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楼遗址图片
A. 广州旅游的历史遗址
1、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是1983年发现的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眜之墓,是岭南地区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唯一汉代彩绘石室墓。
墓中出土文物一万余件,其中“文帝行玺”金印、玉角杯、错 金铭文虎节、印花铜板模、平板玻璃铜牌饰等文物具有重大历史、科学、艺术价值,集中反映了两千年前岭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
南越王墓是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重大考古发现之一,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入选国家AAAA级景区,2008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南越国遗迹》与《海上丝绸之路》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狭义上讲,应是1924年~1930年国民党在广东广州黄埔区长洲岛兴办的一所军校,校址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校舍。当时校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广义上讲,即是1924年以后,中国国民党及中华民国政府兴办的各个军事学校,即各地分校也包括在内。
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主要将领出自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军校在创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战争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3、六榕寺
六榕寺位于广州市的六榕路,是广州市一座历史悠久、海内外闻名的古刹。寺中宝塔巍峨,树木葱茂,文物荟萃,历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迹。六榕寺因苏东坡当年为寺庙题字而得名。
它与光孝、华林、海幢寺并称广州佛教四大丛林。六榕寺和寺中的花塔一样,历来为人们所称颂,加之历史地位与光孝寺齐名素有“光孝以树传,净慧(六榕寺的别称)以塔显”之称。
4、洪秀全故居
洪秀全故居,花都区新八景之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大布乡官禄布村。故居始建于清代末期,是一排六间泥砖、瓦顶木结构平房,石砌墙基,总面阔16.5米,进深5.5米。
洪秀全的居室是一单间小屋,泥墙,无间隔。洪秀全在故居居住生活了三十余年,青少年时期在此度过。故居的附近还有洪秀全读书和教书的私塾、洪氏宗祠等。故居原建筑曾被清政府焚毁,新中国成立后重建。现在的故居建有洪秀全故居纪念馆,洪氏宗祠辟为纪念馆辅助陈列室。
5、大佛寺
广州大佛寺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惠福东路惠新中街21号(在北京路西侧、广州百货大楼正南方)。广州大佛寺始建于南汉(公元917-971),名新藏寺,为南汉王刘龑上应天上二十八宿而建。
明代扩建为龙藏寺,后改为巡按公署。清顺治元年(1649)公署毁于火。平南王尚可喜于康熙二年春,自捐王俸,仿京师官庙制式,兼具岭南地方风格重建殿宇,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观赏价值。
B. 广州有哪些近代史的遗迹
1,大坡地炮台
大坡地炮台在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上,距离白鹤岗炮台约200米,与白兔岗炮台、蝴蝶岗炮台、白鹤岗炮台、新西岗炮台、旧西岗炮台、四缝炮台共同组成长洲炮台。大坡地炮台于1938年秋日军占领长洲后被拆除,炮管被风割化铁。
2,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员会旧址
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员会旧址在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文明路75号-81号(2003年改为为194号-200号)。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3,广州公社旧址
