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县战国汉代遗址
❶ 想知道: 张掖市 张掖青龙堂 在哪
代表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于1973年,中国一个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可以追溯到7000多年的历史。不同类型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建筑构件的7000多件文物出土了两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种植水稻,最古老的木结构井,第一纺织技术,第一艘纸浆......河姆渡遗址展现灿烂的原始文化,有力的证据: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是中国民族的灿烂文化的发源地。在1979年,这一结论已被写进中学历史教科书。
位于赤峰市区的东北角,红山红山文化: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古文化,
良渚文化良渚文化是一个分布的太湖流域,5300至4000年前的古代文化。位于余杭良渚遗址群的领土,是良渚文化的中心。良渚文化的遗址群将成为实证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明的圣地。
其他有
西侯度遗址
在芮城县瑶乡西侯度村,约180万年前,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址。动物化石出土巨河狸,鲤鱼,山西轴鹿,的表面粗糙轴鹿,厚丽牛,山西披毛犀,三匹马,中国古代野牛,的津南麋鹿,步骤的羚羊,李野猪,非农产品市场准入等。石器出土数量不多,主要是作为原料石英砂,石核类型,片,斩,刮削器和大三角指出。此外,在文化层中还出土了一些烧骨,这是最早的人类用火的证据。石制工具和切割痕迹的鹿角和烧骨的发现,证明远180万年以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该遗址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匼河遗址
废墟,E河村附近永济市芮城县风陵渡,独立村北流,北,南老河辰南沟流,芮城县,17个地点的嘴长为13.5公里的范围内旧石器遗址群,是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中国代表性的文化遗址,地质时代早更新世河,北部地区,大约60万年前。在1957年发现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1980年至1960年,有5次的探索,动物化石出土的肿骨鹿,披毛犀,平板角鹿丽蚌,芦苇水牛,两马,野猪,该部门的剑齿象东方剑,齿象,那抹像,3 - 趾马。石制品,石核,片石,石英岩的主要原料为代表的文物。新石器时代的数量较少,键入斩,刮削器,三角尖,小而尖的石球。该遗址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南海峪岩洞
垣曲县毛家湾的的头村口的中国南海峪沟,镇店之东的山的那一边,是全省唯一的旧石器早期洞穴遗址。发现于1957年,于1958年出土。相邻的三个地点洞穴遗址震旦系砂质石灰岩区文物和化石的黄褐色角砾岩。含有动物化石发现的第一个位置的遗体石制品和用火,第三位的动物化石和石制品也有第二的位置。该网站的北京人后期文化非常相似,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下冯遗址
夏县以北15公里的城市东下冯村东北龙河南,南北露台,二里头文化东下冯典型类型的网站,其绝对年龄放射性碳测年3500-3900年前从公元前1900年至公元前1500年。 ?面积约25万平方米的用地面积。的春天1959年的考古调查,发掘于1974年。庙底沟两个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西和河南龙山文化遗址,东,南二里岗文化墙和圆形大厅的基址北部的东周时期的商代早期仍然存在。该网站可以分为六种,其中包括一至四个的情况下,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文物有坑,房子,墓葬,水井,沟,道。的文物有不同的纹理石,骨,铜,陶瓷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兵器,乐器。出土的青铜箭头,凿和石范围,时间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
