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罗州古城遗址

罗州古城遗址

发布时间: 2021-02-02 04:43:21

❶ 廉江在广东什么地方

廉江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是广东省湛江市代管县级市。

廉江市东西相距79.5公里,南北相距60.2公里。总面积2867平方公里。海域以10米等深线计算,行政区域内的面积达11755公顷。其中浅海面积5343公顷。

廉江是传统农业大县和工业强县,盛产水果,号称百果之乡;是广东40个产粮大县中表现较突出的县级市;是粤西唯一一个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工业类别齐全,尤以电饭煲产业表现突出,其电饭煲产量占全国3成以上,是“中国电饭煲之乡”。

(1)罗州古城遗址扩展阅读:

在廉江境内出土的肩石斧、穿孔石钺、石镑、砺石等文物,证明了从新石器时代起就有人类在廉江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勤劳、淳朴的廉江人民世代相传,辛勤劳动,创造了廉江的历史和文明。

丰背村落遗址,展现了战国时代当地人民生活的风貌;建于公元7世纪的罗州古城,以其仿唐代长安都城的不同凡响的格局,显示了廉江当时盛极一时的繁荣。

新中国成立后,廉江人民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改造山河,艰苦奋斗,辛勤创业,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社会主义建设新成就。

特别是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廉江人民不断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奋发图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工农业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城市化建设和其他各项社会事业日新月异。

1991年,廉江被评为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199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廉江撤县设市。从此,廉江历史掀开新的一页,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逐步从以农村为主向以城市为主、城乡结合上转化,廉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❷ 良垌镇的变迁

在廉江境内出土的肩石斧、穿孔石钺、石镑、砺石等文物,证明了从新石器时代起就有人类在廉江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勤劳、淳朴的廉江人民世代相传,辛勤劳动,创造了廉江的历史和文明。丰背村落遗址,展现了战国时代当地人民生活的风貌;建于公元7世纪的罗州古城,以其仿唐代长安都城的不同凡响的格局,显示了廉江当时盛极一时的繁荣。新中国成立后,廉江人民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改造山河,艰苦奋斗,辛勤创业,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社会主义建设新成就。特别是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廉江人民不断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奋发图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工农业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城市化建设和其他各项社会事业日新月异..1991年,廉江被评为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199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廉江撤县设市。从此,廉江历史掀开新的一页,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逐步从以农村为主向以城市为主、城乡结合上转化,廉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粤桂两省要冲的罗州古邑
廉江地处雷州半岛北部。粤佳边界,扼粤佳两省交通要冲。廉江,古称罗州。始建前,秦属象郡地;汉属合浦县地;晋属高凉郡高凉县地;(南朝)宋、齐,为高凉郡罗州县地;(南朝)梁、陈。为罗州高兴郡石龙县地;隋属高州高凉郡石龙县地。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析石龙县建石城县,属罗州,(注:罗州城遗址在河唇镇龙湖村东侧,面积约6万平方米。此遗址布局有仿唐代长安城的明显迹象。1962年,此城址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时,在县境之西及西南同时建招义、零绿两县。唐天宝元年,招义县改为干水县)此县名即为石城县之始。唐玄宗天宝元年,以濂江河取名,易名为濂江县。南汉,属罗州;宋,太祖开宝五年(972年)废罗州并废濂江、干水县,划入吴川,属辩州(太平兴国五年即980年,改辩州为化州)。南宋孝宗乾道三年(1176年),复析吴川西乡置石城县,属化州;元,属化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属化州府,七年(1374年)属化州,九年(1376年)属高州府;清,属高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至3年,属高州道;民国3年改石城县为廉江县,属高州道;民国9年废除道制,属高州善后处;民国12年属高雷廉钦琼崖罗阳八属联军总指挥部;民国15年八属联军全部覆灭后,属广东南路行政公署;民国25年属广东省第七行政区公署;民国38年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属广东省第十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11月11日,廉江县城解放,属广东南路专员公署;1950年9月,属高雷专区;1952年11月,属广东粤西行政区;1956年2月,属广东省湛江专区;1959年1月,廉江、遂溪、海康(南渡河以北部分)三县合并为雷北县,属广东省湛江专区;1960年11月,雷北县易名为雷州县,届广东湛江专区:1961年3月,撤销雷州县,恢复廉江、遂溪、海康三县。按原县区域分治和归属;1978年9月,属广东省湛江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9月。实行市领导县体制,属湛江市;1993年12月,经国务批准,廉江撤县设市(二类市)。归广东省直辖,并委托湛江市代管。
廉江古近代经济以农业为主,尤其以种植业为主要经济支柱,属于封闭式的自然经济状态。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人民生活较为贫困。传统农业种植水稻、番薯、黄栗、芋头、糖蔗、红烟、黄麻、蔬菜等作物,习惯饲养猪、牛、鸡、鹅、鸭等禽畜。粮食产量较低,但可以自给自足。主要土特产有长山红烟、吉水蒜头、生姜、蚕桑、茶叶、黄红麻等。工业较为落后,主要是陶瓷、铸锅、酱品、爆竹等。到本世纪初。手工业和五匠(木匠、泥水匠、铁匠、蔑匠、石匠)、四坊(磨坊、粉坊、油坊、豆腐坊)兴起,遍布于各村镇。民国元年(1912年),李使悦等4人在安铺镇中大街创办华安印刷厂,揭开了廉江印刷业的历史。民国6年,廉城南街形成了“布鞋生产门店一条街”;民国9年,塘蓬黄叔茂开办刨制烟丝手工业工场;民国11年。太平碗厂开业……到1949年,全县有工业和手工业410户,计有陶瓷、铸锅、炼铁、制糖、碾米、草织、缝纫、船舶修理、烧石灰、烧砖、印刷、制鞋、棉织、制烟等行业。总产值为181万元。廉江物产丰富,具有发展商业的基本条件。但由于交通闭塞,县民多以农为业。商业不振,经济落后。新中国成立前廉江商业比较发达的时期要属民国20~30年(1931—1941年)间,最著名的商品行石岭的红州、吉水的蒜头,安铺的红糖、咸鱼、海味,廉城的药材等。民国26年。安铺经商户达840多户。坐商200多家,行商600多家。廉城的商业也有鞋业、药材等150多户。当年石岭是廉江县的红烟集散地,有隆兴、万合、和隆等烟行10多家;抗战时期,因为道路被毁,从广州湾进入内地的纱布、百货等商品也大量用肩挑手提集售于此,因此盛极一时。此外,青平,塘蓬、石角、良桐等坪镇也逐渐兴旺。当时全县拥有商号600多家,小商贩3000多户。
廉江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各时期有识之士都注重文化教育方面的建设。早期曾建有一批书院,比较著名的是宋代建筑的、纪念文学家苏东坡旅羁廉江时燃松赋诗的“松明书院”;明清期间,邑中士子中科举的迭有出现清朝以来,陆续出现一批文教科技界的知名人士,如经学家邹士操,诗人江慎中,文学家江王泉,金融界学者黄典元等。

