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丘县平型关大捷遗址
A.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的历史背景
平型关战役遗址位于山西省灵丘县城西南30公里处,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专文物属保护单位。“七七事变”后,日寇全面侵华,妄图三个月内占领中国。1937年9月25日,挺进华北的八路军115师在灵丘县平型关东侧一带设伏,一举歼灭日军精锐第5师团10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辎重,取得了八路军出师抗日的首战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声威。
B. 平型关大捷发生在什么时期它有什么积极意义
平型关大捷(又称平型关战斗、平型关伏击战),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首先,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粉碎了国内一些人的“恐日病”和抗日“亡国论”,极大地振奋了人心,增强了全国人民和各爱国武装力量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同时,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为八路军在华北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在开辟敌后根据地时,走到哪里都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大批青年积极报名参加八路军。防守平型关的国民党爱国官兵在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的鼓舞下,增强了斗志。在国际上,平型关大捷鼓舞了东南亚各国的爱国华侨,纷纷捐钱捐物支援祖国抗战。美国等西方国家也成立援华组织,集合游行,抵制日货、拒绝出口钢铁给日本用来制造武器,声援中国抗战。骄横狂妄的日军不得不调整部署,采取迂回进攻的策略,从而延缓了军事进攻的速度。上述种种,无不缘于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的影响。
C. 平型关大捷的相关知识
平型关大捷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D. 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属于哪个时期
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属于抗日战争初期,战略防御阶段。
从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专动卢沟桥事变,中属日战争全面爆发。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这一时期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37年7月7日至1938年10月,是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
第二阶段:1938年到1943年底,是抗日战争中时间最为漫长的战略相持阶段。战略相持阶段又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1938年11月至1941年11月是战略相持阶段的前期。1941年12月至1943年底,是战略相持阶段的后期。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
第三阶段:1944年初至1945年8月,是战略反攻和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的时期。
平型关大捷,是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台儿庄战役从1938年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均属于战略防御阶段。
E. 平型关战役遗址的平型关纪念馆
1970年在老爷庙对面建立了“平型关纪念馆”,该馆建筑面积版825平方米,展出面积163.2平方米,展出内容图文并茂、权真实具体,再现了当年平型关大捷的全过程。1.平型关战役遗址旅游交通
景区级别: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山西省灵丘县白崖台乡
2.平型关战役遗址旅游门票(免费参观,开放时间:8:00~18:00)
平型关战役遗址位于平型关东北5公里的山西省灵丘县小寨、关沟一带,沟谷全长7公里左右,两边是高数丈的陡崖。平型关在与灵丘县相邻的山西省繁峙县城东北 65公里处。
F. 平型关大捷是哪一年哪一个月哪一日.
平型关大复捷(又称平型关战役)是制1937年9月中旬,中共八路军为了配合友军作战,阻挡日军的攻势,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由第115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 [1]
1937年9月25日7时许,日军第5师团(板垣师团)第21旅后续部队全部进入设伏地域,八路军预伏部队居高临下,迅速向敌发起猛烈攻击,顿时打乱日军的指挥系统,敌军的车辆自相碰撞,人仰马翻,乱成一团。这时,我军战士勇猛地冲向公路,对敌实行分割围歼,双方展开了短兵相接的白刃肉搏战。经过一天的激战,八路军取得了平型关战役的胜利。[1]
本次战役,中共击毙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火炮1门,以及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八路军首战告捷,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疯狂气焰,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士气,使全国人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
G. 平型关大捷的详细经过
平型关大捷,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为了配合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权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该战是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率领所部,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临危出征,与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战胜利。
有力配合了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7)灵丘县平型关大捷遗址扩展阅读:
平型关战役的特别意义,“在于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中国人民的士气。”
虽然当时八路军的装备远远不如国民党军有力,但首战大捷,突出地显示了八路军的战斗力,因此极大地提高了八路军的威信,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信,同时增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抗日战争规律的认识,完善了作战指导思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平型关大捷
H. 平型关大捷具体什么情况
具体就是共产党找了个地方伏击了小日本,结果在占尽天时地利的情况下双方伤亡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