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其中
❶ 《西游记》其中蕴含之意是
西游记》讲述了师徒五人到西天取经的故事,历经十四年,途经十一国,行程十万八千里,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
其实《西游记》是一本难得的传统文化科普名著,里面含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有易学文化,也有老子的《道德经》文化和佛教文化,可以说是汇集了三教于一体。它借助一些神话人物和故事,通过拟人夸张的写作手法,把复杂难懂的传统文化知识比较全面地介绍给广大读者,可见作者的高明之处,对普及传统文化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西游记》蕴含的《周易》文化
1,蕴含的易学五行理论
我们知道“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这里师徒五人其实就是“五行”的代表:唐僧为木,玄奘,是金蝉子转世,具有木的诚实、善良、心软的个性;孙悟空为金,猴属相是申金,所以他具有金的个性,义气重,嫉恶如仇,勇敢机智,同时佩戴的金箍棒也属金,金公、心猿、心主、心君、行者,护驾有功;猪八戒为水,猪是亥,属水,水性很好,猪八戒的前身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帅。主管天河。悟能,天河水神临凡为猪妖;沙僧为土,土的性格是诚实,诚信,任劳任怨,所以一路挑担子,牵马;白龙马为火,白龙属相是巳属于火,变为白马属相是午,也是火,负人有功,最后在化龙池化回真身,水火既济成功之意。这些分工、命名都是有意义的,可见作者的独具匠心。
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很有意义:“申下生金本是猴,意马胸头休放荡,心猿乖劣莫教嚎。”这里是指孙悟空。“金从木顺皆为一,木恋金仁总发挥。”这里是说孙悟空和师傅唐僧的关系。“金顺木驯成正果,心猿木母合丹元,水火相搀各有缘,全凭土母配如然。”这里是说在师徒的共同努力下,修成正果。
我老孙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中。超升三界之外,跳出五行之中。五行匹配合天真。那水(观音的甘露水)不许犯五行之器。人参果不能落地上。五辆车儿合五行,五行生化火煎成。中道分离乱五行。五行联络如钩。心神无主五行枯。五行山下定心猿。如来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行山。土乃五行之母,水乃五行之源。无土不生,无水不长。心猿降得木龙归。
用芭蕉扇望东南丙丁火,正对离宫一扇,只见那地就火光焰焰,乃是五行中自然取出的一点灵光火。水火相搀各有缘,全凭土母配如然。炼成三昧真火。乃是修炼成真三昧火。水火无功难炼魔。土木无功金水绝。用芭蕉为水意,焰火消除成既济。黄婆矢志扶元老,木母留情扫荡妖,和睦五行归正果。水火相联性自平。坎离既济真元合,水火均平大道成。水火既济,本性清凉。
2,蕴含的易学阴阳理论。
在《西游记》中,阴阳轮转,阳间人王,阴间鬼王。惊天地振鬼神。千变万化,统摄阴阳。婴儿姹女配阴阳,铅汞相投分日月。左右阴阳分日月。身中自有好阴阳。按阴阳分九曜。阴阳和合上云楼。铁扇仙的芭蕉扇是纯阴宝扇。魏征识天文知地理辩阴阳。阴阳二气瓶。心猿钻透阴阳窍,魔主还归大道真。
阴阳二气之宝,内有七宝八卦二十四气。把阴阳之气泄了。采阴补阳诚为谬语。阴阳交媾的好水。天无阴阳,日月不明;地无阴阳,草木不生;人无阴阳,男女不分。此阴阳之道理也。人生于天地之间禀阴阳而资五行。“月家之意乃先天法象之规绳也,月至三十日,阳魂之金散尽,阴魄之水盈轮,故纯黑无光,乃曰“晦”。
晦朔两日之间感阳光而有孕。至初三日一阳现,初八日二阳生,魄中魂半,其平如绳,故曰“上弦”,至十五日三阳备足,是以团圆,故曰“望”。至十六日一阴生,二十二日二阴生,此时魂中魄半,其平如绳,故曰“下弦”,至三十日三阴备足亦当晦。此乃先天采炼之意。弦前属阳,弦后属阴,阴中阳半,得水之全” 。