❸ 跪求十处风景区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每处不少于200字

廉江历史沿革(南朝至今)
始建前,.秦属象郡地;汉属合浦县地;晋属高凉郡高凉县地;南朝宋、齐,属高凉郡罗州县地。南朝梁、陈,为罗州高兴郡石龙县地。.隋朝,仍属高州高凉郡石龙县地。.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析石龙县建石城县,属罗州,(注:罗州城遗址在河唇镇龙湖村东侧,面积约6万平方米。
此遗址布局有仿唐代长安城的明显迹象。1962年,此城址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时,在县境之西及西南同时建招义、零绿两县。唐天宝元年,招义县改为干水县),此县名即为石城县之始。唐朝武德六年(公元623年),罗州徙治石城县。.唐玄宗天宝元年,以濂江河取名,易名为濂江县。.宋朝,太祖开宝五年(972年)废罗州并废濂江、干水县,划入吴川,属辩州(今化州,太平兴国五年即980年,改辩州为化州)。.南宋孝宗乾道三年(1176年),复析吴川西乡置石城县,属化州。元朝,属化州路。.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属化州府。七年(1374年)属化州。.九年(1376年)属高州府。.清朝,属高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至3年,属高州道。.民国3年(1915年),改石城县为廉江县,属高州道。.民国9年(1921年),废除道制,仍属高州善后处。.民国12年(1924年),属高雷廉钦琼崖罗阳八属联军总指挥部。.民国15年(1927年),八属联军全部覆灭后,属广东南路行政公署。民国25年(1937年),属广东省第七行政区公署。.民国38年(1940年)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属广东省第十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11月11日:廉江县城解放,属广东南路专员公署。.1950年9月,属高雷专区。.1952年11月,属广东粤西行政区。.1956年2月,属广东省湛江专区。.1959年1月,廉江、遂溪、海康(南渡河以北部分)三县合并为雷北县,属广东省湛江专区。1960年11月,雷北县易名为雷州县,届广东湛江专区。1961年3月,撤销雷州县,恢复廉江、遂溪、海康三县。按原县区域分治和归属。1978年9月,属广东省湛江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9月,实行市领导县体制,属湛江市。1993年12月,经国务批准,廉江撤县设市(二类市)。归广东省直辖,并委托湛江市代管。
地理
廉江山水秀丽,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四季如春,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有金、银、铝、锌、锡、锑和花岗岩、石灰岩、玄武石等20多种,其中银矿和花岗岩蕴藏量名列广东前茅。全市宜林宜果牧丘山地153万亩,山塘水库2800多个,九洲江贯穿市境西南89公里,全市可开发利用水域面积16万亩。境内双峰嶂为湛江市最高点,海拔382米。全国闻名的鹤地水库,山清水秀,储水量达12亿立方米,水面积122平方公里,有“人造海”之誉。董必武、邓小平、陈毅、郭沫若等国家领导曾莅临考察并予题词。由鹤地水库引流出去的雷州青年运河灌溉了遂溪、雷州、吴川和湛江市区。
[编辑本段]交通
廉江地理位置优越。道路基础建设好,交通发达,已形成公路、铁路、海运、空运门类齐全和相互配套的交通体系。黎湛线和广茂线在市内文汇后,向南联接湛江大港口,更突出了廉江交通大动脉和出海大通道的地缘优势,与国内外往来十分便利。交通工具也有长足进步,运输能力增强。
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国道325线和207线穿过全境,全长81公里。省道3条,全长93公里。由此把廉江城乡公路网与广东和全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八五”期间,廉江共投入公路建设资金4.3亿元,对公路进行大规模的改、扩建,不断提高公路等级水平。到1995年底止,公路总里程达1592公里,其中:一级公路16公里,二级公路13公里,三级公路52公里,四级公路683公里,等外公路1192公里。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56.2公里。全市23个镇和356个管理区都通汽车。镇与镇之间的公路等级都达到四级以上水平。随着工业大道、南北大道、罗州大道的建成通车,以市区为中心,以国道和省道为骨架向各镇辐射的公路网络已初步形成。
公路运力具有较高水平,省内外客运交往日益增多。截至1995年底,全市拥有机动车辆3.38万辆。其中大货车4100辆,大小客车600多辆。目前,市区长途客车每天开往各大中城市有:5—8个对开班次往返广州,8—10个对开班次往返深圳,4~6个对开班次往返珠海,3—5个对开班次往返海口,3—5个对开班次往返北海。往返湛江的客车每隔20分钟对开一个班次。往来各镇的客车更是络绎不绝,从早上6点到晚上6点都有客车行驶。廉城至安铺镇、至化州的客车行驶时间较长,早上4点多钟和晚上9点多钟仍有客车开注。
铁路形成枢纽。优势越来越显著。辖区内的河唇火车站是粤西地区的重要铁路枢纽,黎湛和广茂两大铁路干线在这里汇合。境内铁路线长62公里。沿线设火车站8个。专线铁路4条,是广东省铁路沿线设站和专线铁路最多的县市之—’。黎湛铁路从广西黎塘至湛江,是目前大西南最重要的出海通道,计划“九五”期间将其改建成双轨铁路。广茂铁路从广州到茂名,连接原有的河唇至茂名铁路,成为广东省内运输大动脉。国家已计划修建河唇广西北海铁路,连接昆明南宁一北海铁路,构成华南一西南铁路干线。这样廉江就处于三大铁路干线文汇点,成为华南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铁道部门还规划在此建设一个拥有编组站、机务段、大型货场的河唇枢纽站。廉江所具有的这种铁路枢纽优势已被国内外所关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有识之士纷纷前来投资置业,许多“外向型”工业源源不断在这里聚集,带动了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海运发达。廉江市区距湛江港仅60公里,有铁路和公路紧密相连。湛江港已与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是廉江走向国际市场的主要出海通道。此外。廉江在北部湾畔沿岸还拥有安铺、营仔、龙头沙等3个天然良港。目前。港口吞吐能力90多万吨。拥有运输船140艘,总吨位0.;万吨。龙头沙港新上的一个3000吨和两个;000吨级泊位正在加紧建设。安铺港历史悠久,海运十分紧忙:,曾经有过每月从该港开往广州、海南、东兴、北海及越南的海防、西贡等地航班多达108个航次的纪录。
航空便利。廉江市区离湛江飞机场50多公里,每天都有客车穿梭往来。市区各大宾馆、旅社均设有多个民航售票代办处,购票乘机十分方便。目前,湛江机场已有直通广州、深圳、香港、海口、北京、上海、长沙、珠海、昆明等大中城市的航班。
今后,随着廉江通往北海和大西南铁路铺通,黎湛铁路复线建成,325国道扩建升级,连接广湛高速公路纵贯廉江腹地的石平线一级公路修通,区域经济联系和国内外贸易将更加密切。廉江市区作为粤佳边境商贸中心和广东通往大西南交通要冲的地位愈加突出。加上市区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九洲江环市区北面穿流而过;大型水库鹤地水库坐落在市区东北部的河唇镇上,距离市中心仅13公里,其得天独厚的水源是周边城市(如湛江市区、东海岛、雷州市、吴川市、北海市)所缺少的。同时,城市新区扩展潜力也十分巨大,城区规划控制面积可达160平方公里,而且大多利用台地、低丘,很少占用农田。地势平缓,土石方工程量小,地基承载力大多为15吨/平方米左右,地下水位深度4米,地壳稳定,地震基本烈度6度以下,历史上还未有过破坏性地震的记载。廉江集优越的水源条件、巨大的城区扩展潜力、发达的铁路和港口等经济发展硬件于一身,实属国内少有,这些条件必将使廉江成为湛江港口发展战略中最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
[编辑本段]经济发展
近几年来,廉江市根据自然区位特点,把全市划分为沿海、中部、山区库区三个经济区域,采取了市级抓名牌,各镇抓特色,村户抓模式的战略措施,实行分类指导、层次推进。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优化,基本形成了红橙、香蕉、龙眼、荔枝、红杨桃、茶叶、速生林和罗非鱼、对虾、生猪、北京鸭、广海鸡等产业化基地,一品木业、安泰生物、佳鸿水产、茗皇茶、梅占茶等一批集约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初具规模,成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以卷烟、建材、食品、机械制造、印刷、皮革、服装、工艺品、高岭土精选、纺织、家电、陶瓷为地方特色的工业在改革中持续发展,全市有200多种产品获得部、省、市优质产品称号,畅销国际市场。外贸出口创汇名列湛江各县(市)区的前列。
改革开放以来,廉江市广泛开展对外经贸活动,先后同国内的28个省、市和40多所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进行了合作,与港澳台同胞以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长期贸易关系。廉江将以更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优美的环境.
[编辑本段]廉江旅游
廉江境内山脉叠连,河流交错;山塘水库如繁星闪烁;奇峰怪石,不胜枚举。人杰地灵,古迹悠在。青山绿水,景点众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大部分尚待开发。
廉江市山清水秀,风景秀丽,历史形成的自然景观有“石城八景”,即建山叠嶂、崎岭重关、双溪拖练、三合温泉、文峰耸翠、石室堆琼、龙湖古州、松明石井。
干百年来,生息在这块土地上的劳动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也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河唇龙湖的唐朝罗州故城遗址,残垣犹存,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长山鲫鱼塘大坝革命纪念地——粤桂边纵队成立大会旧址,是缅怀先烈和教育后代的革命圣地。明朝以来,文人墨客先后评定和考证过的旧志八景有:谢建烟晴,崎岭重关,双溪拖练,三合温泉,文峰耸翠,石室堆琼,石城环绕,望恩雨露。还有罗州四景:建山览秀,石门阅海,松明怀古,东林憎话。这些古迹名胜依旧风姿卓约,成为廉江旅游资源中的瑰宝。
山嶂、水库、海滩、花岗岩、红树林被誉为廉江旅游资源中的“五朵金花”。就是这“五朵金花”把廉江装扮得格外娇娆,形成了鹤地水库、双峰嶂、龙营围、长青水库、高桥红树林等极具综合开发价值的大型风景旅游区。这些景区的自然景观极富浓郁的南国山光水色,令游客流连忘返。
群山环绕的鹤地水库是广东省三大水库之一,由其引发和哺育的雷州青年运河闻名全国。水库面积140多平方公里,汇水面积达1440平方公里,号称“人造海”。极目远眺,天水茫茫,美称“鹤湖烟雨”。其两岸青山似黛,湖水如蓝。几十座形状各异的小山有如几十颗仙女散落湖中的明珠,把鹤湖点缀得更加绚丽多彩。库坝是全国闻名的土坝水利工程,工程结构独特,宏伟壮观。不少伟人来到这里,留下不朽的墨迹,有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雷州青年运河”真迹、董必武的题诗、文学巨匠郭沫若挥毫题写“青年亭”的匾,此外还有陈毅元帅夫妇亲手种植的云杉——元帅柏。水库上游,两座大桥横跨两岸,适如双虹出海,著名的三合温泉就坐落在库区中部。80年代初,这里已是国家滑水队员每年的冬训场。游客可下水畅泳,·可飞舟冲浪,可登上青年亭,饱览湖光山色,以激发诗情画意,又可选择一处清幽之畔垂钓,享受大自然的赐赠。这里不仅发展水上运动条件得天独厚,还是参观、游览和避暑休闲的好地方,宜开发为“鹤湖风景区”。
石岭镇地处廉江市中心腹部,东经110°,北纬21°,东连吉水、石城镇,南连新民镇,西连石颈、雅塘镇,北连塘蓬、禾寮镇,距廉江市城区16.5公里。镇行政区域面积255平方公里,管辖24个村委会和2个居委会,全镇共有332条自然村,总人口近11万人,其中墟镇常驻人口3万人。每逢农历初二、五、八为墟日,日成交额80多万元。镇辖区内有国营农林场各1个。
石岭属低丘陵地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为1700毫米,年均气温22.8度,阳光充足,雨水充沛,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地下有花岗岩、石灰岩、河沙、瓷土、高岭土等20多种矿产资源,据勘测花岗岩、石灰岩可开采100年以上。
石岭镇交通发达,西通325国道,距广西北海市150公里,北距广西玉林市139公里,南距湛江港和湛江民航机场70公里。省道遂(溪)六(深)线贯穿全镇,是两广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该镇在廉江市委市政府工业强市战略强劲东风的驱动下,镇委镇政府以地方发展为已任,充分利用本镇的资源和优势,加快工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全镇经济发展迅猛,综合实力不断提高。2004年全镇工业总产值89951万元,通过发展壮大,国内、港台商人以及美国企业等前来投资办厂。目前,石岭镇工业企业门类多,品种全,现已形成木制家具、制衣、塑料、家电、金属工艺制品、机械制造、花岗岩板材、异型石材石雕工艺、建筑材料、轻纺、造纸、纸箱包装、食品加工等一系列工业体系,集体、民营、股份合作、外商独资等各性质工业企业有500多家,沙塘工业区、十里工业走廊、武陵工业区已初具规模。其中家具、家电、石材工艺成为该镇三大优势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近年来到该镇投资和合作的企业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家具、石材工艺、金属工艺等主要产品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此外,镇内还有发电厂、水泥厂、木片厂等和台商独资企业。
石岭镇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农村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大搞开发性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开发商品生产,农业朝着高效,优质、高产的“三高”方向发展,出现了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结构合理,效益显著的新格局,红橙、荔枝、龙眼、香蕉、花卉、蔬菜(外运菜)、红烟、淡水养殖、畜禽养殖等各类生产基地不断崛起,目前该镇拥有全廉江市最大连片红橙生产基地、最大肉猪生产基地、最大珍贵花卉繁育基地、最大桉树种苗和原木基地以及全市第一个接待外国游客团体镇和接待农业生产观光人数最多镇。2004年,全镇农业总产值为37058万元,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逐年提高。
石岭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较快。全镇有中小学校33所、教职员工800多人,在校学生2万多人。1995年,石岭镇“两基”工作经省验收达标,1996年被评为湛江市尊师重教先进单位,至今有7所中小学校被评为湛江市双优学校,石岭中心幼儿园被评为湛江市一级幼儿园。近年来,学校素质教育、快乐体育园地和教师安居工程为远近所瞩目。
石岭镇1995年被省定为全国十二个农村社区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试验区之一,1999年4月份经中央、省、市派员验收,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特别是农村改厕4400多户,推动了粤西农村卫生工作的进程。石岭医院被省评为“甲等医院”,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千家万户。
近年来,石岭镇党委政府提出“工业强镇,农业稳镇,商贸活镇,科技兴镇、依法治镇、诚信立镇”的发展战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三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全镇各项事业蒸蒸日上。镇多次被评为湛江市和廉江市先进党委、标兵党委、先进镇。几年来,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央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国家农业部、国家民政部、国家教委、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以及省、市各级等有关领导前来指导工作。
石岭镇区位的优势,丰富的资源、稳定的治安、优美宽松的环境,优惠的政策,良好的服务是国内外投资者创业的天地、发展的良机。特别是最近石岭镇委镇政府提出了把石岭镇打造成为工业重镇和经济强镇以及把石岭镇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的中心城镇的两大目标,将会为该镇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一新的契机。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新一届石岭班子的领导下,热情好客的石岭人民将更加热情地欢迎海内外各界宾朋好友、有识之士前来观光考察,投资兴业,大展鸿图,共铸辉煌。
农业特色
石岭镇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农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大搞开发性农业,开发商品生产,农业朝着高效,优质、高产的“三高”方向发展,出现了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结构合理、效益显著的新格局,红橙、荔枝、龙眼、香蕉、蔬菜(外运菜)、红烟、淡水养殖、畜禽养殖等各类生产基地不断掘起,各类种养专业户1000多个。农业由传统型向现代“三高”型转变,由分散经营向集约科技型转变,走出了一条“山上搞种养、山下搞加工、山外搞市场”的发展路子,把种、养、加工、流通结合在一起,逐步使石岭由一个贫困落后的传统农业山区镇发展成为新兴的多元化城镇。
珠海的风土人情
当然,这里也有门庭若市、车水马龙的地方。那天来到著名的拱北,这里因与澳门交界而出名,宽阔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座气宇轩昂的建筑,高大气派的门头上,悬挂着四个巨型厚重的大字——拱北口岸,庄严肃穆,象征着国家的威严!大字下,广场上,行色匆匆的人们纷纷拖着一个钢管折叠小车来回穿梭着,耳朵里灌满了刺耳的车轮与水泥地的磨擦声。他们一色的黝黑皮肤、矮小个子、身着休闲衣。一看便知是些本地人。珠海的朋友介绍说:他们利用两边的关税差价,以及政策许可,赚一点差价钱。靠近这里的莲花路就是这些商品的集散地,因此,莲花路也是珠海最著名的小商品一条街。这里商店林立,人流熙来攘往,热闹非凡。不过大型、高档的商品,主要还在香州一带。

