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池遗址
㈠ 芜湖的有什么战争遗址和本地的英雄人物。
褚磊,呵呵没想到你也有今天啊!我是王峰哈哈?我帮帮你把。
1、澛港河畔战妖兵
澛港镇襟江带河,地势险要,是芜湖太平军的西南屏障。1858年(咸丰八年)11月,清军水师提督杨载福率总兵李成谋、副将丁泗滨及陆军千总尹景昌、韦以琳等合攻澛港一带太平军,经过多次激战,没有得手。直到1862年(同治元年)4月18日,清军攻陷繁昌县城,严重威胁澛港太平军的防务。因此,太平军在澛港扩大集兵屯粮,加强澛港营垒的军事防御措施。曾国藩四月初四日奏疏说:“芜湖贼援,潜在澛港,增党屯粮,以图抗拒。”四月十八日太平军匡王赖文鸿、佐将林有志等率军撤出繁昌,屯扎澛港,为芜湖前卫。曾贞干会同水师总兵李成谋、李济明于4月24日水陆来犯。曾贞干亲率恒营及晏恭山的陆师五营驻扎螃蟹矶。李成谋正右营及左光培等水师三营、李济清副中营及罗世贤水师二营分泊于囗矶与螃蟹矶之下。曾贞干命令清军多备船筏,搭好浮桥,以便渡河,并命令江口决堤,以便水师用木船从决口驶入港内。李成谋令戴德祥领陆兵南渡,与入港水师炮船相呼应。次日,曾贞干领带陆兵渡浮桥进攻北岸太平军的营垒,晏恭山的陆兵沿着澛港大堤前进,陶宝堂领陆兵沿江边大道进攻,彭楚汉水师复从港内飞桨而出,太平军水师船二百余号被消灭。由于清军水陆进扑澛港河南北营垒,水军失利,腹背受敌,太平军最后撤出澛港,退回芜潮大营。
2、血战金柱关
清军攻陷澛港镇以后,又根据曾国荃的计划:“必从金柱关入手,则芜湖与金陵老巢横中截断,贼势乃孤”的战略,彭玉麟于1862年5月3日会合各营水师船,由针鱼嘴驶进来石矶,焚船毁垒,率师登陆,突袭金柱关的太平军。这时,东梁山的太平军援师至,敌军乃退。彭玉麟接受了失败教训,认为:金柱关地险城坚,非水陆并进不可。于是将上游水师调至裕溪口以下,曾国荃率马步十五营自西梁山南渡,逼近金柱关下,沿堤结营数十里。为了防止太平军的侵扰,特派李朝斌带领外江新右营及喻俊明等内河水师三营猛攻太平军后方。又派成发翔、邓万林内河左右营及王明山、万化林、外江水师四营黄翼升、淮扬水师八营,从下游环击太平军前阵。曾国荃大营既立,于5月19日率军绕出三叉河、上泗渡,水师分为三队,一队守江路,一队冲入内河,直逼塔下,一队抬炮登陆,环城轰击。金柱关内太平军居高临下,矢石如雨,蔽空而下,两军激战到午夜,清军黄翼升等明火执杖地匍匐前进,后来西门城楼被清军火箭射中,引起大火,清军趁势攻进金柱关。东梁山营垒也同时失守。曾贞干率军沿江向芜湖逼近,并约李成谋决堤放水,驶进小船,向芜湖四面合围,黄翼升率内河水师也飞桨而出。其先,曾贞干令知州黄润昌与芜湖太平军守将陈星斗、沈万国、陈太和、王品来有举众内应之约,5月20日在曾贞干水陆围攻之下,太平军守将没有举众内应,却放弃芜湖城,向官陡门、卜家店方向退却,在南辛圩、三里埂一带筑营结寨,坚持战斗。
3、血染青弋江
1863年(同治二年),彭玉麟督师芜湖,派周万倬、吴坤修进攻南辛圩太平军李世贤营垒,同时派水师任星元、左光培驻扎清水河,为芜湖城的外围水上屏障。3月13日,李世贤军从三里埂沿河而下,进攻清水河任、左两水师。清军水师将领王三锡登堤督战,被太平军枪弹击伤。后因太平军死伤过多而退回三里埂。3月21日罗逢元、朱南桂领水陆军攻万顷湖(今万春圩)边南辛圩,李世贤军失利。3月22日,太平军又自湾沚奔袭清水河,清军万化林与水师任星元、左光培趁湾沚兵力空虚,从青弋江下游驾船潜往,五更到达,一时万炮齐发,青弋江上游清军霆营又刚刚破了西河镇太平军,清军水师从青弋江顺流而下,上下夹攻,当天晨雾弥漫,清军登上湾沚街口,点燃柴草,火光冲天,太平军被迫退至竹塘、湾沚后山。(这可是我给语文课代表的哦)
世纪初的那些日子,在赭山那苍翠的松柏之后,掩映着安徽公学的遗址,它曾被人称作"安徽的北大"。1905年,陈独秀在芜湖的赭山皖江中学堂和安徽公学教书期间,曾主办过《安徽俗话报》,传播革命思想。《辛亥革命回忆录》第四册“辛亥前安徽文教界的革命活动”一文指出,“安徽的辛亥革命活动发源地是芜湖,而在芜湖的活动中心则为安徽公学(安徽公学是皖江中学堂的连襟学校)。这时期的革命人士有陈独秀、李光炯、张伯纯、苏曼殊(著名诗人、文学家、《民报》编辑)、谢无量(著名革命家、作家和书法家、孙中山建国方略的起草者之一)、章士钊、柳亚子等著名人物。 现中长街20号,曾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芜湖科学书社》,它于1903年由绩溪人汪孟邹创办并任经理。