东下冯遗址,探索夏文化问题,促进夏代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一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殷墟
位于夏咸尉郭乡西阴村东北的土壤巨石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址。在这15年(1926年)发现并挖掘出的陶器共60盒,石,骨等文物出土,蚕茧化石的一半。抗战期间,日本大盗掘西方阴文物的卡车数量之多。 1959年至1963年,文物工作委员会和中国社科院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山西调查面积?500x600米,遗物包含有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庙底沟两个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三里桥三个时期的文化遗存类型。在1995年的秋天,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再次发掘出土了大量的文物。是一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泾村网站
西北万荣县万泉乡荆村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有500米。 300米,300米,南北文化层厚度为2米的遗址范围内的事情。在未来20年(1931年),陕西省图书馆,北京女子师范学院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合作研究所发掘的废墟。这两种小米和高粱暴露的窑坑出土的谷物硬质合金。收集红陶,灰陶,彩陶,夹砂陶器。网站还是比较完整,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石器时代遗址,是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夏县埝掌镇崔家河村北崔河遗址,位于新绛县交叉水镇周家村,东至的周家网站,位于新绛县泽掌镇光西北村光村遗址在新绛县横桥镇魏村南万安乡,新疆县马村南马庄遗址,位于闻喜县阳金隅乡西魏废墟中坑村西回坑网站,生村西在永济市蒲州镇石头村北石庄遗址的金盛庄遗址,位于在荷兰县大王乡,岭底乡坡头村荷兰人县坡头遗址,位于平陆县,西侯乡村的的赵赵溜进废墟。
古动物化石网站
土桥沟化石点
位于垣曲县古城镇寨里村土桥沟。中国15年(1926年),瑞典的古生物学家安德森发现。东西10 - 14公里,14至16公里,南北,出土和甲壳类,淡水软体动物,黄猴8种动物化石,距今约5000万年,是最早的国际人类进化和上新世地层的开始。的情况下,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谭谭岩垣曲县毛家湾镇城南村的龙骨山的岩石化石遗址坐落在山坡上,发现于1957年。面积50万平方米,是晚更新世。出土石英石,马牙,鹿的牙齿等化石。的情况下,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单头的化石遗址
位于永济,独立后寿阳涧河乡沿南沟和北头村。 1953,1974 Sciences学习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确定了一系列的文化遗址与河辰。出土化石的化石象牙,水牛,猴子,羚羊角,和大量的石核,斧头,刀,刮刀等。
七里坡化石遗址
位于平陆县杜马乡七里坡村头崖口东南800米。 1958年11月,麂化石采集。
武隆庙沟化石遗址
在平陆县杜马乡大涧北村西200米。 3000米长,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宽150米,沟西岸的湖相沉积层,砂砾石层,堆积厚度2-6米,黄河,喜欢的三匹马和其他故障哺乳动物化石出土。案件中更新世时期。
晓东燕化石遗址
