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西游记
① 西游记中所有妖怪
大唐国界:
三。双叉岭:
7 熊山君
8 特处士
9 寅将军
四。黑风山黑风洞:
10 黑熊精(守山大神)
11 白衣秀士
12 凌虚子
乌斯藏国界:
五。黄风岭黄风洞:
13 黄风怪
六。骷髅山白骨洞:
14 白骨夫人(千年骷髅)
宝象国界:
七。碗子山波月洞:
15 黄袍怪(奎木狼)
八。平顶山莲花洞:
16 金角大王
17 银角大王
九。压龙山压龙洞:
18 压龙大仙(九尾狐)
乌鸡国界:
十。乌鸡国:
19 青狮道人
十一。号山枯松涧火云洞:
20 圣婴大王红孩儿(善财童子)
十二。衡阳峪黑水河河神府:
21 鳖龙(龙王第九子--椒图)
车迟国界:
十三。车迟国三清观:
22 虎力大仙
23 鹿力大仙
24 羊力大仙
十四。通天河灵感庙:
25 灵感大王
26 老鼋
十五。金兜山金兜洞:
27 独角王
女儿国界:
十六。谢阳山聚仙庵(破儿洞):
28 如意真仙
十七。毒敌山琵琶洞:
29 蝎女妖
花果山水帘洞:
30 六耳猕猴
十八。翠云山芭蕉洞:
31 铁扇公主(罗刹女)
32 牛魔王(平天大圣)
十九。积雷山摩云洞:
33 玉面公主
祭赛国界:
二十。乱石山碧波潭:
34 九头虫
二十一。小西天小雷音寺:
35 黄眉老祖
二十二。七绝山稀柿衕:
36 大蟒精
朱紫国界:
二十三。麒麟山獬豸洞:
37 赛太岁
二十四。盘丝岭盘丝洞:
38 春十三娘(蜘蛛精)
二十五。蜈蚣岭黄花观:
39 多目怪(蜈蚣精)
狮驼国界:
二十六。狮驼岭狮驼洞:
40 青狮魔王
41 白象魔王
42 大鹏魔王
43 虎威魔王
44 狮吼魔王
45 狮毛怪
比丘国界:
二十七。柳林坡清华洞:
46 美后
47 国丈
二十八。陷空山无底洞:
48 地涌夫人(半截观音)
二十九。隐雾山折岳连环洞:
49 金钱豹王
玉华府界:
三十。豹头山虎口洞:
50 黄狮精
三十一。竹节山九曲盘桓洞:
51 九灵元圣
金平府界:
三十二。青龙山玄英洞:
52 辟寒大王
53 辟暑大王
54 辟尘大王
55 玄鹤老
天竺国界:
三十三。毛颖山狡兔三穴:
56 玉兔精
三十四。铜台府地灵县华光禅院:
57 蠹妖
三十五。玄阴池:
58 蛙怪
三十六。天竺山幽谷山岗洞麋老洞:
59 麋妖
三十七。大树岗:
60 古柏老
三十八。长年涧:
61 灵龟老
三十九。南山:
62 峰五老
四十。赤炎岭赤炎洞:
63 赤蛇精
四十一。黑松林镇海寺:
64 虺妖
65 蚖妖
66 蝮子怪
67 蝎小妖
四十二。如意庵:
68 狐妖
四十三。莫耐山:
69 凤管娘子
70 鸾萧夫人(妈妈帐)
四十四。蟒妖岭蟒神庙:
71 七情大王
72 六欲大王
73 三尸魔王
四十五。黯黮林:
74 阴沉魔王
四十六。饿鬼林:
75 独角魔王
四十七。狂风林:
76 啸风魔王
四十八。霪雨林:
77 兴云魔王(泾河龙王)
四十九。蒸僧林强荤店:
78 六耳魔王
五十。迷识林:
79 迷识魔王
五十一。三魔林:
80 消阳魔王
81 铄阴魔王
82 耗气魔王
五十二。寂空山:
83 黑鱼精
五十三。 元会县官御园:
84 蜂妖
五十四。高冈林:
85 灵鹊
五十五。溪洞河:
86 玄武灵
五十六。嵯峨山美蔚洞:
87 美蔚君(猩猩)
五十七。赛巫峡福缘洞:
88 福缘君(猿猴)
89 善庆君(白鹤)
五十八。长溪岭:
90 孟浪魔王(白鳗)
五十九。慌张洞:
91 慌张魔王(獐子)
六十。浪潮溪回澜穴:
92 大锿?BR>六鲲魔王:
93 司视魔(老大)
94 司听魔(老二)
95 逐香魔(老三)
96 逐味魔(老四)
97 具体魔(老五)
98 驰神魔(老六)
六十一。崔嵬山五蕴庙:
99 病魔
100 鼯精
六十二。五庄观:
101 蝠妖
② 四大名著之西游记
第1回惊天地美猴王出世
这是一个神话故事,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下分为东胜神洲、西牛贺
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在东胜神洲傲来国,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块
仙石,一天仙石崩裂,从石头中滚出一个卵,这个卵一见风就变成一个石猴
,猴眼射出一道道金光,向四方朝拜。
那猴能走、能跑,渴了就喝些山涧中的泉水,饿了就吃些山上的果子。
整天和山中的动物一起玩乐,过得十分快活。一天,天气特别热,猴子们为
了躲避炎热的天气,跑到山涧里洗澡。它们看见这泉水哗哗地流,就顺着涧
往前走,去寻找它的源头。
猴子们爬呀、爬呀,走到了尽头,却看见一股瀑布,像是从天而降一样
。猴子们觉得惊奇,商量说∶“哪个敢钻进瀑布,把泉水的源头找出来,又
不伤身体,就拜他为王。”连喊了三遍,那石猴呼地跳了出来,高声喊道∶
“我进去,我进去!”
