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东征惠州遗址

东征惠州遗址

发布时间: 2021-01-24 00:26:44

① 惠州有什么文化古迹

(一)古城楼建筑 1、平海古城。位于惠东县平海镇,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六年(1394),古城因开关酷似“燕尾钟”而称为钟城。现仍完整地保留着晚清时期修筑的四座城门,城东门正前方修弧形高墙;上端筑雉堞,谓钟城之“钟耳”,城内有七星井、戏台、寺庙、祠堂、民宅等。一排排、一座座的晚清建筑,构成“十字古街”,贯通四座城门楼。城门楼是当时最为高大雄伟的建筑,以西门为例,门厚为14米,高2.4米,宽2.5米,城楼长为16.8米,宽10.6 米,总占地178平方米,总高7.l 米。造形洗炼。雕粱画栋,充盈着民族建筑特色。 2、惠州古城墙,位于城区桥西上米街至北门渡口所、为明洪武二十二年(i3s9)扩惠州城时筑,外包是青红石条,内夯实土,城墙周长1255丈,高1.8丈,现保存完整。 (二)宗教建筑 1、泗洲塔,又名西山塔,东坡称为大圣塔,位于惠州西湖的西上之巅。唐高宗龙朔三年(公元633年)中,西城有个名僧,叫僧伽大师,来到中州,南游东淮,于泗洲(今江苏宿迁县东南)建寺,唐中宗亲书“普先寺”赐之, ·一时很有名声,唐宋人好佛,全国各地都塔,迹名泗洲,惠州当时也在西山建了这座佛塔,苏东坡是崇佛之人,便称为大圣塔,明嘉靖四十三年,塔坏,明万历年(公雹1618年)重建,是惠州最为古老的建筑之一。泗洲塔是一座八角柱体建筑物,用砖砌成,共七层,逐层缩小 ,高达37.37米,有直插云霄之势,人们澜上泗洲塔,整个惠州城一览无遗。东坡有诗云“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 2、冲虚观。位于博罗县罗浮山风景共内,为东晋咸和年间(公元327年)万葛洪创建。初为葛洪修道炼丹南庵,晋襄帝兴宁之年81岁的葛洪自炼金丹羽化成道,晋安帝义原;初建“葛洪洞”,唐玄宗天宝年扩为“葛洪祠”,宋元祜年哲宗赐额改为“冲虚观”。冲虚取“元始天酋生于大元之先,禀自然之气,冲虚凝远莫知其极”意,是道教第六洞天三十六福地。1945年,中共广东区军政委员会和东江纵队司令部。曾设在此,冲虚观现规模为清同治年间重修,有殿、丹房、斋堂等,全部建筑面积为4400余平方米。1985年由香港园玄学院及各界人士赞助精工修缮,列为道教全国重点宫观,广东省重点方物保护单位。 3、元妙观,位于西湖平湖北畔,始建于唐,是我国道教著名古观之一,后屡毁屡建,现存有明代所筑的山门和清代所建的左偏殿、遗存历代的碑刻、书画等文物。 4、黄龙观,位于博罗罗浮山西南麓,玉女峰之下,是罗浮山著名的十八洞天奇景之一:为葛洪西庵故址,又是南汉王刘岩所建天华宫所在地。左侧为金阳门,右侧为起之门,前面有云华门、云华阁、甘露亭、羽盖亭,后毁于宋未。 1992年,香港青松观投资进行重建工作。已建成的云清殿和云师殿是黄龙观的主体建筑,整个建筑雕梁画栋,巧夺天工,器寄轩昂,规模雄伟、金碧辉煌。 5、华首台,位于罗浮山西南麓,是著名的佛教胜地,华首台又称华首寺,建于唐开元26年(公元738年,相传有五百华首真人会集于此而得名)。明万历年间,“重兴道物”,佛教在罗浮山兴盛时期有十八寺,而华首寺被称为“第一禅林”,原有的大雄宝殿、钟楼毁于1964年。1987年香港同胞关耀昌先生筹资重建,现建有望海观音,双龙戏珠、鲤鱼跳龙门等塑像,大雄宝殿,另外还建有可供放3000个神龛的普同塔。 (三)坛庙建筑 1、九龙峰祖庙。位于惠东县平山东南4公里处,因有九条山脊似和条龙而得名。这里有以谭公祖庙为中心的大小10余座庙亭和动人的神话故事,传说六百多年前,谭公童年在此放牛,后得道成仙,后人为纪念他而建造庙亭,祖庙始建于元代未年,清道光三年重修,庙内建筑画栋雕粱,精致优美,大门有一对石狮,一副对联“声动虎蛇龟尽伏,功施风雨露无偏。” 