平陆县延村位于东延沟。 2000米长,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宽150米。黄河两匹马,鹿,羚羊和其他哺乳动物化石,出土的沟崖腰两侧湖相沉积的沙层和砾石层沉积厚度为2-6米。案件中更新世时期。
古城遗址
商城遗址
坐落在古老的城市垣曲县南关外美分,清河和黄河高的平台。发现于1984年,于1985年挖掘出来的。市面积约12万平方米。保存在北城墙的地面上,长330米,宽5-12米,高3-5米,残存的夯土层夯窝是很清楚的,其他三面的墙壁被保留在地面。东南亚的城市街区,文化层的厚度,坑,储藏坑,和其他网站中东部夯土建筑基地址,可能是宫殿区。一个高,大口尊,壶,罐,豆,和其他青铜器文物,陶器,有鼎,嘉,MG,除了补骨。根据地层和出土的材料判断,最新不迟于商代二里岗上层文化,更完整的一面的商代小镇的,的早期历史的研究提供什么样的信息是很重要的。
纯水市商城遗址
在毫城村位于垣曲县城东南25公里的第二个平台上,在1989年的发掘。城市是边长为300米的正方形。早期的陶器,夯土层西南角的龙坑更多汉墓。出土的双环平原扁壶,高和仰韶文化彩陶片和许多汉砖。中国历史调查,博物馆的废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供应商,他们以前的文化。遗址现存元致和元年(1328)立“的商代成汤圣王Liezu排名毫米故事片”石。
禹王城遗址
于王村,庙后辛庄,过村,位于夏县禹王乡区,传说夏禹曾住,它通常被称为“禹王城。据考证,禹王城春秋时卫国郭安邑城,是秦,汉,由靳喝岽郡治划分成废墟的大城府,在城市,在城市的东南角最大的城市在中部大城府庙的小镇,禹庙。小城镇小城镇在西南地区。大城市如梯形,总面积13平方公里。被城墙环绕的排版保存较好的北墙和西墙的冲击,除了北墙,其余的墙壁是不直。东墙残长1530米,西墙,约4980米,南壁长3565米,2100米长的北墙,横向的保护护城河。北方城市的战国时代坑市市中区东庙后辛庄北,灰层,发现了战国中后期的手工业作坊。在城市广场,总面积?6平方公里,西,南城墙,西壁的一部分伟大的城市南墙1522米,北墙长,960米长的东墙现有的城市遗址,堆积层厚2米左右的战国时期的遗迹,但主要是汉代文物。出土的文物分析,在大城府的一个小城市小城??镇总面积?754000平方米,缺少的形状去到东南角的矩形。西墙和北墙930米长,850米,宽1.4米,墙壁上现有的19秋季测试插座在发掘出土的文物,大罐,盆,蒸锅,水壶,碗和其他容器的范涛,雕刻“东”铲风扇,谨慎凡,车辔范六角承的范围内,圆筒形盖范围,除了模式的范围内。瓦子板瓦,筒瓦,瓦当云纹圆瓦当,五铢钱,二钱,铁渣的一半。是一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卫城遗址
位于芮城可见的南北墙壁,地面县城2.5公里处。蔡定剑村,铁家庄,西古城东0.5公里的龙泉村,村南,北至永乐宫北,南永乐宫门前,一个正方形,周长4500米。地的城墙上方的地面上的残留物L-7米以上,宽度一般在13-15米之间的城市。墙的排版更好地保护城市的三个角落的古老城市的东南,西北,东北,有一个月牙形的城市以外的夯土台。市出土的南,豆,罐,瓷砖和其他文物的东周时期,在西周晚期的春季和秋季早期墓葬中出土的几批青铜器蔡定剑村,西部的城市。的情况下,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玉壁城遗址
位于稷山县5公里,西南,白宫在村西。三面的东,西,北,所有的深沟巨壑,地势险要。始建于玉壁的西魏大同四年(538年),系西魏先锋抵御的东魏入侵。玉城墙早已是浪费,只要被夷为平畴,CD西,南两侧有夯土遗址。连接到城市的北部和西部的城市,每一个平顶丘,前者是城堡,现在北堡暗道幸存。城东沟的半坡的地方,真正的直接玉壁城道凿宽0.8-1米,高约1.2-1.8米,东魏高欢解围。研究北朝史和古代战争的意义。
❷ 陕西123件国宝级文物都有哪些
延安革命遗址 1937-1947年 延安市 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 汉至宋 汉中市 大雁塔 唐 西安市 小雁塔 唐 西安市 兴教寺塔 唐 西安市长安区 西安城墙 明 西安市 西安碑林 汉至近代 西安市 药王山石刻 隋至明 铜川市 半坡遗址 新石器时代 西安市 丰镐遗址 周 西安市长安区 阿房宫遗址 秦 西安市 汉长安城遗址 西汉 西安市 秦陵兵马俑
