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秦汉唐四大遗址
① 周秦汉唐四大文化旅游板各在什么地方
当然是西安——长安。
长安(今西安)意为“长治久安”,中华文明及东方文明史上最负盛名的全球著名都城让世人景仰顶礼膜拜。
长安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千余年,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十三朝古都。在建都长安的诸多朝代中,汉朝、隋朝和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时代,当时的长安已成为国际性大都市。长安在公元前195年-公元25年、公元580年-公元900年的两段时间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长安,与开罗、雅典、罗马并称“世界四大古都”。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0世纪左右,先后有周、秦、西汉、隋、唐等13个朝代或政权在长安建都及建立政权,历时1100余年。 在长达千余年的历史中,长安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其辉煌的历史闻名于世。并历来为地方行政机关——州、郡、府、路、省的治所。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将长安改为“西安府”,并在唐长安城皇城的基础上,修建了城墙,奠定了今日西安城区的风貌。
唐代长安复原图长安地区很早就有人类存在,早在100万年前,蓝田人就在这里建造了聚落;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这里已经出现了城垣的雏形,半坡遗址是仰韶文化的代表。2008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高陵杨官寨遗址的发现,将东亚城市历史推进到了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这个相当于4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聚落,也许是东亚最早的城市,城市边缘有一条长达1945米的环壕。那时,社会已经有了简单的分工,有的古人以制陶为生,有的人耕地,有的人狩猎。维系人际关系的,除了血缘,还有某种制度。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长安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东方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与朝拜者的到来。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长安向世界展现了文明中国拥有的自信、开放、大气、包容、向上的民族精神,铸造了炎黄子孙永远为之自豪的文化高地。
“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长安,这座中国历史文化的首善之都,以世代传承的雍容儒雅,满腹经纶,博学智慧,大气恢弘,成为中国历史的底片,中国文化的名片和中国精神的芯片.
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以长安为起点。唐代长安城下属有万年县和长安县取万年长安之意。长安为中国四大古都之首,同时也是与雅典、罗马和开罗齐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
“长安城”,在西周时称为“沣镐”。“沣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沣京和镐京的合称。“沣镐”所在地区称为“宗周”。秦时称“内史”,至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西汉高祖5年(前202年),置长安县,在长安县属地修筑新城,名“长安城”,意即“长治久安””,改长安城所在地区为“京兆”,意为“京畿之地”。
自从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隋时,隋文帝在“大兴县”营建新都(长安县东),命名为“大兴城”。唐朝时,以中轴线重新划分长安县与大兴县,并更名“大兴县"为万年县,取意“万年长安”,重新恢复“长安”之名。元代,“长安”丧失首都地位,“长安城”所在地“京兆府”易名为“奉元路”。明朝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之名由此而来。但“长安城”仍称“长安”,归长安县管辖,“长安”之名并未废除,一直保存至近代将“长安城”剥离“长安县”独立设立“西安市”为止,“长安”之名废止。
“西安市”:沣京(周)-镐京(周)-咸阳(秦)-长安(汉)-常安(新)-常安(南北朝)-大兴(隋)-长安(唐)-长安(后梁)-长安(后唐)-长安(宋)-奉元(元) -西安(明)-西安(清) -西安(中华民国)-西安市(中华人民共和国)
“西安”:宗周(周)-内史(秦)-京兆(汉)-京兆(新)-京兆(南北朝)-京兆(隋)-京兆(唐)-大安(后梁)-京兆(后唐)-京兆(宋)-奉元(元)-西安(明)-西安(中华民国)-西安(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 西安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西安是世界四大古都,也是我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的古城,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自西周直到唐代,先后共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堪称中国古代社会的天然历史博物馆,这里有全世界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周秦汉唐四大遗址;“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等珍贵的文化遗产。