2、归善县学宫(孔庙),位于惠城区桥东惠新中街,始建于元泰定二年(1325年),专为奉伺孔子而设,“亦称孔庙,明清两代,学宫是阐教育才的归善儒学,殿庑堂斋,亭舍门垣俱全。 1994年政府拨款重修,整个建筑艺术构造层次分明,严谨细致,简洁精美。 (四)书院会馆词堂建筑 1、丰湖书院,位于惠州西湖境内,宋代、丰湖书院建在银岗岭,清康熙三十三年(1695)迁书院于此,院内有亭、榭、台、沼,为憩息之地, 后院荒废,嘉庆六年,知府伊秉缓重建,仍取名“丰湖书院”,院小建有澄观楼、乐群堂、夕照亭和浴风阁,1922年院毁,不久又建,改名惠州中学。1996年,改为惠州师范,解放后,改为惠阳地区师范,文革时期,改为会议招待所。1978年,复为惠州师范, 1979年,改为惠阳师专。1993年,改为惠州大学。 现校园前面建造的古朴牌坊,其匾联石刻为嘉庆(1801年)清代名士宋湖撰写。匾额“丰湖书院”,楹联“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书法庄重灵秀,浑厚超逸。 2、黄家洞。位于惠城区桥西环城西二路 ,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为砖木结构,进深三栋,总面积约700平方米,整座建筑宏大,保存基本完好。 (五)纪念碑 1、丰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惠州市西湖西畔的丰山。 1984年建成,称“丰山浩气”,纪念碑高16.7米,底宽6.4米。聂荣臻元帅题写碑名东江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座正面镶嵌着铜铸的碑文。讲述了源远流长的东江地区革命斗争历史,碑座其余三面是铜铸的梅花、苍松、红棉图案,象征着革命烈士的崇高品质和革命情操,纪念碑后是一幅又高又长的画壁:虎门销烟、誓覆清迁、东征奏捷、捍卫苏区、抗日烽火、解放凯歌,壁画形象地注释了碑文,向人们展现了东江人民光辉的历史和峥嵘的战斗岁月。纪念碑广场庄严肃穆,近百株松柏整齐有序地排列在广场两旁,纪念碑前有六尊花岗岩塑像,销毁鸦片、同盟会员、东江农民战士、红军战士、抗日女战士,解放军战士,每尊塑像高3.6 米,栩栩如生,重现了一百多年来东江儿女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英雄形象,现已成为我市新的旅游参观点。 2、叶挺纪念馆,位于惠阳市淡水镇。建于1987年,叶挺:惠阳秋长镇周田乡人, l896年9月10日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 15岁人惠州府立中等农业学校就读, 16岁转入黄埔陆军小学,开始走上探求真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 1946年3月4日在飞往延安途中不幸失事遇难。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军事家,是“北伐时期的虎将,抗战时期的岳飞”,纪念馆陈列的文物、照片和图片,充分地反映了叶挺光辉的一生,现已成为惠阳市的一大参观点,又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六)古墓园建筑 王朝云墓。位于西湖孤山麓。北宋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苏轼侍妾王朝云病逝葬于此,时年34岁。苏拭新撰墓志铭,赞誉朝云“敏而好义,事先生忠敬若一”;清道光初年,惠州丰湖书院主讲,名士林兆龙为六如亭的朝去墓题写对联;“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并请人刻石,将联巅于亭的两边柱上,后经翻新,醒目而有气派。

