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台仰韶文化遗址
A. 青台仰绍文化遗址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一种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回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答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按照考古惯例,将此文化称之为仰韶文化。其以渭、汾、洛诸黄河支流汇集的关中豫西晋南为中心,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
B. 中国发现统计的仰韶文化遗址有多少
1916年,在山西偶然发现了一批古新生代的生物化石,随即进行了对古新生代化石的大规模收集整理工作。
1921年,在河南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
全国有统计的仰韶文化遗址共5213处,具体分布情况是:陕西省2040处、河南省1000处、山西省1000处、甘肃省1040处、河北省50处、内蒙古自治区约50处、湖北省23处、宁夏回族自治区7处、青海省3处。
C. 全国仰韶文化遗址有多少
全国有统计的仰韶文化遗址共5213处,具体分布情况是:陕西省2040处、河南省1000处、山西省1000处、甘肃省1040处、河北省50处、内蒙古自治区约50处、湖北省23处、宁夏回族自治区7处、青海省3处。
D. 仰韶文化遗址的考古历史
1951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发现这里有四层文化层相叠压,回自下而上是答仰韶文化中期-仰韶文化晚期-龙山文化早期-龙山文化中期。
1961年3月,国务院将仰韶文化遗址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中国历史博物馆组织中国 和美、英、日等国的考古专家进行国际田野文物考察,在仰韶村附近的班村,发现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最有价值的是数十斤5000年前的小米,说明中国农业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
E. 仰韶文化遗址中最有价值的有哪些
仰韶文化遗址中最有价值的是数十斤5000年前的小米,说明我国农业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仰韶文化是我国先民所创造的重要文化之一,仰韶文化的持续时间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左右。
F. 仰韶文化遗址
仰韶抄文化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城北9公里处的仰韶村。 仰韶文化,因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故名。仰韶文化也称彩陶文化,多数是粗陶。这是当作同系统文化的代表名称。1921年,经中国政府批准,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和我国考古学家袁复礼一起进行了首次发掘。根据出土文物,确认是我国远古文化的遗存。按照考古学惯例,把首先发现地作为该文化类 型的名称,故名"仰韶文化"。
G. 仰韶文化遗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仰韶文化遗址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联合国教科专文组织《保属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H. 仰韶文化遗址有哪几个文化层
仰韶文化遗址总面积近3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最厚达4米。有四个文化层相叠压,自下而上是仰韶文化中期、仰韶文化晚期、龙山文化早期、龙山文化中期。遗址中最有价值的是数十斤5000年前的小米,说明我国农业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
I. 仰韶文化遗址有哪些文化层
仰韶文化遗址总面积近3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最厚达4米。有四层文化层相叠压,自下而上是仰韶文化中期、仰韶文化晚期、龙山文化早期、龙山文化中期。
J. 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遗址在什么地方
根据历史记载总结如下:
1.文化名称的由来:
仰韶文化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城北9公里处的仰韶村。仰韶文化,因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故名。仰韶文化也称彩陶文化,多数是粗陶。这是当作同系统文化的代表名称。1921年,经中国政府批准,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和我国考古学家袁复礼一起进行了首次发掘。根据出土文物,确认是我国远古文化的遗存。按照考古学惯例,把首先发现地作为该文化类 型的名称,故名"仰韶文化"。
2.竹仰韶文化发掘历史
1921年,经中国政府批准,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和我国考古学家袁复礼一起进行了首次发掘。
1951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发现这里有四层文化层相叠压,自下而上是仰韶文化中期-仰韶文化晚期-龙山文化早期-龙山文化中期。
1961年3月,国务院将仰韶文化遗址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中国历史博物馆组织中国 和美、英、日等国的考古专家进行国际田野文物考察,在仰韶村附近的班村,发现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最有价值的是数十斤5000年前的小米,说明中国农业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
3.仰韶文化主要出土:
仰韶文化遗址从发现至今七十余年间,共经过三次有计划的发掘。其主要出土器物有石器、骨器、陶器、蚌器。用于农耕的石器有斧、铲、凿、锛等工具;用于狩猎的有石镞、弹丸、石饼等;用于纺织的有线坠、纺轮、骨针、骨锥等。当时人们的生活用具均为陶质,出土器中物有鼎、罐、碗、盆、钵、杯、瓮、缸等。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陶器上精美的装饰图案,其纹饰有宽带纹、网纹、花瓣纹、鱼纹、弦纹和几何图形纹等。这些纹饰充分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对生活美的追求。精美的彩陶是仰韶文化独具的特征。
综上所述:仰韶文化遗址位于黄河流域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城北9公里处的仰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