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商代遗址规划
⑴ 郑州商代遗址的介绍
中国商代早期都城抄遗址,袭为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又称汤、成汤)所建的亳都;位于郑州市管城区和二七区一带,占地约25平方公里,是公元前16世纪世界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国八大古都中市区内最早的都城遗址。该遗址分宫城、内城和外城,出土大量青铜器,至今保存几段约7公里长的商代城墙。遗址发现于1950年。1952年10月至1953年,第一届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和河南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二里岗一带先后两次发掘,发现了很多重要的商代遗迹和遗物,并命名为商代二里岗期文化。1955年秋在商代遗址中部的白家庄,发现商代夯土层。经沿着夯土的走向钻探调查,在今郑州老城及北关一带,发现了长方形的商代城垣,一般称为郑州商城。此后,河南省文物部门多次进行发掘。经考古发掘证明,该城早于安阳殷墟。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⑵ 郑州的商代遗址跟安阳的殷墟什么关系
商代从建立至灭亡共历时700余年,商代前期由于洪水和其他种种原因都城一直不稳定,一直在迁都,郑州商城作为都城的时间比安阳要早,属于商代中期的都城,安阳的殷墟是从盘庚国君迁都到安阳后直至商代灭亡270多年的都城。安阳古称“殷”,所以自从盘庚迁都到安阳之后商代又叫殷朝了,也就是殷商。
⑶ 郑州商代遗址有几处
郑州商代遗址是作为一座遗址城进行挖掘保护的,其面积广大(约25平方公里),距今大约三千六百年历史,主要分布在郑州市管城区和金水区管辖内。已于1961年申报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⑷ 1955年发现的郑州商代遗址,距今天有多少年历史
郑州商代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一带,为商代早期(前16世纪-前13世纪)都城遗址版 。1950年,郑州商代权遗址被发现 。郑州商代遗址东起凤凰台,西至西沙口,北抵花园路,南到二里冈,面积约25平方千米,包括三重城垣遗址、宫殿区遗址、居住聚落遗址、墓葬区、手工作坊遗址、窖藏坑等遗迹类型,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铜器、玉器、骨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其中以周长约7千米的(内城)城垣遗址和分布范围巨大的宫殿区遗址保留最为完整,也最具历史文化价值 。1961年3月4日,郑州商代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距今大约3600年到3300年左右
⑸ 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内什么时候能建成博物馆
新华社郑州5月25日电(记者双瑞)位于郑州市中心的商代中期都城遗址内,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正在施工建设,这是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最核心的文物保护展示项目之一。目前主体结构已经封顶,预计年底完工,明年布展。
郑州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博物馆完工后,将与商代城墙形成一组景观,靠近城墙的一侧全是透明的玻璃幕墙,观众不仅能观赏馆内文物,还可以近距离看清城墙遗址。
⑹ 为什么说河南省郑州商城遗址是我国最大的一处商代中期遗址
河南省郑州商城遗址是我国最大的一处商代中期遗址,在其西墙外发现一处烧制陶器的手工作坊遗址,分布面积约达10000多平方米,其中有十几座残破的烧陶窑炉,显然是窑炉的集中场地。
另外还发现有经过淘洗的陶泥原料,制造陶器的用具和带有方格纹的陶印模。这些说明商代已有专门的陶器手工作坊。
