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阳城故城遗址

阳城故城遗址

发布时间: 2021-02-03 09:19:50

① 滕州界河镇有什么出土遗址

北辛文化遗址:在滕州市官桥镇的北辛村北,薛河故道北岸突起的土岗上,发掘一处原始社会遗址。

滕国故城遗址:今县城西南7.5公里姜屯镇滕城村,为古滕国故都城,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薛国故城遗址:位于县城南20公里张汪镇和官桥镇交界处。城东北角有孟尝君及其父田婴墓,城北门外有毛遂墓。薛国故城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邾国故城遗址:城区东部,荆河东岸有一土城村,是史书记载为古郳国故址。

春秋昌虑邑城:昌虑故城座落在滕州市羊庄镇土城村,古薛河北岸,陶山的北麓。

春秋鲁国郎邑—郁郎:距县城西北25公里,属滨湖镇。

春秋合乡故邑城:在今山亭区城头乡驻地。

战国灵邱邑城:今址在山亭区桑村镇陡城村。

西汉阳城邑:古阳城为汉封邑,爵为侯,南朝刘宋置县,名阳平,高齐废。在今城区西部 20公里的级索镇王晁村。

② 薛城遗址的古代城址

薛国故城
明万历十三年《滕县志·古迹考》载:“薛城,在薛河北、县南四十里,周二十八里,古奚仲所封国,城则田文增筑。”现古城址在滕县官桥及薛城区夏庄一带,距薛城10余公里。故城历经沧桑,凡2000余年,至今城基犹存,清晰可见。夏禹时,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故城东南十余公里有奚公山(今薛城区夏庄乡境内),山上有奚公祠、奚公墓。战国时期,古薛已是拥有6万之家的名城。商朝时,奚仲十二世孙仲虺居邳,国自名薛(仲虺墓亦在今薛城区夏庄乡境内)。周武王时,封任姓之后畛复国于薛,爵为侯。《路史》云:“薛至奚仲至周隐王时,凡传六十四世,有国一千九百余年。”战国初,齐国灭薛,齐威王少子田婴封于薛,号靖郭君。田婴去世后,田文袭父封爵,仍居薛,称薛公,号孟尝君。孟尝君以“好客养士”而名闻天下,他善于用人,广招贤士,门下有食客三千,是当时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后来薛公田文病逝,诸子争立,齐、魏共灭之。
薛国灭亡后,秦代设薛郡,汉以后至魏晋均设薛县。隋代废薛后,为滕县领属之地。以后,薛渐为村落,不复旧名。
南常故城
南常故城位于薛城区原南常乡南常村村北,坐落在凤凰山之阳的一片平原地带上。凤凰山又名朝阳山,山势连绵数里,上有三峰高低相错,其间杂有参差的巨石,形似展翅的大鹏,俯瞰南常故城沃野平原。凤凰山北麓有玉华泉,南麓有凉泉,二泉之水合流环绕故城,最后西流入漕河。东峰下有朝阳洞。
故城东有老鸪山,山西侧有元代广威将军同知峄州军事周忠及其子武节将军兼邳州节度副使周瑞昌的墓葬。南常故城东西长约550米,南北宽约440米,略呈长方形。故城东北隅,沿东墙基向北延伸出一个南北约100米的突出残存土墩部分,俗传为“北门”,亦称“瓮上”,其余地上荡然无存。故城附近,古墓很多,经常有画像石刻出土。曾发现距今两千年而完整无锈的汉代环首铁刀、汉代石羊、和大批陶器。
南常故城,旧志一说为建陵城,一说为建阳城。故城坐落在白茅山、寨山之阳,南常村东北方向的一片平原地带上,一条古河沿城址东部自北南流。
关于建陵城一说,《峄县志·古迹考》载:“建陵城在县西四十五里白茅山之阳,汉卫绾封建陵侯即此。”但此说与文献记载不符。《水经注》记载:“沭水,一渎南径建陵县故城东,汉景帝八年(前149)封卫绾为侯国。”《地名大辞典》载:“建陵县,汉侯国,后汉省,故城在今江苏沭阳县西北。”《中国历史地图集》所标汉建陵县位置与《地名大辞典》的记载相同。由引可见,南常故城即建陵故城的说法显系不当。
关于建阳城一说,《诗经·鲁颂》记载:“居常与许。”东汉古文经学大家郑玄注释曰:“常,或作尝,在薛之南。”从《中国历史地图集》上可查见春秋时期“常”的地理位置即今南常故城附近。由此可见,南常故城可视为春秋时期的常(尝)邑。从今地名上看,故城南、北部有南常、前后北常等村,似皆以此城位置而定。《续山东考古录》载:“建阳县城在(县)西微北四十五里,俗称‘建陵城’。”《地名大辞典》载:“建阳县,汉侯国,后汉省,故城在今峄县西。”与《中国历史地图集》所标建阳城位置相同。因此,此城应是西汉时期建阳县城所在地。
西周时期,区境内出现奚、常两个城邑。 奚邑在今区境北部的奚村一带,常邑在今南常、沙沟一带,二邑隶属于薛国。
孟尝君田文,他的父亲是齐威王之子,齐宣王之弟田婴。田婴受封于薛,时所谓薛公。孟尝君其后也承袭了薛公之位。他之所以被称为孟尝君,可能是起先被封在尝邑(亦即薛邑之旁的常邑)。孟尝君为谥号,时称“薛文”,或者尊称“薛公”(参见《史记》)。
其谥号得之,应是“孟”是庶子之长,(伯,嫡子之长。)孟尝君是田婴的小妾所生,妾生之子为庶子,“尝”、“常”古之通用,概于孟尝君早年被封于古薛城之南的常邑有关,“君”当时是对有威望的人的尊称。
故常邑是薛之下邑,是战国田文父子时薛国南面的一个城市。因为当初靖郭君田婴首先在薛国城内大修原薛国宗庙太庙,即原奚仲庙,并又补立自己的田氏宗庙于此,作为新的太庙;而孟尝君又把齐国的宗庙之祭器迁于此,也即立薛城为田氏父子的“国都”,而其附城奚、常,只能称邑。见于“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邑曰筑,都曰城。”(《春秋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大凡奚邑也不能够称城的原因,就在于此。由于薛国的太庙,奚仲庙早立于薛国城内,除了祭祀薛祖奚仲之外,还是颁布及其实施宗法制度、占卜、求巫的场所。奚公山上的奚公祠,或车服祠,作为墓前的祭祀祠,只有祭祀奚仲之功能。
安阳故城
故城遗址在今邹坞镇北安阳村北,为西汉新阳国遗址。《汉书·地理志》载:“新阳,侯国,隶属于东海郡。”《峄县志·疆域考》载:“新阳国,鸿嘉二年封,故城在西北四十里,今安阳城。”《中国历史地图集》所标西汉之新阳国地理位置与上述记载相符合。
故城地处台型高地,长宽各约200余米,呈正方形,东、西、南三面墙基比较明显,有的地段竟高出地表4至5米,系由黄土夯筑而成。故城内,地面散见许多陶器残片。故城西北不远为墓山,山之阳古墓成群,这处较大的墓群与新阳故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古临城遗址
古临城遗址已无考,据明万历十三年《滕县志》载:“(临城)县南七十里,临山西,周四里。”相传临城为临王官家所筑,可临王为何时代人也无可考证。现北临城是否临城故址亦无所考,仅考明洪武二年设临城驿,驿址在今北临城小学院内,由此可知,北临城最晚也建在明代以前。北临城北有凤凰台遗址,这“凤凰台”很可能是“烽火台”的讹名。根据现有考证推测,如果今北临城不是临城故城遗址,那么,临城故城遗址也不会离此太远。

