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湘源县遗址
① 全州县是什么时候划分给广西的
1971年
汉为零陵来、洮阳县,隋并置湘源源县,五代相继改为湘川县、清湘县,属全州,明废清湘县入全州。民国初改全州为全县。1935年将西延分出建资源县。 1949年11月17日全县解放。1952年资源县并入,1953年又分出资源县。1959年改称全州县。1971年起属桂林地区,1998年改隶属桂林市。
② 灌阳县的历史
灌阳县历史悠久,从在灌江两岸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38处看,早在远古时代,就有人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
灌阳在夏、商、周属荆州之地,春秋、战国为楚南裔境。秦以楚南置长沙郡,灌阳隶属该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分长沙国为零陵郡,观阳县隶属零陵郡。
灌阳自西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前建立观阳县后,各代隶属、分合、撤消、复置如下:
西汉,隶属长沙国桂阳郡。
东汉,隶属荆州刺史部零陵郡。
三国,隶属吴荆州零陵郡。
晋,仍隶属荆州零陵郡。
南北朝,隶属湘州零陵郡。
隋开皇十年(590)县废,与桃阳(一称洮阳,今全州县)合并为湘源县,隶属湘州零陵郡;大业十三年(617)析湘源复置为县,县名由观阳改称灌阳,县治迁徒今灌阳镇,仍隶属湘州零陵郡。
唐武德七年(624)县废,并入湘源县,隶属江南西道永州;上元二年(675)复置为县,仍隶属江南西道永州。
五代十国,后晋天福四年(939)县废,并入清湘县,先隶属永州,后隶属全州。
宋乾德二年(964)复置为县,隶属荆湖南路全州。
元,隶属湖广行省全州路。
明,初隶属湖广布政使司永州府;洪武二十八年(1395)征南将军韩观以瑶族滋事,远湖广,近广西,易平瑶乱为由,具奏改隶广西布政使司桂林府。
清,仍隶属广西布政使司桂林府。
民国2年废府设道,隶属广西省桂林道(后改称漓江道);15年后废道设行政区,隶属广西省第八行政区。
1949年10月1日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灌阳县于同年11月20日解放,12月12日成立县人民政府,隶属广西省(1958年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专区。1970年桂林专区改称桂林地区,隶属桂林地区至今。
③ 全州县历史事迹
全州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湘江上游,地处湘桂走廊,堪称广西北大门。西接湖南永州市零陵区、双牌县,南界灌阳县、兴安县,西挨资源县,北达湖南新宁县、东安县。南与桂林市相距125公里,北与湖南省的永州市相隔78公里,湘桂铁路与322国道平行贯穿全县南北。全州县辖9个镇、7个乡、2个民族乡。全州县历史悠久,拥有众多名胜古迹,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全州名人辈出,古代有石涛大师等,当代名人有蒋淑玉、盘文波、蒋钦挥
广西全州县隶属于楚国的青阳之地,战国是属楚之长沙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在今全州县西南(咸水、凤凰乡建安司?)设置了零陵县(当今广西区内最早的一个县),隶属长沙郡。 公元前124年(西汉元鼎三年),汉武帝刘彻在今全州县永岁乡梅潭村后的山坡上设置了洮阳县,封长沙定王子狩燕为洮阳侯。自此全州北部始有洮阳之名。 公元前111年修筑了洮阳城址(永岁改州),此时全州境内南北并存零陵县,洮阳县。同年有置零陵郡(咸水、凤凰乡建安司?),辖零陵,洮阳二县。 百代兴亡朝复暮。东汉建武年间,零陵郡迁入泉陵(原湖南省零陵地区,现改为永州市)。三国时,魏,蜀,吴三分荆州,零陵县,洮阳县又分解出观阳县(今广西桂林市灌阳县),同属蜀地,后属吴国。 公元五八九年,隋文帝统一全国后,于隋开皇十年(公元五九O年)废除了零陵,洮阳,观阳三县。因为地处湘江源头,在城郊柘桥村设置了湘源县。 根据康熙《全州志》记载,当时的湘源县的辖境较宽,除今天全州县的区域外,还包括今天的桂林市灌阳县,资源县,兴安县北部以及湖南省的东安县,永州市南部等地区,隶属永州总管府,一板桥
历时三百六十六年。 直到明朝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全州才改隶广西桂林府。清延续明朝设置。 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改全县。1935年将西延分出建资源县。1949年11月17日解放。1952年资源又与全县合并,1953年又分出资源县。1959年改称全州县。1971年起属桂林地区,1998年改隶属桂林市。(即按2008年算,全州划归广西管辖距今已经有614年了)
