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钱范出土遗址

钱范出土遗址

发布时间: 2021-02-03 19:16:31

『壹』 临淄齐国故城的遗迹分布

宫殿区在小城西北部,地下分布有大面积的夯土基址。其中心建筑为一高14米、南北长米、东西宽70米的夯土台基,俗称桓公台,顶部分为 3层。台东北发掘了1处宫室建筑遗址。建筑分为2层,上层属西汉时期,下层为东周时期。小城东北部有一较小夯筑台基,四周以自然石甃砌,与桓公台遥相呼应,周围地势低洼,当是台榭别馆遗迹。小城西门外有泉,古有中池,是齐国的苑囿。现存高台基址“歇马台”可能是《左传》中提到的“遄台”遗迹。西北约10公里有“梧台”,高28米,上部有花纹铺地砖、陶排水管等遗迹,当是齐的别馆离宫遗迹。
大城中部偏西和南部有大片战国、汉代冶铁遗址,东北部和北部有东周与汉代制骨遗址,中部阚家庄东南有汉代冶铜、铸钱遗址,中部偏南刘家寨周围有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小城南部有炼铁、冶铜和铸钱遗址。
大量的手工业作坊遗址,就分布在这些文化堆积之中。今已发现冶铁遗址六处、炼铜遗址两处、铸钱遗址两处,制骨遗址四处。分述于下: 临淄作为周代齐国都城和汉代齐郡郡治及齐王国都城所在地,不仅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东方工商业大都市,而且在汉代工商业依然高度发达,直到新莽时期仍是全国著名的五大工商业都市之一,因此,临淄齐国故城遗址遗留有丰富的东周秦汉时期的手工业遗存。20世纪50年代以来,临淄齐国故城遗址中东周秦汉时期的钱范多有发现,为研究当时的钱币铸造业提供了实物证据,而新莽时期大布黄千铜钱范的发现,更为研究新莽时期临淄(新莽时期临淄曾更名曰“齐陵”)的钱币铸造业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大布黄千铜钱范,1984年出土于临淄齐国故城的大城北部,现收藏于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钱范共2件,馆藏编号分别为P30018和P30019,均为铜质钱范模。
钱范P30018,整器呈圆角方形的浅盘状,有边框,宽沿外折。范模正面边长为8.1×8.2厘米,折沿最宽处为0.4厘米,最窄处为0.3厘米。范模正面的盘中心有一个凸起的圆柱形浇道模,直径0.8厘米,有一条中线纵向穿过圆柱形浇道模并将范模均分为左右两部分,应为制作母范时的中线。范模内左右各设有布形钱模一枚,一正一反,右侧为正面钱模,左侧为反面钱模,正、反钱模的中线的上部有一圆穿模,正面钱模凸起“大布黄千”的阳文。正面钱模的上、下和右侧各有一个三角形凸起作为榫钉,反面钱模的上、下和左侧各有一个凹下的三角形卯孔。范模背面也呈圆角方形的浅盘状,边长为7.1×7.9厘米,盘底铸有阳文“大出一”字样。
钱范P30019,整器形制、结构均与钱范P30018相同,但范模正面边框的边长为8.7×9.2厘米,折沿最宽处为0.8厘米,最窄处为0.4厘米。背面边长为8.1×8.1厘米。其他不同之处在于:浅盘状范模内的大布黄千钱模,左侧为正面钱模,右侧为反面钱模;右侧有3个凸起的三角形榫钉,左侧有3个凹下的三角形卯孔;范模背面的阳文为“大山一”。
这两件铜质钱范模可各自单独使用,用以翻制泥质铸范。范模正面钱模四周凹凸的榫卯结构,在翻制泥质铸范的过程中在铸范上形成的凸起和凹下的榫卯,用于铸范的合范定位。用这种钱范模翻制出的泥质铸范范片,背面平整;正面有凹下的大布黄千的型腔,中央有圆形穿孔作为浇道,四周的三角形凹凸作为合范时的定位。同一范模翻制出的两件泥铸范范片正面相合,构成一盒铸范,可同时铸造2枚钱币。若干盒泥铸范竖向层层垒叠在一起,构成一组叠铸范,浇铸一次可同时铸出钱币数枚乃至数十枚。立式叠铸法铸钱工艺作为西汉时期出现,新莽时期流行开来的一种钱币铸造工艺,是铸钱工艺技术的一大进步。叠铸工艺中的泥铸范虽然一般只能使用一次即被毁弃,但叠铸范的范模是铜质的,可以反复多次使用,用以翻制大量的泥质范片用于浇铸铜钱。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还保证了钱币形制及重量的一致性。