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中国的第一站就是西安,因为在外国人的概念中,历史上的唐朝才最能够代表中国。 【兵马俑】在秦始皇陵东侧约一公里半,先后发一、二、三号共三个坑。一号坑是当地农民打井时发现的,后经钻探先后发现二、三号坑。一号坑最大,东西长二百三十米,宽六百一十二米总面积达壹万肆仟贰佰陆拾平方米。在这个坑内埋有约六千个真人大小的陶俑。在地下发现形体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造型如此逼真的陶俑,实在是世界奇迹。 【华清池】华清池位于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侧,东距西安30公里。华清池因为有唐玄宗和杨贵妃的传说而名声远播,其实华清池的历史非常悠久,相传早在西周时期,周幽王就曾在此建骊宫;后世的秦始皇、汉武帝也都在这里建立行宫;唐代更是大兴土木,特别是唐玄宗天宝年间修建的宫殿楼阁更为豪华,并正式改名为“华清宫”。 【大雁塔】大雁塔,全称“慈恩寺大雁塔”,位于距西安市区四公里处的慈恩寺内,始建于公元六百五十二年,相传是慈恩寺的第一任主持方丈玄奘法师唐三藏自印度归来后,为了供奉和储藏梵文经典和佛像舍利等物,而亲自设计并督造建成的。大雁塔一座楼阁式砖塔,塔身呈方形锥体,风景秀丽,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必游之地。 【钟楼和鼓楼】钟楼位于西安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原地址在今西安市广济街口,明万历十年移于现地址,清乾隆五年曾经重修。钟楼上悬挂铜钟,用以报时,故名钟楼。鼓楼位于西安市西大街与北院门交汇处,东于钟楼隔广场相望,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清代曾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傍晚击鼓报时,故名鼓楼。 【骊山风景区】骊山是秦岭北侧的一个支脉,风景秀丽。相传在洪荒时代这里就是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西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闹剧也发生于此。骊山山腰有一座老君殿,是华清宫朝元阁遗址,山腰上有一个不起眼的小石洞,这就是西安事变中,蒋介石的藏身之所,洞边有一座小亭子,名为“兵谏亭”。每到夕阳西下之时,整个山坡笼罩在一片金黄的微光之中,宁静平和。 【西安碑林】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哲宗年间(公元1090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碑林现有7个大型陈列室、8座游廊和8座碑亭,收藏了从汉代到清代的碑石共2300多方,现展出的碑石达1000余方,其中多数是唐人所刻。在这里,你不仅可以欣赏到等各种书体,还有机会一睹欧阳洵、颜真卿、柳公权等书法家的亲笔刻石,以及王羲之、苏轼等名家的墨宝。 【西安半坡遗址】半坡遗址,即半坡遗址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东郊约六公里的半坡村,是黄河流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距今已经有6000年的历史。在这里,您既能看到人类童年时代的纯朴,也能寻觅到中华先祖艰辛的足迹。1958年在遗址上建成半坡遗址博物馆,除建造文物展室外,并在3000平方米的原始村落居住区盖起保护大厅。 【太白山风景区】位于眉县、太白、周至三县交界处,是秦岭山脉的主峰。太白山地质构造特殊,植物繁荣茂盛,动物草种类多样,第四纪冰川雕刻了千古杰作“太白三池”,千百年来,池水清澈,一尘不染,若遇天气晴朗,阳光折射,湖面放射出五光十色,刹是迷人。“太白积雪六月天”是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银光四射,景致格外壮观美丽。 【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气势恢宏,璀璨夺目,矗立于曾是十三朝帝都的西安,与大雁塔遥相呼应,向人们诉说着昨日的辉煌,展示着今日的风采,昭示着未来的希望。每天,成千上万的游客络绎不绝,把她视为周秦汉唐的艺术殿堂,中华文明的历史长廊,在这里观展徜徉,品评鉴赏,留下美好的记忆,带走无尽的向往。 【小雁塔风景区】全称“荐福寺小雁塔”,位于西安市南友谊西路东段的荐福寺内,与大雁塔东西相向,是唐代古都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标志之一。荐福寺创建于唐代(684年),初名献福寺,是为唐高宗百日献福而建立的寺院。小雁塔修建于唐景龙年间(707--710),因规模小于大雁塔,故称小雁塔。小雁塔虽不及大雁塔规模宏大,但环境清幽,风景优美,别有一番韵味。 【秦始皇陵】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临潼县城东约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秦陵(含兵马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陵墓规模宏大,修建时间长达37年之久,分为内外两城,内城方形,外城长方形。墓内机关重重,有众多的珍品陪葬。虽然始皇陵的价值极高,但由于各种原因,迄今尚未挖掘。 【清真大寺】西安清真大寺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鼓楼西北隅的化觉巷内,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中国殿式古建筑群,是伊斯兰文化和中国文化相融合的结晶。该寺院始建于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历经宋、元、明、清各代的维修保护,成为目前的格局。该寺属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又晋升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5月荣获西安市旅游十大景观之一。
麻烦采纳,谢谢!
