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陕西半坡遗址游记

陕西半坡遗址游记

发布时间: 2021-02-08 16:41:46

① 半坡遗址的参观游览记

为了让我们这些城市里的孩子了解一些农业知识,体会一下农村生活,学校组织我们去农场参观。

星期五早上,我们坐车去农场。一路上,两旁的楼房高低不平,还有田野和河流在其中纵横交错,非常迷人。

到了农场,一下车我们就向蔬菜大棚走去。大棚形状似一个立体的直角三角形,它的斜面是由几块塑料布围成的,另几面是由砖砌成的墙,透过塑料布,大棚里的蔬菜可以采集到阳光。塑料棚可以调节棚内的温度和湿度,模拟夏季的气候,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冬季吃到夏季的蔬菜了。在第一个蔬菜棚里,我们看到里面种着十几排西红柿,每一株西红柿都由四个竹竿支起的三脚架支撑着,西红柿还没有成熟,还是绿色的,像一盏盏绿色的小灯笼挂在上面,非常有趣。在另一个大棚里种着一些黄瓜,它们还很小,一个个毛茸茸的,头顶还戴着一朵朵小黄花,可爱极了。

参观完蔬菜大棚,我们来到养鸡场,一排排的笼子里养着许多鸡,鸡在笼子里很拥挤,挺可怜,据说这样一来可以节约场地,二来鸡运动量小,可以节省饲料。在每只鸡的面前都有一个食槽,食槽下方有一个放鸡蛋的槽,鸡下蛋后,鸡蛋可以通过一个铁丝网做成的斜面滑落到槽中,可以方便地把鸡蛋收集起来。

接着,我们又来到养猪场,猪圈里养的猪有大有小,大的像一头小牛犊,小的像一只小哈巴狗。那些猪有的在呼呼大睡,有的晃着尾巴在吃食物,有的懒洋洋的在晒太阳,憨态可掬。我们还看到美国品种的进口猪,这些猪又肥又大,还长着棕色的毛,它们的食槽比普通的要大一倍。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猪。后来,我们还参观了农场小学,并到农家吃了午饭,直到下午两点才一一(依依)不舍地离开农场。

通过这次活动,我看到了许多在城市里见不到的东西,增长了很多知识,我非常喜欢学校组织的这样的活动

② 半坡遗址观后感

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征程中,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时代——新石器时代,陕西半坡遗址就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典型。有幸参观了半坡遗址博物馆,它既给了我不少惊奇,也让我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



凝视着那枚精致的骨针和那只精美的鱼钩u,我不禁惊诧于古代人类的智慧。
骨针,有尖端、针眼,可以穿上植物纤维缝衣服或连接物品。穿过这枚骨针,时光一下子倒流了,我似乎看到了半坡人正在磨制它,他们正在利用可利用的一切来创造出他们所需的物品。在当时技术非常落后的情况下,能造出如此非凡的物品,不得不令其后人刮目相看。小小的钓钩,卷曲着,那样自然,现代的鱼钩也不过如此,只是制作材料不同罢了。或许在很久很久以前,半坡人在河里抓鱼时,发现前端有叉的木棒总能捕到更多的鱼,并且有很多是挂在叉叉上;或许经过很长时间他们才观察到这一点,但终究是观察到了:钩状能捕到很多鱼!于是这个消息传开了,很多人又开始尝试,于是又过了很长时间,又发明了“倒刺”,真是天才的想象!骨针上的那个小孔——针眼,在我们今天看起来何其简单,而在那遥远的原始社会却不知道我们的祖先是经过了多久才摸索出来的。



