有100多处历史文化遗址,其中明蜀王十座帝王(王妃)陵墓已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开掘的明僖王陵、昭王陵地下宫殿金碧辉煌,精美绝伦堪称一绝。
编辑本段景点
龙泉驿的风景名胜以“一山三湖五胜迹”为主体,有古遗址、古墓群、古建筑等134处,自然景观400余处。著名的有佛教圣地石经寺、地下宫殿明蜀王陵墓群、历史文化古镇洛带、避暑山庄长松寺、北周文王碑等。在群山环抱中,镶嵌着十多个波光潋滟的人工湖泊,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其中龙泉湖和百工堰闻名遐迩。 从50年代起,区人开始广种水果,美化家乡。时至今日水果面积已达16万亩,形成了数十个成片果园。阳春三月,“桃花似火、红焰拂天,放目天际,实为西川绝景”。漫山遍野的桃花、李花、梨花相继盛开,红、白相间的果树重葩叠萼,形成花的海洋,犹如人间仙境,吸引成千上万中外游客踏青赏花、流连忘返。一年一度的桃花会盛况空前,扬名海内外。1987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将龙泉花果山风景区列为市级风景名胜区。现为全国十大桃花观赏景点之一,也是惟一被正式命名的“中国水蜜桃之乡”。 众多的名胜古迹,吸引着历代骚人墨客纵情山水,吟诗作赋,留下不少名篇佳作。
百工堰公园
位于龙泉驿北郊2.5公里处的龙泉镇百工堰村。公园所辖山湾面积1240亩,水面550亩,1958年建成。 百工堰公园
历史上为一山口塘堰。传说初建堰塘时刚好用工100个,故名“百工堰”。大坝两端的山分别叫“石公山”和“石母山”,世代流传着石公、石母降伏螺蛳精的美丽传说。湖心有一座螺蛳岛,迎面矗立大型螺蛳仙子雕塑。岛心陆地面积56亩。岛上草木葱茏,果树繁茂,翠竹万竿。林荫深处石径通幽,花木丛中亭榭掩映,一年四季鸟语花香。港湾建有钓鱼台,垂钓者络绎不绝。螺蛳岛东北侧有一狭长半岛,岛上遍植洞庭枇杷,故名“枇杷山”。四季浓荫覆被,初夏金果累累。林间设音乐茶厅,临水有野趣餐馆。湖北为晋家湾游乐场。场内花坛花圃错落有致,平坦小径回环于花木丛中。场内游乐设施有碰碰车、小赛车、碰碰船、水上飞机、太空文艺沙龙、综合歌舞厅等。从湖后弃船登岸,行不远即深入峡谷,再从蜿蜒石径登上后山,妩媚多姿的百工堰尽收眼底。半山腰处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木鱼山摩崖石刻,山顶有古凤凰寺遗迹。园内设有餐饮部、茶园、小卖部。各式游艇及垂钓设施齐全。南岸有百亩射击场,备有夜间射击设施。该湖也是水上体育活动的理想场所,省、市、区曾在此举办水上竞技活动。日接待游客近1万人,高峰期约2万人。
古镇洛带
位于龙泉驿北10公里,坐落在龙泉山中段的三峨山麓。三国蜀汉时建镇,传说因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镇旁的八角井中而得名。场镇面积约1平方公里,其建筑物大多为清代与民国风格。 古镇洛带
镇内名胜古迹甚多,蜀汉后主幼时于此习文狩猎,游戏人生,留下了八角井、天子应、滚龙坡等众多美妙传说;住于镇内的区博物馆尚保存有一通重镌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的宋代佚名文人赞美洛带诗碑,名《镇子场十二景诗》:“洛带武侯遗迹,三峨圣母仙踪。古沟潜开一线,石桥横锁三重。八井星罗拱极,双塘轮辅朝宗。柏茂平列仓库,虎村遥插文峰。南驾飞虹锦带,北筑凤梧学宫。惟有响洞门户,收聚横山蟠龙。” 镇内现存名胜有广东会馆、湖广会馆、江西馆,凤仪馆、洛带公园、燃灯寺(明代建)、桃花寺、基督教堂;古迹有天子应山、滚龙坡、八角井、圣母山、圣母院、瑞应寺、唐宰相段文昌种松石刻、石牛观等。