3,蕴含的意念修身理论。
概括起来孙悟空有五大才能: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如意金箍棒、火眼金睛,当然,还有那个令他深恶痛绝的紧箍咒,每一项都与“心”密不可分。
“七十二般变化”其实是人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变化意味着人的心思、念头的变化。所以人们看到了不同的孙悟空,时而神仙,时而妖精,时而飞鸟,时而鱼虫,性格:勇敢、急躁、自大、单纯、幼稚等。
“筋斗云”,代表了人的意念、念头。无论多么遥远,念头一动,心就到了。“筋斗云”十万八千里,而到达“灵山”的距离也恰恰是十万八千里。“灵山”再遥远,念头到了也就到了。所以说去“灵山”取经,正是修心的历程。
如意金箍棒”,随心所欲,想大就大,想小就小,它代表人的心气儿,“天河定底的神珍铁”就是定心,海底轮是心肾交汇处,为水火济既卦,海底轮是人身体之宝精气神由他产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4,周易八卦理论
美猴王属金,根据五行相克原理是火克金,所以作者安排用八卦炉的火来教训他,结果金火相合,练成了“火眼金睛”八卦本身也是变化无穷的,只有历炼过的“心”才能明亮,才能看透世间无穷变化。
八卦炉中逃大圣。在八卦炉中以文武火锻炼。那炉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构成。六爻神将按天条,八卦星辰依斗列。不生不灭三三行。阴阳二气之宝,内有七宝八卦二十四气。六爻熟谙,八卦精通。乾坤安靖,海宇清宁。
那怪(黄风怪)急回头望巽地上把口张了三张,呼的一口气吹将出去,忽然间一阵黄风从空刮起。手捻诀口念咒词,往巽地上吸了一口气,呼的吹将去便是一阵狂风。吹得乾坤昏荡荡,日月暗沉沉。用芭蕉扇望东南丙丁火,正对离宫一扇,只见那地就火光焰焰,乃是五行中自然取出的一点灵光火。”
4,易学的“精气神”理论
精、气、神。“神元。小说中把石狮变作本身,出了元神。白骨精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把假尸首留下。他的真身出了元神。真身出神,形脱神衰。唬得三尸神散七窍烟生。成仙的人,神满再不思睡。元气流通天地远。元阳真气。真元不昧。全气全神万万慈。口开神气散。灵猴虽然睡下,只是存神炼气。魂消神气泄。神气泄。清气令人神气爽,斋心自觉道心闲。聚则成形,散则成气。那君王气聚神归。精气神保神养气谓之精。山以石为骨,石作土之精。谨固牢藏休漏泄。养精炼气存神,调和龙虎,捉坎填离”。
5,易学的经络穴位理论。
“周流肾水入华池,丹田补得温温热。呼的一口气吹入咽喉,度下重楼,转明堂,径至丹田,从涌泉倒返泥垣宫,呼的一声响亮,那君王气聚神归。被冷水冰了气阻丹田,不能出声。上至顶门泥丸宫,下至脚板涌泉穴”。
二,《西游记》与道教
《西游记》里面蕴含很深厚的道教思想,比如道教人物形象就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太上老君、四大天王、天棚元帅、哪吒、二朗神、福星、寿星、禄星、禧星……
1,道家的修身长生理论。
猴头来到了“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见到了菩提祖师。有了名字孙悟空。经过努力学到了先进技术长生不老之法、七十二变、筋斗云。
老子在《西游记》里面上升为太上老君,炼长生不老的仙丹,并且破例用八卦炉管教孙猴子,可见作者在小说中对道教的重视。
五行大山下大定猴头成熟起来,他决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孙悟空从失败中站起来。护送唐僧取经也是修行的过程,悟空开始了修行。