当然,这里也是酒肆繁多,莲花路附近聚集了全国各地的名点小吃。珠海百分之九十的人口都是当年建立特区时,从全国各地聚集而来。他们来自天南海北,饮食及生活习惯大项庭径。因此,东北饭店、四川火锅、兰州拉面、湘菜馆、河北面馆等比比皆是。我们吃厌了本地的粤菜后,特意赶到这里品尝一下北方菜及川菜的麻辣,竟有种吃到家乡菜的感觉!

在莲花路的中央,排着一排户外休闲吧。很是新颖、艺术。主要是些台湾小吃,粤式煲仔,还有热饮、咖啡等。逛累了,喝点咖啡、吃点小吃,小憩片刻,欣赏一下来来往往的美女酷哥,也是一种享受!
襄阳区始建于西汉初年,以县治位于襄水之阳而得名,辖汉水以南、中庐县以东、县以北的地区。
武帝时属荆州刺史部南郡。
王莽 时曾一度改称“相阳”,东汉光武帝时恢复原名,仍属荆州南郡。献帝初平年间,荆州刺史刘表移州治于襄阳城内。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控制了南郡北部,置襄阳郡,郡治在襄阳城内。
曹魏、西晋 时,仍属荆州襄阳郡。东晋时,因雍州(今陕西一带)人避难流入襄阳等地,为安置流民,孝武帝于太元十四年(389年)以襄阳为中心侨置雍州。
南北朝 时期,宋元嘉二十六年(449年),划出荆州的襄阳、南阳、顺阳、新野、随等五郡为侨置雍州的实土,州治在襄阳城内。南齐沿仍。梁朝时萧祭以襄阳降西魏,西魏改称襄州,置总管府。本县属襄州总管府襄阳郡。北周沿仍。
中华民国2年,直属湖北省政府。3年,属湖北省襄阳道。16年废道,县直属于省。17年,属鄂北行政公署。21年,属湖北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25年,属湖北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其间,1930年7月至1932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黄龙一带(县内其它地方为国民党统治)建立襄阳县苏维埃政权,属鄂豫边苏区领导。
1948年1月,襄阳县爱国民主政府成立,属桐柏行政公署第三专署及汉南办事处。1949年2月,属湖北省襄阳行政区专员公署。
襄阳城地处汉江南岸,与北岸的樊城隔江相望,是襄樊市委市政府机关所在地。它三面环水,一面靠山,不仅是历代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更是一座古今闻名的军事重镇。因城墙坚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称。自东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上下3000年,襄阳一直是群雄角逐的重要战场,战争的硝烟不断弥漫在它的上空。如今,这里尚存许多军事遗迹。襄阳城始筑于汉,唐宋年间改为砖城,增设垛堞,新建城楼。明洪武年间重筑,并在城的东北角新添一段城墙,取名新城。全城7322周年米,原有6座城门,分曰:阳春、西城、临汉、拱宸、震华。每座城门设有瓮城或子城,城四隅设有角台,沿线分设敌台和烽火台,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城墙最低处7米,最高处11米。

襄阳城六门城楼高耸,四方角楼稳峙,王粲楼、狮子楼、奎星楼缀十里城垣,与鼓楼(昭明台)、谯楼相映生辉。整个城池和谐地融为一体。

环绕襄阳城的古护城河是古城美景之一。它宽度180米以上,最宽处超过250米,是我国最宽的护城河,现被原样保存。绕城泛舟而游,但见城垣高筑、垛堞处处;垂柳掩映、灌木葱茏,仿佛置身于画中,美不胜收。

襄阳城是湖北省重点保护单位。

襄阳城每座城门外又有瓮城也叫屯兵城。

万历四年,知府万振孙为六门首提雅称,分别为:阳春门,文昌门,西城门,拱震门,临汉门,震花门。因西门是朝拜真武祖师庙的必经之路,故又称为“朝圣门”。

襄阳城在明清时,古建筑较为完整:六门城楼高耸,四方角楼稳峙,王粲楼,狮子楼,奎星楼点缀十里城郭,金瓦琉璃,高墙飞檐,煞是壮观,整个城池都和谐地融为一体,给人以古朴典雅的感受。襄樊市政府近年来下了很大功夫修复古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持了襄阳古城墙古朴的原貌。

