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遗址博物馆
Ⅰ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重要遗迹
基本信息
金沙遗址“祭祀区”是古蜀时期一处专用的滨河祭祀场所,分布面积约15000平方米,年代约当商代晚期至春秋早期(约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650年),它沿着古河道的南岸分布。古蜀人很可能最初是在河岸上进行祭祀,祭祀仪式结束之后将祭品埋在河滩上,上面用土进行覆盖,下次祭祀仪式之后又将祭品掩埋。经过长约500余年的祭祀活动,至春秋早期,河滩基本填平。祭祀区宏大的场面真实体现了古蜀王国雄厚的实力,繁多的祭品承载着先民们丰富的精神世界,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古代工匠非凡的创造力。但是,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这块金沙人心中的圣地也逐渐荒芜。
详细情况
发现60余处祭祀遗存,出土金器、铜器、玉器、石器、漆木器等珍贵文物6000余件以及数以吨计的象牙和众多的野猪獠牙、鹿角等。从这些遗存来看,金沙人的祭祀活动大体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甚至同一个阶段里所使用的祭祀用品也有较大的差别。
第一阶段的祭祀用品以象牙、石器为主,还有一些陶器、漆木器和极少量的玉器,时代约当殷墟二、三期(约公元前1200前后)。
第二阶段大量使用玉器、铜器、金器作为祭品,第一阶段使用的象牙仍大量使用,但石器和漆木器则很少使用,时代约当殷墟三、四期之际至西周中期(约公元前1100年--前850年)。
第三阶段大量使用野猪獠牙、鹿角、美石和陶器,前一阶段大量使用的玉器、铜器、金器象牙的数量骤减,时代约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约公元前850—前650年)。 基本信息
在金沙遗址东北部黄忠村一带经过了三次考古发掘,发现一处大型房屋基址。占地面积逾10000平方米,气势宏伟,规模巨大,布局上具有极强的规律性,在西南地区尚属首次发现。根据房址的面积、布局结构和周边的出土文物综合分析,推测应该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金沙遗址的宫殿建筑。
详细情况
大型建筑基址区位于摸底河以北的黄忠村“三合花园”地点,在该区域共发现房址17座、窑址17座、灰坑300余个、墓葬13座等重要遗迹。该区域房屋的修建相当考究,墙体是挖基槽埋柱子的木骨泥墙式结构,基槽宽约0.5米,槽内小的木骨洞排列规整而密集,大柱洞间距约1.4~1.5米。其中最大的一座单体建筑宽近8米,揭露长度54.8米,至少有5个开间,面积430平方米以上。 基本信息
在金沙遗址里,广泛分布着一般性生活居址,说明当时社会的人口已非常密集。在这些生活区内,发现了大量的灰坑、陶窑、水井、水塘、墓葬等遗迹,使我们对金沙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有了一些了解。
详细情况
一般居址区位于金沙村的“兰苑”、“金沙国际”、“博雅庭韵”等地点内,分布较广,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居址内通常有房址、灰坑、陶窑、墓葬等遗迹。房址基本上为西北-东南向,构筑方式均为木骨泥墙式建筑。这类房屋的面积不大,多在20平方米左右。由于没有直径较大的木柱支撑,房屋容易垮塌,重建的次数较多。考古发掘时我们只能看到沟内密集的木(竹)骨洞。在居址区房屋的周围发现了大量的灰坑,坑中出土了数以万计的陶器及大量石器。其中有些灰坑非常规则,成排分布,内置一些体型较大的陶器。有的坑中还埋藏有大量完整的陶器,有的坑中夹杂有大量的草木灰。陶窑均为小型的馒头窑,其结构很简单,主要由工作面、窑门、火膛、窑室几部分组成,多呈前低后高的斜坡状。最大的居址区发现于遗址西南部的“兰苑”地点。 基本信息
在金沙遗址发现了大量的墓葬,既有成片的墓地,也有零星分布的墓葬。说明一部分人死后就埋在居住区的附近,更多的则埋入集中的墓地。根据墓葬情况分析,当时已有明显的社会分层和等级划分。
详细情况
