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凫遗址位于哪里
Ⅰ 为什么说三星堆文化遗址是鱼凫王朝的都城的说法可信
有关于三星堆文化,史书中根本没有任何相关记载,目前所有说法都是推理,在找到确凿的历史证据前,任何观点都是假说。
Ⅱ 三星堆是怎么回事
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的三星堆遗址是在中国现代考古学起步时期被发现的,属于早期考古最著名的成果之一。20世纪20年代,三星堆遗址在无意中被发现,很快吸引了众多的考古学家,几天之间就挖掘出了600多件玉器。1986年,人们又在此发掘出两个祭祀坑。这是三星堆考古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当时出土了上千件精美无比的青铜器、玉器和金器。三星堆遗址因其久远的历史、精美的文物、独特的文化和难测的神秘,很快引起了世人的瞩目。之后,人们在这里发掘并确认了古城的东城墙、西城墙和南城墙。因此,专家一致认为三星堆遗址原本是一个古城,其东、西、南三面被城墙包围,北面是鸭子河这道天然屏障,面积超过3平方千米,这样大的古城在中国同时期文化中也属罕见。专家还研究出了三星堆遗址的年代,最早到新石器时期,最晚到西周早期,时间跨度从5000年前至3100年前,前后绵延约2000年。专家还推测,这里是成都平原上历时最久的古蜀国的中心。那么,建都于三星堆的古蜀国究竟是怎样一个国度呢?它的国民是怎样创造出如此丰富精美的文化的呢?而它所代表的古蜀国文化与中原文化是什么关系,是不是同为中华文明的多元起源之一呢?一个个谜团笼罩着三星堆遗址,我们期待着考古学家早日揭开谜底。
青铜人头像“蚕丛鱼凫”国
越来越多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投入到研究三星堆这一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工作之中,传说中的“蚕丛鱼凫”国也因而被纳入了正史考虑。“鱼凫”就是指鱼老鸹。三星堆出土了大量鸟形器,那些喙部像鱼鹰的鸟可能就是鱼凫的象征或者是族徽。这些文物能证明“蚕丛鱼凫”王国的存在,而三星堆很可能就是“蚕丛鱼凫”国的国都。目前,在这里虽然没有发现可识读的文字,但是已发现的城市遗址、高度发达的青铜器文化、大型的宗教祭祀场所,都表明“蚕从鱼凫”国已经建立。已有的文献对古蜀国的记载相当少,我们是否可以凭借三星堆遗址的重大考古发现来填补研究古蜀国的空白呢?我们相信,随着对三星堆出土文物的进一步研究,已经积上厚重尘埃的古蜀国的面目终将一天天展现出来。
权杖与青铜神树
在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文物中,有一柄长达1.42米的用纯金包裹的木芯杖,上面刻有精美、神秘的纹饰。杖的上端是鱼和乌的图案,下端是两个头戴高冠、耳挂三角耳坠的人头像。用黄金杖来象征权力是古代埃及的传统,而中国古代一直用九鼎象征权力。那么,这柄黄金杖究竟起什么作用?它真的是权杖吗?如果是的话,那它又是谁的权杖呢?此外,还有一株高达3.95米,集“扶桑”、“建木”、“若木”等多种神树功能于一身的青铜神树,尤为引人注目。它分为三层,有九枝,每个枝头上立有一鸟,据说那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鸟,而是一种代表太阳的神鸟。它是古蜀居民的重要图腾之一,也是氏族部落的标志。关于这株青铜神树,人们的说法也不一致。有人猜测,它可能是用来祭天的神树;也有人说,它是与财富有关的摇钱树。它究竟象征什么,尚待考证。
青铜立人像
