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址展
⑴ 简述工业旅游及工业遗产旅游的概念
工业旅游目前复普遍认为是包括制工业遗产旅游的,另一个开展形式是工厂参观旅游,这里包括生产流水线参观,企业博物馆和展览馆等。
工业旅游就是把工业和旅游结合起来,起到宣传企业的效果,当然还会带来很多其它收益。
工业遗产旅游主要是在工业遗址上开展旅游,把破旧的厂房进行改造,保留原来的工业生产线及跟生产相关的设施设备等,工人们参观游玩
蓝裕文化提供,工业旅游设计
⑵ 什么是工业文化遗址保护考察
工业文化遗址保护考察是指一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主要是专门针对工业建设历史上的项目建筑、遗址、机器、工场及其风格、特色等内容的具体检查、考究,以便了解状况,收集数据,抢救失落,提出工业文化遗址保护的战略、保护方案和具体措施,供决策部门参考,为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为区域整体主题文化建设、把握历史脉博,突出地方色彩,做出贡献。
工业文化遗址的遗存包括建筑群、机器、车间、工场、矿山、货栈、仓库等,以及用于有关工业社会活动的遗址。文革前和文革初期建设的一些大型企业、三线建设项目,随着改革开放以后工业改革、经济体制改革,这些工厂、企业纷纷改制、搬迁、重建,工业文化遗址也就规模化地出现了。在这些物质载体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特殊的文化遗产,它们是前工业时代的历史见证,是生活的记忆,也是城镇发展的记忆。其中的工厂目标、工厂文化、制作工艺、技术手段、生产方式、作息习惯无一不在体现着整个社会的时代文化、建筑文化、企业文化、生产生活文化等等,这些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的遗址都应该通过考察,发现其价值和意义,切实地落实保护事宜。
一般来说,工业文化遗址的保护考察,主要是针对搬迁、淘汰、转行了的工业项目,对其遗址和遗留的相关因素内容进行考察。举例来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是是中国工业的摇篮,如今在一汽所在街道的东风大街逆行而上,可以看到当年建厂十七编号“300区”大屋脊风格的职工宿舍,当年以其雕梁画栋而成为汽车工业基地的一道景观。考察发现,昔日的辉煌,如今已是“雕‘梁画栋’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彩色油漆已经剥落,梁椽变得黑乎乎的了。是时间的利刃雕蚀了它们的容颜;但“摇篮”倒平添几多的厚重,几分沉重。这些遗址和毛主席亲笔手书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墨宝,一起构成了浓郁的中国汽车工业文化遗产瑰宝,值得认真保护。像这类通过考察而发现和解决问题,以把握工业文化遗址所体现的文化的内涵,挖掘工业文化、品味工业文化,发展工业文化,正是工业文化遗址保护考察的任务。
⑶ 如何开展工业遗产旅游
1、三个词语的关系
“工业遗迹”、“工业文化”和“工业旅游”
工业遗迹是载体;工业文化是灵魂;工业旅游是手段
2、工业旅游在整个“旅游产品”中的地位
工业旅游是传统旅游产品的有利补充。工业旅游是伴随着人们对于旅游资源的拓展而产生的一种旅游新概念和产品新形式。这种旅游方式主要包括对工业遗迹的参观、对工业场所的参观、对工业产品生产过程的参观、对工业文化和文明的体验和感悟等。通过开展工业旅游,能够促进传统工业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对工业遗产有效保护、对工业文化进一步发扬、对工业企业品牌进一步提升,工业被重新赋予旅游价值,实现绿色发展。
3、工业旅游开展的“最大问题”或者说难点
1),社会意识不强。从社会层面看,对工业遗迹的保护意识、工业旅游的开展意识都不强,导致在整个旅游行业中,工业旅游的价值凸显“微乎其微”。
2),企业不懂旅游。工业企业的决策层往往不重视旅游,因为与企业主流产品创造的价值相比,工业旅游直接创收甚微,也“不懂旅游”,对旅游市场的规律性把握、工业元素如何变身旅游产品、工业生产与旅游开发如何合理协作等,思路都不够清晰。
3),产品缺乏创新。不少设置工业旅游项目的企业,就是打开大门,开设一条参观线路,游客走马观花后走人。这样既不能挖掘工业文化内涵,也无法撬动游客消费和借助工业旅游开展为我们“打广告”。
4),渠道商兴趣不浓。旅游产品要推向市场,在前期阶段,很大程度依赖旅行社推动。然而,工业旅游点很少与旅行社合作。原因有多方面,比如工业旅游产品太分散,旅游产品建设尚未完善等。而最关键的是,工业旅游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只是“副业”或“兼职”,不管是门票收入还是购物消费,让利给旅行社的空间都不大,旅行社缺乏推介工业游产品的动力。
⑷ 西安有哪些工业遗址
我知道的是大明宫遗址公园附近有个大华1935,原来是大华厂房,好像是国棉11厂,现在已经改造成了具有民国特色的步行街,里面的大华博物馆的免费的,有整个大华发展式,你可以去看看