据《汉书·食货志》载,大布黄千是王莽在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进行第三次货币改制中新铸行的货币之一,“大布,长二寸四分,重一两,而值千钱矣。”新莽时期的大布黄千铜钱,在各地多有发现,但是,大布黄千钱范却少有发现。因此,临淄齐故城大布黄千铜范模的发现,对于研究新莽时期的钱币铸造工艺和钱币铸造业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齐刀币铸址:位于小城南部居中安合村南,靠近城墙。其范围自安河村南东西路起,向北200米,村南南北路向东向西各100米。上层已受到严重扰乱,曾出土过“齐法化”刀币和铸范。 西汉“半两”钱铸址:位于阚家寨村南一带,村南的东部和西部都有成批 “半两钱范”出土,耕土层下即铸钱遗迹。其范围阚家寨村南南北中心路向西180米,向东250米,南起变压器向北250米。在这片范围内,亦间有居住区、冶铁、炼铜遗址。 故城内制骨作坊遗迹范围较广,主要在大城东北部和北部,比较集中的有四处地方,即崔家庄东北;河崖头村西南部;东古城村以南;田家庄东北。这里的遗物十分丰富,不仅出土过刀石砥砺,而且残骨余料遍地皆是。
城内出土了大批陶器、瓦、瓦当和钱范等。陶器中高圈足簋、豆、盂等类器较多,陶鬲有绳纹鬲和素面鬲两大类,绳纹鬲又有周式鬲和齐式鬲两种,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东周陶器上流行戳印的陶文,内容多属作器者居地和人名。瓦当多素面,少数饰树木双兽、双目和树木卷草纹,偶见“天齐”瓦当和卷云纹、兽面纹瓦当。战国时期多半瓦当,汉代多圆瓦当。钱范有战国“齐法化”陶范和西汉“半两”、“五铢”石范。遗物反映的文化特征与燕、赵比较接近。 故城内,发现了冶铁、炼铜、铸钱、铸镜和制骨等多种手工作坊遗址多处,其中,冶铁遗址6处,炼铜遗址2处,铸钱遗址2处,铸镜遗址2处,制骨作坊遗址4处。另外,大城还有多处陶窑遗址。
齐国故城保存完整,地上地下文物古迹十分丰富、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1961年3月4日,故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05年,临淄齐国故城列入“十一五”中央政府引导的大遗址保护项目;2006年12月15日,临淄齐国故都与齐王陵进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列第17位,是山东省唯一入选的单列项目。 齐故城利用淄河和系水作东西两面的自然护城河。筑城之时,又在大城南北城墙外挖筑了人工护城壕沟6140米;小城的东、北、南和西墙南段(接系水),挖筑了人工护城壕沟5780米,与淄河、系水相连通,使城四面环水,城池俱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护城、排水网。筑城时在城墙下设置了精巧而科学的排水道口。齐故城大、小城设有三大排水系统,四个排水道口。1号排水系统,位于小城西北宫殿区,南起桓公台的东南,通过桓公台的东部和北部,向西穿过西墙下的①号排水道口注入系水,全长700米,宽20米。2号排水系统,位于大城西北部,由一条南北向水沟和一条东南西北向排水道组成,南起小城东北角,顺南高北低的地势直通大城北墙西部的②号排水口注入北墙外护城壕,全长2800米,宽30米,深3米左右。东西向排水沟是在这条南北排水沟的北段向西北分出一支流,流向西北通过大城西墙北部的③号排水道口流入系水,长1000米,宽20米左右。这一排水系统承担着大城内绝大部分的废水和积水的排泄。3号排水系统,位于大城东北部,长约800米,起点不明,止于大城东墙北段的④号排水道口,流入淄河。
1979年,文物考古部门对③号排水道口进行了发掘清理。发现此段城墙墙基宽40米,排水道口建在城墙下,排水道口呈东西向,用自然青石垒砌构筑,总长42米,宽7至10.5米左右。由进水道、过水道、出水道三部分构成。过水道用石块构筑出15个方形小过水孔,水孔分上、中、下三层,每层5孔,水经石隙而过,人却不能通过,既能排水又能御敌,建造十分科学。 故城大、小城内发现10条干道,其中小城内有3条,大城内有7条。小城内干道:东侧门大道,现保存约1200米,宽8米;西门大道,长约650米、宽17米;北门大道,南伸尚存1430米,宽6至8米。大城内干道:东部南北干道,自南墙东门通向东北,全长3300余米,宽20米;中部南北干道,全长4400米,宽20米;北部东西干道,自东门西行偏西北,直至西墙,长约3600米,宽15米左右;北墙西门大道,南伸,与北部东西干道相接,现存650米,宽6米多;中部东西干道,长2500多米,宽17米左右;西门大道,东伸约1000米,宽10米至20米。此外,在离南墙200至300米处有一条与南墙平行的道路,长约1900米,宽4至6米;西墙附近与西墙平行的南北道路,南通小城北门,宽4至6米。除后两条和小城北门干道可能是晚期的道路外,其余均为故城早期的主要交通干道。大城的两条南北大道与两条东西大道在东北部相交叉,形成一“井”字形,这一带应是都城中最繁华的市井中心。