大明宫遗址 唐 西安市 黄帝陵 黄陵县 秦始皇陵 秦 西安市临潼区 茂陵(汉武帝刘彻墓) 西汉 咸阳市 霍去病墓 西汉 咸阳市 昭陵(唐太宗李世民墓) 唐 咸阳市礼泉县 乾陵(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合葬墓) 唐 咸阳市乾县 顺陵(武则天之母杨氏墓) 唐 咸阳市 陕西境内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西安事变旧址 1936年 西安市 蓝田猿人遗址 旧石器时代 蓝田县 周原遗址 西周 扶风县、岐山县 司马迁墓和祠 西汉至宋 韩城市 陕西境内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瓦窑堡革命旧址 1935年 子长县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 1937-1946年 陕西省西安市 大佛寺石窟 唐 咸阳市彬县 钟山石窟 北宋 子长县 昭仁寺大殿 唐 咸阳市长武县 西岳庙 明至清 华阴市 西安清真寺 明至清 西安市 秦雍城遗址 东周 凤翔县 秦咸阳城遗址 战国至秦 咸阳市 黄堡镇耀州窑遗址 唐至元 铜川市 长陵 西汉 咸阳市 杜陵 西汉 西安市长安区 桥陵 唐 蒲城县 扶托村 商周 西安市户县 陕西境内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姜寨遗址 新石器时代 西安市临潼区 郑国渠首遗址 战国 咸阳市泾阳县 魏长城遗址 战国 华阴市、大荔县 、韩城市 统万城遗址 十六国 陕西省靖边县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包括青龙寺遗址) 隋、唐 西安市 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 隋、唐 麟游县 灞桥遗址 隋-元 西安市 华清宫遗址 唐 西安市临潼区 武侯墓 三国 汉中市勉县 泰陵 隋 咸阳市 永陵 西魏 富平县 仙游寺法王塔 隋 周至县 府州城 五代-清 府谷县 西安钟楼、鼓楼 明 西安市 水陆庵 明 蓝田县 延一井旧址 清 延长县 陕西境内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甜水沟遗址 旧石器时代 大荔县 花石浪遗址 旧石器时代 洛南县 元君庙--泉护村遗址 新石器时代 华县 康家遗址 新石器时代 西安市 老牛坡遗址 新石器时代至商 西安市 栎阳城遗址 战国至汉 西安市 京师仓遗址 西汉 华阴市 良周遗址 秦、汉 澄城县 东渭桥遗址 唐 高陵县 玉华宫遗址 唐 铜川市 西汉帝陵 西汉 咸阳市、西安市 唐代帝陵 唐 富平县、蒲城县、三原县、泾阳县、礼泉县、乾县 三原城隍庙 明 三原县 鸠摩罗什舍利塔 唐 户县 公输堂 明 户县 仓颉墓与庙 明、清 白水县 泰塔 北宋 旬邑县 香积寺善导塔 唐 西安市长安区 西安城隍庙 明、清 西安市 白云山庙 明、清 佳县 八云塔 唐 周至县 泾阳崇文塔 明 泾阳县 彬县开元寺塔 北宋 彬县 韩城普照寺 元 韩城市 韩城文庙 明 韩城市 韩城城隍庙 明 韩城市 党家村古建筑群 明、清 韩城市 耀县文庙 明 铜川市耀州区 澄城城隍庙神楼 明 澄城县 镇北台 明 榆林市 重阳宫祖庵碑林 钟馗故里、财神刘海故里 元至清 户县 慈善寺石窟 隋、唐 麟游县 洛川会议旧址 1937年 洛川县 杨家沟革命旧址 1947~1948年 米脂县 陕西境内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龙岗寺遗址 旧石器时代至汉 南郑县 石峁遗址 新石器时代 神木县 石摞摞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 佳县 李家村遗址 新石器时代 西乡县 北首岭遗址 新石器时代 宝鸡市 东龙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至汉 商洛市 横阵遗址 新石器时代 华阴市 李家崖城址 商至周 清涧县 梁带村遗址 周 韩城市 杨家村遗址 周 眉县 法门寺遗址 南北朝至清 扶风县 麟州故城 唐至明 神木县 秦东陵 秦 西安市 张骞墓 汉 城固县 明秦王墓 明 西安市 蔡伦墓和祠 清 洋县 精进寺塔 唐至宋 澄城县 长安圣寿寺塔 唐 西安市 长安华严寺塔 唐 西安市 百良寿圣寺塔 唐 合阳县 昭慧塔 唐 高陵县 开明寺塔 唐 洋县 大秦寺塔 宋 周至县 太平寺塔 宋 岐山县 武陵寺塔 宋 永寿县 神德寺塔 宋 铜川市 法王庙 宋至清 韩城市 北营庙 元 韩城市 五门堰 元 城固县 吴堡石城 明至清 吴堡县 周公庙 明至清 岐山县 榆林卫城 明至清 榆林市 张良庙 明至清 留坝县 扶风城隍庙 明至清 扶风县 玉皇后土庙 明至清 韩城市 玄武庙青石殿 明 合阳县 庆安寺塔 明 渭南市 咸阳文庙 明 咸阳市 盘龙山古建筑群 明 米脂县 姜氏庄园 清 米脂县 丰图义仓 清 大荔县 灵岩寺摩崖 汉至民国 略阳县 石泓寺石窟 隋至明 富县 杨珣碑 唐 扶风县 万安禅院石窟 宋 黄陵县 易俗社剧场 民国 西安市 渭华起义旧址 1927年 华县 吴旗革命旧址 1935年 吴起县 保安革命旧址 1936年~1937年 志丹县