金沙遗址居址区附近已发现了1000余座墓葬,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这些墓葬大多数是居址区废弃之后形成的,因此墓葬大多打破居址。各墓区内都有一定的规划,排列有序。以“燕莎庭院”地点的墓地规模最大。墓葬均为西北-东南向,头向西北或东南,以东南方向为主。墓葬分一次葬和二次葬,盛行二次葬。葬式大多为仰身直肢,也有少量俯身葬和屈肢葬,还有的死者双手抱于胸前。约半数的墓葬无随葬品,有随葬品的数量也不多,一般随葬的为陶器和石器,极个别的也有一定数量的铜器和玉器。从发掘的墓葬情况看,随葬品规格、数量、等级等不算高,但仍可看出当时的社会有明显的分层与等级划分。
Ⅱ 汉阳陵l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汉阳陵博物馆 是一个地方吗
汉阳陵和汉阳陵博物馆是一个地方,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个称呼。
汉阳陵,又称汉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咸阳原上,地跨咸阳市渭城区、泾阳县、西安市高陵区三县区。
阳陵始建于汉景帝前元四年(前153年),至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竣工,修建时间长达28年,陵园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
1963年4月,阳陵被公布为第一批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25日,阳陵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指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国家文物局负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评定管理工作,先经该国家局批准立项,考古遗址公园符合若干条件且已初具规模后再开展评定工作。评定合格者,由国家文物局授予"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称号,并向社会公布。
汉阳陵博物馆(Hanyangling Museum),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北郊的渭河之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依托西汉景帝与王皇后同茔异穴合葬的阳陵陵园而建,是一座巧妙融合现代科技与古代文明、历史文化与园林景观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是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博物馆。经过三十多年的考古勘探发掘,现已探明,汉阳陵主要由帝陵陵园、后陵陵园、南区从葬坑、北区从葬坑、礼制建筑、陪葬墓园、刑徒墓地以及阳陵邑等部分组成。
Ⅲ 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的考古发现
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是琉璃河商周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墓地位于专城址东南部的黄土坡村。现已属发掘西周时期墓葬共三百多座。墓葬按其规模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中型墓都陪葬有车马,随墓主人生前身份高低而在陪葬车马的数量方面有所差别。已发掘的车马坑有数十座,多数为长方形竖穴坑。车皆为独辕双轮。车马坑的方向和车马的相对位置并不固定。马匹排列整齐。坑中多有车马饲饰件。少数车马坑有殉人,殉狗现象。墓地发现两辆带有伞盖的马车,这在我国西周时期的考古发现中尚属首例。
过去,北京被称为“三朝古都”、“四朝古都”或“五朝古都”,玻璃河的考古发现,把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提前到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由此算来,北京当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古都。1988年,该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市政府决定建馆予以保护和展览,1995年8月建成并对外开放。
Ⅳ 马来西亚国家博物馆的郑和遗迹
