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居寺遗址
1. 藏区四大古遗址
象雄王国遗址
遗址距今约1600多年。象雄王国曾经在青藏高原显赫一时,本教就形成于此时。公元8世纪象雄被吐蕃王朝所灭。如今与着名的达果雪山、当惹雍错并存的象雄遗址存有无数断壁残垣,供人凭吊和观光。古老的象雄产生过极高的文明,它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象雄文,而且还是西藏最古老的佛教“雍仲本教”的发源地,对后来的吐蕃以至整个西藏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然而其神秘的消亡留下了许多千古之迷。难怪今天有许多人煞费苦心仍找不到有关象雄文化遗址的蛛丝马迹,这也许正如一位作家所说“象雄是游牧民族。它不属于土地的文明”。
象雄的都城据本教传说是在被称为琼隆银城的地方,琼隆在今阿里扎达境内。扎达土林中确实有不少早期的人类洞窟遗址和岩画。在那曲尼玛县文部乡办事处不远的穷宗有大片遗址,也被称为象雄都城之所在。穷宗附近的当惹雍错是本教徒最看重的神湖,湖边今存一建于悬崖山洞中的寺庙——玉本寺,相传为本教最古老的寺庙,香火尤盛。
西藏古格王国遗址
古格王国遗址位于阿里地区扎达县托林镇扎布让村西南约1公里处,是古格王国遗留下的规模最大的一处建筑群遗址,同时也是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约始建于公元10世纪前后,是吐蕃王朝第九代赞普朗达玛的重孙吉德尼玛衮在吐蕃王朝崩溃后,率领亲随逃往阿里建立起来的。
卡若遗址
卡若遗址位于西藏昌都地区昌都县以南约12公里处的卡若镇卡若村,属于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距今约有4000至5000年的历史,是西藏自治区历史上首次科学发掘的古文化遗址,是考古界公认的西藏三大原始文化遗址之一(另两项为拉萨曲贡文化遗址、藏北细石文化遗址)。该遗址面积约3.8万平方米,出土文物多达3万余件,包括石器、玉器、骨器和陶器等。
曲贡文化遗址
1984年10月,西藏考古学家在拉萨北郊娘热山沟曲贡村的考古发掘,发现了一处4000年以前的拉萨先民村居遗址,把拉萨的文明史推到4000年之前。曲贡文化遗址分布在曲贡村和军区总医院北面的山坡下端,坡上是裸露的山崖,坡下是拉萨河谷地。这个古老的村庄东西约150米,南北约30米,总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是迄今在西藏发现的海拔最高、年代最早、面积较大、文化层堆积较厚、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多种文化并存的遗址之一。被誉为拉萨的“半坡”。
2. 河湟谷地的遗址遗迹
弥漫着宗教文化的辉煌景观河湟谷地处在中原通往中亚、西藏的通道上,因而中原文明、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在这里形成一个独特的交汇点。这里寺庙林立,宗教色彩极为浓厚,是中国西部人文景观中最为辉煌的地区之一。就是在这块黄土地上,诞生了藏传佛教新派别--格鲁教(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西宁城南不远处的黄教圣地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也是宗喀巴的诞生地。位于龙王山南麓互助县境内的佑宁寺,为青海湟水以北地区最大的格鲁派寺院,也是土族地区最大的寺院,该寺对增进汉、藏、蒙、土、满、裕固等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和民族团结做出过卓越的贡献。佑宁寺学经风气极盛,在这里,出类拔萃的名僧高师层出不穷,成为藏传佛教史上的知名学者,为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做出过杰出贡献。在河湟谷地独特的风景线上,还有诸如夏琼寺、文都寺、白马寺、广惠寺等佛教寺院,宛如群星灿烂,使河湟谷地在宗教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然而,除了佛教,远离故土的伊斯兰文化也在这里生根发芽,叶繁枝茂。位于西宁市的东关清真大寺,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西北地区四大清真寺之一。其大殿金碧辉煌,具有中国古代宫殿的建筑风格。曾几何时,甘肃临夏地区近千座清真寺中的开学阿訇,均由该寺选派或认可。此外,黄河岸边的循化街子清真寺,是河湟谷地伊斯兰教的第二大寺,为撒拉族的祖寺。在整个河湟谷地有近千座清真寺,融阿拉伯风格与东方建筑特色为一体,以其浓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点缀着神奇美丽的河湟大地。
