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陶寺遗址宫殿

陶寺遗址宫殿

发布时间: 2021-01-31 13:49:05

1. 陶寺文化中有没有让人细思极恐的历史事件


另外,堆满骨器废料的大沟里,有几十个人头骨重叠堆积,杂乱无章。那些头骨多被砍切,有的只留面部,有的头骨下还连着好几段颈椎骨,从骨龄看,以青年男性为主。

,陶寺遗址基本贯穿陶寺早、中、晚期的大型宫殿,呈长方形,面积约13万平方米。

而且,在宫城内,有划分清晰明确的仓储区、墓葬区、平民区、贵族区、宫殿区、祭祀区、手工业作坊区等不同的区域。

而令人倍感惊怵的,是大沟的底部有一具三十多岁的女性,虽然头骨尚在,但颈部扭折,下颌张开,呈惊恐状;两腿叉开,盆骨处竟被残忍无比地插入一根牛角!

当年,这个宫城内,这个宫殿区内,到底发生过什么血腥暴行?

……

真是让人细思极恐。

2. 为什么说陶寺是上古帝王尧舜共同统治的一个文明古国的首都

这目前还只是一个推测,认为陶寺是尧舜古都的学者提出以下证据:回
1、规模极大的城垣以答及其中布局有序的宫殿建筑基址。
2、发现古老的天文观象台以及祭坛等,说明此地规格很高。
3、大量的贵族墓葬以及特殊的葬仪,某些墓葬被认为有君王级别的配置。
4、发现的一个陶扁壶上发现了两个朱砂文字,其中一个疑似“尧”字。

3. 尧是怎样的一个帝王

帝尧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上古时代的尧文化,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尧文化的核心精神早已融入我国传统文化之中。临汾,古称平阳,史书记载这里是帝尧活动的都国。2007年12月15日至17日,首届中国·临汾尧文化高层论坛在山西省临汾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先秦史学专家学者出席了以“传承弘扬尧文化,共建和谐新临汾”为主题的论坛。下面是两位专家的发言摘要。
李建民(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型聚落遗址。经过对陶寺遗址进行大规模的田野发掘,特别是出土扁壶上的朱书文字的成功破译,为中国古代文明探源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物证。扁壶是陶寺遗址常见的一种汲水用的陶器,出土的朱书文字扁壶属陶寺遗址晚期。经破译的扁壶朱书文字为“文”和“尧”两个字,朱书文字有笔锋,似为毛笔类工具所书。陶寺扁壶文字因书写于陶器之上,方得以幸存。陶寺遗址发现朱书文字并成功破译,这一成果将汉字成熟期至少推进到距今4000多年前,是探索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重大突破。
何驽(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考古发掘与研究表明,陶寺早期城址在陶寺中期扩展成为中国史前最大的城址。中期沿用早期的宫殿区,观象授时祭坛的存在,不仅标志着历法作为王权的一部分在陶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标志着陶寺城址的王都性质。最高权力控制的大型窖穴仓储区的存在,是国家社会储藏贡赋、备战备荒的设施。陶寺是迄今我国考古发现的完全具备城墙、宫殿、王陵、观象台和祭祀建筑等各要素的先秦城址。陶寺文化高度发达的程度、陶寺城址都城的性质、陶寺文化社会组织的国家特质,在距今4000多年的当时历史时期是极为罕见的。