编辑本段社会组织
龙泉驿历史悠久,民风朴实醇厚。凡中华汉民族所具有的勤劳善良,尊老爱幼,吃苦耐劳,乐助好施,诚实信义等传统美德,区人无不具有。 此外,由于受地域物产之育化,以及历史上“湖广填四川”之民族迁徙影响,区人中也积淀了大量有别于其他地区汉民族的独特风俗。这些地方特色着重反映在宗族、礼教、语言、丧嫁等社会行为中,其间亦不乏封建迷信等糟粕。本篇仅作实录,以求存一方风土之全貌。 历史上民间宗族观念浓厚。经过明末战乱,人口稀疏。清康熙年间,实施“移民四川”(民间称之为“湖广填四川”),部分移民自湖广、关、陇等地迁入。其中以湖北、湖南、广东、江西籍为多。历时既久,人口繁衍,而成宗族。继而修族谱,建宗祠,宗族观念日趋浓烈。据抽样调查统计,区内编有族谱者约17姓。族谱中一般载有序、赞、族规、族中名人事迹、祖先考证、来川时间等。有的还附有宗祠财产、房屋及祖先墓地图。谱牒均以“五伦”为指导思想。其内容糟粕与精华并存。 凡较大的宗族均建有祠堂,计有22姓建祠33座。大族祠堂多有财产。祠中一般皆供奉列祖列宗牌位,并按辈分置于神龛上。族中贫困者住祠堂侧房,为祖先早晚敬香(俗称“龛师”)。逢清明、冬至等节令行祭祀、议事活动,但不一律。祭祀规模的大小及筵席的丰俭视祠堂收入多寡而定,无收入者收取份子钱办会。 龙泉驿称行会为“行帮”。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行帮,信奉之神各异。行帮入会须缴纳底金,每年定期举行聚会。会期祭祀“祖神”,调解同行纠纷,互通有无,介绍“生意”或处罚违规者。 民国时期龙泉驿行会有: 轩辕会、 药王会、 老君会、 梅葛会、杜康会、 财神会 、 鲁班会、 柴王会、 六祖会、 雷神会、 詹王会、 三元会、 牛王会、 华佗会。
编辑本段勉古怀今
夜过龙泉 (清)宫思晋 一旬三赴龙泉驿,此日更残月更残。雨后但愁蛇径滑,风高不管雁行单。 差池短梦迷征毂,多少长愁压锦鞍。莲幕此时无侣伴,诗情应共酒杯宽。 匹马宵征气亦豪,为民了事敢辞劳。明星耿耿霜风冷,远树 夜气高。 傲吏于今贪胜骨,乡民休畏贼如毛。文翁故事终须仿,买犊人人说卖刀。 吟鞭恰趂晚秋天,踏碎龙泉几点烟。瘦损山光衔月上,倦游人意带诗偏。 乱蛩夹道声声咽,远烧横空处处连。野店栖迟风味好,呼童先煮在山泉。 注:宫思晋,简州知州。
㈡ 龙泉驿的由来与龙有什么关系
龙泉驿马河的由来
龙泉驿的由来与龙有什么关系
我来答有奖励共2条回答
景德镇市唐龙陶瓷有限公司您的梦想,我来成就!2016-12-30
龙泉驿由来:出成都东第二个陆路驿站,因坐落于龙泉山山麓,故名。今成都有龙泉驿区,由于“驿”为“驿站”之意,故一般简称为龙泉。不是特别的与龙有什么关系
龙泉驿区历史悠久,古为蜀国辖地。龙泉驿区位于成都市三环路以东,为成都市11个市辖区之一,成都市东部副中心,是国务院批准的成都市城市向东发展主体区域、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和天府新区龙泉片区所在区域。素有“四时花不断,八节佳果香”之美誉,是国务院正式命名的“中国水蜜桃之乡”。