那石猴闭眼纵身跳入瀑布,觉得不像是在水中,这才睁开眼,四处打量
,发现自己站在一座铁板桥上,桥下的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着流出来,
将桥门遮住,使外面的人看不到里面。石猴走过桥,发现这真是个好地方,
石椅、石床、石盆、石碗,样样都有。
这里就像不久以前有人住过一样,天然的房子,安静整洁,锅、碗、瓢
、盆,整齐地放在炉灶上。正当中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花果山福地,水
帘洞洞天。石猴高兴得不得了,忙转身向外走去,嗖的一下跳出了洞。
猴子们见石猴出来了,身上又一点伤也没有,又惊又喜,把他团团围住
,争著问他里面的情况。石猴抓抓腮,挠挠痒,笑嘻嘻地对大家说∶“里面
没有水,是一个安身的好地方,刮大风我们有地方躲,下大雨我们也不怕淋
。”猴子们一听,一个个高兴得又蹦又跳。
猴子们随着石猴穿过了瀑布,进入水帘洞中,看见了这么多的好东西,
一个个你争我夺,拿盆的拿盆,拿碗的拿碗,占灶的占灶,争床的争床,搬
过来,移过去,直到精疲力尽为止。猴子们都遵照诺言,拜石猴为王,石猴
从此登上王位,将石字省去,自称“美猴王”。
美猴王每天带着猴子们游山玩水,很快三、五百年过去了。一天正在玩
乐时,美猴王想到自己将来难免一死,不由悲伤得掉下眼泪来,这时猴群中
跳出个通背猿猴来,说∶“大王想要长生不老,只有去学佛、学仙、学神之
术。”
美猴王决定走遍天涯海角,也要找到神仙,学那长生不老的本领。第二
天,猴子们为他做了一个木筏,又准备了一些野果,于是美猴王告别了群猴
们,一个人撑着木筏,奔向汪洋大海。
大概是美猴王的运气好,连日的东南风,将他送到西北岸边。他下了木
筏,登上了岸,看见岸边有许多人都在干活,有的捉鱼,有的打天上的大雁
,有的挖蛤蜊,有的淘盐,他悄悄地走过去,没想到,吓得那些人将东西一
扔,四处逃命。
这一天,他来到一座高山前,突然从半山腰的树林里传出一阵美妙的歌
声,唱的是一些关于成仙的话。猴王想∶这个唱歌的人一定是神仙,就顺着
歌声找去。
唱歌的是一个正在树林里砍柴的青年人,猴王从这青年人的口中了解到
,这座山叫灵台方寸山,离这儿七八里路,有个斜月三星洞,洞中住着一个
称为菩提祖师的神仙。
美猴王告别打柴的青年人,出了树林,走过山坡,果然远远地看见一座
洞府,只见洞门紧紧地闭着,洞门对面的山岗上立着一块石碑,大约有三丈
多高,八尺多宽,上面写着十个大字∶“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正在看
时,门却忽然打开了,走出来一个仙童。
美猴王赶快走上前,深深地鞠了一个躬,说明来意,那仙童说∶“我师
父刚才正要讲道,忽然叫我出来开门,说外面来了个拜师学艺的,原来就是
你呀!跟我来吧!”美猴王赶紧整整衣服,恭恭敬敬地跟着仙童进到洞内,
来到祖师讲道的法台跟前。
猴王看见菩提祖师端端正正地坐在台上,台下两边站着三十多个仙童,
就赶紧跪下叩头。祖师问清楚他的来意,很高兴,见他没有姓名,便说∶“
你就叫悟空吧!”
祖师叫孙悟空又拜见了各位师兄,并给悟空找了间空房住下。从此悟空
跟着师兄学习生活常识,讲究经典,写字烧香,空时做些扫地挑水的活。
很快七年过去了,一天,祖师讲道结束后,问悟空想学什么本领。孙悟
空不管祖师讲什么求神拜佛、打坐修行,只要一听不能长生不老,就不愿意
学,菩提祖师对此非常生气。
祖师从高台上跳了下来,手里拿着戒尺指着孙悟空说∶“你这猴子,这
也不学,那也不学,你要学些什么?”说完走过去在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
背着手走到里间,关上了门。师兄们看到师父生气了,感到很害怕,纷纷责
怪孙悟空。
孙悟空既不怕,又不生气,心里反而十分高兴。当天晚上,悟空假装睡
着了,可是一到半夜,就悄悄起来,从前门出去,等到三更,绕到后门口,
看见门半开半闭,高兴地不得了,心想∶“哈哈,我没有猜错师父的意思。
”
孙悟空走了进去,看见祖师面朝里睡着,就跪在床前说∶“师父,我跪
在这里等着您呢!”祖师听见声音就起来了,盘着腿坐好后,严厉地问孙悟
空来做什么,悟空说∶“师父白天当着大家的面不是答应我,让我三更时从
后门进来,教我长生不老的法术吗?”
