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大战遗址
『壹』 逐鹿之战的细节
涿鹿之战的起因旧石器时代晚期,随着人们制造工具能力的提高,社会生产进一步发展,保障人们生活必需的物质财富也便相应地增加,人口的增殖加快,原始群落逐渐为氏族公社所代替。当我们的祖先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前后,似乎已有了原始氏族部落争斗的痕迹。从仰韶文化的西安半坡村遗址来看,这个大的氏族居住村落的周围,环绕着一道壕沟,这是否就是当时用来防御其他氏族侵犯而构筑的障碍,还只是一个合理的推想。如果确实如此,那么我们的先人,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已经出现了氏族公社之间的原始争斗了。无疑,在这个时期前后,已出现了我国古代战争雏形。
氏族社会时期,生活在我国古代黄河流域一些氏族部落和生活在长江、淮河流域的众多蛮夷氏族部落,根据传说,我国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战争,是黄帝与蚩尤部落的“涿鹿之战”。这次战争的起因,虽无确切的史料可考,但据《国语》、《逸周书》、《史记》等记载的一些传说中的叙述,大致情况如下:
涿鹿之战交战双方,各代表一个大的氏族部落群体。
生活在今太行山以东、河南省中部及其以北地区的夏族氏族诸部落,原以神农氏为首。《史记·五帝本纪》记述称:“神农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这说明黄帝公孙轩辕在战胜华夏一些氏族部落后,已取代神农氏而成为华夏氏族群落的重要领袖之一。与公孙轩辕同时崛起的华夏另一领袖炎帝神农氏,欲夺回华夏族首领的地位,与黄帝集团进行了数次较量,均被皇帝战败,这样黄帝便成了华夏族内最强有力的首领。后来,又成为华夏诸氏族部落征战蚩尤的最高统帅。
据传说记载,蚩尤系九黎部族的首领。九黎或称黎苗部族的81个氏族均在蚩尤的统领之下。黎苗部族生活于今中国的东南和长江、汉水流域一带,其活动区域北部已达今河南、山东、江苏等省的部分地区。黎苗集团逐步地向北扩展,与华夏集团相遇于今河北中部一带地区,终于爆发了涿鹿大战。 [编辑本段]涿鹿之战作战经过在黎苗诸氏族部落生活的地区,铜铁资源相当丰富,当时他们似已开始制造金属兵器,而黄帝部落则仍使用木质和石质兵器。因而,双方的作战实力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距今约5000年的诼鹿之战,开始交战之时,蚩尤部众首先将炎帝击败,占领了华夏部族的大片地区,并自称为炎帝,从而激起了华夏一些氏族部落的激烈反抗。公孙轩辕一方面出于维护华夏诸部落的利益,一方面为援助炎帝,遂毅然率众与蚩尤部众大战于涿鹿(今河北涿州地区)地区。
蚩尤部族凭借较为坚韧的兵器,占有近战的一定优势。从一些传说的记述来看,黄帝为战胜蚩尤,采取了不少减杀蚩尤集团优势的重大措施,而蚩尤集团也有一些反措施诸如《逸周书·尝麦》称:“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从,大风雨”;还有的传说:“蚩尤作大雾,军士昏迷”,“黄帝利用指南车辨别方位,将蚩尤击败擒杀”等等。这些传说虽不可全信,但蚩尤统率的南方黎苗部众,深入北方,不利的天候、人员的伤亡、补给的困难以及长途奔波的疲劳,使其作战实力大减当属必然。而黄帝诸部落均系北方人,熟悉当地的地理环境,习惯北方的天候,且相对处于以逸待劳的有利战略地位,所以双方经过较量,黄帝部族获胜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编辑本段]评 析距今约5000年的涿鹿大战,虽系传说中的战争,无确切史料可考,但此次战争却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有着多方面划时代的意义。
