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心猿
① 西游记中的“心猿意马”心猿指的是,意马侧指的是
思维好像猴子在跳、意识像马在奔跑一样的控制不住。形容心里东想西想,安静不下来。一颗浮躁不定、不平静的心。西游记中分别指向:孙悟空和白龙马
② 《西游记》中的心猿是什么意思
这是西游记中的一个特色,取经人物按五行划分,金木水火土,专
所以猪八戒也叫木属母木龙,猴子叫金公金老心猿,沙僧叫刀圭黄婆,白龙马为意马。每个章回目录都会提及,本回目大概内容。
十九回“金性刚强能克木,心猿降得木龙归”
四十回“猿马刀圭木母空”四十一回“心猿遭火败,木母被魔擒”八十九回“金木土计闹豹头山”
③ 西游记 木母 心猿
木母是悟能
〖西游〗一书,无处不暗合阴阳五行。唐僧师徒五人,皆配合五行之金木水回火土。书答屡以木母、金公分指悟能、悟净,则八戒应属木,沙僧应属金。龙马生于海,起于涧,理应属水。唐既称师傅,而土又为万物之母,则唐僧属土无疑。按中医理论讲,五行暗合人之五脏六腑,水为肾气之水,木为肝气之木,土主脾、金主肺、火则为心头之火也。火无一刻而不燃,而猿又为世间最跳跃好动之物,故以火配心猿,即悟空。而观悟空从出生至得道至因争名利生心魔至终悔而成佛,皆可以以一言之曰乃佛家之“收放心而已”。
④ 《西游记》里,孙悟空为何会被称作心猿
在古代文学作品《西游记》中融合了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这两种文化。《西游记》里边很多人都是通过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给自己定义的。其中西天取经的五个取经队员都有各自在道教和佛教的定位。人的五脏对应着天干地支,心和肺对应的是申,心肺属于火,道教把心肺之火比喻成火炼的猿猴,猴子上蹿下跳正是应了五脏的心之相,所以道教会把猿猴称作心猿。佛教认为人要去历练,去游历才能达到锻炼心智的目的,所以心又被称作行者,心猿也正是对应着行者,心要修炼到一个最圆满的境界就是“空”也就是悟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西游记》中的心猿和八戒。
三、对应心猿的正是七情六欲的控制着八戒心猿对应着的正是可以克制火之力的水,也就是道教集团的天蓬元帅,化身为与肾对应的猪的形象。肾水属性为阴,司掌人的七情六欲,馋嘴滑舌贪财好色,所以到了佛教队伍中会被取名“八戒”需要持戒。所以,孙悟空会忌惮猪八戒,因为肾水走起来,会乱了心智。
你是怎么理解心猿的,给我留言吧。
⑤ 为什么西游记里总是出现心猿这个词呢
心猿是指孙悟空,猪八戒是木母,沙和尚是黄婆,白龙马是意马。每个章回目录都会提及,相当于概括本章的内容
⑥ 为什么西游记的题目中孙悟空被称为心猿,猪八戒被称为木母
唐僧师徒五人,皆配合五行之金木水火土。书屡以木母、金公分指悟能、悟净,则八戒应属木,沙僧应属金
⑦ 西游记里面的心猿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心意好像猴子一样控制不住。形容心里东想西想,安静不下来。
出自——《西游记》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孙悟空被绑上斩妖台,不想刀砍斧剁,雷劈火烧,毫发无伤。太上老君奏请将孙悟空放到八卦炉中锻烧。玉帝准奏。老君将孙悟空推入八卦炉中锻烧为七七四十九天,把一双眼变做了“火眼金睛”。到了开炉之日,孙悟空跳出丹炉,将老君摔了个倒栽葱,脱身走了。
孙悟空打到灵霄殿外,被王灵官拦住,雷部三十六员雷将齐来,将孙悟空围在垓心。孙悟空变做三头六臂,抡着三条金箍棒象纺车一样,众天将都不敢近前。
玉帝派人去西天请来如来佛祖。如来和孙悟空打赌,若孙悟空翻筋头翻出如来的手掌心,就让玉帝搬出天宫。悟空跳上如来手心,不想如来将手掌化作五行山,把悟空压住。
(7)西游记心猿扩展阅读:
心猿就是指孙悟空。
孙悟空又名孙行者、悟空,被花果山众妖尊为美猴王,玉帝封其为“齐天大圣”。
花果山顶有一块仙石,困长期吸收天真地秀、日月精华,一日从中蹦出一只石猴。他发现了花果山上的水帘洞,被众猴尊奉为王,遂称“美猴王”。他被菩提祖师收为弟子,习得了高强本领,还闯到东海龙宫,强夺了“如意金箍棒”作为自己的兵器。
之后他手持金箍棒,自封为“齐天大圣”,大闹天宫,将十万天兵天将打得落花流水。玉帝请来西天如来佛祖解救,如来施法将悟空压在了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观音菩萨将悟空度人佛门,让去西天如来处取佛法真经的大唐高僧唐三藏将他救出。
悟空从此成了唐僧的大徒弟。一路上,他和师弟猪八戒、沙和尚护佑师父跋山涉水,降伏了白骨精、蜘蛛精、牛魔王等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战胜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成功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他本人被如来封为“斗战胜佛”。
⑧ 西游记里的心猿意马,金公木母指的是什么
心猿和金公指的是孙悟空。意马指的是白龙马。木母指的是猪八戒。
在西游记里,孙悟空和白龙马都曾犯下天条,桀骜不驯,于是乎,给心猿套上了紧箍咒,给意马拴了缰绳,将他们约束,一路西行助他们修身养性。
孙悟空属金,天生石猴,又炼成神功刀枪不入,有火眼金睛,手握金箍棒,因此被称为“金公”
猪八戒为木,天河水神转世为猪妖,被称为“木母”。
唐僧为水,生来被母放置于江中,人称“江流儿”。
沙僧为土,卷帘大将下凡,在流沙河为妖,被称为“刀圭”
小白龙为火,西海太子化作唐僧坐骑,二者水火相济。
(8)西游记心猿扩展阅读:
《西游记》的创作背景: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25岁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
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
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中国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
《西游记》的作者明代人吴承恩(有争议)生活在明代的中后期,历经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庆、神宗万历五个时期。明朝中后期的社会情况和开国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正不断激化,并且日趋尖锐 ;
思想文化上启蒙思想兴起,人性解放的思潮高涨,市民文学日益蓬勃发展,小说和戏曲创作进入到一个全面繁荣兴盛的时期,经济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⑨ 西游记中为什么孙悟空又叫心猿
《西游记》中用孙悟空比喻人的心识(心猿)。人通过心识既能作恶,也能行善。人的专本性则是真心佛性,只有属通过弃恶行善的修持和领悟,才能降伏心猿,证悟真如佛性,故有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西游记中糅合了儒释道的多种理念,比如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师父菩提祖师居住的地方就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两句话其实也都是指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