菩提祖师听到这话心里很高兴。心想∶“这个猴子果然是天地生成的,
不然,怎么能猜透我的暗谜。”于是,让孙悟空跪在床前,教给他长生不老
的法术。孙悟空洗耳恭听,用心理解,牢牢记住口诀,并叩头拜谢了祖师的
恩情。
很快三年又过去了,祖师又教了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的法术和驾筋斗云
的本领,学会了这个本领,一个筋斗便能翻出十万八千里路程。孙悟空是个
猴子,本来就喜欢蹦蹦跳跳的,所以学起筋斗云来很容易。
有一个夏天,孙悟空和师兄们在洞门前玩耍,大家要孙悟空变个东西看
看,孙悟空心里感到很高兴,得意地念起咒语,摇身一变变成了一棵大树。
师兄们见了,鼓着掌称赞他。
大家的吵闹声,让菩提祖师听到了,他拄着拐杖出来,问∶“是谁在吵
闹?你们这样大吵大叫的,哪里像个出家修行的人呢?”大家都赶紧停住了
笑,孙悟空也恢复了原样,给师父解释,请求原谅。
菩提祖师看见孙悟空刚刚学会了一些本领就卖弄起来,十分生气。祖师
叫其他人离开,把悟空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并且要把孙悟空赶走。孙悟空着
急了,哀求祖师不要赶他走,祖师却不肯留下他,并要他立下誓言∶任何时
候都不能说孙悟空是菩提祖师的徒弟。
③ 西游记第二十三回全文(白话)
西游记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全文白话版:
师徒四人过了流沙河,几天后路过一户庄院,便请求能够在此借宿一晚,这户人家有三个女儿,她们的母亲想把唐僧师徒几个招做女婿,不断的劝说唐僧师徒,四人中只有猪八戒心动了。
到了晚上入睡的时候,猪八戒悄悄的跑出去找到女主人,希望能够做她的女婿,却没想到被三个女儿捉弄了一番,被五花大绑在了大树上吊了一个晚上。
第二天真相大白,原来这是菩萨在考验师徒四人,猪八戒没有经受住诱惑。
(3)大树西游记扩展阅读
第二十三回出场的神仙介绍:
1、骊山老母
黎山老母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仙名,亦称作“骊山老母”,亦称无极老母、无当圣母。传说骊山老母居于骊山,在中国民间信仰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很多道观中都供奉有她的圣像。
传说中骊山老母横跨多个时代,具有极为强大的法力,并教出各个时代中的英雄女将,如齐宣王的妻子钟无艳(战国时代)、薛丁山的妻子樊梨花(唐代)、高君保的妻子刘金定(宋代)、杨门女将穆桂英(宋代)等,都为骊山老母的门下弟子。
2、观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
观世音菩萨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当众生遇到任何的困难和苦痛, 如能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就会得到菩萨的救护。而且,观世音菩萨最能适应众生的要求,对不同的众生,便现化不同的身相,说不同的法门。在佛教的众多菩萨中,观世音菩萨也最为民间所熟知和信仰。
④ 西游记优美段落
那些和尚听见问了一声,忽然抬头观看外来人,嘴长耳朵大。身粗背膊宽,声响如雷咋。行者与沙僧,容貌更丑陋。厅堂几众僧,无人不害怕。阇黎还念经,班首教行罢。难顾磬和铃,佛象且丢下。一齐吹息灯,惊散光乍乍。跌跌与爬爬,门槛何曾跨!你头撞我头,似倒葫芦架。清清好道场,翻成大笑话。
2、却说长安城外泾河岸边,有两个贤人:一个是渔翁,名唤张稍;一个是樵子,名唤李定。他两个是不登科的进士,能识字的山人。一日,在长安城里,卖了肩上柴,货了篮中鲤,同入酒馆之中,吃了半酣,各携一瓶,顺泾河岸边,徐步而回。