④ 西汉时的灌阳
灌阳在夏、商、周属荆州之地,春秋、战国为楚南裔境。秦以楚南置长沙郡,灌阳隶属该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分长沙国为零陵郡,灌阳县隶属零陵郡。
灌阳自西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前建立灌阳县后,各代隶属、分合、撤消、复置如下:
西汉,隶属长沙国桂阳郡。
东汉,隶属荆州刺史部零陵郡。
三国,隶属吴荆州零陵郡。
晋,仍隶属荆州零陵郡。
南北朝,隶属湘州零陵郡。
隋开皇十年(590)县废,与桃阳(一称洮阳,今全州县)合并为湘源县,隶属湘州零陵郡;大业十三年(617)析湘源复置为县,县名由观阳改称灌阳,县治迁徒今灌阳镇,仍隶属湘州零陵郡。
唐武德七年(624)县废,并入湘源县,隶属江南西道永州;上元二年(675)复置为县,仍隶属江南西道永州。
五代十国,后晋天福四年(939)县废,并入清湘县,先隶属永州,后隶属全州。
宋乾德二年(964)复置为县,隶属荆湖南路全州。
元,隶属湖广行省全州路。
明,初隶属湖广布政使司永州府;洪武二十八年(1395)征南将军韩观以瑶族滋事,远湖广,近广西,易平瑶乱为由,具奏改隶广西布政使司桂林府。
清,仍隶属广西布政使司桂林府。
民国2年废府设道,隶属广西省桂林道(后改称漓江道);15年后废道设行政区,隶属广西省第八行政区。
1949年10月1日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灌阳县于同年11月20日解放,12月12日成立县人民政府,隶属广西省(1958年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专区。1970年桂林专区改称桂林地区,隶属桂林地区至今。
1996年,灌阳县面积1863平方千米,人口约26.3万人。辖3个镇、7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灌阳镇、黄关镇、文市镇、洞井瑶族乡、观音阁乡、西山瑶族乡、新街乡、红旗乡、新圩乡、水车乡。县政府驻灌阳镇。
1999年3月,撤销红旗乡并入灌阳镇。调整后,全县辖3个镇、6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灌阳镇、黄关镇、文市镇、洞井瑶族乡、观音阁乡、西山瑶族乡、新街乡、新圩乡、水车乡。县政府驻灌阳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灌阳县总人口231288人。其中:灌阳镇57268人,黄关镇38610人,文市镇30014人,洞井瑶族乡7917人,观音阁乡7711人,西山瑶族乡10644人,新街乡34562人,新圩乡19283人,水车乡25279人。
⑤ 全州县是哪一年划为广西的
历史沿革
战国是属楚之长沙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置长沙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析长沙国置零陵郡,郡治零陵(治所在今广西全州县西南39公里处),辖7县4侯国。7县是:零陵(今广西全州、兴安、灌阳一带)治所在今全州凤凰或咸水、营道(今宁远县地)、泠道(今宁远、新田县地)、始安(今广西桂林、临桂、阳朔、灵川、永福、永宁县地)、营浦(今道县及江永部分地)、洮阳(今广西全州、资源县地)治所在今永岁乡梅潭、钟武(今衡阳县地)。4侯国是:泉陵(今冷水滩、芝山、祁阳、祁东、东安及双牌部分地)、都梁(今洞口、武冈、绥宁、城步一带)、夫夷(今邵阳、新宁一带)、舂陵(今宁远、新田、祁阳部分地)。元封五年(前106),郡上设州,零陵郡属荆州。[3]新莽王朝时,零陵郡改名九疑郡,辖地未变。东汉时复名零陵郡,迁郡治于泉陵(治所在今永州市芝山区城北1千米),辖区除原来的7县3侯国(舂陵侯国并入泠道县)外,还增加了湘乡县(今湘乡、双峰等地)和昭阳(今邵东县地)、烝阳(今衡阳县地)2侯国,共计8县5侯国。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于建安三年(198)攻占零陵,零陵郡属刘表势力范围。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战后,刘备代刘表领荆州牧,零陵郡属刘备势力范围。[3]三国蜀昭烈帝章武三年(223),刘备病故,零陵郡地入东吴。孙吴时期,零陵郡地域开始减小。甘露元年(265),分零陵郡西南部置始安郡,今广西桂林、临桂、阳朔、兴安、灵川、永宁、永福等县地从零陵郡分出。