③ 商水阳城公园作文200

商水阳城公园

阳城故城遗址
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阳城故城遗址。专阳城故城遗址在今商水县舒庄乡属的扶苏村北,为秦朝末年中国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诞生地。 该城由内城和外城组成,城墙由夯土筑建。外城东北部夯土 墙现仍高出地面,长约200米,其余为间断残存。连接一起外城 墙东西长800米,南北宽500米,城走向为一直线。城基部宽20 米。内城东西分别距外城东西城墙各270米,北墙利用外城的北 墙,每边长250米。城内地面散布战国秦汉时期的瓦砾很多。内 城至今当地还俗称“金銮殿”。在内城东南角发现有“扶苏司工” 陶器残底四件。

④ 商水怎么样啊

商水县朱集美人指葡萄,果穗中等大小,穗长16厘米,宽12厘米,重290克,圆锥形,紧密。果粒中等,纵、横径为19毫米,百粒重389克,圆形,整齐。果皮红黄色,薄,果粉中多。果肉多汁,品质上乘。
商水优质烟草
商水盛产烟叶、棉花、花生、瓜菜等农付产品。烟叶主要以NC89为主。该品种烟片厚、油分大、内在品质较好,是卷上等烟的优质品种,亩产可达150公斤以上,亩均经济效益在2000元以上,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最佳经济作物 。
商水优质棉花
商水盛产烟叶、棉花、花生、瓜菜等农副产品。棉花主要以美棉抗虫1号、2号、3号为主,亩产皮棉可达150斤,经济效益可达1000元以上。
商水县无公害棚菜