3、却说这座山名唤万寿山,山中有一座观,名唤五庄观,观里有一尊仙,道号镇元子,混名与世同君。那观里出一般异宝,乃是混沌初分,鸿蒙始判,天地未开之际,产成这颗灵根。盖天下四大部洲,惟西牛贺洲五庄观出此,唤名草还丹,又名人参果。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头一万年方得吃。似这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果子。果子的模样,就如三朝未满的小孩相似,四肢俱全,五官咸备。人若有缘,得那果子闻了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
4、瑞霭散缤纷,祥光护法身。九霄华汉里,现出女真人。那菩萨,头上戴一顶金叶纽,翠花铺,放金光,生锐气的垂珠缨络;身上穿一领淡淡色,浅浅妆,盘金龙,飞彩凤的结素蓝袍;胸前挂一面对月明,舞清风,杂宝珠,攒翠玉的砌香环佩;腰间系一条冰蚕丝,织金边,登彩云,促瑶海的锦绣绒裙;面前又领一个飞东洋,游普世,感恩行孝,黄毛红嘴白鹦哥;手内托着一个施恩济世的宝瓶,瓶内插着一枝洒青霄,撒大恶,扫开残雾垂杨柳。玉环穿绣扣,金莲足下深。三天许出入,这才是救苦救难观世音。
5、师徒们行了数日,到了巩州城。早有巩州合属官吏人等,迎接入城中。安歇一夜,次早出城前去。一路饥餐渴饮,夜住晓行,两三日,又至河州卫。此乃是大唐的山河边界。早有镇边的总兵与本处僧道,闻得是钦差御弟法师上西方见佛,无不恭敬,接至里面供给了,着僧纲请往福原寺安歇。本寺僧人,一一参见,安排晚斋。斋毕,吩咐二从者饱喂马匹,天不明就行。
⑤ 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原文
孙悟空向东海龙王借得定海之宝——如意金箍棒,又去地府强销生死簿。龙王,阎君去天庭告状,在太白金星的举荐下,玉皇大帝将孙悟空叫到天庭当弼马温。悟空在知道了弼马温是不入流的小官后,打下界去,愤而回归花果山,自封“齐天大圣”。
托塔天王李靖奉命率领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却被悟空打败,撤回天庭。玉帝在太白金星的建议下,第二次招安孙悟空,封他为有名无实的齐天大圣,并让他去管理蟠桃园。没过多久,王母娘娘开蟠桃大会,让七仙女到蟠桃园摘取仙桃,孙悟空在得知蟠桃会没请自己后,盗桃偷丹,扰乱蟠桃会,酒醒后自知闯下大祸,再次逃下界。
天庭第二次围剿花果山,孙悟空因被金刚镯打中头,被二郎神率领六圣擒拿。押上天庭,斩妖台各种刑罚都无法伤到孙悟空分毫,于是太上老君将孙悟空带回兜率宫,放进八卦炉里炼丹,孙悟空因躲在巽位,反而炼出火眼金睛,
四十九天后逃出八卦炉,大反天宫。后来,如来佛用五指山镇压了孙悟空,并告知其数百年后将有人来将他放出来。过了五百年,唐僧领命救孙悟空出五指山,于是孙悟空在观世音的点化下,跟随唐僧前往西天取经,一路斩妖除魔的故事。该故事生动有趣,人物形象活泼生动。
(5)大树西游记扩展阅读:
著作介绍
《西游记》又名《西游释厄传》,是明代文学家吴承恩所著,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优秀的古代神话小说,也是一部规模宏伟、结构完整、用幻想形式来反映社会矛盾的巨著。
作品写于明朝中期,当时社会经济虽繁荣,但政治日渐败坏,百姓生活困苦。作者对此不合理的现象,通过故事提出批评。此作品共一百回,六十余万字。分回标目,每一回目以整齐对偶展现。故事叙述唐三藏与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经过九九八十一次磨难,到西天成功取回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原著——大闹天宫部分是西游记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其中大闹天宫部分也是最为精彩,也是在某种程度反映社会矛盾集中后的爆发。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孙悟空大闹天宫
⑥ 名著西游记
第五十回 情乱性从因爱欲 神昏心动遇魔头