⑺ 郑州商代遗址群从早商时期到晚商时期的发展与变迁
商先后多次迁都安阳、郑州、洛阳都曾经是商的都城。其中安阳最为著名。公元前14世纪,商朝第十代国王盘庚,从山东“奄”(今曲阜附近)迁都到“殷”,成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⑻ 郑州商代遗址的千年商都
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 3600年前,一个王朝就从这里起步,迈向历史的深处。3600年后的今天,这里成了后人朝圣历史的必经之路。
这就是千古郑州,3600年前的商朝都城。
公元2003年11月28日下午,郑州商朝古城墙遗址。夕阳的余辉洒在古老的城墙之上,一派沧桑、宁静。站在这里,历史的书页从封面翻开,一个王朝也开始起步。3600年过去了,历史风云变幻,沧桑如歌。然而,随着历史回溯,一个疑问渐渐浮现在记者脑海中:这里为何成为了商朝的王都?历经千年之后,它又是怎样呈现在世人面前? 郑州曾是帝王霸业的亳都
3600年前,这里叫亳都,是商朝前期最重要的都邑。
商代是继夏代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世袭制王朝。自太乙(汤)至帝辛(纣),共十七世、三十一王,前后经历了将近六百年。关于商初成汤建国,几乎所有的史书都是这样记载:商乃兴起于黄河下游的古老部族,到成汤时才居于亳?今山东曹县南。大约夏朝建立后不久,商族就一直臣服于夏,成了夏的一个属国。
夏末,商部落强大起来,积极准备灭夏。汤任用贤人伊尹做助手,谋划灭夏大计,并且先后灭掉夏的同盟者韦、顾、昆吾。从夏朝本身的情况看,夏末,危及夏政权存亡的,一是国内阶级矛盾尖锐,二是与周围各国、部落矛盾激化。而夏统治集团内部混乱,“君臣乖而不亲,骨肉疏而不附”,离心离德。夏桀为了转移人民的反抗情绪,对外发动征伐战争。他在有仍大会诸侯,有缗氏反对,中途逃归,他便大兴问罪之师,灭掉有缗。接着又出兵讨伐岷山。夏桀奢侈腐化,残害异己,征伐邻国,宠信妹喜,人民对他的统治痛恨至极。商部落首领成汤?即商汤?乘机以讨伐夏桀的暴政为号令,发动了灭夏战争。双方大战于鸣条之野(今河南封丘东),夏桀大败,退守三(zōng,今山东定陶)。成汤追击,夏桀再败,向东南逃窜,最后死于南巢?今安徽巢县西南?。夏亡。成汤回师亳邑,即位为王,以亳为国都。各方部落首领前来朝贺,商王朝正式建立,时间约在公元前1600年。
中原腹地缘何成了商都?
郑州商城遗址为商初都城的概念在专家和考古工作者的脑海中越来越明晰,然而,位于中原腹地的郑州、当时的亳都为何会成为商代的第一个王都?郑州当时都有哪些优势?
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参与者、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员郑杰祥认为,“天时地利人和”是郑州成为商都的主要原因。 首先从地理位置上说,亳都北临黄河;西依嵩山,有两个大片的沼泽地,是天然的军事屏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物产丰盈,有着可靠的后勤保障;东边也是大平原,成为粮食基地。这些优越的自然环境给当时的商王成汤推翻夏王朝,建立自己的政权,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其次,从政治形势上分析,居此不远的洛阳偃师境内的夏王朝,政权在握,不易进入。而要想推翻它,必须建立自己的政治中心,因此,作为商人建立起来的商邑亳都无论在距离还是财力上,都是建立政治中心的首选之地。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历史因素。商部落很早以前就在这里居住,据史书记载,商兴起于黄河下游的古老部族,相传其始祖名契,因佐禹治水有功,被舜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南?,赐姓子氏。商族在早期经常迁徙居地,自契至成汤共十四世,都邑凡八迁,到成汤时才居于亳今山东曹县南,亳是商部落的一个最重要的城邑。大约夏朝建立后不久,商族就一直臣服于夏,成了夏的一个属国。长期以来,商部落在这里建立了根深蒂固的政治中心,为后来推翻夏王朝奠定了政治基础。
