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什么遗址
㈠ 如何发展刘台遗址这一旅游景点
一是实施保护性开发,在开发中要注重保护。二是突出景点特色,做出精品。三是加强宣传和推广,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
刘台遗址(又称逄氏墓地)位于济阳曲堤镇姜集管区刘台村西,面积20000余平方米。其中间为冢子状,1957年文物普查时发现。
中文名
刘台遗址
又 称
逄氏墓地
地 址
济阳曲堤镇姜集管区刘台村西
面 积
20000余平方米
1979年、1982年、1985年,考古工作者发掘了墓地中的六座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器、青铜器、玉器、骨器等,尤以6号墓出土器物为最丰富,组合为6鼎5簋,符合诸侯墓级别、且器物大多带有“逄”字,(左传)昭公二十年 有:“昔爽鸠氏居之,季则因之,有逄伯陵因之,薄姑氏因之,而后大王因之。”。(国语.-周语)韦昭解:“逄公,伯陵之后、太姜之侄,殷之诸侯,封于齐地”。杜注“逄伯陵,殷诸侯,姜姓”有学者考证,商时逄在青州、临朐一带。从刘台西周墓出土“逄”字铭文铜器推测,商末时齐地为薄姑所有,逄国已西迁。也就是说,距今约三千年前,逄公已被分封到济阳做诸侯国君了,而且姜集之“姜”由此而来。不仅如此,铜器铭文还证明,西周昭王的女儿嫁给了这位国君,可见逄国通过联姻,与周王室保持者密切来往和关系。
刘台西周墓地出土的文物,对于研究周初齐国的社会经济、军事、文化、方国等,是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1992年6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㈡ 怀远县姜家历史
怀远建县于公元
1291
年
(元朝至元二十八年)
,
取
“怀
念远方,不忘收复中原之意”为名。位于安徽省北部,蚌
埠市西部,淮河中游,淮北平原的南缘。距安徽省省会合
肥
119
公里,距蚌埠市
23
公里。分别与
6
个地市
9
个县
区接壤。东界蚌埠市淮上区、禹会区、固镇县、滁州市凤
阳县,西与亳州市蒙城县接壤,南界淮南市大通区、潘集
区,北与淮北市濉溪县、宿州市
埇
桥区毗邻。地处北纬
32
º
43
′
--33
º
18
′,东经
116
º
43
′
--117
º
19
′。区域面
积
2400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183
万亩。总人口
127.2
万
人,其中农业人口
114.1
万人,现有
19
个乡镇,其中
10
个镇,
9
个乡,
365
个村委会。乡镇平均人口
6.6
万人。
县人民政府驻地涡北新城区。
怀远历史悠久,相传四千多年前,这里为涂山氏族聚
居之地,时称涂山氏国。相传大禹治水到此,于涂山南麓
大会天下诸侯,
取涂山氏女为妻,
留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
美好传说。
境内交通四通八达。东有蚌怀公路与京沪铁路相接,
2
南有蚌淮公路和淮南铁路相接。
界阜、
蚌宁高速公路、
307
省道横穿东西,合徐高速公路、
206
国道、
225
省道纵贯
南北。淮河、涡河、茨淮新河等河流长年通航,形成了里
外通畅、纵横交织的水、陆交通网络。
县境依山傍水,历史文物、名胜古迹众多。
一、古遗址
1
、双崮堆:
位于县城北,
今五岔镇普渡村南
300
米,
宿怀公路东侧,南北长
130
米,东西宽
150
米,高
4
米,
以遗址有两个崮堆得名。
根据标本和文化堆积层分析,
崮
堆遗址为新石器早期遗址。
2
、禹会遗址:
亦称禹墟,位于县城东南
8
公里淮河
东岸。南北长
1000
米,东西宽
200
米,经省考古所鉴定
属新石器文化遗址。
3
、
唐崮堆遗址:
位于县城西南
30
公里唐集镇唐集村
西
200
米。呈正方形,
150
米见方,高
3
米。经省考古所
鉴定为商周时代文化遗址。
4
、果园寺:
位于县城西北
25
公里,今淝河乡中南村
南淝河之中,四周环水,为一土岛,呈椭圆形,南北长
60
米,东西宽
40
米,高出水面
7
米。唐代曾在此建有果
3
园寺,故名果园寺遗址。经鉴定,上层为商周时代文化遗
址,下层为新石器时代遗址。
二、古建筑
一
庙宇寺院
1
、禹王宫:
位于县城东南,淮河东岸的涂山之巅,
何年始建,无考。庙内主要建筑有禹王殿和启母殿,禹王
殿的正面是泥胎彩绘的大禹塑像,身着黄服,头戴冕旒。
“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
1982
年重按原样修复。
1985
年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启王庙
:位于荆山之巅,建于何年无考。民国二
十七年(
1938
年)为日军所毁,现又修复。
3
、三皇庙:
又名先医庙。位于荆山北麓白乳泉黄土
岗顶。
始建于宋代。
是古代祭祀医神之庙。
庙内塑有伏羲、
神农、轩辕的泥胎塑像,故名“三皇庙”
。建国后,神像
被毁,
1985
年开始重新修建。
4
、大圣寺:
亦名功德林。位于白乳泉东首
100
米处。
始建于宋雍熙元年
(
984
年)
,
元朝废弃。
明洪武五年
(
1372
年)重建。是古人祭祀国泰年丰之地。现权存院廓。
5
、关帝庙:
位于荆山北麓(现怀远一中院内)
。明嘉
㈢ 临潼姜塞遗址的布局是如何反映了当时的地理知识水平
临潼姜塞遗抄址约5.5万平方米,居住区中心为大广场,周围地势稍高,分布着一群群建筑群,每组建筑群又以一大型房屋为主,所有房屋门朝广场。居住区周围挖有深、宽各2米的壕沟,留有通道。村落布局反映了当时的地理知识水平。
㈣ 吕氏家谱
山东省,吕氏家谱排列顺序全部在这里.