词曰:心地频频扫,尘情细细除,莫教坑堑陷毗卢。本体常清净,方可论元初。性烛须挑剔,曹溪任吸呼,勿令猿马气声粗。昼夜绵绵息,方显是功夫。这一首词,牌名《南柯子》。单道着唐僧脱却通天河寒冰之灾,踏白鼋负登彼岸。四众奔西,正遇严冬之景,但见那林光漠漠烟中淡,山骨棱棱水外清。师徒们正当行处,忽然又遇一座大山,阻住去道,路窄崖高,石多岭峻,人马难行。三藏在马上兜住缰绳,叫声“徒弟。”那孙行者引八戒、沙僧近前侍立道:“师父,有何吩咐?”三藏道:“你看那前面山高,只恐有虎狼作怪,妖兽伤人,今番是必仔细!”行者道:“师父放心莫虑,我等兄弟三人,性和意合,归正求真,使出荡怪降妖之法,怕甚么虎狼妖兽!”三藏闻言,只得放怀前进,到于谷口,促马登崖,抬头观看,好山:嵯峨矗矗,峦削巍巍。嵯峨矗矗冲霄汉,峦削巍巍碍碧空。怪石乱堆如坐虎,苍松斜挂似飞龙。岭上鸟啼娇韵美,崖前梅放异香浓。涧水潺湲流出冷,巅云黯淡过来凶。又见那飘飘雪,凛凛风,咆哮饿虎吼山中。寒鸦拣树无栖处,野鹿寻窝没定踪。可叹行人难进步,皱眉愁脸把头蒙。
师徒四众,冒雪冲寒,战澌澌,行过那巅峰峻岭,远望见山凹中有楼台高耸,房舍清幽。唐僧马上欣然道:“徒弟啊,这一日又饥又寒,幸得那山凹里有楼台房舍,断乎是庄户人家,庵观寺院,且去化些斋饭,吃了再走。”行者闻言,急睁睛看,只见那壁厢凶云隐隐,恶气纷纷,回首对唐僧道:“师父,那厢不是好处。”三藏道:“见有楼台亭宇,如何不是好处?”行者笑道:
“师父啊,你那里知道?西方路上多有妖怪邪魔,善能点化庄宅,不拘甚么楼台房舍,馆阁亭宇,俱能指化了哄人。你知道龙生九种,内有一种名‘蜃’,蜃气放出,就如楼阁浅池。若遇大江昏迷,蜃现此势,倘有鸟鹊飞腾,定来歇翅,那怕你上万论千,尽被他一气吞之。此意害人最重,那壁厢气色凶恶,断不可入。”三藏道:“既不可入,我却着实饥了。”行者道:“师父果饥,且请下马,就在这平处坐下,待我别处化些斋来你吃。”三藏依言下马。八戒采定缰绳,沙僧放下行李,即去解开包裹,取出钵盂,递与行者。行者接钵盂在手,吩咐沙僧道:“贤弟,却不可前进,好生保护师父稳坐于此,待我化斋回来,再往西去。”沙僧领诺。行者又向三藏道:“师父,这去处少吉多凶,切莫要动身别往,老孙化斋去也。”唐僧道:“不必多言,但要你快去快来,我在这里等你。”行者转身欲行,却又回来道:“师父,我知你没甚坐性,我与你个安身法儿。”即取金箍棒,幌了一幌,将那平地下周围画了一道圈子,请唐僧坐在中间,着八戒沙僧侍立左右,把马与行李都放在近身,对唐僧合掌道:“老孙画的这圈,强似那铜墙铁壁,凭他甚么虎豹狼虫,妖魔鬼怪,俱莫敢近。但只不许你们走出圈外,只在中间稳坐,保你无虞;但若出了圈儿,定遭毒手。千万千万!至嘱至嘱!”三藏依言,师徒俱端然坐下。
行者才起云头,寻庄化斋,一直南行,忽见那古树参天,乃一村庄舍。按下云头,仔细观看,但只见:雪欺衰柳,冰结方塘。
疏疏修竹摇青,郁郁乔松凝翠。几间茅屋半装银,一座小桥斜砌粉。篱边微吐水仙花,檐下长垂冰冻箸。飒飒寒风送异香,雪漫不见梅开处。行者随步观看庄景,只听得呀的一声,柴扉响处,走出一个老者,手拖藜杖,头顶羊裘,身穿破衲,足踏蒲鞋,拄着杖,仰身朝天道:“西北风起,明日晴了。”说不了,后边跑出一个哈巴狗儿来,望着行者,汪汪的乱吠。老者却才转过头来,看见行者捧着钵盂,打个问讯道:“老施主,我和尚是东土大唐钦差上西天拜佛求经者,适路过宝方,我师父腹中饥馁,特造尊府募化一斋。”老者闻言,点头顿杖道:“长老,你且休化斋,你走错路了。”行者道:“不错。”老者道:“往西天大路,在那直北下,此间到那里有千里之遥,还不去找大路而行?”行者笑道:“正是直北下,我师父现在大路上端坐,等我化斋哩。”
那老者道:“这和尚胡说了。你师父在大路上等你化斋,似这千里之遥,就会走路,也须得六七日,走回去又要六七日,却不饿坏他也?”行者笑道:“不瞒老施主说,我才然离了师父,还不上一盏热茶之时,却就走到此处。如今化了斋,还要趁去作午斋哩。”老者见说,心中害怕道:“这和尚是鬼!是鬼!”急抽身往里就走。行者一把扯住道:“施主那里去?有斋快化些儿。”老者道:“不方便!不方便!别转一家儿罢!”行者道:“你这施主,好不会事!你说我离此有千里之遥,若再转一家,却不又有千里?