4. 考古发现最早国都陶寺:是否印证是尧的都城

坐落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东北约7公里处的陶寺遗址,总面积300万平方米以上,是黄河中游地区龙山时代晚期一处超大型都邑遗址。
从2002年起,经过十余年考古工作,陶寺文化遗址发掘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基本确定了 陶寺早中晚三期的宫城、早期外城(下层贵族居住区)、至少280万平方米以上的中期外郭城、中期小城、中期宫殿夯土基址、集郊天祭日与观象授时于一身观象 祭祀台、祭地礼制建筑、中期王族墓地、王权控制的独立仓储区、工官管理手工业作坊区以及调查判定了普通居民区,使学界认识到陶寺遗址是目前考古探明功能区 划最为齐全的、具有典型双城制模式的都城遗址;陶寺文化社会已进入到邦国形态。铜齿轮形器、盆口沿、环、蟾蜍等红铜铸造器外加上个世纪发掘的铜铃,构成了 中国最早的铜礼器群。
此外,陶寺观象台是迄今考古发掘与天文考古判定的世界最早的观象台;观象台观测日出地平历以20个节令,成为世界最早的最为缜密太阳 历。陶寺遗址精神文化中展现出的列钺王权象征、和合政治理念、文德思想、中正天下观、礼制思想、天文历法作为王权软实力的思想以及汉字载体等,对后世中国 王朝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陶寺文化开创的都城模式、宫室制度、礼乐制度、都城官营手工业制度等,也成为后世王朝制度文明的主干。“由此足见,陶寺遗址 及陶寺文化,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到制度文明,都是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核心的主要源头。”
经过37年来两大阶段的陶寺遗址考古发掘,已经能够提出一条比较完整的系列证据链,表明陶寺遗址在年代、地理位置、都城内涵、规模和等级 以及它所反映的文明程度等方面,均与文献记载的尧都有相当高的契合度。这一点是目前任何其他遗址所难以企及的。陶寺遗址的一系列新发现证明,黄河中游地区 在尧时期业已进入早期文明社会,业已形成了最初的中国~

5. 为什么说陶寺遗址已经具有了国家形态

中国是唯一一个没有断掉传承的文明古国,而其他三个古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中国的许多历史文化传承,也有所湮灭,传到现在,也是支离破碎,所以恢复古老文化的传承,成了许多史学家们最大的梦想。

陶寺古城的发掘,是古代文化的一个缩影,早在那个时候,古人们就已经出现了阶层,并且有了宗教文化,而且宗教文化占据了绝对的位置,古城虽然已经发掘了接近40余年,但是仍然有许许多多的秘密等着专家们去发掘,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最初的中国,将会呈现在我们面前。

6. “唐尧帝都”可能为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吗

不是很明确,估计在今河南山西一带。
2004年6月28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所获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省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专家一致认定:近4年来,在襄汾陶寺遗址连续发掘出土的陶寺早、中期城址,宫殿区核心建筑,大墓出土的精美玉器、彩绘陶器等72件套随葬品,及以观天授时为主并兼有祭祀功能的观象台,通过进一步考证,证实襄汾陶寺遗址极可能为4000多年前尧时代的“唐尧帝都”。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陶寺墓地的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有关陶寺文化族属问题的讨论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1984年,王文清先生首先提出了陶寺文化“很可能是陶唐氏文化遗存”的观点。1999年秋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局联合组队对陶寺遗址进行了连续4年8个季度的发掘。截至目前,累计发掘近3000平方米,钻探500000平方米。发掘出土的陶寺城址平面呈圆角长方形,总面积约为280万平方米。由早期小城、中期大城、中期小城三部分组成,已考证中期的祭祀观象区与墓葬区就在中期小城中。观象台位于中期小城内祭祀区,总面积大约在1400平方米左右。目前清理的观象台遗迹共为四个层面,遗迹压在陶寺文化晚期文化层之下,由此推断,应以观象授时功能为核心、兼有观象功能的复合建筑。宫殿区位于早期小城的中南部,其三面有围壕,一面紧南墙,面积约50000平方米。从宫殿核心建筑区北入口遗迹的发掘,进一步证实陶寺城址内早、中期宫殿区奢华建筑的存在。

据省考古所有关专家介绍,通过4年的考古发掘工作,确立了规模空前的史前城址以及与城垣相匹配的贵族大墓。这些发现从聚落形态、社会形态以及文明程度等方面证实了陶寺遗址极可能为“唐尧帝都”。陶寺遗址不仅确证了5000年中华文明及其生生不息的延续性,而且为我们托出了一个清晰可鉴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广泛认识价值的尧及尧的时代,并以其自身长久积淀的文明印痕遂使4000多年前的人文社会景观突现眼前。

7. 陶寺还有多少未解之谜

陶寺是四千前的都城?