『贰』 西海郡故城遗址是哪个时代的

始于 王莽新朝和东汉

西海郡故城遗址位于青海省海晏县城西约半华里处。
故城保内存得相当完整,东西长容650米,南北宽600米,城墙残高达4米。四个城门的门址保存完好,城内还隐约可以看出隆起的墙垣所构成的三个方形或长方形的小区。在城址内出土了一只用花岗岩雕成的石虎,座前刻有“西海郡始建国□河南”(始建国是王莽的年号,公元9年开始)的篆字铭文。

根据《汉书》的记载,王莽曾在青海设置西海郡,东汉永元中(公元89~104年)也曾一度设置,后来又废弃不用。在城址内也发现“西海安定元兴元年作当”(105年)铭文瓦当。

在古城内还发现有钱范、五铢、半两、货布、货泉、大泉五十、崇宁重宝、圣宗元宝等多种货币,以及汉代的“长乐未央”云纹瓦当和唐代的莲花纹瓦当残片,这些文物具有不同朝代和不同时期的特征,说明该城址所经历的时间很长。至少在宋代还在使用该城。

『叁』 清河西汉古城遗址

清河西汉古城遗址又称朱房村古城遗址。位于清河镇西2里多的朱房村西,是汉代军事城镇遗址。面积约l平方公里。
这里有一高台地,西面和南面各保存着一段土围墙,最高处约5米,南壁残存长150米,西壁残存长115米,用板筑成,板著孔仍存。出土的铁农具有:锄、铲、 斧、楼犁等;铁兵器有:剑、戟、刀等,以及一个铜剑头;钱币有:“半两”、“三铢”、“五铢”、“货布”、“货泉”,以及铸钱用的钱范。两枚铜印,一枚是子母印,子印已失,母印刻有“刘允印信”4字;一枚是普通龟钮印,上刻“王尚私印”4 字。
北京地区简介 | 旅游指南 | 地方特产 | 民风民俗 | 饮食文化

