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上京遗址国
『壹』 辽上京皇城遗址四个门分别叫什么名字
城址由皇城和汉城两部分组成。平面略呈日字形,城墙全用黄土夯筑,周长8916.9米,残高5~9米。皇城位于北部,是契丹统治者居住区域,也是初筑的皇都。东、南、北 3墙都呈直线,各长约1500米,西墙中段位于小土岗顶部,南、北两端向内曲折,全长约1850米,东、西、北 3墙中部残存有门址,并加筑瓮城,各墙上残存有马面。西墙内的山岗顶部,有一组东向的建筑址,应是早期的宫殿遗迹,在此可以俯览全城。岗下有一大道直向东门,推测皇城最初是以东门为正门。扩建汉城后,城内主要建筑都改成南向,皇城南门改为正门。四面城门内都有大街直通大内宫墙外。大内位于皇城中央部位,宫墙墙基已残毁,大致探明约为长方形,周长约2000米。内有宫殿、门阙、仓库等建筑基址,其中有两座大型宫殿,建筑在高约 4米的台基上。皇城南部有不规整的街道及官署、府第、作坊和寺院基址,其中一座寺院内残存一躯残高 4.2米的石刻菩萨像,传为天雄寺遗址。皇城北部地区未发现建筑基址,应是文献所载契丹贵族搭设毡帐的地带。
汉城位于南部,是汉、渤海、回鹘等族居住区域,其北墙即皇城南墙,东、南、西 3墙系扩筑。墙身较皇城低窄,残墙最高3米,无马面,现已无法探明原有6座城门的具体位置。原来流经城南的小河,经过多次改道,自城西南角穿过东北角,将城内文化堆积层冲刷殆尽,仅余靠近皇城南门的小片地区。
城址附近现存砖塔两座。一座位于城址东南约 3公里的山坡上,俗称南塔,为八角密檐式,残高约25米,尚存7层塔身及塔基,塔刹及檐椽都已塌毁。塔身第1层每面镶嵌高浮雕石刻佛、菩萨、天王、力士和飞天像。塔东南约50米处有辽代开悟寺遗址,此塔当是开悟寺塔。另一座位于城址北约 1.5公里,俗称北塔,为六角密檐式,仅存5层塔身,残高约6米,传为辽代宝积寺塔。
遗址的皇城部分,已划定为重点保护区,20世纪50年代将城内新建的房舍拆除,成为一片草场,严禁兴工动土,从而得到了较好保护。鉴于皇城部分南墙及东南城角已被小河洪水冲毁,1981~1984年间,国家拨款在小河两岸兴建了石块包砌的防洪堤坝,共长2000余米。
『贰』 辽上京遗址是什么时间开始进行的勘查和发掘
1962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对辽上京遗址进行了全面勘探和试掘。2001年辽上京遗址的保护被列为西部大开发文物重点保护项目。2002年,辽上京遗址经过几个月的发掘,皇城南半部分城墙地表以上结构基本清晰。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辽上京进行考古发掘并获重大发现。
『叁』 辽上京遗址的京城是怎么组成的,又是如何布局的
京城由皇城和汉城组成,两城建筑与布局是辽“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政治制度的反映。皇城位于京城北部,是契丹皇族、贵族宫殿和衙署所在地,也是初筑的皇都。东、南、北3墙都呈直线,西墙中段位于小土岗顶部,南、北两端向内曲折,全长约1.85千米,东、西、北3墙中部残存有门址,并加筑瓮城,各墙上残存有马面。西墙内的山冈顶部,有一组东向的建筑址,应是早期的宫殿遗迹,在此可以俯览全城。岗下有一大道直向东门,皇城最初是以东门为正门,扩建汉城后,城内主要建筑都改成南向,皇城南门改为正门。四面城门内都有大街直通大内宫墙外。大内位于皇城中央部位,宫墙墙基已残毁,约为长方形,周长约2千米。内有宫殿、门阙、仓库等建筑基址,其中有两座大型宫殿,建筑在高约4米的台基上。皇城南部有不规整的街道及官署、府第、作坊和寺院基址,其中一座寺院内残存一躯残高4.2米的石刻菩萨像,传为天雄寺遗址。皇城北部地区未发现建筑基址,应是文献所载契丹贵族搭设毡帐的地带。
『肆』 辽都城上京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啊