3. 求中国古代文化遗址总录及详细介绍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古文化,距今5300~4000年。考古研究表明,在良渚文化时期,农业已率先进入犁耕时代;手工业趋于专业化,琢玉工业尤为发达;良渚文化时期墓葬中出土大量的琮、璧,说明墓主人生前大量占有他人的劳动,也正说明了私有制产生和阶级的分化,是国家形成的前奏,预示着东方文明曙光的升起。分布于余杭境内的“良渚遗址群”,是良渚文化的中心。良渚遗址群将成为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
良渚文化的象征——玉琮 中华民族尚玉之风源远流长,玉在中国古代一直是许多美好、珍贵、高尚事物的代称,美物、美名、美德、美人,都可用玉指称。玉为美石,也是一种矿物。从矿物学角度看,玉可分为硬玉(翡翠)和软玉(阳起石、透闪石)两类。
有的研究者认为琮是原始宗教中沟通天地的神器,璧很可能是财富的标志物。琮是良渚文化玉器中体积最大、制作及雕刻最精的玉器。198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位于杭州市余杭县雉山村南侧的反山墓地,发现了距今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贵族墓葬11座,出土了一件最大的玉琮,高8.8厘米,孔径4.9厘米,外径17.6厘米,重6.5千克,是迄今发现的“玉琮之王”。玉琮嫩白略带浅黄色,矮方柱体,孔小壁厚,俯视如璧形。
红山文化 是由距今五、六千年前活动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辽河上游流域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红山文化全面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特征和内涵。其后,在邻近地区发现有与赤峰红山遗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征的诸遗址,统称为红山文化。迄今已发现并确定属于这个文化系统的遗址,遍布在辽宁西部地区的几近千处。
位于辽宁省凌源县境内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发现,特别是其中的“女神庙”、祭坛、“积石冢”等充分展示了我国北方地区史前文化的最高成就。专家们由此对中华文明起源史、中华古国史进行了新的思考:把中华文明起源史的研究,从4000年前提早到5000年前;把中华古国史的研究,从黄河流域扩大到燕山以北的西辽河流域。
女神庙全长约22米,宽约2~9米,主体建筑长18.4米,系一半地穴式建筑遗存。庙为多室组成,主室为圆形,左右各有一圆形侧室。主室北部为一近方形室,南部似有三室相连,成一横长室,左右对称,主次分明,布局严谨而又有所变化。这种建筑格局,作为中国建筑的传统延续了几千年,已可追溯到此。
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有关夏代年代学的研究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九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这一项目在1995年秋开始筹备,1996年5月16日正式启动。经过多学科的200位专家5年来的集体努力,目前已经达到计划预定的目标。2000年9月15日,在科技部组织召开的“夏商周断代工程项目验收会”上,断代工程顺利通过了由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验收组进行的验收。《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和《夏商周年表》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正式出版。
4. 光山什么地方最好玩
家里就那么局限,有什么好玩?上网玩游戏。。。光山外面好玩的地方却很多:光山县森回林公园,泼答河,五岳,龙山三大水库,潢河,白露河,王母观,赛山,净居寺,司马光砸缸遗址,紫水塔,永济桥,宝相寺,春秋墓..... 别呆在家里,有空多到室外欣赏大自然的赋予。
5. 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都有哪些旅游景点
感觉光山真正算抄得上景点的应该是周边乡镇的静居寺、龙山水库;
县城及附近有紫水塔,好像是清朝建的,虽然没有被开发,可以去看看;司马光砸缸发生地,应该在司马光宾馆里;邓颖超故居、烈士陵园(白台子)
光山这几年变化挺大,特别是东城县政府那块,也可以去逛逛
6.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古代遗址在哪