襄阳城北、东、南由滔滔汉水环绕,西靠羊祜山、凤凰山诸峰。城墙始筑于汉,后经历代整修,现基本完好,墙体高约10米,厚1.3—1.5米,周长7.4公里,

据山临水,蔚为壮观,明人李言恭诗赞“楼阁依山出,城高逼太空。”城下环以护城河,平均宽度180米,最宽处250米,人称“华夏第一城池”。整个襄阳城布局严谨,形势险要,自古誉为“铁打的襄阳”。

这里城墙坚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固若金汤,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美称。城墙始筑于汉,时兴时废,保留至今的是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重筑的新城。全城周长7322米,原有城门6座,横匾于书阳春、文昌、西成、临汉、拱宸、震华6个城门名。每座城门设有瓮城或子城,城四隅设有角台,城墙沿线分设敌台和烽火台,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

襄阳城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地处湖北省北部,汉水中游。《汉书·地理志》谓:“襄阳位于襄水之阳,故名。”战国时楚置北津戌,始为军政重邑。汉时置县,三国时置郡,此后历代为州、郡、府治所。汉唐两代,襄阳城处于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荆州记》载:东汉时襄阳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城南一带号称“冠盖里”。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刘表为荆州刺史,将州治从汉寿迁至襄阳,使襄阳城由县级治所一跃升为京城以下州的首府,地辖今湖北、湖南两省及河南、广东、广西、贵州等省的一部分,成为当时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唐代襄阳城为山南东道治所,辖区扩及今陕西、四川的部分地区。明末李自成攻占襄阳城,并在此建立国家政权,自称“新顺王”,改襄阳为襄京。1950年5月1日,襄阳与汉水对岸的樊城合为襄樊市。