商水县无公害棚菜

商水县姚集乡无公害棚菜,外形美观,营养丰富,口味极佳。
番茄:果实为深红色,果肉重250克,果肉厚,酸度底,籽少,果肉沙面,品质极佳。
黄瓜:瓜色深绿,把段,有光泽,刺瘤极深,果肉脆嫩,瓜条顺直,长30cm左右。
青豆角:荚长20cm,荚浅绿色,皮薄,无纤维,味浓。
白菜:―叶色绿,球叶叠抱,叶球呈卵圆形,净菜率78%,单株重8至9公斤,品质好,耐贮存,适应性广。
西瓜:果实圆形,皮色较绿,较脆,有18条不规则深绿色条带,皮薄,瓜瓢红色无纤维,单个重6至13公斤。
商水县千亩玫瑰园
商水县千亩玫瑰园,让玫瑰更香,让村民更富被称为“中原玫瑰第一村”的商水县城关乡家庙行政村,地处周口市区与商水县交界处,周商大道西侧。1995年以来,该村大力发展玫瑰种植业。目前,全村已种植玫瑰1500多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0%,村里有80%的农户家庭经济收入来源靠玫瑰。2001年,玫瑰收入单产高达每亩7500元,平均

玫瑰园

亩产值6000元,玫瑰种植收入已成为家庙村的主要经济支柱。
商水无公害瘦肉型猪
商水瘦网型猪外形特征为背稍呈弓形,身腰窄而长,体长大于胸围15-20厘米,四肢较高,腿臀丰满,肌肉发达。能有效地利用饲料中的蛋白质转化为瘦肉,生长快,饲料报酬高。一般6月龄体重可达90-100公斤,料肉比3.0左右,胴体瘦肉率55-60%以上。品种有长白猪、大约克夏猪、杜洛克猪、汉普夏猪以及我国培育的三江白猪等。
商水优质花生
商水盛产烟叶、棉花、花生、瓜菜、等农付产品。花生主要以春花生为主,品种主要有豫花1号、2号,该品籽粒饱满,口感脆香,是加工食用油的最好原料,亩产可达350公斤,经济效益可达800元,也是商水的主要特产。
商水县无公害布郎李
美国红宝石李:单果重200-250克,果面鲜红色,硬度大,离核、经济效益高,8月下旬9月上旬成熟。

商水县-旅游资源
阳城故城遗址
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阳城故城遗址。阳城故城遗址在今商水县舒庄乡的扶苏村北,为秦朝末年中国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诞生地。
商水县阳城故城遗址

该城由内城和外城组成,城墙由夯土筑建。外城东北部夯土 墙现仍高出地面,长约200米,其余为间断残存。连接一起外城 墙东西长800米,南北宽500米,城走向为一直线。城基部宽20 米。内城东西分别距外城东西城墙各270米,北墙利用外城的北 墙,每边长250米。城内地面散布战国秦汉时期的瓦砾很多。内 城至今当地还俗称“金銮殿”。在内城东南角发现有“扶苏司工” 陶器残底四件。
据《史记。陈涉世家、正义》载:“陈涉,阳城人也。”“阳城 河南府县、、、、、又陈。”《汉书、地理志》记载阳城为汝南郡。 后有人称扶苏城是因“陈涉起兵,自称公子扶苏,从人望也”而起,而实际还是阳城。扶苏寺已无存,但扶苏墓仍存。1983年《考古》第9期载文对此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和考证。
该城址保存完整,规模宏大,与史料和传说一致,为研究陈 胜起义及战国时期的城池建筑和历史,提供了大量的实物。陈胜 出生于商水也得到无可争辩的证明。