⑸ “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发布有何意义
据报道,日前,由中国科协调宣部等机构主办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发布。名录中有创建于洋务运动时期的官办企业,也有新中国成立后的156项重点建设项目,覆盖造船、军工、铁路等门类。
好在一些地方已经意识到工业遗产的价值,武汉、广州、大庆等城市出台了工业遗产保护的地方法规,力图“保护工业遗产,传承城市文脉”,此举具有很强的示范价值。和历史文化遗址不同,工业遗址大多具有“以用促保”的空间。北京798文创园区就是在原国营798厂等企业老厂区基础上建立起的文化新地标,上海的1933老场坊、重庆的坦克仓库等是这类模式的代表。如何让老厂房、老厂址焕发生机,需要找到更多模式和办法。
电影《钢的琴》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一个落寞的钢厂遍布着工业建设时期留下的厂房,老工人们静静站在远处,看见不再冒烟的烟囱在爆破中轰然倒下,表情凝重。现代社会,我们看到太多太多的“轰然倒下”。工业遗产名录的发布可以看作是一个提醒:城市管理者不仅要关注给城市新建了些什么,更要思考给城市、给历史、给后人留下些什么。
⑹ 那些濒临消失的工业遗产,你知道多少
据了解,2015年10月,济南市规划局启动了《济南中心城工业遗产调查与保护利用策略研究》工作,分为工业遗产现状普查调研、分类标准研究、总体保护规划研究、典型案例策划研究四个部分,邀请专业设计单位和业界权威专家参与。将在2016年5月份完成,用以指导济南具体工业遗产保护工作。
什么是工业遗产? 济南工业遗产包括哪些?
因工业活动遗留下来的物质遗址和非物质表现,称为工业遗存。工业遗存中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部分,称为工业遗产。
据了解,济南的工业遗产主要包括近代工业产生、初步发展和迅速发展时期,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工业全面建设时期的工业建设所留下的工业文化遗存。具体包括建筑物、工厂车间、磨坊和相关设备,相关加工冶炼场地、仓库、店铺、能源生产和传输及使用场所、交通设施(如铁路)、工业生产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如住房、银行、邮局、医院),以及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济南工业文明自洋务运动肇始现代工业遗产保存良好
工业文明是济南城市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自洋务运动,济南揭开了使用现代机器生产的历史,自开商埠后面粉、纺织、印染、化工、造纸、机械、五金等行业全面发展至鼎盛时期,解放后至一五年间,纺织、机械等行业发展渐成规模。但目前工业遗存整体保存情况堪忧,有些已濒临消失。
近代洋务运动促使济南近代工业的产生。此时的工业基本为官办,民族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尚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山东机器局,该企业是我国早期著名军工厂之一,也是济南近代历史上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机器工厂。
自开开埠催进近代工业发展。济南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自开商埠的城市。自开埠通商到抗日战争爆发这段时间,是济南近代工业的发展与兴盛时期,覆盖35个行业,涉及面粉、纺织、印染、化工、造纸、机械、五金等几大支柱性轻工行业,尤以面粉、纺织、火柴最为发达,曾鼎盛一时。据统计,此时期企业已逾500家,其中,机制面粉业10余家,纺织业200余家,印染业10余家,酿造业200余家,化工业90余家,火柴业10余家。
1953年济南执行第一个发展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后,济南工业发展建设进入新时期,工业遗存众多。北郊集中分布,如济南国棉二厂、济南针织厂、毛巾总厂等;西南郊集中分布工业,如试验机厂、山东建筑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
现代工业遗存整体情况良好,厂区内经统一规划、路网系统完整、功能分区明确、建筑质量良好,至今仍有许多建筑能够满足现代生产的组织要求。但未来随着城市发展,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搬迁,原本沿河沿路、位于城市中心位置的工业生产逐渐向外围转移,及时保护有价值的工业遗产迫在眉睫。
济南将对工业遗产进行抢救性保护