❸ 介绍下青龙县历史故事
古代时期
春秋时为山戎国地,战国时属燕国。秦、西汉时属右北平郡,东汉属辽西郡。北齐入北平郡。隋属柳城郡。唐乾元年间改属河北道营州,为柳城县地。辽开泰二年(1013年)属中京道大定府潭州龙山县地。金为北京路大定府龙山县地。元属辽阳行省大宁路龙山县地。明洪武中废龙山县,遂分属永平府抚宁、迁安二县。清因之,乾隆二年(1737年)析抚宁县东境置临榆县,本县蘧分属抚宁、临榆、迁安三县。
民国时期
民国十九年(1930年)析上述三县长城以北地区置都山设治局,驻地双山子,属河北省。二十二年(1933年)被日军侵占,始建青龙县,县署驻大杖子(今青龙镇),属伪热河省。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曾于1941至1942年间建立迁(安)青(龙)平(泉)联合县,属晋察冀边区冀东专区。1943年7月迁青平县及承(德)青(龙)、青(龙)平(泉)二办事处属冀热边区第二专区,迁(安)卢(龙)青(龙)、凌(源)青(龙)绥(中)二县属第三专区。1945年迁青平、迁(安)遵(化)青(龙)二县属冀热辽区十五专区。1946年撤销联合县,建青西县(驻宽城),属冀东区十二专区,同年夏改属热河省第十七专区。1946年12月青龙、青西(县佐)二县由热河省划归冀东区,属十二专区;1947年4月改属冀东区十七专区,后撤销青西县,建青平县。1940年1月青龙、青立二县划归热河省,后撤销青平县。
新中国时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青龙县仍属热河省。1956年1月1日青龙县由热河省划归河北省,属承德专区。1960年5月3日撤销承德专区,青龙县划归承德市。1961年6月23日复设承德专区,青龙县还属之。1962年8月20日析青龙县及兴隆、承德二县部分地区,设立宽城县。1970年承德专区改称承德地区,青龙县属之。1983年5月6日青龙县划归秦皇岛市管辖。
❹ 古代,应龙,青龙之类有什么区别或者应龙就是青龙的一种帮忙介绍一下周边,谢谢
应龙简介
之一
古代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相传禹治洪水时有应龙以尾画地成江河使水入海。
之二
古代传说中善兴云作雨的神。
《山海经校译》相关文摘
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①,杀蚩尤与夸父②,不得复上,故下数旱③。 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①应龙:传说中的一种生有翅膀的龙。
《述异记》中记述
“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 应龙称得上是龙中之精了,故长出了翼。相传应龙是上古时期黄帝的神龙,它曾奉黄帝之令讨伐过蚩尤,并杀了蚩尤而成为功臣。在禹治洪水时,神龙曾以尾扫地,疏导洪水而立功,此神龙又名为黄龙,黄龙即是应龙,因此应龙又是禹的功臣。应龙的特征是生双翅,鳞身脊棘,头大而长,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齿利,前额突起,颈细腹大,尾尖长,四肢强壮,宛如一只生翅的扬子鳄。在战国的玉雕,汉代的石刻、帛画和漆器上,常出现应龙的形象。
灵兽—青龙
简介
青龙
青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四象之一,根据五行学说,它是代表东方的灵兽,青龙既是名字也是种族,青龙的方位是东,左,代表春季;白虎的方位是西,右,代表秋季;朱雀的方位是南,上,代表夏季;玄武的方位是北,下,代表冬季。 在中国二十八星宿中,青龙是东方七星(角、亢、氐、房、心、尾、箕)的总称。 东方七宿亦名苍龙,苍龙的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这七宿的形状又极似龙形,从他们的字义上就可以看出来,角是龙的角,亢是颈项,氐是本,就是颈根,房是膀,是胁,心是心脏,尾是尾,箕是尾末。