真是饿杀我师父也。”那老者道:“实不瞒你说,我家老小六七口,才淘了三升米下锅,还未曾煮熟。你且到别处去转转再来。”行者道:“古人云,走三家不如坐一家。我贫僧在此等一等罢。”那老者见缠得紧,恼了,举藜杖就打。行者公然不惧,被他照光头上打了七八下,只当与他拂痒。那老者道:“这是个撞头的和尚!”行者笑道:“老官儿,凭你怎么打,只要记得杖数明白,一杖一升米,慢慢量来。”那老者闻言,急丢了藜杖,跑进去把门关了,只嚷:“有鬼!有鬼!”慌得那一家儿战战兢兢,把前后门俱关上。行者见他关了门,心中暗想:“这老贼才说淘米下锅,不知是虚是实。常言道,道化贤良释化愚。且等老孙进去看看。”好大圣,捻着诀,使个隐身遁法,径走入厨中看处,果然那锅里气腾腾的,煮了半锅干饭。就把钵盂往里一桠,满满的桠了一钵盂,即驾云回转不题。
却说唐僧坐在圈子里,等待多时。不见行者回来,欠身怅望道:“这猴子往那里化斋去了?”八戒在旁笑道:“知他往那里耍子去来!化甚么斋,却教我们在此坐牢!”三藏道:“怎么谓之坐牢?”八戒道:“师父,你原来不知。古人划地为牢,他将棍子划了圈儿,强似铁壁铜墙,假如有虎狼妖兽来时,如何挡得他住?只好白白的送与他吃罢子。”三藏道:“悟能,凭你怎么处治?”八戒道:“此间又不藏风,又不避冷,若依老猪,只该顺着路,往西且行。师兄化了斋,驾了云,必然来快,让他赶来。如有斋,吃了再走。如今坐了这一会,老大脚冷!”三藏闻此言,就是晦气星进宫,遂依呆子,一齐出了圈外。沙僧牵了马,八戒担了担,那长老顺路步行前进,不一时,到了那楼阁之所,原来是坐北向南之家。门外八字粉墙,有一座倒垂莲升斗门楼,都是五色装的,那门儿半开半掩。八戒就把马拴在门枕石鼓上,沙僧歇了担子,三藏畏风,坐于门限之上。八戒道:“师父,这所在想是公侯之宅,相辅之家。前门外无人,想必都在里面烘火。你们坐着,让我进去看看。”唐僧道:“仔细耶!莫要冲撞了人家。”
呆子道:“我晓得,自从归正禅门,这一向也学了些礼数,不比那村莽之夫也。”
那呆子把钉钯撒在腰里,整一整青锦直裰,斯斯文文,走入门里,只见是三间大厅,帘栊高控,静悄悄全无人迹,也无桌椅家火。转过屏门,往里又走,乃是一座穿堂,堂后有一座大楼,楼上窗格半开,隐隐见一顶黄绫帐幔。呆子道:“想是有人怕冷,还睡哩。”他也不分内外,拽步走上楼来,用手掀开看时,把呆子唬了一个躘踵。原来那帐里象牙床上,白媸媸的一堆骸骨,骷髅有巴斗大,腿挺骨有四五尺长。呆子定了性,止不住腮边泪落,对骷髅点头叹云:“你不知是那代那朝元帅体,何邦何国大将军。当时豪杰争强胜,今日凄凉露骨筋。不见妻儿来侍奉,那逢士卒把香焚?谩观这等真堪叹,可惜兴王霸业人。”八戒正才感叹,只见那帐幔后有火光一幌。呆子道:“想是有侍奉香火之人在后面哩。”急转步过帐观看,却是穿楼的窗扇透光。
那壁厢有一张彩漆的桌子,桌子上乱搭着几件锦绣绵衣。呆子提起来看时,却是三件纳锦背心儿。他也不管好歹,拿下楼来,出厅房,径到门外道:“师父,这里全没人烟,是一所亡灵之宅。
老猪走进里面,直至高楼之上,黄绫帐内,有一堆骸骨。串楼旁有三件纳锦的背心,被我拿来了,也是我们一程儿造化,此时天气寒冷,正当用处。师父,且脱了褊衫,把他且穿在底下,受用受用,免得吃冷。”三藏道:“不可不可!律云:公取窃取皆为盗。倘或有人知觉,赶上我们,到了当官,断然是一个窃盗之罪。还不送进去与他搭在原处!我们在此避风坐一坐,等悟空来时走路,出家人不要这等爱小。”八戒道:“四顾无人,虽鸡犬亦不知之,但只我们知道,谁人告我?有何证见?就如拾到的一般,那里论甚么公取窃取也!”三藏道:“你胡做啊!虽是人不知之,天何盖焉!玄帝垂训云,暗室亏心,神目如电。趁早送去还他,莫爱非礼之物。”那呆子莫想肯听,对唐僧笑道:“师父啊,我自为人,也穿了几件背心,不曾见这等纳锦的。你不穿,且待老猪穿一穿,试试新,晤晤脊背。等师兄来,脱了还他走路。”沙僧道:“既如此说,我也穿一件儿。”两个齐脱了上盖直裰,将背心套上。才紧带子,不知怎么立站不稳,扑的一跌。原来这背心儿赛过绑缚手,霎时间,把他两个背剪手贴心捆了。
慌得个三藏跌足报怨,急忙上前来解,那里便解得开?三个人在那里吆喝之声不绝,却早惊动了魔头也。
话说那座楼房果是妖精点化的,终日在此拿人。他在洞里正坐,忽闻得怨恨之声,急出门来看,果见捆住几个人了。妖魔即唤小妖,同到那厢,收了楼台房屋之形,把唐僧搀住,牵了白马,挑了行李,将八戒沙僧一齐捉到洞里。老妖魔登台高坐,众小妖把唐僧推近台边,跪伏于地。妖魔问道:“你是那方和尚?
怎么这般胆大,白日里偷盗我的衣服?”三藏滴泪告曰:“贫僧是东土大唐钦差往西天取经的,因腹中饥馁,着大徒弟去化斋未回,不曾依得他的言语,误撞仙庭避风。不期我这两个徒弟爱小,拿出这衣物,贫僧决不敢坏心,当教送还本处。他不听吾言,要穿此晤晤脊背,不料中了大王机会,把贫僧拿来。万望慈悯,留我残生,求取真经,永注大王恩情,回东土千古传扬也!”