辽都城上京遗址位于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郊,是辽代最早建立的都城,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伍』 大辽时期的幽州和上京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幽州是北京,上京是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
1、涿郡、幽都府、燕京、大都,隋唐时,蓟城为北方军事重镇。随改幽州涿郡,治蓟城。契丹会同元年(公元938年)改幽州为幽都府,建号南京,亦称燕京,作为陪都。
贞元元年(公元1153年),金迁都燕京,改号中都。公元1272年蒙古忽必烈改号大都。明朝改大都为北平府,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改称北京。
2、辽上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东南郊,林东镇东南,是中国古代契丹政权辽王朝开国皇都上京的遗址。上京是契丹建国之初设立的都城,为辽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辽上京作为辽之都城历经200余年,至元代辽上京逐渐废弃,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较长的草原都城之一,遗存有皇城残墙、雕花柱础及大量珍贵的文物。
(5)辽上京遗址国扩展阅读
保护措施
1961年3月4日,辽上京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辽上京遗址被列为中国西部大开发文物重点保护项目。
2002年,内蒙古人民政府颁布《辽上京保护规则》。
2003年,辽上京博物馆开工建设。
2018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关于对辽上京遗址西城墙外环境整治工程设计方案的请示》(内文物字(2018)12号)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在辽上京遗址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西城墙外环境整治项目。
『陆』 漠北第一古都的辽上京的建筑是怎样的
辽上京遗址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南,为我国辽代都城遗址。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于918年开始兴筑,初名皇都,926年扩建,938年改称上京,并设立临潢府,为辽代五京之首,作为辽之都城历经204年。
辽上京遗址是我国保存最好的古代大遗址之一。辽上京遗址的发现,为系统地研究辽代城市建筑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1120年金兵攻占上京。金将上京改为北京临潢路,至元代上京逐渐废弃。
辽上京遗址南部城墙底宽至少有32米,地表以上高度为10米多。墙体结构为内外3层的版筑结构,特别表现为底部土层薄而密集,越往高处土层越厚,最厚处可达20米左右。由于城体保存尚好,清晰可见筑墙时夯窝的痕迹,每平方米有270多个,十分坚固。
辽上京平面略呈日字形,周长约6400米,城墙均用黄土夯土版筑,残高5至9米。京城由皇城和汉城组成,两城建筑与布局是辽“以国制治旗但,以汉制待汉人”的政治制度的反映。
皇城位于京城北部,是契丹皇族、贵族的宫殿和衙署所在地,也是初筑的皇都。东、南、北3墙都呈直线,西墙中段位于小土岗顶部,南、北两端向内曲折,全长约1850米,东、西、北3墙中部残存有门址,并加筑瓮城,各墙上残存有马面。
西墙内的山冈顶部,有一组东向的建筑址,应是早期的宫殿遗迹,在此可以俯览全城。岗下有一大道直向东门,皇城最初是以东门为正门,扩建汉城后,城内主要建筑都改成南向,皇城南门改为正门。四面城门内都有大街直通大内宫墙外。