宝鼎元年(266)分零陵郡南部置营阳郡,郡治营浦(今道县);分北部都梁、夫夷、昭阳置昭陵郡;同时将湘乡、重安(原钟武)、烝阳3县划入衡阳郡。至此,零陵郡辖6县:泉陵(今冷水滩、芝山、东安地及双牌的一部分)、祁阳(今祁阳县地)、永昌(今祁东县地)、零陵(今广西全州县地)、洮阳(今广西全州、资源县地)、观阳(今广西灌阳县地)。营阳郡辖营浦、营道、舂陵、泠道等4县。[3]西晋太康元年(280),废营阳郡入零陵郡。永嘉元年(307)置湘州,零陵郡属湘州。东晋永和年间(345~356),析零陵郡复置营阳郡。义熙十二年(417),零陵、营阳二郡属荆州。[3]南北朝时期,梁天监十四年(515),改营阳郡为永阳郡;陈改永阳郡为营州永阳郡。隋开皇九年(589),撤零陵、营阳二郡,设永州总管府,区域较零陵、营阳2郡有所扩大,谢沐、冯乘2县从临贺郡划入。大业五年(607),改永州总管府为零陵郡。辖5县:零陵(今冷水滩、芝山、祁阳、祁东、东安地及双牌部分地)、湘源(今广西全州、资源、灌阳地)、永阳(今道县、江永县地)、营道(今宁远、新田地及祁阳部分地)、冯乘(今江华、广西富川县地)。隋末,萧铣改营道县为梁兴县。[3]唐武德四年(621)废零陵郡,分置永州、营州。武德五年,改营州为南营州。贞观八年(634),改营州为道州。贞观十七年,撤道州并入永州。上元二年(675),复置道州。开宝元年(742),改永州为永州零陵郡,改道州为道州江华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永州、道州。大历二年(767),永州辖4县:零陵、祁阳、湘源、观阳(析湘源县置,今广西灌阳县地);道州辖5县:宏道(原营浦县地,今道县地)、延唐(原营道县地,今宁远县地)、江华(今江华县地)、永明(原永阳县地,今江永县地)、大历(析延唐县置,今宁远、新田及祁阳部分地)。五代时期,后唐天成二年(927)马殷建立楚国,永、道二州属马氏楚国势力范围。楚王马希范置全州,以潭州之湘川县为清湘县,又割灌阳县为属而治清湘。后周广顺元年(951),南唐灭楚,永、道二州地入南唐。后周世宗时,授周仁逢为武平军节度使兼侍中,“尽领湖南之地”,永州、道州属周仁逢领地。[3]宋全州领县二:清湘,灌阳,隶荆湖南路。元至元十四年,改全州路总管府,属全州路,明洪武元年为全州府。九年四月降为州,省州治清湘县入,属湖广永州府。二十七年八月属桂林府。领县一:灌阳。清因之不变。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改全州县,先隶漓江道、桂林道,后属广西省第1区、第8区。1935年将西延分出建资源县。[3]1949年11月17日解放。1952年资源又与全州县合并,1953年又分出资源县。1959年改称全州县。1971年起属桂林地区,1998年改隶属桂林市。⑥ 全州县历史事迹
全州县的历史:
全州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邑,从古今一直为历代州、府、县治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古今客、货运之重要通道。
是湘桂之交通枢纽,是南进岭南、北入中原的兵家必争之地。根据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规划,加快全州新区建设,强势由桂北重镇向广西北大门中等城市跨越,建成桂北副中心城市。
2015年11月,列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2016年全州成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
2017年成为第三批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地区。并入选首批“自治区级生态县。
(6)全州湘源县遗址扩展阅读:
全州县自然资源丰富,2015年土地面积折合603.18万亩,有耕地72.70万亩,其中水田54.92万亩,旱地17.78万亩,水域面积10.69万亩,林业用地面积363.79万亩。
矿产资源有煤、锰、铁、锡、铅、锌、钨、硫磺、铀等20多种。境内长6公里以上的河流共123条,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72.6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量39.14亿立方米。
地下储水量6.07亿立方米,外县流入水量27.47亿立方米。境内诸河流中,除湘、灌、罗三江可以通航外,其余各支流水浅流急,有利于截流筑坝,引水灌田。
加上井泉众多,丘陵平原交错,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水位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25万千瓦。