吉隆坡的马来西亚国家博物馆前的壁画——马来西亚国家历史沿革图,图中央上端有1409的标志,以及带有“郑”字旗的宝船。
惟妙惟肖中国龙郑和在马来西亚的历史记载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华人热爱郑和,马来族和其他民族都很热爱和尊敬郑和。这在马来西亚国家博物馆里有生动的记述。位于首都吉隆坡的国家博物馆,是马来西亚最权威、最大的博物馆,由3栋相连的大楼组成。博物馆主楼大门两侧是两幅巨型壁画,由彩色瓷砖拼成,连起来约有60米长,讲述了马来西亚发展的重要历史。右起第一幅壁画是印度梵天神像,表明印度教的传入,接着就是郑和船队到马六甲时的盛况。
画上数艘宝船扬帆海上,雄伟壮观,其中几艘宝船悬挂着大旗,旗上的“郑”字清晰可见,迎风飞舞。在画面上方,是郑和首访马六甲的年份——“1409”。据史料记载,“郑和七下西洋,五次驻节马六甲”,指的是郑和第三、四、五、六、七次下西洋期间到访马六甲,其中的第三次就是在1409年。在壁画上还有一支舞龙的队伍,龙身盘绕,龙首前还有人举着宝珠,惟妙惟肖,完全就是中国民间的腾龙戏珠图。馆长深情述历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博物馆馆长亚迪博士说,郑和是一位伟大的航海家,他更是一位和平友好的使者。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马来西亚不仅在吉隆坡举办大型纪念展览,还组织马、中郑和研究者举行研讨会。亚迪博士拿出研讨会和纪念展的邀请函给记者看,上面用中文、马来文和英文写着:“1405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以‘厚往薄来’的思想沿途传播先进文化和技术,播下和平友好的种子……”
亚迪博士说:“郑和5次来到满剌加国,就是现在的马六甲,在这里都有记载。马来人民都喜欢郑和,不仅因为他勇敢,还因为他的和平友好。当时,以他的船队的装备,完全可以占据马六甲,但郑和船队满载着中国的‘珍宝’来到这里,同时带来中国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带动了马六甲的繁荣,马六甲后来能成为著名的港口与郑和不无关系。马六甲历史上曾经几次被外国侵略者控制,郑和与他们不一样,他是马来各族人民的朋友。我个人很喜欢郑和,还因为我知道郑和也是穆斯林,他尊重各民族文化和信仰,与各族人友好相处,我钦佩他的友好和包容。”
青花瓷器受欢迎国家博物馆收藏了中国古时的玳瑁家具、服饰、纺车和各种中国瓷器。同来参观的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孔远志是研究郑和的专家,在一个摆放着精致瓷器的大展柜前,他指着其中的青花瓷说,中国古代的青花瓷器在当时最受欢迎。郑和船队还将青花瓷带到非洲,在那里被视为珍宝,考古发现一些贵族还将青花瓷器镶嵌到墓碑上。东南亚人民也十分喜爱郑和带去的青花瓷器,郑和的船队在经过苏门答腊岛和加里曼丹岛时,把当地的勃青和苏泥带回了中国,使中国的制瓷水平更上层楼。孔教授说,郑和将中国瓷器和文明带给马来人民,而这里也为郑和提供了更好的材料,为提高中国制瓷水平做出贡献。这进一步印证了文化的交流是相互的,而郑和是推进文化交流的友善大使。
Ⅳ 能请列下北京市内的名人故居、旧宅院、旧府邸、历史遗迹、原址上建的博物馆吗
请来看看故居——齐白石故居:西城区跨车胡同。 茅盾故居地址:东城区后圆恩寺13号 。 郭沫若故居地址: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 。老舍故居:位于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谭嗣同故居:北京市宣武区北半截胡同41号。梅兰芳纪念馆于1986年10月建立,坐落在北京西城护国寺街9号。 纪晓岚故居:又称阅微草堂,位于北京宣武区珠市口西大街241号晋阳饭庄院内。只是原来阅微草堂的一部分。据史料记载,此宅原为清代威信公大将军岳钟琪的旧宅,后为纪晓岚官邸。荣禄故居:北京市东城区东城区交道口菊儿胡同3号。田汉故居:北京市东城区细管胡同。
再来个铁帽子王府——礼亲王府,东邻皇城根、西靠西四南大街、北顶颁赏胡同、南接大酱坊胡同。
来个郡王府——孚郡王府,自朝阳门内大街向北直至东四三条路南。街门原在朝内北小街。真正的王府大门在临街大门的后面。
来个宰相府——宰相刘罗锅故宅:东四南大街路东礼士胡同内。