据了解,与国内很多城市情况类似,济南工业遗产保护也一度存在重视欠缺、家底不清、保护经验匮乏、措施不力等问题,使不少工业遗产成为当时城市建设发展的牺牲品,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工业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只有认定和保护工作先行,才能防止对其随意废弃和拆毁。因此,济南市规划局围绕工业遗产这一特殊、亟需保护的对象,开展了一系列探索研究。2013年8月,市规划局完成《济南旧城工业遗产调研、保护与研究》,对旧城区内濒临破坏和消亡的工业遗产进行了摸底调研。
为对工业遗产进行抢救性保护,2015年10月,市规划局启动《济南中心城工业遗产调查与保护利用策略研究》工作,分为工业遗产现状普查调研、分类标准研究、总体保护规划研究、典型案例策划研究四个部分,邀请专业设计单位和业界权威专家参与。将在2016年5月份完成,用以指导济南具体工业遗产保护工作。
哪些工业遗产我们依然可以看到?
记者从济南市规划局了解到,目前济南市工业遗产分为未开发和已开发两大类。其中未开发工业遗产呈现三种态势,即完全保留、部分保留以及消失殆尽。.
完全保留的工业遗产
机械、造纸等行业作为济南市老工业企业的典型代表,有数家企业完整保存下来。
济南二机床是我国最早的“十八罗汉厂”之一,是全国机床工具行业的骨干重点企业。工厂始终致力于厂内老建筑以及老设备的保护工作,不仅做到维持厂内老建筑的原貌,并且在建筑物表面标注厂内建筑的年代信息,制定保护策略。
济南第一机床厂建于1958年,现已出售,处于闲置状态,厂内建筑仍维持当年原貌,且保留部分老设备。
山东省建筑机械厂建于1956年,1994年进行股份制改造,是我国最早生产混凝土搅拌机与输送机械的大型骨干企业之一。工厂目前仍在生产,厂内建筑基本维持原貌,生产车间内有老设备闲置。
济南造纸厂建于1947年,曾为济南造纸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现厂区内老建筑保存完整,厂房和仓库极具时代特色,具有保护价值。
英美烟草公司济南分公司,建成于1919年。该楼是一座以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为主的建筑,在商埠区众多的日耳曼风格的建筑中较为醒目。总体风格呈凹字形,造型讲究,设计大方,是当时济南较为壮观的建筑之一。
部分保留的工业遗产
1910年,清政府向德国贷款始建,时称津浦铁路大槐树机厂。建厂初期,主要是修理津浦路北段的机车、客车和货车。厂内遗存老建筑4处,分别为建厂初期的办公楼(现用于厂史馆),两处公寓楼(现用于办公楼)以及一处水塔,无老设备遗存。
济南第三国棉厂前身为仁丰纺织有限责任公司,由穆伯仁、崔景三、辛铸九等人购地建厂。现厂区内仅存部分80年代以前的老建筑,典型建筑有厂区大门、职工医院和30年代老厂房,无原有生产设备与生产线。
1904年火车站建立了电报支局(俗称“老电报局大楼”),是济南最早的电报收发局,原建筑从基础到顶端均以石材为主,圆柱状角楼及曲线柔和的窗楣所体现出的是典型的巴洛克建筑风格。电报局西侧为原站长室,同样为当年的遗存特色建筑。
山东造纸总厂东厂是中国最早一批、山东省首家机制造纸厂,至今已逾百年。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由于市场经济和进口纸的冲击,加上保护省城生态环境的需要等种种因素,这家百年老厂被外资兼并,最终亏损严重,被依法清算。厂区内遗存建厂初期老建筑一栋,已被列为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工业遗产保护单位。
该厂前身是济南鲁丰纺织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济南市纱厂西街。1915年,山东实业司司厂潘馥,由山东巡抚使蔡儒偕联合多名军阀购地建厂。厂内老建筑分为两个时期:建筑初期和1975年重建车间。建厂初期建筑有2处,包括医务室和变电室。重建车间有多处,下面以典型建筑展示。
消失殆尽的工业遗产
近年来,工业遗产保护问题已被提上日程,但是仍有部分有价值的工业遗产消失殆尽,如建于1920年的山东酒精总厂,作为我国最早生产酒精的企业,曾是国内首屈一指的酒精生产企业和济南市骨干企业,号称“亚洲第一酒精厂”。作为山东最早的民族火柴工业——济南振兴火柴厂,历经北洋军阀、国民党统治、日军侵占到公私合营等时期,也已不复存在。
已成功开发的工业遗产
皮鞋厂于1965年建厂,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达到最顶峰,生产的“飞行”牌皮鞋与青岛“浮德”皮鞋齐名,是山东皮鞋两大品牌。老厂房除有间宽大、地理位置好,且透露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现原厂区已改造为现阶段济南市最大的文化创意产业园。
位于堤口路17号的济南啤酒厂老厂区华丽转身,一个综合性、功能齐备的“D17文化创意产业园”。厂内仍保存建厂时的设备厂房。
⑺ 华县杏林镇十里工业长廊历史
杏林镇位于扶风县东部。辖16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杏林村,距县城15千米;涝池岸村距县城10千米。104省道公路东西过境。古迹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汉班固墓。
