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拉比斯古庙遗址位于
① 塞拉比斯古庙遗址位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海岸,这座古庙早已倒塌,只剩下三根大理石柱子,每根石柱中间都有
A、根据三根大理石柱子与海平面的关系,说明是垂直运动为主.①以水平运动为主这个说法不对;在公元79年---15世纪,三根大理石柱子最下段低于海平面,说明是下降运动.在15世纪--18世纪,三根大理石柱子的最下段高于海平面,说明是上升运动.18世纪--1955年,三根大理石柱子最下段低于海平面,说明是下降运动.所以从公元79年到1955年,那不勒斯海岸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的地壳运动过程.②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的地壳运动过程,这个说法不对,故不符合题意;
B、在公元79年---15世纪,三根大理石柱子最下段低于海平面,说明是下降运动.在15世纪--18世纪,三根大理石柱子的最下段高于海平面,说明是上升运动.18世纪--1955年,三根大理石柱子最下段低于海平面,说明是下降运动.所以从公元79年到1955年,那不勒斯海岸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的地壳运动过程.③以垂直运动为主,④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的地壳运动过程,故正确;
C、在15世纪--18世纪,三根大理石柱子的最下段高于海平面,说明是上升运动.18世纪--1955年,三根大理石柱子最下段低于海平面,说明是下降运动.所以从公元79年到1955年,那不勒斯海岸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的地壳运动过程.②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的地壳运动过程,这个说法不对,故不符合题意;
D、根据三根大理石柱子与海平面的关系,说明是垂直运动为主.①以水平运动为主这个说法不对,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② 意大利那不勒斯湾塞拉比斯古庙
世界上最有名的实例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湾塞拉比斯古庙,建于公元前的古罗马时代。古庙的废墟中耸立着三根大理石柱,高12米。从底向上的3.6米石柱表面光滑无痕;再向上2.7米则被虫蛀出许多梨状小孔,有海水浸没的痕迹;其上的石柱仍完好如初。这个古庙显然是建在陆地上的,曾有一段时间因地表下沉,石柱没入海内6.3米(下部的3.6米因被海底泥沙或火山灰掩埋而未受虫蛀)。18世纪时石柱重又升出海面。现在又在下降(可能从19世纪开始),故石柱的基部已浸没在水中了。
世界上典型的大面积上升的例子见于北欧的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以半岛的内部上升最快。据阶地和海岸线的位置计算的上升速率是0.5米/百年。上升的原因,普遍认为是冰川消融后的减负作用。即:这里原发育大陆冰盖(见前“冰川的恶作剧”一节),实际上加了个沉重的负载。冰川融掉了,这个负载也去掉了,大地象是“苏醒”过来似的,发生大面积上升。
我国的华北平原则是现代下沉区。在河北昌黎县城附近有一指路石碑,标明离县城2.5km,离海边2.5km,而现在这个碑离海只有1km多了。因为陆地的沉降,原海边的一座古庙已被淹没。也有人用冰川消融来解释这个现象,认为冰川融化后使海平面上升,所以低洼的地方就被海水浸没了,并估计这里的海岸线已向陆推进约23-24km.
南方的沿海地区则是上升的。在厦门大学的门口有一个海蚀洞,说明厦大的校园区原为海面,故海水能在这里形成海蚀洞。还有一个有趣的例子:原国民党军队修的碉堡(或称地堡,因很矮),现都位于陡坎上。碉堡是不可能修在陡坎上的,因为在堡内的人看不到坎下的人,火力也扫射不到坎下。比较好的解释是:碉堡原来修在沙滩边,前面肯定是相对开阔的,它才能起监视和封锁的作用;后来形成阶地,就把这些碉堡“抬”到坎上去了。这样看,这些阶地形成的年龄不过50岁,还是非常年青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