满意请采纳

② 广东省惠州市的历史介绍。

惠州,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早在先秦时期,就有缚娄古国在罗浮山下的东江之畔开创岭南文化之风气。

市境内上古时期已有人类,已发现多处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生产、生活的遗迹和遗物。博罗葫芦岭、苏屋岗、何屋岗等贝丘遗址,出土石锛、石斧、石矛和敲砸器,以及大量饰有绳纹、方格纹、云雷纹、夔纹等纹饰的夹砂、泥质陶片。

根据考古发现,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先民们就已经在惠州境内的东江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惠州的远古文明。

先秦时期属南越范围。春秋战国时期,惠州一带的文化已有一定的发展水平,并与中原文化息息相关。在博罗散屋村出土过一组大小相近、形制、纹饰相似的7件青铜甬钟。

博罗的苏屋岗遗址曾采集和出土了青铜斧、矮圈足陶豆以及一批以夔纹为特征的印纹陶器,在其附近还出土过两件战国青铜编钟。

据史料记载,在今惠州市区及博罗北部一带,战国时期曾出现过一个名叫“缚娄国”的小国,但不久即在诸侯兼并战争中消失。21世纪曾挖掘出规模较大的“缚娄遗址”。

两千年来,先后有400 多位历史名人客寓或履临惠州,这其中包括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中国古代医学家、化学家、将道家学派宗教化的重要人物葛洪,一代文豪苏轼等等。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在此领导过革命活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周恩来在此指挥过国民革命军东征战役。

近代史上惠州更是涌现了廖仲恺、邓演达、叶挺等革命先驱,以及中国现代音乐奠基人之一的廖尚果、廖辅叔等文化名人。

(2)东征惠州遗址扩展阅读:

惠州历史名人:

1、叶梦熊

叶梦熊(1531--1597),字男兆,号龙塘,改龙潭,又号华云。明代广东惠州府城万石坊(今属惠城区)人。

嘉靖四十四年中进士,历任赣州知府,安庆知府,浙江副使,永平道兵备,山东布政使,巡抚贵州、陕西、甘肃。

因战功擢左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赠太子少保,太子太保,升任兵部尚书,转南京工部尚书,是惠州明代著名的三尚书之一。

2、廖仲恺

廖仲恺(1877年4月23日—1925年8月20日),男,汉族,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1877年4月23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

广东省归善县陈江镇鸭仔埗乡窑前村人(现广东省惠州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幸福村),祖居广东梅县程江镇,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中国共产党的挚友。

擅长诗词、书法,著作编为《廖仲恺集》、《双清文集》上卷。

3、叶挺

叶挺(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原名叶为询,字希夷,号西平,广东惠州客家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新四军重要领导者之一,著名军事家。

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伐中被誉为“铁军”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四军军长,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

抗战胜利后,获救出狱后被中国共产党重新接纳为党员,1946年4月8日与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宪、邓发、王若飞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不幸空难;1988年,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

1989年11月,经中央军委确定,被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的称号。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惠州

③ 第一次东征的简介

1925年2月1日,在中共的全力支持和帮助下,广东革命政府开始了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
这次东征的主力是黄埔军校学生军和粤军。粤军总司令许崇智任东征军总司令,蒋介石兼任东征军参谋长,周恩来兼任东征军的政治部主任,他们亲自出征。当时在粤军二师任参谋长的叶剑英奉命投入了东征之战。由于叶不仅参与指挥,还冒着枪林弹雨,往来于友军之间进行联络,协攻敌人,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干。这次东征在中共全力支持下不仅把战斗进行到底,并且攻下了淡水城,奠立了第一次东征胜利的基础。 在攻打淡水的作战中,黄埔校军以10名军官和100名士兵组成的“奋勇队”,15日拂晓发起攻击,仅用半个小时就率先攻进城内。陈军洪兆麟部2万余人由惠州前来增援。校军和粤军第2师以一部兵力进行阻击,将洪部击溃,并乘胜向敌追击,一举攻占平山,尔后,决定置惠州孤城于不顾,继续挥师东进,相继攻占海丰、陆丰等地。陈军将领洪兆麟、叶举见大势已去,遂脱离部队,从海路逃跑。东征联军的右路军兵分三路,向潮州汕头方向扩张战果,于3月7日攻占汕头。当黄埔校军协同粤军在淡水、海陆丰、潮汕等地与洪兆麟部决战时,陈军第1军军长林虎见有机可乘,即率部从紫金、五华抄袭右路军后方,企图与洪兆麟、叶举残部前后夹击右路军。右路军从揭阳、普宁迅速回师迎击林虎军。广州大本营为支援右路军的作战,及时调驻江西的粤军第l师陈铭枢旅和吴铁城警卫师等部增援东江前线。3月10日,林虎部进占河婆墟,截断了右路军与广州的联络线。右路军决定除以许济的第4师坚守潮汕外,以校军和张民达的第2师从正面迎击陈军,以陈铭枢旅及欧阳驹师出河田,击陈军之背。3月13日晨,正面迎击林虎军的教导第1团干余人,在晋宁以西的棉湖首先与对方接触。因为此时右路军的左右两翼还未如期投入战斗,校军教导第1团官兵遂与陈军数万人展开激烈的战斗。17时,校军教导第2团赶来支援,突袭陈军司令部。林虎当晚即率残部夺路溃逃。校军官兵遂发起追击。林虎收集残部退至兴宁,与东征联军形成对峙。3月20日拂晓,东征联军各部对兴宁发起总攻。战至当天日暮时分,攻占兴宁。与此同时,东征联军的右路军又攻占了五华、梅州市梅县区、蕉岭、大埔等区县,洪兆麟残部逃往粤闽边境;林虎残部退入江西,潮(州)梅(州)地区全部为东征联军收复,困守在惠州孤城的陈军杨坤如部见援兵无望,出城向东征联军投降。东征联军左路滇军遂进入惠州。至此,第一次东征作战结束。