首先是开创了众多氏族部落联盟作战的先河。这次大战中,蚩尤所统率的部众,一说为分属9个部落;另一说为蚩尤有兄弟81人,这81个兄弟,也即81个氏族,力量当然相当强大。而黄帝统率的部众,虽然传说中没有提及联合的氏族数量,但从他能一举击败蚩尤部众来看,其联合的华夏氏族部落数量也会是相当可观的。而在5000年前的古代,将众多部族联合起来,并在一名最高统帅的指挥之下战胜敌人,又是何等的艰巨。
其次是交战双方利用地理环境和天候条件争夺战争的胜利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首创。诸如黄帝令“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蚩尤作大雾”等等传说,虽然纯属神话,但似乎预示出当时的人类已初步懂得选择有利的自然环境和天候条件进行战争的蛛丝马迹。
再次是人们已经有了战略战术意识的萌芽。据一些史料的传说分析认为,黄帝鉴于蚩尤部众优势的兵力和坚锐的金属兵器,为摆脱自己的劣势地位,战争之初实行了暂时后撤的战略,引诱蚩尤率部北进,乘蚩尤部众不习北方的水土气候、长途奔波疲惫之机,战而胜之。若果真如此,那么,中华民族对战争规律的认识已经起之于原始社会了。
最后,此次战争中,黄帝使用指南车辨别和掌握方位的传说,一旦将来为考古学所证实,则将令人更加惊叹古人的聪明才智。因为后世的一切军事行动已千万次地证明,战争中正确地识别方向往往成为胜败攸关的大事。
『贰』 2.请在地图上找一下涿鹿大战的遗址。你去过哪些历史文化古迹。你喜欢去这些地方吗为什么
马家浜遗址,距今已六、七千年了。马家浜坐落嘉兴市城南7公里的南湖乡天带桥村。1959年春,嘉兴南湖乡天带桥大队马家浜村在沤肥挖坑中发现大量兽骨和古代遗物。3月间,浙江省文物考古委员会与省博物馆、杭州大学历史系、杭州师范学院历史系等6个单位组成考古队来此进行了发掘。马家浜遗址面积约15000平方米,东西长150米,南北宽100米, 发掘搞坑位在遗址的中部,共开坑5,计2l 3平方米。表土层下文化层分上下2层;上层以灰黑色粘土为主,并有红烧土层和淤泥层,厚达12—80厘米,包涵物有兽骨、石锛、砺石、骨镞和各种质地的陶片,还有建筑遗迹;下层为含有大量腐烂的兽骨碎片的黑色粘土,厚达15—75厘米,包涵的兽骨比上一层更多,还有骨镞、骨锥、骨针、骨凿以及石斧、硕石和陶片等。在上下层交接处的淤泥中发现了墓葬,出土30具人骨架。其中6具身旁有随葬品,生产工具置于腰部,装饰品置于头部,陶器位置不一。出土的器物有穿孔石斧1件、陶豆2件、罐4件、盆1件、纺轮1件、玉珠2件。还发现长方形房屋遗迹,南北7米,东西3米,门朝东,周边一圈柱洞,尚有残存的木柱,有的木柱洞底垫放木板。室内是经过加工的黄绿色土面,还有带树枝和芦苇痕迹的红烧土块堆积的墙壁残迹。在下层中还发现了碳化圆角菱,与现在的南湖菱相仿。 从出土的器物和遗迹看,生产工具中的磨制有孔石斧、弧背石锛,生活用具中的夹砂红陶素面腰沿釜、牛鼻式双耳罐、带嘴平底盂,以及地面木构建筑住房、公共墓地和俯身直肢葬式等等,都是与黄河流域文化不同的文化形态。 马家浜遗址的发掘,引起了国内外考古界的重视。1959年5月新华社发了消息,并记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要事录》和《二十世纪中国大事全书》。此后,文物考古界对马家浜类型文化的归属,展开了学术讨论。