大内位于皇城中央部位,宫墙墙基已残毁,约为长方形,周长约2000米。内有宫殿、门阙、仓库等建筑基址,其中有两座大型宫殿,建筑在高约4米的台基上。
皇城南部有不规整的街道及官署、府第、作坊和寺院基址,其中一座寺院内残存一躯残高4.2米的石刻菩萨像,传为天雄寺遗址。
皇城北部地区未发现建筑基址,应是文献所载契丹贵族搭设毡帐的地带。
汉城位于南部,是汉、渤海、回鹘等族居住区域,其北墙即皇城南墙,东、南、西3墙系扩筑。墙身较皇城低窄,残墙最高3米,无马面,原有6座城门。
原来流经城南的小河,经过多次改道,自城西南角穿过东北角,将城内文化堆积层冲刷殆尽,仅余靠近皇城南门的小片地区。
城址附近现存砖塔两座。
一座位于城址东南的山坡上,俗称南塔,为八角密檐式,残高约25米,尚存7层塔身及塔基,塔刹及檐椽都已塌毁。塔身第一层每面镶嵌高浮雕石刻佛、菩萨、天王、力士和飞天像。塔东南处有辽代开悟寺遗址,此塔当是开悟寺塔。
另一座位于城址北,俗称北塔,为六角密檐式,仅存5层塔身,残高约6米,传为辽代宝积寺塔。
辽上京遗物中最精美的当属一个保存较好的石经幢座和半块仰莲雕花石座。
另外,辽上京遗址还发现了近万枚北宋铜钱和数十个体的泥塑人面像。这些泥塑人面像雕塑十分精美,是一批珍贵的艺术精品,代表了辽代工匠高超的工艺水平。
『柒』 辽上京遗址的建筑规模如何
辽上京遗址南部来城墙底宽至少有32米,源地表以上高度为10米多。墙体结构为内外3层的版筑结构,特别表现为底部土层薄而密集,越往高处土层越厚,最厚处可达20米左右。由于城体保存尚好,清晰可见筑墙时夯窝的痕迹,每平方米有270多个,十分坚固。辽上京平面略呈日字形,周长约6.4千米,城墙均用黄土夯土版筑,残高5至9米。
『捌』 辽上京遗址的结构是什么样子的
辽上京遗址南部城墙底宽至少有32米,地表以上高度为10米多。墙体结构为内外3层的版筑结构,特别表现为底部土层薄而密集,越往高处土层越厚,最厚处可达20米左右。由于城体保存尚好,清晰可见筑墙时夯窝的痕迹,每平方米有270多个,十分坚固。辽上京平面略呈日字形,周长约6.4千米,城墙均用黄土夯土版筑,残高5至9米。京城由皇城和汉城组成,两城建筑与布局是辽“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政治制度的反映。皇城位于京城北部,是契丹皇族、贵族宫殿和衙署所在地,也是初筑的皇都。东、南、北3墙都呈直线,西墙中段位于小土岗顶部,南、北两端向内曲折,全长约1.85千米,东、西、北3墙中部残存有门址,并加筑瓮城,各墙上残存有马面。西墙内的山冈顶部,有一组东向的建筑址,应是早期的宫殿遗迹,在此可以俯览全城。岗下有一大道直向东门,皇城最初是以东门为正门,扩建汉城后,城内主要建筑都改成南向,皇城南门改为正门。四面城门内都有大街直通大内宫墙外。大内位于皇城中央部位,宫墙墙基已残毁,约为长方形,周长约2千米。内有宫殿、门阙、仓库等建筑基址,其中有两座大型宫殿,建筑在高约4米的台基上。皇城南部有不规整的街道及官署、府第、作坊和寺院基址,其中一座寺院内残存一躯残高4.2米的石刻菩萨像,传为天雄寺遗址。皇城北部地区未发现建筑基址,应是文献所载契丹贵族搭设毡帐的地带。
汉城位于南部,是汉、渤海、回鹘等族居住区域,其北墙即皇城南墙,东、南、西3墙系扩筑。墙身较皇城低窄,残墙最高3米,无马面,原有6座城门。原来流经城南的小河,经过多次改道,自城西南角穿过东北角,将城内文化堆积层冲刷殆尽,仅余靠近皇城南门的小片地区。城址附近现存砖塔两座。一座位于城址东南的山坡上,俗称南塔,为八角密檐式,残高约25米,尚存7层塔身及塔基,塔刹及檐椽都已塌毁。
塔身第一层每面镶嵌高浮雕石刻佛、菩萨、天王、力士和飞天像。塔东南处有辽代开悟寺遗址,此塔当是开悟寺塔。
另一座位于城址北,俗称北塔,为六角密檐式,仅存5层塔身,残高约6米,传为辽代宝积寺塔。辽上京遗物中最精美的当属一个保存较好的石经幢座和半块仰莲雕花石座。另外,辽上京遗址还发现了近万枚北宋铜钱和数十个泥塑人面像。这些泥塑人面像雕塑十分精美,是一批珍贵的艺术精品,代表了辽代工匠高超的工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