龙泉驿,汉置邮亭,唐设驿传,元改站赤,明曰“驿站”,始称“龙泉驿”。唐代为东阳县、灵池县治地(《四川郡县志》《元丰九域志》《中国历史地图集》)。灵池县,以其县南分栋山边有一泉池曰“灵池”,故名。宋代叫“王店”,并改灵池县为灵泉县;王店为灵泉县治地(《太平寰宇记》)。分栋山亦随县名的改变而改称“灵泉山”,直至元代。明代改称“龙泉”,于此设驿站,始称“龙泉驿”。1959年,划归成都市筹建新区时仍以区人民委员会驻地龙泉驿为区名,称“成都市龙泉驿区”。
㈢ 成都龙泉驿附近或者离得不远的地方有什么古代遗迹
明地宫,在十陵成都大学旁
㈣ 成都五大古城遗址是哪五个
1、洛带古镇
洛带古镇地处成都市龙泉驿区境内,是成都“东山五场”之一,被誉为专“中属国西部客家第一镇”。
㈤ 龙泉镇的古迹
翰香书院
翰香书院位于今龙泉镇翰香小学。咸丰二年(1852年),当地附贡生王回中裕、廪生吴答攀桂等人,发动附近9个都图民众集资将文昌阁改建为翰香书院。书院建筑共三进,前为书院门楼,中为讲堂,后是正殿,配以东西两庑,四周筑围墙。定名“翰香书院”,是取“翰墨生香,翰苑飘香”之义。门楼左右楹联为:“吾道宫墙”、“斯文羽翼”。门楼上是藏书室,两庑是诸生宿舍,讲堂可容纳四五百人,是清代琼山农村各乡都规模最大的书院。正殿神台上奉祀孔子牌位,殿柱上垂挂的长楹联为:“翰花芬芳,端敕五方,鼓舞同心协力,培桃育李于靡既;香书飘拂,乃惟九图,乐以众志成城,造士兴贤以无疆”。殿上悬挂着探花张岳崧于咸丰四年(1854年)手书“琼台毓秀”金漆横匾。
书院建成后,立有一块《新建翰香书院记》石碑,记述宋明以来琼州设立书院概况、当地贤才辈出情况和创建翰香书院的过程及宗旨。清末民初翰香书院改为翰香小学。
㈥ 龙泉各乡镇的龙泉窑古窑址共有多少个
龙泉瓷的仿烧与辨伪 龙泉窑自宋至清800余年的烧造历史中,不同历史时期都有着鲜明的时代风格,南宋的龙泉窑更以其莹润如玉的粉青和梅子青称绝一时,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根据商品市场的需求和人们的喜好,商家纷纷对龙泉窑的产品进行仿烧,这种刻意的仿烧往往选择一种或者一类产品,有不同时代的,有不同烧造技术和制作工艺的,也有分属文化背景迥异的不同国家的。 国外仿烧龙泉窑产品成为世界性的现象。埃及的福斯他特是当时政治、经济的中心,制陶业十分发达。中国陶瓷源源不断地输入,对当地的制陶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此而仿烧大量的中国瓷器。仿烧龙泉窑的产品有北宋的划花篦点纹碗、元代的双鱼小盘、菊纹贴花碗。高丽瓷与中国的瓷业有着深厚的渊源。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南宋的青瓷模印莲花碗,烧造的方法为3个支钉烧造法,支钉的断面为白色。但它莲叶舒展的纹样布局,碗的直口、垂腹、矮圈足的造型,与龙泉窑的早期风格如出一辙,从中可以看出这种交流源远流长。龙泉窑在南宋时期生产的平口长颈瓶、莲瓣碗,高丽瓷也有仿制,特点是釉色稍深、平底、支钉支烧。元明时期龙泉窑烧造的青瓷大盘,仿造它的国家有泰国、越南等。伊朗所仿龙泉青瓷有以下几个特征:1.一般较厚重;2.胎、釉结合度较差,在口沿部分多有剥釉现象;3.釉色多为浅绿偏黄;4.釉中普遍呈现有淡红丝的现象;5.有部分出现干漆般的釉面;6.圈足上有乳丁状的突起物。 这些国外所仿的龙泉窑产品,因为采用的是当地的瓷土原料,使用的是当地传统的烧造技术,尽管模仿的器物很明确,但只能达到形似而质不同的效果。