也来一个公主府——张自忠路的和敬公主府,和敬公主府在张宗昌宅之后,今为某中央机关接待站,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要说有典故的小地方,几乎每一个北京胡同都是一个典故。这里面说些个胡同:戏楼胡同、钱市胡同、大丰胡同 观音庵胡同、观音庵 已经是居民小区 照片>>>
马相胡同 长青胡同 双寺胡同 水车胡同 水车胡同 水章胡同 水罐胡同 玉芙胡同 玉佛寺(蔡家大门并入)甘露胡同 甘水桥胡同、甘水桥 东光胡同 轿子胡同 东明胡同 观音寺胡同 四环胡同 永泰胡同 永泰寺 西井胡同 井儿胡同 西章胡同 西绦胡同 西绦儿胡同(北城根、北药王胡同并入)西魏胡同 西位胡同
有果胡同 油炸鬼湖同(小三条并入)光泽胡同 火药局、大火药局(小火药局并入)后坑胡同 后坑 后章胡同 后张公园、羊房胡同 羊房胡同 阳泉胡同 红园胡同 官菜园、菜园六条(骆驼胡同并入)寿屏胡同 烧饼胡同 苇坑胡同 苇坑 孝友胡同 药酒葫芦胡同 邱家胡同 邱家胡同 辛勤胡同 抄手胡同 罗儿胡同 罗儿胡同 朋奖胡同 彭家楼胡同 鸦儿胡同 鸭儿胡同、广化寺街(侯位胡同并入)铁香炉胡同 高井胡同 高井胡同 棠花胡同 糖房胡同(糖房大院并入) 景尔胡同 井儿胡同 黑塔胡同 黑塔寺 阔带胡同 口袋胡同 铸钟胡同 铸钟厂 槐树胡同 槐树胡同
新开胡同 南新开路(酱房大院并入) 滨海胡同 段家胡同 碧峰胡同 碧峰寺(新开路并入)潜学胡同 前桌子胡同 八步口胡同 八步口 小石桥胡同 小石桥 小半截胡同 小半截胡同 小黑虎胡同 小黑虎胡同 小铜井胡同 小铜井 大石桥胡同 大石桥 大半截胡同 半截胡同 大黑虎胡同 黑虎胡同 大铜井胡同 大铜井 五根檩胡同 五根檩胡同 中教场胡同 中街(洋溢滋、长图治、剃头栅并入) 东桃园胡同 东轿杆胡同 东轿杆 东教场胡同 东新开胡同 东新开路、新开路(崇元观并入) 北草厂胡同 西轿杆胡同 西轿杆 西教场胡同 西教场(绵长胡同、草料铺并入) 迁善居胡同 。
说些地名的典故:五棵松
原为清提督劭英之墓。墓内有五棵古松树,周边荒凉,当地人便以此松树为地标,称该地方为“五棵松”。1966年修建一线地铁,原松树死掉。现在,在五棵松地铁站西北出口处仍种有五棵松树,以符其名。
原址的博物馆,周口店的北京人遗址
Ⅵ 崧泽遗址博物馆的馆藏文物
崧泽遗址博物馆由“发现崧泽遗址”、“走进崧泽社会”、“传承崧泽遗产”三个部分组成,集中展示了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揭秘“上海第一人”:脸宽、鼻矮、俯身葬
伴随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开馆,长达半个世纪的考古成果首次公布,其中包括“上海第一村”“上海第一房”“上海第一井”“上海第一稻”和“上海第一人”。
最受关注的是首次被复原的“上海第一人”。2004年春天,考古学家在对崧泽遗址进行第五次发掘时,发现了马家浜文化时期的7座墓葬,其中一座俯身墓葬中的头骨保存较为完好,尽管他的躯体已经腐烂。
通过先进的成像技术,“上海第一人”的相貌被复原。这是一位年龄在25岁至30岁之间的男性,面部略显低矮,鼻根低平,跟东亚蒙古人相似。至于他为何俯身而葬?考古学家尚未找到合理解释。
此外,2004年发现的“上海第一房”是一座地面式建筑,平面圆形,类似于后代的谷仓尖锥顶,墙体以竹、木为立柱,立柱外再糊上泥巴,屋顶用茅草覆盖如斗笠状向周围披下。
上海的先民们吃什么呢?1961年,崧泽遗址发现了炭化稻谷遗存,这是上海出土的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被称为“上海第一稻”。这是国内发现的首个稻谷遗存,为中国稻作起源提供了直接证据。
“穿越”到六千年前 看上海先民衣食住行
参与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设计的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系教授高蒙河说,这座遗址博物馆采用的一些展示方式、技术和理念,在国际上也比较新鲜,高科技手段的嵌入力图使观众身临其境,甚至有穿越到五六千年前的感觉。
走进展厅,人们在两面墙壁上可直接看到崧泽遗址的考古土层:散落的陶片、贝壳镶嵌其中,神奇浪漫,瞬间让人感受到沧海桑田般的历史变迁。
巨大的屏幕实景模拟出“古今崧泽”,声光电的变幻模拟出一天从早到晚的情景。一边是五六千年前的上海先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地做饭喂猪;另一边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遗址上发掘文物的真实场景,立体感极强,仿若一段3D电影。
