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大石湖
『壹』 游石钟山记原文及翻译
石钟山记 北宋 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木孚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捕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颧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口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用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题记:这是篇带考辨性的游记,其中固然有以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拟、亲身的感受写景状物;同时还有在此基础上生发而出的雄辩的驳论,透辟的说理.全文如行云流水,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很能代表苏轼散文文、情、理并茂的特点.
译文:
《水经》上说:“彭蠡湖的入口处,有一座石钟山.”郦道元注解认为,“这里下临深潭,微风鼓动着波浪,湖水与山石相击,而发出洪钟般的声响.”这种解说,人们常有怀疑.现在拿钟或磬放在水中,即使是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响声,何况是石头呢?到了唐朝的李渤,
才开始查访这石山的旧迹,寻得两块石头在水潭边,他敲敲石头,听听声音,南边那块石头的声音模糊厚重,北边那块石头的声音清脆悠远,停止敲击声音仍在散播,余音袅袅,久久才慢慢消失”,他自以为探得原由了.但是这种解说,我更加怀疑.铿然有声的石头到处都有,而单单这里的石头用“钟”来命名,这是什么原因呢?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日,我从齐安郡乘船到临汝去,我的长子苏迈将到饶州德兴去做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因此有机会看到李渤所说的“石钟”.寺庙里的和尚派一个小童拿着斧头,在乱石中挑一两块去敲敲,石头硿硿作响,我当然讥笑而不信这种解释的.待到晚上月明的时候,
我只与苏迈坐了小船,来到峭壁下面.看到有块千尺之高的大石立在身旁,象猛兽奇鬼一般,阴森森地象要扑打人;而山上栖息着的隼鹰,听见人声也惊然而起,在云中磔磔地叫着;又有象老人在山谷中边咳嗽边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啊!”我心里惊惧正想回去,但从水面上突然响起了巨声,轰隆轰隆地象敲钟擂鼓之声而不停止,船夫大为恐慌,我慢慢地去察看,
发现山下都是石洞石缝,不知有多深,微波涌进了洞、缝,流转激荡,因而产生这样的声响.船转回到两山之间,刚准备进港,发现水流中间有块巨石拦住,上面可坐百人,里面空着又有很多洞穴,与风、水互相吞吐,发出物体相撞声和钟鼓齐鸣声,与先前轰隆的声音相呼应,如同奏乐一般.我就笑着对苏迈说:“你记得吗?轰隆的声音,象周景王的无射钟所发出的,撞击声和钟鼓声,又象是魏庄子的歌钟所发出的.古人不骗我们呀!”
事情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就妄断有无,这可以吗?郦道元所看到的,大概与我相同,但他说得不详尽;一般士大夫们终究不愿亲驾小船夜泊峭壁之下,所以不能知道真相;而渔夫船夫,虽然知道了却无法写下来,这就是世上不能把真相传布开来的原因呀.而识见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击石头的方法来探求,自以为求得了结果.我所以记下了以上的经过,是因为叹惜郦道元的解释过于简略,也嘲笑李渤的解释太浅陋了.
(1)游记大石湖扩展阅读: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贰』 游九鲤湖日记 翻译
翻译见下来:
刚刚到达涧底,源芳叔着急着出峡,在峡口坐着等(我),不再进来了。我一个人沿着山涧的石块前进,站在潭边的石头上,仰头看两个瀑布从天直下,山上的大石从上面盖住,就象土瓮的口。大阳正在山顶之上,与山上的水波相辉映,映出七色的光晕。上下不停的看,不忍心离去。又沿着山涧下来,忽然两峡像是初刀削一样,中间一簇水流出,山涧右边的路就到尽头了。向左看,有木板从水边突出的断石磴上飞过危险的石矶架在水上,穿过乱流渡过,可以攀过。于是淌过涧水从左边走,就到了五漈之石门了。两处山崖到这里崖壁紧挨着只能容得下一线了,想合而没有合,想开也没有开,下面有奔泉流过,上面遮着云影。人从中间过去就像猕猿一样,阴风吹过,像要坠下去。原来从四漈过来后,山深路绝,十分险峭,只能听见泉声鸟语而已。
别忘记加分呀!