青龙的故事 在五行学说盛行的年代里,慢慢的也开始流传着有关青龙的故事;五行家们照着阴阳五行给东南西北中配上五种颜,而每种颜色又配上一个神兽与一个神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
在古时候的中国,头有角的为公龙;双角的称为龙,单角的称蛟;无角的为螭,古时玉佩常有大小双龙,仍称母子螭;龙的地位远高于印度。因在中国龙是神物、是至高无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征。 也是东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属木的,也因青色是属木的,故此有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 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们想像成为龙的形象,因位于东方,按阴阳五行给五方配色之说,东方色青,故名“青龙”。
❺ 中日甲午战争历史遗址刘公岛在青岛吗
不在,在威海。
刘公岛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威海湾内,人文景观丰富独特,既有上溯千年的战国遗址、汉代刘公刘母的美丽传说。
又有清朝北洋海军提督署、水师学堂、古炮台等甲午战争遗址,还有众多英租时期遗留下来的欧式建筑,素有“东隅屏藩”和“不沉的战舰”之称。
其北部海蚀崖直立陡峭,南部平缓绵延,森林覆盖率达87%,有“海上仙山”和“世外桃源”的美誉。
(5)青龙县战国汉代遗址扩展阅读:
刘公岛是中国第一支海军北洋水师的诞生地、甲午海战的主战场。登上刘公岛,在苍翠的绿树环绕中,一种海风的咸腥与铁甲的铅重味扑面而来。
岛上随处可见对百年前那场惨烈战役的纪念。北洋海军提督署是由前、中、后三座院落构成的清式古典建筑,正门悬挂的海蓝色牌匾上是李鸿章亲笔题写的“海军公所”四个大字。
院内广场上,两排清代青龙军旗在风中猎猎飘展,似乎仍在为即将出征的战士们壮助军威。
提督署内,数千件珍贵文物向人们讲述着北洋海军从建立到覆灭的悲壮历史。当年的海军提督丁汝昌就是在这里办公,现在的丁汝昌纪念馆是这位将领当年的寓所,院中至今还留有他当年亲手栽种的一株百年紫藤。
再走不远,便可见一座用青灰色的砖墙围起来的幽静庭院,那是经过修复的水师学堂,始建于1890年,是晚清政府雄心勃勃地立志培养海之骄子的近代学校。
为了增强历史感,景区在当年的教室里放置了一些神态逼真的蜡像,比如一位金发碧眼的洋教官正在给三名穿着海蓝色水手服、围着地球仪的清代学生讲解世界地理。
水师学堂当年开设有英文、几何、代数、驾驶、天文等诸多现代课程,可惜,它只培养出一届毕业生,便在甲午战火中化为断壁残垣了。
刘公岛上还留有6座清代的炮台以及配套用的地下通道、兵舍、弹药库等设施。如今,刘公岛上驻扎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游览时,能看见他们操练和巡逻的身影。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刘公岛走进甲午海战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刘公岛
❻ 河北省青龙县历史
古代时期
春秋时为山戎国地,战国时属燕国。秦、西汉时属右北平郡,东汉属辽西郡。北齐入北平郡。隋属柳城郡。唐乾元年间改属河北道营州,为柳城县地。辽开泰二年(1013年)属中京道大定府潭州龙山县地。金为北京路大定府龙山县地。元属辽阳行省大宁路龙山县地。明洪武中废龙山县,遂分属永平府抚宁、迁安二县。清因之,乾隆二年(1737年)析抚宁县东境置临榆县,本县蘧分属抚宁、临榆、迁安三县。
民国时期
民国十九年(1930年)析上述三县长城以北地区置都山设治局,驻地双山子,属河北省。二十二年(1933年)被日军侵占,始建青龙县,县署驻大杖子(今青龙镇),属伪热河省。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曾于1941至1942年间建立迁(安)青(龙)平(泉)联合县,属晋察冀边区冀东专区。1943年7月迁青平县及承(德)青(龙)、青(龙)平(泉)二办事处属冀热边区第二专区,迁(安)卢(龙)青(龙)、凌(源)青(龙)绥(中)二县属第三专区。1945年迁青平、迁(安)遵(化)青(龙)二县属冀热辽区十五专区。1946年撤销联合县,建青西县(驻宽城),属冀东区十二专区,同年夏改属热河省第十七专区。1946年12月青龙、青西(县佐)二县由热河省划归冀东区,属十二专区;1947年4月改属冀东区十七专区,后撤销青西县,建青平县。1940年1月青龙、青立二县划归热河省,后撤销青平县。
