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婚配
❶ 《西游记》里有一集是猪八戒撞天婚配女婿,出现了四个菩萨,是哪四个
黎山老母、南海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
电视剧《西游记》第八集,小说第二十三回,黎山老母、文殊、普贤、观音三菩萨一共四人在一处深山老林中论道,其间提到要考验唐僧四人西去取经的决心。于是四人化成一母三女的富贵寡妇人家,请君入瓮。唐僧、孙悟空、沙和尚态度坚决,只有八戒按耐不住、蠢蠢欲动,于是黎山老母设计“撞天婚”的方法让猪八戒选妻,结果自然是八戒中计,被吊在树上。
(1)西游记婚配扩展阅读
猪八戒,是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四大主要角色之一,法号悟能(由观世音菩萨所取),浑名八戒(由唐僧所取),是唐僧的二徒弟,孙悟空的二师弟,沙僧的二师兄。
在原著中,自投为猪胎之后,生的猪头人身,体型肥胖硕大,皮肤黑灰,獠牙长出嘴外,外形丑陋吓人。武功高强,力大无穷,精通三十六般变化,所持的兵器为太上老君所造、玉皇大帝亲赐的上宝沁金钯(俗称九齿钉耙),重达五千零四十八斤,为一藏之数。
猪八戒前世为执掌天河十万水兵的“天蓬元帅”,因调戏霓裳仙子并且惹来纠察灵官后,又拱倒斗牛宫被贬下凡尘,却错投猪胎,在福陵山云栈洞落草。后受观音菩萨点化,入赘高老庄务农,等待取经人。
孙悟空收伏他之后,成为唐僧的徒弟之一,唐僧给他取名“八戒”,与孙悟空、沙悟净一同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几经劫难,因保护唐僧有功,成了正果,被佛祖封为“净坛使者”。
在现代出版书籍《西游记前传》中讲述了其来历,电视剧《西游记后传》中,由于其平定三界浩劫有功,再度被佛祖禅封为“木母金莲佛”。
❷ 西游记中都出现了那些习俗
1、撞天婚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古代的婚姻传统,某种程度上也一直延续至今。即便是恋爱自由的今天,多少人的婚姻还是顺承了父母的意志,而放弃风险,拥抱妥协。
我们来看看,以唐朝生活为背景的《西游记》中那另类的征婚形式——撞天婚。都说撞大运,撞天婚也就是按照“天意”来实现婚配。
《西游记》8、9回之间的附录里,提到了陈玄奘的身世。其父陈光蕊,中得状元,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又被丞相家的千金砸中脑袋,当然是绣球砸中的。
2、“打胎”
53回中,师徒四人行至女儿国,三藏和八戒喝了子母河里的水,结果:“他两个疼痛难禁,渐渐肚子大了。用手摸时,似有血团肉块,不住的骨冗骨冗乱动。”
两个大男人“怀孕”了,这对于儿时的我们,不得不说是一大乐事,同时也为这师徒四人揪了一把心。随后悟空排忧解难,在村舍里一再催问,终于得知了西梁女国的习俗。
3、祭河神
悟空等人在与车迟国三个妖僧斗法取胜后,又被通天河阻拦。夜色中,投宿陈家庄,得知了通天河上岸有灵感大王庙,这里的民俗就是每年都要祭祀保风调雨顺的灵感大王。
这不难让人想起,西门豹的故事,同样的骗局,千百年来,也许一直在某处发生。不说传销、不说安利,光想想邪教,可能是盗用了一些心理学、哲学、社会学、佛学的知识,并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与演绎,就形成了一种“骗学”。
4、“撮土”
撮土,就是把土聚拢成堆。《西游记》中,多次出现观世音菩萨救助唐僧等人,几乎每次观音菩萨归去时,唐三藏都会“撮土焚香”,恭敬送别。
唐三藏最需要观世音的时候,恐怕就要数桀骜不驯的猴王还未慑于紧箍咒的时候,观音菩萨化成一个年高的老母,赠送嵌金花帽和定心真言。
5、“女王”席
“东阁之下,又闻得一派 笙歌声韵美,又见两行红粉貌娇娆。正中堂排设两般盛宴:左边上首是素筵, 右边上首是荤筵,下两路尽是单筵。”所用饮食器有“鹦鹉杯、鸬鹚杯、金叵罗、银凿落、玻璃盏、水晶盆、蓬莱碗、琥珀锺。”
这个场面比山妖举行的喜宴场面大多了,有乐队奏美乐侑食,有美女侍候,有多官陪席,所用器皿均属珍奇,这些人间礼仪,贵家排场,字面上是“西梁”女王,实际上还是明代中华风尚。
❸ 《西游记》中,如果唐僧真的与女王结婚,女儿国会变吗
女儿国本就是一个只有女性的国家,如果唐僧真的与女王成婚了,那女儿国一定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唐僧魅力也是一目了然的,不说一路多少人想吃他的肉,单说多少女妖精要抢他回去和他成亲就一个手数不过来了。况且女儿国国王是见到唐僧第一面就看上他了,从头到尾召见与相处眼睛就没离开过唐僧。国王一个人独享丈夫,面对全国女儿都虎视眈眈,就算她是国王她也镇压不住整个国家。都说美女一笑可倾城,唐僧还俗也不相多让啊。
❹ 西游记的十个故事简介 好的话追加分