强调道教的修行。西天取经,“经”就是“道”,“道”就是“路”,而“路”是走出来的;修行,重要的在于行,所以又叫孙行者。师徒五人西天取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己修心的过程,经历八十一难修成正果,就是暗含着领悟了老子《道德经》的八十一章就能修成正果。
2,八十一难来源于《道德经》的八十一章。
《西游记》为什么是要经历八十一难,这个也是受到老子《道德经》八十一章的影响。西天取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人修身养性的过程,一路上斩妖除魔的过程也就是自己战胜自己的心路历程。经历了八十一难也就是象征着领悟了老子《道德经》的八十一章,即可战胜困难,立地成佛。
老子提倡清静无为,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所以在《西游记》中,作者安排师徒五人经过千辛万苦结果取来的竟然是无字经典,这里是作者的巧妙构思,无字才是真经。有字经写在纸上,无字的经是写在心里。没有文字的经,才是真经。“经”者,“径”也。经就是道,道就是路。磨难经历本身才是取的真经。“破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的过程也就是求取无字真经的过程。
3,“悟空”名字的含义
“悟空”的意思就是《道德经》里面的“无为而治”的意思。
什么是悟空?只有空手而来,空手而去,驱除一切束缚,才能取到这无字真经,了悟人生的真谛。要“空”到什么地步呢?“空”到连自己吃饭的紫金钵盂都舍弃了。没了金饭碗,也就了无牵挂,该看透的就全看透了,想明白的就全明白了。欲与取之,必先予之。只有舍弃,才能取得,彻底地舍弃,才能取得真经,这与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三,《西游记》与佛教
《西游记》里面蕴含很深厚的佛教思想,比如佛教人物形象就有:如来、观音、弥勒佛、唐僧…… ,并且可以看出作者把佛教提升到最高的境界,影响最大,能力最强。
唐僧是众生平等的慈悲代表,四大皆空。金刚经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佛教认为自性即佛,心本体的自性或本性就是佛性所以:
悟净,本性,所谓性本净,觉悟本来清净;
悟能,本能,自己作为都出自本能;
白龙马,本意,马是意,顾本之意是本意;
悟空,本心,明白自心本空,知道自心是幻,就是悟空。
孙悟空代表的“心”,他至少有三种本性:魔性、人性和佛性也就是本我、自我、超我,也可以叫做兽性、人性和神性。这三种本性都是深藏于我们每个人内心的东西,是人一切心思的根本,正是他们的此消彼长,构成人间万象。
“紧箍咒”叫做“定心真言”,“紧箍咒”就是为了平息那颗不时躁动的“心”。带上这个圈,他叫孙行者,不带是个妖怪。悟空修炼成佛烦恼的箍儿自然就不见了。
❷ 西游记其中( ),( ),( ),( )更是让人妇孺皆知,耳熟能详。 填故事名字
1、趣经女儿国。 2、众仙戏八戒。 3、四探无底洞。 4、三打白骨精。 5、大闹天宫。 6、真假孙行者。 7、高老庄娶亲。 8、大战青牛 9、祸起观音院 10、石猴初出世
11真假孙悟空
❸ 概括西游记其中一个故事800
孙悟空
1大闹天宫:孙悟空不满玉皇大帝封得弼马温,自立为齐天大圣,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他,太白金星大事化小,劝玉帝给了他个齐天大圣的名号(有名无实),后因蟠桃会没有请他,使得孙悟空搅了蟠桃会,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反下天界。在后来与天兵天将的争斗中输给二郎神,被太上老君拿到八卦炉里,企图练回自己的金丹。谁知孙悟空不但没被烧死,反而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再次大闹天宫,十万天兵无人能敌。玉帝无奈,请来如来佛组将其压在五行山下500年,直到唐僧把它救出来。