❹ 化州古墓出土什么多

石龙胜迹位于州署前(今市府大楼前)。《太平寰宇记》说在“州南三里石龙岗上”,即指此(北宋以前州城在旧城岭,故石龙岗在州南三里)。石龙胜迹不知几许年代就已存在,南朝梁置石龙县、石龙郡取名由此。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辩州改称化州,亦取“龙能变化之义”,故名化州。古石龙岗上有石器出地面,形似龙首,有石潜江中,称龙尾。龙首有石窍通江底,气激则鸣,声似鹅鸣而更洪亮。有时喷沙,晶莹洁白。古人不明这种现象发生的科学道理,觉得怪异。有人说石龙是灵物.呜则吉祥。明景泰七年(1456年)石龙鸣三日,杨一清诞主于州署,后来成为正德、嘉靖两朝名臣,位至宰相。崇桢间州守赵仕锦在此开石龙井,复建亭立碑。有人说鸣则不祥,引来灾异,故用铁镬、石块堵塞石窍,建鼓楼以镇之。明末瓦砾泥土逐渐堆积。入清以后,井平穴废。但石龙则仍存在,被埋在地下,深约3米。古八景宝山积翠、立石中流、鉴水飞帆、骊珠波光、千秋夜月、龙岗盘石、凤井鸣泉、登高野色为古八景。八景有的因景物变迁。已非昔日景点;有的则因建设被毁,不复存在。 化州石龙郡遗址今何在?在化州城东面的旧城岭上,有一道断断续续的"回字"形旧城基和一道亘于城前的黑混城,这里就是梁置的石龙郡县故址,也是隋大业前罗州治所在地.1980年,国家博物馆人员到这里考古调查,证实了石龙故址在县东三里的旧城岭上.据《化州县志》记载:石龙古城"在县东三里大芬坡".其实,大芬坡是城前一大坡平岗的土名.旧城岭也是一块平岗,高约12米,西面紧靠鉴江,罗江的汇合处.石龙古城,坐北向南,其板筑夯土,城基大都犹存.经实测,石龙古城,东起滨江佬村,西至桄榔山,南过黑泥城,水靠大德岭.今丝绸厂的前门外,便是当日古城的高门楼.古城东西宽330米,南北大300米,周长1260米,总面积11.4万平方米,公元570年,陈朝调冯宝任石龙太守,册封冼夫人为石龙夫人,其地点就在这里.冼夫人和冯宝一家人在这里生活的时间很长,当时的石龙古城,景色秀丽,市井繁华,弦歌闻于百里外."今天,石公岭古码头,榕树湾古流口和古道,跑马场,停马场遗迹还依稀可见.宋绍兴三年(1133)郡守李丹于河西筑城(即今之化州城)比之罗州古城大约要晚500至600年.当年城址从河东迁于河西,"飞梁就树"的传说一直流传下来.丽山 又名尖岗岭,古称为“化州之镇山。”秀丽直立,高215米,位于城区北15公里处。登高远望,西北群山连绵,像大海碧波起伏;东南平原无垠,村落与田畴交错。丽山有一奇,每当天寒霜冻,此山左右无霜,农作物不枯萎。丽山石景蔚为大观。石室:位于山顶之东南侧,深12米,宽15米,可容数十人席坐,为游客憩息之所;石井;又名“一杓泉”,位于山顶西面,井探45厘米,长50厘米,宽33厘米,井壁及井底均为花岗岩石,此井终年不枯,水清如镜;石洞:位于南侧山坳,洞深不可测,当地群众称为“仙人洞”;石溪,在仙人洞下,长20米,只闻水声,不见流水,称为“石底流泉”。此外,还有石台、石塔、石林、石床、石碟、石砚等,酷似物状,都是好景观。中火嶂 位于广东省化州城西10公里的石湾区境内,连绵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348米,山石壮观,景色幽野,风光殊绝,如天上人间,被誉为粤西形胜,南国名山。
折叠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化州市人多地少,2008年底全市土地总面积235644公顷,实际利用情况是:农业用地202778公顷,其中耕地面积68788公顷,园地面积4297 公顷,林地面积79036公顷,牧草地5公顷,其他农业用地11915公顷。建设用地24116公顷,其中居民点与独立工矿用地面积20763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097公顷,水利设施用地2256公顷;未利用土地8841公顷。土地资源利用的总体特点是:农业用地量多,占土地总面积的86.1%,但人均耕地少,只有0.855亩;因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各类用地分布不够平衡,尤以耕地、林地和园地比较明显。南部的长岐、同庆、南盛、东山等镇(街道办事处)耕地较多,而园地和林地相对较少;北部的文楼、平定、播扬等镇则林地和园地面积较大,是林业和水果生产基地;由于土地开发历史悠久,利用率比较高,达96.2%,后备资源缺乏,只有不到土地总面积的3.8%。全市耕地总面积69055公顷,其中水田占72.2%,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的冲积平原、丘陵谷地及缓坡地上。水稻田耕作层大多小于30厘米,土壤呈酸性反应。水田除大多数种植早晚稻冬薯等粮食作物或冬种蔬菜等经济作物外,有部分早造种花生等经济作物,晚造种蔬菜及冬种番薯。旱地主要种植花生、甘蔗、红麻、蚕桑、黄豆等经济作物,秋种番薯、黄豆等作物。
土壤资源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全市自然土土壤12.17万公顷,水稻土面积3.98万公顷,旱坡地土壤5776公顷。自然土土层深厚,土壤比较肥沃,热带和亚热带果树、林木都生长良好,但西南部和东南部属热带气候,橡胶、蔬菜、胡椒生长比化北好,松树在化北、化中生长较为茁壮,在化南和东南生长则较幼弱,由南到北局部地区都种有速生丰产桉、橡胶、胡椒等。耕地复种指数242.4%,且单产高,冬种面积大。稻谷产量在平均水平以上的水稻土面积为64.9%。这些水稻土除粘土田外,土壤质地都在中壤至重壤,保水保肥性能好,水热状况能满足水稻生长要求,而且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肥力高。
【水资源】化州市雨量充沛,水系广,水资源丰富。全市平均年降雨深1833.8毫米,折合水量43.1亿立方米。全市平均年径流深777毫米,折合径流量18.3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深1138毫米,折合径流量26.8亿立方米。最少年径流深621毫米,折合径流量14.6亿立方米。按平均年径流量计,境内地表水资源为18.3亿立方米。若加过境37.3亿立方米客水,化州市地表水资源为55.6亿立方米。
化州市境内河流基本上属鉴江水系,其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89.9%。主要河流有9条,即鉴江、罗江、陵江、清湖河、中垌河、官桥河、石湾河、三丫江、塘河。鉴江在市内的最大支流罗江,自北向南至化州城区汇入鉴江,罗江在市境内的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65.8%。根据化州市境内河川径流分布和河流天然落差,对全市各河流分段计算,全市境内水能理论蕴藏量为4.2万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为2.2万千瓦。至2008年止,全市已开发利用水能尚不足万千瓦。此外,化州市地下30米以上浅层地下水蕴藏总量为4.01亿立方米。地下水水质受人为污染较少,水质良好,适宜人畜饮用。化州市现已发现的饮用天然矿泉水主要分布在塘岗岭、石湾区等地。塘岗岭饮用天然矿泉水是目前广东省矿泉水出露范围较大的矿泉水产地之一,经多次取样分析其化学成分稳定,有益元素含量齐全,完全符合饮用天然矿泉水的国际标准,单井日开采量可达440吨以上。地热水出露的温泉位于那务镇新时代陵江江畔,泉水清澈透明,无色、无味,温度在40~60℃之间,PH值8.8~9.12,水中阳离子以钠离子为主,阴离子以重碳酸根为主;矿物含量高除含有与一般地下水相同的常量化学成分外,还有硫化氢、偏硅酸、氟、溴、碘、铜、铅、锌、锶、钾、镍、砷、钦、铬等微量元素及特殊成分,其中硫化氢、偏硅酸、氟含量均达到医疗热矿水命名标准。
【矿产资源】化州市已初步探明的矿种有31种,矿点280多处。金矿、银矿、钛铁矿、磁铁矿、褐铁矿、硫铁矿、铅锌矿、石灰石、花岗岩、大理石岩、钾长石、云母、锆英石、石英石、叶腊石、绿柱石、铌钽石、滑石、水晶石、冰洲石、砖用粘土、瓷土、高岭土、河砂、矿泉水等储量较丰富,钼矿、铜矿、锰矿、独居石、辉长石、石膏矿、泥炭土、锡砂矿等也有一定的储量。石灰石储量约在800亿吨以上,其中文楼镇白石储量约400亿吨,石灰石含艚高达58%,碳酸钙含量99.8%,纯白度大于93%,密度2.85克/立方厘米,高品位在国内极为罕见,除作生产水泥、石灰、石米的原料外,还可深加工成复粉、双飞粉和重质、轻质碳酸钙,广泛用作造纸、橡胶、塑料、涂料、医药工业、化妆品、去污粉等多种产品生产的原料,现石灰石年产50多万吨。平定钛矿储量780万吨,位列广东省第一,伴生锆英石、磁铁矿,钛精矿品位一般为48%~50%,现年产量10多万吨。铁矿储量约200多万吨,铁矿石经精选后含铁量可达56%以上,年产量3万多吨。花岗岩出露面积250.9平方公里,混合花岗岩出露面积415.8平方公里,已探明总储量约20亿立方米。该矿种类繁多,且质地优,耐酸,耐碱,耐风化,比重大,硬度高,抗压强度大。其中丽岗镇的花岗岩,以质优驰名,石英二辉二长闪岩、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被国家建材工业部以“黑珍珠”命名。现全市花岗岩年开采量130多万立方米。官桥丰村铅锌矿查实C级储量矿石量为151.3万吨。粘土矿储量超过10亿立方米。高岭土储量约500万吨以上。主矿区新安大坡高岭土,新安镇高岭土可开采面积50平方公里,自然白度高,开采条件好,自然白度高,质地优良。矿钾长石储量约50多万吨。
【植被和生物资源】化州市光、热、水资源丰富,四季常青,动植物种类繁多。植物资源有1900多种。植被以常绿季雨林、马尾松林、稀林灌木草坡、桉林、竹林、橡胶林、化橘红以及龙眼、荔枝、芒果、木菠萝、柑橙、菠萝、香蕉等水果和水稻、玉米、番薯、花生、大豆、疏菜、糖蔗、蚕桑、黄红麻等农作物为主。化州市是全国最早和著名的北运菜产销基地、桑茧生产基地、优质黄红麻种籽生产基地和广东省商品粮生产基地、广东省冬种玉米基地、广东省糖蔗生产基地。北运及出口蔬菜年种植面积最多达1.4万公顷。全市有林地面积8.19万公顷,除有2万多公顷的速生丰产桉树林以及大片的松、杉、橡胶林外,还有水松、格木、赤藜、红车、鸡毛松、箭毒木、白木香、赤楠、铁力木、白桂木等国家Ⅰ、Ⅱ、Ⅲ级保护植物以及见血封喉等珍稀树种。化州市是全国水果百强县,具有适宜热带、亚热带水果生长的良好条件,广东省在农业区划中把化州划入早熟荔枝、龙眼生态的最适宜区。全市有龙眼、荔枝、香蕉、芒果、菠萝蜜、地菠萝、柑橙、柑桔、石榴、杨桃、黄皮等热带、亚热带名优水果面积4.95万公顷。化州橙果大汁多、酸甜适中,蜚声中外。“红阳牌”红杨桃、番石榴、无核鸡心黄皮,“名富牌”番石榴、红杨桃,“绿蕉牌” 和“绿士牌”绿色香蕉等,多次获得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和“中华名果”称号。化州特产化橘红,是中国名贵的中药材之一,素有“南方人参”之称,化痰止咳、健胃行气等功效神奇,明清两代被列为宫廷贡品、御用药物,现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以其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橘红系列药品、保健品,畅销全国各地,远销东南亚及欧美等地。2008年底,全市化橘红种植面积0.2万多公顷。笪桥黄瓜也是化州著名的土特产。
动物资源有500多种,有黄猄、果子狸、金头龟、山瑞、水獭、穿山甲等珍贵动物。[2]
折叠编辑本段景观山峦
中火嶂巍峨险峻,登山张望,东方白练飞舞,南面水天一色,西侧烟波万顷,北地群山起伏。这幅天然画卷,以其非凡的魅力和动人的神韵,震撼着游人的心灵。怒放的桃金娘是中火嶂的一大奇观。深春之时,登山而望,满山的桃金娘树郁郁葱葱,枝上鲜花姹紫嫣红,重重叠叠,置身其中,于万花簇拥间恍如进入桃源仙境。由于毗邻南海,山高林密,山间常见云海,云海形成之际,狂云怒飞,铺天盖地,满目青山瞬间为云雾吞没。中火嶂的水色亦美。仙人潭风光旖旎,景色优美,两岸青山连绵,田园泛绿,村舍井然,秋高气爽时潭水清澈,云影徘徊,一派乡野风情。龙潭西侧,有古榕三株,江中绿水悠悠,波光返照,树下江风徐来,于此小憩,乐趣无穷。
折叠编辑本段人文兴建
化州市
中火嶂在我国历史、军事、文化上有着显赫的地位。南朝宋代,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巾帼英雄的冼英曾在这里行兵布阵,对抗分裂势力,有力的促进了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宋代文人苏辙、范祖禹,明末才子陈鉴、民国李宗仁等都曾经登临此地,留下壮丽诗篇。琉璃泉在化州市新安镇,有一口古老的水井,名叫“琉璃泉”。古往今来,泉水流不断,观泉的游客也不断。据《化州县志》记载:琉璃泉坐落栈道旁,是路边过关的旅客饮马憩息的好地方。明崇祯年间,乡民壁土建庵于此,取名“琉璃庵”,文人墨客常会聚这里赋诗品茗。一郡城清宫遭难出逃到此,化法名善果,隐于庵中,削发当了和尚,收小和尚五名作伴。他率众在崖下挖凿了“琉璃井”,摘叶作茗侍待行人。古人曾为此泉写下了“茗饮一盏赛新罗”的诗句。自此,“来试名泉一勺甘”者蜂至。 琉璃泉水清如琉璃,它久旱不渴,比常水重5%,且久存不腐,即使没有煮过,饮食也甘。用琉璃泉水泡本地出产的榕树茶,茶色黄亮,香气清幽,滋味醇厚,如饴似酒。附近一山村,老百姓常饮此泉,长寿者甚多。宝山公园位于今化州城区中心的宝山上,古为八景之一的“宝山积翠”。1964年辟为烈士陵园,1984年改建为宝山公园。面积约25000平方米。公园正门在东面的陵园路口,有石阶登山顶。山顶有革命烈士纪念碑一座,山四周有景仰、橘香、积翠。龙吟等亭;环山路两条,旁设石台、石凳,供游人憩息。广植花草树木,浓荫夹道。登山可览城区全景,是城区游览的好去处。清风楼位于市府大院后背最高点的古城墙上。始建于唐代,数易楼址及楼名。唐名观风台,宋名清风楼,元名观风楼,明复称清风楼,清同治年间重建,改名魁星楼,后通称清风楼。1992年重建,一座两层,高1l米。登楼眺望,古时能饱览“枫林树色依天外,茅屋鸡声隔化州市
水东”的荒郊景色,而今则是“三江六岸桥相接,车似流水人如龙”的繁华景象了。化州孔庙又叫文庙,位于化州市的宝山南侧,面向南兰,宏伟壮丽,是当代有名的古建筑。孔庙原为化州古镇的文教中心,它包括崇圣祠、明伦堂、乡贤祠、名宦祠、和石龙书院等建筑群体。这些建筑群体分布于宝山之南,重楼叠阁,十分壮丽。它与海南的文昌孔庙齐名。化州孔庙历经宋、元、明、清数朝,宋代嘉定二年(1209年),州守范良辅迁旧学府于州治南阙,这为孔庙的雏体。元、明二朝迁移重修,到清朝乾隆十三年(1748年)复迁旧址,嘉庆五年秋至次年,最后确定孔庙规模和布局。现今有於市府市委和文化部门的重视,经多年的努力现已重建,雄伟壮观的化州古城[孔夫子]庙现已重新坐落回原来的位置全部复元到原来的风藐。化州鼓楼坐落于市公安局之前面: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1986年重建后楼门加大.楼体升高,但仍保持原来红墙绿瓦、重檐翘角的古建筑风貌。
南安冼太庙位于长岐镇南安圩,占地面积234平方米高5.6米。明弘治元年(1488年)始建,重修于清末。
博金畴山岗遣址位于东山区博金村南。出土器物有石斧、石锛,石网坠和石环,陶片有素面夹砂红陶、黑陶和印纹硬陶等.为新石器时代古人生活遗址。
江口岭遗址位于那务镇京堂小学北面,出土器物有提梁壶,两耳、四耳罐等陶器,铁剑,石臼、石棒及夹砂陶、印纹硬陶碎片等。为秦汉时代人类生活遗址。独木舟工场遗址位于长岐镇石宁村西侧鉴江河边。先后出土一批东汉至魏晋间制造的独木舟及半成品、原材料等。此处为古独木舟工场。
罗州城(亦石龙郡城)遗址位于化州镇东北隅的旧城岭。罗州城始建于南朝梁(503~557年),为土筑,南宋以后毁。解放初城址尚清晰,墙基凸出地面一至数尺不等。城为方形,面积10万平方米。
石龙古城,坐北向南,其板筑夯土,城基大都犹存.经实测,石龙古城,东起滨江佬村,西至桄榔山,南过黑泥城,水靠大德岭.今丝绸厂的前门外,便是当日古城的高门楼.古城东西宽330米,南北大300米,周长1260米,总面积11.4万平方米,公元570年,陈朝调冯宝任石龙太守,册封冼夫人为石龙夫人,其地点就在这里.冼夫人和冯宝一家人在这里生活的时间很长,当时的石龙古城,景色秀丽,市井繁华,弦歌闻于百里外."今天,石公岭古码头,榕树湾古流口和古道,跑马场,停马场遗迹还依稀可见.宋绍兴三年(1133)郡守李丹于河西筑城(即今之化州城)比之罗州古城大约要晚500至600年.当年城址从河东迁于河西,"飞梁就树"的传说一直流传下来.梁、陈两朝为罗州及石龙郡、高兴郡的治所。陈封冯仆为石龙太守,册封冼英为石龙郡太夫人,即驻此。
冼太夫人庙遗址在州署(今市委、市府)前面右侧。始建于宋代,一座两进。1953年建县委办公楼时拆毁。
范公墓址位于城西二里石牛岭南麓(今人民医院留医部后背)。北宋名臣、著名史学家范祖禹,元符元年(1098年)被贬至化州,未几卒,葬于此。墓前建有玉光亭一座。1958年因建体育场被毁,至今尚未修复。