1977年11月在南京召开的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学术讨论会上,夏鼐等考古学家提出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并确认以嘉兴马家浜遗址为代表的马家浜文化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代表,从此,马家洪文化正式定名。马家浜文化已载入《大不列颠网络全书》和1990年出版的《中国大网络全书·考古卷》,确定了它在史前文化中的地位。 马家洪遗址l989年12月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雀墓桥遗址在嘉兴市秀城区东栅乡雀墓桥村。位于市城东7公里,平嘉公路南北两侧。1972年,公路北侧造桥时在距地表2.2米的土层中发现31件陶器及木板。公路南侧桑园地有文化层堆积,东西长130米,南北宽60米,面积约7800平方米。1983年初和是年底,经省、市2次抢救性发掘,发现3个不同时代的文化堆积,发现古代水井14口,新石器时代墓葬8座,灰坑2个,灰沟1条,编号小件400多件。出土陶器有凹弧形鼎足、扁凿形鼎足、澄滤器、鱼鳍形鼎足、丁字形鼎足、豆圈足、盘等。墓葬中器物有双鼻壶、带流杯、罐、圈足盘、三宽足盘、石斧、玉坠、石珠等。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l 972年雀墓桥出土的木板进行了碳14测定,距今3955士95年。遗址的年代为相当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古吴越文化3个不同时期。1981年l0月公布为嘉兴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桥遗址位于嘉兴市城北7公里苏嘉公路西侧双桥集镇北半部,总面积约10万多平方米。早在清光绪年间曾几次发现过石器、玉器、陶片等。据《上海晨报晚刊》记载:民国21年(1932)8月,浙江公路局赶筑苏嘉公路,在双桥附近吴姓田内掘土时发现“汉玉”甚多,均为路工分占,大小粒数约为三四百左右,毁碎者亦不少,其中珍贵者,有拱壁2个,一为圆钏形,红色斑斓,光芒夺目,其色蕴于内;一为鼎形,青色,成碎云片花纹;玉枕1个,约长6寸,周围约尺五六,为长方形,两端有孔。1 954年5月,浙江省文管会曾派员到双桥调查。1973年5月8日,双桥小学进行基本建设时,省文管会及省、县博物馆组织科学发掘,挖探方6个,计160平方米,发现了墓葬、窖穴,出土文物120件。其中有以有段石镑、扁平穿孔石斧为代表的生产工具。陶器以夹砂红陶、泥质灰陶为主,有鼎、规(留)、罐、盆、高脚杯、壶、碗、盘、瓮、楼孔豆,以及陶纺轮、网坠。并有稻谷、谷壳出土。根据出土的陶器分析,属于良渚文化,距今约4000多年,窖穴出土的器物属崧泽类型。1956年11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60年列为嘉兴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10月公布为嘉兴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叁』 我们中国有哪些上古战场的遗址
河北是中华文明的起始地之一,境内有阳原泥河湾、徐水南庄头、武安磁山等多处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为我国史前考古提供了丰富 的资源。同时,...