1978至1985年这一阶段的陶寺考古发掘与研究,未能解决陶寺是否为都城遗址这一问题。1999年,新一轮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再次展开。

2002年起,陶寺遗址考古工作被纳入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的目的在于判定陶寺遗址是否是都城,陶寺文化的社会组织是否进入到国家。经过十余年的考古工作,发掘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发现了作为都城必须具备的诸多元素:城墙、王陵、宫城、平民居住区、手工业区、仓储区,以及礼仪性建筑。

据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何驽介绍,陶寺作为都城,城内功能区划齐备且明确:宫城居城中偏北,工官管理的手工业区被设置在城内东南部。大约从事农业的普通居民区设置在城内西北部。大型仓储区位于宫城外侧东部。城市的东南有一处夯土基址,何驽推测并经过实证,认定它是观象祭祀台及其附属建筑,城外北偏西是祭祀地祇的“泽中之方丘”及其附属建筑。何驽还提到,在今年的发掘过程中,发现宫城正南门有两条伸出去很长的夯土,推测可能是“阙”的建筑基址。他解释,这种建筑类似于故宫午门两侧的雁翅楼,具有较强礼仪性。

如果“观象台”等遗址确属推测中的礼仪性建筑,那么陶寺就是目前考古发现的先秦时期功能区划最为齐全的、具有典型双城制模式的都城遗址,堪称“四千年前的北京城”。

陶寺真的是尧都吗?

随着考古发掘和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专家认可陶寺是一座都城的观点。再结合相关史料和传说的记载,有专家推测,这里很有可能就是尧的都城——平阳。正如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夏商周断代工程”项目首席科学家李伯谦所说:“陶寺就是尧都,就是文献记载的尧的中心所在、都城所在。”

他认为,明显的贫富分化、设防的城、大型礼仪建筑、文字、铜器、大型的仓储设施、大型的宫殿建筑基址、高规格的墓葬等都是判断文明形成和国家出现的标准,而这些,在陶寺都有。因而,“陶寺是中原地区最早进入王国阶段的代表性遗址。”他说。

临汾古称“平阳”,据史书记载,帝尧曾建都于此。而在这里的种种发现又证实陶寺是一座都城。陶寺延续的时间是公元前2450年—公元前1900年,尧的活动年代是公元前2100年—公元前2000年。由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白云翔表示,陶寺是尧都,在空间与内涵上都有较高的吻合度。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表示,一系列的考古证据链表明,陶寺遗址在年代、地理位置、陶寺遗址的内涵、规模和等级以及它所反映的文明程度等方面,都与尧都相当契合。后世历史文献记载、当地民族志资料证据、地名甚至方言等等,也都共同指向尧都在晋南临汾一带。

自37年前开始发掘,关于陶寺遗址的性质,考古人员一直在探索。虽然目前的大量证据都指向“陶寺就是尧都”,但考古学家们秉持一贯严谨的学术态度,仍然表示,目前还没有到可以下定论的时候,陶寺与尧都之间的等号还需要更多的证据和研究。虽然无限接近真理,但真理向前一步可能就是谬误,考古学家们还在努力中。

8. 唐尧古国的陶寺文化到底为什么会消失不见呢

陶寺文化为什么快速消亡

位于山西省的崇山,又名塔儿山,海拔米,南北延绵伸展10多公里,数千年来她似一位“母亲”张开双臂守候着脚下这片文明的土地。公元前2300至1900年,使用扁壶、肥足鬲的一群人生活在这里,他们不断发展壮大,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这些文化的基因,甚至传承影响至今。

在陶寺遗址宫殿区核心建筑群的东南部发现了很多是石窑群,这些石窑群专家称不可能是普通的手工作坊也不可能是制石灰的窑群,专家认为这些群窑的功能应该和宫殿区的宫廷生活有关系。