广州公社旧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起义路广州市公安局大院内,亦即广州苏维埃政府旧址。旧址现存大门,还有南、中、北三座办公楼和拘留所。
4,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
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后的第一个总部所在地。在广州市越秀区越秀南路89号。原为惠州会馆,为国民党中央工人总部,1924年19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迁此。
5,黄埔军校旧址
黄埔军校旧址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内,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堂和海军学校校舍。民国13年(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在苏联顾问帮助下,创办了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为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后更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
C. 广州起义的现存遗址
序号 名称 说明 地点与现状 1 北较场四标营遗址 广州起义的主要军事力量—国民革命第二方面军第四军军官教导团团部。1927年12月11日凌晨,广州起义总指挥张大雷、工农红军总指挥叶挺等人前往此处召开誓师大会,广州起义正式爆发。 位于北较场横路与建设大马路交界处 2 肇庆会馆遗址 广州起义爆发时,为国名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四军军部,后被起义军攻克,是广州起义重要的战斗遗址。 海珠广场东侧,已毁。今华侨大厦所在地 3 第一公园 广州起义爆发后,起义军与国民党反动派军队战斗的重要战场之一,中共广东省军委负责人聂荣臻亦曾在此指挥和参加战斗。广州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曾计划在此召开拥护广州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 今人民公园 4 西瓜园遗址 1927年12月12日中午,广州市工农兵群众300多人,在此召开拥护广州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广州起义总指挥张太雷亲自前往主持,并发表热情洋溢的演说。 位于广州市人民中路与同乐路的交界处,今广州日报社所在地 5 四方炮台遗址 广州起义爆发后,四方炮台阵地迅速被起义军占领。在工农红军总司令叶挺的指挥下,教导团战士、广州工人赤卫队员,在此遇敌展开激战,多次击退敌人的进攻。是起义军与国民党反动派军队激战的主要战斗遗址之一。 位于越秀山蟠龙岗顶,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6 观音山战斗遗址 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后,起义军迅速解除了驻观音山敌军武装,并以镇海楼为据点,在东西两线,沿明代城墙遗址构筑工事,与敌军展开激烈的拉锯战。12月,在帝国主义炮火的掩护下,国民党反动派纠集一万多兵力,对观音山阵地进行了十数次轮番进攻,均被起义军击退,战斗极其激烈。 今越秀山镇海楼东西两翼 7 广州公社旧址 广州起义爆发后,公安局被起义军占领,并在此建立中国第一个城市苏维埃政权—广州苏维埃政府,后被人称为“广州公社”。广州公社旧遗址分中楼、北楼、南楼,广州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分别为苏维埃政府、工农红军总指挥和警卫连所在地。旧址东北角有广州市公安局拘留所,起义军攻占后曾于此解救被囚禁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800多名,后为苏维埃政府扣押反动派人员的拘留所。 广州起义路200号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 红四师成立遗址 1927年12月16日,在袁国平、徐向前等人的率领下,撤退到花县的第四军教导团,警卫团和黄埔军校特务营1000多人,在此举行营、连长联席会议、将队伍改编为工农红军第四师。 