『肆』 即墨故城遗址的文物遗存

故城分内城及外城。外城南北长约5公里,东西宽约2.5公里。尚遗存城墙千余米,城基宽约40余米,高约5米,全为夯土板筑。内城有金銮殿、点将台、东西仓、贮货湾、养鱼池、梳妆楼等遗迹。古城一带常有铜器、铁器等文物出土。故城北的群山峰上,古墓群蜿蜒30多华里,有400余座。墓葬之多,墓之高大均属罕见。当时的运粮河(即今小沽河),通过东南城门洞 ,可直接驶入贮货湾内,至今城墙缺口尚存。
即墨故城素有“朱毛城,临淄土”之称。传说当年建城墙所有的砖瓦,都是人工从临淄递过来的。当地“二贞庙”、“洗心河”等类似孟姜女的传说,反映了当时百姓不堪于苦役的心理。故城墙一带常有文物出土,如铜钫、弩机、戈、剑、刀币、铁钱范等。

『伍』 上林三官的上林三官遗址

汉长安城周围尤其是北墙附近分布着不少制陶、铸钱和冶炼的作坊。其内中规模最大的容是1994年发现的上林苑兆伦铸钱遗址,也就是西汉时的国家造币中心“上林三官”。其遗址位于今陕西省户县大王镇南兆伦村,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宽约600米,面积达90万平方米。遗址的南部多瓦砾,其北有坩埚残块、铜渣、灰堆等堆积。遗址中北部有许多铸钱残范坑和废弃钱范堆积,其中还出土有陶拍、定位销、青铜工具等文物。据文献记载,“五铢钱”即诞生于此。

『陆』 有关丝绸之路的重大考古发现 历史名人

楼兰女尸
回答者:宇文志恒 - 试用期 一级 12-4 12:44

南方丝绸之路”考古取得突破性进展,“原始文化”、“民族走廊”、“汉遗址和墓葬”脉络清晰地展现在世人眼前。目前,考古结果已通过专家认证。
本次考古调查勘探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攀枝花、凉山州文物考古部门联合进行,在正修建的攀西高速公路126公里沿线共发现8个遗址、4处大石墓群和3处明代瓮棺葬;并找到了东坪汉代冶铜遗址的生活区域。最引人注目的如德昌毛家坎、何家坝遗址,保存较好,文化遗物丰富,考古队员们还采集到磨制石凿、石斧、穿孔石刀以及大量新石器时期的陶片;更为重要的是,在该遗址还采集到细石器石核、石叶等。细石器的发现在凉山地区还是首次,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考古价值。在公路沿线,考古工作者们还发现了作为“民族迁徙走廊”佐证的大石墓十余座,此前此地曾发现过200余座。大石墓是安宁河流域最具特色的墓葬形制,年代大约在春秋战国至秦汉之间,专家认为它是“邛”人的墓葬,对揭开我国西南地区“邛”人消失之谜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调查中发现,东坪汉代冶铜遗址集采矿、冶铜、铸币于一体,遗址中残留有五铢钱、货泉钱范,旁边是生活区。据专家考证,这里可能是汉代南方设置的一个官方“铸币厂”。在8月12日的专家评审会上,专家们众口一词:这次考古发现,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不仅使整个“南方丝绸之路”考古提高了一个层次,而且为“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同时,对研究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均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四川日报
回答者:O爱之恋O - 助理 二级 12-5 05:59