④ 战争发生过的地方惠州有哪些

革命军东征的时候惠州所有地方都打过了

⑤ 东征陈炯明的前因后果。

陈炯明阴谋叛变

1909年12月,陈炯明加入同盟会,参加革命工作。武昌起义后,广东同志亟谋响应,陈炯明赶赴惠州组织起义。起义军占领惠州后,陈炯明拥有广东纪律最严明、战斗力最强的一支起义军,这也是当时广东唯一一支真正从属于同盟会的军队。二次革命时,陈炯明在广东宣布独立,失败后转赴南洋,1917年参加护法运动,被孙中山任命为援闽粤军总司令。

1920年10月,孙中山任命陈炯明为广东省省长兼粤军总司令。1921年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后,又任命陈炯明为陆军总长兼内务总长。经过辛亥革命与二次革命,陈炯明逐渐成为孙中山的亲密战友。但自从陈炯明当上粤军总司令之后,由于野心膨胀,他开始酝酿叛变。

孙中山多次督战讨伐

1922年3月,孙中山撤销陈炯明粤军总司令、广东省长、内务总长等职,只留陆军总长一职,最终导致“六·一六”事件的发生。1922年6月16日凌晨2时,陈炯明军叶举部4000人围攻总统府。孙中山先得密报,于当天凌晨1时秘密转移至永丰舰,并立即拟电报,号召各军讨伐陈炯明。孙中山在“永丰”舰与叛军相持50余日,于8月9日离粤赴香港,于8月14日到上海。陈炯明发动叛乱的倒行逆施,给广东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

孙中山联络了驻在福建的许崇智、李福林各部,驻两广边境的杨希闵、刘震寰各部及驻湘、粤、桂边境各部及江西一带粤军,准备讨伐陈炯明。

1923年: 35天瓦解陈炯明势力

从1923年1月8日起,讨伐军只用35天时间就瓦解了陈炯明势力。1月16日,讨伐军占领广州,陈炯明退据惠州。1月下旬,陈炯明见大势已去,通电下野。5月,陈炯明及其旧部得知将获得北方直系军阀和港英当局支持后,再度叛变,公开对抗广州政府。陈炯明部叶举、洪兆麟进入惠州城,设总司令部于百花洲,推陈炯明为总司令。

从5月至11月,为东征陈炯明叛军,孙中山多次亲临前线督战,惠州飞鹅岭、葫芦岭、梅湖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赴东江前线巡视

5月16日,孙中山赴东江前线巡视,慰劳各军;20日调西、北江两路军队集中石龙,直捣叛军巢穴惠州,刘震寰部占领博罗。同时叛军林虎向潮、汕许崇智军进攻,因许部黄大伟降敌,林虎于25日攻入潮安,进占汕头,许崇智军向揭阳退却。

26日,孙中山令滇军杨希闵、刘震寰围攻惠州,陈炯明叛军一部拉出后方,于30日占据博罗,进窥石龙。

30日,孙中山率蒋介石、杨希闽赴石龙督战,组织滇、桂军分两路进攻惠州、博罗,叛军溃退。

登上虎头岭视察阵地

6月5日,孙中山偕程潜、朱培德、蒋介石等由石龙赴博罗前线视察阵地。第二天,他作出了3日内发动总攻惠州的部署。7日,孙中山由博罗赴惠州前线白沙堆阵地视察,登上虎头岭,视察惠州城北门阵地,慰劳刘震寰部。8日,孙中山下令联军总攻惠州城。范石生部攻西门,刘震寰部从飞鹅岭攻惠州城,刘玉山部由西湖逼近惠州城,飞机多次投弹,孙中山一度亲临督战,但连续进攻3天都没有攻克。
赴梅湖山顶指挥炮手