著名的青铜立人像是三星堆遗址中的另一个焦点。它高达1.72米,身穿长袍,头戴花形高冠。人像浓眉大眼,宽嘴方脸,长颈大耳,双手持物端于胸前,赤着脚站立在兽头形的方座上。他的身份到底是什么?人们对此猜测纷纷。有人说,他是国王,并认为他戴的花冠即王冠;也有人认为,他是巫师,脚下站的就是法坛:甚至有人认为,他是外国人,因为他的长相不像中国人。由于没有其他辅证资料,想要弄清楚他的真实身份目前还很困难。
象牙和青铜面具
祭祀坑里还出土了80多枚象牙和为数不少的青铜面具。象牙的来源和作用至今都让人难以确认。有人认为,它们是通过贸易而来的;还有人认为,是生活在蜀地的大象身上的,因为他们认为远古时期这里的生态环境适合大象生存。专家也未能确定象牙的来源,但他们却一致认定象牙是统治者财富的象征。那些出土的青铜面具都刻意突出人的眼睛,这也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古蜀国的居民是否有崇拜眼睛的习俗呢?部分专家认为有。因为眼睛有洞察事物的能力,是征服自然的主要工具,因此很可能受到特殊对待,被作为重点而突出表现在各种青铜面具上。但这只是一种推测,至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仍有待进一步考证。
古蜀人的文字
三星堆出土的器物上没有一个文字,但却有一些看上去具有特定意义的符号性的图案。有一件璋(一种器身上端有刃的器物),上面刻有许多图像,图像所传达的意义很不寻常。我们管这种符号性的图案叫巴蜀符号。从三星堆文化以后的蜀人兵器上,我们能看到许多这种符号性的图案,它们已经不是简单的图案了。历史学家李学勤先生指出,所谓蜀人没有文字的说法是因为古代中国人认为文字指的就是汉字系统。而蜀人曾经使用过的可能并不是汉字。
Ⅲ 温江鱼凫遗址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绵遂铁路!!!!!!!!!!!!!!!!!!!!!!!!!!!!
Ⅳ 为什么说三星堆文化遗址是鱼凫王朝的都城的说法是可信的
一、神圣的原始宗教信仰。三星堆文化的繁荣阶段,在三星堆遗址内外发现了许多器物坑,埋藏着大量奇异精美的文物,目前己基本认定是祭祀坑。其中1986年一号坑出土器物420多件,二号坑出土器物1100多件,1929年月亮湾器物坑出土器物400多件,1987年仓包包祭祀坑出土器物40多件,1976年高骈器物坑出土器物10余件,1990年盐亭麻秧器物坑出土器物10多件。这些祭祀坑出土器物种类繁多,但就其性质而言大都与宗教祭祀礼仪活动有关,主要是成组成批专门用于祭神的文物。祭祀坑中的文物主要可以分为人像、神像、神树祭坛、灵兽、礼器、祭器等几大类。人像类包括各种按真人大小用写实手法制造的青铜像,如通高2、6米的立人像、数十件人头像、跪坐或站立的小人像等等,它们可能是参加或主持祭祀的巫师、首领乃至国王。神像类包括各种青铜面具和眼形饰件,如宽达1、38米的突目大面具、成对的勾云饰突目面具、数十件可悬挂的半圆形面具、以及人面像、兽面具等,是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塑造出令人崇敬供人膜拜的神像,可能主要是祖先始祖之神。神树有大小八株,最大的高达4米,上面有鸟、龙、仙果等神物;神坛数件,有的用灵兽、祭师、神殿构成完整的祭祀场面,表达了天地人三界的宇宙观念。动物造型种类繁多,形态生动,有的做成人首鸟身等形式,主要有鸟、鱼、蛇、虎、龙、凤等。礼器类包括以尊、垒为主体的青铜礼器和以玉璋、玉璧为主体的玉石礼器。祭器主要是祭祀中使用的器具和物品,如瓮、盘、盏、器座等陶器,象牙、海贝等物品这些器物都蕴含有特殊的文化内涵和意识观念,构成了一个独特系统的原始宗教体系。这种原始宗教是以万物有灵的灵神崇拜为基础的,主要包括对天地万物的自然崇拜、对氏族标志物的图腾崇拜、对始祖先辈的祖先崇拜等方面或阶段。三星堆文化繁荣时期,这种原始宗教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融合了多方面的内涵,并且通过具体的器物造型反映了出来。