走进第二陈列厅,红陶欲夺人目。陶器是半坡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仿佛又看到了半坡人正在用那双粗糙却灵巧的双手制造着如此完美的艺术品。他们真的太不可思议了!
半坡时代陶器数量很多,技术也比较成熟。如出现了大量的陶钵,陶缸,陶盆,甄等。我们最高兴的是亲眼看到了尖底瓶,这是半坡陶器的代表作。有一小型尖底瓶,一尺高左右,左右各有一耳,便于提携。它是一种汲水器具,其汲水过程符合力学原理:将尖底瓶侧置水中,待汲满了水,尖底瓶会自动浮起来并且保持平衡。这可能是尖底和双耳起到了平衡作用吧。我们都很难想象半坡人如此高的智慧。还有一种大尖底瓶,有1米多高,重量也较大,但是至今这个尖底瓶的用途还未弄清楚。我猜,这种大尖底瓶可能是一种贮藏食物的器皿;也有可能是他们为了供奉而特别制造出这样一个大造型;还有可能是由于尖底瓶对半坡人帮助很大,他们为了纪念它、感谢它而造出这个大瓶子来。我觉得很奇怪的是,半坡人是怎么从日常生活实践中得出这个力学原理的?即使他们脑中没有什么力学原理可言,但他们却造出了这么漂亮又实用的尖底瓶,这仅仅是半坡人长期积累的经验吗?我有点狐疑。
陶器上有很多图案,较多的一种就是鱼纹了。由于半坡人居住在浐河沿岸,渔业自然在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们对鱼也就产生出一种特殊的感情,而这种感情他们想记录下来,在还没有文字的时候,就只有通过在陶器上的纹饰来表现了。这里并不是说半坡人以鱼为图腾,只是鱼已经在半坡人的精神意念中了,人面鱼纹也随之产生了,这也是半坡人对美的追求。
我也追寻着半坡原始的美,追寻着历史的美。



除居住村落外,墓葬在遗址中占有很大的面积,每一个氏族都有其公共墓地。墓葬主要分为土坑墓和瓮棺墓两种。土坑墓多分布在公共墓地内,其内埋葬的是成年人:有单人葬,双人合葬,四人合葬,但均为同性合葬,没有发现异性合葬;还有二次葬,仰面直肢葬;还有俯身葬,可能是氏族中的某个因犯了错误而受惩罚的成员的下场;有屈肢葬,这有可能是外族人入侵被俘或血亲复仇中抓获而被活埋的。还有一种就是瓮棺葬,是埋葬夭折的幼儿的,一般位于居住区之内的村落路旁,并且每个陶瓮上都留有一个小孔,可能是供幼儿“灵魂出入”的吧。

结语:打开历史这扇大门,我走进了半坡时代,又从那里走了出来,我得到了什么呢?难道仅仅是认识了几块陶片、几根骨针、几把石刀吗?不,我们要接受历史,还要去思索历史,要不断地去探索,去轻轻揭开克里奥女神的那层面纱,让她更清晰地向世人展示她的多彩和魅力。

③ 关于半坡遗址的小故事100字的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灞桥区浐河东岸,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以上。1953年春,西北文物清理队在西安东部浐河东岸的二级阶地上发现了半坡遗址。同年9月,中科院考古研究所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发现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1954一1957年,先后进行了五次较大规模的发掘,揭露面积1万平方米。已发掘出46座房屋、200多个窖穴、6座陶窑遗址、250座墓葬,出土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约1万件,还有粟、菜籽遗存。1957年建成博物馆。

④ 半坡遗址好玩吗

还行。那里有一些文物,也有一些复原的场景,看过之后可以感受一下古代先民的生活状况和生存环境,更会给观光者对半坡文化的发展延续和中华民族的成长发达的历程以很大的想象空间。

⑤ 陕西半坡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代表作之一-人面鱼纹彩陶盆,它向我们传递了哪些信息,急啊

这说明当时已经可以烧制彩陶了!是历史的进步。而且还可以绘制图画

⑥ 半坡遗址

半坡遗址复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灞制桥区滻河东岸,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1952年发现,1954—1957年发掘,面积约5万平方米,已发掘出45座房屋、200多个窖穴、6座陶窑遗址、250座墓葬,出土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约1万件,还有粟、菜籽遗存.其中房屋有圆形、方形半地穴式和地面架木构筑之分.半坡遗址是我国首次大规模揭露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1957年建成博物馆

⑦ 急需一篇陕西游记!!!!

对不起我只有资料,不过参考参考吧!