同时这些仿烧的产品,以间接的方式传达出这个地区和时代的特有的产品风貌。因此,国外烧造的仿品与龙泉窑的产品往往有很大的不同。 在国内,景德镇仿烧龙泉窑产品延续的时间最长,从元代开始到清代,凭借着雄厚的烧瓷技艺,仿烧器物品种丰富。其最大的特点不是对龙泉窑产品机械地模仿,而是在注重釉色的基础上,对器物的品种和造型加以创新。清《南窑笔记》记载有仿龙泉窑:“今南昌仿龙泉深得其法,用麻油釉入紫金釉,用乐平绿石少许,肥润翠艳(不)亚于古窑。” 清末民初之时,日本、德国、美国先后有人来龙泉搜集青瓷,其后国内大批古董商纷至沓来,由此引发了龙泉挖掘古窑址和盗掘古墓之风。与此同时,龙泉当地研制仿古青瓷之风大盛,一批民间制瓷艺人纷纷加入此行。清光绪、宣统年间,孙坑范祖绐、祖裘兄弟制仿古青瓷名噪一时,至民国初期,县城廖献忠(清秀才)仿古制品几可乱真。宝溪乡陈佐汉、张高礼、张高乐、李君义以及龚庆芳、龚庆靖、龚庆平兄弟,八都吴兰亭、吴庆麟、蒋建寅、黄观光,木岱口徐子聪等亦仿制古青瓷。龙泉县长徐渊若著《哥窑与弟窑》所言:“……有时颇可混珠,若用药品去新光,更于底部或边缘略碎米许,则好古者亦易上钩。盖二章之器,殆无完璧,仅损米许,已属可珍,若不故损一二,则购者必疑赝品,若毁过多,则价不能过索,故仅损米许,可使人惊喜欲狂也。”民国34年(1945年),陈佐汉曾将仿古弟窑产品“牡丹瓶”、“凤耳瓶”等70余件邮寄国民政府实业部请功,获蒋介石题赠“艺精陶仿”匾。陈佐汉还遍访龙泉、浦城各地,将民间发掘收藏之古龙泉青瓷器绘图100余幅,集成《古龙泉窑宝物图录》。1950年陈又将“云鹤盘”等3件仿古青瓷通过外交途径送往苏联,作为庆祝斯大林70寿诞献礼。民国时期烧制的仿古青瓷,工艺落后,成品率低,釉色优劣不稳,有的对仿古青瓷加以伪造,如南宋时期的蟠龙瓶,把龙纹堆塑成鹤纹,几可乱真的传世仿品这一时期也不多见。 1956年,龙泉瓷厂恢复生产。浙江博物馆收藏了一批解放后烧制仿龙泉窑的产品,主要是根据南宋龙泉窑器物形制,如:双鱼洗、鬲式炉、牡丹纹大瓶等器物,但仿制得不刻意。1959年,成立了浙江省龙泉青瓷恢复委员会,由科研、生产、文物考古等部门组成,在对龙泉窑大规模考古发掘的同时,龙泉瓷厂的研制工作取得很大的成功,不仅使传统的龙泉青瓷获得了新生,还创烧了许多新的器物品种。20世纪80年代始,一些龙泉大型瓷厂以仿古工艺品的形式大批量生产龙泉窑青瓷。
㈦ 龙泉寺的文物古迹
在龙泉寺东南沟谷台地上,遗留有金代墓·寿塔五座。石幢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高2.7米。下面基座由八角八面石雕仰莲座和鼓形石墩构成,幢身分八棱石柱,上刻幢文,有的还能辩认。有确切纪年的是“泰和元年”(1201年)幢,有确切名称的为“进公寿塔之铭”幢。
“泰和元年”经幢,青石质,分六层,高2.7米。基座高1.11米,分三层,下为八角八面石座,中间为圆鼓形石柱,上为仰莲座。幢身高1.11米,为八棱柱开,字迹模糊不清,仅“泰和元年十月”刻字尚可辨识。幢顶高48厘米,分两层,下为八角八面体石盘,狮首、佛像人物浮雕垂幔,上为圆形仰莲柱石。
“进公寿塔之铭”,青石质,六层,通高2.63米。基高1.18米,下为二层六角六面体石盘,中为八棱柱石,上为仰莲石座。幢身高1.07米,为八棱柱形,正面阴刻“进公寿塔之铭”,其它六面刻有“大金获鹿韩庄龙池山龙泉院……”等401字和四言颂诗160字。顶高38厘米,呈八角面体伞形。