1956年设杏林乡,1958年设杏林公社,1984年改杏林乡,1987年建杏林镇。1950年设太白乡,1961年设太白公社,1984年改太白乡。1996年,杏林镇面积33.3平方千米,人口2.7万人,辖杏林、西坡、李家、召宅、菊花、汤房、漳召、马席、东坡、史度10个行政村;太白乡面积33.5平方千米,人口2.3万人,辖长命寺、良峪、浪店、二十里铺、杨家沟、三官庙、涝池岸7个行政村。2011年,撤销太白乡并入杏林镇。
杏林镇区位于扶风县的东大门,距县城15公里,东与武功县相连,南与杨凌示范区相临,西接太白乡,北连召公镇。镇区长宽均为6公里,面积3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8%。镇人民政府驻杏林北大街145号。杏林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古往今来,人才辈出。西汉名将马援、马超的故乡就在杏林,现存的马超岭遗址、马援射弓处遗址依然风韵犹在。西宝北线、天绛公路在镇区交会。全镇有9个村,82个村民小组,26354人,耕地面积31546亩。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杏林镇经济社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达到了1965.5元,创全县之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形成了优质果、大棚菜、红提葡萄、种子粮、秦川牛养殖、规模养猪六大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镇村组道路建设、移民搬迁工程、示范小学创建、人畜饮水等项目佳绩不断,捷报频传。特别是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工作,受到了省市县的充分肯定。目前,镇村班子坚强有力,全镇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谋发展、富百姓、建强镇、促和谐”主题,坚持“四大工程”坚定不移,“四个突破”加力提速,突出“创品牌、创亮点、创特色”打造明星镇、建设新农村、发展好环境三个重点。大力实施稳粮促经,突出果菜,强抓畜牧,项目带动,镇区崛起五大富民工程。积极培育提升产业集群,交通区位,商贸流通三大优势的总体思路,以关中百镇建设项目为载体,以招商引资和非公经济发展为抓手,以打造明星镇为目标,全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使作为宝鸡市东大门的杏林镇区从经济、环境、卫生等诸多方面都有较大的改观和提升。先后被评为市级卫生镇、市级生态镇、市级教育强镇。
⑻ 如何发挥博物馆在工业遗址开发的作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在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的探索中,逐渐产生了各种不同的保护模式,其中包括被认为是较为理想的近现代工业遗址博物馆模式。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中产业的升级换代和结构转型期,受发达国家工业遗产保护经验的启示,国内也陆续出现了近现代工业遗址博物馆。根据各种媒体及相关方面披露的信息粗略统计,国内在建与计划建设的工业遗产博物馆数量已不下五六十座。鉴于国内对此类博物馆的认识还刚刚开始,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弄清楚博物馆模式在工业遗产保护中的优势与弱势。
一 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的博物馆模式
根据国际上一般的惯例,即以馆藏基本内容作为博物馆分类的依据,我们把收藏和展示近现代工业遗产为主的博物馆划分为工业遗产博物馆类型。从博物馆馆址区域、馆舍建筑性质以及陈列展示方式来看,工业遗产博物馆类型又有“传统工业博物馆”与“遗址性工业博物馆”两种。前者属于传统的科学技术与工业史类博物馆,后者则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新型工业遗址博物馆。
1 传统工业博物馆
传统工业博物馆最早产生于19世纪五十年代,有“工业革命博物馆”之称的伦敦科学博物馆可以说是最早的一座。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近代工业博物馆在西方国家有了一定的发展,德国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馆、法国国家工艺博物馆、前苏联国立综合技术博物馆以及后来的美国芝加哥科学与工业博物馆等先后诞生,前后两次的世界工业革命成就以及后来的新兴科技成果都在科学与技术(或工业)博物馆中被收藏与展示。现代以来,新科技与最新成果也络绎不绝地进入科技与技术(或工业)博物馆。