今花都区花城中学 9 广东财政厅大楼 1927年12月16日黄昏、由于广州起义局势不断恶化,工农红军总司令叶挺、中共中央省军委负责人聂荣臻前往广东财政厅天台观察敌情,鉴于敌强我弱的形势。为避免全军覆没的危险,遂决定将广州起义部队撤出广州。 北京路北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10 中共广州市委第一机关阳址 张太雷的秘密住所和策划广州起义的秘密据点之一。1927年11月25日,张太雷与黄平、吴毅等人在此召开会议。草拟《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员号召暴动宣言》。 广大路广大二巷4号 11 广州市郊一区农会阳址 广州起义工农联队的主要集结地和训练地。 谢家祠(芳村区花地中市),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12 中共银行大楼 广州起义爆发后,中央银行大楼是起义军主要进攻的敌据点之一,遭到国民党反动军队负责顽抗,后在教导团与广州工人赤卫队的联合进攻下被攻占,为广州起义重要战斗旧址之一。 位于沿江路193号。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13 广东咨议局阳址 广州起义爆发前国民党广东省党部所在地。1927年12月11日,被工农红军总参谋徐光英率领的教导团第一营 位于中山三路烈士林园内,今为广州近代史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 天字码头 广州起义爆发后。起义军在天字码头一带构筑工事,顽强反击企图强渡珠江侵犯市区的国名革命军第五军李福林部。13日,教导团女兵班在班长的带领下在此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反复搏斗,除一人外,全部壮烈牺牲。 市区北京路南端珠江堤岸处 15 燕塘战斗阳址 广州起义前,此处为国名革命军第二方面第四军炮兵团驻地。1927年12月11日,被教导团部分起义军占领。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及广州省军区一带 16 周文雍、陈铁军革命活动据点阳址。 1928年初,周文雍与陈铁军在中共广东省委的指示下重回广州发动工人进行斗争(又称“春骚”)时的秘密据点。 荔湾和平中路荣华西街17号2楼,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17 南石头监狱遗址 国民党广东省公安局南石头惩戒场,广州起义失败后,许多优秀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在这里被反动派杀害。 位于今五羊摩托车厂内 18 西濠口码头 广州起义爆发后,起义军在西濠口码头一带构筑工事,与河南的国名革命军第五军李福林部隔江对峙。1927年12月13日,起义军主办部队撤出广州,但100多名人赤卫队员仍坚守在西濠口太平南路一带,继续顽强阻击敌人。 人民南路西濠口,今一号码头 19 喜南堂南楼、西楼、南华第一楼 广州起义重要战斗遗址 人民南路西濠口。分别为今新华酒店、新华书店和新亚酒店,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20 大新公司 广州起义爆发后,起义军在大新公司天台架起迫击炮,严防敌军强渡珠江。 今南方大厦,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21 龙藏街太丘书院 起义前,广州工人赤卫队临时总指挥部旧址 今已毁 22 黄花岗 1927年12月4日。中共广州省委召集教导团,警卫以及黄埔军校特务营的革命骨干200多人,在黄花岗举行秘密会议,进行起义的动员工作,起义失败后,教导团等部队撤出广州,在这里集结。 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内 23 明星戏院 广州苏维埃政府成立后,中共广州市委设于惠爱路明星戏院内 今已毁 24 渭滨书院 广州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广州工人代表会设于学宫街渭滨书院 今已毁 25 广州省长公署 广州起义爆发后,工人赤卫队指挥部设在广东省长公署。 今广东省民政厅 26 八旗会馆遗址 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时,为起义部队警卫团团部,是广州起重要战斗遗址。 今已毁
D. 广州有哪些名胜古迹
1,南越王墓
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回国第二代王答赵眜的陵墓。
2,光孝寺
光孝寺,广东著名古建筑群之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光孝路北端近净慧路处。据《光孝寺志》记载,初为公元前二世纪南越王赵建德之故宅。三国时代,吴国虞翻谪居于此,辟为苑囿,世称虞苑。虞翻死后,家人舍宅作寺。