“琛公和尚之塔一”,青石质,分八层,基座三层,一层为八角石座,二层为六角石柱,三层为仰莲石座。塔身为三层,上下两根八棱柱石,中间隔八角八面体兽首、佛像人物浮雕垂幔,下层石柱正面刻有“琛公和尚之塔”铭文,其它文字不清,只有“大定十六年五月六日立”字体隐约可辨。顶分二层,下为八角八面体伞形石,上层为仰莲石帽。
“琛公和尚之塔二”,青石质,分六层,基座三层,下为八角八面体石座,中间为圆鼓形石柱,上为仰莲座。幢身为八棱柱形,字迹模糊不清。
另一经幢,字迹不可辨认,分七层。基座三层,下为八角八面体石盘,中为圆鼓形石柱,上为仰莲座。幢身为八棱柱形。幢顶分三层,下为八角八面体石盘,刻有狮首、佛像人物浮雕垂幔,中为六角柱石,上为仰莲座。
五座石幢造型各异,设计奇巧,布局合理,雕刻精细,保存完好,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
㈧ 龙泉驿区哪里有古建筑
洛带的四个会馆、石经寺的大雄宝殿、长松寺的唯仁山庄、龙泉驿区文管所在地——田氏支祠等。
㈨ 龙泉驿区的历史沿革
龙泉驿区历史悠久,古为蜀国辖地。
唐代为东阳县、灵池县治地(《四川郡县志》《元丰九域志》《中国历史地图集》)。灵池县,以其县南分栋山边有一泉池曰“灵池”,故名。
宋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又改为灵泉县,属成都府。分栋山亦随县名的改变而改称“灵泉山”,直至元代。
元时设陆路驿站。
明代改称“龙泉”,于此设驿站,始称“龙泉驿”。洪武六年(1373年),省灵泉县入简县,后置龙泉镇(《中国历史地图集》)。正德八年(1513年),置龙泉镇巡检司(《简阳县志》《四川郡县志》)。同期,灵泉山亦随之改称“龙泉山”。
清康熙六年(1667年),继续在四川大规模设置驿站,分为北、南、东、西4路,“东路起自简州之龙泉驿,至奉节之小桥驿(《四川通史》)。此期的“龙泉驿”既是驿站名,也具有地理名称的含义。清末邮电业兴起后,驿站废置,“龙泉驿”则随之成为历史地名,并沿用至今。
民国初年改置简阳县行政分署。
1956年1月,原简阳县为所属各区命名时,以区公所驻地名称为区名,称“简阳县龙泉驿区”。1959年,划归成都市筹建新区时仍以区人民委员会驻地龙泉驿为区名,称“成都市龙泉驿区”。
1959年简阳县的龙泉驿区与华阳县的大面、洪河、西河、青龙4个乡划入成都市筹建新的龙泉驿区。
196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成都市龙泉驿区。
1976年简阳县的洛带区并入龙泉驿区;2005年4月龙泉驿区的黄土镇回龙村(包括金三角社区)划归成都市新都区管辖。
2009年,龙泉驿区辖12个街道、镇、乡,即龙泉街道、大面街道、十陵街道、同安街道、柏合镇、洛带镇、西河镇、黄土镇、洪安镇、山泉镇、茶店镇、万兴乡,共有81个村、54个社区、1274个村民小组、559个居民小组。
1997年,面积558.7平方千米,人口45.1万,辖11镇8乡。区政府驻龙泉镇。
1999年,龙泉驿区辖13个镇、6个乡:龙泉镇、大面镇、洛带镇、柏合镇、西河镇、洪河镇、同安镇、十陵镇、茶店镇、文安镇、义和镇、黄土镇、西平镇;龙泉乡、平安乡、万兴乡、清水乡、山泉乡、长安乡。
2000年,龙泉驿区辖16个镇、3个乡。
2003年1月13日,龙泉驿区文安镇更名为洪安镇。