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全国100个农村电气化试点县之一。天湖电站水头高1074米,设计总装机容量6万千瓦。
⑦ 全州县的历史沿革
战国是属楚之长沙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置长沙郡。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析长沙国置零陵郡,郡治零陵(治所在今广西全州县西南39公里处),辖7县4侯国。7县是:零陵(今广西全州、兴安、灌阳一带)治所在今全州凤凰或咸水、营道(今宁远县地)、泠道(今宁远、新田县地)、始安(今广西桂林、临桂、阳朔、灵川、永福、永宁县地)、营浦(今道县及江永部分地)、洮阳(今广西全州、资源县地)治所在今永岁乡梅潭、钟武(今衡阳县地)。4侯国是:泉陵(今冷水滩、芝山、祁阳、祁东、东安及双牌部分地)、都梁(今洞口、武冈、绥宁、城步一带)、夫夷(今邵阳、新宁一带)、舂陵(今宁远、新田、祁阳部分地)。元封五年(前106),郡上设州,零陵郡属荆州。
新莽王朝时,零陵郡改名九疑郡,辖地未变。
东汉时复名零陵郡,迁郡治于泉陵(治所在今永州市芝山区城北1千米),辖区除原来的7县3侯国(舂陵侯国并入泠道县)外,还增加了湘乡县(今湘乡、双峰等地)和昭阳(今邵东县地)、烝阳(今衡阳县地)2侯国,共计8县5侯国。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于建安三年(198)攻占零陵,零陵郡属刘表势力范围。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战后,刘备代刘表领荆州牧,零陵郡属刘备势力范围。
三国蜀昭烈帝章武三年(223),刘备病故,零陵郡地入东吴。孙吴时期,零陵郡地域开始减小。甘露元年(265),分零陵郡西南部置始安郡,今广西桂林、临桂、阳朔、兴安、灵川、永宁、永福等县地从零陵郡分出。宝鼎元年(266)分零陵郡南部置营阳郡,郡治营浦(今道县);分北部都梁、夫夷、昭阳置昭陵郡;同时将湘乡、重安(原钟武)、烝阳3县划入衡阳郡。至此,零陵郡辖6县:泉陵(今冷水滩、芝山、东安地及双牌的一部分)、祁阳(今祁阳县地)、永昌(今祁东县地)、零陵(今广西全州县地)、洮阳(今广西全州、资源县地)、观阳(今广西灌阳县地)。营阳郡辖营浦、营道、舂陵、泠道等4县。
西晋太康元年(280),废营阳郡入零陵郡。永嘉元年(307)置湘州,零陵郡属湘州。东晋永和年间(345~356),析零陵郡复置营阳郡。义熙十二年(417),零陵、营阳二郡属荆州。
南北朝时期,梁天监十四年(515),改营阳郡为永阳郡;陈改永阳郡为营州永阳郡。
隋开皇九年(589),撤零陵、营阳二郡,设永州总管府,区域较零陵、营阳2郡有所扩大,谢沐、冯乘2县从临贺郡划入。大业五年(607),改永州总管府为零陵郡。辖5县:零陵(今冷水滩、芝山、祁阳、祁东、东安地及双牌部分地)、湘源(今广西全州、资源、灌阳地)、永阳(今道县、江永县地)、营道(今宁远、新田地及祁阳部分地)、冯乘(今江华、广西富川县地)。隋末,萧铣改营道县为梁兴县。
唐武德四年(621)废零陵郡,分置永州、营州。武德五年,改营州为南营州。贞观八年(634),改营州为道州。贞观十七年,撤道州并入永州。上元二年(675),复置道州。开宝元年(742),改永州为永州零陵郡,改道州为道州江华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永州、道州。大历二年(767),永州辖4县:零陵、祁阳、湘源、观阳(析湘源县置,今广西灌阳县地);道州辖5县:宏道(原营浦县地,今道县地)、延唐(原营道县地,今宁远县地)、江华(今江华县地)、永明(原永阳县地,今江永县地)、大历(析延唐县置,今宁远、新田及祁阳部分地)。
五代时期,后唐天成二年(927)马殷建立楚国,永、道二州属马氏楚国势力范围。楚王马希范置全州,以潭州之湘川县为清湘县,又割灌阳县为属而治清湘。后周广顺元年(951),南唐灭楚,永、道二州地入南唐。后周世宗时,授周仁逢为武平军节度使兼侍中,“尽领湖南之地”,永州、道州属周仁逢领地。
宋全州领县二:清湘,灌阳,隶荆湖南路。元至元十四年,改全州路总管府,属全州路,明洪武元年为全州府。九年四月降为州,省州治清湘县入,属湖广永州府。二十七年八月属桂林府。领县一:灌阳。清因之不变。
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改全州县,先隶漓江道、桂林道,后属广西省第1区、第8区。1935年将西延分出建资源县。
1949年11月17日解放。1952年资源又与全州县合并,1953年又分出资源县。1959年改称全州县。1971年起属桂林地区,1998年改隶属桂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