❺ 帮忙写一下以下作文 好的可以加分

1 从我懂得上网的时候,看见网上的那些大网站,例如:中文雅虎、搜狐、新浪等,我就有个愿望:要学会制作网站并做个像搜狐这样的大型网站。

记得那是劳动节,爸爸从上海出差回来,给我带了一本由美国微软公司出版的网站制作丛书。我便认真地阅读了一遍,并且照着书上的讲解和图片学起了制作网站。

过了很久,我的第一个网站诞生了。虽然,这个网站是完全按照书里制作的,但心里还是特别高兴。

于是,我决定不要看书,自己做一个心爱的网站。我便打开了OFFICE FRONT PAGE软件,准备开始另一个工程。首先,我决定做一个游戏攻略网站。我玩过的游戏虽然多,但是我一人不可能记得那么多游戏的攻略。所以,我只能在网上向各大游戏网站求援……

过了不久,资料找齐了。我就开始设计这个网站的版面、内容……终于,第一面网页完成了。

第二天,我又访遍各个资源素材网站,找来了一些素材来装饰网站。

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了,我的网站慢慢地变得完美。

有一天,爸爸看了我制作的网站,甭提有多高兴了!他说:”做得不错啊,这样就可以上传了!”听了爸爸的夸奖,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我听爸爸的话,想把网站上传,可我对于用FTP上传网页这个步骤不太熟练,所以没有上传。我曾经想过看书吧,可坚定的信心却叫我不能看!最后得到了哥哥的同学的指导,把网站上传了。过了几天,我打开了我的网站看看,没想到浏览的人数竟有很多很多……

这下,我真的兴奋极了!因为我的愿望实现了!

❻ 我的家乡作文 600字,最好是写湛江的。

我的家乡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一想起我的家乡——湛江市,就使我心花怒放,心久久不能平静。家乡存储了我天真烂漫的童年。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是我最好的朋友。

虽然它没有桂林山水那样迷人的风景,也没有洛阳古城浓厚的历史气息,更没有香港这颗“东方明珠”的璀璨夺目,但它却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

湛江是岭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传承地之一,古代百越鲜明本土文化基础深厚,中原文化、楚、闽文化脉络清晰,海洋文化、山地文化融会贯通,海外文化烙印依稀。广府文化影响广泛。有人在描述地方风俗时曾用“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来表达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事实上,真正做到“十里不同”的地方毕竟不多,象二人转,走遍东北大地,都在唱;大秧歌,北方农村,都在扭。但是在湛江却不同。这里是一县一俗,一乡、一镇一“术”,真真正正是“十里不同风”。湛江,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座民间艺术“金矿”,不仅艺术形式举世罕见,而且艺术水平之高也令人叹为观止。 湛江文化有一个大得统称——“红土文化”。 这些民间艺术都是湛江人民在千百年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反复摸索、不断完善创造出来的文化财富,是留给后人的无价之宝。正是这些无价之宝,奠定了今日湛江和湛江人的气质、风度和底蕴。

每次只要我听到演唱时,我的心中总会一阵澎湃。当我听到那鼓声不断的敲击着,我不知怎么的,就会感到很自豪。为我是一个湛江人有着美好的家乡生活而感到深刻的自豪!

这些年来,湛江从经济、教育、文化、旅游等方面大力发展。 经济方面,湛江大力实施“工业立市、以港兴市”战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湛江正逐步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化新兴港口工业城市。教育方面,湛江市有多所二本大学,如湛江师范学院、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医学院等。湛江政府非常重视教育的发展。 旅游方面,既有蓝色滨海、绿色生态以及红土风情景观等共性,也各有特色。湛江是个美丽的广东城市,欢迎大家到我的家乡去游玩

❼ 想知道:成都市 罗州古城在哪

塘山岭森林公园 龙营围万亩虾塘--东南亚最大的连片虾场;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中国大陆目前面积最大的成片红树林;罗州古城遗址--研究唐代粤西社会风貌的重要遗址。...