郑杰祥认为,商王朝的胜利除了占尽地理优势外,还有人的因素。自古中原人就有团结、同仇敌忾、不肯屈服的优良传统,夏朝末年,国王桀的淫暴无道让居住在亳都的中原人民怨沸腾,因此,在商部落成汤的号召下,一呼百应,使推翻夏王朝的斗争势如破竹。
郑杰祥的观点得到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学会名誉会长许顺湛的赞同。许认为,一个王都的选择和确定,是由地理、经济、政治等多个因素共同决定的。商代第一个王都选在郑州,这同时也说明了郑州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历史上商人曾多次迁都,因而商人曾在不同地方建立过都城,并因此留下过多个都城遗址。因此,郑州商城遗址是商人在何时修建的,具体是哪一个都城,学术界历来说法不一,有商王仲丁建立的隞都说,有商王汤建国时所修筑的亳都说。
11月28日,许顺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郑州商城的不同指认并不影响这座城址的重要性,因为我们从这个遗址上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都城,商代前期的文化与历史。还有一点可能比郑州巨大的城址、雄伟的宫殿和壮观的青铜器更为重要,那就是在商人以郑州为都城的时期内,从北方地区到长江以南,从甘青地区到东部海滨,在极其广阔的范围内都出现了青铜文化。由于在以上地区内发现的考古资料都与郑州商城内出土的遗迹和遗物完全相同或大体相近,因而可以认为以郑州商城为中心的青铜文明曾大规模地向四周传播。这一先进文明的强有力扩展,不仅使得中原商王朝的领域前所未有地扩大了,而且让更为广阔的地区从此迈进了青铜时代。
郑杰祥告诉记者,商都遗址是迄今为止全国第一座具有王都性质的城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带有王都性质的城址之一。“它既是商王朝第一国都,也是同时期最大的都城,这在省会城市中是独一无二的”。 遗址发掘掀开3600年历史
过去人们并不知道郑州在商代早期是商朝的都城,商都遗址的“横空出世”有些偶然的因素。著名考古学家施劲松在《早期青铜文明之都》一文中记录了商城遗址的“出世”前后。
1928年考古专家在安阳的挖掘,不仅找到了商代晚期的都城?认识了一个高度繁荣的青铜文明,而且引发了更多思考:既然史书上记载的商代晚期历史已被考古学证明为信史,那么商代早期的历史呢?商代早期的文化面貌又是怎样的?正是带着这样一些思考,考古工作者在20世纪50年代发现了郑州商城遗址。从这个遗址上?人们看到了一段中国青铜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缩影,并找到了商代的早期都城。 1950年秋,郑州市一个小学教员首先在郑州城东南郊一个名叫二里岗的高地上发现了商代的陶器和石器。随后中央和省、市文化部门的文物机构以及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二里岗和郑州的其他地方进行了考古调查,这是对郑州商城进行发掘的开端。
1953年?考古工作者再次到二里岗进行发掘,二里岗遗址的重要性就在此时显现了出来。此次发掘使人们认识到这是一个时代比殷墟更早、范围也更大的遗址;从出土的釉陶、白陶和刻字骨片等判断这不是一般的小村落?而是一个大城市。这次发掘按地层的上下堆积关系将二里岗遗址分为上下两层,从此,人们便习惯用“二里岗”、“二里同上层”或“二里同下层”来指称这一文化、这一文明或这一时期。1955年,在这个宽广的遗址上,又发现了1座略呈长方形的南北向的商代城址。城墙周长近7公里,残存高度l~5米,墙底宽20~30米。这在当时成为我国发现最早和保存较好的一座商城。
11月28日,该遗址面积达25平方公里,遗址中部是城墙环绕的城址,城墙上有11个缺口,可能是当时的城门。城内北部和东北部为宫殿区,现已发掘出3座大型宫殿的夯土基址,宫殿区东部还有蓄水池和输水管道等贮水设施。当时的手工业作坊主要分布在城外。比如在商城南城墙外有一处以铸造青铜工具为主的作坊遗址,在西墙外有一处烧制陶器的作坊遗址,在北城墙外有一处制造骨器和一处以铸造青铜兵器为主的作坊遗址。除上世纪50年代发现的城墙外,在商城南墙外700~900米处又发现一段长5000米的夯土城墙,这很可能是商城的外城墙。在所有这些发现中,最为重要的当数在遗址上发现了3个埋藏铜器的窖藏。