⑤ 周口商水县有哪些民间传说

阳城故城遗址
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阳城故城遗址。阳城故城遗址在今商水县舒庄乡的扶苏村北,为秦朝末年中国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诞生地。 该城由内城和外城组成,城墙由夯土筑建。外城东北部夯土 墙现仍高出地面,长约200米,其余为间断残存。连接一起外城 墙东西长800米,南北宽500米,城走向为一直线。城基部宽20 米。内城东西分别距外城东西城墙各270米,北墙利用外城的北 墙,每边长250米。城内地面散布战国秦汉时期的瓦砾很多。内 城至今当地还俗称“金銮殿”。在内城东南角发现有“扶苏司工” 陶器残底四件。 据《史记。陈涉世家、正义》载:“陈涉,阳城人也。”“阳城 河南府县、、、、、又陈。”《汉书、地理志》记载阳城为汝南郡。 后有人称扶苏城是因“陈涉起兵,自称公子扶苏,从人望也”而起,而实际还是阳城。扶苏寺已无存,但扶苏墓仍存。1983年《考古》第9期载文对此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和考证。 该城址保存完整,规模宏大,与史料和传说一致,为研究陈 胜起义及战国时期的城池建筑和历史,提供了大量的实物。陈胜 出生于商水也得到无可争辩的证明。
常社寿圣寺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常社寿圣寺塔。该塔与古镇逍遥隔河相望,为九级楼阁式砖塔。高41.5米,平面呈正六边形。据一级塔门楣上的四行“明道二年 ------ 岁三月一日丙寅时,戊寅时日葬利院 商水古迹
主僧建功德碑塔。”刻字推算,此塔应建于宋明道二年,即1033年。塔基部每边长4.2米。塔室内砌有盘旋的塔道,可逐级登高至塔顶。塔体从底至顶渐收匀称,成六棱锥体形。塔顶用铸铁铸成形似宝葫芦样的宝顶,使塔体结顶得到最完美的点缀,给人以挺拔隽秀之感。塔的层檐收放尺寸自然得体,既保护塔墙免遭雪雨浸淋,又给塔体以美的装饰,看上去既规整肃穆又没有呆板感。 该塔的建筑年代久远,建筑风格独具。它的完整存在,给研究宋代佛教在中原腹地的传播提供了难得的实物佐证。历经千年沧桑,屡遭兵燹及自然灾害的侵袭而巍然屹立毫不倾斜,尤显建筑艺术和设计科学程 商水郝岗圣寿寺塔
度之高,是研究宋代寺塔建筑的一件珍品。1998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商水县人民政府及郝岗乡人民政府对塔的保护范围进行了一次大的整治,对塔体进行了一次全面维修。在这次维修中,从塔刹宝顶封盖的天宫中,清理出铅佛像一尊,铜佛像二尊,白釉瓷盘一个,白釉黑花瓷碗两个,刻印大弥陀经—卷(残)。其中三佛像和一盘一碗被省专家组鉴定为三级文物。 塔体整修一新的面貌,塔内珍贵文物的存世以及修塔和原塔下铁钟的传说,再加上原寺院的规模之大和佛事的盛况,构成了这个景点的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邓城许树白果树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两千多年树岭、具有活化石之称的邓城许树白果树。该树位于许村西南角,长在三国时的灌溉渠上。树高35米,干围7.5米,冠盖亩余,现仍枝繁叶茂。树干距地表1.5米处有一明显细腰,下有似鞋底样和圆形的凹痕。相传为刘秀栓马的缰绳泪痕和人足及马蹄的踏印。树主干南部腰中又长出一枝大树干,“很似杯中抱子”,让人难解其迷。历经千年的苍劲琼枝,似乎在向人们对它历经磨难仍傲然屹立的顽强生命力而肃然起敬