其中主要有以“神树”崇拜为集中代表的对天然物体的“自然崇拜”观念;以“鱼、鸟”崇拜为突出特征的“图腾崇拜”习俗;以“眼睛”崇拜形式表现出来的对“纵目神”蚕丛的祖先崇拜等等;并且通过以雕像群体所表现的巫祭集团组织和主持了宗教祭祀活动。这些巫祭是处于人神中介地位的特殊人员,是一切涉神功能、涉神需要、涉神活动的体现者和组织者。“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为基本内容,以巫祭集团贯穿起各种宗教活动,构成了三星堆时期精神文化的基本框架”。三星堆祭祀坑出土文物成为了这种宗教构架的生动写照。三星堆遗址由于经常举行宏大而神圣的宗教祭祀活动,加上它强大的经济文化实力,吸引了远近众多民族和国家前来交往,使三星堆古城成为了多种文化交汇在一起的古代文明中心。在祭祀坑、墓葬、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己包含有许多远方的文化因素,如夏文化(二里头文化的铜牌和陶器),商文化(尊、垒等青铜礼器和璋、璧、戈、圭等玉石礼器群),良渚文化(玉锥型器及琮、璧等礼器)等等。还有一些文化因素可能与南亚乃至西亚的古代文明有关,如金杖、金面罩的使用,神树的造型,人像的塑造等。经鉴定,三星堆出土的海贝和象牙主要来源于东南亚及其沿海地区。三星堆铜人像的形象、装束、大小有很多不同,可能反映了参加祭祀者来自许多不同的民族或群体,众多的动物雕像则可能是代表不同氏族部落的图腾。有的学者认为其中还有来自良渚文化的神像[注5]。从总体上看,三星堆文化是以本地文化因素为主发展起来的,而外来文化的加入又大大促进三星堆古蜀文明的发展进程。各种文化往来的时间和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但大型宗教活动的吸引力产生的强大凝聚作用或许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星堆古城大约己经成为了一个多方朝觐的宗教圣地,它以祭祀活动的形式实现了文化的融合和社会的繁荣。正是多元文化的撞击和融合,才创造出如此光彩夺目的三星堆文明。二、神奇的造型艺术杰作。三星堆文化的这些精神内涵,是用高超的艺术手法,通过具体的艺术造型表现出来的。由此产生的一大批造型艺术的杰作,具有神奇的形态和强烈的感染力,在中国乃至世界美术史上留下灿烂的篇章。三星堆文物中最令人惊叹的是数百件大小青铜雕塑作品,包括立人像、小人像、人头像、人面具、神树和各种动物造型。通高2、6米的青铜立人像,人体身高1、7米,比例匀称,端庄严肃,身披法衣,站于祭台之上,是指挥整个祭祀活动的群巫之长,也可能就是国王。这是一件写实主义的园雕精品,己具有高座纪念碑式的艺术效果。通宽1、38米的大型铜面具,则用变形夸张的手法,使五官特别是眼睛极度突出,表现了它作为神像的特有气质,是一件浪漫主义的杰出作品。高达4米的神树,不仅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高的单体青铜器之一,而且用飘摆的枝叶、骄健的巨龙、欲飞的神鸟、鲜熟的果实等奇物加以装饰,突出了该树作为天梯和圣界的特殊功能。动物的造型神态各异,而且都充满了灵气,其中有一件雄鸡昂首长鸣,形态极其生动优美。从雕塑的种类来看,三星堆文物中包括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片状挂饰等种,还有线刻、透雕、装饰附件等其他一些艺术表现形式。立人像、人头像、铜树等是圆雕作品的代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瞻。人面具是一种半圆形的高浮雕,可以高高悬挂起来,供人们从宽阔的视角进行膜拜。兽面具和眼形饰件等浅浮雕是装在平面上的艺术品,有单方面的视觉效果。