2三打白骨精:白骨精为使自己长生不老,一心想吃唐僧肉,但畏惧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它利用孙悟空外出的机会,先后变成村姑与老妪、老丈,花言巧语使唐僧和八戒上了当,可均被孙悟空识破并打死它的化身。而唐僧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将孙悟空赶回花果山。孙悟空走后,白骨抓住唐僧、沙僧 ,八戒乘隙逃走,去花果山请孙悟空来救师父。 经过激战,消灭了白骨精及众妖魔。
3三调芭蕉扇:唐僧师徒取经路上路经火焰山受阻,要借铁扇公主的芭蕉扇灭火,但因悟空曾收服过铁扇公主与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遭到铁扇公主的怨恨,不肯借扇,第一次,孙悟空化作飞虫进入铁扇公主肚中强借芭蕉扇,却受骗借来了一把假扇,越扇火越旺。第二次孙悟空变作牛魔王骗来芭蕉扇,却又被牛魔王骗回去。第三次 ,孙悟空在哪吒的帮助下拿到了芭蕉扇,扑灭了火焰山的火。
4《偷吃人参果》缩写
唐僧一行人来到五寿山,山中有一座“五庄观”,师徒四人便上观走动。观中仙人镇元子,乃唐僧老友,故让观中弟子准备两个人参果与唐僧吃。唐僧心没敢吃,结果被观中弟子吃了。八戒听说后便告知悟空此事。悟空拿了工具潜入花园偷摘。可奇怪的是,人参果一掉到地上就不见了。最后终于取了三个分与八戒、悟净吃。观中弟子知道人参果让唐僧徒弟给偷吃、糟蹋了,便辱骂唐僧,悟空气不过,将人参果树给砍了。镇元子回观,气得将唐僧四人捉了起来。悟空只得到南海将观音请来,使人参果树复活才算完事。
5《智取红孩儿》缩写
红孩儿用计骗了唐僧后,又用狂风卷走了他。孙悟空找到红孩儿与之展开大战。红孩儿口吐三味真火,悟空无法取胜,便去求四海龙王施雨灭火,可是无济于事;又让八戒去向观音求救,结果半路上八戒被红孩儿假扮的观音擒了去;悟空变作牛魔王去救,也没有成功;悟空只好亲自到南海向观音求救。观音到了洞前,红孩儿几次问她话她都不应答,留下莲台便走了。红孩儿不知就里,坐上莲台结果被擒,但他死性不改,观音又让他戴上金箍儿,最终成了观音座前的善财童子。
6真假美猴王:孙悟空打死强盗,被唐僧赶回花果山(猴子自己来到了观音处寻理),在这期间一个六耳猕猴冒充悟空打伤唐僧,抢走包裹。真悟空与之交战难分胜负,无人能分出真假,直到如来佛祖处,才得以辨明,后来六耳猕猴被孙悟空打死
7盘丝洞盘丝洞的女妖精是七个得道的蜘蛛精,号称七仙姑。她们使用的都是三尺宝剑,经常变成美女兴妖作怪,祸害人畜,打斗激烈时,就敞开怀,露出雪白的肚子,肚脐眼丝绳乱冒。她们用这个法术捉住唐僧和八戒,想吃圣僧的肉长生不老。幸好孙悟空,施展本领救出师父,不料唐僧又落入蜘蛛精师兄多目怪手中,孙悟空气愤之极,拔了一把毫毛,吹口仙气,变成七十二个小行者,一阵乱打,把七个蜘蛛精打成烂泥,除去取经途中一大害。
猪八戒:
8高老庄招亲:猪八戒在被收服前,居住在云栈洞,看中了高老庄高员外的女儿高翠兰 ,化身为人形,入赘高府,后因现出原形遭到嫌弃,于是将高翠兰囚于后宅,因取经路经此地的孙悟空得知后,化为高翠兰,骗猪八戒将他背至云栈洞,烧了八戒的洞府,收服了他,后被唐僧收为徒弟,随唐僧踏上取经之路。
9憨厚可爱的故事:平顶山上猪八戒以巡山为借口想乘机睡懒觉,不料被悟空识破、跟踪,路上八戒耍小聪明演习如何骗过师傅,没想到睡了一觉,一回来就被悟空揭穿,慌得八戒赶忙求饶。
唐僧:
10取经女儿国:唐僧师徒途径女儿国,误喝了女儿国的河水,唐僧和八戒怀孕,后经女儿国国相的指点,悟空取来泉水解了二人的胎气。唐僧被女儿国王看中,因此师徒四人不被放行,后唐僧被琵琶精掳走,孙悟空等人历经多番曲折将唐僧救出,师徒四人重新走上了取经之路。
❹ 西游记主要由 , , ,等三大部分组成。其中 , 等扣人心弦
前面的是:师徒相逢-取经途中-取得真经 后面4个是:大闹天宫.三打白版骨精.被捆火焰山权.灵山取真经