『柒』 澄县铸钱遗址还存在吗

有的

1979年9月24日,业善公社东白龙大队坡头村生产队社员马冬春等人在村东北土壕取土时,发现西汉五铢钱铜范41件。10月6日省文管会和县文化馆对铜范出土地进行勘测。1980年10月14日到11月3日进行发掘和清理,确定为西汉铸钱遗址。《考古》杂志1982年第1期发表了该遗址的发掘简报。该遗址位于坡头村东北200多米处。西北据县城35公里,东南距大荔县双泉乡1公里,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47米。从断崖中暴露出的堆积物看,文化层厚度30—80厘米。发掘过程中,除在铜范出土地点周围,采集到大量的薄厚不等的西汉粗、细绳纹板瓦残片、粗绳纹残砖块、灰陶罐残口沿、指甲纹陶片和粗绳纹残筒瓦外,还清理发掘出四座陶窑(编号一二三四号),一二号陶窑严重破坏,三四号陶窑基本完好。
一号窑在土壤的断面上,座南面北,以窑室的东壁为准,方位零度,窑室约有1/3的地方受到破坏,仅留工作室、火门、火膛和窑床部分。工作室南北长1.72米,东西宽1.25米。火门南北长32厘米,东西宽60厘米。火膛南北长90厘米,东西宽1.25米。窑床东西宽1.25米,南北残长5.5厘米,高17厘米。由火膛底至地表1.40米。窑室内壁是厚5厘米的青色硬烧土,外为厚10厘米的红烧土。在火膛内发现铜范、陶范和铁器。在工作室的东北角发现了炼铜用的铁锅。在火门两壁有火烧过的痕迹,底部有大量的木炭灰、红烧土块及零星的木炭块。证明当年在这个窑内进行过生产。因为窑室不大,窑床面积有限,不可能烧制大量的陶范,可能为烘烤陶范上面的钱模用,拟属烘范窑。
二号窑在烘范窑西北55米处。窑址上部被村民取土时挖掉,下部保存完好,该陶窖座西面东,以西壁为准,方位10度,火门、工作室和窑室相连。窑室内前部为火膛,后部为窑床、烟囱。窑址南北2.7米,东西7米。工作室为长方形,南北2.8米,东西1.7米。进火门的通道,南北45厘米,东西1.2厘米。火门宽75厘米,残面隔火墙砖4层。火膛平面似梯形,前接火门,后接窑床。上底即火门,南北长75厘米,下底即窑床前端,南北长2.7米,两条斜面长1.7米,上下两底间相距54厘米,由底部至窑床面高55厘米。在火膛内发现大量草木灰,证明是以草木为燃料。窑室内火膛、窑床和烟囱的周壁,均为青色的硬烧土面。
三号窑位于烘范窑下北38米处,座北面南,以窑室东壁为准,方位9度,形制结构分窑室、火膛、烟囱、火道和火门五部分。窑室为方形。顶为砖砌穹庐形,残高1.94米,复原高度2.82米,窑壁涂有草泥一层,顶残留1—7层,窑床南北长2.85米,东西宽2.72米。火膛横深1.88米,弧顶,下低于窑床40厘米,上高于窑床1.08米。近火门处呈圆口状。烟囱在窑室北壁有三个,中间一个为主囱,高1.6米,宽42厘米,深57厘米,两下角的烟囱高41厘米,宽28厘米,深30厘米。火道在火膛中间,两端分别与主烟囱和火膛相连。火道口宽10厘米。火门口宽67厘米,用砖圈底,复原高度为94厘米。
四号窑位于三号窑西南2米处,座西面东,以北壁为准,方位276度。通长6.53米。形制结构与三号窑基本相同。

该遗址共出土文物220件,计有五铢钱铜范41件,铁锅1口,铁卡钳3件,铁拐脖鼓风管1件,铁钳1件,铁铲1件,铜五铢钱2枚,砂磨石2个,陶钱范100多件,坩泥坯圆筒56件,陶窑垫4个,小陶罐1个,陶甑1个,条砖两块。五铢钱铜范分大小两种,均为明文范母,形状均为长方铲形,底角剁角,钱模上“五株”二字反刻。大铜范39件,每件重5.5公斤,小铜范每件重3.25公斤。带柄长41.5厘米,口宽3.5厘米,厚0.8厘米,正面中部有凹槽,槽上宽下窄,长38厘米,口宽3.5厘米,深0.5厘米,各钱模之间均有分槽,两边有排气道,钱模四行,以主槽为中轴对称排列,靠主槽两侧各排11枚。两边各排十枚,每范共42枚;小铜范2件,每件重3.25公斤,造型与大铜范基本相同(附大小铜范拓片)。铁锅用于炼铜,沿宽9厘米,口径52厘米,口沿有一喇叭形流槽,流槽长9厘米,宽8—10厘米,锅厚一厘米,高20厘米,锅内涂一层0.5厘米厚的细加沙红胶泥耐火材料,背面上部铸有两个圆形对称的短足,短足长9厘米,直径4.5厘米,流槽两旁偏下处有铁环一对,直径为5厘米。
此外,在烘范窑附近,还发现了大量的木炭灰和小木炭块,说明当时炼铜铸钱时用木炭作燃料。
坡头西汉铸钱遗址出土的钱范数量之多,居全国第一位。西汉坡头铸钱厂,史书并无记载。这一发现弥补了历史上的空白,给中国货币史的研究增添了新的资料。几座陶窑较为完整,设施齐备,工具齐全,给我们研究西汉铸钱工艺及具体生产流程,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铜范制作精美,造型大方,充分反映了古代人民高度的智慧和才能。它对我们研究汉五铢钱的铸造历史和祖国货币史的发展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史学价值。