它经历过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北伐战争,且都是时代波浪的前潮,被称为“革命的据点”和“新文化的媒婆”。它经销的有《新青年》、《向导》、《湘江评论》和鲁迅的《呐喊》等早期革命书刊。1904年下半年,时在芜湖“安徽公学”和“赭山中学”任教的陈独秀,就寄居在书社的小楼上,编写半月刊《安徽俗话报》,他两次到芜,历时两年多,都是在这里居住。 1926年,现代文学家阿英曾在芜湖主编过激进清新的《苍茫》杂志。出生于芜湖的30年代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和女作家王莹,她的自传小说《宝姑》将芜湖20年代的风土人情描写得栩栩如生,展现了当进的芜湖风貌。1911年新剧《恨海》曾多次在大戏院内公演,开安徽话剧演出之先声。 市区赭山内,有抗日名将戴安澜之墓,党和国家领导人王稼祥纪念馆;镜湖西南有纪念早年安徽省委代理书记王步文牺牲的步文亭,有文化名人王莹纪念馆,有曾在芜湖编著早期革命书刊《苍茫》的阿英藏书室,还有孙中山光临芜湖的地方;革命先辈恽代英、蒋光慈、刘希平等早年在芜湖活动时的旧址。登上江南第一船的解放军,就是在芜湖荻港上的岸,这些都是“红色之地”的闪光点。
㈡ 去封丘有好玩的地方吗
貌似还没有!
㈢ 我在封丘去哪玩合适
古黄池遗址:位于封丘县城南11.3公里的荆宫乡坝台村东,南临黄河大堤。当年周穆王曾游此地,春秋时为“黄池”。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在此大会诸侯,与晋争做盟主,成为历史上著名的“黄河会盟”,今存“古黄池”碑一通, “黄池芳草”为古封丘八景之一。
青堆遗址及青陵台:青堆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高出地面0.8米。遗址21504平方米。遗物有石器、灰陶和俑腿。1978年,又发现蚌镰、陶罐、陶瓮等;青陵台是位于封丘县城东北16公里留光乡青堆村东头有一土台,名“青陵台”。记述战国时期宋康王戴偃驱车出游,来到此地,见一采桑女子貌美过人,心怀恶念,为能看到她,就令人在青堆村东筑一土台望之,此即青陵台。康王差人访查,知是其舍人韩凭之妻息氏(一做何氏),康王要韩凭将其妻献给他,韩凭夫妇不从,凭在台下自杀,息氏亦投台死。宋康王命将其二人分葬于大路两旁,不准合墓,后两墓各生一梓树,根交于下,枝交于上,即相思树,树栖鸳鸯,雌雄各一,声音凄婉感人。文人墨客多有题诗,现息氏墓前存石碑一通,为清康熙九年知县王赐魁所立。
宋太祖黄袍加身处:位于黄河段北岸封丘县东南13公里的陈桥镇,公元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登上皇位,开创了大宋王朝300余年基业。现存建筑有前大殿、后大殿、东西厢房、山门等,前大殿东前侧有一株当年赵匡胤黄袍加身时拴马的古槐,称“系马槐”,树围5.4米,一千多年树龄,是“陈桥兵变”的唯一见证。
青龙湖:是位于封丘县城东南18公里处的“青龙湖”与黄河仅一堤之隔,是清乾隆二十年(1761年)黄河决口时留下的一处自然湖泊,湖水面积2200亩,蓄水量300万立方米,南北长6.5公里,平均水深2米以上,最深处可达8米,因水深色青,南北狭长,宛如巨龙,故称青龙湖。
曹岗险工:曹岗险工为黄河下游最为险要的堤防工程之一,黄河原阳、封丘段滩区宽阔,河道呈“之”字型,黄河大堤184+040至189+300段正处于“之”字型折角上,河水常年直冲大堤,夏秋汛季险情不断,因地处封丘曹岗乡,故称“曹岗险工”。 因河床一般比堤背面高十几米,称之为“悬河”、“天河”。黄河波涛由东西流向急转为南北流向,形成横河,河水直冲堤坝而来,形成险工之险,临背悬差为全河之最,世称黄河第一险工。
国家级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封丘县的湿地属于河流湿地,主要分布在大堤两侧,黄河素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之称。河道宽广,河水漫溢,河滩面积广;加之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形成了滩区背河大片的湿地。湿地内芦苇丛生,杂草茂盛,稻田棋布。为野生动物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地,其中以水禽类为主,有丹顶鹤、白天鹅、黑鹳、芦雁、水鸭等几十种。
㈣ 封丘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没!!!