中国最古老的观星台遗址位于河南商丘古城西南3里的阙伯台,又称火神台,火星台。经专有关专家考证和属史料的记载,商丘火神台是距今4500多年的一处观星台遗址。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观星台。
我省另一处观星台遗址位于郑州所辖市登封告成镇。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同时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科学建筑物之一。距今已有700年的历史,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8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将“天池之中”的8处11项历史建筑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具体包括观星台,嵩阳书院,嵩岳寺塔,中岳庙,会善寺,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少林寺建筑群(常住院,塔林,初祖庵)。
我省河南是中华名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已经发现7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遗址,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5000年前的大河文化遗址。河南文物古迹众多,截止2014年6月我省共有5项24处世界文化遗产。
(注:资料来源网络,大河网,网络图片)
7. 曾经的落雁寺,遗址在现在的哪里
传说李世民得天下后带领群臣赴西苑游玩,让大臣们聚宴作诗,各言其功,并在此地建起了洛宴寺(当地人也称落雁寺),将十八位有功的大臣绘成图像,沿墙壁涂于寺内。年代久了,村人虽不断来此祭拜却不明就里,见有很多神像,便称为“罗汉寺”。他位于延秋村北面的羊角山上,现在是罗汉寺,古称落雁寺。
高新区辛店镇延秋村,位于洛阳市区最西端,洛水之北,东临大营村,西南接宜阳县,交通便利,古迹颇多。延秋村现有村民4000余人,面积约4平方公里。
村名由来:“延秋”一名,相传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所赐,而村子与武皇相关联的传说故事,更是绵延千年流传至今。
地方状况:高新区辛店镇延秋村,位于洛阳市区最西端,洛水之北,东临大营村,西南接宜阳县,交通便利,古迹颇多。延秋村现有村民4000余人,面积约4平方公里。
村名由来:“延秋”一名,相传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所赐,而村子与武皇相关联的传说故事,更是绵延千年流传至今。
村名为女皇所赐
“延秋”一名由来已久。宋代哲理大师邵雍在《宿延秋庄》一诗中写道:“驱车入洛川,下马弄飞泉;乍有云山乐,殊无朝市宣。非唯快心志,自可忘形言;借问尘中友,谁为得手先。”由此可见,延秋这个名字在宋代就已存在,当时此间的山水胜景令人慨叹不已。
延秋村中古寺有碑文记载:“洛城西南四十里有古延秋镇。”延秋,在历史上隋唐皇家园林——西苑的西南隅,为皇室游冶之所。史籍所载“洛州西南四十里寿安县有万安山”以及“洛城西南万安山有玉泉寺”等语,均指延秋村一带景致。这些山与寺,在如今的延秋村仍有古迹可循。
而“延秋”一名的来历则与武则天有着直接的关系。年过六旬的来布周先生世居延秋,钻研整理当地历史典故数十载的他被乡亲们称为“农民史学家”。来布周与延秋小学老校长付建庄先生向我讲述了一个“武则天书‘延秋’”的故事。
延秋村北有一沟一寺,沟称“龙池沟”,寺称“龙潭寺”。相传一年夏天,武则天驾临西苑,至龙池沟避暑,但见此地林木参天,幽谷深深,溪水长流,顿觉暑气全消。整个夏天,武则天都在龙潭寺附近居住,观山色,听流水,再惬意不过。炎夏离去,秋日已到,流连此处景色的武皇竟乐不思蜀,不愿回到京城了。面对迎驾的大臣,她写下大大的“延秋”二字。“延秋”,也许是与老天相商要延宕这美好秋日,也许是示意大臣待延至秋高气爽之时再离去——总之,女皇爱上了这里,要长住了。
传说,名臣狄仁杰见皇上不回宫,担心长此以往国事荒废,便使人烧掉龙潭寺北的粮仓,使武皇无奈返京。自此,龙潭寺旁的村庄以“延秋”二字为村名。如今,提起“火烧麦”,延秋人仍然津津乐道。村中老人说,村人多在寺旁山上见到过黝黑炭化的麦粒。即便是如今,不需深挖,也能轻易从土中刨出这些“火烧麦”来。
因龙潭寺龙潭池中有五色金鱼,自古延秋“龙池金鱼”为洛阳八小景之一。传说千百年来潭中游着的五色金鱼均为天然所生,无须人工养护。但是,龙潭寺至明代遭到了破坏,只留一片残垣断壁。新中国成立后,寺庙重修,池中竟又生出五色金鱼,让人惊叹。村中老人讲,在我们此次游龙潭寺之前,寺门已久未打开了。从寺庙东南坡上一户人家中取得钥匙后,我们得以进入寺门。果然,虽是冬日,庭院中央的一池清水中,数十尾金色、红色的金鱼仍游得欢畅。鱼为谁人喂养?在寺旁居住的几位老大娘笑着说:“也没谁喂,俺们这儿地气好!看看这些土山,都是金銮驾走过的哩!”