❽ 古代有罗国吗

罗国是夏商时代芈部落穴熊的一个分支,和荆楚同祖。大约在殷高宗武丁时,芈族系诸部落遭到殷的征伐,罗便随楚由罗山(河南罗山县)迁避到甘肃正宁县。以后又被周王朝压迫,随楚国迁于湖北房县和宜城。到了春秋初期,被楚所灭,将其遗民迁于枝江,后来又被迁至湖南汩罗。可是,这个商、周时期的古国,在古代史料中却寥寥无几,是值得深入探讨和考证的。
????罗子国的起源和立国
????罗,是祝融氏吴回之后,也是荆楚的一个先祖 芈姓首领穴熊的支裔,所以也姓熊,与楚国之后改姓熊,属于同姓同祖。秦嘉谟所补辑的《世本》云:“罗氏,本自颛顼,末胤受封于罗,国为楚所灭,子孙以为氏。”注:“案《秘笈新书》引《姓纂》,以罗为祝融氏。”《姓苑》也说是“祝融氏之后”。《姓氏急就篇》则就“罗氏,颛顼后。”《通志·氏族略》:“罗氏,子爵,熊姓,一曰祝融之后。”本来祝融是颛顼之后,更说明罗系颛顼系祝融氏吴回的后裔,和荆楚同一祖系。
????至于罗系熊姓,据《左传·桓公十二年》杜预注:“罗,熊姓国。”疏:“《正义》曰:‘罗,熊姓,’《世本》文也。”《世说新语·方正》注引《罗府君别传》曰:“罗,楚熊姓之后,启土罗国,遂氏姓焉。是则熊姓又似出芈姓也。”张澍注《世本》说:“盖楚君皆以熊为号,疑熊姓,楚所分也。顾亭林以罗为芈姓,非是。”罗泌《路史·国名纪丙》也说:“罗,熊姓罗君也。”又《后纪八》云:“罗,熊析也。”又云:“濮、罗、归、越、夤、滇、麇、麋、芈 蛮,皆 芈分也。”《路史》明确地指出罗本姓熊,是芈姓的分支。可见罗为熊姓,系荆楚的分支,荆楚的先祖季连,始姓芈,系祝融吴回之孙。季连的孙子叫穴熊,以后成为荆楚国君熊姓的来源。据此,说罗是颛顼之裔,或祝融之裔,或楚之分支,都没有矛盾,却只能说是和荆楚同一祖系。至于说罗是芈姓也好,熊姓也好,原也一致,因熊姓来源于芈姓,并无任何抵牾之处。
????至于罗字的名义,最早出现于甲骨文的,有《续甲骨文编录》六三七作“ ”,《续甲骨文编》七四三作“ ”,又四二一八作“ ”,《殷契粹编》一一O七作“ ”,就象拿着鸟罟捕鸟之状.”,《尔雅》云“鸟罟,谓之罗。”注:“谓罗络之。”疏:“罗,鸟飞张网以罗之。”《诗·王风·兔爰》云:“雉离于罗。”传:“鸟网为罗。”《礼记·月令·季春》:“田猎置罘,罗罔毕翳。”注:“罗罟曰罗罔。”杜甫《遗兴》诗:“岂无济时策,终竟畏罗罟。”罗就是张罗以捕鸟的罗网。
????究竟罗网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呢?据张澍粹集补注的《世本》云:“句芒作罗。宋衷注:句芒,伏羲臣。”《说文解字》:“罗,以丝罟鸟也,从网从维,古者芒氏初作罗。”可见华夏族在很古的时候,就已发明罗来捕鸟,创造了狩猎的一种工具。如内蒙古东部的虎尔哈部,据《御制增订清文鉴》卷二十二载,“虎尔哈”,意为“大围网”,是用以打鸟雀。则古老部落以此为生者便毫不奇怪了。
????以后,善于制造罗网,并用来罗捕飞鸟的部落,便称为罗。这个罗部落是则荆楚的祖先穴熊分支出来的。大概当穴熊活动于有熊氏之墟(河南新郑县)和熊山(河南郾城县东三十五里)的时候,罗便活动于熊山南二百八十里的罗山。《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载:“罗山,大(罗山)县南十里,峰峦环抱,隋因以名县,亦谓之龙山,又名小罗山。县南百里又有大罗山。”《清一统志》卷一百六十八载:“隋县治在此山下,因以名县。”唐武德四年又建为罗州。我认为罗山县的命名,并非小罗山的“峰峦环抱”,而大罗山就没有这种说法,应是《路史·国名纪丙》所说的:“罗,熊姓罗君也。”注“故信阳有罗山。”指出罗最早在罗山,罗山即因罗曾活动于这一带地方而命名的,今为河南罗山县。《左传·昭公五年》:“楚子以馹至于罗汭”。又云:吴败楚于鹊岸,楚子济于罗汭,次于莱山。俞正燮《癸已类稿》卷二《棫林、罗汭、莱山义》称:“《河南志》谓罗汭在罗山(县),莱山在光山(县)。……当以《河南志》为是。”也认为罗山是古罗汭,说明为古罗人之地。所谓罗汭即罗山之东的竹竿河,古名谷水,发源于大别山脉的掘山,北流入淮水。大小罗山正位于大批候鸟南北迁移的重要“鸟站”,是罗人以罗捕鸟最优越的地方。这个地方,在解放以前,仍是森林茂密,鸟类群集,农民每于春秋两季的夜晚,于山冈坦露高地上,燃起大堆篝火,周围再围以围网,那成千上万的鸟群,纷纷朝着篝火猛冲俯扑而来,都撞落在篝火的四周,大多都羽落翅折头破血流,或死或在地上挣扎。没有死伤的,则被火光照花了眼,弄得晕头转向,向四周乱窜,结果都撞入周围预设的大围网之中。篝火周围便铺起一层厚厚的鸟体,个别振翅欲飞的鸟,却被农民用棍挥舞击落在地。往往满载而归,成为人们的佳肴。在三四千年以前的夏商时代,人烟稀少,森林更为稠密,鸟类更加多,罗人的捕鸟收获更应多若十倍了,对以鸟肉来维持季节性的生活,成为主要的食物来源,也是当时的事实。罗人活动的范围,有可能到达今湖北罗田县,罗山与罗田,相距不远,中隔大别山脉,也正是鸟类麇集的优良的地方,所以也成了罗人田猎鸟兽之地,罗田也因此得名。
????到了商代吕,殷高宗武丁等历代君王,大肆征伐属于夏朝的残余势力——荆楚,罗是荆楚的分支,自然也遭到同样的打击,便随着荆楚部族躲避而西迁。当荆楚迁到今陕西渭水域的荆山、楚水叶,罗人也迁到楚北面罗山、罗水,即今甘肃正宁县东二十里的罗山。《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七载:“(正宁)县东二十里有罗山。《寰宇记》:罗川水出罗山下,隋以此名县。”《清一统志》卷二百三载:“罗山,在正宁县东二十里。”又载:“罗水,在正宁县南,西南流入宁州界。《元和志》:隋,罗川县,以县南罗水为名。”白眉初《秦陇羌蜀四省志》载:“罗水出子午岭,西流至峡西县会泾水。”罗山,系子午岭西来的一以山脉,正位于陕、甘界上。子午岭之北有直罗川。在陕西富县南,东流入葫芦河。由于罗人迁居于此,这里的山和水都以罗为名,罗川之上还有叫罗川务的地名。后来,隋朝便因罗川之名,建为罗川县。这个罗山、罗水,正靠近周部落的祖先庆节居住的邠地的北邻,他们都属于夏族的体系,共同联合以抵抗商人。据《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十巫中有巫罗,当系罗国的首领,又是巫师,与巫彭相近,巫彭亦在西方,今彭水(甘肃庆阳县南古彭阳县)一带。到了周武王灭商时,才封罗为子爵,正式成为周的属国罗子国。
????罗与周、楚的关系
????据《周礼·夏官·罗氏》载:“罗氏掌罗乌鸟。”注:“能罗罔搏鸟者。”秦嘉谟辑补《世本》称:“周大罗氏掌鸟兽。其后氏焉。”《礼记·郊特性》云:“大罗氏,天子之掌鸟兽者也,……罗氏致罗与女。”《周礼·夏官·大司马》载:“罗弊致禽以祀枋。”注:“罗弊,罔(即网)止也。”可见罗人的首领曾任周朝捕鸟之官,还将捕得的禽鸟贡献给周王,以充祭品。更可说明罗山县的大罗山,是因大罗氏活动过而得名的。这时罗所在地的正宁县的罗山和罗川,因靠近周都,才能在周的朝延中任罗氏官职,如果这时远在湖北的房县或宜城,相隔千多里,决不能远至周都任职,更说明甘肃正宁县的罗山、罗川为罗的住地是切合实况的。罗人不但用罗网捕鸟,这时还发展到养了大批“鹰鹯鸷鸟,而罗氏教之猎。”驯养这些猛禽以逐捕飞禽。
????由于罗在周京较近,所以周王朝便侵迫罗、楚,他们便越过秦岭沿着淅水南迁。当楚王迁至淅川的丹阳时,罗也沿汉水南迁至湖北荆山西北面的房县,依附于楚。《姓氏罗急就篇》认为“封于罗,今房州也,子孙以为氏。”《姓考》说:“罗国,即房州地,后灭于楚,以国为氏。”邵罗《姓解》也说:“罗,按颛顼之末裔,受封于罗国,今房陵也,子孙以国为氏。”
????罗子国后又再向东走出山林,迁至汉水之滨的宜城县西二十里的罗川城,这时砰原沃野,是罗人发展农业的优越环境。《水经注》:“夷水……历宜城西山,谓之夷溪,又东南迳罗川城,故罗国也。又谓之鄢水,《春秋》所谓:‘楚人伐罗渡鄢’者也。”《路史·国名纪丙》也说是“在襄(阳府)之宜城。”证实了罗国所在地,确在今湖北宜城县的罗川城。
????到了春秋初期,正值楚武王国势强盛,楚向汉水以东和以北发展势力,罗国首当其冲,便遭楚国不断的侵凌。《左传·桓公十二年》(公元前700年),楚国派兵征伐绞国,“楚师分涉于彭,罗人欲伐之。“注:罗“国在宜城西山中。”次年春,楚屈瑕伐罗,……(师行)无次,且不设备,及罗,罗与卢戎两军之,大败之。莫敖缢于荒谷,群帅囚于冶父。”这次罗、卢两国乘楚以大国自骄,座痹无备,夹击楚军,把楚国打得大败,主帅自缢,其馀将帅被俘,使楚国损失惨重,可见当时罗国的势力还很强大。但因楚毕竟是个大国,“其后,楚复伐罗,并其国,子孙以为氏。”罗国被楚所灭,时间约在公元前690年,楚武王伐随之前。否则,楚国决不能越过罗国去攻打随园,也不能越罗国去攻打随园,也不能越罗国去攻打邓国。所以,楚灭亡了罗国之后,完全控制了汉水交通要道,为吞并汉东诸姬和北向中原,打下了巩固的基础。
????对于罗的灭亡原因,据富辰谏周襄王说:“昔鄢之亡也由仲任,……罗则季姬,……是皆外利离亲者也。”注:季姬,姬氏女,为罗夫人而亡其国也。……外利,行满腔热情僻求利于外,不能亲亲以亡其国也。“这个季姬,很可能是汉东诸姬国君的女儿,与罗联婚’含有共同抵抗强楚的目的。至于把罗的亡国原因,归咎于季姬这个妇人,未免过分。但罗子胜楚而骄,发展为骄奢满腔热情佚,不能团结群众,却是亡国的主要原因。
????罗亡国后,子孙便由熊姓改为罗氏,或为罗侯氏。《姓氏急就篇》说:”罗侯氏,罗国为楚所灭,其后号罗侯氏。“《古今姓氏书辩证》卷十二也说:“罗侯,罗君之后,子孙氏焉。”《姓解》也称:“罗侯,即上罗国子孙,为楚所灭。有国日,尝封侯者,又自称罗侯氏。”《通志·氏族略》载:“罗侯,罗君之后,支孙我廿。其国在宜城山中,后迁枝江。”《路史·后纪八》云:“罗,……后也入楚,有罗氏,罗侯氏。”苏轼《万石罗文传赞》中也说:“罗氏之先,无所见,岂左氏所称罗国哉。”国亡,以国名为姓,这些都是周、秦时期,亡国、失邑之君主、大夫的子孙所惯行的通例。
????罗子国灭亡后遗民的迁徙
????楚武王灭亡了罗子国之后,为了在北进时,防止可能遭到罗中遗民的干扰,于是便把罗的遗民迁到楚都丹阳附近的枝江,其目的与役使罗人修筑丹阳城有密切联系,罗这时已成为楚的附庸国。故《水经注》云:“枝江地,故罗国。”《路史·后纪八》也说:“初国宜城,后徙枝江。”《通志·民族略》亦从此说。
????到了楚文王时,由丹阳迁都于郢,因 罗在枝江,逼近郢都,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所以楚文王又将罗的遗民迁到今日湖南汩罗,《汉书·地理志》载:“长沙国罗县,”应劭日:“楚文王徙罗子自枝江居此。”杜佑《通典》称:“邱州,古罗国地。”指定的是岳州南境一带。《路史·国名纪丙》云:“今潭之湘阴东北六十里有罗故城,秦之罗县,梁为罗州。”《读史方舆纪要》卷八十载:“罗县城,……春秋时罗国也。”光绪《湘阴图志》卷六沿革表示:“楚文王灭罗,而徙都郢,乃从宜城徙罗丹阳,已而于湘阴乃是楚文王时。湘水之阴的罗国故址在汩我江南岸,今汩罗县西北八里的屈原农场蚕桑场。罗子国城遗址尚留有继续的城垣和护城河遗迹。1957年,湖南省博物馆曾在此发掘,发现城垣东西长490米,南北宽400米,城北廓保存较好,墙基宽14米,高3米,用黄土夯筑而成。城内西南部有长25米、宽7米的土台,堆积有筒瓦、板瓦及绳纹陶片。城赴东面有文化遗物和墓葬,出土有灰陶绳纹鬲、豆、罐及一些绳纹硬陶片等。从出土的陶器的质地、器形、纹饰来看,与长沙楚墓中出土的陶器风格基本一致。可知,城址的时代当属春秋战国时期。与罗子国迁此立城的历史吻合。
????罗子国的活动范围,在麋子国的南面,约在今汩罗江流域。由于罗人的关系,把一条无名溪江改为罗水。范致明《岳阳风土记》云:“洞庭之南,罗水出焉。”《清一统志》云:“卢水源出卢山,南流迳故县城,至双江口入汩,以其流迳古罗县,故一名罗水。”卢水是罗水的一以,应是先因罗国所在而叫罗水,罗水流入湘江处叫罗渊,见于《水经注》,因位于罗水与罗国故地,才叫罗县。
????光绪《湘阴图志》卷二十水志:“案罗水源出巴陵罗内(一名罗里),以北斗岭周环罗列其中,有三源九井,谓之罗内,故得罗水之名,”其实,“罗水源出巴陵县葛藤尖”,即今岳阳县渭洞乡桂峰村葛藤尖。罗水西流叫枯港,三十五里经罗内,再西南流叫松溪,以下才叫罗水,八十八里至汩罗县红花乡双江村的小江口入于汩水,才合称汩罗江。清末“夏时涨水,深约二丈有奇,面阔约三十丈;冬时涨落,不通舟楫。”罗内的名称,系罗国活动之地,并非“周环罗列”而名。
????在汨罗江北岸的楚塘乡楚南村有汨罗山,又叫罗山,屈子祠前有罗渊,皆以罗国活动地域而名。罗子国以北就是麋子国的活动范围。到战国初,楚于今湖南一带置黔中郡,而罗、麋等附庸国宣告终结,都统辖于黔中郡。
????秦汉时,罗国遗民,有的留居长沙郡,有的东迁豫章郡(江西南昌),《广韵》云:“本自颛顼末裔,受封罗国。子孙以为氏,望出豫章、长沙。”《太平寰宇记》卷一O六洪州载,豫章郡五姓中就有熊、罗二姓,一直到宋代,都是大姓,人才辈出,散布于全国各式各地。
????据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绢画古地图中,在江华县的潇水支流有一条罗水,当系一以罗人南迁于此而得名。至于西江中下游一带分布之区,至今壮族语称田为罗,即山间田之意,也说明罗人有一部分南迁至两广与骆越相融合而保留了很多以罗为名的地方,决非偶然之事。又有一支罗人则又向西南,从滇东、滇南迁入湄南河下游,建立了罗斛国,后来并吞了暹国,便合称暹罗,即今泰国的主体,成为泰族的一部分。
????当罗被楚灭时,还有一部罗人不愿降服楚国,他们和卢、庸遗民向西越过神农架进入川东,定居于阆中,成为板楯蛮七姓之一,后来有的便融入于土家族。一以则继续西迁到北胜县,成为彝族的大姓罗氏。另一支则迁入贵州东部、南部,与于越、扬越融合为布依族,罗姓成为布依族的大姓。罗姓布依族人是古罗子国之后,罗子国被楚文王徙至湖南省汩罗后,在那里定居过一段时期。后来,有一支又越过罗霄山脉到江西。据说罗霄山脉的得名也与罗子国后裔有关。再后来,复从江西西经湖南辗转迁到贵州,形成罗甸国和罗番。 《经世大典·招捕总录》的《八番顺元诸蛮》篇中载:元世祖至元十五年,罗殿国主罗阿察等及遏蛮军番主罗笃纳土来降。《元史·地理志》的《八番顺元诸蛮夷官》篇中则作:“罗甸国主罗阿察”,“罗阿资罗甸国遏蛮军安扶使”,又谓“八番,罗氏等国”,后又分别立八番、罗旬二宣慰司。在罗甸国置罗番遏蛮军安抚司。又设罗博县,今改为罗甸县。今罗氏仍为布依族中之大姓,为罗甸国和罗番的后裔。咸丰《安顺府志》卷一五《风俗志》载仲家七大姓中有罗氏. 有的罗人,则由湘北南迁于湘南,加入了瑶族十二姓之一,如广西龙胜的白水保存的瑶族《评王券牒》中署有罗道门、罗行,原存湖南蓝山县荆竹乡新寨村的《万福攸同,兰桂腾芳》瑶人谱牒中有罗竹奉。