『肆』 涿鹿县有哪些遗址
涿鹿县
黄帝城遗址呈不规则方形,南北长510~540米,东西宽450~500米,总面积约30万平米。城墙下层为叠土层,上层为夯土层,南、西、北城墙比较完整,东城墙南段浸于轩辕湖中,被列为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 中华合符坛中华合符坛位于三祖堂正南,是为了纪念黄帝在涿鹿釜山合符、中华民族实现首次融合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弘扬合符文化而建。一期工程占地总面积30万平米,与中华三祖堂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在纵贯中华合符坛的千年文化神道上,依次排列着嫘祖浣纱、三祖桥、华表、中华一统广场、中华合符坛、民族图腾柱、九龙柱等景观。 中华三祖堂中华三祖堂位于轩辕湖以东,黄帝泉北200米处,是中华三祖圣地黄帝城文化旅游区的核心景点,分别由大门、甬道、平面祭坛、三祖堂组成,总面积7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中华三祖堂仿照中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唐朝建筑佛光寺建造,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格调古朴庄重,雄伟壮观。殿内供有黄帝、炎帝、蚩尤三位中华民族祖先塑像供游人瞻仰。四壁彩绘 “涿鹿大战”、“合符釜山”、“定都涿鹿”、“阪泉大战”四幅大型壁画。 轩辕湖轩辕湖位于中华三祖堂与黄帝城遗址间,由黄帝泉汇集而成。1958年人工修建堤坝增加了蓄水面积。现湖面6.5万平米,湖水容量108万立方米,最深处12米。湖东、北两岸石砌出高16米的石堤坝。石坝缓缓地深入湖中。湖边杨、柳交错,郁郁葱葱。
『伍』 上古神魔大战
你好:蚩尤与炎帝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有种种不同说法,值得仔细研究。
有一种说法认为蚩尤即是炎帝。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丁山、吕思勉等人都持此观点。其主要根据是《史记·五帝本纪》所记黄帝与炎帝大战的“阪泉”与黄帝大战蚩尤的“涿鹿”实际上是一个地方。《五帝本纪》原文是: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费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赤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豸区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微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这段记载了两次大战,可以看出炎帝与蚩尤不是一个人物,但其记述亦有交叉之处。特别是后来的历史地理学家考证出涿鹿、阪泉的关系,使人感到两次大战实为一次。其主要根据是《水经注》关于涿水的记载:
涿水出涿鹿山,东北流经涿鹿县故城南……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留其民于涿鹿之阿,即于是也。其水又东北与阪泉合。……魏土地记曰:下洛泉东南六十里有涿鹿城,城东一里有阪泉……晋太康地理记曰:阪泉,亦地名也,泉水东北流与蚩尤泉会,水出蚩尤城,城无东面,魏土地记称涿鹿城东南六里有蚩尤城,泉水渊而不流,霖雨则流注阪泉……
据此,丁山曰:“蚩尤泉即阪泉的支津,阪泉即涿水的支津,当然(黄帝)与炎帝的阪泉之战,可以说即与蚩尤战于涿鹿。由是言之,所谓赤帝(或炎帝),确即蚩尤了。这是说此两次大战实际上即是一次大战,则大战的主角炎帝与蚩尤说是一人了。夏曾佑先生说得更早,在20世纪初年所写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即已指出”蚩尤逐帝榆罔而自立,号炎帝争斗涿鹿之野,”西汉贾谊也不止一处说炎黄在战是在“涿鹿之野”。对照《五帝本纪》,可见“蚩尤,炎帝,殆即一人;涿鹿、阪泉,亦即一役。”(吕思勉《先秦史》)。三位著名史家的考片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想还可以再补充一些材料。蚩尤、炎帝(神农氏)都是以牛为图腾的。《帝王世纪》曰:“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帝系谱》曰:“神农牛首”,这与蚩尤的图腾形象是完全一致的,蚩尤也是牛首牛蹄并有尖利的牛角的。前引任昉《述异记》即记载:涿鹿在冀州,有蚩尤神,俗云人身牛蹄,四目六手……秦汉间说,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抵。汉造角抵戏,盖其遗制也。这都说明蚩尤族是以牛为图腾的,炎帝(神农氏)也是以牛为图腾的,他们可能就是同一个部族的人,也可能就是同一个人——是部族的首领。如果把蚩尤、炎帝(神农氏)都看成是集体名词——部族的称号,问题即可迎刃而解了。