参见 http://..com/question/32588349.html?si=2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❺ 西游记其中主要人物有什么填两个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观音、余地、王母娘娘、如来、牛魔王、娜扎、太白金星~~~~
❻ 《西游记》其中哪些最著名
1、大闹天宫
2、三打白骨精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内
3、真假美容猴王
第五十七回 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誊文
4、铁扇公主
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第六十回 牛魔王罢战赴华筵 孙行者二调芭蕉扇
第六十一回 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❼ 西游记的其中一回
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狠逐美猴王
讲唐僧冤枉孙悟空打死了一个专老婆婆(白骨精),赶孙悟属空走。
第二十八回,花果山群妖聚义 黑松林三藏逢魔
讲唐僧遇难,八戒,沙僧苦战黄袍怪。
第二十九回,脱难江流来国土 承恩八戒转山林
讲百花公主劝黄袍怪放走唐僧,唐僧三人走后又受国王所托(救百花公主),八戒,沙僧二人再战黄袍怪,不敌。沙僧被抓,八戒逃走。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讲八戒去花果山求孙悟空帮忙。
至于猴子猴孙变成了唐僧、八戒、沙僧我没找到,你不是看动画片里的吧?
累死我了!那是一回啊!!!
❽ 西游记其中一个故事
五圣果位之时,诸众佛祖、菩萨、圣僧、罗汉、揭谛、比丘、优婆夷塞,各山各洞的神仙、大神、丁甲、功曹、伽蓝、土地,一切得道的师仙,始初俱来听讲,至此各归方位。
你看那:灵鹫峰头聚霞彩,极乐世界集祥云。金龙稳卧,玉虎安然。乌兔任随来往,龟蛇凭汝盘旋。丹凤青鸾情爽爽,玄猿白鹿意怡怡。八节奇花,四时仙果。乔松古桧,翠柏修篁。五色梅时开时结,万年桃时熟时新。千果千花争秀,一天瑞霭纷纭。大众合掌皈依,都念:南无燃灯上古佛。南无药师琉璃光王佛。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过去未来现在佛。南无清净喜佛。南无毗卢尸佛。南无宝幢王佛。南无弥勒尊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无量寿佛。
南无接引归真佛。南无金刚不坏佛。南无宝光佛。南无龙尊王佛。南无精进善佛。南无宝月光佛。南无现无愚佛。南无婆留那佛。南无那罗延佛。南无功德华佛。南无才功德佛。南无善游步佛。南无旃檀光佛。南无摩尼幢佛。南无慧炬照佛。
南无海德光明佛。南无大慈光佛。南无慈力王佛。南无贤善首佛。南无广主严佛。南无金华光佛。南无才光明佛。南无智慧胜佛。南无世静光佛。南无日月光佛。南无日月珠光佛。
南无慧幢胜王佛。南无妙音声佛。南无常光幢佛。南无观世灯佛。南无法胜王佛。南无须弥光佛。南无大慧力王佛。南无金海光佛。南无大通光佛。南无才光佛。南无旃檀功德佛。南无斗战胜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文殊菩萨。南无普贤菩萨。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南无西天极乐诸菩萨。南无三千揭谛大菩萨。南无五百阿罗大菩萨。南无比丘夷塞尼菩萨。南无无边无量法菩萨。南无金刚大士圣菩萨。南无净坛使者菩萨。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南无八部天龙广力菩萨。如是等一切世界诸佛,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同生极乐国,尽报此一身。十方三世一切佛,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