高蒙河教授介绍说,这是中国博物馆很少使用的“幻影成像技术”,长达5分钟,可以让观众直击考古现场,消除对这门学科的神秘感、距离感。博物馆并非单纯陈列文物的地方,而要调动各种手段方法,让公众亲近斑斓多彩的历史文化,这正吻合国际流行的“公共考古”的理念。
Ⅶ 中国历史考古类博物馆有哪些历史类博物馆很多,遗址类博物馆也很明确,历史考古类博物馆有哪些啊
国内的有:
陕西考古博物馆,2012年陕西省正在筹建中国第一座考古博物馆,不知道修好了没。
国外的有:
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考古博馆
加拿大蒙特利尔考古和历史博物馆
Ⅷ 桂林附近哪儿有历史遗迹或博物馆什么的最好提供乘车路线哈…
桂林博物馆,现在的桂林博物馆是1982年成立1988年建成并对外开放的博物馆,位于回桂林市西山公园内。馆内主要答陈列桂林历史文物、民族文物、青花梅瓶等文物,拥有古代文物、民族民俗文物、革命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2万多件,是全国百家重点博物馆之一。坐14路3路29路都可以到! 广西师大的王城校区就是一个王府,叫靖江王府,30路车到凤北路下就可以,或者在任何一辆到市中心的车都可以,就在正阳步行街口的王城商厦对面的那条路直走就到了 李宗仁府,在火车站汽车站坐16路文明路下,走几步就到了,免费参观 甑皮岩遗址博物馆,乘坐12路 28路 86路 96路 97路 98路桂林公交车,到甑皮岩站下,沿甑皮岩路西行150米左转,即到博物馆大门。甑皮岩遗址是目前中国出土文物最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1965年发现,1978年甑皮岩遗址建成博物馆对外开放。这些遗迹、遗物,展现了桂林距今12000——7000年的文化发展轨迹。甑皮岩遗址以其年代跨度之长、出土文物之多、文化内涵之丰富享誉中外考古界。
求采纳
Ⅸ 广州所有的博物馆和历史遗迹
广东民间工艺馆 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恩龙里34号 510180
广东地质博物馆 广东省广州市东风东路739号 510080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 广东省广州市陵园西路 510055
广东省文物博物馆学会 广东省广州市水荫横路1号二楼 510075
广东省博物馆 广东省广州市文明路215号 510110
广州美术馆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公园 510030
广州起义纪念馆 广东省广州市起义路200号
广州博物馆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山镇海楼
广州鲁迅纪念馆 广东省广州市文明路215号
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南路89号
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员会旧址纪念馆 广东省广州市文明路194-200号
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 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四路42号
南越王墓博物馆 广东省广州市解放北路867号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长洲岛
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24号
“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纪念馆 广州市越华路小东营15号
中共三大旧址纪念馆 广州市恤孤院路3号
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纪念馆 广州市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18号
广州艺术博物院 广州市麓湖路13号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 广州市中山七路陈家祠
2009年内节假日免费开放,其余时间按折扣收费
Ⅹ 请问哪里有类似于三星堆遗迹的青铜文化博物馆 另 大洋洲商代遗迹是博物馆吗
成都金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