在中国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建设的博物馆以社会历史类为主要,科学技术与工业史专题的博物馆建设不受重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全面转向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地位上升,科学技术与工业史的博物馆建设才开始受到关注。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逐渐出现了反映工业发展历史的专题博物馆,以上海为例,有江南造船博物馆、上海铁路博物馆、上海纺织博物馆、中国烟草博物馆、上海汽车博物馆、上海邮政博物馆等。这些博物馆都是由企业自主创办的,收藏与展示本企业(或与本行业相关)的一些工业遗物,丰富了我国博物馆的类型。但是传统工业博物馆收藏与展示的工业遗存都是将其从原来的工厂搬到了博物馆,脱离了其原来的生产环境,工业遗物虽在博物馆中得到了保护,但在展示中却成为孤立的碎片,没有原来的真实场景,难以给观众带来完整的历史感。与晚近出现的遗址性工业博物馆相比,这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
⑼ 工业遗产包括哪些
工业遗产是指:“凡为工业活动所造建筑与结构、此类建筑与结构中所含工艺和工具以及这类建筑与结构所处城镇与景观、以及其所有其他物质和非物质表现,均具备至关重要的意义……工业遗产包括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包括建筑和机械,厂房,生产作坊和工厂矿场以及加工提炼遗址,仓库货栈,生产、转换和使用的场所,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以及用于住所、宗教崇拜或教育等和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
在内容方面,狭义的工业遗产主要包括作坊、车间、仓库、码头、管理办公用房以及界石等不可移动文物;工具、器具、机械、设备、办公用具、生活用品等可移动文物;契约合同、商号商标、产品样品、手稿手札、招牌字号、票证簿册、照片拓片、图书资料、音像制品等涉及企业历史的记录档案。广义的工业遗产还包括工艺流程、生产技能和与其相关的文化表现形式,以及存在于人们记忆、口传和习惯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工业遗产是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留存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
近年来,工业遗产的概念在继续扩大,其中“工业景观”的提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实施广泛的工业景观调查和保护计划。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主席伯格伦(L.Bergeron)教授指出:工业遗产不仅由生产场所构成,而且包括工人的住宅、使用的交通系统及其社会生活遗址等等。但即便各个因素都具有价值,它们的真正价值也只能凸显于它们被置于一个整体景观的框架中;同时在此基础上,我们能够研究其中各因素之间的联系。整体景观的概念对于理解工业遗产至关重要。”
⑽ 工业遗产如何承载城市记忆
工业遗产是城市发展进程中不可磨灭的部分,承载着一个城市的“乡回愁”。国家旅游答局局长李金早说,工业旅游是文化传承的好载体。自清朝洋务运动起,中国走上自己的工业化道路,百年以来,几代人艰苦卓绝,初步实现了工业化强国之梦。在此期间,产生了无数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工业遗存和工业文化遗产,这些都是国人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依仗。
唐山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相继诞生了中国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件卫生陶瓷等多项“中国第一”,引领了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崛起。面临工业城市的转型,曾经绚烂的工业文明对唐山旅游经济发展而言无疑是一个宝藏。截至目前,唐山已经拥有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7家,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3家。去年,唐山仅工业旅游接待游客就近130万人次,在河北省处于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