1悟空拜师学艺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2悟空打闹地府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版十类尽权除名
3悟空打闹天宫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4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5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行者降魔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6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7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8 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
9 三清观大圣留名 车迟国猴王显法
10 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誊文
11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牛魔王罢战赴华筵 孙行者二调芭蕉扇
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12 妖邪假设小雷音 四众皆遭大厄难
13 黄狮精虚设钉钯宴 金木土计闹豹头山
师狮授受同归一 盗道缠禅静九灵
❺ 西游记全部情节概括
西游记的情节概括: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书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画生动,规模宏大,结构完整,并且《西游记》富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其隐含意义非常深远,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可以从佛、道、俗等多个角度欣赏,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5)西游记婚配扩展阅读
《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最杰出的充满奇思异想的神魔小说。作者吴承恩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翱翔着无比丰富的想象的翅膀,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这个超凡入圣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
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怀,表现了鲜活的人间智慧,具有丰满的现实血肉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西游记》以它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魅力,把读者带进了美丽的艺术殿堂,感受其艺术魅力。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是幻,一是趣;而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小说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出一个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
《西游记》的艺术想象奇特,丰富、大胆,在古今小说作品中罕有其匹的。孙悟空活动的世界近于童话的幻境,十分有趣,而且在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稀奇有趣的妖怪,真是千奇百怪,丰富多彩。浪漫的幻想,源于现实生活,在奇幻的描写中折射出世态人情。
《西游记》的人物,情节,场面,乃至所用的法宝,武器,都极尽幻化之能事,但却都是凝聚着现实生活的体验而来,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气息,折射出世态人情,让读者能够理解,乐于接受。
《西游记》的艺术魅力,除了它的奇异想象,就要数它的趣味了。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可以说是趣味性和娱乐性最强的一部作品。