❾ 廉江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廉江市山青水秀,风景秀丽,历史形成的自然景观有“石城八景”,即建山叠嶂、崎岭重关、双溪拖练、三合温泉、文峰耸翠、石室堆琼、龙湖古州、松明石井。新景有:三台远眺、公园春晖、石角彩虹、双峰松涛、长青橙红、鹤湖烟雨、九洲琴韵、龙营卧波、十里红树、南北大道等。这些景点风光旖旎,气象万千,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这些旅游景点,是廉江开发旅游业的潜力所在。廉江的旅游业已初具规模,比如被称作“鹤湖烟雨”的鹤地水库,方园140多平方公里,储水12亿立方米,放眼但见碧波荡漾,天高水阔。水天一色,一望无际,真不愧为“人造海”。水库中间有不少绿色的岛屿,宛如一块绿毯中镶入颗颗珍珠,益增美感。每逢秋季晚睛时,夕阳斜照,青天碧水,水库深处白鹤飞翔,翩翩起舞,真乃“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白鹤齐飞”,美不胜收。游客可荡舟游湖,欣赏水光山色,探究白鹤的行踪,遣情怀于山水之间;可到湖中沐浴洗涤,世俗间的奔波劳累和烦恼随清凉的湖水一洗而去,使人几忘身置尘世间!或到中流击水,一酬平生壮志;亦可登临青年亭,凭栏远眺,饱览那碧波涟漪、烟波浩淼、天水茫茫、一望无涯的鹤湖风光。水库渠首开设有水上快艇、水上单车、水上飞机、碰碰船、碰碰车、汽枪射击、康乐球、电子游戏等娱乐设施,游湖归来,可在林间漫步,湖滨垂钓,亦可到娱乐场中各得其乐。

廉江红橙是由位于该市的国营红江农场在上世纪70年代选种培
育的柑橙优质产品(红江农场称该橙为红江橙)。据国家、省有关专
家鉴定,廉江红橙的品种来源是罗江柳甜橙和江西红桔嫁接时,产
生了嵌合(扇形)变异体,在廉江的特定地理位置、土壤、气候条件
和栽培技术作用下,才表现出其特别的优良性状和品质。它色香味
兼优,驰名中外,荣获全国优质水果称号,被定为“国宴佳果”,
廉江市也被国家命名“中国红橙之乡”。
廉江茗皇茶以安全、优质、口感独特的品质为广大消费者认可
和喜爱。以“天然、绿色、健康”的理念,依托科技,针对基地富
含稀有微量元素的土壤,制定环保安全生态的独特有机茶种植管理
规程:严禁使用农药和化肥。施肥——只施用经食品专家制定的以
:花生麸、生物有机液混合发酵的生物有机肥,从不使用化肥;虫
害防治——采用植物防治为主,生物防治为辅,严禁使用农药。制
茶工艺——与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博集大陆及台湾传统的制茶
工艺,经多年反复攻关,创新一套独特的乌龙茶新工艺。

红杨桃又叫羊桃,或者还可以叫作洋桃、阳桃等,廉江市属亚
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6000毫米以上,而杨桃沟的位置就选在
三面环山,背风朝阳的地方,年平均气温22度左右,是杨桃最适宜
的产区,所以红杨桃吃起来特别清脆甜爽,口感也更脆.

廉江市人杰地灵,山清水秀,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是投资置业的好地方。1995年被授予
“中国红橙之乡”、“全国卫生城市”称号,1996年被授予“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市、区)
”称号,2001年被省政府授予“南粤先进文化市”和“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市、
区)”称号,2004年被省政府授予“广东省双拥模范市”和“全国农业生态示范市”、“全国
科普示范市”称号,2006年又被授予“中国电饭锅之乡”称号。

除红橙之外,廉江先后还有广海鸡、茗皇茶、梅占茶、红杨桃、广良红荔枝等农产品荣获
国家绿色食品等称号。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