『叁』 游记作文1000字
登山游记
人们常说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收获喜悦的季节;而我更想说的是,秋天是出外旅游的好季节,更是登山游玩的绝佳季节。于是,在10月4号的这天我们全家和伯父全家,当然也少不了亲爱的爷爷奶奶一起向着盼望已久的浮山岭出发了……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的确是出游的好季节。也正因为有着这份好心情,一路上有讲有笑,妹妹不时哼着快乐的歌谣,洒下了一片欢乐的笑声,我也时不时探头向前看,恨不得长出一双翅膀,马上飞到浮山岭旅游区。
近了,近了,爷爷指着前方对我说,我顺着方向览去,只见映入眼帘的是雄伟壮观、连绵不绝的群山。我的心情是既激动而又紧张,顺着婉延不绝的山路继续驱车前行,望着不时从山上疾驰而下的小汽车,我真替作为司机的爸爸捏一把汗,还好在前方带路的伯父找了一个相对空旷的地方,爸爸也跟着把车停泊好,我才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沿着婉延的山路,向着浮山岭的八百多米的主峰,我们步行着出发了,我和妹妹手牵着手,蹦蹦跳跳走在最前面,爸爸和姐姐、弟弟紧跟在旁边,中间梯队是妈妈和伯母,后面是爷爷奶奶、伯父“压后”。走着,走道,忽然前方传来了一阵哗啦啦的流水声,寻声望去,只见一条清澈见底的山溪水从山上婉延而下。我压抑不住激动的心情,象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般和弟弟妹妹一个劲儿冲上前去,捧起一把山溪水,是那样的清澈透亮,又是那样的清凉舒服;偶尔捡起一两块静静躺在溪流怀里的小卵石,捧在手掌心,细细打量这大自然的瑰宝,又是那样的光滑美丽。还有小溪两旁长满了许多杂树,树上有几只不知名的小鸟伴着哗啦啦的流水声,不知疲倦地唱着欢快的歌,俨然演奏着美妙动听的大自然交响乐。听着这美妙的“歌声”,呼吸着大自然的清新空气,我们坐在冰凉冰凉的大石上,心旷神怡、悠然自乐,竟也流连忘返、乐不思蜀了!
很快,爷爷奶奶也赶了上来,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这人间仙境,继续向着山顶出发了。一路上我们唱着跳着,留下一片欢乐的海洋,也洒下了一路的汗水,竟也不知疲倦。沿着崎岖不停的山路,欣赏着沿途的美景,我亲身体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乐趣,真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啊!正思索着,忽然骤见前方出现了几道闪电,伴之到来却是轰隆隆的雷声和不大不小的雨水,真是“人穷一世天变一时”啊!没办法出于安全的考虑,我们也只能原路返回了!
回到山脚下,那雨越下越大,我坐在车上,透过车窗遥望着雨中朦朦胧胧的群山,更是神秘而美丽!随着车轮的滚动,我只能依依不舍向着大山告别,心里默默地暗下决心,浮山岭等着我,下回我一定登上最高峰,亲手揭开你神秘的面纱!