在中国通史中,将最初的中国的概念与陶寺文化事情形成的,夏商周所创造的这种传统模式和政治制度是从陶寺文化所继承和发展而来,主源来自于陶寺文化。

9. 尧和舜的帝都是建在哪的

是很明确,估计在今河南山西一带。
2004年6月28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所获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省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专家一致认定:近4年来,在襄汾陶寺遗址连续发掘出土的陶寺早、中期城址,宫殿区核心建筑,大墓出土的精美玉器、彩绘陶器等72件套随葬品,及以观天授时为主并兼有祭祀功能的观象台,通过进一步考证,证实襄汾陶寺遗址极可能为4000多年前尧时代的“唐尧帝都”。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陶寺墓地的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有关陶寺文化族属问题的讨论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1984年,王文清先生首先提出了陶寺文化“很可能是陶唐氏文化遗存”的观点。1999年秋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局联合组队对陶寺遗址进行了连续4年8个季度的发掘。截至目前,累计发掘近3000平方米,钻探500000平方米。发掘出土的陶寺城址平面呈圆角长方形,总面积约为280万平方米。由早期小城、中期大城、中期小城三部分组成,已考证中期的祭祀观象区与墓葬区就在中期小城中。观象台位于中期小城内祭祀区,总面积大约在1400平方米左右。目前清理的观象台遗迹共为四个层面,遗迹压在陶寺文化晚期文化层之下,由此推断,应以观象授时功能为核心、兼有观象功能的复合建筑。宫殿区位于早期小城的中南部,其三面有围壕,一面紧南墙,面积约50000平方米。从宫殿核心建筑区北入口遗迹的发掘,进一步证实陶寺城址内早、中期宫殿区奢华建筑的存在。

据省考古所有关专家介绍,通过4年的考古发掘工作,确立了规模空前的史前城址以及与城垣相匹配的贵族大墓。这些发现从聚落形态、社会形态以及文明程度等方面证实了陶寺遗址极可能为“唐尧帝都”。陶寺遗址不仅确证了5000年中华文明及其生生不息的延续性,而且为我们托出了一个清晰可鉴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广泛认识价值的尧及尧的时代,并以其自身长久积淀的文明印痕遂使4000多年前的人文社会景观突现眼前。

10. 中国建城最早城市

这个有争议,一说凌家滩,距今约5500年,在长江、淮河之间的巢湖流域,有大型宫殿和神庙建筑,养殖业、畜牧业、手工业也初具规模,该遗址应该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城市。

资料出处http://news.sina.com.cn/o/2006-09-04/01239924992s.shtml

另一说陶寺,《史记》中曾有「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的记载,由于这些都邑都处在山西西南部,因此,中国较早的城市都应该位于晋南。
2002年,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正式启动,陶寺遗址被确定为项目的子课题—「聚落反映社会结构」。 两年来,课题组对陶寺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钻探与重要遗迹的发掘,共钻探32万平方米,发掘1511平方米。
2002年发现并确认了陶寺文化早期小城、中期大城、中期小城、早期小城南部贵族居址、中期墓地及大墓、大型仓储区。其中发掘出的中期大城面积达280万平方米,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史前城址。
2003年,又发现并确认了中期小城内的祭祀区大型圆体夯土建筑和早中期宫殿核心建筑区的北出人口。尤其是大型圆体夯土建筑,总面积约1400平方米,建筑形状奇特,规模宏大,是目前发现的最重要的史前建筑之一。
经过多年较大规模的发掘,陶寺遗址出土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存,特别是文字、城址、宫殿区、王陵、铜器、陶礼器、观象台等等,堪称我国迄今为止最典型、最全面的发现。从聚落形态的角度来看,高规格的宫殿建筑、宗教建筑和与天文历法有关的建筑设施,应当是“王都”级聚落所具有的标志性的建筑。显然,陶寺已具备了早期文明化社会所具备的一些基本要素,应该说它是目前我国所发现的规模最大、显现文明化程度最高的史前聚落。

资料出处《回望山西/华夏之根》,可参看http://www.daynews.com.cn/mag6/20051011/ca428280.htm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