7月,联军分3路总攻惠州城。孙中山因西江、北江已肃清,决定赴惠州前线督战。28日,孙中山由石龙乘船巡游东江,因飓风大作,抵博罗后即返石龙,召集高级将领开会商谈进攻惠州事宜。31日,孙中山顶风冒雨由博罗乘船来到惠州,指挥联军猛攻惠州城,他还亲赴梅湖山顶,指挥炮手发炮。

再赴惠州前线督战

9月,孙中山自石龙再赴惠州前线督战。11日,孙中山到惠州葫芦岭、飞鹅岭、梅湖。第二天,孙中山令飞机协助攻打惠州,他来到梅湖,亲自发炮轰击惠州叛军。由于要处理内外事务,孙中山于13日自石龙返回广州后于18日出巡博罗,又于20日赶赴梅湖炮台,他下令发射15枚炮弹攻打惠州,并于第二天在梅湖重炮阵地向惠州城亲自发射了6枚炮弹。他还登上惠州城的制高点飞鹅岭视察并指挥攻打事项,命程潜主持攻打,令飞机队助战。守军窥见后发炮轰击,未中。孙中山又决定改用鱼雷攻击。联军总攻惠州城,先在南门外挖地道炸塌城墙20余丈,消灭城上两连敌兵,但因遇增援敌军顽强抵抗,死伤甚多,未能攻克惠州城。25日,惠州城仍未能攻下,孙中山由惠州城郊白沙堆返博罗,于26日回到广州。

叛军退出惠州

11月,叛军到达广州北郊,粤、滇、豫各军虽节节抵抗,已难久支。谭延闿率部二万余人加入战斗,击退叛军,并乘胜追击,先后克复石龙、博罗,叛军退出惠州。

1925年: 彻底消灭陈炯明叛军

1924年春,国民党因改组和忙于建党、建军、建黄埔军校而对叛军无暇进攻。直至4月19日,滇、桂、粤联军再攻惠州,鏖战旬余未下。这时叛军内叶举派与林虎派争权夺利,相持不下。从此叛军无力向广州发动大规模进攻。1925年,国民革命军两次东征,彻底消灭了陈炯明叛军。

陈炯明简介

陈炯明(1878-1933),字竞存,广东海丰人,中华民国时期广东军政首领、粤系军阀。1909年加入同盟会,1917年拥护孙中山南下护法,被任命为援闽粤军总司令。1920年所部发展到2万多人。8月,奉命率粤军回师广东,驱逐桂军。10月占领广州,任粤军总司令兼广东省省长。1921年5月广州中华民国政府成立,任内务总长兼陆军总长。1922年4月,因阻挠北伐被免去陆军总长以外的各项职务。1922年6月16日发动叛变,炮击广州总统府,企图杀害孙中山。1923年1月陈部被逐出广州,后指挥旧部盘踞惠州、潮汕、梅县一带,与国共合作的广州革命政府相对抗。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两次东征彻底消灭其残部。1933年在香港病死。