牌饰、鱼形挂饰等是悬挂在器物上的片状作品。玉边璋上的祭山图是线刻艺术的杰出代表。玉璋顶端的小鸟则是用透雕方法制作而成的。三星堆时期的造型艺术手法己经达到了相当完备的程度。三星堆艺术的神奇之处还在于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这些艺术作品是在宗教祭祀活动中使用的,是贡献给神的圣洁之物,用以表达对神的信仰与崇敬,因而蕴含着人们深厚的情感和愿望,被塑造得极其生动而怪异。前面讲到的原始宗教的主要方面和内容,都是通过具体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其中有表现巫师祭司的一百多件雕像和线刻人像,每件人像的大小、形象、装束、位置又各有不同,分别放置于广场或厅堂、神树、神殿、祭山仪式等特定的环境之中,既反映出他们在宗教祭祀活动中的不同身份和职能,又表现了他们是来自不同民族、地区、不同社会等级的巫师或酋长,成为研究当时社会和文化结构的形象资料。用于表现神像崇拜的大型面具和眼形饰件,则被制作成个体巨大、眼睛夸张、神态庄重,上百件一起被组装悬挂起来,形成强烈的宗教气氛。他们通过“眼睛崇拜”表现了对以“纵目”为主要特征的始祖神蚕丛的形象崇拜;而这种巨眼高悬的神像,有可能还是古代“蜀”字的起源所据。作为主要表现氏族部落图腾的数十种动物雕像,分别代表了参加祭祀活动的众多民族集团。当时的人们还能通过一些具体化的物体来表示地下、人间、天上等宇宙观念,并且将它们组合在一起表现“三界”之间的关系,反映出对天地人神的崇拜。通过高大的树木和鲜活的鸟兽、奇异的饰件,又表现出神树具有天梯和圣地等内涵,使其在祭祀仪式中占有特殊的位置。他们还能用构图复杂的组画,表现“祭山”等完整的祭祀活动场面。总之,注重人像动物形体的塑造,用优美生动的造型艺术作品表达复杂而抽象的思想感情,反映出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是三星堆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在这些艺术品之中蕴藏着许多神奇的故事和理念,有待人们去探寻。
Ⅳ 鱼凫的鱼凫遗址
鱼凫遗址位于温江区万春镇报恩村,现依稀可见城墙遗迹。古城遗址埂长1810米,到目前保存较完整有1300米,城址呈新月形。1996年10月至12月进行了初次发掘勘探,出土大量的陶片和体形较小、打磨精美的石斧、石凿、石锛等石器。其中石器100余件、陶器数十件,以及房址、城墙、墓葬等大量文化遗存。创下了川西平原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之最。试掘证实:该城距今4000年左右,早于广汉三星堆遗址,属新石器时代,成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1999年,鱼凫古城遗址被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更为有利的是古蜀国两代开国蜀王,柏灌和鱼凫的王墓均在温江境内的寿安乡和鱼凫遗址的万春镇紧邻。
“蚕从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在李白的《蜀道难》中,传说中的古蜀文明,让一千多年前的这位古人感到既神往又茫然。但是,近几年来相继对鱼凫城遗址、三星堆及金沙遗址的重大考古发现,却可以让我们走进神秘遥远的古蜀文明。鱼凫即鱼老鸹,本是一种捕鱼的水鸟,这是古蜀鱼凫部落崇拜的图腾,现成都市温江一带就有鱼凫王墓、鱼凫城遗址等多处遗迹。大约距今四千五百年前,原来生活于岷江上游的鱼凫氏族,进入成都平原,其氏族首领继蚕从、柏灌之后而为蜀王,史称鱼凫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