『捌』 临淄城遗迹的临淄旧县城

在临淄古城漫步,还可看到冶铁遗址6处、冶铜遗址2处、铸钱场1处、制骨场4处。从这些遗址中不断发出了巨型铁渣和铜渣、炉渣以及大量齐刀币、钱范等。面对这些古迹,人们仿佛看到,2000多年前无数劳动人民凭着简单的粗苯工具在忙碌、在创造,是他们创造了知识的渊海,是他们创造了历史的宏伟画卷。
望着这些历历在目的文物、古迹,不知不觉就能进入临淄旧县城。 临淄旧县城据清咸丰《青州府志》载:“临淄县城在古临淄城西南,跨其南部故址,不及古城之半,元末,达鲁花赤李仲明筑,周六里,高三丈……。”城垣略呈长方形,唯东南一角稍亏。外环有宽二大余的城壕(护城河),城墙均以三合上粘合夯筑而成。明成化二年即公元1466年,蒋凤再筑,并于四门建敌楼,上嵌石刻篆书楹匾东曰“朝阳”,上嵌“淄流斜抱”;西曰“通画”,上置“愚岭遥盘”;南曰“迎恩”,上镶“牛峰翠霭”;北日:“望京”,上著“渑池衿带”。正德、万历、崇帧年间,不断重修加固成为元、明、清以来的县署治地。
临淄尽管从西汉末年开始衰落,但一直没县,相沿不废。因此临淄旧城街道之上,店铺齐全,人来车往,颇为繁闹。有一条东西大街直通东门和西门,路面宽六七米,是这所县城的主要街道。旧县衙就坐落在东西大街路北。据民国9年《临淄县志》载:“县衙原在城西北隅,元至元十五年建,明洪武四年知县欧阳铭移建城中。正德六年,毁于流贼。知县马罹复修。”县衙的主建筑是大堂,前出厦,青砖灰瓦,稍出飞檐,硬山顶,前面为木雕槅扇,布局协调,建筑风格庄重朴实。大堂两翼各建有曹吏房。堂前建有戒石亭。东边建有土地祠,西边是监狱。狱墙为砖石结构高约5米,略向里倾。旁边盖有马厩。县衙大门上建有樵楼。大门外在边建申明、旗善二亭,右边建惠民药局。大堂后有追思亭。再往里去是知县住宅。
知县宅左边是县丞宅,右边是主簿宅、典史宅等。崇祯末年县衙毁于兵乱,清顺治十八年,知县于芳又重建大堂,后经康熙、光绪年间不断重修,基本保持原建筑风格。解放前后旧县衙一直为临淄县县治地,1974年县治移往辛店后改建为淄博色织布厂。 为考证龙山文化时期临淄地区古文化中心,探讨齐文化的渊源,9月16日,北京大学、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临淄区文化局联合开始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桐林田旺遗址”展开挖掘。这是自1965年发现遗址后,第一次大规模重新发掘。
临淄区文物考古队的王队长告诉记者,该遗址为原始社会龙山文化遗址,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复查中发现环绕遗址的夯土遗迹,城址呈不规则状,东西最宽处达400米,南北最宽处为450米,面积达18万平方米。因这里距离齐国古城临淄不足10公里,从遗址的规模、文化内涵及出土器物的特征观察,该遗址在龙山文化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绝非一处普通村落居址。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