⑥ 山西哪有些革命旧址、遗址、历史古迹

山西的古迹

世界文化遗产
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涌现出一批风景区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纪录。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大同(第一批)、平遥(第二批)、祁县 、新绛、代县(第三批)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第一批)、山西省临县碛口镇(第二批)、山西省襄汾县汾城镇 (第三批)、山西省平定县娘子关镇 (第三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汾市(13处)
丁村遗址 旧石器时代 山西省临汾县丁村,位于襄汾县城南五公里的地方
丁村民宅 明至清 山西省襄汾县山西襄汾县城南4公里丁村
陶寺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
牛王庙戏台 元 山西省临汾市临汾县魏村
霍州州署大堂 元 山西省霍州市霍州市东大街北一侧
千佛庵 明 山西省隰县城西一里许的凤凰山巅
山东岳庙元至清山西省蒲县城东二公里的柏山之巅
柿子滩遗址旧石器时代山西省吉县东城乡西村
曲村--天马遗址 周 山西省曲沃县曲村、翼城县
大悲院宋、金山西省曲沃县曲村北
侯马晋国遗址 东周 山西省侯马市遗址在侯马市汾、浍两河交汇处
广胜寺 元、明 山西省洪洞县东北17公里霍山南麓
洪洞玉皇庙元山西省洪洞县
晋城市 (14处)
姬氏民居 元 山西省高平市城东北18公里的陈怄镇中庄村
崇明寺北宋至明山西省高平市东南15公里的圣佛山东麓
开化寺北宋至清山西省高平市城东北17公里的舍利山腰
游仙寺北宋至清山西省高平市城南10公里的游仙山麓
定林寺元至清山西省高平市城东南5公里的七佛山南麓
南、北吉祥寺 宋~清 山西省陵川县城西15公里的礼义镇
龙岩寺金、明山西省陵川县晋城市陵川县梁泉村
小会岭二仙庙北宋至清山西省陵川县晋城市陵川县小会村
崔府君庙金至清山西省陵川县晋城市陵川县礼义镇
西溪二仙庙金至清山西省陵川县晋城市陵川县西溪村
青莲寺 唐至清 山西省晋城市东南17公里的泽州县硖石山腰
玉皇庙 宋至清 山西省晋城市东13公里府城村后的黄土岗上
晋城二仙庙 宋 山西省晋城市东12公里的泽州县金村乡东南村
泽州岱庙宋至明山西省泽州县晋城市冶底村
长治市 (18处)
正觉寺金至明山西省长治县看寺村
观音堂明山西省长治市
潞安府城隍庙元至清山西省长治市
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 1938年 山西省武乡县
洪济院金至清山西省武乡县沁县城北30公里的南涅水村北隅
武乡县大云寺宋至清山西省武乡县
会仙观金至清山西省武乡县东25公里的监漳村西
沁县大云院宋至清山西省沁县郭镇
原起寺宋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市辛安村
法兴寺 唐 山西省长子县 城东南15公里的慈林山
崇庆寺 宋 山西省长子县紫云山
三嵕庙金至清山西省壶关县乡南阳护村
天台庵 唐 山西省平顺县东北25公里王曲村
大云院 五代至清 山西省平顺县西北23公里的实会乡实会村北龙耳山中
龙门寺 五代~清 山西省平顺县西北65公里的石城乡源头村北二里许的龙门山腰
淳化寺金山西省平顺县
明惠大师塔五代山西省平顺县长治市平顺县虹霓村
九天圣母庙北宋至清山西省平顺县城西10公里处的北社乡东河村西的土丘上
吕梁市(6处)
马茂庄墓群东汉山西省离石市
安国寺明山西省离石市
太符观金至清山西省汾阳市
兴东垣东岳庙金至清山西省石楼县
香严寺金至明山西省柳林县
则天庙 金 山西省文水县
晋中市(11处)
榆次城隍庙 元~清 山西省榆次市
乔家大院清山西省祁县
平遥城墙 明 山西省平遥县
镇国寺 五代至清 山西省平遥县
双林寺 明 山西省平遥县
慈相寺北宋至清山西省平遥县
平遥文庙金至清山西省平遥县
祆神楼 清 山西省介休市
介休后土庙明、清山西省介休市
旌介遗址 商 山西省灵石县
资寿寺明山西省灵石县
阳泉市 (2处)
关王庙 宋 山西省阳泉市
大王庙金至明山西省盂县
朔州市(3处)
广武汉墓群 汉 山西省山阴县
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辽 山西省应县
崇福寺 金 山西省朔县
运城市(22处)
马村砖雕墓宋、金山西省稷山县
青龙寺元山西省稷山县
绛州大堂 元 山西省新绛县
福胜寺元、明山西省新绛县
稷益庙明山西省新绛县
太阴寺金山西省绛县
万荣东岳庙 元至清 山西省万荣县
万荣后土庙 清 山西省万荣县
万荣稷王庙金山西省万荣县
临晋县衙元至近代山西省临猗县
禹王城遗址 东周至汉 山西省夏县
司马光墓 北宋 山西省夏县
西阴村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西省夏县
东下冯遗址新石器时代至商山西省夏县
解州关帝庙 清 山西省运城市
泛舟禅师塔唐山西省运城市
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唐至明山西省永济县
永乐宫 元 山西省芮城县
西侯度遗址 旧石器时代 山西省芮城县
清凉寺元山西省芮城县
广仁王庙唐山西省芮城县
芮城城隍庙北宋至清山西省芮城县
忻州市(11处)
洪福寺金山西省定襄县
阿育王塔元山西省代县
边靖楼明山西省代县
雁门关明山西省代县
平型关战役遗址 1937年 山西省繁峙县
岩山寺 金 山西省繁峙县
南禅寺大殿 唐 山西省五台县
佛光寺 唐至清 山西省五台县
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 1938年 山西省五台县
显通寺 明至清 山西省五台县
广济寺大雄宝殿元山西省五台县
大同市(12处)
云冈石窟 北魏 山西省大同市
善化寺 辽、金 山西省大同市
华严寺 辽、金、清 山西省大同市
平城遗址 北魏 山西省大同市
方山永固陵北魏山西省大同市
大同九龙壁明山西省大同市
悬空寺 明 山西省浑源县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金山西省浑源县
浑源永安寺元山西省浑源县
曲回寺石像冢唐山西省灵丘县
觉山寺塔辽山西省灵丘县
许家窑一侯家窑遗址 旧石器时代 山西省阳高县、河北省阳原县
太原市 (5处)
晋祠 宋 山西省太原市
龙山石窟 元 山西省太原市
晋阳古城遗址春秋至五代山西省太原市
窦大夫祠元至清山西省太原市
天龙山石窟东魏至唐山西省太原市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历山、交城庞泉沟、宁武芦芽山、阳城莽河、五鹿山
国家地质公园
黄河壶口瀑布、宁武万年冰洞、五台山、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大同火山群
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
山西省图书馆、山西博物院