陕西省

简称陕、秦。位于中国内陆腹地黄河中游。面积20.56万平方千米。与山西、内蒙、宁夏、甘肃、四川、湖北、河南等7个省区毗邻,成为联结西北、西南的天然纽带。

地图:陕西省

行政区划 陕西省省会为西安市。全省有 5 个地级市,8个县级市,84个县。

表:陕西省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1994年人口3481万。除汉族外,有44个少数民族在全省杂居、散居。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已超过10万人,1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满、蒙古、壮、藏等 4个民族。陕西省有佛教(含喇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派别,全省各县均有信教群众分布,重点分布在关中一带,属于中国重点的宗教活动场所共11处。
建制沿革 陕西省是中国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据考古发现,关中地区早在六七十万年以前就有人类活动。中国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春秋战国时为秦地。秦为内史郡、上郡、汉中郡,部分属北地郡。汉属司隶部及益州、并州诸部。唐属关内、山南等道。宋初置陕西路,后分属永兴军及秦凤、利州等路。元设陕西行中书省。明置陕西布政司。清为陕西省。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陕北建有革命根据地,1937~1948年为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所在地。
自然资源和物产 由于秦岭山系横贯陕西省中部,将陕西省分成温带和亚热带两个自然带,因此陕西省兼有中国南北方两大特色,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全省土地面积 20.56万平方千米 ,其中耕地面积353.3万公顷。林地 836.3万公顷,草地353.5万公顷,森林面积497.35万公顷 ,集中分布于秦岭、巴山、乔山 、关山 、黄龙山五大林区 。森林覆盖率为24.10%,林木蓄积量3.21亿立方米 。其中秦岭林区是中国重点林区之一 ,主要用材林有 :云杉 、冷杉 、柏类、铁杉、落叶松、油松、华山松、白皮松、马尾松、栎类、桦类、杨类、刺槐、泡桐等。野生纤维、油脂、淀粉、果品、化工原料植物及中药材资源也十分丰富 。仅中药材就有 1000 多种,产量较大的有生地、甘草 、黄芪 、连翘 、五味子 、川乌等,名贵中药材有天麻、杜仲、黄连、麝香、鹿茸等。野生动物种类较多,稀有珍贵动物有金丝猴、熊猫、羚牛、苏门羚和朱鹮等。矿产资源主要有煤 、石油 、天然气 、油页岩 、铀、铁、锰、钼、钛、铬、汞、锑 、铼、镍、铜 、铅 、锌 、金、银以及磷、硫、石棉 、蓝石棉 、石膏 、重晶石 、晶质石墨、滑石、绿松石等86种,其中铼居全国第一位,钼、汞、重晶石居全国第二位,石棉、水泥灰岩居全国第三位,磷矿储量居西北五省之首,煤炭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三位,以铜川为中心的渭河北岸 , 有陕西黑腰带之称 , 近年发现的神府煤田,储量达1000亿吨以上。陕西省河川年径流总量为414.42亿立方米,以长江、黄河水系为主,年径流总量分别为322.45亿立方米和92.9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为 169.69亿立方米,其中可利用的有 32.82亿立方米,全省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438.46万千瓦,长江、黄河分别为858.09万千瓦和580.37万千瓦。
陕西省的农业兼有南北方两大类型,种植业是农业的主导部门,但耕作制和作物种类南北各不相同,陕南属亚热带作物区,以水稻种植为主,主要分布于汉中盆地,而关中平原则以种植小麦为主,成为中国小麦的主产区之一,玉米是山区的主要粮食作物。 八五期间已建成 266.7万公顷基本农田,即133.3 万公顷无水利设施的农田和 133.3 万公顷水浇地。杨陵已成为全国小麦育种天然基地。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6个小麦品种中,杨陵培育了4个。经济作物以棉花、油菜、花生为主,果树有苹果、梨、枣、核桃、柿、柑橘等。陕西为苹果大省,种植面积46.7万公顷,总产 220万吨,居全国第二位。