⑥ 惠州的文化

惠州是广东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古代即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之称。从唐到近代的一千多年间,有480多位中国名人客寓或履临惠州,其中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寓居惠州三年,孙中山、周恩来曾在此进行过革命活动,廖仲恺、邓演达、叶挺、曾生等一批民主志士和革命家皆出自惠州。
语言
惠州市境内主要通行汉语方言,也有少数人讲瑶语或畲语。龙门县北部的蓝田瑶族乡有讲瑶语的,但已逐渐汉化;惠东和博罗有少数人讲畲语。
客家话是惠州市第一大汉语方言,这与市境固有的人文历史背景和长期与其北边的客家地区梅州、韶关、河源等地密切往来有关。东边的汕尾市主要讲闽语,故市境的东部地区有讲闽语(福佬话)的。西边的广州市、东莞市主要讲粤语,故西部地区有讲粤语(白话)的。另外,博罗、龙门还有一部分人讲“本地话”。
在现今惠州市辖境范围内,除了常见的兴梅,惠阳口音的大宗客家话之外,还分布着一种其系属尚有争议的“土话”群。经过研究发现,粤中地区的“本地话”多数地点与近代迁自梅州地区的晚近客家话在方言本质属性上是同中有异的,分布在东江流域的惠州、河源及韶关三市11县。根据刘叔新,侯小英收集,这种方言的分布于:
1, 惠州市区及郊区沥林、水口、马安、平潭、横沥、芦洲。
2, 博罗县:主要分布于南部东江北岸,如罗阳(县城)、龙溪、龙华、湖镇、横河、杨村、公庄、观音阁等镇;
3, 惠阳区:与惠城区相邻的平潭、镇隆等镇有少数村落使用本地话;
4, 惠东县:分布于多祝镇的三胜、明溪,大岭镇的大埔、蕉田等少数村落。
5, 龙门县:本地话主要分布于东南部的平陵、路溪等乡镇;
6, 源城区、东源县:以本地话为主流,主要分布在市区及灯塔、船塘,康禾等地。
7, 龙川县:南部的老隆(县城)、佗城、附城、义都、四都、鹤市、通衢等处于东江两岸的乡镇。
8, 紫金县:西部靠近河源市区的临江、古竹、柏埔、义容、黄塘等乡镇有不少村落的居民使用。
9, 连平县:南部与东源县、新丰县毗邻的忠信、油溪、三角、大湖、绣缎、高莞、隆街、田源、溪山等乡镇。
10, 和平县:东南部的林寨、东水镇大部分及彭寨、古寨等镇的部分村落。
11, 韶关市新丰县:本地话(“水源话”)主要分布于东部的马头、石角和大席三个乡镇,丰城及梅坑镇也有部分居民使用。
随着社会的前进和新事物的不断涌现,惠州市境内的汉语方言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新词的引进和一些旧词的退出。同时,客家话、福佬话和白话词语也在交流中相互吸纳应用。这样就使得几个方言的一般词汇都有一定的变动。
由于普通话的推广和较多外来人(特别是外省人)的进入,惠州市境内使用汉语方言和普通话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尤其是在惠城区内,变化相当大,在公共场合,方言的使用率已大大低于普通话的使用率。各县城内方言的使用率也有降低趋势。 四东文化是惠州独具特色的文化亮点,指:东江、东坡、东征、东纵。
东江文化,是指综合以惠州为中心的东江地区主要文化资源。其主体是客家文化,包涵东江流域自然地理的、古代的、民俗的、宗教的、革命历史的文化。
东坡文化,是指苏东坡寓惠文化。即苏东坡在惠期间的社会文化活动、思想文化内涵及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东征文化,是指孙中山领导的国民政府为实现全国统一所发动的两次东征及工农运动。
东纵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创建东江根据地的光辉历史,包括东纵发展历程和英雄人物事迹等。
“东江文化”的提出有人拍手有人反对,而后,虽然“新四东文化”的概念已正式推出,但在学界和官方仍存在不少争议。“新四东文化”是指“东江惠州民俗文化”、“东坡寓惠文化”、“东江革命历史文化”和“东樵宗教文化”。 客家人从粤东、闽西、赣南迁到惠州不过四百多年历史,但惠州客家人立足传统,博采众长,创造出了富有地域特色的客家文化。惠州客家文化,既有其来源地梅州、赣南、闽西客家的传统,又善于吸取广府、闽南文化的精华,形成独特的风采。如惠州山歌虽然源于梅州,但受当地土著歌谣的影响,曲调没有梅州山歌那么圆润柔和,却显得高亢豪放。东江美食也独具一格,与梅州美食有所不同。
广东汉剧
汉剧与粤剧、潮剧并列为广东三大剧种。汉剧别称外江剧,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素有“南国牡丹”的美称。惠阳汉剧团是在1963年以龙川的东江汉剧团为基础,吸纳了来自汕头、韶关和梅州等地的汉剧汉乐人才组成的文化团体,曾经成功地演出了《秦香莲》、《海瑞罢官》等汉剧。该团1976年在惠州人民会场(今花都影剧院)连续上演了《秦香莲》47场,场场满座,盛况空前。1984年该团撤销。但许多艺人仍满怀对客家传统地方剧的执着追求,自愿组建了惠州市汉剧乐研究会,力争让这朵客家艺术奇葩重放异彩。
客家山歌
惠州客家山歌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其歌词基本上七字一句,四句一首。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情真意切,反映了当地风土人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惠阳客家山歌“日头一出半天高,看牛阿姐好转朝,若然转去无朝食,番薯芋仔拿两条”。(含曲调)就被星海音乐学院温萍教授收入所著《客家山歌揽胜》一书中。良井镇楼角村客家人王俊文44年共自编自唱山歌7200多首,他坚持用山歌帮助农民少盲,表扬好人好事,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被群众誉为“山歌王”。永湖镇客家女歌手黄红英更是驰名海内外的“山歌明星”,她以一首《客家妹子爱唱歌》唱红大江南北。
客家歇后语
惠州本地客家口头的熟语客家歇后语多是惠州人在工作劳动中经过日积月累创造出来的。这种口语的引注语,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句是类似谜语的谜面,后一句是谜底,也有省去后一句的。如:“木匠戴枷――自作自受;床底下破柴――撞板”;“黄牛过水――各顾各;驼背睡觉――两头不搭席;狗咬乌龟――无从下口;腊蔗打狗――少一辘;单眼仔看老婆――一眼看清;老公背老婆看戏――辛苦搭出丑······”这种客家歇后语,善用比拟、双关、夸张等艺术手法,把客家方言形象化了,既丰富又生动。
饮食文化
惠州美食有三件宝:东江盐焗鸡(客家盐焗鸡)、客家酿豆腐、梅菜扣肉。尤其是梅菜扣肉在海内外颇具盛名,是东江客家人在饮食文化方面的杰作。
惠州地域名优特产还有龙门西溪竹笋、蜂蜜;博罗酥糖、麻陂肉丸,罗浮山酥醪菜、百草油,石坝三黄鸡;惠东铁涌献蚝,高潭明姜;惠阳淡水沙梨,镇隆荔枝,等等。 1990年在区内出土的一窝近30个恐龙蛋化石,证明7000万年前,这里已是陆地沼泽地带。迄2014年为止,惠州市考古发现山岗遗址、古窟址等古遗址28处,年代最久远的是三栋瓦窑岭春秋遗址,其出土文物说明,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铜器时代,即有先民在这土地上繁衍、生息。