古黄池遗址:位于封丘县城南11.3公里的荆宫乡坝台村东,南临黄河大堤。当年周穆王曾游此地,春秋时为“黄池”。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在此大会诸侯,与晋争做盟主,成为历史上著名的“黄河会盟”,今存“古黄池”碑一通, “黄池芳草”为古封丘八景之一。
青堆遗址及青陵台:青堆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高出地面0.8米。遗址21504平方米。遗物有石器、灰陶和俑腿。1978年,又发现蚌镰、陶罐、陶瓮等;青陵台是位于封丘县城东北16公里留光乡青堆村东头有一土台,名“青陵台”。记述战国时期宋康王戴偃驱车出游,来到此地,见一采桑女子貌美过人,心怀恶念,为能看到她,就令人在青堆村东筑一土台望之,此即青陵台。康王差人访查,知是其舍人韩凭之妻息氏(一做何氏),康王要韩凭将其妻献给他,韩凭夫妇不从,凭在台下自杀,息氏亦投台死。宋康王命将其二人分葬于大路两旁,不准合墓,后两墓各生一梓树,根交于下,枝交于上,即相思树,树栖鸳鸯,雌雄各一,声音凄婉感人。文人墨客多有题诗,现息氏墓前存石碑一通,为清康熙九年知县王赐魁所立。
宋太祖黄袍加身处:位于黄河段北岸封丘县东南13公里的陈桥镇,公元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登上皇位,开创了大宋王朝300余年基业。现存建筑有前大殿、后大殿、东西厢房、山门等,前大殿东前侧有一株当年赵匡胤黄袍加身时拴马的古槐,称“系马槐”,树围5.4米,一千多年树龄,是“陈桥兵变”的唯一见证。
青龙湖:是位于封丘县城东南18公里处的“青龙湖”与黄河仅一堤之隔,是清乾隆二十年(1761年)黄河决口时留下的一处自然湖泊,湖水面积2200亩,蓄水量300万立方米,南北长6.5公里,平均水深2米以上,最深处可达8米,因水深色青,南北狭长,宛如巨龙,故称青龙湖。
曹岗险工:曹岗险工为黄河下游最为险要的堤防工程之一,黄河原阳、封丘段滩区宽阔,河道呈“之”字型,黄河大堤184+040至189+300段正处于“之”字型折角上,河水常年直冲大堤,夏秋汛季险情不断,因地处封丘曹岗乡,故称“曹岗险工”。 因河床一般比堤背面高十几米,称之为“悬河”、“天河”。黄河波涛由东西流向急转为南北流向,形成横河,河水直冲堤坝而来,形成险工之险,临背悬差为全河之最,世称黄河第一险工。
国家级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封丘县的湿地属于河流湿地,主要分布在大堤两侧,黄河素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之称。河道宽广,河水漫溢,河滩面积广;加之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形成了滩区背河大片的湿地。湿地内芦苇丛生,杂草茂盛,稻田棋布。为野生动物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地,其中以水禽类为主,有丹顶鹤、白天鹅、黑鹳、芦雁、水鸭等几十种。
㈤ 越国是国祚最长的诸侯国,这个朝代是如何传承这么多年的
越国(公元前2032年—公元前222年),始祖为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无余,大禹的直系后裔。传48王,享国1800多年。越国的国君为姒姓。姒为尧帝赐于大禹王的氏。上古时期也长江中下游流域称扬越。传说大禹时候葬到了这里,少康为延续禹王陵的守护与祭祀工作便封其庶子无余于会稽(约公元前2032年)号曰“
禹越
”。越国先王接受当地习俗,主动融入当地社会,并把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带到当地。进入商周之后,太湖地区与江西湖南的百越青铜文明一样,也开始进入文明时期。