虽然取经路上尽是险山恶水,妖精魔怪层出不穷,充满刀光剑影,孙悟空的胜利也来之不易,但读者的阅读感受总是轻松的,充满愉悦而一点没有紧张感和沉重感。
❻ 西游记中神仙变化的招亲情节
四圣试来禅心
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西行。源一日天色已晚,见前面一户人家,便入户借宿。闻得这户家财万贯,三个女儿长得如花似玉,想招夫立家。唐僧听后吓得连叫“阿弥陀佛”;悟空不喜此道,便也不放在心上;沙僧一心跟随师父取经,也不愿留下;惟独八戒起了色心,急着去见三个女子。见了老妇人连声叫娘,央求招他为婿。老妇人让他与三个女儿撞天婚,撞着哪个就与他婚配。八戒在三个女儿中左迎右抱,磕磕碰碰,结果一个都没撞着,懊恼不已。第二天醒来,师徒才发现,原来自己昨晚睡在树林之中,根本没有什么漂亮的房屋,好色的猪八戒被紧紧地绑着,倒挂在一棵树上。大家这时才明白是菩萨在试他们的诚心。
❼ 西游记:猪八戒:请问大姐芳龄多少是否婚配在哪一集
西游记续集第四集——受阻狮驼岭
❽ 西游记十个故事情节概括
1、大圣大闹蟠桃宴:悟空管理蟠桃园,监守自盗,又赴瑶池,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葫芦内的金丹,逃回花果山,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众天神。
2、大闹天宫:太上老君将悟空置入炼丹炉烧炼,四十九天后,悟空出来,大闹天宫,玉帝请来如来佛,如来将五指化为大山,压住悟空。
3、偷吃人参果:唐僧师徒路过万寿山五庄观,借宿观内。观主镇元大仙外出听经,嘱咐童儿以人参果款待唐僧。唐僧见果害怕不敢吃,两童子就吃了。八戒恰巧窥见,就怂恿孙悟空到后园偷果。悟空偷得三枚人参果,与两个师弟分吃。
4、计收猪八戒:高老汉夫妇招赘悟能为女婿。酒宴上,悟能酒醉现出真面目,吓到了大家,悟能只能将高小姐锁在后花园,不许她与父母家人见面。悟空与师父来庄投宿,悟空使用巧计,弄清了猪悟能的来历,经观音点化,唐僧收他为徒,给他取名猪八戒。
5、车迟国斗法:唐僧在车迟国要趋朝换文西行,国师不许,提出斗法,经过祈雨,下油锅,砍头三次斗法之后,三国师都死于非命,现出原形。
6、真假美猴王:唐僧因悟空打死强盗把他撵走,六耳猕猴精趁机变作悟空模样,打伤唐僧,抢走行李关文,悟空跟沙僧回去验真,经过在多路神仙辨别,仍分辨不出,最后还是如来识破假猴。
7,降服黑熊怪:悟空在洞外打死一小妖,得到请贴,变为老住持赴会。因被识破,只好请来观音。观音变为道士,劝熊怪服下悟空变的仙丹,悟空在肚内使熊怪痛不可忍。只好交回袈裟皈依佛门。
8、三打白骨精:白骨夫人一心想吃唐僧肉,于是三次分别变化为村姑、老妇、和老翁,打动唐僧的怜悯之心。唐僧果真上了白骨精变化的当,但三次均被孙悟空识破,金箍棒打“死”。唐僧认为孙悟空滥杀无辜,决心赶走悟空。
9、金公施法灭妖邪:八戒将妖洞之门筑破,妖怪抛出树根做成的唐僧头,被悟空识破。又抛出真人头,骗过三徒。悟空、八戒决心报仇,屯那怪相战,悟突变成瞌睡虫,使众妖睡倒,又去后园解下师父再次入洞将怪绑出,八戒一耙将其筑死,原来是一豹精。
10、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前方火焰山挡路,悟空向牛魔王妻罗刹女借扇,悟空得到定风丹再到索战,被扇不动;接着变成虫子入洞,飞到茶水中,被罗刹女饮下肚,在腹内翻腾。罗刹女只得将扇借给悟空,悟空扇火不息,方知假扇。
(8)西游记婚配扩展阅读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
所以说《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开创者。
作品评价
1、《西游记》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他并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他至多不过有一点爱骂人的玩世主义。这点玩世主义也是很明白的;他并不隐藏,我们也不用深求。”——胡适
2、然作者虽儒生,此书实出于游戏,亦非语道,故全书仅偶见五行生克之常谈,尤未学佛,故末回至有荒唐无稽之经目,特缘混同之教,流行来久,故其著作,乃亦释迦与老君同流,真性与原神杂出,使三教之徒,皆得随宜附会而已。”——鲁迅
3、《西游记》是一部以拯救堕落的人心与人精神为鹄的作品;《西游记》也是一部描写反贪题材的作品。——刘戈
4、《西游记》曼衍虚诞,而其纵横变化,以猿为心之神,以猪为心之驰,其始之放纵,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归于紧箍一咒,能使心猿驯伏,至死靡他,盖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作也。——谢肇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