吕氏共五大分支,属二支(有记载,始祖、尚、望、宾),解放前直汉代常年战争,各族、各派纷争,各有出录(路数),都带有个性,有些穷的没文化的大多乱用,大多数辈收费,有的也不续了,所以各有各得说法,不利于和谐社会,所以推出谱表,供国内外后代使用,按道教一分三,万物众生,一字一辈,一字同音分三字,为同辈共用,(参与:1960年进入山东省委特别领导小组的吕建存、吕洪彪山东人大副主任,吕传海检察院检查长,吕成茂济南市经委主任/援朝老干部、吕成功航天博士、吕成宾政府会议,宝亭公安警署、吕宗鹏校主任、吕明泉经营部经理。吕明才经理、吕成润机场卫士、吕成东学士、吕本(明)旺北园管区书记)
经、永、思、庭、建(清代用辈分较乱)、传、明、承(成)、宗、常、德、源、守、幸、广、志、恒、祥、嘉、光、继、世、旗、盛、安、忠、立、汉、国、存、春、泽、书、正、远、太、吉、真、仁、处、金、童、宇、始、尊、蒙、公、著、向、卿、唐、时、慎、静、肃、坤、画、相、勉、恩、英、圣、济、忱、佩、中、本、纪、彦、布、鲁、晨、温、释、君、浩、达、俊、天、洞、士、博、才、来、运、瑞、雪、润、冬、夏、楷、栋、行、长、庆、厚、理、杰、修、功、民、跃、兆、秉、富、怀、桂、紫、开、悟、启、学、翰、文、亭、慧、统、华、珏、志、良、留、帅、泰、宫、龙、卧、宝、弘、堂、田、丰、昂、奥、宁
有关辈分差异与历史、性格、观点、文化与贵低,国内外通用
楼主: 明字辈后面是启,但是承和启是同一辈份的. 没什么区别,之前是启,后人改为:承 .
㈤ 姜太公钓鱼处在今天的:
姜太公钓鱼台抄 位于陕西省宝袭鸡县石番溪河畔,北距县城约5公里。台为溪水旁一巨大岩石,石上有双膝跪坐痕迹,传即周文王时姜太公钓鱼处。石南有毋忌洞,传为曾荐姜太公给周文王的樵夫毋忌住处。在钓鱼台北约1.5公里的地方是当年周文王用车拉姜太公处,今存文王庙遗址一处。
㈥ 求姜国遗址位置
姜国——史说不抄详。一为春秋袭战国时期的小国,和杨国为邻国(在今山西拱洞附近);
二疑为焉耆国(其为夏族后人迁徙西域所建之国,其族以"龙"为姓),
三疑为江国,江,又作、鸿、邛、邛,音鸿,为楚国灭(今河南正阳县东南、淮水北岸)据史载,春秋时期,有大小诸侯国一百多个。争霸期间,齐桓并三十五国;晋献并十七国,降三十八国;楚庄并二十六国;秦穆灭二十国;等等。直至战国初期,大小国家只余二十来个(即战国七雄、卫国、中山国、宋国、鲁国等)。
㈦ 春秋时卫国宣公迎娶齐姜所筑的新台遗址在哪里
春秋时卫国宣公迎娶齐姜
所筑的新台遗址
今山东省甄城县黄河北岸。
㈧ 临潼姜塞遗址有什么特点
临潼姜塞遗址约5.5万平方米,居住区中心为大广场,周围地势稍高,分布着一群群建筑群,每版组建权筑群又以一大型房屋为主,所有房屋门朝广场。居住区周围挖有深、宽各2米的壕沟,留有通道。村落布局反映了当时的地理知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