那妖魔笑道:“我这里常听得人言:有人吃了唐僧一块肉,发白还黑,齿落更生,幸今日不请自来,还指望饶你哩!你那大徒弟叫做甚么名字?往何方化斋?”八戒闻言,即开口称扬道:“我师兄乃五百年前大闹天宫齐天大圣孙悟空也。”那妖魔听说是齐天大圣孙悟空,老大有些悚惧,口内不言,心中暗想道:“久闻那厮神通广大,如今不期而会。”教:“小的们,把唐僧捆了,将那两个解下宝贝,换两条绳子也捆了。且抬在后边,待我拿住他大徒弟,一发刷洗,却好凑笼蒸吃。”众小妖答应一声,把三人一齐捆了,抬在后边,将白马拴在槽头,行李挑在屋里。众妖都磨兵器,准备擒拿行者不题。
却说孙行者自南庄人家摄了一钵盂斋饭,驾云回返旧路。
径至山坡平处,按下云头,早已不见唐僧,不知何往,棍划的圈子还在,只是人马都不见了。回看那楼台处所,亦俱无矣,惟见山根怪石。行者心惊道:“不消说了!他们定是遭那毒手也!”
急依路看着马蹄,向西而赶。行有五六里,正在凄怆之际,只闻得北坡外有人言语。看时,乃一个老翁,毡衣苫体,暖帽蒙头,足下踏一双半新半旧的油靴,手持着一根龙头拐棒,后边跟一个年幼的僮仆,折一枝腊梅花,自坡前念歌而走。行者放下钵盂,觌面道个问讯,叫:“老公公,贫僧问讯了。”那老翁即便回礼道:“长老那里来的?”行者道:“我们东土来的,往西天拜佛求经,一行师徒四众。我因师父饥了,特去化斋,教他三众坐在那山坡平处相候。及回来不见,不知往那条路上去了。动问公公,可曾看见?”老者闻言,呵呵冷笑道:“你那三众,可有一个长嘴大耳的么?”行者道:“有有有!”“又有一个晦气色脸的,牵着一匹白马,领着一个白脸的胖和尚么?”行者道:“是是是!”
老翁道:“你们走错路了,你休寻他,各个顾命去也。”行者道:
“那白脸者是我师父,那怪样者是我师弟。我与他共发虔心,要往西天取经,如何不寻他去!”老翁道:“我才然从此过时,看见他错走了路径,闯入妖魔口里去了。”行者道:“烦公公指教指教,是个甚么妖魔,居于何方,我好上门取索他等,往西天去也。”老翁道:“这座山叫做金皘山,山前有个金皘洞,那洞中有个独角兕大王。那大王神通广大,威武高强。那三众此回断没命了,你若去寻,只怕连你也难保,不如不去之为愈也。我也不敢阻你,也不敢留你,只凭你心中度量,”行者再拜称谢道:“多蒙公公指教,我岂有不寻之理!”把这斋饭倒与他,将这空钵盂自家收拾。那老翁放下拐棒,接了钵盂,递与僮仆,现出本象,双双跪下叩头叫:“大圣,小神不敢隐瞒,我们两个就是此山山神土地,在此候接大圣。这斋饭连钵盂,小神收下,让大圣身轻好施法力。待救唐僧出难,将此斋还奉唐僧,方显得大丝至恭至孝。”行者喝道:“你这毛鬼讨打!既知我到,何不早迎?却又这般藏头露尾,是甚道理?”土地道:“大圣性急,小神不敢造次,恐犯威颜,故此隐象告知。”行者息怒道:“你且记打!好生与我收着钵盂!待我拿那妖精去来!”土地山神遵领。
这大圣却才束一束虎筋绦,拽起虎皮裙,执着金箍棒,径奔山前,找寻妖洞。转过山崖,只见那乱石磷磷,翠崖边有两扇石门,门外有许多小妖,在那里轮枪舞剑,真个是:烟云凝瑞,苔藓堆青。崚嶒怪石列,崎岖曲道萦。猿啸鸟啼风景丽,鸾飞凤舞若蓬瀛。向阳几树梅初放,弄暖千竿竹自青。陡崖之下,深涧之中,陡崖之下雪堆粉,深涧之中水结冰。两林松柏千年秀,几簇山茶一样红。这大圣观看不尽,拽开步径至门前,厉声高叫道:“那小妖,你快进去与你那洞主说,我本是唐朝圣僧徒弟齐天大圣孙悟空,快教他送我师父出来,免教你等丧了性命!”那伙小妖,急入洞里报道:“大王,前面有一个毛脸勾嘴的和尚,称是齐天大圣孙悟空,来要他师父哩。”那魔王闻得此言,满心欢喜道:“正要他来哩!我自离了本宫,下降尘世,更不曾试试武艺。今日他来,必是个对手。”即命:“小的们!取出兵器。”那洞中大小群魔,一个个精神抖擞,即忙抬出一根丈二长的点钢枪,递与老怪。老怪传令教:“小的们,各要整齐,进前者赏,退后者诛!”众妖得令,随着老怪,腾出门来,叫道:“那个是孙悟空?”行者在旁闪过,见那魔王生得好不凶丑:独角参差,双眸幌亮。顶上粗皮突,耳根黑肉光。舌长时搅鼻,口阔版牙黄。毛皮青似靛,筋挛硬如钢。比犀难照水,象牯不耕荒。全无喘月犁云用,倒有欺天振地强。两只焦筋蓝靛手,雄威直挺点钢枪。细看这等凶模样,不枉名称兕大王!孙大圣上前道:
“你孙外公在这里也!快早还我师父,两无毁伤!若道半个不字,我教你死无葬身之地!”那魔喝道:“我把你这个大胆泼猴精!你有些甚么手段,敢出这般大言!”行者道:“你这泼物,是也不曾见我老孙的手段!”那妖魔道:“你师父偷盗我的衣服,实是我拿住了,如今待要蒸吃。你是个甚么好汉,就敢上我的门来取讨!”行者道:“我师父乃忠良正直之僧,岂有偷你甚么妖物之理?”妖魔道:“我在山路边点化一座仙庄,你师父潜入里面,心爱情欲,将我三领纳锦绵装背心儿偷穿在身,只有赃证,故此我才拿他。你今果有手段,即与我比势,假若三合敌得我,饶了你师之命;如敌不过我,教你一路归阴!”行者笑道:
“泼物!不须讲口!但说比势,正合老孙之意。走上来,吃吾之棒!”那怪物那怕甚么赌斗,挺钢枪劈面迎来。这一场好杀!你看那:金箍棒举,长杆枪迎。金箍棒举,亮藿藿似电掣金蛇;长杆枪迎,明幌幌如龙离黑海。那门前小妖擂鼓,排开阵势助威风;这壁厢大圣施功,使出纵横逞本事。他那里一杆枪,精神抖擞;我这里一条棒,武艺高强。正是英雄相遇英雄汉,果然对手才逢对手人。那魔王口喷紫气盘烟雾,这大圣眼放光华结绣云。只为大唐僧有难,两家无义苦争轮。他两个战经三十合,不分胜负。那魔王见孙悟空棍法齐整,一往一来,全无些破绽,喜得他连声喝采道:“好猴儿!好猴儿!真个是那闹天官的本事!”这大圣也爱他枪法不乱,右遮左挡,甚有解数,也叫道:
“好妖精!好妖精!果然是一个偷丹的魔头!”二人又斗了一二十合。那魔王把枪尖点地,喝令小妖齐来。那些泼怪,一个个拿刀弄杖,执剑轮枪,把个孙大圣围在中间。行者公然不惧,只叫:“来得好!来得好!正合吾意!”使一条金箍棒,前迎后架,东挡西除,那伙群妖,莫想肯退。行者忍不住焦躁,把金箍棒丢将起去,喝声“变!”即变作千百条铁棒,好便似飞蛇走蟒,盈空里乱落下来。那伙妖精见了,一个个魄散魂飞,抱头缩颈,尽往洞中逃命。老魔王唏唏冷笑道:“那猴不要无礼!看手段!”即忙袖中取出一个亮灼灼白森森的圈子来,望空抛起,叫声“着!”唿喇一下,把金箍棒收做一条,套将去了。弄得孙大圣赤手空拳,翻筋斗逃了性命。那妖魔得胜回归洞,行者朦胧失主张,这正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性乱情昏错认家。可恨法身无坐位,当时行动念头差。毕竟不知这番怎么结果,且听下回分解。
⑦ 老版西游记里有树精形象的是哪一集
86版《西游记》第抄19集《误入小雷音》
荆棘岭上,八戒挥耙开路,师徒们艰难行进。入夜,唐僧被树精摄入木仙庵内吟诗品茶,杏仙对唐僧一往情深,献舞呈歌,唐僧不为所动。天明始得徒弟们相救,来到“小雷音寺”。唐僧虔诚拜入,不料寺中之佛却是妖精幻化,将悟空扣入金钵,唐僧等束手被擒。在二十八星宿协助下,悟空方得脱身,与妖精交战,却被妖精收入宝袋,后经悟空请来弥勒佛,在西瓜田里设下巧计,终于擒住黄眉童妖。唐僧师徒得以继续西行。
⑧ 西游记中猪八戒打死的那个大树什么来历
似乎是妖怪变的
⑨ 西游记 的故事
“《西游记》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一起西行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这个故事表现了,要实现一个美好的理想,定会遭遇到许多的困难,而且必须战胜这些困难。”
经典名著启蒙动画《西游记的故事》由北京金丁美奇动画有限公司出品,是专为3-9岁儿童制作的西游记题材动画片。[1-4]
《西游记的故事》以纯正的中国绘画趣味与艺术格调,给儿童美学和知识的启蒙。让孩子在“萌萌哒”的故事中走近伟大经典。
分集剧情
编辑
1·黑熊怪出没(1-3集)
提要:他人有难即使与己无关也要挺身而出,这就是见义勇为
梗概:唐僧师徒在比丘国见到奇怪的景象——街上到处挂着笼子,笼子里竟然都是小孩子。他们费尽周折才打听出,国王娶了妖艳的王后却生了怪病,新来的国丈自称有海外秘方包治百病,但必须用一千一百个小孩子来交换。孙悟空变成唐僧的模样进王宫,与妖怪斗法,揭露了他们的骗人把戏,救出孩们,全城百姓欢声雷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