寺中各处立着多通古碑,又以明代石碑为主,其中不少是近年从寺南部一巨大洼地中发掘出的。细观碑文,其上有讲该寺自汉而下的历史的,有述各代重修古寺的功德的。其中一碑还镌刻着武皇赞此处风光的《游九龙潭》一诗:“山窗游玉女,涧户对琼峰。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故验家山赏,惟有入松风。”
由武皇对此处的喜爱,也可想见当年龙潭寺周遭建筑应是颇为繁盛。在村中老人带领下,我们登上寺东山顶,下到寺西麦田,果然能在土中刨到青黑色的碎砖石,让人称奇。而如今,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八,龙潭寺仍会举办大会,信众和到此经商者、购物者云集。
据村人来布周、魏广恩两位老人所述,“延秋”村名的来历还有几种传说,也均与武则天有关。
延秋位于西苑之西南隅,武皇出入西苑常经一门称“迎秋门”:“迎”和“延”在形和声上都有类似之处,也可能是在群众的口口相传中,将两字弄混,渐渐将村子称为“延秋”。
另外一种说法则与武则天喜爱祥瑞的特点有关。村人传说,延秋是武则天十分留恋的地方,也曾长期在此地留驻。“延秋”,是她希望这里的好风光可延年益寿,“秋”有年岁之意,“延秋”即为添寿增岁。这样的说法如今被村民镌刻于石碑,立在村南洛宜公路旁边。
关于“延秋”地名的传说虽有种种,但都说明了延秋是女皇武则天长久寓居并十分喜爱的地方,其名字的来源和武皇有着直接的关系。
传说绵延千年
在延秋村北面,有向南绵延的一道小山岭,山岭的形状后宽前尖,形似山羊角,故称羊角山。当地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在攻打洛阳时,他的部下吉善行在羊角山得遇太上老君化身的一名老者指点:“至京城,有人献石似龟。龟身刻有字曰:天下安,千万日……”得此吉兆后,太宗信心大增,部下也十分卖力,终得天下。而洛阳西苑的羊角山,便成为天降祥兆的地方。千百年来,当地人一直称羊角山为“祖师庙坡”。羊角山地形甚佳,东面是凝碧池,西面是龙池沟,再西被土山所包,藏风聚气。羊角山有一寺被村人称为“罗汉寺”。传说李世民得天下后带领群臣赴西苑游玩,让大臣们聚宴作诗,各言其功,并在此地建起了洛宴寺(当地人也称落雁寺),将十八位有功的大臣绘成图像,沿墙壁涂于寺内。年代久了,村人虽不断来此祭拜却不明就里,见有很多神像,便称为“罗汉寺”。
羊角山上,还有一坡称“金驾坡”,村中老者告诉我们,这金驾坡之名便由武则天而来。
史载,武则天晚年时,曾在神都洛阳立高祖、太宗、高宗三庙,令四时享祀如京师太庙之仪。又有人造瑞石,其上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时为太后的武则天名其为“宝图”。传说武则天正是在此处拜洛受图,后来当地人就称此为“金驾坡”。
相传武则天当年也在这里广建宫寺,后来渐成庙会、村落。据延秋村中清朝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的碑文记载,这里曾是晋、陕、豫三省客商云集的交易中心,是洛阳西南最繁华的经济重地,长久以来被人称为“小洛阳”。集市逢双日有集,临街建筑也为了方便雨中交易,都建起了一两米宽的房檐,独具特色。如今延秋村委会旁的古延秋街上这样的房檐以及房前廊仍然随处可见。房前的青石条、石鼓、石碑也在无言中见证着当年集市的盛况。
8. 关于海宁寺遗址
海宁寺始建于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元明时重修,清咸丰年间毁于大火。在内太仓王锡爵故居碑刻展容廊中还有海宁寺修造记碑。遗址清理仔细,保存很好,现已经成为公园内一处景点。海宁寺遗址的保护得利于所处位置,一些地处偏远、人迹罕至的小型建筑遗址就得不到这样的“待遇”,残砖断壁尽散落于荒草。
9. 宁波是有哪些历史遗址遗迹
网上转的文章供参考
烟花三月最美的地方在那儿呢?江南啊!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杭州去过了?“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扬州去过了?好吧,那今天小编带大家来宁波,江南妹子的吴侬软语定会将你的心儿融化。
不过,小编怎能落入俗套?光带您看看那些表面的繁华有什么意思?作为知性美女的姐妹们,在春游时偶尔来一句“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一定会让同行的理工男刮目相看。
啊哈,如此甚好。
宁波有哪些不能错过的历史遗迹呢?