3,六榕寺
六榕寺位于广州市的六榕路,是广州市一座历史悠久、海内外闻名的古刹。寺中宝塔巍峨,树木葱茂,文物荟萃,历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迹。
4,怀圣寺
怀圣寺是广州的清真古寺之一,始建于唐高祖武德年间,怀圣寺总面积1553平方米,整体建筑为典型的阿拉伯建筑风格,寺内设有教长室、藏经室,礼拜大殿和专供洗礼的水房寺内的光塔。
5,南海神庙
南海神庙,又称东庙、波罗庙,坐落于广州市黄埔区庙头村,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代皇帝祭海的地方。
E. 广州有哪些古代宫殿,城池,古战场遗址
南越国宫殿,南汉国宫殿
古代广州属于南蛮偏远之地,没有发生什么大的战争,没有什么有名的古战场遗址。
直到航海技术发达后,广州因沿海,在近代发展较快。
F. 北京路千年古楼遗址
位于北京路靠近西湖路口北侧的千年古楼遗迹,考诸文献即为唐宋以来广州城内著名的双门古楼。其渊源是唐末南汉时期凿平番、禺二山,叠石建双阙。北京路地处广州市中心,北起中山五路,南至惠福路,全长440米的北京路步行街,是目前国内最繁华的立体式、全天候、全路段、现代化的商业步行街之一。街内商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汇集了众多国内外著名品牌连锁店及大型百货公司,更有风格各异的餐厅、酒家,成为广州人气聚集的商业中心区城,也是有史以来广州地区最繁华的商业黄金宝地。无论广州人还是外地人都喜欢逛北京路,但一到北京路,还没来得及享受购物乐趣之前,“千年古道遗址”已经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整个广州城的历史,仿佛都可以浓缩在这条马路之中。2002年7月初,北京路步行街在整饰工程路面开挖过程中,意外地在路面下发现了大量的砂岩石条与古城墙砖,经考古专家鉴定,挖掘出土的是南汉、唐、宋、明、清五朝11层古代路面遗迹和宋代拱北楼基址。如此层层叠压、延续千年的道路遗迹和门楼遗址,在国内外考古发掘中都是难得一见的。因此,市政府在征询各方意见后,决定在原址上用玻璃钢罩覆盖,做为一个露天博物馆向市民们展示。由此,北京路的漫长历史渐渐为更多人所了解。北京路,和广州城一样古老,是历史上最早建立广州城的位置之所在。秦汉时,广州城称为番禺城,是因为广州城内有番山和禺山两座山岗。番山,在今文德路中山图书馆旧址北面的“九思亭”处小丘一带;禹山在今北京路以西,小马站以东,西湖路与越秀书院街之间。公元前204年南越王赵佗建国,其皇城就在今北京路北段财厅前一带。从南越国开始,历朝历代众多的官衙机构就设在这里。南汉以后的官员们从公署出来,是沿着现在的北京路走到拱北楼的。这一路是官道,只能步行,在拱北楼遗址有几道门槛,说明当时车马是不能通过的。从“千年古道遗址”上可以看到,层层叠压的路面上早已被踩踏得凹凸不平,宋代的青砖路面的磨损尤为严重,由此证明这是一条千年的步行街。五朝11层路面出土之后人们惊讶的发现:广州自建城以来,虽历经十多个朝代及两千多年的沧桑,古城的中心就一直没有挪过窝,其中心地位始终没有改变,这一奇特现象,不仅创造了国内外城市建设中罕见的历史景观,同时也造就了这块神奇土地灿烂无比的历史文化。目前,北京路、教育路和西湖路周边区域已有或已建成及挖出的历史文化遗地有:秦番禺城遗址、秦汉造船工地遗址、西汉南越国宫署遗址、唐清海军楼遗址、南汉御花园、明大佛寺、明城隍庙、明清大南门遗址、清庐江书院、广州起义纪念馆等十多个朝代的十多个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古迹。
G. 广州历史文化遗址有哪些
多啰,秦汉时期有南越王墓和南越国花园,分别在越秀山旁边和中山4路;南海神庙(菠萝庙)还有琶洲塔(航海的灯塔)明朝有镇海楼,在越秀山;近代就更多了,邓世昌纪念馆(海珠区)、万木草堂、农讲所等等,数也数不清,广州是历史名城、文化名城和革命名城。
H. 广州景泰寺遗址
广州景泰寺
原名七仙寺,在九龙坑为景泰禅师修真之处,寺建于梁大同中,筑上下两寺,上名上景泰寺,下寺名下景泰寺,地名栖霞岭西南五里,又名景泰云峰,景泰僧未到此地之前,有七仙人守其地,景泰到此,发地得二石履一古镜,乃建七仙寺以纪念之。至宋绍兴年间,风雨山裂,又获唐天宝时的铜钟,乃并藏于寺中,至宋天禧年间,僧智严,创建景泰,以志其事,并于山间建僧归亭,及明下统十三年,主持僧德泉和尚重修,时适遇景泰年号,易名“僧归寺”,天顺三年,金城黄谏谪判广州,易名为“广趣寺”,亦刻石以纪。嘉靖中詹事黄佐,将寺改为泰泉书院,移僧人于光孝寺,万历卅五年僧正裔和尚修复其地,群承倪伯麒,番禺县令陈原道捐资助建,惜后又毁于战火,现尚遗迹可寻。
景泰寺的相关传说