⑦ 惠州有什么地方特色比如文化、旅游等等

惠州西湖,那里大名鼎鼎的苏东坡曾去过...
惠州的四文化:东江,东坡,东征,东纵...
惠州的梅菜
龙门的米粉
惠州的荔枝、龙眼、芒果、柑桔……
还有惠州客家的豆腐...

呵呵。。楼主,采纳我

⑧ 求高手,小弟需要了解惠州有关东征和东纵文化的历史,急。希望能把该历史过程完整描述一遍

去罗浮山那有个东纵纪念馆应该能简介些。我是惠州的我都不清楚东纵事迹啊。。。。。。。。

⑨ 惠州古城的古城消失了的景点

一、五先生祠:
又叫五贤祠,为祭祀明朝惠州在官绩、文化等方面有突出业绩的叶萼、叶春及、叶梦熊、李学一、杨起元五人而创建,清雍正二年由惠州知府吴骞发起。在抗战时被毁。其遗址在西湖披云岛北,即西湖东门于惠州宾馆交界处。
二、文星塔:
惠州城区原有三座塔,现在仍存在的有泗洲塔、文笔塔,还有一座文星塔已经被毁了。
被毁的文星塔位于下角东江边三台石上,大概位置应该在惠州糖厂附近。俗称大江塔、三台塔,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惠州同知丘一鹗与郡人叶萼等同众建。旧景有“三台晓日”,是惠州一景。1970年为筑防空洞,拆毁文星塔。现状规划中。
三、万石坊:
万石坊就是现在的中山南路。宋朝惠州人李思纯,知琼州安抚使。与其知封州的弟弟思义、知康州的衬周翰、知新州的陈开、知雷州的黎献臣,都是邻居,同级官吏,同等薪俸二千石(石是古代的俸禄单位),共一万石,故称他们所居为万石坊。旧时应建有牌坊,但今早已不存。
四、四牌楼:
老惠州人现在还有把中山北路叫做四牌楼的。据说以前这里建有四座牌楼(牌坊),纪念有名望的人士,其中包括叶梦熊、杨起元等人。不知何时被拆除,现在连名字都没有了,除了少数老人会提及外,几乎没有人知道其曾存在。
五、桃园:
在下角元妙观后侧,此处多种桃花,春日芳菲灿烂,是邑人郊游踏青的好去处。抗战中渐废作民居。“桃园日暖”是惠州西湖旧八景之一。
六、永福寺:
永福寺在丰山前,面临鳄湖,唐朝开始建寺,是惠州最富盛名的一座寺院。西湖旧八景“野寺岚烟”就在此处。日军第二次侵惠时被焚毁,现在仅存古菩提树一棵,枝繁叶茂,见证了千年佛寺的兴废。
现在红花湖入口处正在易地重建永福寺。
七、古城墙:
2005年,惠州古城墙被拆事件,引起了人们前所未有对古城墙的关注。
惠州老城三面临水,并建有坚固的城墙,古称“天堑”。宋朝便建有城墙,明清又重建。东征军攻打惠州城多次,才得以攻克。东征后城墙逐渐被拆,现仅存中山公园下至渡口所一段,是惠州宝贵的文化遗产。但惠州地名仍留下众多与古城墙(城门)有关的地名,如南门、南门路、南门市场、水门、水门直街、平湖门、朝京门、北门街、小东门、东门城基等。