新中国时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青龙县仍属热河省。1956年1月1日青龙县由热河省划归河北省,属承德专区。1960年5月3日撤销承德专区,青龙县划归承德市。1961年6月23日复设承德专区,青龙县还属之。1962年8月20日析青龙县及兴隆、承德二县部分地区,设立宽城县。1970年承德专区改称承德地区,青龙县属之。1983年5月6日青龙县划归秦皇岛市管辖。
❼ 四川省宣汉县的古建筑
宣汉县抄,始建于东汉和帝8年(公元96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
一、百里峡景区历史悠久,为国家AAAA 级旅游风景区。其中有秦末汉初樊哙屯兵驻扎留下的将军坪、跑马梁、拴马石、大通险道及石栈道等遗址,有张献忠、白莲教留下的青龙寨、大寨子等遗址 。
二、罗家坝遗址。位于四川省宣汉县普光乡进化村,时代从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春秋战国一直延续到汉代,距今约4500年。它是巴人发祥地遗址,其价值不亚于三星堆文化遗址。
其余的要么是风景名胜,要么是近现代建筑,就没有列举了。
❽ 青龙戟什么时候有记载,或是有考古发现
“十八般兵器”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中国古籍记载里认为,刀、枪、弓、箭为黄帝所造;“二八般兵器”是战国时代军事家孙膑、吴起所创。其实这些兵器的出现比黄帝、孙膑、吴起时代要久的多,至少在中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为了防身和狩猎需要,就开始懂得制造和使用木棒、石刀、石斧等一类原始的兵器。在我国各地新石器时代的个文化遗址中,还发现了用石料、兽骨和蚌壳磨成的箭镞。 到了商代,开始使用青铜铸造刀、枪、钺等兵器。战国时代,懂得使用铁来铸造制兵器。到了汉代和魏晋时期。战国时代,民生得使用铁来铸造制兵器。到了汉代和魏晋时期,由于我国南方冶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开始普遍使用铁和钢铸造刀、枪、剑,各种各要的兵器也开始多了起来,南北朝以后,铜制的兵器都由铁和钢代替。到了明代,“十八般兵器”基本上已完备定型。 “十八般兵器”一词在古书中还找不到,明代谢肇 《五杂俎》,清代褚人获《坚 集》两书中都只有“十八般武艺”之说。显然,“十八般兵器”一词是后人所造。“十八般兵器”究竟指的是哪些兵器,,因为年代、地区和流派的不同,对“十八般兵器”的解说也各异。汇总起来。古今有以下十多种不同的说法。 据《五杂俎》和《坚 集》两书所载,“十入般兵器”为弓、弩、枪、刀、剑、矛、盾、斧、钺、戟、黄、锏、挝、殳(棍)、叉、耙头、锦绳套索、白打(拳术)。后人称其为“小十八般”。 最早是汉武于元封四年(公元前107),经过严格的挑选和整理,筛选出18种类型的兵器:矛、镗、刀、戈、槊、鞭、锏、剑、锤、抓、戟、弓、钺、斧、牌。棍、枪、叉。 到了三国时代,著名的兵器鉴别家吕虔,根据兵器的特点,对汉武帝钦定的“十八般兵器”重新排列为九长九短。九长:刀、矛、戟、槊、镗、钺、棍、枪、叉;九短:斧、戈、牌、箭、鞭、剑、锏、锤、抓。 今天,武术界普便对“十八般兵器的解说则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镗、棍、槊、棒、拐、流星。 从以上各说看,十八般武艺所列兵器大同小异,形式和内容却十分丰富。有长器械,短器械。软器械、双器械;有带钩的、带刺的、带尖的、带刀的、有明的、暗的;有攻的、防的;有打的、杀的击的、射的、挡的。 可见,十八般武艺所列兵器,是古代大师的兵器(约有四百多种)中,在实战时最常用的一部分。
戟是器械的一种,始于商周。系由古代兵器演变而来。戟有“一条龙”的说法,即龙头、龙口、龙身、龙四爪、龙尾。其头能攒,口能刁,身能贴、靠,爪能抓,尾能摆。有青龙探爪、黑龙入洞、懒龙翻身、乌龙摆尾等式子。戟分马上戟和步下戟,双手执这,还可一手握杆,另一手握于月牙内的铁梁上。长戟杆长于大刀,有能舞花,谚称“剑无缠头,戟无花。”戟可左右手前后换把使用,其出之势如同戳棍,故叫“戟扎戳势”各派戟法差异较多,以六路戟法为最佳。戟最基本用法有贴、靠、剁、片、钩、搂刁、提等。 青龙戟(单月牙,杆上画有盘龙,朱漆为饰,悬系彩钺叫金钱豹尾子