永丰库遗址(海曙区)
这是一座以元代永丰库为核心的宋、元、明时期大型衙署仓储遗址。被评为“2002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河姆渡遗址(余姚市)
1973年开始考古发掘,面积约四万平方米,新石器文化遗址。这一时期已出现了干栏式建筑、榫卯结构、水稻种植、饲养家畜以及各种农具等。
胡公岩摩崖石刻(余姚市)
始于1561年,初为纪念明代抗倭名将胡宗宪而雕凿。后又陆续在此开凿了弥勒坐像、济公像、观音及侍童像等八龛十四尊造像,均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上林湖越窑遗址(慈溪市)
上林湖周围12.9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从东汉至北宋的青瓷窑址共有120余处,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古窑址之一,曾被誉为“露天青瓷博物馆”。
秦渡庵画像石刻(慈溪市)
始刻于元代,面朝东方,纵高1.2米,横宽3.5米,主要由方形神龛及左右文字、石刻画像组成。
王锡桐起义遗址(宁海县)
始建于唐广德年间(763~764年),重修于1819年,规模较大,主要由五凤楼、戏台、大殿、后宫等建筑组成。王锡桐曾在此起义。
王锡桐是谁?小编也不知道,给小编的稿子是“沉重打击了披着宗教外衣的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太空了吧?小编顺手问了一下度娘,说是:
当时天主教在东南沿海一带传播,八国联军大举入侵中国,锡桐即秘密组织会党“伏虎会”,并于同年6月发动民众,烧毁大里、中胡教堂,惩办附近一带为非作歹的教民。1902年,面对教会的镇压和勒索,民众忍无可忍,密请王锡桐回乡发动了震惊浙东的“宁海教案”。在州府的镇压下,王锡桐“更名易姓,不知所终”。
唉,不知为什么小编一看见“不知所终”这四个字,就有点心酸的感觉。您呢?
赤坎游仙寨遗址(象山县)
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依山而筑,占地面积约1.86万平方米,是保存较完整的明代抗倭兵寨遗址。
花岙兵营遗址(象山县)
始建于1659年,沿用至1664年,是南明军队在宁波地区的重要军事基地。其中,以雉鸡山西南山腰与西北麓的雉鸡山兵营、高涂岙兵营规模最大。
东钱湖石刻(东钱湖旅游度假区)
建于1118~1584年,主要指南宋史氏望族和明代内阁大臣余有丁墓葬神道的地面石刻群。这些石刻造型精美,栩栩如生,保存完整,在全国实属罕见。
桂井巷(海曙区)
原称“桂花井”,格局形成于明代陆氏家族聚族而居时期;目前,巷内还保留许多明清传统建筑,共计楼群20个,墙门29个。
永寿街(海曙区)
原称“永寿巷”,因巷内曾有永寿庵、永寿桥而得名,保留了宁波较为典型的明清传统街区风貌。
南郊路(海曙区)
曾是宁波最繁华的“南门三市”所在地,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唐代,是城区内唯一体现江南水乡“前街后河”特色的历史街区。
云石街(海曙区)
原称“宝云寺巷”,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南宋时期,曾是天下讲宗十刹之一宝云寺的最终迁建地,充分展现了宁波浓郁的传统文化特色。
横河街(海曙区)
古时也称“黉河头巷”,许多民族资本家曾在此建宅居住,至今保存下来一批中西合璧建筑和传统风格民居,充分展示了宁波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结合的独特魅力。
老外滩(江北区)
开埠于1844年,是中国仅存的几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外滩之一。目前,该区域仍然保存着英国领事馆、浙海关、天主教堂、宁波邮政局等一批欧式风格的近代建筑,完美呈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独特的历史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