⑩ 惠州中山公园的景区介绍

历史上曾建有梅花精舍、望湖楼、代泛亭、望野亭、仲恺纪念碑、丰湖图书馆等。1937年建中山纪念堂。1986年冬,于公园正前方竖孙中山铜像。
公园内现存有1925年10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攻克惠州召开军民联欢会和追悼攻惠阵亡将士的纪念地望野亭及当年周恩来演讲处,还有隋代遗留下的隋井、隋唐居住遗址、宋碑、数百米长的明代城墙、清亭等历史文物。
在面积只有1.5公顷的小小公园里容纳了这么丰厚的历史文物古迹,使中山公园成为一座难得的“惠州历史风景线陈列馆”,在这里,人们不但可以接受革命传统的教育,还可以领略隋唐风骚感受思古幽情,过去一直是游人首选之地。
2001年初,当地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进程中,有关部门专门成立了中山公园整治工程项目指挥部,请来专家学者论证整治方案,并广泛征求了市民的意见,计划将公园从1.5公顷扩至3公顷。
拆除与公园内涵无关的建筑,修缮中山纪念堂和望野亭,并升高孙中山先生铜像,在正门处增建“博爱”牌坊,为突出公园的亮点,在新建惠州三洲田起义纪念柱、惠州七女湖起义纪念柱、邓演达先生纪念碑的同时,将勘查并挖出隋井、修复宋代“野吏亭碑”,重建野吏亭,新建览江廊和陈列馆等。
扩修工程于同年8月动工,计划包括门楼建设、雕塑、绿化及中山纪念堂修缮等项目在内的首期整治工程,于当年11月份完成并向游人开放。二期工程计划于2002年底完工。
惠州中山公园又是国民革命军东征遗址之一。东征军攻克惠州之后,在第一公园(中山公园)举行追悼会,追悼在攻克惠州城战斗中牺牲的烈士,惠州人民与东征军举行联欢大会,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参加大会并发表演讲。中山公园内现存历史文物,有隋代遗留下的隋井、隋唐民居遗址、宋碑、明代城墙、清代建筑望野亭和东征遗址等。这里是惠州历史、人文景观的陈列馆,是惠州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是惠州旅游的一大亮点。
中山公园所在的梌山,正是隋朝置循州总管府时的府衙之地。唐宋年间,梌山风景秀丽,已经是人们踏青的好去处。北宋咸平年间的惠州太守就这样描写:“扁舟闲得侣,嘉树远成行。梅雨千林暮,春风百草香。”
千百年后,沧海桑田,独特的惠州历史文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积淀在这个微微隆起的山头上。到了近代,地方政府为缅怀革命先驱孙中山,在梌山建惠州中山公园,使之成为广东三大中山公园之一。这块面积仅1.5公顷的弹丸之地。再加上1937年兴建的惠州中山纪念堂和1986年冬公园正前方立起的孙中山铜像,中山公园更深入人们的记忆,“惠州第一公园”当之无愧。
小小公园里竟容纳了这么丰厚的历史文物古迹,使中山公园成为一座难得的“惠州历史风景线陈列馆”。在这里,人们不但可以接受革命传统的教育,还可以领略隋唐风骚感受思古幽情,确实是一处城市里不可多得的休闲好去处。
2007年,惠州中山纪念堂维修工程正式完工,一座“旧貌换新颜”的中山纪念堂出现在众人面前。经过落架大修的惠州中山纪念堂达到了“修旧如旧”的目的,它的建筑模样俯看似“中”字、平面看似“山”字。身临其中,肃穆感会油然而生。或许这就是“先驱传史”的教化作用吧。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