据传,景泰禅师宣讲佛教教义深入浅出,很多人都被他讲的内容所吸引,更有意思的是,每当他早晨开讲时,寺门口竟然有一些虎豹之类的凶恶野兽伏在寺院附近静听。这事慢慢传开,有人就带着好奇心前来看新鲜,一个青年有一次到山寺,看到一只老虎在寺门口静伏,他好奇地逗引这只老虎,不小心把老虎给惹怒了,老虎纵身跳起,准备向青年人扑过去。这时,景泰禅师好像发现了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他停下讲经,到寺门一看,只见老虎正扑向青年人,他手捻佛珠,双目紧闭,口中念念有词。很奇怪,老虎竟然停了下来,对禅师摆了摆尾巴,缓步走入山林之中。人们都说这是景泰禅师所讲佛义感化的结果。
景泰寺原名七仙寺,在九龙坑为景泰禅师修真之处,寺建于梁大同中,筑上下两寺,上名上景泰寺,下寺名下景泰寺,地名栖霞岭西南五里,又名景泰云峰,景泰僧未到此地之前,有七仙人守其地,景泰到此,发地得二石履一古镜,乃建七仙寺以纪念之。至宋绍兴年间,风雨山裂,又获唐天宝时的铜钟,乃并藏于寺中。
明代,有个皇帝的年号叫景泰,广州的地方官感到有点紧张,急忙上书皇帝,要求将此处地名改动,好在皇帝对佛教采取了宽容的政策,下了一道圣旨,指出寺名山名无需改动,这样,景泰寺、景泰坑的名字不仅保留下来,而且名声和影响更大了。
景泰寺
分上景泰和下景泰。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梁武帝信佛,并亲自出家,使得全国上下,都信奉佛教。当时广州的刺史(广州最高地方长官)叫萧誉,他感到广州单有一个寺院(即现在的光孝寺)远远不能适应老百姓信奉佛教的需要,于是亲至罗浮山,请了一位叫景泰的高僧前来广州弘扬佛法。萧誉让景泰禅师自己在广州选址建寺,景泰禅师用了3天时间考察广州城区和周边地区,看到白云山下有一处荒地,松柏参天,花香鸟鸣,很有一派仙境气象,于是选中该处建了一座南楼寺。
建寺之初,发现此处地势颇高,无处取水,于是景泰禅师用他的禅杖在地上点了几点,想不到地上竟有泉水冒出,大家一见之下都惊奇异常,于是将这股泉水称之为“卓锡泉”,卓锡就是禅杖的意思,也有人将此水称之为景泰泉。
至宋天禧年间,僧智严,创建景泰,以志其事,并于山间建僧归亭,及明下统十三年,主持僧德泉和尚重修,时适遇景泰年号,曾易名“僧归寺”,后奉赦恩准仍用旧名。天顺三年,金城黄谏谪判广州,易名为“广趣寺”,亦刻石以纪。嘉靖中詹事黄佐,将寺改为泰泉书院,移僧人于光孝寺,万历卅五年僧正裔和尚修复其地,群承倪伯麒,番禺县令陈原道捐资助建,惜后又毁于战火。现尚遗迹可寻。
明未崇祯年间在上寺下约四百米处建有新景泰寺(即下景泰寺),占地仅七亩,清未亦毁。
以上为有关简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I. 广州有什么名胜古迹
广州的名声古迹有南越王墓、光孝寺、六榕寺、怀圣寺、南海神庙、五仙观、镇海楼、莲花塔,清朝的陈家祠、余荫山房等。
1、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该墓于1983年6月被发现,挖掘完毕即在原地建立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光孝寺,广东著名古建筑群之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光孝路北端近净慧路处。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3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该寺由宗教部门管理。
3、六榕寺位于广州市的六榕路,是广州市一座历史悠久、海内外闻名的古刹。寺中宝塔巍峨,树木葱茂,文物荟萃,历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迹。六榕寺因苏东坡当年为寺庙题字而得名。它与光孝、华林、海幢寺并称广州佛教四大丛林。
4、五仙观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233号。现寺观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是一座祭祖五仙的谷神庙。该观属道教,坐向南,门上大匾上有清两广总督瑞麟书写的“五仙古观”四个大字。
5、莲花塔也是明代砖塔。该塔坐落在番禺莲花山上。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番禺举人李惟凤等建塔,原名"文禺塔"。因莲花山多砺石,又名"石砺塔"。又因其东西山坡有一块天然狮形岩石,故又称"狮子塔"。
J. 广州北京路步行街古道遗址是有哪几个朝代
北京路复千年古道历史文化遗地有制:秦番禺城遗址、秦汉造船工地遗址、西汉南越国宫署遗址、唐清海军楼遗址、南汉御花园、明大佛寺、明城隍庙、明清大南门遗址、清庐江书院、广州起义纪念馆等十多个朝代的十多个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