1974年,人们在西北段城墙外挖防空洞时发现了1个窖藏,其中共埋藏有12件铜器,包括大方鼎4件,爵和戈各2件,簋和钺各1件,方鼎中有2件套放在一起,其余较小的铜器也都放在方鼎内。1982年,郑州市向阳回族食品厂在基建过程中,在城墙东南角外发现了第2个窖藏,埋藏铜器13件,其中有大方鼎2件,大圆鼎1件,小圆鼎、樽和觚各2件,罍、卣、盂和盘各1件。1996年,一家房地产公司在施工时于西城墙南段外侧发现了第3个窖藏。这个窖藏中只有2件东西并列放置的大方鼎,最大的1件竟高达100厘米。这些铜器都被埋在城外距城墙很近的高地上,放置有一定规律,窖藏内的地面经过加工,有的还铺有木板和朱砂。有的窖藏附近还发现埋有牛骨架的灰坑,因而推测这些窖藏具有祭扫坑的性质。但也有人认为这些铜器是因商上朝内部发生动乱而埋藏起来的。但不论怎样,这三批铜器器类齐全,包括了炊器、食器、酒器、水器和兵器;同时,铜器形体高大雄伟,铸造精美,纹饰讲究,它们的主人无疑只能是商王。
亳都曾是世界上最大城市之一
在郑州商城西北20公里处的小双桥,又发现了年代相当于郑州商城晚期的王室祭祀遗址,出土了大型夯土建筑、青铜建筑构件、丛葬坑和大量人骨架,以及埋有牛头或牛角的祭祀坑等。小双桥的发现曾被评为1995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有人认为小双桥遗址应当是郑州商城遗址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果确实是这样,那么郑州商城遗址的规模应更为巨大。
郑杰祥说,考古界已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认识,根据我国1996年5月16日启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以及考古学界多年的研究成果,已基本确认,郑州商城应是第一代商王太乙(汤)所居的亳都,距今大约3600年。当时郑州商城的面积计70多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城垣剖面为梯形,下面挖有基槽,两侧有护坡,全部用土分段分层夯筑。每层面上有密集的圆形尖底或圆形圆底的夯杵印痕,城墙还留有版筑的痕迹。周长近 7公里,其中北墙长约1690米,西墙长约1870米,南墙和东墙均长约1700米。墙基宽20~32米,地面残存最高为 5米左右。
城周共发现11个缺口,有些是城墙废弃后损毁的,有些可能是城门。
城内为宫殿区和一般居住区。城郊有手工业作坊区和墓葬区。宫殿区在城内中部偏北和东北一带,发现夯土建筑基址20多处,面积 100~2000平方米不等。已发掘 3处,其中最大的东西长65米多,南北宽13.6米,房基用黄土夯筑,现存厚度为1~1.5米,房基面上存在两排长方形柱础槽,大体可以复原为一座九室重檐顶并带有回廊的大型寝殿。其余两处较小,破坏严重。
铸造铜器作坊发现 2处,一处在南墙外,一处在北墙外。作坊发现有操作的硬土面,面上有铜渣和可能是放。
墓葬区分布在城东北、城东南、城南和城西等处。已发掘 100多座墓。大部分是小型墓,随葬有鬲、盆、豆、爵等陶器。一部分稍大的墓葬,随葬有鼎、鬲、斝、爵、觚、尊、盘等青铜器以及玉器、象牙器、原始瓷器等。在白家庄一座中型墓中,出土10余件铜器,墓内二层台上,还殉葬有一个奴隶。
在城西的杜岭和东南城角外,各发现一处铜器窖藏,共出铜器 16 种。有大型方鼎、圆鼎和鬲、觚、牛首尊、羊首罍、提梁卣、盂、盘等。
⑼ 郑州商代遗址的遗址保护
出土遗物中陶器数量最多。陶质以泥质和夹砂的灰陶为主,红陶、黑陶和白陶较少。纹饰以绳纹为主,另有弦纹、篮纹、方格纹、圆圈纹、附加堆纹、云雷纹、饕餮纹等。种类有鬲、鼎、甑、甗、罐、斝、爵、觚、杯、豆、簋、盆、壶、大口尊、澄滤器、瓮缸以及纺轮、弹丸、拍子、埙、雕塑艺术品等。原始瓷器用高岭土制成,火候高、质地硬。器形多为尊,也有少量的罍和罐。胎多为灰白色或黄白色,多施青绿釉。
青铜器数量较多,有鼎、鬲、斝、罍、尊、盘、卣、盂、觚、爵、盉、䦆、铲、刀、戈、钻、凿、镞、鱼钩等。杜岭出土的一对大型铜方鼎,一件高 1米,重86.4千克;另一件高0.87米,重 64.25千克,均饰有饕餮纹和乳钉纹。城东南角外出土的一件大型铜圆鼎,饰一周饕餮纹,高 0.773米,口径0.52米,重33千克。这些青铜器造型浑厚,气势磅礴,当是商代王室所用之物。