⑦ 四年级作文美丽的阳城公园

阳城故城遗址
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阳城故城遗址。阳城故城遗址在今商水县舒庄乡的扶苏村北,为秦朝末年中国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诞生地。 该城由内城和外城组成,城墙由夯土筑建。外城东北部夯土 墙现仍高出地面,长约200米,其余为间断残存。连接一起外城 墙东西长800米,南北宽500米,城走向为一直线。城基部宽20 米。内城东西分别距外城东西城墙各270米,北墙利用外城的北 墙,每边长250米。城内地面散布战国秦汉时期的瓦砾很多。内 城至今当地还俗称“金銮殿”。在内城东南角发现有“扶苏司工” 陶器残底四件。 据《史记。陈涉世家、正义》载:“陈涉,阳城人也。”“阳城 河南府县、、、、、又陈。”《汉书、地理志》记载阳城为汝南郡。 后有人称扶苏城是因“陈涉起兵,自称公子扶苏,从人望也”而起,而实际还是阳城。扶苏寺已无存,但扶苏墓仍存。1983年《考古》第9期载文对此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和考证。 该城址保存完整,规模宏大,与史料和传说一致,为研究陈 胜起义及战国时期的城池建筑和历史,提供了大量的实物。陈胜 出生于商水也得到无可争辩的证明。
常社寿圣寺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常社寿圣寺塔。该塔与古镇逍遥隔河相望,为九级楼阁式砖塔。高41.5米,平面呈正六边形。据一级塔门楣上的四行“明道二年 ------ 岁三月一日丙寅时,戊寅时日葬利院 商水古迹
主僧建功德碑塔。”刻字推算,此塔应建于宋明道二年,即1033年。塔基部每边长4.2米。塔室内砌有盘旋的塔道,可逐级登高至塔顶。塔体从底至顶渐收匀称,成六棱锥体形。塔顶用铸铁铸成形似宝葫芦样的宝顶,使塔体结顶得到最完美的点缀,给人以挺拔隽秀之感。塔的层檐收放尺寸自然得体,既保护塔墙免遭雪雨浸淋,又给塔体以美的装饰,看上去既规整肃穆又没有呆板感。 该塔的建筑年代久远,建筑风格独具。它的完整存在,给研究宋代佛教在中原腹地的传播提供了难得的实物佐证。历经千年沧桑,屡遭兵燹及自然灾害的侵袭而巍然屹立毫不倾斜,尤显建筑艺术和设计科学程 商水郝岗圣寿寺塔
度之高,是研究宋代寺塔建筑的一件珍品。1998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商水县人民政府及郝岗乡人民政府对塔的保护范围进行了一次大的整治,对塔体进行了一次全面维修。在这次维修中,从塔刹宝顶封盖的天宫中,清理出铅佛像一尊,铜佛像二尊,白釉瓷盘一个,白釉黑花瓷碗两个,刻印大弥陀经—卷(残)。其中三佛像和一盘一碗被省专家组鉴定为三级文物。 塔体整修一新的面貌,塔内珍贵文物的存世以及修塔和原塔下铁钟的传说,再加上原寺院的规模之大和佛事的盛况,构成了这个景点的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⑧ 你知道商水有好玩的地方没有!