陕西省在历史上是一个盛产牛羊的富饶之地,畜牧业是仅次于种植业和副业的农业部门,口马、黄牛、驴、骆驼 、绵羊 、山羊以关中和陕北最多 ,还有秦川牛 、关中驴、佳米驴、奶山羊等均有名。肉类产量44.5万吨。陕西省境内有汉水、黄河、渭河等较大江河,水域面积41.0万公顷,养殖水面2.8万公顷 ,1990 年水产品产量为2.1万吨 。陕西省物产丰富,土特产品种繁多。生漆主产于秦巴山地;平利县的牛王漆驰名中外;有名的秦椒产于关中八百里秦川;核桃产量居全国第三位 ; 柿子产于关中 , 以临潼火晶柿最为有名;红枣产于大荔、清涧等县;苹果主产于秦岭山麓和陕北高原;猕猴桃主产于陕南和周至、户县等地,还盛产油桐籽、木耳、黄花、蚕茧、板栗、棕片等;陕西天麻,主要产于汉中、安康、商洛等地,产量居中国第一位。
经济文化 1995年陕西国民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提前5年实现了翻两番的战略目标 。陕西省是中国的工业中心之一,已形成了以机械、纺织为主,包括煤炭、电力、石油、化工、建材、冶金、森林工业、食品、造纸等工业在内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其中电力、飞机制造业和电子 、 彩色显像管 、 缝纫机等工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西安、宝鸡、咸阳、铜川为主要工业中心,延安、汉中等各县市也都建立了中小型企业。从1991年起,陕西提出“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求发展”和“科技兴陕”的总体发展战略,多方筹建以西安为中心,西至宝鸡 ,东达渭南,绵延 300多千米的关中高技术产业开发带,并实行与沿海经济特区相同的优惠政策。成立于1991年的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经过5年的建设,到1995年底已累计创办科技开发企业 421家,批准外资项目2052个,吸引外资15亿美元,涌现了一批其产值和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公司。陕西是联结中国西南、西北的交通要冲,目前铁路通车里程为1845.2千米,其中电气化铁路已达 982千米,陇海复线横贯关中平原 ,宝成铁路穿越秦岭,是通往西南的大动脉,与襄渝线、阳安线、咸铜线、西韩线、梅七线 、 西户线等形成了铁路运输网络 。 全省公路总里程3.80 万千米 ,基本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 ,连接陕南、陕北、关中,贯通城乡山村的公路交通网。民航开辟了20多条航线,可通北京等 26 个大中城市 ,4 条省内航线可达延安 、汉中、安康、榆林。陕西省的邮电通信事业发展较快,已成为西北通信枢纽和其他省市的重要接转中心。陕西省的文教卫生事业已发展到新的水平,至1990年底,全省县级以上政府部门所属研究与开发机构179个,公共图书馆57座 ,高等学校 47所,中等专业学校107个,普通中学3041所,小学 3.72万所,卫生机构6416个。古老而深受群众喜爱的剧种有秦腔、眉户、碗碗腔、汉剧等,还有仿唐乐舞、陕北秧歌、民间社火、火花等群众 文艺活动 , 皮影戏也是颇 有特色的地方戏种之一。民间工艺美术品在国内外颇负盛名,如西安、乾县等地生产的各种仿唐彩俑、器皿、马、骆驼、侍女、文臣武将等,与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并列的耀州青瓷,凤翔罩金漆器,木版年画,户县农民画等,陕西皮影、剪纸等也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1993年陕西省国内生产总值614.51亿元。
名胜古迹 有横亘于中南部的秦岭山脉,有东部的华山、中部的终南山(又称太乙山)、西部的太白山和西安南部的翠华山、南五台山和骊山等名山。有蓝田猿人遗址,半坡遗址,西京沣京、镐京和秦阿房宫,汉长安城遗址、唐大明宫及岐山、扶风县的周原遗址;大型帝王陵墓72座,著名的有黄帝陵、秦始皇陵、汉茂陵 、唐昭陵 、唐乾陵等 ;古建筑中保留完整而又最具代表性的有唐代修建的大、小雁塔和明代修建的城墙、钟楼、鼓楼等;西安碑林保存有汉唐至今大量的石刻艺术,还有汉中的宋代褒斜道石门及摩崖石刻等;寺庙有兴教寺、香积寺、兴善寺、草堂寺、清真寺、楼观台、法门寺、三原城隍庙杜公祠、药王庙、武侯祠等;革命纪念地有延安革命旧址、文物及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旧址,西安事变旧址等。