❾ 重固镇的文化遗址
福泉山遗址
福泉山遗址因为遗址内的“福泉山”而命名。福泉山又名薛道山、覆船山,呈不规则的长方形,东西长约94米、南北宽84米、高7.5米。20世纪80年代,通过大规模的考古发掘,证明福泉山主体是人工堆筑而成的高台墓地,共出土玉器、石器、陶器等各类文物达2800余件。福泉山完整保留了距今6000以来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存,有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与战国、汉代等时期遗址。2010年福泉山遗址被授牌,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13年被定为全国150处大遗址之一,也是上海市唯一一处国家级大遗址。它被誉为“东方的土建金字塔”、“古上海的历史年表”、“上海的发祥地”。
骆驼墩遗址
骆驼墩古文化遗址位于重固镇北约1.5公里处,土墩东西长35米,南北宽20米,高约2.5米。清光绪青浦县志上有相传,“宋理宗林如墓葬于此”的记载。遗址发现于1957年,1959年被列为青浦县文物保护单位。
金泾桥
金泾桥又名观月桥,座落于章埝村河东街南市,是一座拱形单拱石桥。光绪版青浦县志云:“章伯颜于金湄建观月堂,堂前有金泾桥。”可见宋代已有此桥,但几经整修,现除石拱保持原状外,桥面与桥栏,多次修补后,已呈紫、青、黄等多种石色。桥长20米,宽约2.5米,桥拱内圈仍保有多处石刻,但字迹模糊难辨。
法会庵
法会庵在重固镇北市,通波塘东岸,庙泾桥北堍。相传系青龙寺下院,原房廊十间,占地十余亩,尼众十人。清咸丰战乱时被毁。光绪十一年(1909年),里人朱丁氏建茅屋三楹复之,挽“了深”来茅庵住持,讲经传教,苦行佛事,博得善男信女崇敬,香火日盛。宣传元年(1909年)重固镇陆周氏等发起墓捐,遂将草庵改建为瓦房十间,增添佛象,遂重具规模。
❿ 三国时期魏国,蜀国,吴国遗址有哪些
春秋战国时期魏国都城遗址。魏君主姬姓。先祖毕万被晋献公封为大夫,居魏(今山西芮城北),后世以魏为氏。公元前453年,魏桓子与赵、韩三家分晋,前 403年被周天子策命为诸侯,建立魏政权。先后迁徙霍(今山西霍县西南)、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约7公里青龙河畔)、大梁(今河南开封)等地为都。 毕万受封之地魏城位于今山西芮槭县北中条山南麓,南距黄河10余里。城址平面略呈方形,方向正北,除西墙外,其他城墙在地面上均可见到。城周长约4500米,城基宽13~15米。城墙为夯筑,分上下两层,卜层又分内外两部。南墙保存较好,长1150米;北城墙保存最好,长1000多米,地势高,似经过补修,东城墙全长l268米,西城墙约1000米。古城东南、东北、西北三个城角保存较好,城外侧有月牙状夯土台。城内的文化堆积层里出上的遗物有战国时代的瓦片和陶器残片;还有春秋末至战国初的墓葬以及汉代遗物残迹等。学术界一般认为此城即魏最忉的封地。 安邑,自魏绛徙都(前562)至魏惠王迁都大梁(前361),为魏都达200年之久。古城位于禹王村附近。传说夏禹曾在这里居住,故称禹王城或夏王城。经实地勘察,古城由时代不同的大中小三城和禹王庙构成,小城居大城中央,禹王庙在小城东南角,中城在大城内西南部。大城周围约15.5公里,略呈梯形,北墙、西墙和南-墙保存较好,现长分别为2100米、4980米和3565米。墙系夯筑,存高1~4米。遗物时代上至战国,下迄汉代。中城严面略呈方形,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城周约6.5公里,城墙宽5~7米,残存高度1~4米,夯层厚l0厘米。它利用了大城西城墙的南段,南城墙的西段作为西城墙和南城墙。城内布满汉代文化层,也有战国时代的遗物,堆积厚度一般在2米左右。小城平面为矩形,周长约3公里,城墙保存完好,总面积约75.4万平方米。地势西高东低,城址比周围地面高出1~4米,远视形如上台。文化层堆积较厚,多为战国至汉代遗物。小城东南角为禹王台,俗称青台。面呈方形,边宽70米左右,台高8米,夯土筑成。夯七层内有战国到宋元时期的遗物,还有琉璃瓦等。据说,此台所建禹王庙,毁于民国时期,遗留的文物是明朝嘉靖年间的残碑。根据综合分析,考古专家一般认为大城相当于战国时代,中城大致存在于秦汉或稍晚,小城可能与大城同时建造,为大城的一部分或宫城,以后经汉朝至北魏,使用时间最长。据此推测,大城即魏都安邑,中城系秦汉河东郡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