『肆』 四年级游记作文柳湖公园。400字
柳湖公园依山傍水,位于平凉城的北门脚下。湖的四周长着一圈圈高大的沙柳树,层层叠叠把个柳湖包裹的一层又一层,柳湖由东湖、中湖和西湖组成,湖套湖、湖连湖,湖中又有湖心岛,桥、岛相连布局真是巧妙。
从公园路老远就可以看到柳湖公园南门的牌楼,门内高大的喷泉,泉水池里有一个很大的地球和一条欲将跳起的红鲤鱼,真是漂亮极了。泉水后面有一座牌楼,上面写着“水天一色”。在往北而下就是“柳影荡碧波”在草坪中发出金红色的五个大字,气势豪迈。下了石梯往左拐就到了柳湖八景之一的暖泉,泉水西面有两条巨大的龙头在喷水,暖泉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四季水雾弥漫,就像一个害羞的姑娘长年披着一层薄薄的雾纱……
南面城墙垛起落有序的连绵向西展开,早晨,站在城墙上向下望去,柳湖一片霞光,水中的涟漪一圈一圈伸向湖边,水鸟在水面飞来飞去,湖水金光闪闪可好看了……夏日里人们划着小船荡漾在湖上,天气太热,人们就把船划向湖边,沐浴着柳树丝条下的凉风,真是乘凉休闲的好去处。
继续向东走去,到了葫芦桥,这里有两座形似葫芦的小桥相连,得名葫芦桥。过了葫芦桥有一座茶坊,傍晚休闲的人们坐在树下,观看柳湖风光,喝喝啤酒,打打麻将,吃点平凉的特色烤肉、小吃等……茶坊的旁边有一个休闲广场,很多人每天早晨、傍晚在这里练拳、舞剑、跳集体舞……
再向前走去就到了北门,北门口有一个小广场,阿姨、奶奶们每天在这里扭秧歌、跳迪斯科。小朋友们在旁边玩耍、做游戏,来来往往的人们热闹极了。
再向东走去就是左公亭,很多人在亭子下休息娱乐,自乐班节假日或有空闲的时候,在这里唱秦腔、演大戏,唱的真是其乐无穷……左公亭的对面是渭州桥,渭州桥横跨在东西湖上,非常的雄伟壮观。
过了渭州桥继续向东走到了熙宁广场,这里有一块巨大的圆石,孩子们在上面爬上爬下玩的可高兴了!熙宁广场东面,是一个又平又滑的大广场,许多孩子在这里滑旱冰、溜滑板,这里真像是一个滑冰场。
往南城墙下就是状元楼,因为在清朝以前,只有考上状元的学子才能登上状元楼。这就到了柳湖书院,这里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地方,有上学舍和下学舍,书院里面分上、中、下三栋庭院,柳湖书院是平凉文化的标志。
柳湖书院面对柳湖的东大门,东大门是一座石门,门的前后各有四个大石狮子,一看就给人一种气势宏伟的感觉。柳湖东大门门头上有四个醒目的大字“柳湖书院”。
这就是平凉美丽的柳湖公园。
『伍』 金刚台游记作文500字
金刚台游记
暑假里,我拜访了雄奇伟岸的金刚台风景区。金刚台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境内,它属于闻名遐迩的大别山的余脉。站在山脚下抬头望去,被云雾缭绕着的山峰异常险峻,联想到这里曾是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的作战根据地,不由得让我肃然起敬。
上山的小路非常陡峭,栏杆时有时无,我一口大气也不敢喘。此时正下着蒙蒙细雨,山路也变得很滑,走在细如羊肠的小路上,一面是高山,一面是峭壁,还真有点儿手脚发麻,胆战心惊的。
山路旁不时会出现小瀑布,遇到低洼的地方就积成了水潭。刚跨过一个水潭,打头阵的我忽然大吃一惊:“导游叔叔,没有路了!”导游叔叔笑着指了指前面一块层层叠叠的大石。我顺着他的手看去,只见石头表面就像一摞书刚刚倒下一样,形成了天然的台阶,刚好可以爬上去,真是鬼斧神工!我顿时鼓足勇气,跟着导游叔叔往上爬。爬上后再往下看,好惊险啊!站在石上,我长吁一口气,欣赏着山上的景色。雨中的金刚台像是被罩上了一层轻纱,山上的花草树木,泉水岩石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人间仙境一般。