哪有什么玫瑰园。商水不是旅游景点。基本没什么玩的。就一个邓城叶氏庄园。和阳城公园。其他没有。国家级贫困县能有什么。

⑨ 平舆县的文物古迹

名单介绍殷商挚国故城遗址(县保)位于平舆县城。东起文化馆,西至烈士陵园,南到清河边,北及永盛花园小区。始筑于商代,并在先秦及以后历代长期使用。沈子国故城遗址(省保)位于射桥镇古城村,西周遗址。面积202万平方米。为周文王第十子季载的封国。是中华沈氏的发源地。该遗址为中原地区保护较好的西周、春秋古城遗址之一。先秦汝坟故城遗址(县保)又称安成故城。位于老王岗乡兴旺店村委一带,城垣呈梯形。是中原地区重要的先秦古城之一。据考证,《诗经》中《关雎》、《汝坟》等十一篇创作于此。故城南有安成世家豪族的茔地,号称“十八冢”。阳城故城遗址(县保)位于后刘乡新集村一带,城垣呈长方形。春秋时为楚所置。秦统一六国后,置阳城县,属陈郡。据考为中国首次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乡里。西汉时阳城改属汝南郡。东汉初年裁并入汝阳,为世家袁安的庄宅。唐代在故城遗址上建阳城寺院,至民国仍有遗存。战国韩古城遗址(县保)位于后刘乡韩古城村。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重要军事设施---壁垒遗址。东皇庙(县保)位于县城挚地大道中段东侧。原名圣母庙,又名东塔寺,是一座始建于周代,道教与佛教兼容,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庙。主要殿宇包括:圣母殿、文王殿、东皇阁、老君殿、罗汉殿、袁安祠、二龙祠、陈蕃祠等。寺庙设有诸多地方名人专祠。该寺庙多次毁于战火,又历代重修,今仅存东皇阁。洪山庙(县保)位于后刘乡洪山庙村,与上蔡白龟庙、淮阳太昊陵齐名,为“豫南三大古庙”之一。远古名谷神庙,据考为商纣王之子殷洪大难余生,自号“洪山隐居”(又名洪山道人)隐遁处。主要殿阁有:洪君殿、先王殿、玉皇阁、牛王宫、马王殿、龙王殿、奶奶殿、阎王殿、天王殿、罗汉殿等。仙翁庙(县保)位于东和店镇仙翁庙村,是当地百姓为纪念为民驱魔看病的仙人费长房而建的庙宇。郭寺遗址(县保)位于万冢乡郭寺村。建于隋代开皇元年。五代毁于兵火,宋代重修。主要殿阁有:佛祖殿、罗汉殿、文殊殿、普贤殿、观音阁等建筑。与射桥开元寺和附近的阳城寺院齐名,曾为汝东名寺。60年代初废弃。东冈寺遗址位于老王岗乡小岗村西。初为老子庙。东汉中期,人们“诵黄老之微词,尚浮屠之仁祠”,因庙址滨邻汝水鸿隙陂,为当时中原地区的重要漕道,建东岗寺,至唐代达到鼎盛。曾有佛祖殿、佛光殿、老子殿等殿堂十余座,并有大面积寺田。清末废于捻军起义。回龙寺遗址位于老王岗乡贾屯村。相传是西汉时期人们为祈祷龙王回此休息、颐养天性而建,名龙社,又称廻龙庙。东汉时期拓建佛教各殿阁,唐代达到鼎盛。主要殿宇为大雄宝殿、龙王殿等。白龙庙遗址位于老王岗乡白龙王庙村。古为当地人民为祈求白龙造福乡民而建造。宋代以后,庙内曾建玉皇大帝、土地、三奶奶诸殿阁,香火旺盛。建国后废弃。玉皇庙遗址位于玉皇庙乡玉皇庙村。原名为“光武庙”、“刘秀庙”,后名玉皇庙,是豫南地区著名的道教圣地。始建于东汉末期,历代重修,60年代初废弃。主要建筑有玉皇阁、天师观、刘秀殿、贾娘娘祠等,其中以玉皇阁规模最大。庙湾镇会馆庙位于庙湾镇北区。明代晋秦商人相地脉、卜吉凶,于镇北邻河处创立“山陕会馆”。内设关帝殿、乐楼、天王殿、财神殿、灶君殿、马王殿等。关帝殿气势恢弘,蔚为大观。60年代,山陕会馆废弃,今存马王殿和修复的“关帝殿”及六块明清碑刻。庙湾镇东岳庙又名东王庙,位于庙湾镇东区。