在商城周围发现有与商城同时的铸铜、制陶、制骨等作坊遗址4处。
铸铜遗址有城南的南关外、城北的紫荆山两处。都发现有小型房基、窖穴、水井、壕沟等,并出土了不少与铸造青铜器有关的坩埚碎块、陶范碎块、铜渣、木炭屑以及铜器、砺石等遗物。坩埚是在粗砂质厚胎陶缸和陶大口尊外涂草拌泥制成。已发现的陶范有铸造□、刀、镞、锥、簪、鼎、鬲、□、爵、觚等铜器的内范和外范。其中以□、刀、镞范的数量最多。南关外铸铜遗址多出□范,似以铸造铜□为主;紫荆山铸铜遗址则以铸造铜刀、镞为主。这表明在当时的铸铜手工业内已有某些分工。制陶作坊址在城西1300米处的铭功路西。在已揭露的1400平方米内,发现陶窑14座以及小型房基、工作台面、窖穴、水井、壕沟等遗迹。出土物中包含有大量陶片、烧坏变形的废品及制陶用的陶拍、陶杵、陶印模等。印模上刻有饕餮纹、夔纹、方格纹等不同的装饰纹样。此外还有一些尚未烧制的泥质陶盆坯等。制骨作坊址在紫荆山北, 出土了很多锯割过的骨料、 废料,锥、簪、匕、镞等半成品和成品, 以及粗、细砺石等。 据鉴定,在所用的骨料中,除了牛、猪骨外,还有人的肢骨。
在白家庄、铭功路、杨庄、人民公园、南关外等地,发现了100余座二里冈期的中、小型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小型墓中多用鬲、盆、豆、爵等陶器随葬,中型墓则随葬有鼎、鬲、□、爵、觚、尊、盘等青铜礼器和少量玉器、象牙器、原始瓷器等。在一座中型墓的二层台上殉有一人,腰坑内埋一条狗。
在商城西墙外的杜岭和商城东南角外各发现一处铜器窖藏。杜岭铜器窖藏深6米,出土大方鼎2件,即著名的杜岭方鼎,还有鬲1件。方鼎之一高100厘米,重86.4公斤,是郑州商代遗址所出最大的一件青铜礼器。另一件方鼎高87厘米,重64.25公斤。两鼎腹壁和四足外侧均饰有饕餮纹与乳丁纹。城东南的窖藏中出土铜器13件,计有大方鼎2件,大圆鼎1件,扁足圆鼎、觚、牛首尊各2件,羊首□、提梁卣、盂和盘各1件。 这些铜器的器表大多饰有饕餮纹。两件大方鼎的形制、大小、装饰等均与杜岭方鼎一致。大圆鼎、提梁卣等在郑州商代遗址中都是首次发现。这些铜器应是商王室使用的礼器。此外,郑州商城还出有一些石器和玉器,石器有刀、镰、斧、锯、锛、凿等。在南城墙外的一座商代窖穴中,出土有19件石镰,长20~26.5厘米,弯背直刃,刃部较锋利。玉器有簪、璜、玑、戈、璋、铲、柄形器和装饰器等。其中有一件大型玉璋,长0.66米,宽0.13米,后端雕刻兽形纹饰。卜骨出土数量较多,但刻字者仅有2片。 1956年 8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61~1966年,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进行勘察,初步划定了保护范围,树立了保护标志,建立了群众保护小组。1975年以后,河南省、郑州市文物部门重新划定郑州商代遗址的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树立了永久性标志,建立了文物保护组织,多次发布有关保护文物的通知、布告。1981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建立郑州工作站,专职配合郑州商代遗址范围内基建发掘工作。1985年郑州市成立了郑州商城文物保管所,负责郑州商城遗址的文物保护工作。
郑州商代古城墙遗址的保护土层,被人挖了不少坑,成为攀岩爱好者的练手场所。孩子们爬得不亦乐乎,不少年轻人也一试身手 。
对此,郑州市商城遗址保护管理处表示,将采取措施进行整改。郑州商代遗址面积大,遗迹多,特别是城垣与宫殿的发现,表明这里是商代的一个重要都邑。但究竟是商代哪一个王的都城,学者们意见尚不一致。有人认为是仲丁所建,属商代中期;另有人认为是成汤所居之亳,属商代早期。这个问题看起来是地望之争,实际上涉及到对商文化及早商文化特征的认识问题。 5月30日,河南省郑州市紫荆山路与城南路交叉口的商代古城墙外部,建筑人员正在加盖一个土黄色的“保护壳”,千年商都遗址仿佛披上“黄金甲”,吸引了众多行人驻足观看。据了解,为保护展示郑州商城内城南城墙紫荆山路断面,郑州市商城遗址保护管理处对该节点1700米城垣两侧断面遗址进行保护性设施建设。整个工程总造价约9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