山上可以说是五步一潭,十步一瀑。令人惊喜的是,清澈的潭水里竟然还有小螃蟹在栖息。不费吹灰之力我就抓到了几只小蟹,准备带回家里好好养着。走着走着,我想起了以前自己作文里写到应该怎样爱护小动物,大自然才是它们最好的家,把小动物放回大自然才是对它们最好的爱。在经历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终于,在一眼泉水旁边,我恋恋不舍地把跟着我一起爬过大山的小螃蟹放回了它们自己的乐土。
再见了!小螃蟹,愿你们像我一样快乐地生活。
再见了!金刚台,愿你永远像今天一样郁郁葱葱。
『陆』 求一篇有关石林的游记,600字
三月二十七日导游安排我们游览石林。二十二年前我曾游览过石林,因时间太久,已经淡忘了。这次故地重游确实感觉石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以其雄、奇、险、幽的地貌风光独树一帜。
走进石林公园的正门,导游告诉我们游览石林一是要听导游的讲解,二是一定要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品出石林的神奇,否则,“远看石头怪,近看石头大。”随着导游边走边看,听这位彝族的妙龄女子娓娓讲述石林的故事。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位于石林公园入口处西侧的石林湖。导游介绍它是根据周恩来总理建议而修建的。在1955年的4月,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参加万隆会议回国时途经昆明,特意专程到石林公园考察,周总理看到这里的洼地里只有很少的水,再看看石林的景观说“有山要有水,有水就不枯燥了!”听了总理建议,人们就把原溶蚀洼地进行了人工改造,使原来一小小溶蚀水池变成了今天的石林湖。石林湖还称恩来湖。我们走在宽敞平坦的环石林公路上,只见碧绿清澈的石林湖倒映着朵朵秀丽的山峰,水中映石,峰随波动。更妙的是湖中竟有几柱石峰宛如刚刚出浴的少女,被游人命名为“出水观音”。
由石林湖向南,沿着石林宾馆前的林荫小道,就进入了“大石林”景区。这里“林”密峰高,景观奇特。丛生的石柱矮的还不足一米,高的达四五十米。主要有大鹏展翅、石林胜景、且住为佳、莲花峰、剑峰池、千钧一发、望峰亭等著名的景点。
“大鹏展翅”,是大石林的第一个旅游景点,它宛如石林景区的一道天然屏风,走过此门,沿着青石板铺砌的石路首先来到的就是“石林胜景”。
放眼望去,一尊巨石上异常清晰地刻写着“石林”两个鲜红的隶书大字,这是民国时期云南省主席龙云在1931年视察石林时所题,而“龙云题”三个字则是龙云的儿子龙绳文于1985年9月来到石林亲笔书写后所刻。
“石林胜景”是一处宽阔的石林广场,此处最为著名的就是点缀于林峰上的那些历代文人留下的墨迹和一些国家领导人的题词。朱德委员长于1962年书写的摩岩题刻“群峰壁立,千峰叠翠”八个遒劲的大字鲜艳夺目,熠熠生辉。附近的题刻还有“拔地擎天”、“天造奇观”、“群岩涌翠”、“头角峥嵘”、“云石争辉”、“异境天开”、“天下第一奇观”等等。这些石刻都从不同的角度抒写了游人当时的真切感受和对石林的钟爱之情。
当我们来到刻有“且住为佳”的石壁之处,只见一个天然崖洞豁然开朗,这里俨然是一处远离人间凡俗的世外桃源。洞内设有石桌、石床,洞外的石隙间耸立着一棵参天的古树。或许果真有位仙人曾经长期隐居于此。
“量心石”也称为“千钧一发”,在两峰之间夹有一摇摇欲坠的巨石。导游说如果良心好,你经过时它不会掉下来,如果你良心坏,经过时就会掉下来。这是地震后形成的奇景。看上去的确有点恐怖,感觉它随时都会掉下来。扪心自问自己良心大大地好,就第一个通过,在底下用力跺了跺脚,张开双臂仰头望着它。呵呵,没动静。
转了一道弯我们来到了“刀山火海”,下面的石头有如燃烧的熊熊烈火,上面的石头有如锋利无比的刀剑,直刺青天,因此得名“刀山火海”。性急的同伴摆好姿势在照相,导游连忙阻止,说此地拍景不拍人。人在刀山火海里煎熬,寓意不好。