2003年12月8日撤销西平、义和2个镇的建制。扩大部分镇的行政区域:将原西平镇的天和街社区居委会、天平村、黄连村、阙家村、大龙村、清水村全部及鹿角村2、3、4、5、6、7、11组,大林村1、2组及黄土镇的光大村9、10、11组,平安镇的清平村12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归西河镇管辖。将原西平镇的鹿角村1、8、9、10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黄土镇管辖。将原西平镇的大林村9、10、11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洛带镇管辖。将原西平镇的大林村3、4、5、6、7、8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同安镇管辖。将原义和镇的西江村、洪福村、回龙村、长梁村、新拱桥村、洪安村、金三角社区居委会、宝滩社区居委会划归黄土镇管辖。将原义和镇的三合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洪安镇管辖。
2004年9月8日,撤销平安、龙泉、洪河、大面、十陵、同安、兴龙、金龙8个镇和清水乡。原平安、龙泉、洪河、大面、十陵、同安6个镇所属行政区域,实行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设置4个街道办事处。将原兴龙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柏合镇;柏合镇政府驻柏华路。将原金龙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洛带镇;洛带镇政府驻五星街。原洪河镇并入大面镇,成立大面街道办事处。将原清水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万兴乡;万兴乡政府驻万兴场。
2004年,龙泉驿区辖4个街道(龙泉、大面、十陵、同安)、7个镇(洛带、西河、柏合、黄土、茶店、洪安、山泉)、1个乡(万兴),44个社区委员会、169个村委会;面积559平方千米,人口密度927人/平方公里。
2005年5月10日,将青白江区龙王镇的新谊、双柏、黄果、园林、石桩、长林6个村和龙泉驿区黄土镇的回龙村、金三角社区所属的行政区域划归新都区石板滩镇管辖。石板滩镇政府驻石板滩场镇东风西街66号。
㈩ 龙泉的古建筑有哪些
位于湖北抄东北部的广水县级市还是有很多古建筑的。
首先,广水因有中国八大名关之一的武胜关而名扬四海。
其次,还有一些较有名气的景点也有古建筑,比如黑洞湾古墓群、龙泉寺、杨涟故居、炎帝神农故里等等。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广水市杨寨镇大布村方家湾有一处古建筑群。结合专家鉴定和当地县志记载,方家湾古建筑群是清代古建筑,为研究鄂北古代建筑历史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
方家湾古建筑群坐东朝西,依岗丘而建,东高西低,呈梯次布局。湾内房屋均由石条起酣弗丰煌莶号奉铜斧扩基,青砖墙皮,内填土石,内隔间为九立柱穿斗式木皮墙。房屋内的门廊、窗户和格扇均为木制,上面雕有各色花饰。
以上的列举难免挂一漏万,仅供参考,还是要用自己的行动领略古建筑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