③ 求西安历史
西安,古称长安,又曾称西都、西京、大兴城、京兆城、奉元城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久的城市。从奴隶制臻于鼎盛的西周,到封建社会达到巅峰状态的唐王朝,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2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100余年之久。又曾为赤眉、绿林、大齐(黄巢)、大顺(李自成)等农民起义政权的都城。自公元前约11世纪至公元9世纪末,西安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并历来为地方行政机关----州、郡、府、路、省和长安、咸宁两县的治所。在多数朝代,西安属于郡、府级建制-京兆府(郡)辖区,元代改京兆为安西路(后改奉元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废奉元路设西安府,西安即由此而得名。1928年,在西安首次设市,1948年由省辖市改为国民政府行政院辖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安市曾经是陕甘宁边区辖市、西北行政区辖市、中央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从1954年以来,一直为陕西省省会所在地,现属副省级城市,辖新城、碑林、莲湖、灞桥、未央、雁塔、阎良、临潼八区及长安、蓝田、周至、户县、高陵五县。
西安地处中国中、西两大经济地域结合部,是西北各省通往西南、中原及华东的门户与交通枢纽,第二条欧亚大陆桥陇海兰新线上最大的中心城市,在全国经济总体布局上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重要战略地位。优越的地理区位和深远的历史渊源,使西安成为中国北方西部最大的商品流通中心与物资集散地。悠久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使西安居中国六大古都之首,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著名的旅游中心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安迅速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基地、科技研究基地和高等教育基地。 重大历史事件 西安是一座具有三千余年文明史的都市,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无数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公元前约11世纪,周文王在沣河西岸建立丰京,武王继位后伐纣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并在沣河东岸建都镐京,开创了西安长期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地位。公元前841年,镐京“国人暴动”是中国历史是最早的大规模群众暴动驱逐国王事件。西周初期的“成康之治”标志着中国奴隶制社会进入鼎盛时期。秦孝公时的“商鞅变法”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重大社会改革。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顶峰时期。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正式开辟了以长安为起点,连接欧亚大陆的通道“丝绸之路”。
公元582年,隋文帝颁令在汉长安城东南的今西安城址营建新都大兴城。唐王朝建立后更名长安。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自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开始,至唐高宗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基本就绪,历时72年。城市面积84.1平方公里,布局规划整齐,东西严格对称,分宫城、皇城和外廓城三大部分。城市结构布局充分体现了封建社会巅峰时期的宏大气魄,在中国建筑史、城市史上具有划时代影响。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西安人民为推翻腐朽反动的清朝政府奋起战斗。清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军陈得才部围攻西安,于三兆、杜曲等地大败清军,在西安地区播下武装起义的火种。陕西回民起义随后爆发。清同治五年(1866年)西捻军入陕,在西安东郊十里铺大败清军。这几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同南方的太平天国起义遥相呼应,震憾动摇了清王朝在西北的统治。
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后,西安是最早起而响应革命的省会城市之一。陕西革命党人同哥老会联合,于10月22日发动起义,经两天激战控制西安,不仅推翻了清王朝在陕西的统治,有力地支援了武昌起义,打破了清王朝企图以西北为基地地反扑的梦想,而且促进了北方革命高潮的到来。 1919年,“五四”运动揭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消息传到西安,爱国学生奋起响应,游行示威,组织演讲,唤起民众,宣传抵制日货,成立陕西学联,选派代表进京请愿,大声疾呼“吾陕西学生,素称爱国,高举义旗,焉能后人!振臂而起,誓作北京学生之后盾;登高号呼,唤喊国民之忠忱”。西安的学生运动,有力地响应和支持了北京的学生运动。