⑧ 半坡遗址有什么特色

新石器时代,在黄河中下游一带,所有部落已经开始进入了半穴居时代。陕西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远古时代原始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多姿多彩的史前文化,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半坡遗址即是其中之一。

半坡遗址位于西安的东方,渭水支流浐河河床的上层河阶,背对关中平原上的白鹿原,正面向着浐河,附近草木兴盛,河里的鱼虾与陆上小动物不可胜数,俨然是一处世外桃源。后经考古发现,河阶上建有数千座半穴居的茅草屋,屋顶或圆形或三角形,人们就住在这种半穴居的土坑内。

半坡遗址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大致形状为南北稍长、东西略短的不规则椭圆形,分为大围沟围绕的居住区、围沟以北的氏族公共墓地和以东的制陶区3部分。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丰富的遗迹,出土了大量的遗物。

半坡人的房子有圆形、方形和长方形,有的是半地穴式建筑,有的是地面建筑。每座房子在门道和居室之间都有泥土堆砌的门坎,房子中心有圆形或瓢形灶坑,周围有1个至6个不等的柱洞。居住面和墙壁都用草拌泥涂抹,并经火烤以使坚固和防潮。

圆形房子直径一般在4米至6米,墙壁是用密集的小柱上编篱笆并涂以草拌泥做成。方形或长方形房子面积小的12平方米至20平方米,中型的30平方米至40平方米,最大的复原面积达160平方米。储藏东西的窑穴分布于各房子之间,形状多为口小底大圆袋状。家畜饲养圈栏两个均作长方形。

这些房屋均采用木骨涂泥的构筑方法,其建筑风格:门前有雨棚,恰似"堂"的雏形,再向屋内发展,形成了后进的"明间";隔墙左右形成两个"次间",正是传统的"一明两暗"的形式,如若横向观察,又将隔室与室内分为前后两部分,形成"前堂后室"的格局。

半坡遗址部落的中心,是一座约160平方米的大房子,进门后,前面是活动空间,后面则分为3个小间。前面的空间是供氏族成员聚会、议事的场所;后面3个小间,是氏族公社最受尊重的老祖母或氏族首领的住所。同时,也是老人和儿童的"集体宿舍"。

半坡晚期的方形房屋,是从早期的"半地穴式"发展而来的。这种房屋完全用椽、木板和粘土混合建筑而成。整个房子用12根木桩支撑,木柱排列3行,每行4根,形成规整的柱网,初具"间"的雏形,它是我国以间架木为单位的"墙倒屋不塌"的古典木构框架式建筑。

半坡这种随农业经济兴起的河阶住地,不仅出现于半坡村所在的浐河与灞水河两岸的河阶地,该地域附近随处可见类似遗址的分布,据考古统计,已发现数十处之多。可见,这种"河阶宝地"是多么的受欢迎。

河阶台地不仅建立起灿烂的半坡文化,也是许多著名遗址的发源地,像河北武安的磁山遗址。在磁山遗址有两座房基址,为椭圆形和圆形。半地穴,深约1.2米,长3米,宽2米。前有一坡道或台阶。房内堆积很多,芦苇压印的烧土地当是房子墙壁或屋顶的遗存。

窖穴有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等几种,以长方形为最多。有的窖穴底部有一块大砺石,周围散布很多石块、石片、残石器和石器成品,可能是当时石器加工场所。有的底部发现在石磨盘和石磨棒旁放一陶罐。粮食窖穴形状多长方形,深度在3米至6米之间,底部有腐朽的粟灰堆积,厚度一般在0.5米至2.5米之间。

从半坡遗址的住房状况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住房发展已经从茹毛饮血、巢穴而居的蛮荒时代演变到住房条件初步细分的居住文明时代。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