从古籍中,我们还可以找到蚩尤与炎帝同族而不同时的征据。如南宋罗泌《路史·后纪四》:“蚩尤姜姓,炎帝后裔也。”《遁甲开山图》:“蚩尤者,炎帝之后,与少昊治西方之金。”如此可以很好地解释两次大战的关系:先是黄帝与炎帝部族大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胜之。蚩尤是炎帝族的后代,为了替炎帝报仇而与黄帝大战于涿鹿,战败之后,首领被擒杀而死,但蚩尤族的部分人则归顺了黄帝成为在臣。所以炎帝与蚩尤可以同族而不同时,与黄帝的大战就可能有进行了两次,如《史记》所记。
『陆』 阪泉之战的战争旧址
阪泉之战的地点,《中国军事通史》认为学术界尚未有定论,由于黄帝、炎帝是华夏集团的主要代表人物,黄帝后来又被尊为中华民族共祖,他的业缋广泛流传,他的后裔更把这些英雄的故事连同祖居地的山名、水名、地名起迁徙到四面八方的新居地。根据地名的考订,多认为与涿鹿之战的发生地相距不很远,所以关于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的地点主要有在河北中部的“直隶保定说”;河北南部的“巨鹿说”; 河北西北部的“涿鹿说”或其附近的“延庆说”,以及在江苏徐州的“彭城说”等。联系稍后发生的涿鹿之战,阪泉之战发生在华夏集团活动地域的东半部,较靠近东夷集团分布区的推断可能较接近史实。
不过在以上各个地点,保存传说最多的却是冀西北的涿鹿,此外还有北京延庆县。从涿鹿、保安、怀来以至延庆,都处于冀西北的山间盆地中,这是由桑干河、洋河冲积而成的宽谷,有适宜锄耕农业的宽阔谷地,附近还有可以狩猎的山林,联系有关传说阪泉之战可能就发生在这种有山、有泉、有平畴沃野的地理环境。炎帝后来所以和神农氏合并,是因为这一古族的经济生活中农业占较大比重,必生活在适宜农耕的地区,而黄帝族包括熊罴貔貅等长于狩猎的氏族,居地附近必有山林。但是有人认为黄帝属于游牧民族之说却是缺乏根据的,因为大量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表明,距今5000年前游牧民族尚未形成,除了所处于攫取经济阶段的采集狩猎民族外,一般处于农业、畜养业、渔猎、采集等多种经济互相补充,但有所侧重的阶段。从黄帝“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的记载看,黄帝族不仅从事原始农业,而且为了进行阪泉之战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同时为了增强武力,将强悍的熊罴等六氏族有战斗力的人员编成氏族武装,精心教练,更进一步争取同盟者,作了充分准备后才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柒』 哪些古战场遗迹最值得游历为什么
推荐崖门古战场,崖门是南宋复亡最后一场血战的古战场,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捌』 涿鹿之战中涿鹿在什么地方
这样说吧,胥家窑的长征粱上,因为在哪里发现了石斧是剑
『玖』 涿鹿之战中的“涿”怎么读
读音:zhuō
笔划:
涿鹿:地名,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地处中国河北省西北部、桑干河下游,与张家口市下花园区和北京市郊区相接。5000年前,黄帝、炎帝、蚩尤“邑于涿鹿之阿”,合符釜山,开启了中华文明之先河。拥有全国除新疆外唯一一个县辖区。著名景点有黄帝泉、黄帝城遗址、中华合符坛、中华三祖堂、轩辕湖。
涿(zhuō)鹿之战:距今大约4600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蚩尤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涿鹿之战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9)涿鹿大战遗址扩展阅读
引用:
1、《封燕然山铭》两汉:班固
遂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
翻译:终于越过“涿邪山”,跨过“安侯河”,登燕然山。践踏冒顿的部落,焚烧老上的龙庭。上以泄高帝、文帝的宿愤,光耀祖宗的神灵;下以稳固后代,拓宽疆域,振扬大汉的声威。
2、《柳子厚墓志铭》唐代:韩愈
遵,涿人,性谨慎,学问不厌。自子厚之斥,遵从而家焉,逮其死不去。既往葬子厚,又将经纪其家,庶几有始终者。
翻译:卢遵是涿州人,性情谨慎,做学问永不满足;自从子厚被贬斥之后,卢遵就跟随他和他家住在一起,直到他去世也没有离开;既送子厚归葬,又准备安排料理子厚的家属,可以称得上是有始有终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