“剑峰池”在大石林中海拔最低、最幽深之处。在一池绿水中间,一块仿佛利剑的石头突兀而起。池水清澈如镜,天光云影和群峰秀色尽显其中。在池中石峰上书“剑峰”二字,在一次地震中尖利的剑刃被震断,但掉入池中只露出一角。
要纵览石林全景,要到望峰亭上一观。极目望去,远远近近的层层峰林尽收眼底。石林是一座名副其实岩石“森林”,但见怪石林立、突兀峥嵘、石林壁峰之间,翠蔓挂石、金竹挺秀、山花香溢、灵禽和鸣、一派生机盎然。导游指点我们看“唐僧石”、“猪八戒睡懒觉”。真神了,难怪电视剧《西游记》会到这里搭栅摄影了。而“阿诗玛、”“莲花峰”经她的点拨,那些石山仿佛在我眼前活动起来了,越看越像,越像越奇。就是山尖象小猫、小鼠的也似乎跳跃在眼前活灵活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劈出了一个个神奇的故事,我们漫游在石头森林里,犹如进入了一个童话的世界。
如果说雄奇的大石林是胸怀像天空一样宽广、勤劳勇敢的阿黑哥,那么,秀美的小石林就是柔媚如花儿一样的阿诗玛了。这里有着大片大片绿油油的草地,怪石分布得很疏朗,掩映在各色争奇斗艳的似锦繁花中。有的藤蔓,把整块大石全部铺满,不注意看,还以为是人工修剪的灌丛;还有的沿着岩石的一侧生长,爬到顶以后所有的藤蔓又垂下来,在风中摇曳,好似披着绿色长发的山间精灵。还有开满枝头连叶子都不见了的三角梅,树形异常好看的清香木,等等,点缀在石缝间,就像一处处经典的造园景观,让人不由得赞叹自然的造化神奇。
当导游领着我们拔开疏景横斜的桃树樱株,穿过舒软如毯的草坪,来到闻名中外的“阿诗玛面前”,旋即被这石林姑娘苗条的剪影轮廓迷住了:她仰着头,包着美丽的头巾;背着背箩;侧着面部恰好印在天边的太阳下,清晰地映出她丰腴的脸颊,微启欲语的嘴和双双的眼皮,显得非常典雅,圣洁。特别是那稍挺的胸部,不知是阳光折射还是别的什么缘故,逼真得出奇。那眺望的眼神,也许她此时正深情地注视着晚归的乡亲们;也许,她正从地里辛勤劳作归来;也许,她正聆听着阿黑对她的呼唤……游人们纷纷在这美景前摄下一幅幅照片,在阿诗玛身边留下永恒的纪念。
人们喜欢把永久的爱情誓言描绘成“海枯石烂”,石头是永久存在的象征,蕴含在石头里的故事和爱情也会随之亘古流传,千万年之后,这承载着世世代代爱的誓言的石林,也会成为爱情的见证吗?
石林的美是不能用语言来描述的,它已深藏在我生命里的一个角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石林,好似心中若有所失……。我一定还会再到云南旅游,因为我永远也忘不了在云南撒下的那一路心情。我会再去石林,去寻找我在那里迷失的梦......。
『柒』 安吉报福大石浪游记作文
软,弱的意思,河南方言、山西方言(邯新一片的多)多指用于身体上,比如说:XXX身体可瓤,经常吃药!.
『捌』 游记散文的摘抄
安顺游记
我的故乡贵州安顺是一个风景别致的地方。我的故乡它很美!那一片片卡斯特地貌,堪称天下独绝!
最美的去处要算世界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了。当年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用包含深情的笔墨写道“瀑声震天,十里相闻。”用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形容黄果树大瀑布是非常恰到好处的。如果说你是在太阳雨天看黄果树大瀑布,瀑布旁边的那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彩虹,更叫人惊叹!那就叫彩桥吧!兴许我们也可以变成仙人,乘鹤飞过彩桥,从一端走向另一端,那才叫惬意。其实黄果树瀑布中间有一溶洞名叫水帘洞,可以从瀑帘中横穿而过,在洞中可以看飞瀑从眼前而下,那雄伟壮观的景色是霞客没有见到的。如果徐霞客在世,又再次来到黄果树瀑布,亲自进入水帘洞,那他一定会有很好的游记拥毫端。画家刘海粟九十高龄还来黄果树写生,可见黄果树是怎样的迷人了!