在1924年至1927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次高潮中,拥护孙中山革命政权的国民军于1925年把军阀刘镇华逐出陕西,控制西安。1925年10月。西安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组织—中国共产党特别支部诞生。当北洋军阀向国民军反扑时,刘镇华率镇嵩军围攻西安达8个月之久。西安军民在李虎臣、杨虎城率领下,克服缺粮断炊的严重困难,奋起抗击,殊死搏斗,保住了西安这一革命阵地。当北伐战争推进到华中地区时,国民军联军进驻西安。在中国共产党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的合作努力下,西安地区革命运动风起云涌。1927年初,共产党人刘含初、史可轩、邓小平等人在西安创办中山学院和中山军事学校,培训大批革命骨干。西安附近的农民运动也蓬勃兴起,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日本军国主义步步进逼,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在民族存亡系于一发的危急关头,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以民族大义为重,毅然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向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这种充满爱国热忱的浩然气概,有力地振奋了全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民族精神。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全民族团结抗日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国现代历史的重大转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西安地方组织和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克服重重障碍,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5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西安。5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贺龙任主任,贾拓夫、赵寿山、甘泗淇任副主任。5月25日,西安市人民政府成立,贾拓夫任市长、方仲如任第一副市长,张锋伯任第二副市长。西安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迈入崭新的历史阶段。
古都西安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英才辈出,仅名列《二十五史》和其他史书中的人物,就有一千多人。他们或是土生土长,或者长期生活创业于斯,但都创造了光辉业绩,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演进作出巨大的贡献。如古代政治家周公、吕尚、商鞅、吕不韦、晁错、萧何、张良、张敞;思想家董仲舒;历史学家司马迁、班固、杜佑、刘知几;发明家马钧;建筑学家宇文恺;医学家孙思邈;天文学家落下闳、李淳风、僧一行;军事家周亚夫、霍去病、卫青;法学家张释之、张汤;农学家赵过、汜胜之;画家、书法家吴道子、阎立本、薜稷、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文学家、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韩愈、柳宗元、司马相如、杜牧;翻译家、旅行家玄奘;外交家张骞;地理学家贾耽、李吉甫;数学家王孝通;目录学家刘向、刘歆;关学家张载、王九思、冯从吾。在近现代,又有辛亥革命人张凤岁羽、井勿慕、于佑任;早期共产党人史可轩、魏野畴、雷晋笙;水利专家李仪祉;著名记者张季鸾;现代诗人王独清;书画家阎甘园、赵望云、石鲁;著名作家柳青以及戏曲家孙仁玉、范紫东、马建翎、封至模等
④ 周秦汉唐历史文化有哪些
周的分封制,秦汉的郡县制,周的诸子百家,秦帝国的统一文字度量,汉赋,汉时的儒家独霸,唐时的科举制的进一步完善,唐诗,唐三彩等
⑤ 周秦汉唐真的是因为西安很牛B吗
应该说西安因为周秦汉唐很牛b
⑥ 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的古都长安
作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见证了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历程。周秦汉唐在这里创造版了历史的空前辉煌,权唐长安城更是这一历史阶段的精华体现。在历经了一千余年的风云变幻、月落日升之后,如今的含光门博物馆,正在通过隋唐含光门门道遗址、城墙断面遗址和隋唐过水涵洞遗址,向人们展示着当年唐长安城的雄浑气势。
⑦ 周秦汉唐定都关中的条件有哪些
首先提醒一下题主:
周朝分西周和东周两个阶段,西周时都城为镐京,在西安附近,而版东周时期,都城在权河南洛阳附近,已经不在关中地区。
之后的秦、汉、唐均定都关中地区。
而这些朝代定都关中地区的原因,概括来说有以下几条:
1、关中地区农业发达,尤其是秦修郑国渠后,关中地区水利灌溉设施更加完善,整个关中地区可提供供养上百万人口的粮食;
2、关中四周有高山峻岭等战略要地可守,便于军事守御;
3、水资源丰富,关中渭河、泾河等河流遍布,可以满足密集人口的生活需要;
4、交通发达,密布的河道和通衢平原使得关中地区可以进行大型运输与长途运输;
5、前朝或历史影响,周朝最初为殷商时期的西方诸侯,其都城本身就处于关中,周朝统一全国后,仍保持其都城不便;秦朝也立国于西北,其国都本就在关中;汉夺秦而立国,关中地区整体经济实力未变,故仍定都关中;唐朝则是灭隋而立,隋都为长安,而隋朝则是外戚夺北周皇位而立,北周本身都城就在长安。
⑧ 中国历史.周秦汉唐.隋不伟大吗为什么每次都把隋略过了,难道要把隋的光环全部叠加在唐上吗.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朝代。
它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是不能被忽略的。
比如大运河的修建沟通了南北经济往来,比如三征高丽开疆拓土,比如正式创立科举制选拔人才等等,相信楼主应该都比较清楚。
其实不是略过了隋朝,而是把隋朝和唐朝作为一个历史时期来共同看待。因为唐朝的很多制度都是沿袭隋制的。比如秦汉,汉承秦制。秦汉作为一个历史时期。隋唐是同理的。
不知道这样说能否帮助你。
⑨ 周秦汉唐,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朝代都是怎么来的呢
国号是一个国家对外的称号,我国古代历史上重要朝代的国号对现在的我们依然有着很多影响。
而国号的来源,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一、最初的封地或爵位封号,这是国号最主要的来源;二、以某政权或朝代的血统继承者,或精神继承者自居,这主要出现在汉代以后;三、家族姓氏,大一统王朝中不多,但是总的来说也还不少;四、来自于经典、或者五行等;
希望立国长久的主要是辽、金两国。契丹人建立国家的时候,希望给国家一种永久的寓意,而“辽”在契丹语中的意思是“镔铁”,而刚进入铁器时代的契丹人心中镔铁就相当于钢筋不坏的意思;女真人完颜家族建立国家的时候,为了克制辽朝,完颜阿骨打说,镔铁还会生锈而金才是永久不坏的,因此建立的国家便以金为国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