建于宋代,明时重修。供奉齐天大帝、东王黄飞虎、太上老君、南天老母、西天老母像。南端有一口古井,井上建有供奉姜子牙的庙舍。该庙60年代废弃,90年代初有信徒重修,但形制较小。陈蕃祠遗址又名“陈公祠”,位于射桥镇西关。是东汉末期为奠念名重当朝的太傅陈蕃而建。陈蕃晚年因“党锢之争”,被宦官势力杀害,被朱震密葬于此,附近有古称“古冢十二座”的陈蕃后裔墓葬。祠内主要殿堂有:陈公堂、朱震祠、黄浮祠、陈逸祠、范滂祠等,历代修葺。近代祠堂毁于兵火。张令公祠又名张令公庙,位于射桥镇古城南。张令公,即汉代平舆县令张熹,字季智,桂阳郡临武县(今湖南衡阳市)人。张熹为官清廉,爱民如子,深得百姓拥戴。因天大旱而焚身求雨,当地百姓立祠纪念。历史上曾屡毁屡修,60年代废弃。90年代初当地信徒筹建祠舍数间,恢复祭拜仪式。董孝子祠遗址位于射桥镇古城村东南,与仙女庙毗邻。董孝子即董永,西汉时期寓居汝南,为著名孝子,因卖身葬父感动世人。并与美丽贤淑、擅长纺织的玉贞姑娘产生了忠贞不渝的爱情,后世神化为董永和七仙女的传说。当地百姓为纪念董永的孝行,在其故居上建董孝子祠。近代毁于兵火。织机庙遗址又名仙女庙,位于射桥镇古城村东南,是纪念汉代汝南孝子董永及其妻七仙女的庙宇。据考证为晋代修建,主要殿堂有:孝子祠、玉女殿(又称七仙女殿)、织机房、月圆堂等殿阁。射桥壶仙观遗址位于射桥镇古城村西南,是古人祭祀悬壶济世的壶公和弟子仙翁费长房的观阁。门题“悬壶济世”。东汉时汝南郡治在今射桥镇古城村一带,这里盛传神仙壶公和弟子费长房救死扶伤、惠济黎民、鞭笞百鬼、驱使社公的传说。晋代,当地人们建造殿堂两座,一座为“壶公祠”,一座为“仙翁观”,各具殿舍五间,合称“壶仙观”。生死祠遗址又名“范张庙”、“鸡黍庙”,位于射桥镇古城村南。是当地群众为纪念张元伯、范巨卿、郅君章、殷子微生友、死友之情而建。祠中建生友堂、死友堂,讴歌人间信义真情。民国初年,毁于兵火。四贤观遗址位于射桥镇古城村南。据考证,为东汉末年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四贤罹难阔别重逢之地,时称“古城聚会”。后人为纪念四人古城聚会,在此建起“四贤观”。主要殿堂有:赵云祠、张飞祠、关公祠、刘备殿、四贤观等。开元寺遗址位于射桥镇中,是豫南地区唯一一座唐代名刹。该寺占地500亩,并有大量寺田,规模宏大。建供奉释加牟尼舍俐的佛塔和天王殿、普贤殿、文殊殿、观音殿、地藏殿、佛贤殿、高僧殿、弥陀殿、佛光殿、藏经阁、三圣祠等大型殿宇。元、明、清曾置僧纲寺,为豫南的佛教中心。该寺60年代被毁,但明代重修的碑碣仍在。龙王庙(县保)位于县城东北十公里处,是一座千年古庙。该庙清代以前颇具规模,除分造六色神龙宝殿外,还建有禹王殿、玉皇殿、佛祖殿。每年三月十五日举行庙会。抗日战争时期河南省立百泉乡村师范学校迁移该庙,利用庙址扩建学校。今仅存青龙殿与《皇清重修龙王庙碑记》的残碑一块。射桥黉学又名“孔庙”,位于射桥镇小学院内。始建于明泰昌年间,主要建筑有大成殿、东西庑圣迹殿、诗礼堂、崇圣祠等,近代毁废。现仅存诗礼堂。该殿堂为明清时县科庠生科举后举行尊孔授仪的场所,对宣传封建文化有一定的影响。现存诗礼堂系清代重修,整个建筑保护完整。普照寺秀公戒师和尚塔(省保)又名普照寺塔,位于李屯乡普照寺村西,系金代高僧秀公戒师和尚的墓塔。普照寺原名崇林寺,始建于唐代,毁于清咸丰十年,现仅存一塔。该塔建于金明昌五年(1194年),高14米,共7级,为密檐式砖砌塔,结构严谨,雕刻精美,是豫南地区唯一一座金塔。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