其次要算著名的风景区——安顺龙宫了。龙宫有山有水有溶洞,特别是那溶洞,更叫人留连忘返。乘小舟沿天池缓缓进入洞中,各式各样的钟乳石进入眼帘:大石侧立千丈,如寿星其乐无穷;如少女亭亭玉立;如莲花盛开;里面虽然很森然,但并不怎么害怕。因为同游的人很多。到极致处,只听飞瀑的声音:仔细一看,龙宫飞瀑倾泄而下,如乐作焉!这种景象真是绝了!出了洞庭,沿着石级往上爬,便到了竹林公园。那里的竹子遮了一片阴凉!心中会想起“无竹令人俗”之句来。龙宫有山有水有竹,可见龙宫之妙了。在石凳上休息下,看着蓝蓝的天,白云悠悠,远处农家,心情格外高兴。难得的人间仙景不就是这里吗?还有旋塘湖,听人讲,那水是旋转的,因而取名旋塘湖。
其三来到安顺北面的虹山湖,乘船在湖中荡漾,周围是一些垂钓者,静静地盯着浮飘,那是垂钓者之快乐。九孔桥倒影在水中,醉心荡漾在湖中,心情是无比的欢畅!
西秀区,西秀山顶上的白石塔最为著名了。塔山广场周围环境幽美,是小息的地方。园通寺正在修建。旁边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高楼林立,一片欣欣向荣向荣的景象。新大十字街心花园荷花开得正旺,看着来来往往的车马行人,心里想着他们正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生活!
朋友!我的故乡安顺的美景不只是以上所写的几个方面,如果你到我的故乡安顺来,一定会为这里的美景所吸引。朋友,我们期待着你到我的家乡安顺做客,那里的一山一水一人一物都会打动你的。祝你一路顺风!
『玖』 徐霞客游记 天台山游记赏析
《游天台山日记》这篇游记先略叙一路风光美景,再着重记叙登华顶峰,观断桥、珠帘瀑布,对华顶峰景色以及草木异状亦有一定描绘,
而对断桥、珠帘之水的描写则尤为细致,对水石交映、潭深水急之势颇有重笔。对明岩石洞之阔大、洞外石壁高耸之奇也写得气势非凡。其后对寒岩、鸣玉涧、琼台等各景也一一描绘。
《游天台山日记》是明代徐霞客所著《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作,是公元1613年徐霞客初游天台山时所记,反映了天台山的全貌,其语言清新朴素,精练准确。
(9)游记大石湖扩展阅读
《徐霞客游记》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年至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做了详细记录。
徐霞客的游历大致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始自丁未年(1607年)泛舟太湖、登洞庭山,但因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虽然他的母亲也鼓励他,并为他制作远游冠,以壮行色,但直到天启五年(1625),他每次出游的时间都不会太长,甚至有些年整年家居未出。
第二阶段则自天启五年(1625)他母亲王孺人逝世后直到崇祯十二年(1639),这期间历游浙、闽、赣、楚、粤西、黔、滇等地。
徐霞客的游历日记,在他自己有生之年并未加以整理编次。他于崇祯十三年(1640)从云南回到故家之后,将游历所记原稿托给他的家庭教师季梦良整理。季梦良先是推辞,后来要接受这项任务之时,徐霞客就过世了,这些文稿被徐的友人王忠纫携去,但此时文稿已有部分遗失。
不久,王前往福建任官,仅将原稿略加排序,即交徐霞客之子徐屺带回,徐屺仍将文稿托给季梦良,于是季梦良遍搜遗帙手迹,整理残稿,补上王忠纫所没有补的那部分,按照地区分类,整理成篇。《徐霞客游记》形成一部完整著作形式,是季梦良的整理之功,这也是《徐霞客游记》的第一个抄本。
『拾』 好看的游记有哪些推荐
石钟山记
(北宋)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